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9-01 04:12:16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錦集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大班科學教案錦集9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層層遞進的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發(fā)展幼兒的多項思維,嘗試用多種 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將操作結果進行記錄。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游戲。

  活動準備

  1、ppt:雪晶

  2、課件:圖片-冰掛

  3、冰塊,筆、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導入課題,引導幼兒回憶有關冰的經(jīng)驗。

  謎語:“遠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樣,越冷越堅強,遇熱淚汪汪。”

  提問:冰是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

  2.出示圖片:冰掛

  引導幼兒觀察冰。

  二、展開

  1.出示里面凍著玩具的冰塊,引導幼兒討論取出冰中玩具的辦法。

  (1)提問: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紹工具和材料,引導幼兒討論取出冰中玩具的辦法并進行記錄,將記錄紙貼在記錄板上。

  2.試一試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想。

  (1)幼兒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和工具進行驗證,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適時幫助。

  (2)引導幼兒試驗出辦法后,及時進行記錄。

  3.交流討論,與同伴分享經(jīng)驗。

  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取出冰塊中的玩具的?為什么這種辦法能取出玩具?

  小結:可以用熱水燙或太陽曬,使冰的的溫度升高,冰就會融化;

  當用堅硬的物體敲擊冰時,冰就會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實踐,探索比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導語:剛才冰里面還有一些沒取出的玩具,

  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怎樣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問: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為什么?

  (3)小結:用小錘子敲擊冰塊,用的力量大,冰塊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熱量越大,溫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會越快。

  5.欣賞:雪晶

  三、結束

  組織幼兒戶外尋找冰。

  小百科: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水蒸氣在平滑表面凝結成冰片,似無數(shù)花朵鑲嵌而成,故稱冰花。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每次帶孩子們出去散步,總是有一些孩子跑出隊伍,彎腰揀樹葉,有的甚至從小樹上摘樹葉。為了維護隊伍紀律,同時也為了幼兒的安全,我們老師常常在散步是規(guī)定他們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墒牵是管不住他們的手腳。是!大自然原本就有足以讓孩子陶醉的魅力,我們?yōu)槭裁床蛔屗麄冇朴纹渲,快樂探索大自然的奇妙。而這些大大小小的不同的葉子恰恰有著許許多多有趣的形態(tài)、現(xiàn)象和作用?炜熳プ§`感,設計一個奇妙的葉子活動,與孩子一起共享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一、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各種葉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夠用簡短的語言描述不同葉子的主要特征。

  3、萌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初步樹立綠化意識。

  活動重點:用簡短的語言描述不同葉子的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學習觀察葉子的奇妙之處,并說一說奇妙在哪里。

  二、活動準備

  1、每桌一份葉子(不同顏色、大小、形狀);組織幼兒收集葉子

  2、自制“葉子標本”。創(chuàng)設“葉子王國”展示區(qū)。

  3、音樂磁帶(會跳舞的葉子);錄象。

  三、活動過程

 。ㄒ唬┏鍪尽叭~子標本”,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本很特別的書。出示“葉子標本”,老師翻閱給幼兒欣賞。

  這本書里有些什么?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看這些植物的葉子吧!

 。ǚ治觯阂砸槐尽叭~子標本”的展示,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設置問題請幼兒回答,引起幼兒探究葉子的欲望)

 。ǘ┯^察認識各種不同的葉子

  1、組織幼兒觀察、討論

  師:請你們拿出葉子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再和同伴討論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要求:幼兒自由拿著葉子觀察、討論。老師來回參與幼兒討論,引導幼兒從葉子的顏色、大小、形狀、正反面、薄厚等進行觀察。

  2、組織幼兒講述

  師:老師看了這些葉子,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趣的秘密。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幼:這片葉子長長的,像一把劍。

  幼:這片葉子邊上有刺,像鋸子。

  幼:這片葉子綠綠的、橢圓形狀,像一把扇子。

  (分析:老師以引導者的身份,通過看、摸、聞、討論,使幼兒能興趣盎然地了解各種葉子的.主要特征)

  3、組織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葉子的特征

  師:在這些葉子中,我最喜歡這片葉子(拿起棕櫚樹的葉子)

  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喜歡這片葉子嗎?

