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
地球上的水是江蘇教育出版社三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生命之源—水的最后一節(jié)課,本課是在前面認識了解“水的各種性質”之后,來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過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提高學生的節(jié)水意識以及了解水污染的現(xiàn)狀。以下是我對這節(jié)課的反思:
優(yōu)點: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充分體會地球上水資源分布的廣泛,感受到水體的美麗。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喜愛之情。而且通過課件,把一些抽象的數(shù)據(jù)形象化,讓學生體會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的缺乏,并通過學生動手活動,再進一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地球上水資源雖豐富但可直接開發(fā)利用的淡水卻少之又少。利用課件、視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通過學習,提高自覺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養(yǎng)成節(jié)水習慣。在教學中以觀察、提問、小組討論研究、學生動手活動等為載體,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地學習,在教師引導下,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體驗、感悟、內化。
不足:
1、科學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凈化水的實驗,比較簡單,可以嘗試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動手做,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
2、節(jié)約用水的措施因為時間關系,學生談的多是家庭生活中的措施,而工業(yè)、農業(yè)方面沒有涉及。如果涉及,會進一步提高學生用科學改變生活的意識。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2
在上這課之前早已備好了課,開學初,就把蘇軾幾首有名的詩詞打印給學生,利用早讀課間帶領學生讀一讀,背一背。
上課時以歌曲《但愿人長久》導入,因為以前中秋聯(lián)歡會時學生就學唱過這首歌,所以學生都會唱,學生的情緒很高漲,可以說是開了個好頭。然后以這首詞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這首詞引導學生著問題讀課文,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給課文分段落時,教參的提示是分為3個段落,而學生自然地把第一小節(jié)分為第一自然段,我覺得這樣分也可以,甚至比教參上的更科學,因為第一小節(jié)只是介紹了蘇軾的身份,并沒有涉及到創(chuàng)作原因(思念弟弟)。課堂上,教師起著引導者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真正的`主人,我個人認為自己這一點做的還是不錯的。嘿嘿嘿……
第二課時讓學生找出蘇軾感情變化的詞語,原以為學生不能很快找到,真是低估了學生,原本最怕動腦筋的學生,竟然第一個說出來,我狠狠地表揚了一頓,結果他精神了一節(jié)課!
不過在引導學生理解蘇軾是個怎樣的人時,很失敗,很吃力。后來索性不講了,越講越亂,還不如不講。學生無法理解什么胸襟開闊,我想學生會背《水調歌頭》以后應該會漸漸明白的。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3
在所有的借月抒懷的古詩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最經典的,詩句里流露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情懷像皎潔的明月一樣,光照千古。
雖然整堂課還算比較流暢,但是遺憾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先做一下反思,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獲益良多。
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我雖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是如何過中秋的,談談自己和親人的分別感受,以這些比較來凸顯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但是對蘇軾的內心還探尋的不夠。原來教案上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想象,蘇軾會回憶起什么?結果自己在上課時疏忽了,課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想象蘇軾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方的弟弟說什么?這樣就把蘇軾那復雜紛亂的內心世界變得可感可知了。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突出關鍵詞“思念”,抓住蘇軾情感變化的線索(“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組織教學過程,效果不錯。學生能抓住關鍵詞語,走進課文的情境,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如“心緒不寧”,“寧”就是安寧,平靜;“心緒不寧”就是蘇軾的心情無法平靜。理解詞語過后,自然就冒出一個問題,蘇軾為什么“心緒不寧”?答案的關鍵詞就是“思念弟弟”。中秋佳節(jié),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可是只有蘇軾背井離鄉(xiāng)、親人分離,所以思念的情愫油然而生。此時此刻,蘇軾心里會想些什么?學生通過想象自然就體會到蘇軾“月圓人不圓”的心情,有一位很有趣的男孩居然祈禱起“蒼天、大地”來。(估計他是看了趙本山與范偉的小品了)接著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離”體會兄弟深情;抓住“屈指算來”理解分別越久思念之情越深。進入“埋怨”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想象蘇軾“眼睜睜”的表情,然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與想象說話,學生體驗到月亮的“無情”,乃至“殘酷”。
