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光》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司馬光》教學反思1
本單元的課文主要都是圍繞“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主題來編排的!端抉R光》這一課是很傳統(tǒng)的課文,文中講述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里玩的時候,有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沉著冷靜,用水缸旁邊的大石頭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結合低年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以及課前對我班學生的了解,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2個字,會寫“嚇、叫”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課文或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借助課文插圖學習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tài)。
為了達成目標,我在教學時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并在朗讀的'過程中隨文識字,提高學生的認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讀組織形式上,有學生個別讀,分小組競賽讀,齊讀,加上動作朗讀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當堂背誦了課文,也感悟到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整堂課我利用手勢、表情、語氣感染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引著學生完全沉浸在故事當中,隨著情節(jié)的推動,學生們一會兒體會到緊急,一會兒體會到緊張和慌亂。當課文進行到最后“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長吁了一口氣,高興地笑容綻放在臉上。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边@里進行了重點引讀,烘托當時緊急的氣氛。然后讓學生自學四、五兩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馬光分別是怎樣做的,進行了比較,并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
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出他們的不同反應。學生帶著感受再讀,整節(jié)課,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達成了朗讀的目標。
《司馬光》教學反思2
對于“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孩子們并不陌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后,孩子們就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對于這個教學目標,透過朗讀感悟,很容易就能到達。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難點。如何攻破這一難點呢?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操作的:
我讓孩子們進行比較,一個小伙伴一不留意掉進了大水缸,這時別的小伙伴、司馬光分別是什么反應?
板書:
別的小朋友司馬光
慌不慌
(嚇哭了,舉、砸
叫著喊著
找大人)
透過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當時的反應的比較,孩子們都感受到了司馬光的沉著冷靜。但是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到方法的'巧妙呢?
我讓孩子們想象: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想個什么辦法去救這個掉進大水缸的小伙伴?經(jīng)過討論:
方法1:我叫小伙伴們一齊把水缸推倒。
生1:但是這是一口大水缸,而且里面裝滿了水,肯定很重很重的,我們只有幾個小朋友的,推不動的。
生2:而且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了,有的叫著喊著,哪還有力氣去推大水缸呀?
方法2:找跟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
生3:他們在花園里玩,不必須有繩子的,有可能等繩子找到了,那個小伙伴也淹死了。
生4:而且掉進大水缸的小朋友肯定很害怕,扔給他繩子他不必須抓得到。
孩子們還有很多奇怪的方法,但都一一遭到了同伴的否定。
就這樣在想——否定——再想——再否定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覺得還是司馬光的方法最好!這樣,難點也就基本解決了。
《司馬光》教學反思3
《司馬光》教學反思《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教學時,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說話練習,多花樣地調(diào)動學生的用心主動性,有意鍛煉孩子們的表達潛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樣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于時間倉促,我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說找梯子的,也有說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我和孩子們一齊推敲此辦法的可行性,有的說,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還有的說幾個小朋友疊在一齊,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透過這節(jié)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就應在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用心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命力。
拓展訓練,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用心的思考想象,并結合生活實際開發(fā)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潛力的構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么問題想用什么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就應尊重學生的選取,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去理解新知識。按照學生的意愿展開教學,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個性用心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透過這節(jié)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chuàng)造力。
《司馬光》教學反思4
每次教學完《司馬光》后,我總是在拓展延伸階段問:你還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此問題一經(jīng)拋出,小朋友們便嘰嘰喳喳地連比帶劃談論開了?擅看卧诎嗌蠀R報交流時,小朋友們的臉上便會被沮喪之情籠罩著。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孩子年紀小,思維較單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馬光的"砸缸"作比較,還是遜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喪嗎,連老師也覺得異常掃興!
這次,我再教《司馬光》一文時,大膽作了新的'嘗試。我設計了3個安全知識讓學生說出解決的辦法!真沒想到不讓"小司馬光"繼續(xù)"砸缸"后,反而涌現(xiàn)了更多機智勇敢的小司馬光!
