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大的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
《最大的書》一課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將地質知識融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滿著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內容比較淺顯,孩子比較感興趣,因此,我力爭不把這樣的課上成地理課,盡最大努力上出語文味兒。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兒,我認為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以“刨根問底”展開有序教學。
在教學中我抓住一條主線“刨根問底”展開教學,全文始終圍繞“川川是怎樣刨根問底的?”這個主問題展開教學,第一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了解巖石就是一本書;第二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知道巖石書上有字有畫,巖石書能說明地殼運動的漫長過程;第三大塊川川繼續(xù)刨根問底,了解“書”的作用,在回味整課對話中,讓學生再次感受“刨根問底”的意思。每一大塊的內容都是以對話展開,讓同學們通過對話體會其中情感。
二、圍繞“語言文字”進行想象說話。
我采用圖片展示的方法,讓學生探究巖石“書”的內容時,想象雨痕、波痕的樣子,通過一番想象,學生區(qū)分“雨痕、波痕、礦物”就水到渠成。然后運用書上的'語言介紹這些“字”,讓教學始終圍繞語言文字展開教學,又如讓學生欣賞巖石“書”上還有哪些畫,在孩子們的好奇的猜測中,進而讓學生圍繞這些圖片進行拓展說話“你看,這兒有( ),有( ),還有( )哩!”
三、唯材“適”用,讓語文味兒更濃。
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相關資料進行拓展,有對巖石“書”中還有哪些畫進行拓展,有對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書進行拓展,特別是對大自然中的書進行拓展,我選擇了“動植物化石、巖石”等圖片,從不同層次進行拓展,在欣賞中學生充滿了驚訝,輕輕地低呼著“這也是書呀?”在我的徐徐地敘述中,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明白了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書,都需要孩子們細細去讀,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在生活學習語文。
語文老師,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兒,這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氣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的故事。本篇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將地質知識融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滿著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課文的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因此我在教學中著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教過之后反思如下:
一、以“刨根問底”展開有序教學。
在這一課時中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成: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2、激發(fā)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抓住“刨根問底”展開教學,全文始終圍繞“川川是怎樣刨根問底的?”這個主問題展開教學,第一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了解巖石就是一本書;第二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知道巖石書上有字有畫,巖石書能說明地殼運動的漫長過程;第三大塊川川繼續(xù)刨根問底,了解“書”的作用,在回味整課對話中,讓學生再次感受“刨根問底”的意思。每一大塊的內容都是以對話展開,讓同學們通過對話體會其中情感。
二、讓課堂教學始終充滿語文味。
這是一篇帶有科普味道的課文,怎樣讓這樣的課文充滿語文味?在這堂課里我采用圖片展示的方法,讓學生探究巖石“書”的內容時,想象雨痕、波痕的.樣子,通過一番想象,學生區(qū)分“雨痕、波痕、礦物”就水到渠成。然后運用書上的語言介紹這些“字”,讓教學始終圍繞語言文字展開教學,又如讓學生欣賞巖石“書”上還有哪些畫,在孩子們的好奇的猜測中,進而讓學生圍繞這些圖片進行拓展說話“你看,這兒有( ),有( ),還有( )哩!整堂課氣氛還是比較好的。
三、唯材”適“用,讓課堂更加充實。
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相關資料進行拓展,有對巖石”書“中還有哪些畫進行拓展,有對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書進行拓展,特別是對大自然中的書進行拓展,我選擇了”動植物化石、巖石“等圖片,從不同層次進行拓展,在欣賞中學生充滿了驚訝,輕輕地低呼著”這也是書呀?“在我的徐徐地敘述中,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明白了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書,都需要孩子們細細去讀,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這堂課里,我們班的學生學得比較投入,對課文比較感興趣。盡管整堂課也是落實了重難點,但是我發(fā)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機智還有待于提高,對于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沒有及時的引導,錯過了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機會,要是讓學生閱讀文本后自己找出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解答,最后老師點明重點就更好了。我想這就是課堂的機智還不夠,這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努力。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3