抓住“轉念”一詞,自然進入課文最后兩小節(jié)的學習。這部分是課文的高潮,也是教學的重點。課堂上主要讓學生詩文對照反復朗讀,這樣既理解了詩句的意思,也體會到蘇軾由“埋怨”到“寬慰”的'心情變化。教學結束,感覺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到位,語言表達訓練的面還不夠廣,背誦的任務自然也無法在課堂上完成。從學生《補充習題》中的作業(yè)看,對“皓月當空”、“手足情深”等詞語的理解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此外課外古詩詞的積累工作也做得很不好。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5
《但愿人長久》蘇軾的這首詞,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象力,把人復雜心理活動——沖突、哀怨、惆悵、矛盾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jié)學生聯(lián)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币睬∏”磉_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苯忉屃诉@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lián)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干些什么呢?”學生浮想聯(lián)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等。學生的聯(lián)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于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
蘇軾的`情感變化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課上我們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思念、埋怨、寬慰”等,再結合詞句體會情感變化的原因,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6
“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云!币痪洌瑢W生讀到這兒自然想到這正是親人團聚的時候,蘇軾也正是由這明月激發(fā)起思念親人的痛楚,觸景生情。所以指導學生朗讀時,讀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腦海里仿佛浮現(xiàn)出與弟弟一起生活時的快樂情景。
月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此時的蘇軾看著月光,不由得產生了怨月的心理。一陣感慨后轉念又想到,人的悲歡離合如同月兒的陰晴圓缺,心里又寬慰了許多,教學時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最后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熱愛生活、奮發(fā)向上的寬大胸襟的表露。最后在一起吟誦文中的五行詩結束了文章的教學。
在本課教學中結合需要我多次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第四小節(jié)后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我讓學生在小組中也進行了交流,為了提高交流效果,我讓小組長作了簡要記錄。下課后我將小組交流的結果收了上來,有的個小組長記錄很好,有的還不會記,后面我將進行指導。小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學習收獲,有的小組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后來又進行了組際交流。
蘇軾的情感變化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難點,課上我們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蘇軾情感變化的詞語“思念、埋怨、寬慰”等,再結合詞句體會情感變化的原因,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最后我讓學生結合本文的學習畫了思維導圖,課上畫了一會兒,回家讓學生進行了完善。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7
此課的教學,我認為以詩文對照理解古詩文為重點,亦是難點。
古詩文特別是經典詩文的意思在老師們的眼里可能已經爛熟于心了,可是對于才剛剛接觸古詩文的孩子來說,還沒那么容易。特別是本文中出現(xiàn)的那幾句經典語句: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幾句詩要配合前面的第五自然段內容來理解: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xiàn)、有圓也有缺一樣,哪里會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因為有些孩子有與親人分離的經驗與體驗,所以他們能夠體會一些分離的痛苦與難受,但是他們談不上有多深的情感,因而難以體會詞中的美好祝愿與深遠意境,但意思必須懂得,經典必須記得。
先背誦下來,再慢慢體會,在本課的學習中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8
【教學片段】
學習活動一:
教師板書課題,提出問題:
師:誰熟悉這個課題?知道它的出處嗎?
生(1):我知道,這是一首詞中的句子。
生(2):我知道,這首詞是蘇軾寫的。
生(3):我知道這首詞的名字叫《水調歌頭》。
師:有沒有誰讀過這首詞?能背幾句給大家聽聽嗎?
生(1):“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很好,這句詞膾炙人口,是這首詞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很好。
生(3)我會背全詞。
師:真的?太好了,快背給我們大家聽聽。
生(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ㄉ惩,學生鼓掌)
師:能告訴大家這首詞你是在哪兒看到的?為什么要把它背下來?
