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

時間:2023-11-24 07:22:29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教學設計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1

  讀了這一本書,我首先明白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順應國際教育發(fā)展潮流之舉,是大勢所趨。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更好地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我要從多方面吸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不斷地用新思想、新知識來武裝自己、充實自己。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告戒我們:“理念不是記熟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弊鳛橐幻Z文教師,要把愛的陽光撒向每一個孩子,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不僅照亮孩子的優(yōu)點,還要照亮孩子的缺點,特別是在對待學生的缺點上,要傾注更多的愛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要厚待“差生”,關愛學生的“缺點”,要善于理解學生,了解他們之所以“差”的原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導,尊重學生個體,要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張揚個性發(fā)揮特長。只有學生積極地、多方面地探索,創(chuàng)新才能逐漸成為他自身品質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從不同角度探求多種求解途徑。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些例子教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2

  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后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fā)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系,不斷鼓勵與贊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chuàng)造學習的規(guī)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維。

  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欲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發(fā)散思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1、視課程的開發(fā),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guī)律。

  2、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4、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5、樹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趣味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6、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松地獲取知識。

  7、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識規(guī)律,創(chuàng)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yǎng)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于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么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jié)課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3

  本書作者將“理解”作為教學設計的目標和宗旨。作者引用杜威《我們如何思維》對理解的認識:“理解是學習者探求事實的意義的結果”。“事實”是知識,是知道;“理解”是“意義”或“探求意義”,是思維,最終形成“結果”這樣的思想。作者在比較“知道”和“理解”時候,對“理解”提出了如下的理解:事實的意義,提供事實關聯(lián)和意義的理論(證明),不可靠的、形成中的理論(證偽),有關程度和復雜性(理論間的關系),知識和知識的來由(明辨),對知識的具體使用研究(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括號內容是我的理解,由此看出,作者對“理解”賦予的豐富和高級的意義。

  作者認為,理解作為一種有意義的推斷,需要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美國教育注重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從杜威的《我們如何思維》,到保羅的《批判性思維工具》,都把思維訓練提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這一點對我們的核心素養(yǎng)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國內一直堅持批判性思維訓練教育的有上海的余黨緒老師和董毓教授。他們不遺余力的為批判性思維奔走呼告,而且成就斐然。余黨緒老師的思辨,將批判性思維和讀寫訓練結合,提倡整本書的思辨閱讀,已經蔚然成風。福建師大的孫紹振教授在文學文本解讀領域運用批判性思維解讀文本,新意迭出,成就卓著。潘新和教授的'皇皇巨著《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對當下普遍的“議論文三要素”和高考偽文體進行了批判性的解構和重構,振聾發(fā)聵,發(fā)人深省。

  作者還認為“理解具有可遷移性”。沒有理解,就不能獲得任何知識的遷移,更不能對新體驗產生更好的理解。理解使我們既有創(chuàng)造力又能成功。理解就是透過具體知識的表象而對知識形成和應用的內在原理的探究和把握。按照中國傳統(tǒng)哲學對終極原理“道”的理解,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大道至簡。在紛繁復雜的知識背后存在一個一致相通的原理,把握住了原理,就能達到“理解具有可遷移性”的目標。

  作者特意提出了“學生的誤解以及我們的感悟”。誤解不是無知。它是指在一個新情況下用貌似合理但并非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我們已經明白,誤解具有非常有用的教學價值。誤解是將隱含的歧途顯性化,誤解具有袪魅解蔽的功能。誤解不僅僅需要糾正錯誤,它更重要的價值是一種嘗試,教師不但不能抑制這種嘗試,而且還要鼓勵,并參與共同試誤,進而啟發(fā)探索。歪打正著,因誤生奇,“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誤解之于生成,價值正在此處。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4

  自從學校發(fā)下書來后,我便利用空余時間進行閱讀,下面匯報一下感悟。

  一、對全書認識以及主要觀點摘錄

  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東西。本書就是幫助老師們如何把“剩下的東西”教給學生。

  本書的兩位作者在課程設計、教育評估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他們融合理論與實踐,提出“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UbD),創(chuàng)造 “逆向設計法”,使教學致力于發(fā)掘大概念,幫助學生獲得持久、可遷移的理解,而不是灌輸零散、學了不會用的知識。

  什么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理解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我們如何知道學生達到了這個目標?在當前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情況下,我們怎樣才能建設一套嚴謹的、有吸引力的課程體系,關注理解,注重學生的能力提升?

