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反思

時間:2024-08-03 14:44:5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古詩》教學反思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教學反思15篇

《古詩》教學反思1

  《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fā)。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chuàng)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說一說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容,然后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敘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yōu)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說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我想這種差異是很難消除的,只要每個學生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算是比較成功的了。

  《峨眉山月歌》的學習也參照了上面一首詩的學習方法,在自學的基礎上質疑、解疑,理解了詩意。然后重點抓住一二兩行詩句讓學生想象描寫的景色,書面寫下來。這樣的教學比較靈活,學生也能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古詩》教學反思2

  對正在經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是最貼近自己的,本冊的《古詩詞三首》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兒童生活,雖然年代久遠,但童真童趣依然,極易引起孩子興趣,產生共鳴。

  詩詞的意境大多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于是在學《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我用了直觀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農家小院圖,學生感受到一種平凡、美好,從詞中讀出“村居”的美好畫面進行描述,進入詞中要表達的意境;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出示一個天真孩童臥在溪邊剝蓮蓬圖畫,看圖描敘小兒“臥剝蓮蓬”的`動作、神態(tài),品味“無賴”,體會孩童的天真可愛。聯(lián)系生活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理解到這是一種喜愛。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我給孩子出示了一對白發(fā)夫婦面帶醉意的畫面,讓學生說他們會用鄉(xiāng)音親熱的說些什么呢?孩子們有猜測是談論豐收的、談論他們可愛的小兒子的、談論大兒子能干、談論二兒子懂事….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難道僅僅是因為酒而醉嗎?我讓學生看著畫面去體會,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他們看著三個兒子都那么可愛,生活那么平靜,是為這種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鄉(xiāng)村生活雖簡樸但卻不失優(yōu)美,夫妻恩愛,孩子勤勞可愛,溫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讓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有感情的朗讀。

  用畫意解詩情,以更直觀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詩人精心營造的意境,體會字里行間傳達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詩詞。

  五年級下5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復興小學:劉國錄

  本課古詩詞教學總體看很成功,尤其是“小練筆”將本課古詩詞任選一首改寫成小短文。孩子們的興趣十分高。想象也比較豐富有趣。如;康影寫的《村居》十分生動有趣,只有一處詞語用得不當。還有語文很差的學困生崔立民很勇敢地誦讀了自己改寫的短文,寫得也很有意思,他讀完后班級立刻響起一片掌聲,全班為他鼓掌。本課的二詩一詞同學們都有選擇習作。習作效果很好。以往我有時教學時間緊常常忽視這種小練筆,而今看來著實是個失誤。往往這種小練筆更能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運用祖國漢字表達的激情。這篇小練筆我布置孩子們寫在小作文中,我準備進一步引領孩子們去欣賞品評,并在今后的習作中引領孩子們品評欣賞更多的快樂﹗

《古詩》教學反思3

  優(yōu)點之處:

  1、著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1)讓學生學會運用圖文文對照的方式進行古詩自主學習,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來輔助對詩歌內容的感知,降低了他們的.理解坡度,也增強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強化了對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通過讀中想象的形式進行古詩的深入學習,在此過程中不斷豐富了對古詩意境的感知,提升了感悟、理解詩歌大意的能力。

  不足之處:

  但由于時間問題,沒能進一步讓學生對其他描寫春天的詩歌進行拓展延伸學習,因而沒能讓他們進行更多同類型詩歌的拓展與豐富,多少顯得有些遺憾。

  改進措施:

  古詩教學應把字詞隨文學習,學生理解的詞不在重復解釋。節(jié)省時間來拓展其他同類型的古詩。

《古詩》教學反思4

  本課兩首五言絕句《鋤禾》、《憫農》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表現(xiàn)了詩人對當時農民的深切同情。為了讓孩子們從小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我分以下三步走:

  一、借插圖初步讀懂古詩

  課文配有插圖,以圖激趣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課始,我出示了插圖,讓孩子們觀察圖上的內容,說說圖上畫的農民勞動的情景,再多遍誦讀古詩,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結合圖從詩中讀懂些什么?并告之從哪里讀懂得。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思考習慣,同時也比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們掌握知識的程度與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學。一部分孩子很敏銳,他們從圖和古詩中很快就明白了第一首是寫農民伯伯種糧食的勞動場面,從“日當午、汗滴、辛苦”等詞看出,第二首詩也寫了農民伯伯的勞動,從“春種、秋收”等詞看出。從孩子們的回答看出,孩子們雖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當然不全面,體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體把握,加之后面的細細體會,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我表揚了孩子們,同時,告訴他們,以后碰到古詩,可以先讀讀古詩,再看看圖,再讀讀古詩,這樣就能慢慢弄懂古詩寫的是什么內容了。

  二、析字義詳細了解詩意

  析字義詳細了解詩意,這一步是很關鍵的,對于古詩的真正理解,必須從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詩,然后從題目開始,讓孩子們進行理解。我對孩子們說:反復讀讀,逐字理解,允許你們猜,看誰猜得準!沒有了壓力,孩子們顯然很興奮,從題目開始,在我的提示下,通過反復讀,逐一“猜”著。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給他們帶來無窮的動力。就這樣,我們就在課堂上猜著,然后又將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裝,詩意逐漸變得明朗,每一個孩子都像是打了勝仗的勇士,課堂充滿了激情。為了鞏固詩意在孩子們心中的印象,我們又玩起了“詩意大比拼”的游戲,還是照老規(guī)矩,六個小組進行比賽,看哪個組能將意思說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語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班上總共也只有34個孩子,所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不是難題。最后,又讓同桌進行了過關,每個孩子都完整地將詩意說一遍。

  三、講背景體會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詩意,不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孩子們很難理解為什么“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于是,我給孩子們介紹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狀,讓他們體會到盡管農民們一年忙到頭,但是換來的還是悲慘的命運。接著,我問孩子們聽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們都說農民伯伯太辛苦,太可憐了。我又問:我們平時該如何做呢?孩子們表達了要愛惜糧食的決心。最后,我讓孩子們再次朗讀這兩首古詩,再次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詩人對農民的同情。

  《古詩兩首》教后反思

  本課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每首時都是五言絕句。詩句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告訴人們應該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這兩首詩淺顯易懂,感情真摯,深受兒童的喜愛。

  教學中,我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勤,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時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感受其中。說到動情處,我配樂范讀,出示畫面,加上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也入情入境,充分地體會詩句的意思,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詩人的感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學中應多給些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練讀,并且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這樣做既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學生也就能熟讀成誦了。

  《鋤禾》和《憫農》都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膾炙人口的感嘆詩。前者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作的情景,從而使學生體會勞動的辛苦,認識到應珍惜勞動成果。后者則對當時黑暗的社會進行了抨擊。

  這兩首古詩在《好書伴我成長》上有過,利用晨讀的時間也教孩子們讀過,背過,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但是真的要讀懂文字背后的含義,一年級的學生可能無法做到,尤其是第二首《憫農》。課上我充分的利用了課文的插圖,讓學生仔細的觀察圖畫:在烈日炎炎的天氣下,農民們在忙著干什么?他們種的地多不多?從而理解了“無閑田”一詞。農民們種了那么多的地,按說應該收到很多的糧食,可在圖上我們卻看到了一位老農卻躺在了地里,旁邊的孩子在哭泣,小朋友們一看,就說,那個老農是餓死的。那他們的糧食都到哪兒去了呢?很自然的,學生就明白了,糧食都被那些貪婪污吏、地主收走了!稗r民真是太可憐了/那些做官的太可惡了!焙⒆觽冋f。

  而《鋤禾》則為小朋友上了生動的一課。讀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他們一下子就明白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更是提醒著他們中午在食堂里吃飯時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里邊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粗n文插圖,學生愛惜糧食的情感一下就被激發(fā)出來了。《古詩兩首》真的很有教育意義哦!