生(3):這是我在爸爸的一本書中看的,我爸教我背的。
師:是啊,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它們不僅語言優(yōu)美,意蘊深長,而且讀來朗朗上口。我們在課余也一定要向這位同學學習,自覺地背誦一些優(yōu)秀詩文,豐富自己的積累。那么誰知道課文與此詞有沒有關系?快速瀏覽一下課文,告訴大家。
生(3):這篇文章寫的就是蘇軾寫《水調歌頭》的經過。
。▽W生瀏覽課文)
師:對!那蘇軾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詞呢?這首詞又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
學習活動二:
師: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的第1部分,看看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把它圈出來,想想這些詞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學生閱讀、圈畫)
討論交流。
生(1):“心緒不寧”引起了我的注意,從這個詞里我看出蘇軾情緒不安,很想念弟弟。
師:是的,蘇軾在中秋佳節(jié)卻不能和弟弟團聚,心情確實不佳,你能把他當時心緒不寧的樣兒描繪一下嗎?
生:搖頭。
師:好,我們大家一起來推想一下,當時的'蘇軾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可以想想他當?shù)膭幼、神態(tài)、語言。
生(2):我覺得當時蘇軾肯定是什么事也不想做,還會想發(fā)火。
生(3):蘇軾肯定背著雙手,眉頭緊皺,不停地嘆氣。
生(4):我覺得當時蘇軾肯定會在院子里不停地跑著,一圈又一圈。
師:他在長跑?
(眾生笑)
生(4):不是,是在一個地方來回跑。
師:也就是在院子里來回踱步,是吧?
生(4):對!
生(5):(高聲)蘇軾可能還會對著天喊叫?“明月呀!你可知道我的痛苦!”(學生笑)
師:同學們想得真好。其它同學再來說說你對其它詞語的理解?
生(6):“手足情深”和“形影不離”寫出了蘇軾和弟弟的感情很深。我想正因為他們感情很好,蘇軾才會特別難受。
師:能想象一下他們怎樣的形影不離?好到什么程度嗎?
生(7)他們會在一起捉迷藏,吟詩作畫,一起討論問題。
生(8):他們可能連上廁所都一起去(生笑)
生(9):他們還可能睡在一個被窩里。
師:這真是形影不離呀!可自從長大以后,他們就各奔東西。
生(10):我從“很少”“又”“七個年頭”里看出他們分手后很少見面,“又”說明他們分別已不只一個七年了。
師:這“又”是說他們分別了兩個七年?十四年?
生(10):對!
生(11):不對!這個“又”是強調“七年”的長,不是十四年!
師:對!這個“又”字也讓我們看出了蘇軾的埋怨之情,歲月的流逝之快。
學習活動三:
師:課文學完了,你認為蘇軾是個怎樣的詩人?
生:他很會自己安慰自己。
師:是的,他能開導自己從只顧埋怨的情緒中解脫出來,通情達理!
生:我覺得他是個熱愛生活的人……
師:喜歡這首詞嗎?這首詞還被音樂示譜成曲子進行演唱呢!想聽聽嗎?
。ǚ培圎惥母枨睹髟聨讜r有》)結束。
【教學反思】
《但愿人長久》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文章,它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的名詞《水調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這類詩(詞)包文的課文在三年級時學生就已經接觸過,有一定的學習經驗,知道故事就是詞意的具體展現(xiàn)。其次,四年級的學生已積累了一部分古詩詞,而且這首詞膾炙人口,很少以前就被譜成曲子,由鄧麗君所演唱,估計應有學生事先已接觸過這首詞。因此,在備課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
(1)初步領略古典詩詞的意蘊,激發(fā)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之情。
。2)能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品味出蘇軾創(chuàng)作此詞時感情的起伏變化,體會蘇軾對親人的思念及這種通情達理,熱愛生活的博大情懷。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5、6節(jié)。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以下兩點體會:
1、注重閱讀感悟,想象體會語言文字的內涵。
“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學生品味,語言的主要方法。在第二組教學活動中,我注重花時間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通過靜心默讀,圈出佳詞佳句,如“心緒不寧”“手足情深”“形影不離”,從“很少”、“卻”、“又”這些詞語中想象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如蘇軾的輾轉徘徊,兄弟倆的親密友愛,體會蘇軾是在萬般思念弟弟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詞的,特別是對“又”的理解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情況下,明白“又”的強調作用。通過課堂實施,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想象很活躍,他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都運用了進來,對詞語的理解已不僅僅局限于字面了。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外自學積累的習慣。
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文章無非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言,掌握語文學習方法的例子。大量的閱讀積累要靠學生的課外學習。在本案例的第一個學習活動中,即導入新課時,我就注重讓學生加強課外的古典詩詞的積累,通過讓學生試背幾句乃至整首詞來激發(fā)學生自己積累的興趣。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9