  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中回答了這些問題以及其他一些相關問題。自1998年兩位作者將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UbD)這一理念引入教育領域開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用了UbD框架。通過借鑒大量教師的實踐反饋,兩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對UbD理念進行修訂和補充,用于指導教育工作者的課程體系建設、評估和教學設計。本書以優(yōu)化的UbD模板為核心,借助各學科領域大量的實踐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釋了逆向設計的基本原理;對一些關鍵概念作了清晰透徹的闡釋,比如大概念和基本問題;并關注理解六側面如何豐富學生的學習。本書為教師設計者建設課程體系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徑,確保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學習體驗。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壓力特別大,好多的名詞我不是很理解?吹臅r候特別吃力。 通過學習我對理解有了新的認識:

  傳統(tǒng)的認識當中,我們經常把“理解”作為了解、明白來說,比如語文學習中讓學生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理解課文的大概含義等等。當學生能回答出這個詞的意思時,我們就會判定他理解了。在這過程中,我們把“理解”的含義局限在了對一些概念知識的解釋、回憶和再現(xiàn)上。往往這樣簡單地判定學生理解的后果是到了做題時,仍有學生不會做,這時身為老師的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群學生還是沒有“理解透”。讀了緒論,發(fā)現(xiàn)“理解”內涵原來能更深。書中的“理解”更注重于學習的遷移,更意味著行動,而學生能否把所學的知識遷移的環(huán)境和挑戰(zhàn)中也成為衡量理解的一個基本指標。因此,我覺得我需要樹立一個新的教學觀點了:我們要成為一個培養(yǎng)學生用表現(xiàn)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導者,而不是那個將自己的理解告知學生的講解者。

  理解的核心是表現(xiàn)性能力,理解意味著能夠智慧的和有效的應用與遷移——在實際的任務和環(huán)境中,有效地運用知識和技能!袄斫饬恕币馕吨覀兡軌蜃C明自己有能力轉化所學習的知識。當我們理解時,我們能夠靈活自如的運用知識,而不僅是僵化刻板的回憶和再現(xiàn)。

  二、下面分享我從這部書當中勾勒出來的幾個重要的教學實用辦法觀點。

  一、教師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評價。

  二,講授教學法。某知識內容通過明確的教學和學生閱讀,以最快的,最有效的方式獲得,然后是檢查學生對他們的理解。270頁

  三,建構助學法。

  四、個別指導法。一味地講而不讓學習者嘗試任務并得到必要的反饋是愚蠢的。

  五、當學習中,沒有一個特定的核心挑戰(zhàn)目標或者表現(xiàn)性,目標需要關注時。教師往往會講的太多。

  六、注意適時與有備無患的區(qū)別。

  七、提供前后反思和元認識機會。沒有反思,就不是做中學。

  八,將教材作為一種資源,而不是教學大綱。你的工作不是解釋教材,而是將教材作為資源來使用,使學習者更容易理解重要概念,并引用特定表現(xiàn)所顯示的知識和技能。

  九、開展案例教學。

  讓學生來評價案例的優(yōu)劣是非常有價值的。

  第十 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時機就是一切,274頁

  包括一下內容,什么時候做某件事情?。

  什么時候該講,什么時候不該講。

  什么時候我該幫助學生去體驗并反思。

  什么時候改讓學生去嘗試表現(xiàn),并給予反饋。

  什么時候我該提問,什么時候該回答。

  什么時候該支持。什么時候該提供其他合理的選擇。

  什么時候我給講自己的觀點,什么時候該唱反調。

  什么時候該去做研究?什么時候該讓學生去做,什么時候該聲明本課的目的?什么時候去做推斷。

  277頁,檢驗理解的技術。

  重要的觀點之二,關于討論。

  什么時候我該提出問題,然后阻止大家討論。什么時候該讓學生自己發(fā)起討論?

  質疑一個不恰當的答案?什么時候該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挑戰(zhàn)。

  什么時候我該去進行幫助,一個對觀點存在明顯失誤的學生?

  什么時候我該去等一等?

  什么時候改明確去糾正錯誤陳述?

  什么時候該讓學生自己來?

  什么時候我該表現(xiàn)的像一個安靜的旁觀者?

  什么時候我該像一個合作的參與者?

