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

時間:2024-08-20 16:06:5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5篇)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寫景課文。本文語言優(yōu)美明快,采用比喻聯(lián)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tài)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很容易并且樂于學習新知識,具備較良好的學習習慣,但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想象力不夠豐富。

  在第一課時學習,學生已認識課文生字,熟悉課文內容,本課學習中將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廬山云霧的美。

  教學目標

  A知識和技能: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

  3、 初步認識總-分結構,重點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B過程和方法:1、抓住重點詞句,想象、了解廬山的云霧。

  2、讀懂段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C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讀出喜愛廬山云霧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fā)學生觀察、描繪云霧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yōu)美的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形態(tài)美。

  教學難點:寫法指導:了解總分的構段方式,學習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寫法。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2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S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在教學本文中曾現(xiàn)了幾個教學亮點:

  一、抓住想象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在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登山路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tài)。為了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fā)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如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從中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讀詞句,理解感悟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然后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薄熬薮蟮奶炷弧钡日Z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圖文結合,并展開想象,拉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就從中感受到了廬山的美。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時,我給學生提示的圖片不夠豐富、給學生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學生的思維欠活躍,在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時,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圍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抓住文本的空白處,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發(fā)揮想象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3

  這幾天,心里一直在想那節(jié)語文課,總是覺得無名的失落中還夾雜著些許的幸運。失落的原因在于自己沒有享受那節(jié)課的教學,孩子沒有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些許的幸運是,得到了老師的幫助,讓我真正懂得了,課堂上的老師和學生都要懂得“享受”。享受該是一種讓人很向往的心境吧!《廬山的云霧》,聽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備課的`時候,產(chǎn)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則,如果盡情的讓孩子去看圖去欣賞去達到那種美的意境,那課堂上的氣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賞去感受那種美,是否學不到語文知識?想來想去,還是將兩者結合,于是乎,也做了課件,圖文并茂,這樣,孩子該算是能體會到美的同時,也能學到本課要達到的語文目標吧!并且在備課的時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語言在里面,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美!可是,在上課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進入到那種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把本來很美的文章上的一點不美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么去要求學生達到那美的意境呢?課后,反思著的同時聽取了市教研室汪老師對自己提出的意見。

  她首先讓自己說說,如果再上這樣一節(jié)同樣的課,現(xiàn)在又會怎么去上?當時說了許多,也的的確確感受到了許多的不盡人意。自己的一番話說完,汪老師開始了她的點評: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突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首先就要感悟課文,淡化知識教學,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美。在讓孩子體會美的課文內容時,可以通過老師的情感去感染他,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語言和圖片去繪聲繪色的描述,這樣孩子同樣可以感受到美。當然,汪老師說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從她的點評中,我切身體會到,感受美,是這課的關鍵所在。

  從各方面去感悟課文內容,想盡方法去讓孩子體會到美。曾經(jīng)自己好像寫過關于教師帶著怎么樣的情緒上課會影響到孩子情緒的反思,今天同樣要進行反思,如果當時自己帶著一種美的心境去上課,也許課堂上的孩子會享受到美;如果當時自己享受著教學的快樂,也許孩子也會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如果的如果……那一節(jié)課,已經(jīng)結束了,可反思沒有結束,恰恰是另一個階段反思的開始,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去享受著課堂上的學習,包括課堂外的學習?!教師享受教學的同時孩子享受學習,那真的是令人期待的一種課堂氛圍,努力著!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4

  今天教第一課時,我本來把任務定位最在朗讀課文上,后來在早讀課重新審查教案時,我又作了臨時變動,決定把課文分開,一段一段地讀,一段一段地學。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學起來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而且把讀和思考結合起來,讀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反過來隨著學生對文本思考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在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第一自然段只要三句話,第一句話我讓學生抓住廬山為什么秀麗?引出神秘的云霧來,最后抓住神秘,讓學生從二、三兩句話中自己去體會。一共讀了六遍,我引導學生讀后思考,討論后再讀,就這樣反反復復,最后書讀熟了,文章也理解了。

