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10-08 01:43:16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集合6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石頭的作用。

  2、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

  3、探索石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提前讓幼兒感受、觀察石頭

  2、各種各樣的石頭

  3、圖片

  4、成品石頭 比如:石臼、假山、磨輪。

  活動過程 :

  1、出示各種成品石頭。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好東西,我們一塊數三下,吹起神秘的絲綢打開看看吧!

  2、欣賞各種成品石頭

  (1)教師分別介紹石臼、假山、磨輪等等。

  (2)教師提問:這些東西是用什么東西做成的?

  3、出示石頭

  (1)昨天我們玩過的石頭都有什么形狀的.?

  (2)昨天我們摸過的石頭有什么感覺?(請每個幼兒都能感受石頭的粗糙、光滑)

  (3)石頭都有什么顏色的?

  教師總結:石頭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有三角形、長方形等等;顏色也有很多種有:紅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頭有的是粗糙,有的是光滑的。

  4、討論

  教師:石頭都能干什么?

  5、出示圖片――幼兒欣賞圖片了解石頭的作用

  6、出示石頭小路

  (1)教師請幼兒在小路上走、跳、爬,使幼兒感受石頭小路。

  (2)提問:你踩在小路上有什么感覺?

  7、游戲:“小小建筑師”

  請幼兒用石頭搭東西什么都可以發(fā)揮幼兒想象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網站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讓孩子們親眼見到西瓜蟲真正的樣子,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了操場上的角落里,用自己帶來的鏟子在泥土里尋找西瓜蟲。角落里到處是黑黑的泥土和一些腐爛的樹葉,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爭著去挖泥土。老師激勵孩子們用比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組最先找到西瓜蟲”。孩子們高興極了,開始了“尋找西瓜蟲”之旅。幼兒親自參加活動感到非常興奮,現在社會的孩子,他們平時遠離自然,西瓜蟲,讓他們了解它們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讓幼兒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在玩中學,玩中樂;氐浇淌液螅⒆觽冞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初步感知了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使孩子們對小蟲子產生了探索的興趣,還學會了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2、“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兒在園內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伴去找西瓜蟲,并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歷

  1、“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么發(fā)現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師小結:

  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么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么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fā)現了什么?”

  3、教師帶領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4、引導幼兒運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西瓜蟲頭上有什么?身體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只腳?它的腳長在那里?當它碰到危險時會怎樣?

  5、請幼兒模仿西瓜蟲的樣子.尤其是遇到危險后縮起來的`樣子。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畫西瓜蟲,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

  2、“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3、小朋友在墻角里找西瓜蟲。

  活動反思:

  讓他們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并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yǎng)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于發(fā)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發(fā)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四季里常見的花。

  2、知道四季變化的順序,初步感知四季是不斷變化的。

  3、學會表達自己對四季變化的認識。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四季,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第一課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四季的花兒》、筆。

  活動重點:

  了解具有季節(jié)代表性的花朵。

  活動難點:

  用連線的方法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jié)連起來。

  活動過程:

  1、各種各樣的`花。

  看圖:"你認識這些花嗎?你見過嗎?你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引導幼兒從花的形狀、顏色來表述。

  2、教師指導幼兒閱讀幼兒數學用書,并討論:春、夏、秋、冬各季有季節(jié)代表性的花分別有哪些?

  你家里或幼兒園里是否種植過這些花呢?

  3、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將各季的花兒與相應的季節(jié)連起來。

  第二教時

  活動準備:

  四季的拼圖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1、了解四季有意的變換順序。

  教師有意不按順序出示四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各個季節(jié)的主要特征。

  引導幼兒根據四季的特征正確排列四季的變換順序。

  2、分組進行拼圖游戲。

  幼兒分組進行拼圖游戲,教師巡回指導,不斷提醒幼兒要按不同的季節(jié)進行拼圖并排序。

  鼓勵各組幼兒按排列的順序,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四季變化特征。

  3、制作冊教師引導幼兒在四張紙上分別畫出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

  將畫好的四季特征按順序裝訂在一起制作成四季冊,并請幼兒寫上自己的名字。

  幼兒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四季冊。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熊貓的外形特點,了解熊貓的生活習性。

  2、了解動物、獸類、野獸、熊貓的關系,學習歸類,并學習用比喻、形容詞來描述熊貓的形態(tài)。

  3、知道熊貓是我國獨有的野生動物,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幻燈片-熊貓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熊貓,引發(fā)幼兒對熊貓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么動物?