  我們要確定。獲得知識,并趕快使用它。

  我們要確定智慧,不會被告知。

  我們需要更多的形成性評價。

  再一個重要的觀點?陬^提問。277頁。

  要使用下面的問題可進一步追問,來定期檢驗理解。

  一什么如何類似不同于什么。

  什么是什么的組成部分特征。

  我們以哪種方式來展示,說明什么

  什么如何與什么相關聯(lián)。

  你可以對什么增加哪些觀點的細節(jié)。

  給什么一個明顯的例子。關于什么是錯誤的。

  你會從什么當中推斷出什么來。

  從什么當中,你得出什么的結論。

  我們試圖回答哪些問題?我們試圖解決哪些問題

  二、逆向設計的三個階段介紹和理解的六個側面介紹。

  我最感興趣的一個章節(jié),恐怕就是第一章《逆向設計》了。正如文中所說的,教師是設計師。我喜歡比較現(xiàn)實地學習實施的方法和步驟。逆向設計的三個階段:

  階段一:確定預期結果

  學生應該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夠做什么?什么內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在階段一中,我們思考教學目標,查看已發(fā)布的內容標準,檢驗課程預期結果。設計流程的第一階段需要明確學習內容的優(yōu)先次序。

  ——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第18頁

  在階段一中,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明確學習內容的優(yōu)先次序。

  階段二: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

  我們如何知道學生是否已經達到了預期結果?哪些證據能夠證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逆向設計告訴我們要根據收集的評估證據(用于證實預期學習是否已完成)來思考單元或課程,而不是簡單地根據要講的內容或是一系列學習活動來思考單元或課程。

  ——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第19頁

  階段三: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

  在頭腦中有了清晰明確的結果和關于理解的合適證據后,就該全面考慮最適合的教學活動了。

  在逆向設計的第三階段,我們必須思考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如果學生要有效地開展學習并獲得結果,他們需要掌握哪些知識(事實、概念、原理)和技能(過程、步驟、策略)?哪些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所需知識和技能?根據表現(xiàn)性目標,我們需要教哪些內容?指導學生做什么?如何用最恰當的方式開展教學?

  ——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第19頁

  通過閱讀,讓讀者認識和理解了一個很深刻的概念,就是UbD,逆向設計。本章節(jié)中向我們提供了逆向設計模板,第23頁

  它提供了UbD模板的雛形,清晰地向我們展示了如何進行逆向設計,依葫蘆畫瓢,對于一個逆向設計的初學者來說,相當有意義!

  為了讓初學者進一步理解逆向設計的方法,掌握逆向設計的技能,文中還以(第23頁)“三頁模板:營養(yǎng)案例”為例,闡述了UbD模板設計標準、設計工具,幫助我們產生更高質量的設計。與此同時,還向我們剖析了使用UbD新手鮑勃.詹姆斯的設計思考和反思過程,引領我們走近UbD!

  我想,同理,閱讀理論書籍,了解知識技能,也只是停留在灌輸與填鴨層面,如何真正理解"逆向設計",還應開展實戰(zhàn)運用,模仿著進行一、二次逆向設計,針對性地開展點評指導,進行逆向設計比評、說說設計思考和反思,才能將教師們最終引向"逆向設計"之路,才能逐漸削弱活動式、灌輸式教學的弊端!

  本書我還特別看重的幾個章節(jié):第四章理解六側面

  側面1:解釋

  側面2:闡明

  側面3:應用

  方面4:洞察

  方面5:神入

  側面6:自知

  理解六側面對教與學的`關鍵啟發(fā)

  此章節(jié)將理解分為了六個側面,解釋、闡明、應用、洞察、神入和自知。

  側面一:解釋(恰如其分地運用理論和圖示,有見地、合理地說明事件、行為和觀點)

  這里的理解是指人們能夠解釋事物是如何運作的,它們反映了什么,在什么地方相互聯(lián)系,為什么會發(fā)生。也就是說在教學時要求學生們對一些問題給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釋,基于問題的學習。

  側面二:闡明(演繹、解說和轉述,從而提供某種意義)

  這里的解釋是指一個人能夠將一件事闡述得讓別人從中感受到意義,培養(yǎng)學生提煉信息的本領。

  側面三:應用(在新的、不同的、現(xiàn)實的情境中有效地使用知識)

  這里的理解是指具體知識的遷移和在實際情境中的運用。

  側面四:洞察(批判性的、富有洞見的觀點)

  這里的理解是指從不同的方面來進行理解,以及進行對比,從而鍛煉洞察力。

  側面五:神入(感受到比人的情感和世界觀的能力)

  這里的理解我還不夠明白,希望讀完本書能夠對此進行一個補充。

  側面六:自知(知道自己無知的智慧,知道自己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是如何促進或妨礙了認知)