  師向幼兒示范介紹:我最喜歡這片葉子,它長得大大的,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師:你最喜歡哪一片葉子?為什么?請你先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ㄓ變号c同伴自由講述,教師觀察,并作適當?shù)闹笇В?/p>

  幼兒個別介紹:我最喜歡這片葉子,它長得細細長的,像一根針。

 。ǚ治觯豪蠋熂纫砸龑д叩纳矸,又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講述,使幼兒積極思維,從而有一個正確的講述方向,能有目的地講述。)

  小結:小朋友都講得很好,這些葉子有大的、小的、長的、細的、有的像扇子、有的像衣服、有的像根針……植物的葉子太奇妙了。

  4、組織幼兒進一步認識葉子的奇妙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更奇妙的葉子呢。ㄕ垈別幼兒說說看,如果講不出,老師就放含羞草、合歡、仙人掌等錄象)讓他們邊看邊觀察,并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合歡:合歡葉子到晚上會睡覺;含羞草:含羞草的葉子一被碰到就會合起來。(師生共同表演一下)

 。ǚ治觯哼@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觀察、說一說、游戲形式,讓幼兒輕松地了解葉子的奇妙。)

 。ㄈ┙Y束活動

  師:今天你們認識了這么多奇妙的葉子,有什么感想呀?

  幼:我覺得大自然真美!

  幼:我覺得世界真美妙!

  師:那么我們一起來變成一片片奇妙的葉子,跳個快樂的舞蹈,一起去親親美麗的大自然,師生跳“會跳舞的葉子”的舞蹈出教室。)

 。ǚ治觯和ㄟ^一個舞蹈,使幼兒情緒高漲,他們仿佛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中,激發(fā)了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小動物是孩子們樂于觀察的對象,各種小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常常會引發(fā)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厚厚的棉衣,但在外面活動的小動物卻越來越少了,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過冬去了。怎么過冬呀?孩子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通過《冬天里的動物》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不但讓孩子們了解小動物生活習性的變化,還讓孩子們產(chǎn)生好奇。并能初步了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以激發(fā)幼兒探究動物的興趣和愛護照顧動物的情感。本次活動以幼兒探究、游戲為主,讓孩子們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快樂的獲得知識,習得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動物和季節(jié)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喜愛小動物和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培養(yǎng)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3、理解詞匯:冬眠、遷移、躲藏等。

  [活動準備]

  1、小動物圖片若干。

  2、小動物過冬課件。

  3、《動物怎樣過冬》掛圖三張。

  4、《動物怎樣過冬》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

  1、激發(fā)幼兒興趣,談話導入課題:

  小朋友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你感覺怎樣?”(冬季,天氣很冷)

  冬天到了,人們是怎樣過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還有呢?(安裝取暖設備、開空調)除了剛才說的,我們還可以怎樣就不覺得冷呢?(跳繩、跑步、拍球、)。小朋友們想出了這么多的過冬方法,真聰明。

 。、引發(fā)課題“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談話導入:人們有這么多好的過冬辦法,那你們知道小動物們在這樣冷的天氣里是怎樣過冬的嗎?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的小動物,請小朋友們看一看,你最喜歡誰?并把它是怎樣過冬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們,好嗎?播放課件(許多的小動物)

 、拧⒂變焊鶕(jù)日常觀察進行自由回答,教師不予評論。

 。2)、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掛圖《動物怎樣過冬》(一)、《動物怎樣過冬》(二)總結講述動物的過冬方式。

  (3)播放課件,教師講述故事,讓幼兒了解動物們其他的過冬方式。

  (4)、幼兒合作完成《動物怎樣過冬》記錄表。

  冬眠過冬遷移過冬換上厚厚的皮毛過冬儲存食物過冬躲藏過冬讓卵過冬

  3、看《動物怎樣過冬》記錄表,教師和幼兒共同回顧小動物過冬的方法:

  冬眠過冬的有:蛇、烏龜、青蛙、熊(刺猬);

  遷移過冬的有:大雁、小燕子(丹頂鶴)

  加厚皮毛或羽毛過冬的有:鹿、老虎、兔子、(雞、鴨、貓、狗、小兔子、狐貍)

  儲存食物過冬的'有:螞蟻、蜜蜂、(松鼠)

  躲藏過冬的有:蒼蠅、蚊子。

  讓卵過冬的有:螳螂、蝗蟲

  4、了解動物與季節(jié)的關系,知道動物有各種方法過冬,這是保護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5、游戲:小動物過冬

  介紹玩法:在教室的6個角落貼上標記:分別是動物的6種過冬方式,幼兒每人挑選一張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然后到相應的過冬方式區(qū)中,看誰做的又快又對;Q圖片,繼續(xù)游戲。

  6、教師小結,對幼兒進行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教育。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開心種植園課程為我園的特色課程,課程中,我們可以給幼兒提供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繼而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和規(guī)律,學會護理植物,掌握簡單的植物播種和收獲的方法。

  隨著社會對教育的深入研究和發(fā)展,以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自主性學習越來越受到業(yè)內(nèi)人士的關注!毒V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為自主學習主體的經(jīng)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huán)境的經(jīng)濟互動中得到發(fā)展。

  綜上,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出發(fā)點,結合我園開心種植園特色課程,我設計了本次系列活動《收獲紅薯》,讓幼兒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利用各種工具、材料,自主學習、探索,促進幼兒自主性發(fā)展。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收獲紅薯的方法。

  2、能大膽動手、動腦,嘗試完成有一定難度的任務。

  3、體驗集體勞作的快樂、感受經(jīng)過努力獲得的成就感。

  【重點難點】

  大膽動手動腦,積極探索挖紅薯的方法。

  【活動準備】

  小鏟子20把、小鋤頭10把、筷子10雙、石頭10塊、剪刀20把、大籃子5個(分別貼上紅薯藤、紅薯標記),紅旗一面、紅綠兩色貼紙,活動匹配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大膽猜測(紅薯寶寶在哪兒呢?)

  師:孩子們,這片種植地種的什么?

  幼兒:紅薯

  師:這些長長的東西是什么呀?

  幼兒:紅薯藤

  師:那紅薯寶寶在哪兒?怎么看不見呢?(教師故作驚訝狀,引發(fā)幼兒大膽猜測)

  幼兒:紅薯寶寶在土里面

  幼兒:紅薯寶寶應該被小鳥吃掉了,或者被別人拿走了。

  幼兒:紅薯寶寶應該在紅薯藤的下面。

  師:紅薯寶寶呀和別的植物寶寶不一樣,他是個害羞的孩子,他呀,藏在泥土底下呢?你們能找到他藏的位置嗎?猜一猜,然后想辦法把它們請出來吧!

  (教師思考:孩子充滿無盡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過對紅薯藤的認識,我并沒有告訴他們紅薯在紅薯藤下面,而是讓孩子們大膽猜測紅薯藏身的位置,目的是為了調動孩子們自主探索的興趣和主動性,為后面收獲紅薯的活動做鋪墊。)

  二、實際操作(探索紅薯藏身的正確位置,挖出紅薯。)

  教師提前布置場地,為幼兒準備類型豐富,數(shù)量適宜的種植工具;顒又校變鹤灾鬟x擇種植工具嘗試挖紅薯。

  師:孩子們,你們看,種植園里有很多的工具,你們自己選擇合適的工具,把紅薯寶寶請出來吧!

  師:你要選擇什么工具?為什么要選擇這樣的工具?

  幼兒:我選擇小鏟子,因為可以幫我挖土。

  幼兒:我用的小剪刀,我要剪掉多余的紅薯藤。

  幼兒:我用的筷子,他可以插很深,幫助我找到紅薯寶寶。

  師:你在尋找紅薯寶寶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么克服的?