【課前透視】
本文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融地質知識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滿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說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fā)現,體會,在對話的朗讀中引發(fā)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教學目標】
。、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场Ⅲw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yǎng)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對話。
【信息資料】
1、生字卡片。
。、收集有關地殼變遷、化石等相關知識的文字、圖片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依題激疑:你們讀過書嗎?你們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樣嗎?(板題)課題中的“書”為什么加上引號?你們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2、展示激趣:教師出示化石標本或相關的圖片資料,啟發(fā):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們究竟是怎樣得來的呢?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槐尽皶保纯催@本“書”是怎樣介紹的。ò孱})
〖對話平臺
一、初讀
。薄⒂米约合矚g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讀順,識字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識字交流,可以采取組內交流的形式,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同時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換偏旁、組詞語以及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同時把自己不懂的詞語作一標記與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識字情況。分段合作讀文,互相檢查讀文情況。教師巡視吸收反饋。
3、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相機引導學生交流識記重點字的方法。同時,教師強調重點字讀音、字形等相關內容。如:“冊”是平舌音;“質”讀第四聲;“巖”和“印”的聲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識字能力是培養(yǎng)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組織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二、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巖、冊、寶、刨、痕、質”。
。、引導學生從筆劃、結構等方面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教師相機強調。
如:“厚”字上下都無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五”,“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
。、“挑戰(zhàn)難點字”。啟發(fā)學生到板前書寫大家認為不好寫的字,師生評議。
4、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同桌互相評議。展示優(yōu)秀的作品。
觀察、交流是寫好字的一個重要前提,引導學生到板前范寫難點字,激發(fā)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大膽嘗試,向困難挑戰(zhàn)的精神。相互交流與評議,促進了學生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質疑
。薄⒖焖僮x文,思考: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病⒔M織交流,解決疑難。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讀書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了解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但要注意字詞等方面的內容可以當場解決,其他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可以簡略處理,為下節(jié)課作準備。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4
本課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家陳毅小時候因專心看書,把米飯燒糊了的故事。課文圍繞“神童”的“秘訣”展開,說明陳毅學習成績優(yōu)秀,成為“神童”的“秘訣”是勤奮,從而揭示了“學問學問,多學多問”的道理。
文中的主人公——陳毅,是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長。學生對他卻不大熟悉,因此上課伊始,我就讓學生對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以此來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文本。整個課堂圍繞“秘訣”展開,學生們通過尋找關鍵詞句來了解這位勤奮好學的“神童”,在這個過程中,借助陳毅的榜樣作用,學生不僅了解了他的學習方法,更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了陳毅那刻苦好學的精神。
今天的教育追求“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就要隨時授“漁”,點滴積累日后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回顧整節(jié)課,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