不足有:
1、整節(jié)課安排有些緊湊,閱讀提示中問題和時間的安排上有欠妥當!忽略了可以延展的環(huán)節(jié)。
2、開始的生字認讀環(huán)節(jié)可以省略,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品讀課文!
《司馬光》教學反思5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里,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fā)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并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fā)揮想象空間的內(nèi)容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后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蘊涵著思維發(fā)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梢钥闯,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閱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語文教材蘊含的創(chuàng)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fā)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為了證明的聰明,都踴躍發(fā)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盡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shù)夭灰欢ㄗ嘈В俏胰晕⑿χc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著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后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huán)節(jié),雖然第一課時里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后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一( )假山,一( )缸,一( )( ),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后來才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里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盡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盡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司馬光》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
參考注釋、抓住重點詞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司馬光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的美好品質。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誦讀《孔融讓梨》和《道邊李苦》。
一、導入新課,感悟語言。
1、老師說一句話,同學們說意思。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同學們說出老師說的話和現(xiàn)代語言不一樣,
教師小結:像這樣的語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非常簡練,有時一句話就只有一個字,但細細品味,隱藏著很多意思在里面。學習文言文要會想象,把一個字讀成好多字,把一句話讀成好多句話。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板書:司馬光)。
3、學生齊讀課題,師介紹“司馬”是復姓。
二、初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1.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司馬光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wèng),足跌(di)沒水中。眾皆(ji)棄(qì)去,光持(chí)石擊甕破之,水迸(bèng),兒得活。
后出示讀音易錯字:登甕 水迸
2. 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準停頓:
(課件出示)
司馬光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3. 師生承接讀
師:群兒/戲于庭,
生:一兒/登甕,
師:足跌/沒水中。
生:眾/皆棄去,
師:光/持石/擊甕/破之,
生:水迸,兒/得活。
4. 你問我答讀
讀:群兒干什么? 誦:群兒/戲于庭,
讀:一兒干什么? 誦:一兒/登甕,
讀:發(fā)生了什么? 誦:足跌/沒水中。
讀:其他小孩子的反應如何? 誦:眾/皆棄去,
讀:司馬光又是怎么表現(xiàn)的? 誦:光/持石/擊甕/破之,
讀:事情結果怎么樣? 誦:水迸,兒/得活。
5.變換格式讀(ppt上豎著排列,由右往左讀)
6.記憶比拼讀
群兒戲于庭,( ),( )。眾皆棄去,( ) ,水迸, ( )。
7.去掉標點讀。(配樂)
司馬光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三、理解課文,感知人物。
1.理解句子的意思。
談話引入: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下面同學們就來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句的意思。
要求:利用注釋、插圖、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已積累的經(jīng)驗等方法理解文中詞句。
2.交流匯報
句式:我讀懂了 (詞或句子),它的意思是 。
3.古今對譯讀。
古文:群兒戲于庭, 現(xiàn)代文: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
古文:一兒登甕, 現(xiàn)代文:一個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古文:足跌沒水中。 現(xiàn)代文: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
古文:眾皆棄去 , 現(xiàn)代文:其他的孩子都離開了,
古文:光持石擊甕破之,現(xiàn)代文: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
古文:水迸,兒得活。 現(xiàn)代文:水從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4.一主兩翼對對讀。(帶文)
主:群兒戲于庭, 兩翼:有幾個小朋友
圍呀圍著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調(diào)皮又歡暢
主:一兒登甕, 兩翼:撲通通一聲響
足跌沒水中。 有人掉進了大水缸
主:眾皆棄去 , 兩翼:大家全都嚇壞了
慌里又慌張
主:光持石擊甕破之 兩翼:有一個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馬光
搬起一塊大石頭
砸向那大水缸
主:水迸,兒得活。 兩翼:呀 哐當當一聲響
流水嘩啦啦往外淌
伙伴鉆出那破水缸
5、學生復述故事。
6、想象補白,豐滿故事。
一群小孩在庭院里面玩,他們(怎么玩?),一個小孩(玩著玩著?),就站在大缸上面,( 他朝水里看,看到了?),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那個落水的小孩?)其他的孩子好慌張,(有的······有的······還有的······)都跑掉了,司馬光靈機一動,(他心想:?)拿石頭(怎樣?)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得以活命。(小孩和司馬光會說些什么?)