  第二自然段,我先讓學生初讀一遍,讓學生在書上畫出中心句,并大聲讀出來。然后再讓學生仔仔細細地讀:書上是怎樣把這個特點寫具體的?學生讀后,我?guī)椭鷮W生一個形態(tài)一個形態(tài)地分析寫法,并對其中的關鍵字詞進行探討,最后在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幾分鐘時間,大部分學生就能看著板書把這小節(jié)背下來。

  當還有學生爭著舉手的時候,下課鈴響了,我宣布下課。對于這課的教學修改,我很滿意,學生的`學習效果可以告訴我,這節(jié)課是高效的。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5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神秘、變幻無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云遮霧罩。在教學中有以下感悟:

  一、朗讀感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美。開頭通過播放課文朗讀的視頻文件,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直觀形象的感受廬山云霧的美,然后在感悟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特點時,通過默讀、自由讀、指讀、齊讀、誦讀等方式感悟文章的語言之美。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讀得津津有味,從中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小組合作,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文章第二自然段時,主要是我通過一步一步地層層設疑,讓學生理解感悟廬山云霧在四處不同位置的姿態(tài)和總分結構的寫作方法。到了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通過出示學習提示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小組交流問題之后再展示匯報。學生在第二自然段學習的基礎上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三、抓住想象點,培養(yǎng)想象力。

  抓住第三自然段最后的省略號,啟發(fā)學生想象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特點。為了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不僅刺激了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fā)展了智力。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最大的失誤之處在于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不夠緊湊,教學時間安排沒有把握準確以致于最后教學任務不能在規(guī)定的教學時間內完成,造成課堂教學的一大敗筆。其次在組織學生自主合作、互助學習時,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夠高昂,小組交流不夠充分和激烈,這些問題都值得在今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繼續(xù)深入研究、實踐和探討,找到更好的方法和實施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互助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6

  我上的區(qū)級研究課《廬山的云霧》,研究的主題是“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表達訓練的研究”,從備課到上課幾易其稿,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我有如下感受:

  1.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表達訓練前提對文本的準確的把握。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瞬息萬變”,通過對云霧的變化的快、變化的多、變化的大的體會,了解作者是如何寫出“瞬息萬變”的,為孩子寫噴泉的“瞬息萬變”奠定基礎。

  2.讓孩子的表達的主題的設置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讓孩子有表達的欲望。課堂上設置的“水游城的噴泉”的話題讓孩子興致很高,并且這個話題和廬山的'云霧有相似之處,也方便孩子模仿課文的寫法進行創(chuàng)作。

  3.課堂上要讓孩子學會互相欣賞對方的習作。本來的教學設計中本沒有小組中交流習作這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課堂上請了幾個學生讀自己的習作后已經(jīng)沒有多余時間了,可是許多孩子的眼神告訴我他們很想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習作,為了保護孩子的積極性,我臨時增加了小組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但我仍然認為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互相評論習作的機會太少了,如果是不考慮為聽課教師呈現(xiàn)一節(jié)完整的課,我會教孩子如何聽別人的習作,如何欣賞、學習別人習作中的亮點,如何為別人提出修改意見。而不是將今天的課堂上大部分時間是老師一個人的評價,畢竟有局限性。

  4.在第一次的試上中我沒有進行噴泉的某一特點的具體訓練,所以孩子的想象、所寫的題材還比較寬泛。正式上時為了讓學生學會有序表達,我以“千姿百態(tài)”為例,指導學生進行了完整的敘述。沒想到這反而束縛了孩子的表達,在后來的寫作中大部分孩子都寫了“千姿百態(tài)”,所以,如何進行方法的指導又能不局限孩子的思維,值得再做思考。

  5.課堂教學中有些疏漏之處:比如總分結構應再強調一下,傾聽孩子讀的習作,隨機對孩子的習作的點評這點做得不太好。教學機智有待提高。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7

  周二全校老師聽了我講的《廬山的云霧》一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介紹了廬山云霧的神奇。如果有多媒體課件,適時地向學生展示廬山云霧的美,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或者自己的簡筆畫能拿得出手,講到什么姿態(tài)時,及時的`畫在黑板上,效果也會很好。但這兩種情況都不行。我只好選擇了讓學生了解文章的結構。