《古詩》教學反思5

  對于古詩,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理解、積累。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習實踐。

  初讀詩句重點放在讀通讀順上,教師可通過范讀及個別指導,幫助學生把古詩讀正確,讀通順。如“見”在課詩句中讀“xian”不讀“jian”。

  另外,古詩的題目不象記敘文那樣明了,一看就懂。所以理解題目的意思應該作為理解古詩的重要開始。古詩解題意的方法很多,本課的兩首古詩可以采用看注釋和抓重點的方法。如《敕勒歌》看注釋先了解敕勒是一個游牧的民族。這是我國南北朝時敕勒族的牧歌。

  在教學中還要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悟理解,以讀促思,以讀悟情。學習《敕勒歌》時可讓學生想想,說說: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寫了那些景物?“天蒼蒼,野茫!,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蒼茫遼闊的圖圈。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上,滿眼青綠,無邊無際的延伸開去,只有那同樣的天宇,如同氈帳一般從四面低垂下來,罩住浩瀚的草原。全詩寥寥二十字,展現(xiàn)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除此之外,還要重視朗讀的練習和指導。要有足夠的時間用于朗讀。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老師可以找些相關意境的古典樂曲,配樂后,再入情入境的練習朗讀,從而達到熟讀成誦。這兩首古詩,雖然描寫的`景物季節(jié)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詩人已喜悅的心情贊美詩中的美好景物,表達的情感都是積極向上,開朗豁達的。同時又給人以美的享受。在朗讀中,要知指導詩人讀出明朗向上的情感基調。在熟讀的基礎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練習背誦。可采取多種方法練習:如個人自背、小組內練習、師生合作背誦、指名背誦、全班背誦、小組間競賽等。以激發(fā)背誦的興趣。

《古詩》教學反思6

  1、古詩教學的思路要簡約。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局部而言,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tǒng)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采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2、古詩教學的思路要整合。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白x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jié)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了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并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3、教師教學的站位要下移。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篇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于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注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復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fā)表的意見,把學生發(fā)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并加以重復,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后即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并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欲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古詩》教學反思7

  明白了詩體之后,我就讓孩子們標平仄。像黃海韻、張嘉文這些預習比較自覺的孩子來說,他們在預習的時候已經標好平仄了。我讓黃海韻上黑板來寫平仄,她只錯了一個地方“隔”標成平聲了,這是受普通話的影響的,其實“隔”是入聲字,所以是“仄聲”。如果是標平聲的話,就違反了平仄的原則了。整首詩的平仄如下: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很重要,這關乎這首詩是怎么去讀的:平長仄短。我們首先是誦,也就是按照平仄的原則去讀——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即使不會吟,也要懂誦。不懂的人,按照以往的“2221”或“223”節(jié)奏了,其實這一對比,就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會誦了,吟就水到渠成了。應該說,會誦,“礦泉水調”都會吟的。為了更準確表達詩意,創(chuàng)特色的吟誦調,那是更好的要求了。

  越來越感覺到如果語文老師不學吟誦,不學平仄,古詩詞的.教學就永遠是相隔的,根本不懂古人為什么這樣寫詩,詩是如何表達感情的。教會了學生古詩的方法,以后他們拿著一首近體詩或詞,也懂得該從哪些方面去欣賞了,而不僅僅是從字面意思去理解,要知道單憑字面意思去理解,很大可能是曲解了詩人的愿意和情感的。

《古詩》教學反思8

  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追《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這個節(jié)目的點擊率很高,在詩詞熱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國人那顆跳動了千年的詩心,心動不如行動,公開課就選詩詞。

  為了讓學生讀懂《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為了能讓學生通過文字看到詩歌的本真,我選擇了以下策略:金文猜字,感受漢字魅力。一個金文的送字,讓大家看到了中華文字之美以及古人造字的智慧。化詩為畫,品味文字之境。抓住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風格,引導學生將詩歌繪制成一幅圖畫呈現(xiàn)于黑板之上,再由圖畫進入詩歌,讓同學們講述畫中元二與王維難舍難分的.離別情景,感受詩人與友人的深情厚誼。吟誦,體會古詩韻味之美。過去我也知道詩歌是可以成誦的,但到底怎么誦?是個難題。千課萬人之行給了我答案,我大膽嘗試,課堂效果不錯!經典送別詩多篇連讀,感受情感變化。送別詩有很多,其情感表達不盡相同,抓住同類詩對比,感受不同詩人寫送別時的情感表達的不同之處,打開眼界看世界,只為讓我們的孩子走到更遠的地方,看到更美的風景。

  好課在于多磨,這節(jié)課還有許多需要琢磨之處,細節(jié)仍需精修,教學機智仍需加強,個人素養(yǎng)仍需提高,教學之路其修遠矣,吾愿上下而求索!