  在這六個側面中,“解釋”是處于第一位的,因此可以說,在理解中,首先要能夠做到“解釋”;谶@理解六側面,書中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問題模版,讓我也更深入地有了一個理解。在教學中,也可以以此由淺及深。第136頁有一個非常好基于理解的六側面的問題模板。

  我們應當把理解六側面滲透到逆向設計三階段的思考中,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所需要的理解、必要的評估任務和最有可能促進學生理解的學習活動。這些側面能提醒我們,理解不能靠陳述事實,為了使學習獲得所期望的意義構建,理解需要有一定的學習行為和績效評估。怎樣才能讓學習者理解老師所教的內容呢?這才是我們每個老師值得去深究的問題!理解才是我們老師的目標,然而教學設計必須使得特定的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時有意義,而不是草草行事!

  第九章 設計學習 213頁也不錯。

  在所有章節(jié)的閱讀中,第九章"設計學習"更是奪人眼球。根據教學目標,對于一個好的學習計劃,我們究竟要完成哪些內容?什么樣的計劃是一個好計劃?書中給出的答案是:它必須兼具吸引力與有效性。

  那么吸引力和有效性的標志是什么?我們如何"體現(xiàn)"這些特質?書中提出了精彩的WHERETO要素,值得我們學習并實踐。

  還有第十章、十二章等。

  教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難就難在教材所呈現(xiàn)給師生的學習內容,其背后有許多“弦外之音”,需要師生借助綜合性的思考來加以理解。教師自己如果對此沒有深入的研究、洞察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要想把教學工作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須始終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理解他們在學生上的糾結與困難。

  追求理解的課程設計必須幫助學生們意識到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接受“灌輸”的內容,還要主動“揭示”隱藏在事實背后的內容,并思考它們的意義。知識不能通過教師傳授獲得,它只能通過巧妙設計和有效指導由學習者自我構建而來。

  這本書我還要仔細閱讀。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5

  感悟一、研究課堂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陣地

  研究課堂教學藝術,目的是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我認真拜讀了本文,其中觀點:老師要從不同角度研究學生的特點、研究課堂教學的藝術與技巧,總結教學經驗與體會,研究課堂管理的藝術與方法,研究教材與教法等,字里行間充滿了智慧、熱情與執(zhí)著.對同行的啟迪和激勵作用不可估量。

  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與實踐活動,自然也凝結著教務處同志們的心血。對我們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很有意義,只有不斷堅持積淀和刨新,才能有大的收獲,才能探索自己的教學特色與風格,才能向教育教學和教育管理的專家靠近,成為教學名師,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

  要對學生特點進行研究,這是代蕊華教授在書中一直的倡導,尤其需要講究課堂教學藝術與靈活多樣的課堂管理手段與方法。不但要使學生坐得下來、聽得進去,還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使其有主動學習的愿望,求得最佳教學效果。要善于組織與引導學生,形成熱烈的、互動的課堂教學局面。要明白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需要我們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也只有潛心研究課堂教學,追求生動、務實、高效的理想課堂,努力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之間尋找最佳的平衡結合點,方能使教學有效,代蕊華教授的當代課堂教學觀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因此課堂有效教學的最終檢驗當以學生來完成,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主體學生是否能準確理解老師所傳授的內容,是否能較為靈活的運用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評判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指標,即教學活動對達成教學目標的有效程度,學生有無進步和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指標。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講究效益的活動。教學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得不好,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很認真,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

  這樣看來,研究課堂有效教學勢在必行,對它進行研究,也就是能有效地改變課堂教學的弊,而發(fā)揚課堂教學的利。而我國就目前而言,課堂教學又是教學形式的主體,無論是大班教學也好,還是小班教學也罷,無論是課內教學也好,還是課外實踐也好,多是以課堂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只有將些教學形式做一番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學得“有效”,更好的進步;這也讓國家的教育能得以更好的普及與提高的保證之一。

  感悟二、重視課堂設計是有效教學的現(xiàn)實所在

  二十三年的教學經歷中,寫了多少的“教學設計”,可現(xiàn)在細細想來,從剛開始的“程序式的設計”到后來的“理想化的教學設計”,在實際的教學中,常常是不能按照原計劃進行、完成不了預期的目標,所以感慨和遺憾一直不間斷,尋求創(chuàng)新的教學設計,是本人最希望遂的心愿。拜讀《課堂設計和教學策略》中的第二章《課堂設計的理論基礎》和第三章《教學目標的設計》,暮然間有種頓悟的感覺。其中將多種教學理論和生動具體的教學案例相結合,真切地剖析了重視教學設計的重要性。第三章“教學目標的設計”中的精辟認識、設計、實施及為進一步研究教學目標提供的理論依據,為我很好的開了竅,要發(fā)揮好教學設計的應有作用,才能為課堂教學的提高質量把好關。

