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1
《浮力》一課,是粵教科技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學期的最后一章《常見的力》里第五節(jié)的教學內容。在學習浮力這一節(jié)前,已經學習了“力的現(xiàn)象”,“重力”,“大氣壓力”,“彈力”。相對來說,浮力這一節(jié)的內容,在教材中展示得比較簡單,只提供了三個實驗活動。教材讓教師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開拓或挖深。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倡“探究式”教學模式,即“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觀察、實驗——得出結論——評估與交流”。我歸納出“猜、想、問、做”的學習方法,并應用在這堂課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反思這堂課,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1、善于利用“科學猜想”,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對所研究問題的興趣和注意力,促進他們的定向思維活動,從而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求知愿望。
這堂課我借助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文彥博樹洞取球》來導入課題,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你猜一猜,文彥博想出一個什么辦法來取球”讓學生思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在讓學生感知“物體的浮與沉”活動時,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對物體的浮與沉比較熟悉,但是對于一些不熟悉的物體就弄不清其浮與沉。因此,教學中,我給出一堆材料:兵乓球、木塊、石頭、泡沫、釘子和鉤碼,讓學生先猜一猜,哪些材料是可以浮在水面,哪些物體會沉到水里。由于猜想的結果來自于學生的原有生活經驗,所以,當學生想辦法去證明自己的猜想時,就產生一種探索的欲望。
2、在教學中,始終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作出結論,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討論、實驗、匯報中,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做適當的、必要的指導,引導學生向科學性、條理性發(fā)展。
在探究“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這個問題時,我給予了學生充裕的時間構建正確的慨念,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先討論實驗方案,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先讓學生猜一猜“有”還是“沒有”。學生作出回答后,我并沒有馬上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而是,話鋒一轉,“我們怎樣通過實驗去研究沉入水中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看看怎么設計這個實驗!钡谝淮卧嚱,我拿起一個鉤碼和一把測力計,讓學生以鉤碼為例,利用測力計去設計實驗方案,學生憑空去想,怎么也想不到。他們的一門心思只放在實驗器材上,胡亂地擺弄測力計,始終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后,還是我迫不得已直接告訴他們怎樣實驗。第二次,吸取第一次教訓,讓學生通過觀察書本84頁的插圖,在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這次,給了他們一個“臺階”,距離“果子”近了,他們有了摘“果子”的欲望,同學躍躍欲試地夠一夠頭上的“果子”。許多同學想到“用測力計鉤住鉤碼,把它放入水中,看讀數。”。由于給他們的“臺階”不夠高,學生花盡心思還是沒夠著,最終,還是我給他們摘下了。第三次試教,我提示學生用測力計和觀察書本插圖后,當學生仍想不出時,我展示一幅,“在空氣中測力計鉤住鉤碼”的圖片。這時,學生恍然大悟,“先稱一稱在空氣中的重量,再稱一稱在水中的重量,如果在水中變輕了,說明受到水的浮里!边@次,我給予學生逐步上升的“階梯”,終于順利摘下探索的“甜果”。顯然,給予學生充裕的時間構建正確的慨念,比老師直接給出方案要強?茖W的態(tài)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的形成,正是在于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而不在于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
在實驗、觀察結束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交流討論時間和機會,鼓勵學生把實驗探究中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記錄下的數據進行分析,憑現(xiàn)象思考,拿證據說話。教學“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時,第一次試教,學生只關注實驗本身,而忽視了實驗表格的記錄,和實驗結果的思考。而作為教師的我同樣也忽視了,只在乎學生有沒有完成實驗操作。結果讓學生反饋實驗結果時,學生只能回答鉤碼在空氣中和在水中的重量,而忘了當初做這個實驗的最終目的是探究“下沉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第二次試教,我特別提醒了學生“做完實驗后要認真填寫表格”,結果,學生為填表格而填,而沒有認真對實驗過程進行思考、反思,有的小組則由組長包辦,其他同學做完實驗后就各自“玩”了。第三次試教時,學生邊實驗,我就邊提醒學生記錄好測力計的讀數,當學生操作完實驗后,我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對兩次稱得的重量進行分析,并討論,在實驗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這次學生真正關注“我發(fā)現(xiàn)了”這部分的思考!拔覍Ρ攘恕诳諝庵械闹亓俊汀谒械闹亓俊@兩個數據,發(fā)現(xiàn)了彈簧稱上的指數變小了,鉤碼在水中的`重量要比在在空氣中的重量要輕,說明了鉤碼受到水的浮力!薄般^碼是下沉的物體,鉤碼受到水的浮力,說明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薄扒懊嫖覀円呀浿郎细〉奈矬w受到水的浮力,這次我們也實驗證明了下沉的物體同樣受到水的浮力,也就是說,所有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
