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反思1
提起文言文教學,想說愛你不容易。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逐字逐句串講翻譯,分析重點實詞、虛詞、句式反復練習加以鞏固,學生忙于做筆記忙于背誦,老師疲憊,學生煩惱......
如何讓文言文教學更接地氣、教學有效率需要不斷思索與實踐。當文章比較簡單,文意不難理解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把語言學習的重擔交給學生?因為每篇課文下都有比較詳細的注解,對高二的學生來說不是難題,老師只要在緊要處點撥一下就行了。古代名家散文在寫作時作者比較講究章法,是很好的寫作學習典范,所蘊含的'思想豐富可以從中窺探到作者的精神世界引人深思。這些內容也是需要學生了解和學習的。
《種樹郭橐駝傳》一文是寓言體的傳記。名“傳”,實際上時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長安任職時期的作品。郭橐駝種樹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學者多認為這是設事明理之作,是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xiàn)象而為言的。文本在大意的理解上難度不大,對高二的學生而言,可以借助古漢語字典自己疏通文意。所以我把本文教學重點放在對文本思想內涵的理解與把握上,理清作者由事到理的論述過程及方法,聯(lián)系實際探究順天致性的道理。同時讓學生感受柳宗元的悲憫情懷,樹立尊重生命的意識。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對郭橐駝種樹的之道的進行分析,抓住其本質,先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思索,從效果看此環(huán)節(jié)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能加深學生對這一道理的理解,有助于對柳宗元“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由此及彼用類比方法講道理的理解。不足之處在于引導學生時沒有更多的從學生回答的角度生成而是把學生拉到自己預設的問題上,沒有真正調動學生的思維。另外在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悲憫思想時太過簡單缺少了學生的參與。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反思2
導入新課提出,“古人勤于植樹,樹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發(fā)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并舉例說:“東晉陶淵明在歸隱后就專門在房門前種了五棵柳樹,曾留下“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的詩句。唐代詩人杜甫因戰(zhàn)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氣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溪”就是生動的寫照!边@些語言符合三維目標的基本要求,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沒有達到效果,不盡如人意。
“——郭橐駝“順木之性,以致其性”的養(yǎng)樹方法,說明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的道理!比绻芾^續(xù)拓展,從學生學習中去體會,讓他們認真去思考,“順木之性,以致其性”在人生哲理中還要注意不要陷入盲目性和狡辯性中,讓學生學一點辯證思維的方法,我想,學生的感觸是會很深的。
如有人提出,不是要“順木之性,以致其性”嗎?小孩的天性就是愛玩,為什么不放開他們,讓他們自由?我們喜歡玩電腦,玩游戲,這是我們的天性,為什么不順天性呢?現(xiàn)在的教育就是在扼殺天性,你們簡直就是劊子手。
通過討論,讓他們在這個問題上能達成一致,不是一個欣喜嘛。
分析文章部分有個提問,“(2)介紹身世側重介紹名字,“駝”并不雅,為何駝要自稱?”
“豁達——身殘而自信”的.答案一定要讓學生放開討論,且可以有多個答案。
小結部分,“通過郭橐駝介紹養(yǎng)樹的經(jīng)驗,再把養(yǎng)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yǎng)樹”與“養(yǎng)民”聯(lián)系起來,委婉含蓄的說明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的道理!
讓同學仔細理會這種思考方式,可以作為課外思考題,充分拓展學生的思路,學會思考運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它實際就是作文立意的過程,靈活處理生活難點的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
三維目標是新課程的重要指標,要多加體會。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反思3
前幾天看見了太極神手的求助貼,怎樣上這篇文章才有新意,我改為由學生備課,學生上課的形式,現(xiàn)將上課大體情況和自己的一些思考貼出來,希望大家能多提意見,多探討。(具體學生的發(fā)言我還在整理,整理好后,一并貼出來)
學生上臺發(fā)言還比較積極,下面的同學配合也比較積極,提問與回答,提問與反提問,回答與辯論進行得比較順利,課堂氣氛比較濃厚,有些觀點非常精彩,甚至是新觀點。
不足也很明顯,表現(xiàn)在:
1.上臺的同學表達不是很清楚,包括口齒和分析課文。有些問題說完了,下面的還一頭霧水,不得不再說一遍
2.學生教授的技法欠佳,不懂得如何處理,比如不知道點評回答、復述觀點、板書等等。
3.一部分學生做壁上觀,或干其它事,或講小話(雖然我在課前已經(jīng)強調了課堂紀律問題),課堂有點吵鬧。
所以這課上下來,我還在考慮,這種形式應不應該提倡?提倡,應該怎么施行?像我這樣簡單的要求學生講是不是太不科學,還需要更細化?以及如何指導學生備課等等。
以前我在103班嘗試過類似的上法(105班以前沒有進行過,這次感覺103班好些),那次課是一位學生唱獨角戲,這次有兩位學生講了(105班四位學生上臺講了)。從學生數(shù)量上的變化看,似乎比上一次多了,但是一看,還是平常喜歡發(fā)言的那兩個,這是不是還是一個悲哀?教學是不是要讓學生完全動起來,還是允許一部分學生可以保持沉默呢?
