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1
北京,祖國的首都,一個人人向往的地方!段叶嘞肴タ纯础愤@篇課文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上莊嚴、壯觀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fā)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采用對比的方式展現(xiàn)兩組不同的照片:一組展現(xiàn)的是貧窮的山村,一組展現(xiàn)的是熱鬧繁華的北京城。然后問他們看了兩組照片后有什么感受,從而順理成章的導入課文,同時激發(fā)學生對鄉(xiāng)村孩子的同情以及對首都北京的`向往。再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理解“彎彎、遙遠”等詞語。聯(lián)系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車到北京需要幾天時間,路途非常遙遠,讓學生體會山村孩子出來一趟雖然不易,可是他們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卻是那樣的強烈,接著順勢讓學生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錄像片,領悟“壯觀”的意思,體會祖國的強大,激發(fā)孩子強烈的愛國之情。同時告訴他們,天安門廣場每天升國旗的時間在特設的公告牌上公布。執(zhí)勤的國旗護衛(wèi)隊員,在升旗前列隊從天安門走向升旗的地方。天安門廣場規(guī)定每天日出時間升旗,以象征五星紅旗與太陽同升。因為每天日出時間有變化,升旗時間也隨之變化。這些課外知識的補充必不可少,既增加了孩子的課外知識,也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著重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如何讀出孩子對首都北京的向往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不僅僅是課文中的山里孩子,許多一年級的學生對北京的認識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讀好這篇課文。首先得讓學生交流自己對北京的了解,跟小伙伴們講講自己眼里的北京,雖然孩子們知道的東西并不多,有時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但同伴交流引發(fā)了孩子們了解北京的極大興趣,這時我再適時出示圖片,為孩子們展示天安門、長城、故宮、天壇等名勝古跡,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塔、立交橋等現(xiàn)代建筑。強烈的畫面沖擊,激發(fā)了孩子們情感,再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學生有感而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積淀更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就能讀得有滋有味,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經(jīng)過各種形式的品讀,學生大部分能當堂背誦。課后我讓學生學唱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收集有關北京風光的圖片,再次激發(fā)學生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升華。
不過,在課堂上我沒有充分照顧到中下學生。個別學生做小動作、開小差也沒多加提醒,一直按照自己的程序上完整篇課文。導致一節(jié)課下來,還有少部分學生對課文的生字沒掌握牢固,課堂上缺少了讓這部分學生多讀多記并能夠比較有效掌握所學知識的環(huán)節(jié),以后在這方面還要多努力。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2
跟媽媽說,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現(xiàn)在的小孩子體會不到小山溝里的孩子們的特殊心理——生活貧窮、視野閉塞、勤奮好學、懂得珍惜,特別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們沒有小山溝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歷,他們普遍沒有看到過大山,甭說彎彎的山路,充塞在他們眼前的是無數(shù)鋼筋混泥土澆筑而成的房子,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來來往往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溝男孩的眼里司空見怪,它雖然美麗但是阻隔著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現(xiàn)在的孩子們眼里,大山是一個稀罕物,能走進大山,與大自然親近,那絕對是一種享受。這就是地域環(huán)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們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換句話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換成“走出城市,走進大山”,估計孩子們更能讀出“多想去看看”這種殷切的感情來。
另一方面,現(xiàn)在的孩子們生活普遍比較小康,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幸福與祖國的興衰有關系,“祖國——中國”這兩個詞語在他們心中沒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氣跟他們解釋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生活對比,他們還感受不到。一年級的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僅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個星期、一天這些具象的東西上,1949年,對他們來說太遙遠,57年前,他們不理解這是多長一段時間,基于這樣的起點,你讓學生怎么去理解祖國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對祖國不了解,對歷史沒概念?學生情有何處發(fā)?怎么能受到愛國熏陶?這就像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根本就不認識,不明白,而你非得問他:你喜歡它幾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喜愛之情!