1.要預設,更要靈活。教師設計的,并不一定就是學生所想的。本文由“秘訣”所引出的兩條線,在課文中處處有體現,教師所想的,只是在此基礎上的概括,學生找卻有隨意、隨處性。教師能隨機應變,隨學生的表現而靈活處理課堂這一點有待學進一步提高。
2.要講解,更要到“點”。文中的一個典型事例,講因陳毅專心看書而把飯燒糊,媽媽火冒三丈的事情。此處過度強調媽媽的“火”,而沒有透過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含義。這里有一個反襯作用,是通過這一件事,更加突出“勤奮”二字。講解,要偏重主題。
3.要拓展,更要合情。本文向課文延伸有兩個點,一個是好的方法,另一個是積累激勵人勤奮學習的名言。課前全我也搜集了一些好的方法,包括了預習、復習、閱讀等等。學生課后反映,有些方法不懂,細想,才發(fā)現有些方法超出了三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范疇。拓展,應該是在學生現有基礎上的拓展,如此,才能有效。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5
《用比例解決問題》是青島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比例信息窗四的內容,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步驟,并能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自主探究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策略多樣化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認真審題的習慣和能力,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解答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
準確判斷題中數量之間存在的.比例關系,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列式。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在設計課時思考的問題,我主要說以下兩點設想:
1、凸顯用比例解決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針對例題教學當時預設了三種情況,如何能有效地凸顯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同時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為了更有效地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突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例題時,出示思考的問題直接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探究方法的一個扶手,而且突出了用比例解決問題這樣一種新方法。算術法雖然在例題中沒有呈現,但是并沒有被忽略,在第一組練習中,加入算術法不僅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而且讓學生體會到用比例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以前學習的乘除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
2、重視思路訓練,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準確判斷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所以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成什么比例,通過審題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句,準確判斷比例關系,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式解答。通過學生獨立探究,教師引導,同位合作多種形式,訓練學生完整表述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6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3、激發(fā)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2、難點:入角色朗讀,讀好人物的語氣。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分角色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課題:最大的“書”。
2、生讀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問問下面的小魚。
2、勾畫喜歡的詞語、不懂的字詞。
3、學習生字:
⑴ 和同伴說說你已經認識了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
、 全班交流。
、 游戲識字。
、 和同桌合作朗讀課文,爭取把帶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讀正確、讀流利。
、 說說自己幫同桌糾正了哪個音,全班對這些音節(jié)再讀一讀。
三、寫字指導
半包圍結構的字:“厚”字上下都無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皩殹弊窒逻吺恰坝瘛辈皇恰拔濉。“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奥瘛弊肿筮吺峭磷峙,要與“理”區(qū)分字形。還可以引導學生記住“有土才能埋”。
四、質疑
讀了課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或者提出問題考考大家?
對于學生提出的字詞。可以當場叫學生補充理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認讀詞語
認真 奇怪 閃光 透明 寶藏 足跡 創(chuàng)根問底
二、朗讀感悟
1、針對上堂課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讀中悟,在交流互動中有所得:
、 自由讀。你在文中能解決同學們的哪些問題。
、 小組交流。
、 全班交流,互相補充,教師相機點撥。
2、演中悟:
⑴ 同桌合作演一演。角色選定。熟讀對話。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創(chuàng)編動作。
⑵ 朗讀展示。
3、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想學他嗎?
三、積累運用