  謎語:像熊比熊小,像貓比貓大,竹筍當糧食,竹林里安家。

  二、觀看幻燈片,感知像貓的外形特征。

  1.提問:你知道熊貓生活在什么地方?熊貓長的是什么樣子?他們喜歡吃什么?讓幼兒和同伴自由交談。

  2.教師講解熊貓生活的相應區(qū)域“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知道熊貓是雜食動物。

  三、感知講述熊貓的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

  1.講述熊貓的.外形特征。

  2.提問:熊貓的頭上有什么?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么?熊貓的身上和身下有什么?

  3.引導幼兒自然的表述自己的觀看感受,有序的梳理熊貓的形態(tài)。

  表達自己對熊貓的喜愛,講述熊貓性情溫和、憨厚、胖嘟嘟的樣子,十分逗人喜愛,以及熊貓走路、爬樹慢悠悠的姿態(tài)。

  教師:你知道熊貓喜歡生活在哪些地方?它們是怎么生活的?

  四、知道熊貓是我們珍愛的國寶。

  1.教師:熊貓為什么是我們的動物寶貝?

  (熊貓是我們獨有的動物,熊貓的數量很少,熊貓生出來的寶寶很小,只有150克,

  媽媽每次只生1-2只,兩年后離開媽媽生活,壽命只有20-30年等。)

  2.教師:熊貓被全世界人們喜愛,是我們國家珍貴的一級保護動物,我國除了在各地的動物園有熊貓展覽館外,還把它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些有好國家,你知道我們送給哪些國家的朋友觀賞嗎?

  五、欣賞教師朗誦兒歌《大熊貓》,感知可愛的大熊貓形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輕重,對稱,支點移動等因素與物體保持平衡的關系。

  2.積極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發(fā)現,并能記錄結果。

  3.能舉出兩個以上生活中運用平衡原理的例子。

  活動準備

  畫筆 剪刀 鉛筆 橡皮泥 卡紙 別針

  活動過程

  1.蝴蝶玩偶引出主題,激發(fā)孩子們積極探索興趣

  小蝴蝶飛累了,落在花枝上休息一會,可是它怎樣才能站穩(wěn)呢?快幫小蝴蝶想想在花枝上平穩(wěn)站住的辦法吧!

  ①用剪刀剪出造型不同的蝴蝶;用橡皮泥把鉛筆固定住。筆尖朝上。

 、趪L試將蝴蝶平穩(wěn)的立在筆尖上,用筆在支點上做出記號。

  ③在蝴蝶身上的不同部位夾上別針,看看支點改變了嗎?

  你的小蝴蝶落穩(wěn)了嗎?將你找到的`支點畫下來,并將小蝴蝶粘貼在花園里。

  2.通過自制小天平,加深體驗輕重,對稱,支點移動等因素與物體保持平衡的關系

  a.粗細均勻的長棍,紙杯做小桶,線繩沙子。

  b.自制的小天平歪了,怎么辦呢?請給另一邊煩人紙杯中倒入沙子直到平衡。

  科學樂園

  當天平左右兩邊的物體的重量相等時,兩個托盤距支點的距離也相等,當重量不等時,距支點的距離則不等。小朋友們。你發(fā)現了平衡的秘密了嗎?你還知道哪些物品也用到了這些原理呢?與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計劃捉螞蟻的行動,明確活動的觀察任務。

  2.對捉到的螞蟻能夠仔細觀察,并能將螞蟻的身體構造與功能進行表述和描繪。

  3.在捉螞蟻的活動中萌生對螞蟻進行觀察研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昆蟲盒或透明的小瓶、小塊紗布和皮筋、小鏟子。

  2.雪糕棒、放大鏡、筆和畫板畫紙、背面貼有雙面膠的白紙。

  3.選擇一處有螞蟻出沒的安全的戶外活動場地。

  4.幼兒用書:《螞蟻》。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見過小螞蟻嗎?你們以前在哪里見過螞蟻?今天我要去捉幾只螞蟻來研究研究,誰愿意和我一起去?

  2.師幼一起策劃捉螞蟻的計劃

 。1)師:螞蟻平時喜歡在哪里?我們到什么地方有可能捉到它們?