其次,孩子的起點能力很低下。這里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農(nóng)村,家長很多是半文盲,甚至文盲,他們不可能成為孩子就近的教育資源,在家里,孩子們的學生普遍處于自由狀態(tài),他們不會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去自覺、主動地學習,他們現(xiàn)階段的學習動力主要來源于學校的壓力,而這一“壓力”一旦被放逐,孩子們自然回歸“玩”的天性了,把學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在這一年齡段,他們的瞬間(短時)記憶占優(yōu)勢,但時間一長易忘,最好的學習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3
正文:北京,祖國的首都,一個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fā)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重點是識字和練習朗讀。難點是讀好詩中的長句子。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讓學生反思朗讀課文,理解“彎彎、北京、天安門、多想”等詞語。較難的詞,如“遙遠”,可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理解,告訴學生山里的人走出大山,坐火車到北京需要幾天時間,路途非常遠。我還讓學生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錄像片,讓他們領悟“壯觀”的意思。
在朗讀時,第一、二句語速舒緩,體現(xiàn)“我”沉浸在遐想之中,留下想象空間!皬V場上升旗儀式非常壯觀:”這個句子較長,要指導學生把句子讀通順。“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朗讀時語氣要強烈,突出“多想”,表達出“我”向往北京的強烈愿望。通過指導朗讀,激發(fā)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4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分別借兩個孩子之口講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遙遠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蓮,抒發(fā)了少年兒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感情真摯,語言樸實。滿足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因此,教學設計時,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親近學生的認知水平,讓學生輕松學習。有以下優(yōu)點:
一、指導讀好長句子。
一年級的課文當中有不少長句子,學生不容易讀通順,齊讀時也很難讀整齊,是學生朗讀的難點。于是我分步開展指導,讓學生先讀短語"遙遠的北京城 雄偉的天安門 廣場上的升旗儀式",再讀整句"遙遠的北京城,有一座雄偉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化解了朗讀難點。并且通過我的范讀,指導學生讀好停頓,為之后的感情朗讀打好了基礎。
二、借助多媒體,理解詞語。
"壯觀"的意思比較抽象,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因此,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播放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視頻,讓孩子置身其中,直觀地看,直接地感受,有效地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了"壯觀"的含義。有感受才有真情的流露,看完錄像,我借景抒情,請孩子們把剛才看到的場面讀出來,孩子們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好。孩子們在反復誦讀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熱愛祖國的情感在無形中得到升華。
三、通過對比朗讀,讀好帶有感嘆號的'句子。
本課的教學目標中有"讀好帶有感嘆號的句子".為此,我設計在對比朗讀中體會感嘆句的情感,我出以下句子:
句1:我想去看看。
句2:我多想去看看!
句3: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學生在比較讀中體會出了感嘆句與陳述句的區(qū)別,體會到了反復手法所蘊含的強烈情感,并體會到文中"我"的感受,讀出了真情實感。
不足之處:
一、 課堂教學趣味不夠。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力較差,面對枯燥的學習,容易疲倦,因此老師的充分調動就尤為重要,備課時不僅要備課,還要備學生,要控制時間,避免學生疲勞,應突出趣味性教學,比如說,在識記生字時,就應該采取游戲等形式互動,在讀文及重點句子時,運用其他方法讀,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
二、拓展說話目標沒有達到。
教學時,我還非常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訓練,我讓學生仿照課文寫法,以填空的形式完成說話訓練:" 告訴我,沿著 ,就會走出鄭州。 , .我對 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降低了說話難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學生知識面較窄,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完成,其實可以設計你還了解北京的什么?課件出示收集的北京風景圖片及有關的資料,介紹北京美麗的風光;蚰闳ミ^哪些城市旅游過,給同學介紹一下當?shù)氐娘L光。通過補充材料,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彌補學生知識面窄的缺陷,使學生能夠完成說話訓練,更能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延續(xù)。
總的來說,課堂是藝術,需要我們不斷改進加以完善。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5
《我多想去看看》這篇課文是以詩歌的形式,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觀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上莊嚴的升國旗儀式,抒發(fā)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思想感情。感情真摯,語言樸實。我多想去看看,是啊,多想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地方,多想去看看自己向往的地方。這一課的編排也滿足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讓學生體會到說自己想說的話,讀自己想讀的文章。因此,教學中,我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發(fā),讓孩子讀懂課文。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習的重點。因此,我引導學生:在文中讀字音,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難記的字,啟發(fā)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學的“口”和“土”來進行識記;最后落實寫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實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為前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宗旨。