  這篇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用總分的結構介紹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特點。教學時,我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讓同桌一起根據(jù)學習提綱(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2、作者圍繞中心句作了哪些介紹?3、這段是什么結構?4、把這一段分成兩層。)一起學習第二自然段,明白該段的總分結構之后,再自學第三自然段。從學習效果來看,學生基本掌握了總分結構的特點。

  整節(jié)課還有很多不足:由于我本人的語言缺乏感染力,整節(jié)課都是老和尚的帽子————平鋪塌,沒有起伏跌宕的感覺;學生的積極性也不高,回答問題的老是那幾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吸取教訓,加強自身的素質學習,力爭能給學生一節(jié)聲情并茂的語文課。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8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特點,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云遮霧罩。作者借景抒情,全文的字里行間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達了對廬山云霧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這堂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以讀促寫,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掌握寫作方法,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做到讀寫結合。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勵興趣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應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運用情境引入,啟發(fā)式談話引入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用外部刺激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運用錄象和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廬山云霧瞬息萬變、多姿多彩、奧妙無窮的情境,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展示給學生欣賞。一上課就把學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體學生對這半是仙境,半是人間的美景,產(chǎn)生了無限的好奇,濃厚的興趣。

  二、讀說結合,感悟云霧特點

  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美,并通過事先收集的有關廬山云霧的圖片資料,學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薄熬薮蟮.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云霧的形態(tài)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云霧的特點的。如:發(fā)動學生小組討論,再組織交流,教師同時參與學生交流,做適當?shù)狞c撥,使學生明白這段采用先總后分的方法,運用了許多恰當?shù)谋扔,生動形象的描述出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最后,我又讓學生上講臺畫簡筆畫,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霧的形態(tài),加深大家對廬山云霧特點的感悟。

  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抓住學生對“瞬息萬變”這個詞語的理解來展開教學。學生們理解了“瞬息萬變”就是指云霧變化快而且多,然后到文中去找表示云霧變化快的字詞,從字詞中理解快,并重點理解加深記憶便于背誦。對于體現(xiàn)廬山云霧變化之多,作者又用了比喻的手法。而在這一自然段中作者的比喻只有四種,作者用了一個省略號來表示不僅僅只有這些變換,還有更多更多的變化。因此,在這里我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剛剛還是 ,轉眼間 !薄懊髅魇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 。”的句式來想象廬山云霧還有哪些姿態(tài)變化。這樣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和朗讀水平,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廬山云霧變化的快而美。

  實踐證明,通過精心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想象,促使學生萌發(fā)了強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與自主意識的驅動下,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在廣闊的時空中個性得到了張揚。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9

  《廬山的云霧》一文的第三自然段向學生介紹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如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云霧“瞬息萬變”的這一特點呢?教學中,我抓住“瞬息萬變”一詞展開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請看下面的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你們是怎樣理解“瞬息萬變”這個詞的?

  生:是說變化非常多、非?。

  師:是的,“瞬息”是說變化快,“萬變”是說變化多。那課文寫了哪些變化呢?

  生:一縷輕煙變成了九天銀河,一匹白馬變成了一座冰山。

  師:是的,文章提到了4種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來讀這一自然段,老師讀前半句,你們接著讀后半句,要讀出變化之快。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

  生: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

  師:“轉眼間”,多快啊,這幾個字要讀得快一些。再來試試。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隨風飄蕩的一縷輕煙——

  生(快速地接):轉眼間就變成了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

  師:很好,這樣讀能讓我們體會到廬山云霧變化之快。下面男生讀前半句,女生讀后半句。

 。▽W生對讀,氣氛很熱烈)

  師:同學們用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了云霧的“瞬息萬變”。這一自然段最后有一個省略號,你們知道省去的是什么嗎?

