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1
這次課評,我執(zhí)教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簡短,但文中樟樹的象征意義比較深刻,不易被四年級的孩子所理解。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準備從樟樹的外形入手,然后引導孩子們熟讀課文,了解樟樹的習性,再結合對宋慶齡先生的生平簡介,讓孩子們對課文有比較深入的理解。
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我把生字詞的教學作為鋪墊,重點放在指導孩子們對課文的閱讀上。上課鈴響起后,見到孩子們可愛的笑臉,心中一股愛意油然而生,先前的'緊張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我有條不紊地帶領孩子們讀題,釋題,初讀課文,孩子們高興地認準了生字詞,順利地讀通了課文。然而就在我準備組織孩子們交流閱讀課文后的心得體會的時候,下課鈴卻響了。
我有些不舍,盡管本課的教學目標已圓滿完成,但心底還是覺得有一點遺憾,因為指導孩子們閱讀課文的時間用得太多?烧n后想想,如果沒有充分的時間作保證,孩子們能真正去閱讀課文嗎?在課堂上巡視指導的時候,我已經(jīng)看到很多孩子記下了自己的閱讀體會,而且記得都很真實、純樸。我知道,孩子們用心讀了,和文字做了心靈的交流。
也許,每節(jié)課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遺憾,但只要孩子們能用心靈閱讀,能在閱讀中愉快地健康成長,那就比什么都好。
四年級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敘事性文章。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領悟文章內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過閱讀感受揣摩文本語言文字,憑借課外資料體會品味宋慶齡崇高的人格風范和高貴的精神品質。
本課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主要寫了樟樹“具有拒蟲香氣并能永久保持”的可貴品質。學習這段時,我先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品味,理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體會出課文是如何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地寫出樟樹的可貴之處的.。從品讀樟樹的可貴品質,進而啟發(fā)學生將“樟樹”與宋慶齡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引領學生找出樟樹可貴品質和宋慶齡高尚品質的相似之處。由于學生平時對宋慶齡的了解畢竟很淺顯,文中也沒有做詳實介紹,因此對人物形象較為模糊,更不用說具有怎樣的偉大品格了。教學中,我借助收集的有關宋慶齡的資料,使學生對宋慶齡高雅氣質的感受;讓學生感受她的堅強不屈的品質。
整篇課文內容非常簡單,表面是寫樟樹,其實是借物喻人,以樹喻人,寫出了宋慶齡如樟樹般崇高的人格風范和可貴的精神品質。我們讀懂了樟樹,也就讀懂了宋慶齡。
四年級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3
我這次比賽上的課題是《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本文人物離學生比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文章所寫的樟樹雖然學生比較熟悉,但本文主要通過對樟樹的描寫,要求學生能夠逐步理解“故居——樟樹——故居主人”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宋慶齡同志的高尚人格。我的設計是想通過對文本閱讀指導,讓學生認識樟樹,欣賞樟樹,感受樟樹的.外形美與內在美,從而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理解人們總愛在宋慶齡故居樟樹前留影的原因,從而感悟宋慶齡的人格魅力。在上課的過程中,對文本的閱讀指導,我感覺還是比較生動的,抓住了樟樹“蓬蓬勃勃”與“香氣永存”的特點,指導學生閱讀的深入、感悟也比較深刻。通過大量的有關宋慶齡的資料補充,學生對宋慶齡有了一些了解,對文章的這種寫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或許是人物離學生較遠,或許是我預設得過于生硬,學生對“樹”與“人”的這種聯(lián)系理解起來不太容易,讓課堂出現(xiàn)了尷尬的瞬間,也讓后面的教學內容顯得有些拖沓。
比賽已經(jīng)結束,我對自己本次的表現(xiàn)不太滿意。我認為自己主要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課堂語言不夠精煉、優(yōu)美。
2、對文本的解讀要更多地關注學生。
3、要讓課堂充滿活力。
當然,無論賽課的結果如何,對于我來說算是有了一次收獲,而且這種收獲也只有多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才能夠獲得。從教齡來說,我從教已經(jīng)十幾個年頭了,這么多年來,學習提高的機會也不少,但很多時候,只是知道了怎么上好課,對自己的某些不足,沒有能夠及時地發(fā)現(xiàn),不知道問題在哪。所以只有通過這樣公開的賽課、評課,才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這是對自身一次重新認識的過程,也是一次學習、提高的過程。