1、看看課后“我會填”中紅花里的字,你發(fā)現規(guī)律了嗎?你會填嗎?
如:寶石──石頭 化石──石英 高山──山嶺
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 土地──地圖
2、問句:
、 哪里有書啊?
⑵ 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 這能說明什么呢?
3、感嘆句:
、 它們都是字呀!
⑵ 太好了,太好了!
⑶ 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四、實踐活動
課文中的學習伙伴讀到“巖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課外讀一讀《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辦一期“奇妙的大自然”班刊。
【課后反思】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這篇課文內容對學生極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選擇上,采用了質疑,小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但令人擔憂的是在小組合作中,很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欣賞別人。當我叫一名學生回答問題時,就會有很多學生失望的叫喊聲,很不甘心坐在位置上,如果不及時指正,就勢必一節(jié)課由著性子隨心所欲,“小皇帝”的本色表現無遺!看來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狠抓“ 學會聆聽、學會寬容、欣賞他人”的良好學習習慣。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7
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相關資料進行拓展,有對巖石“書”中還有哪些畫進行拓展,有對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書進行拓展,特別是對大自然中的書進行拓展,我選擇了“美麗的星空、我們居住的長沙城、燕子低飛、山川河流”等圖片,從不同層次進行拓展,在欣賞中學生充滿了驚訝,輕輕地低呼著“這也是書呀?”在我的徐徐地敘述中,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明白了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書,都需要孩子們細細去讀,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這堂課里,我們班的學生學得比較投入,對課文比較感興趣,我看到了學生在不斷地進步,這是我比較欣慰的地方。盡管整堂課也是落實了重難點,但是我發(fā)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機智還有待于提高,比如說在教學“巖石書能說明什么”這一塊內容時,我覺得自己在處理時缺乏機智,我的本意是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到整個地殼運動的過程,但是學生沒有說出我預期的答案,還一個勁兒在啟發(fā)學生進行想象,對于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沒有及時的'引導,錯過了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機會。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8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里,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教學前,我認為學生對本文的內容可能興趣不大,沒想到,課堂上,我剛出示課題《最大的“書”》,同學們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當讓大家說一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想到了什么時,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有的說:“我想知道最大的書是什么書!庇械恼f“書,為什么要加引號呢?”還有的說:“最大的書到底有多大?”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知道書加上引號是因為它跟我們平時看的書不同!睂W生學會了提出自己的見解,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解答問題,我禁不住鼓起掌來。教師要讓學生學習的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答案,或者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的方法,那我們的教育才算成功。
在學習課文時,我說:“課文中最大的書是指什么?快讀文找一找!焙⒆觽凂R上行動起來,很快,小手舉起來了,孩子在念書上的句子,“巖石就是書呀!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那么書上的字是什么?”我說。孩子們馬上找到了書上的句子“你看,這是雨點留下的痕跡,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些透明閃光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那么書上的畫又是什么?”我說!斑@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呢!”孩子們說著,我引導他們讀著,交流著,孩子們明白了最大的書就是指巖石,書上的字和畫都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接著,我請孩子們和同桌一起把課文再讀,這回讀,讓他們自己選擇人物,或者當川川,或者當叔叔,兩個人就這么對讀。孩子練習讀后,又請我們的男孩女孩分開讀。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喚起了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盡管老師沒有過多的講解,但是,學生們對“巖石”這本最大的書已經有了相當的了解,而且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欲望。
《最大的“書”》是人教版新課標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組的一篇課文。寫的是川川和爸爸在爬山時巧遇地質勘探員,在地質勘探員的介紹下認識最大的“書”——巖石的故事。