這篇課文以“文包詩”的形式通過敘述故事介紹了《水調歌頭》的創(chuàng)作背景,表達了每逢中秋佳節(jié)的思親之情,以及豁達豪放的精神個性和樂觀向上的情懷。文章以蘇軾的情感變化“思念——埋怨——寬慰”為點貫穿文章始終。在教學時,圍繞這三處情感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
學生讀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內心思念親人的.情感。我引導學生探究表達情感的詞句。從“心緒不寧”、“形影不離”等詞句中可以感受到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節(jié)學生聯(lián)想到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币睬∏”磉_了蘇軾當時的情感。在教學“形影不離”時,文中一句“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苯忉屃诉@個詞的意思,我又讓學生進行了聯(lián)想:“他們在一起還會干些什么呢?”學生浮想聯(lián)翩,有的說:“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的說:“過年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钡。學生的聯(lián)想一方面加深了對詞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蘇軾于弟弟蘇轍的手足情深。第四自然段教學時,蘇軾的情感由思念變?yōu)槁裨,教學時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問句:“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讀等多種形式體驗他當時復雜的內心體驗。同時我也引導學生抓住后面的省略號省略了什么進行了討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對文本的體驗。最后兩小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蘇軾寬慰的內心體驗。通過反復朗讀,學生感受到了他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對于本文,課堂上更多的是讓孩子反復品讀感悟,讓學生真正理解蘇軾那份濃濃的思念之情。此外,在學完課文后,和學生一起完整的品讀了蘇軾的《水調歌頭》,讀讀背背,感受蘇軾語言的獨特魅力,豁達豪放的精神個性和樂觀向上的情懷。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0
這堂課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們的氣氛太活躍了,我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不能收放自如,這畢竟是我第一次嘗試這樣的課由于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達還不夠豐富,還有就是我太著急了、在探究合作兩篇課文的異同點與體會兩篇課文不同的語言風格時,小組匯報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沒有好好引導孩子們去體會、去思考。難度系數(shù)較高,有拔高教學的程度,沒有考慮四年級的孩子對語言風格的`理解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層次與理解。
這堂課我讓孩子們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了本該3課時的學習內容。雖難度較高但是還是達到了我所預設的要求,以后像類似的教學設計還是需要改進,期待我對《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與《送元二史安西》的對比教學。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1
正值“梅子金黃杏子肥”的季節(jié),我有幸走進優(yōu)雅古樸的石屏小學。第一次走進校園,感覺異常的安靜,整潔,讓我不忍打破這份寧靜。因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也是情境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可能是因為要上課了,心里不免有點緊張,于是也就顧不上欣賞校園的花草樹木,小橋流水。
上完四年級上冊的文包詞《但愿人長久》,自我感覺很失敗,原本預設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仔細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鉆研教材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這是一篇文包詞的課文,是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水調歌頭》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經過,所以我在進行教學預設時,只關注了文本中現(xiàn)有的情感主線,即心緒不寧,埋怨,寬慰,而忽略了文本中沒有的,卻又有必要讓孩子了解的,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文化積淀。
比如,課文開頭的`“古時候”,我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其實這就是宋代,再比如,文中所說的“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其實是蘇軾自己主動要求去做官的,為的就是和弟弟蘇轍靠得近些……所有這些,其實與文章的中心“思念”,是一體的,如果能做到這些,能讓孩子更透徹地了解整個詩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記憶這首詞。