縱觀整堂課學生在實驗前的討論、設計方案和實驗后的思考分析得出結論又共用了5分多鐘。
3、這堂課以活動為主線,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動手能力,。整節(jié)課的設計以活動貫穿其中,設計了三個活動,先是讓學生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沉也有浮,接著讓學生感覺浮起來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最后通過測量物體在空氣中的重量和在水中重量的比較,分析得出沉下去的物體也受到了浮力的作用?v觀整堂課學生自主實驗時間用了大約9分鐘。
4、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心理,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浮力》,讓學生舉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下沉的。有的學生提到“鐵”,我順藤摸瓜,引發(fā)學生思考“是不是所有鐵的物體都是下沉的呢?”,學生馬上反映“不是”,“那么誰能舉例說說哪種鐵制的物體是上浮的物體,哪種鐵制的物體是下沉的物體呢?”有的學生想到“鐵船”“鐵碗”等是上浮的,“鐵釘”“鐵錘”等下沉的!爸v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嗎?”那學生就提出“這么大的鐵船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而小小的鐵訂卻沉在水中?”“同樣的材料,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呢?”進而引發(fā)學生對“浮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思考。這正是我后面的教學設計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沉沒水中的體積大小的關系”的活動,F(xiàn)在已經轉化為學生內心需要探究的問題。在這種真正的探究動機的作用下,學生以高漲的熱情投入到后面的探究活動中。
5、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小組之間的合作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部分,在小組中,學生的交流更加充分,有分工有合作。而選用4人小組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感受浮力。
這堂課也存在一些不足,體現(xiàn)在:
1、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都比較積極,但是學生對于實驗記錄顯得比較隨意,怕麻煩,不太想記錄。
2、時間把握不好,三次試教,都拖了堂,課堂內容上要考慮刪除一些,特別是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沉入水中的體積”的探究活動,課本沒要求學習,考慮刪除。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2
《浮力》的學習是以密度、力、二力平衡等知識為基礎的,有較強的綜合性。從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積累了有關浮力的體驗,如木塊能漂浮在水面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氫氣球在空中能上升是受到空氣的浮力,不同物體在水中的浮沉是不同的等,這些體驗都沒有經過科學的分析、抽象與概括,只憑學生粗淺的觀察分析,形成了一些模糊甚至是錯誤的觀念,這些錯誤觀念的形成又會成為學生學習浮力知識的思維障礙。
在浮力知識的應用解題中,由于有多種解題方法,而學生由于對各種方法的應用條件的不明確,所以會亂用公式;而有的學生則感到解題無從入手。所以在教學中更應讓學生明確解題的方法(可讓學生分為:稱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條件法等),而對每一種方法的主要特點(或應用該方法所需要的已知條件進行歸納),例阿基米德原理法應用條件:
。1)已知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2)已知排開的液體的質量;
(3)已知排開液體的體積;
。4)已知物體的體積,同時物體處于浸沒時(即:V物=V排)
。5)已知物體的質量及密度,同時物體處于浸沒時等。
在學生明確各種方法的特點時,再精選題型讓學生去分析題中的已知條件,從而去選用合適的方法。當然只要條件允許,有時一題有多種解法。通過方法的講解與題型的練習,學生對解題的分析與思考能力就會大為加強。當然解題的方法各人各有特色,對此要加以鼓勵及引導。通過這樣的教學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3
學生之所以感到解浮力部分的題很困難,原因就在于浮力題中綜合了有關質量、密度、重力、合力、平衡力和壓強等許多物理概念。所以,在復習這些知識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特別是力學重點實驗——“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密度”,要求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需要測量的物理量都了如指掌。我在上這堂課之前,要求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除了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密度,還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些物理知識尤其是浮力知識來測量物質的密度?盡可能多地寫出你的實驗方案。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進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健康發(fā)展的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體系。
一、案例背景:
這是八年級(上)《科學》第一章的一節(jié)復習公開課。力學中的浮力部分是個難點,是中考中得分率最低的知識點,在這個知識點上通過“實驗設計”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學生的能力是否能夠達到?