  幼兒:開始我用的筷子,很快就斷了,于是我換成了小鏟子。

  幼兒:開始我挖了很久,找不到紅薯寶寶,后來我沿著紅薯藤挖,就找到了

  幼兒:紅薯太大了,我一個人挖不出來,我請了好朋友一起挖,就挖出來了。

  幼兒:挖紅薯把我的衣服弄得很臟,但是沒關系,可以回家洗干凈。

  師:你在哪里找到紅薯寶寶的?

  幼兒:紅薯藤下面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要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實際操作來進行學習”,因此,我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材料,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在活動中,我觀察幼兒的'情況,適時予以指導,引導他們獲得經(jīng)驗。最開始,孩子沒有找準紅薯的位置,挖紅薯全憑自己的感覺,想在哪兒挖就在哪兒挖,結果挖了很久都沒有挖到。這時,我適時介入,讓他們嘗試在有紅薯藤的地方挖。還有的幼兒工具沒有選擇好,導致挖紅薯失敗,我鼓勵、引導他們不要氣餒,另外選擇合適的工具。孩子們在不斷的動手動腦的自主探索中,挖到了紅薯,掌握了收獲紅薯的方法,體驗了勞作的快樂。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為了達到目的,同伴間還出現(xiàn)了合作,幼兒的社會性方面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三、觀察記錄

  幼兒:老師,我挖到了一個紅薯

  老師:真的嗎?太能干了,你用的什么工具?你在哪個位置挖到紅薯寶寶的?你的紅薯是什么樣子的?你是一個人挖的,還是和別個合作挖的?趕快記錄下來吧!

  幼兒:老師,我的紅薯兩頭尖尖的,上面有斑點呢!真有趣!

  老師:觀察得真你仔細,那你要用什么方法來記錄長斑點的紅薯寶寶呢?

  幼兒:我先畫了一個橢圓形的紅薯寶寶,再在上面加了一些黑點點。

  幼兒:老師,我在紅薯藤下面找了一個紅薯

  老師:那你要怎么記錄紅薯藤的位置呢?

  幼兒:我畫了一條長長的紅薯藤,下面畫一個紅薯代表紅薯寶寶藏在紅薯藤下面。

  (孩子們對自己挖出來的紅薯激動萬分,由于是自己親身參與,孩子們想了很多方法,很認真的做記錄。)

  四、交流驗證(得出挖紅薯的正確方法)

  老師:你是怎樣收獲到紅薯的?挖紅薯的時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是怎么克服的?

  幼兒:我先找到紅薯藤,再挖紅薯。

  老師:你為什么要找紅薯藤呢?

  幼兒:一開始,我到處挖,沒有挖到,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紅薯藤下面挖到了,于是我也找到了一根紅薯藤,試了試,就挖到了。

  師幼共同總結:原來呀,紅薯寶寶藏在紅薯藤下面。要先找到紅薯藤,再順著紅薯藤往下挖,才能找到紅薯寶寶。紅薯寶寶藏得很隱秘,我們要克服困難,一起合作,堅持往下挖,才能找到紅薯寶寶。

  五、得出結論(回顧探究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

  老師:今天收獲紅薯,你們快樂嗎?為什么快樂?

  幼兒:我很快樂,我知道了怎么挖紅薯。

  幼兒:我覺得很快樂,因為挖紅薯很有意義。

  幼兒:我覺得很快樂,因為和別人合作挖紅薯很開心。

  幼兒:我很快樂,因為今天的活動讓我堅持做完了一件事情。

  老師:為什么今年的紅薯這么?

  幼兒:營養(yǎng)不夠。

  老師:那我們明年中紅薯的時候需要怎么做呢?