7.讀了課文,說說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酚谥.、機智勇敢、沉著冷靜)
四、延伸拓展,以文帶文。
1. 自由誦讀《你讀我誦》中的《孔融讓梨》(p132)和《道邊李苦》(p134),用橫線畫出表現(xiàn)主人公美好品質的句子,在邊上批注上合適的詞。
2.交流
3.作業(yè)
自選《你讀我誦》中的《孔融讓梨》(p132)或《道邊李苦》(p134),利用豐富的`想象,把它改編成一篇現(xiàn)代文。
【教學反思】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熱愛文言文的興趣,不讓他們產(chǎn)生畏難情緒,我設計了“讀一讀”“譯一譯”“說一說”“編一編”四大板塊,在教學中進行層層推進,特別是在“讀一讀”上下足了功夫,通過劃分節(jié)奏讀、你問我答讀、變化格式讀、記憶挑戰(zhàn)讀、去掉標點讀等多種形式的美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因為《司馬光砸缸》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同學們基本上都聽過,所以在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時,我沒有一詞一句地去解釋意思,而是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利用以往理解詞語的方法去翻譯,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可見效果還可以。最后說說課文大意,也是本單元的一個訓練重點,我依然由“趣”入手,在按原文復述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補白想象的創(chuàng)編,目的是為學生平時學會抓細節(jié)寫一件具體的事而服務的,課后練習的布置也是這種指向?v觀同學們的課堂表現(xiàn),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挺高漲的,跟我的配合也很默契,不足的方面也有很多,如課堂上我對個體學生的關注還是不多,對學生的評價語也缺少針對性,對于個別偶發(fā)細節(jié)處理得不夠機智,這些方面都是以后我需要在教學中大力去完善的。
《司馬光》教學反思7
俄國歷史學家克柳切夫司基有這樣的名言:會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轉彎,不會思考的人則暈頭轉向。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突發(fā)事件。這節(jié)課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我在教學中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多種方法,使學生能輕松地理解課文并掌握課文內(nèi)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有個學生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2、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里時,司馬光的表現(xiàn)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主人公的比較,做新時代的司馬光,讓學生在了解安全知識的同時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3、新的嘗試。
記得以前,每次教學完《司馬光》后,我總是在拓展延伸階段問:你還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此問題一經(jīng)拋出,小朋友們便嘰嘰喳喳地連比帶劃談論開了?桑看卧诎嗌蠀R報交流時,小朋友們的臉上便會被沮喪之情籠罩著。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孩子年紀小,思維較單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馬光的"砸缸"作比較,還是遜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喪嗎,連老師也覺得異常掃興!
這次,我再教《司馬光》一文時,大膽作了新的嘗試。我設計了3個安全知識讓學生說出解決的辦法!真沒想到不讓"小司馬光"繼續(xù)"缸"后,反而涌現(xiàn)了更多機智勇敢的小司馬光!
4、板書設計新穎。
我特別畫了一口大大的、會被砸壞的`“缸”,讓學生在砸缸的過程中體會當時司馬光救人時的氣氛,并且達到熟悉課文的目的。
5、同學積極配合,課堂氣氛較活躍。
不足有:其一,今天我早早來到學校,因為要安裝課件,可是一直到快上課也還是沒辦法,好在后來謝玄老師幫我把辦公室的主機換過來,才得以正常上課,但是自己的情緒也多少受到了影響,尤其讓領導和老師們等實在不好意思!怪自己準備不充分啊!