 。ㄉ娂娕e手)

  師:這樣,我們來試著加上。我說前半句,你們說后半句。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只正在奔跑的老虎——

  生: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只四處張望的小老鼠。

  (生笑)

  師: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一輛威風凜凜的大坦克——

  生:轉眼間就變成了一架小巧的玩具飛機。

  師:明明是一頂巨大的絨帽——

  生: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就變成了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

  師: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對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有不一樣的了解了吧?我們再來讀這一自然段,一起走近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吧。

 。ㄉ忠淮瓮度氲佚R讀課文)

  對于詞語教學,一方面,我們意識到詞語對學生思維與語言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們在面對實際的詞語教學時,常常無法將詞語真正融入學生心靈。我們經(jīng)常看到脫離語言環(huán)境、就詞解詞的課堂教學場景。在這種情形下,教師雖然下了很大工夫,可是學生還是似懂非懂,甚至越聽越糊涂。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說過:“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币簿褪钦f,詞語只有與學生的精神世界建立廣泛而緊密的聯(lián)系,才能在學生的心中擁有鮮活的生命。

  “瞬息萬變”這個詞非常容易理解,學生也能大致說出它的意思,但僅僅停留在這種淺層次的理解還不夠,我們要引導學生自主建構起對詞語感性而深刻的認識。在這則片段中,我以師生對讀的形式,讓學生在練習朗讀中形象地感受到云霧的變化之快,又結合對省略號的想象拓展,感受云霧的變化之多,把學生思維的練習、語言的實踐與詞語的理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由抽象到具體,由理性到感性,讓學生一步步領悟“瞬息萬變”的內涵,進而鮮明而深刻地感悟出廬山云霧的特點。這樣的詞語教學,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讓課堂學習充滿情趣。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朗讀、語言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0

  一、課文介紹

  《 廬山的云霧》這是一篇寫景文章。作者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的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

  課文集中筆墨對廬山的云霧作了精彩的描寫。課文一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以“廬山的景色十分秀麗”開篇,整體介紹了廬山的景色到底秀麗在哪里。點出“變幻無常的云霧”給廬山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給人一種飄飄悠悠的感覺。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通過對廬山云霧特點的具體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特點。通過形象而生動的比喻句,給我們充分說明“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兩個詞語的意思。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話總結了廬山的云霧整體給作者的印象是“云遮霧罩”讓人“流連忘返”。

  二、教學設計

  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們的孩子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廬山的美景。因此,開篇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廬山的美景,然后引申到廬山云霧的學習上。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首先我主要抓住了廬山“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這兩個特點,讓學生通過自己閱讀文本,找出關鍵詞、句,抓住形象而生動的比喻句說明廬山云霧變化多、變化快的特點。比如:“云霧籠罩山頭時,像絨帽;纏繞山腰時,像玉帶??;剛剛、轉眼間、明明、??”從而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然后通過學生仿寫練習和詞語積累練習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這兩自然段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不僅讓學生學習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次,我通過男女生比賽讀、小組比賽讀、集體朗讀等形式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普通話能力。最后,通過欣賞廬山云霧變化多端的圖片,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變化和祖國河山的秀麗景色,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

  三、自我評價

  在此次的教學設計中,令我滿意的是抓住了本課的學習重點,消除了緊張的情緒,課上的比較流暢,與學生配合的也比較好。但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新老師我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其主要表現(xiàn)在:指令不清晰;段落的學習中過渡的不夠自然;語言組織能力不強;口語化語言比較多等等。因此,通過這堂課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這充分說明我離一名好老師的距離還有很遠、很遠,這無疑給了我繼續(xù)虛心學習的動力。以后我一定多多向老教師請教,認真鉆研課標,爭取當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1

  《廬山的云霧》是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對于教學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別喜歡運用課件,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了廬山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云霧的圖片,從學生那種充滿歡喜的表情,學生一定愛上這廬山的云霧了!而且有的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地說:“哇!真美啊!”