其次,教學預設時“備學生”不夠。也許是好長時間沒有走出去接班上課了,所以在進行教學預設時,似乎根本就沒有考慮學生的因素。每個學生都是存在差異的,而我卻忽略了這一點,,所以導致課堂好幾次幾乎“冷場”,那些突發(fā)狀況都是我沒有提前預想到的,所以在臨時處理時有好多的不完美。
比如,課堂開始,吟誦與“月亮”有關的古詩詞,學生只能說一首《靜夜思》,當我靈機一動,換了一種方式,老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時,我所說的上句,學生又無法接出下句,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同時也很尷尬。所以,我想,今后在進行教學預設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所有因素,比如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已有的能力……只有全方位地考慮周到,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做到游刃有余。
最后,課堂的整個行進節(jié)奏把握得不太好。課堂前一半過于松散,時間花費太多,所以后一半就顯得有點緊了,以致結束時有點匆忙。
當然,不忘表揚自己一兩點。首先覺得自己的書寫指導很到位,而且落到了實處。其次,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了好幾次生活情境,對理解文本中的句子,詞語起到了很好的啟發(fā)引導作用。
今后,若還有這樣的學習,鍛煉的機會,我想,我一定會堅持走在情境教育的隊伍中,努力學習,再接再厲!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2
以上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插圖,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課文中的插圖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直觀圖畫與書面語言的交換,因此,我在教課文第四自然段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然后讓學生來說圖上的情景,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把學生帶入到課堂情景中去,讓學生在皎潔,明亮的月光中與詩人同思共想,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
同時,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對話中,體驗人物的情感變化。新課程呼喚教學民主。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主動、充滿信心進行學習實踐活動,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憑借畫中的中秋明月和蘇軾的姿勢、神態(tài),充分想象詩人的感受,體會他可能聽到人家團聚的歡聲笑語,既而抓住文章中的'蘇軾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的句子,啟發(fā)學生想象蘇軾思念的情景。最后一個對比總結,突出了蘇軾的孤獨,讓學生理解蘇軾埋怨月亮的心里和惆悵的心態(tài),這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自然而深刻地體會到了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3
在所有的借月抒懷的古詩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最經典的,詩句里流露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情懷像皎潔的明月一樣,光照千古。教學本課,我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再引導到中秋佳節(jié),回憶佳節(jié)中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接著出示課題齊讀,猜猜課題的意思。此后,我誦讀了《水調歌頭》全篇,學生聽讀課文,在文中印證自己的猜測。而后,讓學生在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分塊教學,指導朗讀。
遺憾:
課備得不夠充分。
由于是開學不久,各項事務性工作千頭萬緒,很難有時間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文本,對一些細節(jié)準備不足。譬如:文中有這樣的'一個句子:“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句子中的省略號本來是引導孩子發(fā)揮想象,鍛煉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的極好材料,但在課上卻被我忽略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收獲:
給孩子們補充拓展了一些帶有月的詩句,帶有月的成語,還拓展了一些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詩句,我覺得為孩子們積累了不少內容,也算了拓展性延伸吧。的吟詠運用還比較粗略。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4
這節(jié)課上下來,自己的感受點點碎碎記錄如下:
1、情境設置達成了預期的情感效果。
2、在內容的理解上的深度還不夠!
當然,我指的并不是在課堂上帶學生作過多的理解詞的內容,只是學生在學文之前的鋪墊、知識儲備還不夠。自己的理解不夠細膩。
。1)、“千里共嬋娟”這里的“共“是”共同、相同“的意思。而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
。ˋ、兄弟倆共同在思念。B、他們流著相同的血液。C、他們有著相同的遭遇........)