其二,整節(jié)課安排有些緊湊,閱讀提示中問題和時間的安排上有欠妥當!忽略了可以延展的環(huán)節(jié)。
其三,開始的生字認讀環(huán)節(jié)可以省略,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品讀課文!
最后,感謝大家的聽課,也真的希望老師們提出寶貴的意見,讓我更進一步!
《司馬光》教學反思8
為了達成目標,我在教學時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看圖說話后回歸課文朗讀,想象情境后帶著感受個性讀,重點段落對比讀,理解重點詞語“舉、使勁砸”后帶上動作讀一讀,還有回顧故事從頭到尾整體讀。在朗讀組織形式上,有學生個別讀,分小組競賽讀,齊讀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當堂背誦了課文,也感悟到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边@里進行了重點引讀,烘托當時緊急的`氣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司馬光的聰明機智,我將“他拿起一塊石頭,砸那口缸!迸c“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边@兩個句子進行對比,學生帶著感受再讀,整節(jié)課,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達成了朗讀的目標。
短短三十分鐘的課堂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
一、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很少展示,在下一段教學中一定要將識字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二、我要精煉課堂過渡語,讓我的語言更親近孩子們,讓自己的反饋語言更適合低年級孩子,用語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對語文的興趣。
三、掌控課堂還要加油。回顧這堂課,學生們在討論的階段很熱烈,可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也過于拖沓,我給了很多時間給個別孩子發(fā)言,卻沒有很好的兼顧整體學生的狀態(tài)。在以后的教學中,既要照顧學生整體狀態(tài),又要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
《司馬光》教學反思9
這節(jié)課我像往常一樣,根據(jù)課堂設計,按計劃朗讀課文《司馬光砸缸》。當孩子們讀完課文以后,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看著,說著,一直到把這一課的生字全部學完。我讓學生同桌相互講一講這個故事,大家開心地講了起來,看著他們,我想這一節(jié)課的計劃不就泡湯了。就在我猶豫不決時,孩子們像突然長大了似的,自己已經(jīng)安靜了下來,那神情是少見的。這時,我按原計劃檢查學生的接受情況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掌握的非常好,每一位同學的回答都是那么完美無缺,有些同學的回答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自習課上,孩子們在做練習冊時也做得比往常好。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么問題?想用什么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去接受新知識。我這堂與原計劃完全不同的課,由于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按照學生的意愿展開教學,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特別積極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過這節(jié)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chuàng)造力。
《司馬光》教學反思10
經(jīng)過前輩們的悉心指導,自己的反復修改,較為順利地結束了市新教師培訓匯報課的教學,F(xiàn)就此次的匯報課談一談教學設計上的得與失。
試講后,安主任,張老師、謝老師就提出一些改進意見:內(nèi)容太多,不符合課時的安排;另外低年級教學,在第一課時中,還是要以識字教學為主等,做了大量的改動與調(diào)整。在做大改動時,我便集中精力把重點放在識字教學部分,采取了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并把課文理解刪減到一半。
在識字教學中,我聽取了各位前輩的建議,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訓練。教學上我追求識字的科學性,環(huán)環(huán)相扣,力求完美。從自學生字,到反饋生字;從音節(jié)的認讀到無音節(jié)的識記,再到游戲鞏固,最后讓其交流識字方法,自認為在安排上比較客觀,完整。但整個教學過程下來,卻總覺得有欠缺,沒有落實到位。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周全的考慮,精巧的設計卻沒有訓練到位呢?我反復看自己的教案,回想上課的情景,沉思許久才意識到在是細節(jié)上的`閃失。如何讓這些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得淋漓盡致,收到應有的成效,其實這里大有文章所做。也讓我思忖這樣的一個問題,精彩的環(huán)節(jié),周密的設計,也必須要有精確的打算與細節(jié)到位的處理,真正做到有聲有色,有形有味地呈現(xiàn)在教學中。
最后,我考慮最多的就是閱讀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都非常重視閱讀指導,但是學生總不能透徹感悟,往往在自己的朗讀基礎上,他們只是按步造車,收效甚微。通過此次教學,首先讓我自己的感悟有了一個質上的跨躍,讓學生有聲有色地閱讀,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拔苗助長,而是營造一個情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理解。涓涓激情擲地有聲,在感受中讀,在讀中品味,在品味中升華,這應該是我此次公開課的一大收獲!