《古詩》教學反思9

  古詩作為我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作品,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重要的組成部分。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有許多描寫色彩的詩句。教學時抓住富有色彩的詞語,對于正確理解詩的意境、領悟詩的感情,有很大幫助。

  所以在古詩教學時采用了抓詩眼,釋詞,順句,連篇的教法!对伭泛汀洞喝铡穬墒自妼W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感情朗讀、背誦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非常順利,但是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時就卡住了。孩子們有的拿出詞語手冊來解釋某些詞的意思,大多數(shù)能運用書上的注釋解釋。當匯報時他們充其量只能把幾個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聯(lián)起來,整句詩的理解聽上去非常別扭。于是我進行意境的轉化教學,一節(jié)課下來,自認為學生應該了解了古詩的意境,掌握了古詩的大概意思。誰知轉過天來讓學生釋義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講述。原詩早已背誦的滾瓜爛熟,對其意境竟然朦朦朧朧。這是怎么回事呢?是剛開學的不適應嗎?想想也許有其中原因的一點原因,但是最終可能還是在于教學方法與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創(chuàng)造的教學情境不夠深入。每一首古詩,從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觀情意與客觀事物整合生成的藝術境界,即情與景的相合相容。

  在古詩教學中,意象的解讀是基礎,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詩教學中,意境的感悟是實現(xiàn)情感體驗、情感獲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驟。

《古詩》教學反思10

  古詩在這個學期被選為我們學校的打磨課內容,如何教古詩便成為我們教研活動的主題。一首古詩被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重復著,為的是找到教古詩的最佳方法。這次我選擇《秋思》這首詩,它排在三首表達思鄉(xiāng)情詩歌的中間。雖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個字,但詩人那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如何傳遞給沒有雷同生活經歷的學生,讓學生感受著詩人的感受,想著詩人的所想?除了詩的內容外,我到底要通過《秋思》這個載體教給學生什么?詩的課堂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課堂?……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呈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在這之前,我聽過三年級兩位老師教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她們的教學方法大同小異,亮點是能借助多媒體把學生帶進一個詩意的課堂。我個人也認為古詩教學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詩意的課堂?我想方設法讓《秋思》的情意在詩意的課堂上流瀉。

  一、在讀中彰顯詩性。

  我一直認為詩的教學應不同于其它的課文閱讀教學。一般的課文閱讀教學可抓住重點的字詞句深入品味體會,但詩一經這樣折騰就會把詩拆得支離破碎,它就失去了詩本身的整體完整性。為了保護“詩”作為一種“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誦讀。不管學生懂與不懂,先讓學生讀了再說,讓《秋思》在誦讀中流淌。開始整首詩的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理解詩的意思。接著課中導讀,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在體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個人獨特的見解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最后熟讀成背。這樣一層一層地深入讀,讓學生在讀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詩人的思想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詩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豐富詩意。

  在眾多的借寫家書的詩中,張籍的這一首《秋思》獲得的評價最高。王安石說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它語言精煉,蘊含豐富的.內容。題目有“思”,而整首詩中卻沒有一個“思”字,那這個“思”究竟藏在哪呢?在深入備課后,我覺得詩中的“見秋風” 可作為教學這首詩的突破口!耙馊f重”是這首詩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個人覺得引導學生想象,豐富學生對“見秋風”的表象,加深對“意萬重”的理解。這樣對學生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學生對這首詩有了整體的印象后,我馬上抓住詩眼“見”大做文章。我安排了學生一次次想象“見到什么”“見不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我營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對比中,以有形的景來襯無形的思,循序漸進地引領孩子們探究、品味“見秋風”。希望想象到的畫面成為學生通往作者內心的橋梁,讓學生與作者感同身受。