根據以往的慣例,我是打算第一課時主要以領著學生學習生字新詞,識字寫字,整體地把握課文為主?墒钱斘艺f完導入語,板書完課題的時候,我發(fā)現很多孩子高高地舉起了他們的小手。一開始,我還以為是自己板書的課題出了問題。等我叫起一個舉手的孩子的時候,我才知道,這些孩子是主動要求提問的。
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我一板書完課題他們就發(fā)現了課題《最大的“書”》和我們以往學習的課文不一樣,多了一個“引號”而這個引號就引起了孩子們廣泛的疑問。為什么課題里有個引號?引號里的“書”是什么意思呢?最大的“書”是什么書啊?最大的“書”里寫了些什么呢?這些有價值的.問題仿佛印在了孩子們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里。而我的心里,卻開始了糾結。
關于課題的疑問,我本來是安排在明天上第二課時的時候解決的。于是我開始了篩選問題:“孩子們,最大的“書”是什么書?最大的“書”里寫了什么呢?這兩個問題讓我們打開書,聽老師讀課文思考?纯凑l能找到答案。而關于課題引號的問題,我們存到問題銀行,下節(jié)課再解決好嗎?孩子們嘴上雖然答“好”?墒茄劬锓置靼档艘幌隆_@些,我都看在眼里。開始思考是不是自己應該調整教學思路,先解決孩子們的這些問題?也許是出于對自己掌控課堂能力的不自信,也許是出于怕改了課堂預設會比較麻煩的“惰性”。教學還是按照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了下去?墒,當孩子們識記了生字,再一次自由讀完課文,我正打算進入教學寫字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候。又有幾雙小手舉了起來!袄蠋,第二自然段里為什么引號只有一半呀?”“為什么第二自然段的‘書’用上了只有一半的引號,而第三自然段里的‘書’卻沒有引號呢?小小的引號,讓這些孩子們燃起了高昂的好奇心。
孩子們的眼睛里,重新燃燒起了熊熊的求知欲。我想,如果我這個時候再提出“問題銀行”孩子們一定會很失望的。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語文老師,我深知保護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是多么重要。如果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不滿足孩子的求知欲的話,很有可能造成孩子們今后不再愿意提問了。
所以,我毅然決定停下教寫生字的步驟,從課題的引號開始解決孩子們的問題。引導孩子們理解課文,嘗試打破慣例把閱讀教學放到寫字教學的前面。
問題解決了,孩子們通過自己讀課文,仔細和同伴研討自己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而下課的時間也隨之到了。
反思這節(jié)課,我沒有完成自己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是看著孩子們眼底洋溢的幸福和滿足,回想孩子們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我還是覺得這節(jié)課很棒!真心實意地尊重學生,當然也包括為學生調整自己的教學預設呀!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9
今天上午,我講完了本學期的評估課,我選擇的課文是第19課《最大的“書”》,這篇課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記敘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氣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的故事。本篇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將地質知識融于課文之中,字里行間充滿著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課文的學習以此培養(yǎng)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在設計本篇課文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對話上,讓學生通過讀來獲取巖石的相關知識,通過讀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此外,我還適當穿插了對生字詞的認識,以及部分生字的書寫指導。講課結束后,我對課前的準備、本節(jié)課的設計、課堂表現等方面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由于上課在實驗樓的錄播教室,上課用的道具都提前準備好了。我是第二節(jié)課,第一節(jié)我還去聽課,中間回到教室領學生,三班的學生走后,我一邊領著學生到指定位置坐好,一邊忙著把課件拷到電腦上。結果部分學生做錯了位置,我的優(yōu)盤也無法顯示。本來將評估課就緊張,面對如此境地,那顆心不覺跳得更快樂,真是有點手忙腳亂。趕緊拿出電話找多媒體管理員解決,終于在上課后一會打開后蓋插上了優(yōu)盤。為了方便在教室里走動,本打算講課的時候用翻頁筆的,可是翻頁筆也無法顯示,心情真是郁悶到極點。這只能怪自己,沒能提前調試一下,在上第一節(jié)課前我就該把準備好工作做好。以后的課堂,課前準備還是要多加重視的。
二、部分地方的設計不夠合理。
在設計教學時,我以談話的方式了解學生都讀過哪些書?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出本課的課題《最大的“書”》。在交流讀書的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學生曲解了我的初衷。我想要學生交流的是書名,很多學生把讀書的類型分享給了大家,比如有的學生說故事書、有的學生說科技書等。在進一步強調后,學生才按照我的初衷是交流,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整體表現并不理想。可能是我沒有把自己的問題表達清楚,讓學生產生了誤解。
另外,指導學生書寫的環(huán)節(jié)有點脫節(jié),導致在講課的時候沒有連貫起來,當翻到課件時才想起來。從這里,我感覺我在備課時環(huán)節(jié)與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做得還不到位。其實讀完生字詞再進行書寫指導是很自然的事情,由于后面的問題一直在耳邊響起,竟然漏掉了,再回頭補充的時候就明顯地顯出了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不協調。
三、課堂氛圍低沉,沒有激起學生的興趣。