《司馬光》教學反思11
今天引導孩子們讀懂了課文內(nèi)容后,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你有什么好辦法把掉進缸里的孩子救出來?
為了鼓勵大多數(shù)的孩子積極思考,我充滿激情地說道,司馬光是個聰明的孩子,他想出了砸缸的辦法救伙伴,如果你能想出其他的辦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那么你們就比司馬光還聰明。話音未落,一個個小手舉了起來。
聰明機靈的王玏首先發(fā)言,幾個小朋友一起用力把缸推到,水流出來,小朋友就得救了。他的話還沒說完,就有質疑的聲音出來了,那樣會把自己的頭砸破的。有道理,我連忙說,況且,缸很大又有水,小朋友不一定能推的倒。不過,王玏能想出這種辦法來,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請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王玏高興地坐下了。
接著李娟發(fā)言,搬一個大石頭放在缸邊,然后站在石頭上,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來。這次沒有質疑的聲音了。我連忙提出了質疑,這種方法很危險,弄的.不好自己也許也被落水的小朋友拉進水缸里,不可!說到這兒我想起了六安4名小學生手拉手救同伴結果全部溺水身亡的事件,卻不曾在后來的交流中又忘記提起了。明天要再次借此話題討論,滲入安全教育。
最近表現(xiàn)突出的夏雨馨舉手發(fā)言,她說可以用腳踢,把缸踢破。我再次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腳能把大水缸踢破嗎?孩子們紛紛說不行。我對夏雨馨笑笑說,沒關系。
王玏又舉手有話要說,他說拿個電鉆把水缸捅破。多么大膽的想象啊!我笑著說,古時候有電嗎?他不好意思的坐下了。
李翔舉手了,他說拿個粗棍子把缸捅破,王玏又說拿刀把缸劈開。接下來各種各樣的方法都是圍繞著把缸打碎,我連忙問有沒有不弄破缸的好辦法?教室里安靜了下來,其實我也不知道什么好辦法,只想引導孩子們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最后讓孩子們回家想出好辦法,再和同學交流這個問題。
我的思考,在學生說出各種辦法后,沒有給足時間讓學生質疑,老師越俎代庖,明顯的趕時間。課前預設不夠,沒有想出兒童可行的救人辦法。課堂生成沒有很好的處理,由于趕時間而忘記了安全教育的契機。
《司馬光》教學反思12
《司馬光砸缸》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正好趕上周喜蘭書記到我們學校試導,通過周書記的聽、評課,讓我真是茅塞頓開,受益匪淺,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可取與需要改進之處。從我自身來說,還是比較喜歡上低年級的語文課,這一點也得到了周書記的`肯定。在這一課時教學中,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說話練習,多花樣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煉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但由于我低年級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導致教學中存在著不周到之處。
其一,缺少了寫的環(huán)節(jié),雖然第一課時里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后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huán)節(jié):一( )假山一( )缸一( )( ),周書記就特別提出了,在這除了口頭填,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的確,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里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盡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其二,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于時間倉促,我對于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說找梯子的,也有說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當時只記得表揚大家愛動腦,想出了新辦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們這個辦法是否可行。周書記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我一聽,對呀,真是大大的失誤。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盡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司馬光》教學反思13
教學《司馬光》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探索古代司馬光幼年砸缸破水救小孩的故事,他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說司馬光聰明在何處呢?就在于他的思維方法獨特,即緊緊抓住了使水離開人這個問題的中心,用石頭破缸。
如果學生有逆向思維的能力,采取這種形式來分析問題,就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恰當路徑,或許會創(chuàng)造出更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本質就逐步縮小,利用逆向思維來分析將是很有效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有必要逐步在教學中向學生灌輸這種逆向思維的思想方法。
教學本課還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具體步驟是:
1、分組討論。你認為救小朋友可以采用哪些辦法?