這課的重點句子就是“我多想去看看”,連題目算在內(nèi)共在課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指導好學生用心感悟、用情讀好這句話,這篇課文的重、難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不僅僅是課文中的山里孩子,許多一年級的學生對北京的認識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讀好這篇課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種情況下怎樣辦呢?我這樣設計,首先老師讓學生交流對北京的了解,跟小伙伴們講講自己眼里的北京,雖然孩子們知道的東西并不多,有時甚至是錯誤的認識,但同伴交流引發(fā)了孩子們了解北京的極大興趣,然后教師再適時出示圖片,為孩子們展示了天安門、長城、故宮、天壇等名勝古跡,中華世紀壇、中央電視塔、立交橋等現(xiàn)代建筑后,讓學生發(fā)表對北京的看法,融入自己的感受讀“我多想去看看”。這時的讀滲透了孩子們的情感,是真情的流露,然后老師再引導學生體會山里孩子對北京的向往,抓住課文第一小節(jié)中的“沿著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斌w會山里的孩子住在大山里,長這么大還沒有出過大山,他對北京的了解是通過媽媽的話,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夢想著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北京,去看看雄偉天安門,去看看莊嚴的升旗儀式。讓學生們走進山里的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去希望、一同去向往,反復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時的讀,是孩子們?nèi)谌肓松嚼锖⒆拥那楦械淖x。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究竟是怎樣的呢?為了給孩子們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我為孩子們有感情地講述天安門廣場升旗情景。(訓練有素的國旗班戰(zhàn)士,數(shù)不勝數(shù)的觀眾,雄壯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太陽一同升起……)強烈的畫面沖擊,激發(fā)了孩子們情感,再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孩子們內(nèi)心的情感積淀更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就能讀得有滋有味。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由于本課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別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說的愿望,所以,在教學中安排了說話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練習,學生說得不錯,有的孩子說,他要去天上看看那里的月亮,有的說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說要去太空……很好的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這樣的訓練也是幫助學生逐漸從口語表達向書面語轉化的一個好途徑,這種模仿說使他們很快掌握、了解一些意思該如何表達。
語文教學提倡“做、說、寫”相結合,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應立足與生活,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寫字時講的過多,留給孩子們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的時間少了點,所以很多孩子在寫字時沒有按正確格式去寫,顯然寫出的字不是很規(guī)范。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針對自己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通過拓展延伸,補充材料,使課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過你讀懂了什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適當?shù)难a充課文內(nèi)容的介紹,不但能讓學生更多的對課文的了解,更能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延續(xù)。達到“課已盡,而意未了”的境界。總的來說,課堂是藝術,需要我們?nèi)ゲ粩喔倪M加以完善。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6
《我多想去看看》這課是一首詩歌,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以山村一個小孩子的口吻,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走出天山,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這種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的課文,我講后反思如下:
首先是多種形式的的讀。我講授這一課時就緊扣本課的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學中我以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等來讓學生領悟其中的感情。
再是多媒體展現(xiàn)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文中一個從未走出過大山的孩子,對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應該是陌生的,城市的孩子也不例外,我問了問班里的30個孩子,真正看過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孩子也只有3個。所以升旗的莊嚴氣氛,孩子們是無法理解的。于是,我在講述升旗這部分內(nèi)容時,為了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雄偉壯觀場面,并讓孩子們起立、立正,一同參與升旗儀式。并隨著國歌聲的響起肅立,感覺升旗的莊嚴氣氛。
最后是拓展延伸。課后,我讓學生搜集有關北京的風光圖片,讓他們對北京有更多的了解。還讓教音樂的梁老師教孩子們唱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再次激發(fā)學生熱愛北京,熱愛國旗的情感。從而達到“課已盡,而意未了”的境界。
總之,藝術的課堂,總會有遺憾,“天安門”的“門”的漢語拼音,標調就出現(xiàn)了錯誤。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04-13
《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通用6篇)04-07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四篇04-05
【精選】《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三篇04-08
【精選】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三篇04-08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精選10篇)02-14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九篇10-17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三篇02-09
【精品】《我多想去看看》教案4篇04-24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合集5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