  幼兒:更加細心的照顧紅薯寶寶,給它多喝水、多施肥、幫它出去多余的雜菜,讓它多曬太陽。

 。ぐl(fā)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他們堅持長期照顧植物寶寶的意識,學會護理植物的方法。)

  老師和幼兒一起制作活動主題展板:收獲紅薯

  【活動反思】

  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整個活動,教師圍繞活動目標有針對性的提問,注重提問是否能夠引起幼兒的思考。如:紅薯在哪兒?你是怎樣找到的?哪些小朋友挖到了紅薯,你是怎樣挖到紅薯的?哪些下朋友沒挖到紅薯,為什么呢?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答案,而是通過開放性的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索,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習得經(jīng)驗,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幼兒主動探索、獲得相關經(jīng)驗,離不開物質材料的支持。教師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支持幼兒的自主學習。如:給幼兒提供各種挖紅薯的工具,讓幼兒自主選擇使用工具,為幼兒的主動探索提供物質保障。。

  交流、總結,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在探索活動中,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的方法、追蹤幼兒成功的事件、讓幼兒分享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在交流、總結中,讓幼兒掌握相關經(jīng)驗的同時,滿足了幼兒追求成功的心理特征,幫助幼兒樹立自尊自信,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蒸、煮、炸、煎、烤等烹飪方法,感受面食的多樣性。

  2.探索、感知面糊、面團的形成,體驗自制面食的樂趣。

  3.了解面食的營養(yǎng),喜歡吃面食。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感知過面粉的特性。

  2.面粉、和好的面團。

  3.各種面食若干。

  4.毛巾、水、抹布、盤子、碗、錄音機、磁帶、錄像機、錄像帶等。

  5.幼兒洗凈雙手。

  活動過程

  一、回憶面粉的特性。

  二、感知、探索面粉加水后的變化。

  1.猜一猜:在面粉里加水會有什么變化?

  2.幼兒操作感知面糊、面團的形成。

  三、了解面食的烹飪方法及其營養(yǎng)。

  1.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生活經(jīng)驗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烹飪方法

  2.觀看錄像了解煎、炸、蒸、煮、烤等烹飪方法。

  3.師幼共同總結歸納幾種烹飪方法。

  4.品嘗各種面食。

  5.教師簡單介紹面食營養(yǎng)。

  四、制作好吃的`面食。

  1.介紹輔助材料:果汁、櫻桃等。

  2.討論:你想做什么面食?(引導幼兒從造型、口味、顏色等方面考慮。)

  3.師幼共同制作面食。

  4.根據(jù)自己喜好選擇面食的烹飪方法,分類后送食堂加工。

  活動延伸

  午睡起床后和幼兒一起品嘗自己制作的面食。

  讓幼兒和家人一起去品嘗各種各樣的面食。

  活動建議

  活動前建議先讓幼兒感知面粉的特性。

  活動點評

  此活動通過操作感知了面粉的特性;通過觀看錄像了解了面粉的許多烹飪方法;通過制作滿足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欲望。整個活動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著,孩子們積極、主動,樂學、好學。整個環(huán)節(jié)步步深入,層層遞進。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集體活動:

  科學

  活動名稱:

  能滾的……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發(fā)現(xiàn)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3、樂意與同伴交流、討論,能清楚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各種球狀、圓柱狀的物品若干。

  2、幼兒人手1個球狀與圓柱狀的物品。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幼兒進行探索活動。

  (1)交代活動要求,引導幼兒通過探索,尋找、發(fā)現(xiàn)可以滾動的物體。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這些都是什么物品?

  教師:這些物品中哪些是可以滾動的?請把可以滾動的物品裝入小籃子中。

  2、幼兒交流、探索各自在活動的發(fā)現(xiàn),感知球體、圓柱體的特征。

 。1)請幼兒相互交流各自尋找到的可以滾動的'物體,并通過動作演示證明這些物體是可以滾動的。

  教師:這些能滾動的物體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

 。2)請個別幼兒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師幼共同概括球體與圓柱體的主要特征: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呢?(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4)教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

  小結:球體放在地上可以像各個方向滾動,而圓柱體放在地上卻不是各個方向都能滾動的。

 。5)幼兒說說在周圍環(huán)境中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

  3、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萌發(fā)幼兒初步的科學意識。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及初步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活動準備

  玻璃缸一只、玻璃杯一只、幼兒每人一個塑料袋、每組一瓶水、若干吹氣玩具、塑料管、土塊等。

  活動過程

  一、小實驗:杯子里有什么?