那么,這里就需要課前讓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如:蘇轍與蘇軾的景況以及當時在寫這首詞時的遭遇和心境。我之前也做了這些工作,可還不細致和沒有達到效果。
(2)、“人長久”!從書面上會大致理解為:美好的感情能長留人們心中!其實,這里的長久也代表了蘇軾希望弟弟能健康地存活下來,一生都平安。同時,也說明了蘇軾認為:兄弟倆只要健康地活著,都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都能有再次團聚的希望。這里也闡明了他是樂觀主義者。雖然生活很無奈,但仍對生活寄托著美好的愿望。
3、學文需要的背景滲透的不夠深入。
。1)寫詞背景:中秋,是一個花好月圓、家家團圓的好日子。而蘇軾與弟弟卻手足分離。這里的情境比較沒有達到反襯的效果。
為什么很多人們在平時寫不出這樣的文章。而在今天這個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境遇里寫的這樣真切?這里,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有關佳節(jié)和思念親人的事例。真切體會思鄉(xiāng)、思念之情。否則是架空式的表面文章。
(2)、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時,有些游離。
A、當在開頭讓他們說說,你準備和家人怎樣度過這個節(jié)日?學生都說的是”預期“怎樣過,預想到的快樂。而不是在說他們體驗過的歡度節(jié)日的幸福。這和教師的問題設計有關。
B、很多學生不能體會手足情深的兄弟分離的心境。應該讓學生說說身邊的例子或者是了解到的別人的事例。
C、在講到”人有悲歡離合“時,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自己有什么快樂和悲傷的事情。有的學生只說了快樂的事情。而有的學生則只說了悲傷的事情。其實,如果讓一個學生既說他的快樂也說他的悲傷。學生應該能感受到:每一個人一生都不是那樣順心的。而不是理解為:有的人是快樂的,有的人是悲傷的。
4、教師的語言。
教師的語言應有一定的情感力度。并承載著很多的信息量。教師一句簡短的.話語就能將很多的知識傳輸給學生。應凝練、經典!
在學《但愿人長久》一課時:還留下了讓我難忘的一個情景:
在學完全詞時,我告訴學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表達了美好的祝愿,你準備將這句話送給誰?或者對誰說呢?有的學生說送給親人、送給解放軍叔叔........
有位女同學說想送給”王維“。當時,大家都感到很意外,用一種驚訝的目光注視著這位同學,而后又看看我的反應。
我立刻問清楚這個王維是誰?她說是詩人”王維“,大家更不解了。都歪著小腦袋等著我解決這個飛來的意外。這時,一位同學大聲喊到:王維已經死了。(顯然,他更不能理解為什么這位同學會送一份祝福給一個已經死去的人)
我是這樣解決的:
師:你為什么要送給他?
生:(不是很流利地說著)因為他給我們留下了兩句名言:“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其實,像蘇軾這樣常年不能和家人團聚的人不止王維,還有很多,如李白等。讓我們一起把這份祝福送給蘇軾的弟弟,以及像蘇軾這樣的人吧,引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反思]:其實,這位學生由學本文想到了兩點:
1、王維和蘇軾一樣留下了兩句被人們千古傳誦的詩句。
2、由蘇軾的思念之情聯(lián)系到了去年學過的舊知:王維也是在思念之情由然而生時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而留下了”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經典名句。
我雖然明白了這位學生的意思,并且也作了解釋,可總感覺,其他學生理解的還不透徹。這個點落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兵了。應該抓住機會,再從作者的寫作意圖深入引導。
如果,當時這樣說會更好: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有著同樣的經歷、同樣的愁思。無論是王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還是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表達了很多人的內心愁苦、無奈、思念的情感,引起了共鳴。所以,這幾句詩詞成了千古名句。他們都以詩詞寄托著內心的感受。
這樣小結不僅講清了,為什么這幾句詩詞被人們千古吟誦。而且也闡述了作者們留下這些詩詞時候的心境都是源于思念!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5
這篇課文緊緊圍繞“但愿人長久”這一關鍵詞,以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過。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容,領略詞的意境,語言精練,意蘊深遠。這種文包詩的形式,學生不陌生,也懂得學習這種形式的課文要聯(lián)系文章內容解詩意。
心理描寫細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教學中,我根據(jù)“文包詩”類課文特點,以蘇軾的心理感情變化為主線,以讀促悟,讓學生在融情探究中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領略古典詞的意蘊。首先是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回憶佳節(jié)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然后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以此來串聯(lián)全文的教學。
教學第五、六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自讀詩詞和課文中的語句,詩文對照,自己理解詞句的意思,隨后小組內進行交流。組內小伙伴之間交換對讀詩句和詩句意思,逐步提升,這樣,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到“文包詩”“詩文對照”的特點。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但愿人長久的教學反思02-17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03-21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07-30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 15篇10-24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5篇)10-18
但愿人長久的教學反思15篇02-17
但愿人長久教學反思15篇07-15
但愿人長久教案02-17
《但愿人長久》教案優(yōu)秀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