  廬山的云霧有兩個特點: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課文的重點也是這2個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繪的廬山的云霧的姿態(tài)都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通過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在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通過采用打比方的寫作方法,體現(xiàn)了云霧靜態(tài)時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讓學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圖像。通過這樣的圖文結合,對于學生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在進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大家都知道云是會動的,在我們生活中有時候看天上的云也會覺得它特別像一個動物,這段的云霧特點是瞬息萬變,說明云霧變化速度之快及變化的種類很多,我引導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觀察會今天的云(幸好今天的天氣還不錯),把學生從課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學生觀察完后同學們想象的翅膀開始飛翔,有的說云霧像一只可愛的小白兔;也有的說像一條龍……總之,學生的想象之門已被打開,課堂也特別活躍。

  本篇課文用了許多優(yōu)美詞語,語言形象生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強朗讀指導,希望學生能把對美好事物的的贊美之情表達出來。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2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像本單元的前兩篇課文一樣。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神奇絕妙,運用聯(lián)想、比較和比喻等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云霧秀麗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變的景觀,作者借景抒情,把對廬山云霧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出來,全文的字里行間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濃而不俗,含而不露。

  昨天,上了第一課時,上下來,感覺很失敗。在引入部分,我請學生來介紹自己去過的名山大川。由于是三年級的學生,所以不會很系統(tǒng)條理的闡述。我就讓他們講講留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孩子講到了廬山:廬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我達到最高峰的時候,除了空氣格外新鮮,更覺得周圍的云都被我踩在了腳下,自己好像置身于云海中。所以我覺得廬山很漂亮。我就接著她的`話引出了課文: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作者也和我們小涵一樣,喜歡廬山,這不你看,他還將自己游覽廬山時的所見所想寫了成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要學的第三課:廬山的云霧。接下來,就是學習生字詞,通讀課文。以上環(huán)節(jié)都完成了,教學任務中還有一項是完成第一小節(jié)的講解。因為幾個問題出示順序的顛倒,使我整個第一節(jié)的教學很失敗。我是這么來問的:作者為什么喜歡廬山?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除了云霧以外,還有什么景色呢?作者為什么特別喜歡廬山的云霧呢?它和其他云霧有什么不同呢?這樣的順序,當然學習效果會不盡人意,學生的思維被打亂了,一會兒上面,一會兒下面,講句開玩笑的話,就像在廬山的云里霧里繞啊繞的,找不到出口的方向了。無奈,下課鈴聲響了,只能帶著遺憾結束了這節(jié)課。

  今天,我決定彌補昨天的遺憾,亡羊補牢一次。我隔夜將第一課時的問題重新整理了一下,就當復習導入了:廬山上有哪些景物呢?作者最喜歡其中的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一下子就將“神秘”這個詞找了出來。“變幻無常的云霧是怎么來展現(xiàn)它的神秘的呢?重點抓住“隨手摸到”、“騰云駕霧”、“飄飄欲仙”,體會云霧的多與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廬山頂上,身邊、腳下全是云霧,置身云海的感覺。因為在講解詞語的過程中,我插進了一句話:《西游記》當中誰會騰云駕霧呢?雖然有很多神仙,但是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孫悟空!”那么騰云駕霧是什么意思呢?“腳踩在云上飛來飛去”。“如果你們也像孫悟空一樣腳踩浮云,飛行在云端,會有什么感覺呢?”“我感覺自己就像傳說中的仙人一樣,漂浮在天空中,真是自由自在。 蔽倚睦镱D時為這樣一個回答鼓掌叫好了。

  有了一個好的開頭,下面上下來基本上能很順了。二、三兩小節(jié)按照總分的寫法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通過“絨帽”、“玉帶”、“大海”、“天幕”體現(xiàn)了云霧靜態(tài)時作者的想像,里面我還帶到了“明喻”、“暗喻”的寫作手法,不知道是不是有必要。而第三小節(jié)的“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通過“隨風飄蕩”、“四蹄生風”、“漂浮”來體現(xiàn)云霧的動態(tài)的美。特別最后一個省略號,學生講了很多自己的想像,有幾個還真不錯:一會兒變成連綿起伏的長城,一會兒又變成飄落在大地上的京杭大運河,一會兒是星羅棋布的島嶼,一會兒是威武兇猛的巨龍,一會兒是惹人憐愛的小白兔……

  最后總結了全文:正因為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所以令到那里游覽觀光的人們流連忘返,贊不絕口。