這篇課文是川川和叔叔的對話,應該很容易走進去的?墒峭ㄟ^學生的表現,我感覺課堂低沉,沒有一點活力。提出的問題我感覺并不難,在課文中就能找到答案,可是漫長的等待后還是得由我說出來。對于這點,我很是失望。周二在三班試講,雖然學生有點差距,但是不應該是這樣的大,根據三班學生的課堂表現我已經調整了自己的教案,可效果還是不夠理想。也許是學生換了新的地方上課有點緊張,也許是學生對新的教室很好奇,每個人的眼睛總是在游離不定,無法落到講課的內容上。學生如此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平時的課堂管理或許也有很大關系。學生的表現,讓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及課堂管理又有了新的思考:怎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課堂上來?我現在的答案是走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真實的想法。
四、課堂秩序有始無終,是導致講課不夠理想的又一重要原因。
由于開始上課時就已經打過上課鈴了,所以鈴聲已經不能作為課堂結束的標志。無論如何我也要把整節(jié)課的內容講完?墒,當我講到:同學們,今天的課我們就講到這里,課后同學們探索一下大自然還有哪些秘密,下節(jié)課的時候再交流。這句話我還沒有講完,有幾個男孩拿著書本就想往外跑,其中一個已經走到了教室的中間。此時,我停止了說話,把目光投向了那一片,那些想出去的`學生立刻就回去了。我繼續(xù)我的總結:下課的時候同學們要做到文明游戲不打鬧,下課!“下課”這個詞還沒說完,那幾個孩子又要往外跑,連最起碼的文明禮儀都沒有了。這時候聽課的老師還沒動呢!我無法抑制內心的怒火,大聲把學生喊了回來。無論我說什么,都已無法挽回了,我總感覺,這節(jié)課無論開始、過程還是結束,我做得都很失敗,我得不到學生最起碼的尊重,此時的我真像昨天我誤打了彥淞一樣,眼淚止不住就要往下流。此時,我才知道,我的這節(jié)課真是徹底失敗了。給學生上一節(jié)文明禮儀課迫在眉睫。
這節(jié)課從準備到上課,也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可是教學的效果讓我明白,我的功夫沒有做到點子上:教學準備不充分,教學設計缺乏合理性,學生管理也有很大的問題。一節(jié)小小的課,反映出了我語文教學上的不足,同時也反映出了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還不夠。
這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失敗雖然讓我很傷心,但是課后我努力反思,找到了失敗的原因。有了原因我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前進的動力。
一節(jié)好課,不但要有好的教學設計,流利的語言表達,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參與其中,真正在課堂上有所學、有所獲。
就讓這本《最大的“書”》給我提個醒吧,讓我時刻記住,哪里失敗了,哪里需要努力。這樣在以后的課堂上我才能有更好的表現。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0
《我的小天地》是三年級上學期的第一節(jié)繪畫課,整個課堂的設計,我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問題,引導學生學習:
1、你理解的“小天地”應該是怎樣的地方?
2、你擁有這樣的小天地嗎?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3、你準備怎樣改進或設計自己的小天地?
在學生們對這樣一個現實的或想象的空間有了一個大致印象后,我設計了一個小情景,幫助他們選擇構圖:學校要對各班教室布置進行評比,需要每班上交一張最能顯示班級文化的照片,如果你有一部照相機,你覺得站在哪個角度,拍教室里的哪一部分最好?從幾個班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們能恰當選擇畫面內容,畫出自己對的生活的.感受。
我給學生提出了用油畫棒涂色的要求。為此,我還專門利用近二十分鐘時間進行油畫棒涂色指導——主要是均勻、細致的基本要求,以及顏色漸變的銜接處理。學生們從我的范畫對油畫棒涂色的效果產生了較濃厚的興趣。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1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里,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里。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對小學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敘述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特點。因此我在教學中著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fā)現、體會,在朗讀的過程中引發(fā)對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1、為了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學語文,扎扎實實地理解詞語,這一課中,我采用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同時,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然后在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質疑時,我讓學生說出不懂的詞語,不少學生提出“刨根問底”這個詞的意思。于是我問:誰總愛刨根問底?他怎么刨根問底?接著我重點指導讀好人物的對話。在讀了幾遍課文后,我再問:川川總是在干什么?孩子們已對課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脫口而出:他總是在問問題。我接著問:問的問題多嗎?問了哪些問題?面對川川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孩子們就自然地明白了,原來把事情問明白,問到底就是“刨根問底”。這樣的.教學預設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發(fā)揮了教師的有效引領作用。針對川川最后說的話,我讓學生猜想川川長大后想干什么?叔叔是怎樣獲得那些知識的?以此引導學生動腦想和動口說,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2、在教學中著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比如:
、攀迨甯嬖V川川巖石上有圖畫的句子: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叔叔看到小魚不僅開心而且還特別驚奇、感到意外,特別的高興。