  重視課堂設計,包括攝取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中的素材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體驗數學情景的有趣、合理、有用,又如強化直接生活經驗,領悟數學--感受數學合理。通過利用生活經驗檢測數學學習,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有用,其中借開設數學實踐課,創(chuàng)造應用環(huán)境,開展數學交流活動,營造應用氛圍。設計開放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的獨創(chuàng)性。

  2、借案例:高初中教材展示的案例闡述主張“以敏銳的數學直覺,讓情景取源自真實的世界”,旨在學習美國教學方法中的表達以發(fā)展學生的智能為出發(fā)點,突出了教學的發(fā)展性和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突出教學的情意性特點。對代蕊華教授文章的解讀,旨在引起琢磨:如何數學地思考、如何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情感與態(tài)度,如何著眼于創(chuàng)設有意義、有生命力的情感體驗的'問題設計。

  重視課堂設計,也包括教學如何一開始就能夠讓學生對全堂課起關鍵作用的、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并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這就形成了在迫切要求學習的情璄,為后面課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xiàn)場課堂表現(xiàn)出的學生參與度高低,課堂氣氛融洽否,師生精神狀態(tài)良好嗎,真正實現(xiàn)了師生互動嗎,是否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本人學術水平的提高,促進教學水平的增長,運用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思想將大有好處。

  所以及時將鮮活而又有價值的生成資源,巧妙地納入課堂臨場設計的范疇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展的進程,這個過程既有規(guī)律可循,又具有不可預測性和生成性。

  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沒有生成的預設又往往是低效的。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所在。

  只有課前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一書的這一觀點,將我的數學教學演繹得更加精彩!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是走向動態(tài)生成的邏輯起點,(1、準確把握教材。2、全面了解學生。3、有效開發(fā)資源。)課內不拘預設,為生成導航,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xiàn)出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活動的開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當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變聰明的同時,我真是很感激《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一書的藝術科學的授課真諦。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6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課程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與學生的經歷和經驗相聯(lián)系,所倡導的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注重各種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應遵循教學規(guī)律,循序漸進。在本書中,編者能從理論上向讀者闡述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觀,引領讀者課堂教學設計方案,能從數學課堂中概念教學,命題教學,復習課等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使讀者從中受益匪淺,在我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深深體會到一堂課的成敗與課前的教學設計密不可分,如若你課前能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對課的重點,難點進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課的地位,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中的板書,課堂語言嚴謹性準確性能作準備,大量公開課的成功應歸功于課的設計。

  數學課堂要生活化,新課程倡導用具體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使課堂教學內容不再空洞,枯燥,拉近數學與現(xiàn)實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產生樂于接受的心理。比如:在引入分數時,新課程利用比身高的例子,利用名人姚明的身高作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在講角的比較大小時,利用學生熟悉的足球射門,來比較誰的進球機會大;在學圓的周長時,教學一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兩個遙控模型機器人分別沿兩種不同形狀的賽道進行比賽,一種是邊長為4。7米的正方形,另一種是直徑為6米的圓形,如果它們同時,同速從一點出發(fā),那么誰先到達原出發(fā)點呢?

  函數的引入時,每個人與他的生日的對應關系,衣服上的紐扣與紐門的對應關系。通過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可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設計中,我們總是在教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而形成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更重要。所謂科學態(tài)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所謂科學精神,就是懷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創(chuàng)造的精神。可是這種態(tài)度和精神不可能離開學科教學,離開學科發(fā)展的實際過程單獨進行說教。它必須滲透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具體如何選擇,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動機,學習能力,學習風格和學習態(tài)度來選擇,也可根據教師的自身的不同的特長,數學素養(yǎng)和教學風格來選擇。對數學教學內容有透徹的理解,又善于用生動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的教師運用講練結合教學模式往往效果較好,而有的教師洞悉數學思想發(fā)展的脈絡,又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這樣的教師運用引導發(fā)現(xiàn)模式就比較適當。如數學概念的教學中,有的用數學的式子來定義,如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等;有的通過例舉一些式子歸納它們的共性用文字來下定義,如方程等;