五一前我到師大附中聽了兩堂課,也是這種形式,上課由學生主持,老師只是點評者。但我感覺那兩堂課上得不怎么地,尤其上《南洲六月荔枝丹》的那位老師,基本上點評就在糾正學生的觀點,然后強加自己的觀點,我想這樣上課實際上換湯不換藥,最終還是老師的觀點。
我的點評變動了一下,學生在講時,我做了比較詳細的聽課筆記,點評時我指出了學生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比如沒有板書,問題的提出還不太精準,以致于大家不明白問題的含義等等,這樣的點評是不是更好呢?
另外,我在想,我還需不需要對文本再進行分析呢?需要,應該采取什么方式呢?我在想,即便是需要,也應該是考慮將學生的正確觀點進行總結,板書出來,以說明成果是學生的。只是如何具體操作,還需要系統(tǒng)的思考。
事實上,這種形式我也試過,最開始是古詩詞鑒賞,每天一個同學上課前在黑板上默寫自己所要講的詩詞,帶張紙或者是空手上臺講,按學號來!不過他們講之前,我把所有相關資料給他們,然后讓他們給我交一份簡單的“教案”,甚至于他們有什么問題,都可以先向我咨詢,準備時間一般都是一周,幾乎每個人上去講的都還不錯,最起碼的知識點都講出來了。在學生講的時候,我做好聽課記錄;講完后,我就適當?shù)目隙ǎ偬岢鲆恍┲v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適當?shù)奶砑右恍┻z漏的知識點或應該拓展的內容,時間估計一刻鐘吧!
這種形式我也采用,也同樣出現(xiàn)這些問題。猶其是比較差的班級,學生在理解和表達上都太差,所以,這種方法我用時候很少。沒有辦法,我們這里是西部邊遠地區(qū)。學生在初中沒有完成的,必須我們這里繼續(xù)“補課”。
語林的做法很好,由簡短的詩歌入手,再配合資料,準備一周,時間充裕。我只讓學生準備了一節(jié)半課。
那么語林有沒有要學生上過課文呢?有,情況和具體步驟又是如何的?
還是要看班級的整體水平吧
我還只是菜鳥老師,沒上過幾節(jié)課
沒嘗試過這種形式
我讓學生講的是文言文段落,譬如講《離騷》,我講兩節(jié),其他的都是學生來講的,不過課下都有注釋,呵呵~~學生只需要講它讀出來,然后把關鍵字詞提出來,加以強調就行,嘿~
長文章分節(jié),學生分組,各自完成任務,然后開講~當然,預習時間還是比較充足的,一般都是一到兩節(jié)課
我的課現(xiàn)在有個傾向:預習時間很充足,然后講,一般都是快刀斬亂麻,一針見血型,不知道這樣可好?至今沒考試,也沒見效果如何!
我是讓學生準備片段,比如具體備好某一段的課,拿這篇文章來說,有學生備了第二段,一上講臺就宣布“我要講的是第二段”,然后分析字詞,要求同學朗讀、翻譯,再自己分析文本內容(當然有提問),在提問與回答中把文本分析透徹,還有分析字詞的妙處,比如第二段的“凡”“皆爭”的妙處。
有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當然也是提問與回答并行,所有上臺發(fā)言的學生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就是都問了下面同學有沒有什么問題想問他(她)的.,問題多了,一下好幾個舉手,有故意刁難的,有確實不懂的,小老師一一解答。
具體的,還是要把他們上臺的發(fā)言整理出來后,大家看了才清楚。
我以前也上過這樣類型的課。
開始也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備課,同樣遇到摟主遇到的問題。后來我就指導備課的學生,讓他和老師一樣的備課,我提供資料,幫助提出一些課堂上可能遇到的問題。課堂效果明顯好起來了。
還有,在上課的時候,遇到大家不能解決的問題,小老師可以“提問”我:)
我覺得這樣上課的好處是:
1,當老師的那位同學收獲會很大。
2,同學們上課比較興奮,所以會比較投入。
3,我處在旁觀者的角度,容易發(fā)現(xiàn)問題。
不足之處在于:
如果小老師備課不到位,課堂會出現(xiàn)很多“無效教學時間”,老師再補充的話,就會浪費時間。
感謝樓主,我沒有采用過這樣的形式來上課,事實上我們這里的農村初中他能在課堂發(fā)言已不錯,談何讓他來自己上課呢。不過以后我倒想試試看,收獲了。
謝謝開開心心和楊楊。
其實學生也問了我,我也有解答。
我在想學生的興奮度到底有多大?能不能保證以后都如此?