⑵叔叔講到巖石書的用處時:它能告訴我們,哪里埋著煤礦,哪里藏著鐵礦……省略號代表還有什么呢?還有什么寶藏呢?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的說是鉆石、有的說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發(fā)了學生對大自然感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這篇課文內容對學生極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選擇上,我采用了質疑,小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課文中的學習伙伴讀到“巖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致高漲,同伴間迫不及待地開始討論,研究該怎樣動手。課外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并進行交流展示,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
4、在處理課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自己讀文,然后提出這樣的一個主要問題“最大的巖石書里都有什么”。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然后再到小組去交流。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巖石書里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礦物。巖石書里有畫。畫是樹葉、貝殼和小魚。然后隨之問學生這樣的字和畫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讀文。之后讓學生看老師準備的巖石書。學生們驚詫不已,之后再來分角色讀文,學生非常有興趣。隨之學生們再來匯報,書里面告訴我們這些字和畫怎么來的。我讓學生再來讀86頁的我知道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讀“我知道”。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這些奇妙的字和畫是如何來的了。這點設計我認為很值得推介。“我知道”的內容是為我們課文服務的。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把它背進去。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在結尾的地方我設計了擴展性訓練:讓學生說說大自然中還有什么巧妙的地方……讓學生在思想情感價值觀方面有更好的指引。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涉及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點較多,由于教學經驗的缺乏,朗讀訓練的時間略長,以至于后半節(jié)課的理解課文環(huán)節(jié)顯得急追猛趕,并且孩子們雖然理解了課文內容,但缺乏消化反芻的過程。當我問出: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是書?有的孩子還在思考,我就迫不及待叫學生回答,阻礙了孩子們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錯誤。
在以后的教學研究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學習,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中對動態(tài)生成的有效引領作用。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2
在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的小主人公“刨根問底”這個詞展開教學,全文始終圍繞“川川是怎樣刨根問底的?”這個主問題展開教學,川川刨根問底中了解巖石就是一本書;川川在刨根問底中知道巖石書上有字有畫,巖石書能說明地殼運動的漫長過程;川川繼續(xù)刨根問底,了解“書”的作用,在回味整課對話中,讓學生再次感受“刨根問底”的意思。每一部分的內容都是以對話展開,根據這一特點,我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比如采用分角色對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合作讀,一生與全班學生對讀來感受這一課對話的特點,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
這是一篇帶有科普味道的課文,怎樣讓課文充滿語文味?在這堂課里我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其中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及加入自己大量的想象就是其方法之一。
在上課初始,我讓學生從課題開始,探究課題與以往學過的課題有什么不同?學生發(fā)現“書”加上了雙引號,而別的`課題卻沒有,于是,我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讀課文,思考原因,從而明白,課題的書并不是我們見到的用紙做成的我們所讀過的書,而是把巖石比作書。學習巖石“書”的內容時,我采用了想象和拓展說話,比如讓學生想象雨痕、波痕的樣子,通過一番想象,并出示圖片配合學生的想像,讓學生區(qū)分“雨痕、波痕、礦物”就水到渠成,然后運用書上的語言介紹這些“字”,讓教學始終圍繞語言文字展開教學,又如讓學生欣賞巖石“書”上還有哪些畫,在孩子們的好奇的猜測中,進而讓學生圍繞這些圖片進行拓展說話“你看,這兒有(),有(),還有()哩!然后我還跟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把對話練習進行到底!整堂課呈現出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tài),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3
記得崔巒老師曾經說過:每堂語文課都應該讓學生寫寫字,這一說法,我是十分贊同的。尤其是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識字、寫字更是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最大的書》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也成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在寫字方面我讓學生自主觀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哪個筆畫重要。需要提醒同學寫好哪一筆才會讓字更美觀。這種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他們把本節(jié)課的7個生字任務順利的完成了。在此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還是很滿意。