  出示玻璃杯,問幼兒:玻璃杯里有什么?(估計幼兒回答:玻璃杯里沒有東西)再將玻璃杯口傾斜,放入裝清水的玻璃缸中,冒出氣泡、讓幼兒懂得杯中有空氣。

  二、找空氣

  1、出示吹氣玩具,問:吹氣玩具里有空氣嗎?(有)你們能想辦法讓它扁了,再想辦法讓它鼓起來嗎?(幼兒玩吹氣玩具)

  小結:空氣裝進吹氣玩具,玩具就鼓起來,擠一擠,空氣就跑出來?諝怆m然看不見,可是我們能想辦法感覺到它、看到它。

  2、屋子里、角落里、桌子下……有沒有空氣呢?(幼兒每人一只塑料袋,到處抓空氣)

  小結:原來角落里、桌子下、走廊上都有空氣。

  3、人身體里有空氣嗎?(幼兒用吸管往水中吹氣,冒出許多氣泡)

  小結:原來人身體里也有空氣。

  4、土塊里有沒有空氣?(幼兒把土塊扔進水中,冒出氣泡)。

  小結:我們想了很多辦法,發(fā)現(xiàn)杯子里、小瓶里、吹氣玩具里、屋子里、身體里、土塊里都有空氣。

  5、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有空氣呢?你見過的.、用過的、玩過的什么東西里有空氣?(輪胎、面包、被窩等)

  小結: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三、了解空氣作用

  1、請幼兒閉緊嘴、捏住鼻子,問幼兒: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2、點燃蠟燭,請幼兒用玻璃杯慢慢罩住,問幼兒: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

  四、欣賞兒歌《空氣》

  空氣

  看不見,摸不著,

  抓不住,聞不到,

  你需要,我需要,

  離了它,活不了。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一、設計意圖:

  水,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東西,洗臉、刷牙、漱口我們都必須用到它。雖然水在我們?nèi)粘I钪泻艹R,但是我們的孩子對于水的浮力并沒有太多的認識。

  有一天,在洗手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個塑料袋掉在水里,于是孩子馬上跑來問我:“老師,為什么那個塑料袋漂在水上面呢?”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這個現(xiàn)象很感興趣,于是便抓住契機設計了科學“浮與沉”這一活動。本活動通過實驗來探索、豐富孩子們有關物體沉浮的經(jīng)驗,并培養(yǎng)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2、大膽探索科學實驗現(xiàn)象,發(fā)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yǎng)合作能力。

  三、活動準備:

  水、小盆、毛巾、水彩筆、記錄卡、塑料吸管、樹葉、鉛筆、泡沫板、鑰匙、小石子、橡皮泥、回形針。

  四、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出課題。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百寶箱,這個百寶箱里裝了好多寶貝,小朋友你們想看看嗎?(教師播放PPT)

  2、師:你們有沒有想過要是我們把他們放進水里會怎么樣呢? 請幼兒先猜測一下,哪些會沉,哪些會浮,然后教師動手操作實驗,幼兒觀察。

  3、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幼兒理解“浮”“沉”并認識浮沉符號。

  鑰匙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一一沉;樹葉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叫一一浮。師引導幼兒看上下兩個箭頭,上表示上浮,下的表示沉下去。

  4、教師繼續(xù)播放PPT,展示記錄卡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告訴幼兒做記錄的方法。

 。ㄒ唬┓纸M實驗,自主探究。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試一試啊?