  數學課堂設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更多扮演一種引導者和激發(fā)者的角色。激發(fā)了學生求知欲望后,教師就應及時地將新課的內容有計劃,有層次,由淺入深地展示給學生,并讓學生參與新知識建立的過程,促使學生對新知識加以理解和掌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顯示"怎樣思考"的信息,提高思維能力。課堂教學結構雖有其比較穩(wěn)定的活動程序,但決不是固定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調整,并有機地結合起來。優(yōu)化教學過程,就要全面考慮教學過程的各因素,使每節(jié)課安排的程序成為一個科學有序的組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成為這個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些問題是新,舊知識的結合點,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新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之間的問題,以實現(xiàn)知識遷移。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去想問題。本階段,如在幾何直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加以分析解答,調動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過程,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可以把握大量的反饋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疏導,釋疑,解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尤其要鼓勵低差學生質疑,耐心地給予解答。

  《數學教學設計》能從數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我們體會到數學設計中應考慮各要素,根據課的內容,學生做好課前設計,為課堂教學提供充分素材,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7

  [設計理念]

  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開發(fā)習作資源,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親身體驗,真切感悟,為學生在表達中張弘個性,表現(xiàn)“真我”基點厚實的生活基礎。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寫讀后感的興趣。

 。病椭鷮W生初步掌握寫讀后感的方法。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

  4、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體現(xiàn)個性,學會生活、創(chuàng)造。

  [導寫重點]

  1、寫讀后感是如何選擇感受點。

 。、如何在讀后感中體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個性。

  [導寫過程]

  一、交流激趣,初識讀后感

 。、“同學們,大家平時都特別喜歡讀課外書,哪些文章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什么感受?”

 。、“同學們課前搜集了不少關于讀后感的資料,現(xiàn)在讓我們來一次“信息交流會”,怎么樣?”

 。保⿲W習小組組內交流

 。玻┬〗M選代表匯報,師生互動,加深對讀后感的認識。

  二、啟發(fā)點撥,指導構思

 。、小組討論:怎樣把閱讀感受寫成習作?

  2、教師小節(jié):第一、讀原文,抓重點;第二、擺好位,側重“感”;第三、抓重“點”,聯(lián)實際;第四、定標題,明寫法。

 。、初步掌握讀后感的寫法。

 。保┐_定標題:直接命題;正副標題(正中心,副題材)2)基本寫法:引——議——聯(lián)——結

  引:扼要寫出“讀”的.內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點語句,很快引出感的觀點和中心。

  議: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觀點進行分析議論、說明道理。聯(lián):就議論的中心展開聯(lián)想,繼續(xù)某些典型事例。

  結:結尾概括中心、總結全文、得出結論。

  4、學習例文《從想到的》

  5、引導讀寫結合,領悟表達方式。

  三、直抒胸臆、真情習作

  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篇文章或一本書,運用方法、構思完成習作初稿。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我相信,只要大家認真閱讀,有感而發(fā)、掌握方法,就一定能寫出好的讀后感。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8

  寒假中,認真研讀了《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這本書明確了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讓我受益匪淺。我反復閱讀了本書有關“教學目標”中的章節(jié),深刻反思了教學目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回歸點

  書中提到,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通過學習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具體的表述。我覺得,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課堂教學的回歸點。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示燈,教學目標指到哪,課堂教學的列車就開到哪。教學目標的表述是否明確、歸納總結是否清晰,直接指引著教學過程開展的順利與否,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好與不好。如果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上課的重點和難點便把握不準確,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便很容易陷入混沌狀態(tài)。

  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依賴于它的“三導”功能

  我把本書作者提到的教學目標的功能概括為“三導”:

 。ㄒ唬⿲W

  確定教學范圍、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充分分析學情,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教學重難點的確定一定要具體、明確,有導向作用。

  (二)導教

  確定教師將采取的教學步驟、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每個步驟或環(huán)節(jié)將采取的教學活動,指導教師有條理地去完成教學計劃或任務。教師的教學步驟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教學活動既要易操作,又要保證班級紀律。

 。ㄈ⿲y量

  明確本節(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做出量化、可視、具體的規(guī)定,為診斷性測試和階段性學科質量監(jiān)測提供依據。在課堂教學中,一旦教學活動有了科學、合理、具體、可操作、易操作的教學目標作為衡量標準,以此進行“逆向設計”,教師的課堂便有了“指揮棒”,學生的學習便有了較為明確的導向,教學質量評估的“命題者”便有了可參考、可衡量的具體測量標準。所以,教學目標越細致、越具體、越一目了然,教師的教學就越有側重點,學生的復習就越簡單,命題者的命題思路就越清晰,整個的教學過程便越流暢。