二、案例描述: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對這堂課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ㄒ唬┳龊弥R的準備
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特別是力學重點實驗——“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密度”,要求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需要測量的物理量都了如指掌。
。ǘ┱n前學生自主設計好實驗方案
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就要為學生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提供最大的空間,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選擇性;要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突出實踐性,便于學生的x作和其他活動;要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進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健康發(fā)展的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體系。在上這堂課之前,要求學生開動腦筋想一想:除了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密度,還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哪些物理知識尤其是浮力知識來測量物質的密度?盡可能多地寫出你的實驗方案。
。ㄈ┱n堂實驗過程設計
由于學校的實驗器材有限,課堂上進行限定器材的實驗。共進行三組實驗:
。1)測密度大于水的石塊的密度;
(2)測密度小于水的蠟燭的密度;
(3)測鹽水的密度(利用已測出的石塊的密度)。
。ㄋ模┱n后展示學生的各種方案,供全班學生討論。教師講評、鼓勵和表揚
三、本課的反思:
公開課之后獲得十余位聽課教師的廣泛好評。有的教師評論說:“沒想到像7班學生在課上表現(xiàn)出來的素質如此之高,本校別的學科聽課的教師感嘆到:“沒想到xxx同學(學習差生)在科學課上表現(xiàn)得這么積極。如果我們課都上成這樣,學生還會感到負擔重嗎?還會有學生厭學嗎?”
學生解浮力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在解題時,常常有學生驚呼:“這道題不是和我們做的實驗一樣嗎?”“這道中考題不是和我們提的實驗方案一樣嗎?”浮力計算題在學生眼中不再是那么抽象、呆板和枯燥,而是與自己設計或討論過的實驗方案緊密相連的,學習的物理知識可以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與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是緊密相連的。
有的教師除了教學大綱要求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不愿多做實驗,認為耽誤時間。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主體活動,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可以全面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有機結合。事實x,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和動手做實驗,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散思維、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下課后,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大膽地設想和設計方案。有的學生用彈簧秤測固體重力,再根據公式m=g/g算出固體的質量,用排液法測出固體體積,最后算出固體的密度。有的用彈簧秤測出物重g和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彈簧秤的拉力,算出物體體積v,再根據g/g算出物體的質量計算密度。旁邊的學生說:你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密度大于水的物質,若物質的密度小于水的怎么辦?然后得意洋洋地拿出自己的實驗方案。還有的學生提出了利用浮力知識測密度的方法。有幾個學生每人設計了六七種方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激發(fā)和誘導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事實說明我們原先對學生能力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還說明學生蘊藏著很大的潛能,而我們教師往往對其估計不足,因而束縛了自己教學改革的手腳,放慢了教學改革的步伐。
利用浮力知識測物質密度的實驗學生沒有做過,教師也沒有演示過,所以有相當的難度。如何讓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在這堂課上也有所收獲,就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策略。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水平及學生之間的差異來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并且根據教學進程中的具體情況來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x作能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讓學習好的學生主動與學習較差的學生結合在一起,使學習較差的學生也能設計出一兩個實驗方案,培養(yǎng)了這些學生的自信心,使這些學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教師要保護學生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學生的實驗方案并非都是科學的、嚴密的,有的設計實屬于“一竅不通”。我們應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努力,然后再幫助他們找出不足或錯誤的地方,最后完成合格的實驗方案。
集體研討,全面提升創(chuàng)造能力。在學生分組討論、實驗、驗x的基礎上,適時地組織全班進行集體研討,針對不同的設計、不同的方案,學生們各抒己見,在討論和爭論中,教師適時點出問題關鍵,幫助學生理順思路,同時明確解題邏輯性和規(guī)范性,使學生能夠掌握若干個用浮力知識測定固體、液體密度的方法,使全班學生都有所提高。
通過對這堂反映良好的科學課的總結,說明只要我們用心去做,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不斷探索教學改革之路,必能譜寫教育改革的新篇章,必能開創(chuàng)教育改革的新局面。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chuàng)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宮,就能開創(chuàng)造之花,結創(chuàng)造之果,繁殖創(chuàng)造之森林!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4