  三、在遺憾中憧憬未來

  課后的集體評課中,許多老師也認同我這樣處理所帶來的效果,值得一學,同時也指出我的不足之處是多媒體課件中少了把學生帶入意境的聲音,多了一些不必出現(xiàn)的秋景圖。今后在制作、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我會向一些年輕老師學習,提高制作課件的能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古詩》教學反思11

  教學反思

  《望廬山瀑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

  《望廬山瀑布》是蘇教版小學第六冊選編的一首李白的詩。本詩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教材選編這首唐詩的主要意圖,一是豐富學生古詩的積累,從唐詩的音韻和諧、用詞精煉中受到熏陶感染,培養(yǎng)語感;二是通過理解詩歌內容,了解祖國山河壯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據(jù)唐詩音韻和諧、用詞精煉的特點,我認為為了貫徹落實課標倡導的新學習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讀、逐漸深入的方法,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讀,讀準字音

  本詩雖然生字不多,但應提醒學生要讀準押韻的字。本詩押韻的字是煙川天,它們都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讀Luò,不要讀Lào、Là,銀河的銀讀Yín,不要讀成Yíng?上茸寣W生聽錄音,然后自己練習輕聲讀,再抽學生讀。讓其他學生辨析、鑒賞、糾正。這樣的安排,符合兒童好表現(xiàn)的特點,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了民主、輕松、互動的學習氛圍。

  二讀,理解詞句

  1、學生逐字逐句地自瀆,聯(lián)系上下文邊讀邊理解詞句的意思,如有不理解的,通過看注釋,解決。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互相釋疑解難。這樣做體現(xiàn)了課標中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要求。

  2、教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詞語卡片,讓學生進行搶答,對以下有特色的詞語,教師要進行追問,引導學生體會本詩用詞精妙的'特點,培養(yǎng)語感:

 、、為什么作者要說瀑布是掛在山前?(一個掛字更能體現(xiàn)長久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形象表現(xiàn)出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tài)。)

  ②、第三句中飛流的飛用的好不好?為什么?(用得好。因為這個飛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瀑布的急流飛奔。)從直下這一詞中可以體會到什么?(體會到山的高峻陡峭和瀑布飛奔而下。)

  ③、最后一句為何用疑而不用象?(疑表現(xiàn)出作者對瀑布壯觀的驚嘆,因而產生了神奇、夸張的想象。)

  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又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3、抽學生說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讀懂了詩句的基礎上,就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1 學生自由讀,在讀中揣摩怎樣處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頓,怎樣表現(xiàn)詩句的情感。

  2、展開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讀以及為什么要這樣讀。教師相機引導:全詩描繪了瀑布飛流直瀉的壯觀景象,要讀出磅礴的氣勢。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繪出云霧在日光照耀下不斷升騰,在香爐峰盤旋繚繞的動態(tài),要重讀。第二行的遙字寫出詩人遠望的立足點,掛字極為生動形象,要略為重讀。這兩句要用欣賞的語氣,要讀得舒緩。第三行讀時要略帶夸張的語氣,聲調要從舒緩轉為高亢,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讀出遐想無限,回味無窮的感受。然后教師范讀,鼓勵學生進行評議、挑戰(zhàn),形成師生互動的民主氛圍。

  3. 學生采用各種形式反復朗讀,進一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 放錄音,欣賞配樂朗讀,深化感受。

  四讀,拓展延伸

  1、小聲讀本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

  2、出示拓展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特長完成其中一至二題:

 、、根據(jù)詩的描繪和自己的想象寫一篇導游詞,向大家介紹廬山瀑布的美景。

 、、搜集有關廬山瀑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展示給大家看。

 、、將詩中描繪的美景畫下來。

《古詩》教學反思12

  在教學《池上》這首詩中,我引導學生圖文對照、聽老師范讀等形式,使學生頭腦中浮現(xiàn)出相應的畫面。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導學生聯(lián)系“蓮葉何田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小兒垂釣》一詩,在討論“蓬頭稚子”時,學生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讓學生說說對“蓬頭”的理解。有的說 “蓬頭”就是“頭發(fā)很亂”;有的還聯(lián)想到上學期學過的《維生素C的故事》中的“蓬頭垢面”一詞;有的說“蓬頭”一詞寫出了農村孩子形貌不加粉飾,頭發(fā)蓬亂的本來面目,使人覺得自然可愛與真實可信;還有一個細心的學生發(fā)現(xiàn)文中的`插圖上,垂釣的小男孩頭發(fā)梳得很整齊,他認為“蓬頭”就是頭發(fā)蓬松的意思。我對他們的理解一一給予肯定,特別是最后一個同學,我還告訴她,古時候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齡都要把頭發(fā)束起來,而文中的小男孩顯然還沒到這個年齡,所以“蓬頭”是很正常的。

《古詩》教學反思13

  展示古詩: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皩し肌保词菍ひ捗篮玫拇壕,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皷|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各位老師可以作為參考使用。

《古詩》教學反思14

  《贈劉景文》是新課標新增的一首詩。我采用了板畫形式讓學生們理解這首詩,學生們熟讀此詩后,不懂的問題就自主地提出來。課前先給學生較充分的自學時間,學第一首詩我給出一個預習計劃:

 。、先讀、圈、注:

  邊讀邊涂出生字,在易讀錯的字上注音。

 。病⒃僮x:

  讀準、讀流利、讀美。

 。、討論:

  查字典理解詞義,再小組同學說說詩意。

  新課教學基本按照事先設計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生們紛紛主動讀字讀詩、講自己的理解、背詩,還有的同學通過查詞語手冊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讀懂詩的`意思。但由于現(xiàn)在未到殘荷敗菊的時候,所以學生對此感受不深,理解也不是很深刻,似乎是書本和老師強加給他們的!

  《山行》是一篇描寫秋天的詩,它通過描寫寒山、白云、石徑、楓林所構成的一幅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我為了達到預設的效果,我充分結合畫圖,以便讓學生更好的進入詩歌意境,進行教學。但是在教學中,我犯了一個知識性的錯誤,沒有很好的解釋“寒山”的意思,以至于不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詩歌的意思。

  以至于我沒能完成教學目標,這是在教學中的一個嚴重錯誤。本來詩歌就是很美的,教師就要從多方面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有了這次失誤,我會在以后更加的努力鉆研教材,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古詩》教學反思15

  對正在經歷童年的孩子來說,童年是最貼近自己的,本冊的《古詩詞三首》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兒童生活,雖然年代久遠,但童真童趣依然,極易引起孩子興趣,產生共鳴。

  詩詞的意境大多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于是在學《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時,我用了直觀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詩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普通的農家小院圖,學生感受到一種平凡、美好,從詞中讀出“村居”的美好畫面進行描述,進入詞中要表達的意境;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出示一個天真孩童臥在溪邊剝蓮蓬圖畫,看圖描敘小兒“臥剝蓮蓬”的動作、神態(tài),品味“無賴”,體會孩童的天真可愛。聯(lián)系生活中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理解到這是一種喜愛。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我給孩子出示了一對白發(fā)夫婦面帶醉意的畫面,讓學生說他們會用鄉(xiāng)音親熱的說些什么呢?孩子們有猜測是談論豐收的、談論他們可愛的小兒子的、談論大兒子能干、談論二兒子懂事…。

  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難道僅僅是因為酒而醉嗎?我讓學生看著畫面去體會,學生很自然地說出他們看著三個兒子都那么可愛,生活那么平靜,是為這種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鄉(xiāng)村生活雖簡樸但卻不失優(yōu)美,夫妻恩愛,孩子勤勞可愛,溫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讓學生一邊想象畫面,一邊有感情的朗讀。

  用畫意解詩情,以更直觀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詩人精心營造的意境,體會字里行間傳達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詩詞。

【《古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古詩教學反思02-17

《古詩》教學反思02-21

古詩教學反思05-16

古詩教學教學反思11-03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1-07

【精】古詩教學反思12-27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11-01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08-02

古詩春曉教學反思09-30

古詩教學反思范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