我讓學生自己讀文,然后提出這樣的一個主要問題“最大的巖石書里都有什么”。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然后再到小組去交流。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巖石書里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礦物。巖石書里有畫。畫是樹葉、貝殼和小魚。然后隨之問學生這樣的字和畫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讀文。之后讓學生看老師準備的巖石書。學生們驚詫不已。之后再來分角色讀文。學生明顯讀的非常有興趣。隨之學生們再來匯報。書里面告訴我們這些字和畫怎么來的。我讓學生再來讀86頁的我知道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讀“我知道”。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這些奇妙的.字和畫是如何來的了。這點設計我認為很值得推介。以往我再教學當中,經常忽略我知道的內容。這回的深入備課讓我知道了,“我知道”的內容是為我們課文服務的。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把它背進去。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教研員聽完我的課后給予一定的肯定。但是同時也指出,我在結尾的地方應該有擴展性訓練。比如讓學生說說大自然中還有什么巧妙的地方。。。讓學生在思想情感價值觀方面有更好的指引。一堂課,給了我很多啟示,相信我在不斷的反思中更會不斷的成長。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4
教學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了書上的表音表形圖,幫助學生認識了zcs的音和形,然后讓學生結合表音表形圖,說說兒歌:像個2字zzz,仙人掌刺ccc,絲瓜須子sss,在這樣的直觀形象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快認識了zcs,記住了他們的形狀。但是在小組開火車讀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好幾位小朋友發(fā)出的zcs的音不是很標準,他們的舌尖沒有抵住下齒背,有一位小朋友的門牙壞了,還總是漏氣,發(fā)出的z和c的'讀音幾乎沒什么兩樣,呵呵,怎么辦?我不由得想起了南通教育博客上“花信風”網友給我的留言,要注意學生的口型,我想嘗試一下,于是,我讓孩子們用石頭尖舔舔自己下邊那排牙齒背,并做示范給他們看,然后,讓他們聽我發(fā)zcs的音,聽完了,再自己試試看,然后開火車再讀,感覺這一次好多了!嘿嘿,學習了!但是,就那位漏氣的小毛頭,他的發(fā)音到傍晚他媽媽來接他時,還是沒發(fā)標準,看來只有等到牙齒長出來了再跟他“較勁”了。
在學習整體認讀音節(jié)時,有部分先行者早就學會了,我趁機讓他們當小老師領讀,看他們樂顛顛的,很想展示一番,也省得我多費口舌,“該出手時再出手”吧。齊讀沒問題,可是開火車讀的時候,吳鑫杰小朋友不知怎么搞的,就是讀成z-i-zi,我告訴他:這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螞蟻站在后面當啞巴,發(fā)不出聲音,就直接讀zi,聽懂了,再讀,讀對了,可一會兒抽讀,又錯了!天哪。課后,我找來他,問他怎么老是這樣讀呢?他說了,是他家里就這么教他的,呵呵,問題出在這里!看來,這是“先入為主”了,今天晚上,讓他當一回小老師,教教他的“大學生”吧,或許能改正過來。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5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的眼中,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于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里。
課堂是學生的,就該讓學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說出來。所以我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伙伴合作學習”的情境,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抒發(fā)。上課一開始,我讓孩子們初讀課文,勾畫生字、喜歡的詞語、不懂得字詞。然后互相交流,和同伴說說你已經認識了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可以怎樣記住其他的字。如:“巖”,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巖”;我去過重慶的'紅巖村!皟浴,教科書封面上寫有“二年級下冊”。把自己喜歡的生詞讀給同伴聽,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樣引導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促使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向同桌請教不懂得字詞。和同桌合作朗讀課文,爭取把帶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讀正確,讀流利。并且多種形式認讀。
寫字環(huán)節(jié)仍是個重點,“厚”字上下都無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王”!坝 弊钟疫吺菃味荒軐懗呻p耳!奥瘛弊肿筮吺峭磷峙,要與“理”區(qū)分字形。我讓學生記住“有土才能埋”。
本課以人物對話為主,教學時我采取“角色體驗”的方式,去讀、演、悟。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3-02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3-02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8-26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02-24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0-26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5篇)03-17
最大的書語文教學反思05-30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5篇10-19
《最大的“書”》教學反思15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