還有,如果學生不愿意上講臺,能否強制性命令?因為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有些學生永遠只肯當看客,自己不愿發(fā)言。如果以后總是那幾個學生上課,肯定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兵教兵在文言教學中應該是可行的。但是前面我以為應該加入一個課前自譯獨立化,這樣課堂上師生雙方已經(jīng)明確難點所在。難點抄錄于黑板或在書中畫出,由一學生主講,其他學生糾正、補充。
沒有了教師那種自然權威約束,學生往往能暢所欲言,各種意見得以充分的展現(xiàn)。學習較為生動活波,且興趣盎然。
但是,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這種教學的弊病也是顯而易見的。我覺得關于這個問題可以多從一些細節(jié)上去考慮,如果只是一味的把資料和教師用書塞給學生,然后讓學生上臺去講,其實學生相比老師來說,教學的藝術和課堂的應變機智明顯不足,不外乎是教參的翻版。
總之,我覺得這個問題三言兩語恐怕還很難說清,這種教學方法還需要細節(jié)上的進一步探討。當然,我們始終不應忘記,讓學生成為學習文言的主人。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反思4
《種樹郭橐駝傳》文題為“傳”,實際上卻是一篇具有強烈諷喻色彩的寓言。文章借郭橐駝的養(yǎng)樹之術類比托諷,告誡為官者,養(yǎng)人猶如養(yǎng)樹,應“順天以致其性”。
仔細讀來,作品中還含蓄地傳達了育人之道、成功之道、處世之道,而語文教育承擔著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任務,因此我在教學中安排了“生活中的種樹經(jīng)”這一討論環(huán)節(jié),試圖引導學生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審讀古代文學作品,讓他們自行發(fā)掘出更多內容。
討論過程中,就有學生聯(lián)系到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問題,特別指出我對于本班學生的教育,有“愛之太恩,憂之太勤”之嫌,一番話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
我現(xiàn)在所帶的六班是中途接手的,當初,該班語文底子十分薄弱,我便采取了重新夯實基礎的方法,利用了大量課外時間來給學生補課,在大量知識灌輸和密集練習的舉措之下,月考和期中考試,班級語文單科進步十分顯著。于是我簡單認為,這種高壓灌輸?shù)姆椒ㄊ诌m合本班,在期中考試之后,便對他們的語文學習抓得更死,完全沒有考慮到長期的高壓學習會給學生造成怎樣的影響。結果期中考試后,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下降,我百思不得其解,然而這一堂課上學生的話,終于令我茅塞頓開。
對于語文基礎薄弱、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的六班,在接手之初通過惡補夯實基礎,采取高壓政策糾正不良學風,這一系列舉措的確必要,就如同郭橐駝在種樹之初的“其蒔也若子”,唯其細心培植根基,才能為樹木的成活打下基礎。
然而種樹之理,在根基穩(wěn)固之后,應當是滿懷信心地等待樹木“壽且孳”。我對待教學卻好似一個憂心太過因而對植物頻頻回看和早晚探視的“他植者”,明明兩次考試已經(jīng)驗證了前期的密集訓練已經(jīng)有效鞏固了語文基礎,我卻還是對自己和學生們都缺乏信心,于是患得患失,為保前兩次考試排名,而顯得急功近利,根本不去考慮學情,只是一味堅持最初的教學方法——頻繁到班督促學習,課上大量講授,課外密集訓練,教學內容重視實效而忽略興趣培養(yǎng)——最終使得課堂越來越沉悶,學生在語文課上情緒越來越低落。
學生的一番話促我思考,原來育人也同種樹道理相同,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科學的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當六班的學生已經(jīng)擺脫了語文基礎薄弱的困擾,我的教學卻還一味停留在語基灌輸和題海戰(zhàn)術上,必然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便產生厭煩情緒,無怪乎上課死氣沉沉,課后怨言多多。
留心處處皆學問,當年柳宗元從種樹中推及為官養(yǎng)民之道,今天,學生讀他的作品不但能聯(lián)系生活而產生體悟,這些體悟更觸發(fā)了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思索,給了我許多啟迪,使我更地深體會到何謂“師生共同構建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引導學生將文本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而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往往又能給教師以啟示,促進教學相長。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反思5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比較簡單,所以我采用了第一課時解決基礎知識,第二課時賞析課文內容,第三課時學習轉化論據(jù)。
這個學期也是學案教學。這種教學方法非常有針對性,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了解所學,課堂效果也相對高一些。不過,因為經(jīng)驗不足,每次用學案上課時,我總是不能很好地將學案和講課結合起來。為了能夠自如運用學案教學,我每次在學案之外,還做了以學案為主的詳細教案。用教案教學,雖然與學案教學的'初衷相離,但是因為也是以學案為主,教學過程倒也比以前順利多了?磥,新老師還是要反復備課的好啊。
【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種樹郭橐駝傳》教案12-27
《種樹郭橐駝傳》優(yōu)質教案12-22
《種樹郭橐駝傳》教案設計優(yōu)秀10-23
《猴子種樹》教學反思04-01
《蘇武傳》教學反思12-22
《大鐵椎傳》教學反思12-22
《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反思03-21
《五柳先生傳》教學反思03-07
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反思6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