 。2)根據幼兒的回答,用簡筆畫在貼有雙面膠的白紙上分別畫出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

 。3)根據幼兒猜測的幾個地點將幼兒分為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個組長,將所猜螞蟻出沒地點的圖標貼在組長的衣服上。

 。4)師:去捉螞蟻有許多工作要做,先要當好“偵察員”,即能找到螞蟻活動的地方;然后要做“觀察員”,即能仔細觀察螞蟻是什么樣子的;最后還要當好“記錄員”,即把你在哪里發(fā)現了螞蟻,和你看到的螞蟻的樣子畫下來。

  (5)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器材“去捉螞蟻,你覺得我們需要哪些東西的幫助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要求出示相應的材料:看看這里的哪些東西在捉螞蟻的時候會用得著?昆蟲盒用來做什么?放大鏡可以用來做什么?紙和筆可以用來做什么?去捉螞蟻時還要注意什么?

  3.師幼一起去尋找、觀察螞蟻

  (1)教師帶幼兒外出尋找螞蟻,并請發(fā)現螞蟻的小組及時向大家通報,請捉到螞蟻的小組就地觀察螞蟻。

 。2)用放大鏡仔細看看小螞蟻有幾只腳?長在身體的什么部位?小螞蟻是怎么爬的?它的身體還有哪些部位會動?學一學它是怎么動的?

  4.組織幼兒交流捉螞蟻的`經歷并扮演小螞蟻走路的姿態(tài)

 。1)有哪些小朋友捉到了螞蟻?你是在哪里捉到的?

 。2)你對螞蟻有哪些新發(fā)現?還希望知道小螞蟻的哪些問題?

  (3)讓我們來學一學小螞蟻,三個小朋友扮演一只螞蟻,商量一下誰做頭、誰做胸、誰做腹,然后嘗試走一走。

  2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美麗的花》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花的禮物,使幼兒進一步萌發(fā)愛花、護花的意識。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雨中紅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筆,畫紙等。

  活動過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課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兒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嗎?

  看見花你感到怎么樣?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觀察:花的禮物

 。1)提問:你們認識這些禮物嗎?它有什么用?

 。2)教師和幼兒一起說說花的禮物可以用來做什么。

  2.教師小結花的用途

 。1)做藥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裝飾品。

  (5)清香空氣

 。6)可以美容

  三、創(chuàng)造花的藝術品

  1.觀察花朵頭箍

  提問:這個頭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嗎?

  2.提出創(chuàng)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禮物送給別人?

  請你們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禮物畫下來,然后說給大家聽,你想做什么花的禮物,準備送給誰。

  3.幼兒繪畫:花的禮物

  4.幼兒描述自己的創(chuàng)造。

  四、環(huán)保教育

  討論:你覺得花的用處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花?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3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做小實驗,初步體驗量的守恒。

  2、懂得做實驗后獲得的結果才是正確的結果。

  3、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地進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從杯中倒水的經驗。

  2、物質準備:——教具:一粗一細兩個杯子,里面分別裝有不同水位的水。

  3、——學具:粗細不同的杯子若干(數量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蘭色的水,細杯子里盛有紅色的水),粗細不同空杯子若干(數量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哪個多哪個少?

  ——教師(出示粗細不同的杯子):這兩個杯子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fā)現杯子有粗有細。

  ——教師: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覺得杯子里的水一樣多嗎?哪個多哪個少呢?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思考實驗方法

  ——教師:我們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你猜得對不對呢?

  ——鼓勵幼兒思考,并提出建議。師幼歸納多種方法,并引導幼兒分析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難度,現在沒辦法做。鼓勵幼兒發(fā)現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可以了解兩杯水是否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活動

  ——兩位幼兒共同做實驗,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個空杯子。先猜猜兩杯水是否一樣多,誰多誰少,然后再實驗。

  ——教師觀察指導,了解幼兒的實驗方法。

  如,方法一:一幼兒先將自己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個標記后把水倒回去。另一個幼兒幼兒再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兒在自己杯子的水位處作標記,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個幼兒將自己杯中水倒入做標記的杯子中,比較水位與標記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兒取的空杯與其中某幼兒的一個杯子一樣大小,則可以讓另一幼兒把自己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兩杯水放在一起直接比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兒實驗時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將水潑出來。同時要將杯中水全部倒完。

  四、我們的實驗結果。

  請幼兒介紹實驗的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光用眼睛看,結果不一定正確,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正確的結果。

  4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奇妙的玻璃片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自己嘗試動手制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著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透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來的一樣大?

 。ù罅、小了、和原來一樣)。

  2、啟發(fā)、探索。

  (1)為什么透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范并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后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么不同.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制作望遠鏡,教師巡回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己制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了解望遠鏡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動手制作的樂趣。

 。ń處熖崾就h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瞭望。)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04-30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14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范文03-07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傘》02-0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發(fā)芽》02-05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睡覺》10-03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馬鈴薯》11-28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認識蜜蜂03-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沙漏》04-06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腳印》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