  三、目標設計存在的問題緣起于對學生“源頭”的關注缺失

  (一)將課程目標等同于教學目標,目標描述籠統(tǒng),缺少標準和層次。

  在我們如火如荼開展的集體備課中,我們將集體備課分為全冊備課、模塊備課和單元備課。通過閱讀本書,我們知道,對小學英語而言,課程目標是整個小學階段英語學習者需要達到的二級目標,以及學生通過本冊教材的學習需要達到的分級目標。而教學目標,則是更細致的模塊、單元的話題、功能、情感等具體的目標。二者是統(tǒng)領關系、總分關系,決不能混為一談。

 。ǘ╆P注語言能力與學習能力,忽視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

  在傳統(tǒng)的應試模式下,教師備課中的教學目標基本約等于語言能力與學習能力目標,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的目標意識是缺失的。這樣一來,學生只有見到試卷才會兩眼放光,學生成了“書呆子”。而對于語言背后的歷史演變思考呢?對于文化背后的教育性思考呢?對于不同文化的“和而不同”的理解與接納呢?我們的教育,在很多年的發(fā)展中,正是缺失了思維與文化,才出現(xiàn)了與社會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我們的基礎教育才錯失了很多與更高端的學術接軌的良機。

  讀書的過程是思考的過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有所提高!氨5撞环忭敗,才能真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從自己水平與能力的源頭得到發(fā)展。

  美國教育專家格蘭特·維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中的理論,為我在教學上解答了許多的困惑。而其中實例和操作又為我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實踐的可能。雖然美國的教學體系和中國完全不同,他們的教師可以自主選擇教材或者設計教材,甚至自己制定富有個人特色的教學課程。利用這本著作當中提出的理論設計教學時,他們可以打通所有科目,進行整體的主題設計,而我們是做不到的。不僅是因為工作量太大無法完成,還因為整個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環(huán)境不一樣。但這個理念可以放在某一個科目當中踐行,以下就是我自己的一點嘗試。

  一、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1、零碎,不成系統(tǒng)。

  高一、高二階段對古詩詞的教學往往就是教材當中的詩詞,再加上一些練習或者考試卷上的題目,遇到的是哪一種藝術手法就講哪一種,遇到是誰的詩詞,就講講這一種風格的詩詞。當學生再想回憶起所學的詩詞時,印象往往不深刻,因為碎片化的東西很難進入長久記憶的。

  2、以考試為導向,失去詩詞的韻味。

  因為有高考這個指揮棒存在,教授古詩詞時,往往也是按照表現(xiàn)手法、思想情感等套路來講解,丟失了詩詞本身的美感。

  3、虛設目標,教學效果差。

  我們在設計一個教案時,往往會有所謂的三維目標,而這些目標往往是老師一廂情愿,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最終也很少有人真正將這些目標都落實到位,也沒有具體的評估標準,特別是語文這一門抽象感性的學科,更是很難用客觀精準的標準去評估。所以很多時候三維目標只是幾句空話,或者說,是語文教師的美麗想象。

  二、理論基礎

  最新版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應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做好學生語文學習活動的設計、引導和組織,注重學習效果。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圍繞學習任務群創(chuàng)設能夠引導學生廣泛、深度參與的學習情境。加強課程實施的整合,通過主題閱讀、比較閱讀、專題學習、項目學習等方式,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合,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边@是比較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理論了。

  這與《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這本書中提到的概念不謀而合。書中提出一個概念“逆向設計”,它要求教師在開始設計一個單元或課程的時候,就要通過評估證據將內容標準或學習目標具體化。這就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即都只關注“怎么教”,教師花大量時間思考自己教授什么內容,要求學生做什么,而不考慮學生“怎么學”,不思考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學生需要什么。以結果作為導向進行教學,將教材作為一種資源而不是教學大綱,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古詩詞教學設想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中說“理解”的一個基本指標是能把所學的知識遷移到新的環(huán)境和挑戰(zhàn)中,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回憶和再現(xiàn)。

  按照書中從“目的”出發(fā)的“逆向設計”來看,古詩詞的教學設計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1:確定預期結果

  在這一階段,需要思考學生應該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夠做什么?什么內容值得理解?