本章的知識核心是壓強,它是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基礎。因此對壓強的復習應是重點和關鍵。通過復習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
本章的主要知識點都是通過學生動手探究得出結論的。這對于學生進一步熟悉探究性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自學努力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探究過程的回顧、總結與創(chuàng)新也應是本節(jié)復習課的重點內容。
本節(jié)課為一節(jié)復習課,通過采用單元知識網絡框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更好地認識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識的體系結構,把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反映物理屬性變化規(guī)律的知識,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知識框架學生對各個局部知識點進行具體的討論、探索,從而熟練掌握有關的概念、原理、方法、技能,詳細總結本單元知識體系的來龍去脈、邏輯關系、思維過程。
但不足之處,學生對浮力公式的掌握還不夠熟練,有亂用公式的現(xiàn)象,今后要加大這方面的練習。
通過這次研討會使我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學方法不改變就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將勢必要失敗。當前提倡魅力課堂是很有必要的,眼下受環(huán)境的影響好多同學有厭學的心理,如何使課堂有魅力學生喜歡你的課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平時一定要多思考如何在45分鐘完成教學目標,還能使學生積極的參入,主動學習,在樂趣中獲得知識,以達到學生快樂,課堂高效的目的,做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5
通過執(zhí)教《浮力》這一課的教學,學生課堂氣氛濃厚,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節(jié)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作了嘗試:
1、因為從學生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上看,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學習方法,并通過學習,已具備初步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去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在課堂上都放手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
2、從教的方面來說,主要采取開放式教學法,具體分為三個部分。①通過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畫面,設置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人人參與,積極動腦動手,給每個學生都提供鍛煉的機會,使學生學有所得。②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在觀察、猜想、驗證、歸納、概括的學習活動中,得出“各種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這一科學的結論;③通過歸納總結和大量的應用實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3、從學法上說,分為兩個部分。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一系列的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動腦、動手,運用科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去研究問題,探索新知,得出實驗的結論。
4、建議教師可把學生帶到網絡教室上網查找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倡導科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力求實驗課程教學最優(yōu)化。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6
12月3日在我校舉行的有效課堂教學現(xiàn)場上我上了一節(jié)科學課——浮力。本課的教學難點是使學生明確在水中下沉的物體也會受到水的浮力。這一點,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憑他們的直接感官傳遞的信息,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是非常難以理解的,怎樣突破這難點,是本課重點解決的問題。以往教學時,總是怕學生亂動了半天毫無收獲,所以在實驗時,反復強調,分別把所用材料示范后才讓學生自己去做。這樣,雖然教學過程循循有序,然而教學效果并不佳,學生的興趣沒有被調動,思維被束縛,課堂氣氛沉悶,原因是管得太死,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活動,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吸取以前的教訓,我改變了教學思路,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
首先,用一個動畫故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幾個小朋友玩耍皮球,不小心把皮球掉進了樹洞里,聰明的文顏博把樹洞灌滿水,皮球就漂浮上來,這是為什么?從而導出主題——浮力。
二、玩中探究,獲得新知。
玩是孩子的天性?粗鴮嶒炞郎系乃鄹≈@么多東西,學生早己按捺不住了,于是,我抓住他們的心理,對他們說:“浮著什么?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試一種新的玩法。先用手按住塑料泡沫。慢慢向下壓,壓到水底慢慢松手,反復幾次,體會手的感覺。在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玩了起來,盡情地用這四種浮著的物體實驗。實驗后,孩子很自然地回答出來:把這些東西按到水底再輕輕松手時,感覺到水里有什么東西向上頂手……并通過測石頭在空氣中的重量和放在水中的重量比較,發(fā)現(xiàn)在水中的石頭較輕,從而得出沉下去的物體在水中同樣受到水的浮力。事實讓孩子們信服,“水的浮力”確實存在,而且其方向是向上的。在盡情地“玩”的過程中有所體驗,有所發(fā)現(xiàn),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隨之得到培養(yǎng)。為了鞏固浮力的知識,讓學生各抒己見,聯(lián)系生產、生活實際說說浮力的廣泛應用。
【浮力科學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浮力教學反思02-23
浮力教學反思05-20
《浮力》教學反思03-23
《認識浮力》教學反思09-21
關于浮力的教學反思08-28
《浮力》教學反思15篇10-22
初中物理浮力教學反思06-22
浮力教學反思2篇02-24
浮力教學反思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