四年級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4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敘事性文章。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之處。文章既表達出作者對這兩棵樟樹的贊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宋慶齡的深深懷念之情。整篇文章層次清楚,語言簡潔,重點突出。教學時我很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領悟文章內涵,挖掘文章情感,一方面通過閱讀感受文本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一方面借助課外資料體會品味宋慶齡崇高的人格風范和高貴的精神品質。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它主要寫了樟樹具有拒蟲香氣的可貴之處。學習這一段,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看這一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再讓學生自讀、劃線。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我借助幻燈片,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品味領會了句子的含義,理清了句子之間的關系,還體會出課文是如何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地寫出樟樹的可貴之處的。在這些學習的過程中,我作適當?shù)狞c撥指導,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最后我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樟樹的可貴之處在哪里?學生在對第五小節(jié)的`充分朗讀感悟之后,對這個問題都能很好的作出回答。
學第五小節(jié),感悟樟樹的高貴品質是為之后延伸到人物宋慶齡身上作鋪墊的。講到宋慶齡舍不得這樣的兩棵樟樹,再講到人們也喜歡樟樹,進而讓學生質疑為什么? 由此讓學生感悟樟樹的品質,進而過渡講到宋慶齡這個人,通過品讀,我們既要感悟到樟樹拒蟲、永久保持香氣的可貴之處,又要品味出宋慶齡精神蓬勃、堅強不屈、一身正氣的可貴品質。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還讓學生借助課外補充閱讀資料,認識宋慶齡這個人。通過對宋慶齡這個人物的滲透感悟之后再來回答課后的問題,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回答,那是因為樟樹有著和宋慶齡一樣的品質,和樟樹合影就如同和宋慶齡合影一樣,等等。
整篇課文,表面是寫樟樹,其實是借物喻人,以樹喻人,寫出了宋慶齡如樟樹般崇高的人格風范和可貴的精神品質。我們讀懂了樟樹,也就讀懂了宋慶齡。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力求引領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深化中心。
遺憾的是,由于我在教學中還沒完全進入角色,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樟樹的熱情和對宋慶齡的深切懷念做得還不夠,學生在理解為什么天下樟樹這么多,而作者單寫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一問題時,回答也不夠具體。
四年級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5
最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宋慶齡故居的樟樹》這篇課文,課文以物喻人,寫樟樹可以永久保持香氣的特點,也就是在寫宋慶齡的偉大人格。學生對文中的主人公宋慶齡不是太熟悉,所以我要求學生在課前做了預習,讓學生對主人公能夠有所了解,這樣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所幫助。
給課文進行分析指導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宋慶齡為什么不肯搬家?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樟樹的哪些特點的?
3、樟樹的可貴之處是什么?
學生結合課前的預習,對問題進行了自學以及小組討論,問題解決了,孩子們對課文也就有了較深刻的了解。為了讓學生的思想上升一定的高度,設計了拓展延伸的問題:人們?yōu)槭裁纯倫墼谶@兩棵樟樹前留影紀念?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人們對宋慶齡同志的懷念之情以及樟樹可以永久保持香氣的特點,這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內容。
課文看起來枯燥無味,沒有童話故事吸引人,但學生由于課前的.預習,對文中主人公仍興趣盎然,我就是抓住了這一點,讓孩子們進入到文中來。從學生的學習來看,課文內容基本掌握,樟樹永久保持香氣的特點也就象征了宋慶齡的高貴品質,這一中心學生體會較深刻。學生是意會了,但是在讀課文時還是不能很好地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這就是學生學習語文課時所欠缺的,我認為在學習語文時就是這樣,只有把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內化了,才能達到目的,才是真正懂得了文中的內容和中心,而這種真正地心領神會,是通過學生的讀課文表現(xiàn)出來的。我認為我的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所以這也就是我在語文教學中要努力的目標和所要探索的。
【四年級語文《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學反思04-02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案03-03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案04-12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說課稿01-07
語文的教學反思03-21
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02-06
四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7-03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9-19
語文園地的教學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