  在孩子們情緒高漲的積極發(fā)言中,一節(jié)課不知不覺地就結束了。但是課后想到,我還漏掉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孩子們來自己來總結全文,復述課文的內容,指導背誦,只能下節(jié)課講了。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3

  這幾天,心里一直想著周一被聽到的那節(jié)語文課,每每想到,總是覺得無名的失落中還夾雜著些許的幸運。失落的原因在于自己沒有享受那節(jié)課的教學,孩子沒有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些許的幸運是,得到了老師的幫助,讓我真正懂得了,課堂上的老師和學生都要懂得“享受”。享受該是一種讓人很向往的心境吧!

  《廬山的云霧》,聽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備課的時候,產(chǎn)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則,如果盡情的讓孩子去看圖去欣賞去達到那種美的意境,

  那課堂上的氣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賞去感受那種美,是否學不到語文知識?想來想去,還是將兩者結合,于是乎,也做了課件,圖文并茂,這樣,孩子該算是能體會到美的同時,也能學到本課要達到的語文目標吧!并且在備課的時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語言在里面,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美!可是,在上課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進入到那種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把本來很美的文章上的一點不美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么去要求學生達到那美的意境呢?

  課后,反思著的同時聽取了市教研室汪老師對自己提出的意見。她首先讓自己說說,如果再上這樣一節(jié)同樣的課,現(xiàn)在又會怎么去上?當時說了許多,也的的確確感受到了許多的不盡人意。自己的一番話說完,汪老師開始了她的點評: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突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首先就要感悟課文,淡化知識教學,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美。在讓孩子體會美的課文內容時,可以通過老師的情感去感染他,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語言和圖片去繪聲繪色的描述,這樣孩子同樣可以感受到美。當然,汪老師說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從她的'點評中,我切身體會到,感受美,是這課的關鍵所在。從各方面去感悟課文內容,想盡方法去讓孩子體會到美。曾經(jīng)自己好像寫過關于教師帶著怎么樣的情緒上課會影響到孩子情緒的反思,今天同樣要進行反思,如果當時自己帶著一種美的心境去上課,也許課堂上的孩子會享受到美;如果當時自己享受著教學的快樂,也許孩子也會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如果的如果……那一節(jié)課,已經(jīng)結束了,可反思沒有結束,恰恰是另一個階段反思的開始,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去享受著課堂上的學習,包括課堂外的學習?!教師享受教學的同時孩子享受學習,那真的是令人期待的一種課堂氛圍,努力著!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4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神秘、變幻無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云遮霧罩。

  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美。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男女生分讀、小組接力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體會廬山云霧的形態(tài)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云霧的特點的。使學生明白這段采用先總后分的方法,運用了許多恰當?shù)谋扔,生動形象的描述出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結合學生的回答,我用簡筆畫在黑板上表現(xiàn)出不同方位的云霧的形態(tài),加深大家對廬山云霧特點的感悟。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從“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等等語句加以文中的省略號,感悟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云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豐富并引發(fā)學生的想象,用上文中的句式“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也來想象一下云霧還會有哪些變化,學生由于學過《云房子》,并有了一定的閱讀量,進行過同類的想象,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表現(xiàn)相當活躍,他們的想象也非常豐富,回答常常能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說云霧像一只可愛的小白兔;也有的說像一條龍,像一只兇猛的老虎等等。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5

  本課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構成和語句表達上比較獨到,非常值得學生模仿寫作。

  于是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概括的說說自己對廬山云霧的感受,然后以學生為中心,隨著學生的興趣朗讀課文精彩句子,以句子為發(fā)射點,擴散到全文。在本課教學時,我加強了讀中感悟方法的指導,也就是對學生思維方式的'指導。從哪些詞中感受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劃出來,細細品,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在這樣的指導下,能對課文內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讀時就有地放矢了。

  遺憾:積累時候,我沒有注意指導孩子積累本課中變化較多,出現(xiàn)較多的比喻句。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03-03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04-17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精選】07-07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04-18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薦]07-07

[精]《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07-07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5篇03-06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18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5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