2、學生匯報小組討論情況。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機把水抽干;有的說可以用梯子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跑去喊大人;有的說一起用力把水缸掀倒;有的說用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這些學生的匯報都是常用的辦法,有可能危及落水孩子的生命。而司馬光采用逆向思維的方法,迅速用石頭砸缸。)
3、這些辦法中,你認為誰的辦法?同學們一致認為司馬光的辦法。這樣同學們對司馬光機智聰明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14
本文的學習目標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會寫四個字,通過讀課文感受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救人的品質。昨天下午就已經(jīng)讓孩子預習課文了,上來就直接檢查孩子預習情況,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孩子多讀,多和這些生字見面,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然后就一些稍微難的字交流識字方法,最后采用登山比賽的`方式鞏固生字。寫字,本來準備寫四個字,因為怕孩子連寫4個字,注意力會不集中,我分開來教,交流完識字方法后,指導學生寫嚇和叫,這兩個字比較簡單,朗讀完課文后,重點指導那和都的右雙耳,(自己在識字那里比較拖沓耽誤時間,這里沒有完成)朗讀課文時,我主要抓住兩個問題進行教學,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危險,小朋友和司馬光的不同表現(xiàn),重點抓住他們不同表現(xiàn)的動作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比較讓孩子感受司馬光遇事不慌、沉著、冷靜、聰明、積極動腦思考的品質。
我自己覺得沒做好的地方:1、前面部分有點拖沓,想重點指導的兩個寫字沒有寫。2、自己說的太多,不敢放手讓學生說。(觀察圖畫:假山下面有個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我想引導說出在這里玩會暗藏著危險,引導不夠好,我就直接說了,用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我是以填空的形式進行了給寫了兩個句子。我本來想進行完這兩個句子后,讓孩子自己仿照著句子再說幾個,時間有點緊,就沒有進行。3、在學習司馬光的表現(xiàn)這一部分時,自己有點慌,講的有點過快,自己沒穩(wěn)住,學生也有點興奮,紀律沒前邊好。4、自己應該少說,讓孩子多讀,讀的還有點少。5、我做了一棵蘋果樹,獎勵給表現(xiàn)好的同學,沒完全發(fā)揮好作用。
《司馬光》教學反思15
《司馬光砸缸》是一個經(jīng)典的歷史人物故事,影響了很多輩人,主要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事。課文雖簡單,但是,為了引領孩子們體會司馬光的品質,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行為對比
當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的時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馬光的行為有明顯的反差,文中是這樣寫的:
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通過讓孩子們反復讀句子,認真觀察圖上幾個孩子的表情、動作,并設身處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現(xiàn)場,心里是如何想的,讓孩子們明白當時孩子們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過讀寫司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著與機智。
通過對比,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當時的情況和司馬光的沉著行為,同時也讓孩子們明白了對比手法的重要性。
二、抓關鍵詞語
寫司馬光的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描寫司馬光的行為中有兩個關鍵的動作:搬、使勁砸,通過提問,讓孩子們找描寫他動作的詞,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們學著司馬光的樣子一起來演一演,更深刻體會司馬光當時的沉著、穩(wěn)重、機智。
【《司馬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司馬光》教學反思05-30
《司馬光》教學反思02-12
司馬光教學反思01-09
《司馬光》教學反思 (精選)07-07
《司馬光》的教學反思04-10
司馬光教學反思06-19
(熱)司馬光教學反思07-10
【實用】司馬光教學反思07-25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02-06
語文《司馬光》教學反思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