  1、講解操作方法與規(guī)則:要求幼兒操作完后,馬上用水彩筆在記錄卡上做好物體沉浮現(xiàn)象的記錄。

  2、幼兒操作:師,小朋友在把物體放進水里時要看仔細了,看一下物體到底是沉下去還是浮起來的,認真觀察水中的現(xiàn)象。

  溫馨提示:

 、僖孕〗M為單位合作實驗,每次只放一種材料。

 、趯嶒炇乙⒁獍踩,物體放入水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水濺出。

  ③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把物體進行分類放置,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放在水盆的左邊,沉下去的物體放在水盆的'右邊,并及時記錄結果完成表格。

  3.教師來回巡視,適時指導,幫助幼兒在觀察沉浮現(xiàn)象時,如何做好表示“沉”和“浮”的記錄,同時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ㄈ┓忠环。

  教師繼續(xù)播放PPT,引導幼兒將百寶箱中所有物品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分類。

 。ㄋ模┭由焱卣。

  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

  問題:

  1、塑料吸管在水中上浮,用什么辦法讓它沉下去?

  2、回形針在水中下沉,用什么辦法讓它浮上來?

  (1)讓塑料吸管沉下去的方法:捆上重物,如將其和鑰匙或石頭等捆在一起。

 。2)讓回形針浮上來的方法:放在浮的物體上,如將其放在泡沫板上或捆在鉛筆、吸管上等。

 。ㄎ澹┗顒咏Y束。

  今天我們學習了有趣的沉浮現(xiàn)象,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放在水中會發(fā)生很有趣的現(xiàn)象,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動手去做做實驗,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獲噢!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熟練運用互補、互換的方法進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種分合法。

  2、學習書寫數(shù)字10,掌握10的正確書寫方法。

  活動準備 1、小木偶圖片;1—10的數(shù)字卡片;雪花片

  2、幼兒用書第3冊第33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木偶圖片,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個“碰球”的游戲,要求小木偶手里的球和小朋友手里的球合起來是9!昂俸伲业1球碰幾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來復習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教師以小木偶尋寶的游戲口吻,,引導幼兒觀察并發(fā)現(xiàn)分合式的互換、互補規(guī)律,啟發(fā)幼兒熟練運用互換、互補規(guī)律得出10的分合式并做好記錄,教師在旁邊觀察并指導。

 、、小木偶說要帶小朋友去數(shù)字王國探險,王國里的秘mi花園藏著很多寶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尋寶嗎?

 。2)、教師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壇,這里是數(shù)字王國的秘mi花園,它的里面有5個花壇,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每個花壇里有幾朵花,并根據(jù)花的顏色把每個花壇里的花分成兩組,并做好記錄。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觀察第一個花壇里的花?傻贸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讓幼兒觀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發(fā)現(xiàn)分合式的互換規(guī)律:分合式左右兩部分分數(shù)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換,變成兩個分合式。

  ⑶、請幼兒自己觀察完成剩下的花壇,分別用互換規(guī)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讓幼兒記在記事本上。請幼兒數(shù)出10共有幾種分合式?(9種) 教師和幼兒小結:一個數(shù)的'分合式數(shù)量始終比總數(shù)少一。

 、取⑿∧九家o數(shù)字10個兄弟排排隊,請小朋友好好觀察一下,看看怎么排合適?讓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分合式的互補規(guī)律:分合式左右兩個部分數(shù),左邊的數(shù)逐漸增大,右邊的數(shù)就會逐漸減小,無論怎么變化,它們的總數(shù)是不變的。

  10

  ∧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3、小木偶和我們在數(shù)字王國里找到了數(shù)字10的兄弟,就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回家吧,看看他們能給我們帶來什么神奇的魔力?从變河脮瑥土10的分解組成。

  三、結束部分

  學寫數(shù)字10,并向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講解并演示10在田字格的正確寫法:⑴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豎要直;0寫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寫出格。⑵提醒幼兒握筆和寫字的姿勢,幼兒完成后隨音樂向老師們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晨間、區(qū)角活動中引導幼兒做舉牌或碰球游戲,不斷理解數(shù)的分解組成。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09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3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21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3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