  首先,做調查,了解學生已經具備的.古詩詞知識,以及想要學習的是什么內容。以便在設計和正式實施教學時避免教授重復的內容,還能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其次,學習古詩詞,普遍來看,從現(xiàn)實的目的來說,是為了高考,學生需要理解所學知識,遷移到鑒賞新的詩詞中去;從長遠的目的來說,通過對古詩詞的鑒賞,讓學生學會欣賞生活之美,也是增長更多的間接經驗以應對人生的困境。相對來說,第二種目的比第一種難以實現(xiàn)多了,但潛移默化里第二種在一定程度實現(xiàn)了的時候,實現(xiàn)第一種目的輕而易舉。

  實現(xiàn)第一種目的,需要將古詩詞的基本常識以及高考常見的藝術手法羅列出來,由易至難,分門別類,按照兩年的時間做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確定好每一個時段甚至每一堂古詩詞的課的目標,循序漸進的教授給學生。

  實現(xiàn)第二種目的,根據第一個目的設計的內容,從浩瀚的古詩詞海里挑選合適的資源,帶領學生一起鑒賞。

  階段2: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

  在這一階段,需要思考學生是否已經達到預期結果?哪些證據能夠證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常見的評估手段是課后練習和考試,但往往不夠靈活和確切,有些學生口頭的表述能說到點子上,但一寫起來就缺乏邏輯性,得分較低,我們就判定他的學習效果較差,但實際上,他已經感知到詩詞的美了。所以,評估的方式要更有針對性、多樣性。

  對古詩詞學習的評價,大體可以有以下幾種:詞句理解、朗讀背誦、口頭表達、書面檢測、設計問題、寫作運用。還可以有一些活動的形式,比如對比閱讀、擴展閱讀、撰寫小論文、由詩詞改編成歌或話劇。還可以是學生自己的學習筆記、反思日記。

  可以選擇幾項予以具體的分值,供學生判斷自己的學習效果。

  階段3: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

  在這一階段,需要思考學生需要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的儲備?教師需要選取哪些資源和設計哪些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源和活動呈現(xiàn)的順序是什么?

  教師工作:按照階段一當中所說的內容,將古詩詞教學當一個龐大的體系來進行,為期兩年,可以按照高考目標來分段實行,比如,比喻類,情景交融類,用典類;也可以按照詩詞的派別或主題來設計,比如,李白詩、杜甫詩、蘇軾詞,等。依據學生的.水平,也可以征詢學習的意愿。之后便是對詩詞進行篩選,除了教材中的詩詞,還要選擇大量的經典詩詞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配合設計一些活動教學,比如唱詩、吟詩、追尋詩人去過的地方、一日一首好詩,等等。

  學生工作:閱讀并思考,將已有的知識儲備與現(xiàn)在所學的知識相聯(lián)系;給教師提學習建議;積極參與相關的活動并認真寫好反思。

  一首詩或詞講了什么,美在哪里,可能沒有正確答案,但一些答案卻比其他的好,而教師面對的挑戰(zhàn)就是要弄清楚這意味著什么以及為什么會這樣,然后引導學生也弄清楚這個問題,那么就達到我們的目標了。

  其實,從目的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我們早就在做了,只是實施的程度還不夠,如果把教學目標設計得再具體一點,課余的評價與反饋再扎實一點,就是對這本書的理論最好的實踐了。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9

  【課 型】

  習作課

  【教學目標】

  1.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fā)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感的感受來寫。

  2.寫讀后感,重點是寫感受,寫收獲,指導學生能聯(lián)系生實際來寫文章。

  3.通過交流,指導學生寫讀后感,重點寫好寫感受和收獲,指導學生能聯(lián)系生實際來寫文章。

  【教學重難點】

  寫讀后感,重點是寫感受,寫收獲,指導學生能聯(lián)系生實際來寫文章。

  【課時安排】

  2課時

  【作前準備】

  1.了解暑假中所讀書目及讀后感的完成情況。

  2. ppt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fā)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 性和現(xiàn)實感的感受來寫;

  2.寫讀后感,重點是寫感受,寫收獲,指導學生能聯(lián)系生實際來寫文章。

  【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情景引路

 、儆脤W生假期中完成的習作導入:

  師:關于讀后感,想問一問大家,你認為讀后感要寫好什么?

  生:自由討論回答

  二、奇思妙想,開啟心路

 。ㄒ唬w驗如何寫“讀后感”

  1.找到感受最深的點:

  最近我們學習了課本第二組課文,讀了主題學習叢書2《情系祖國》,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讀后的感受。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 ,感受最深的一點是: 。

  2.談“感從何來”。

  你的感受,主要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把這些句子找出來,并簡單說說讀到這兒的感受。

  3.你想到了什么。

  讀完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想到書中看到的哪些人,或者是生活中的哪些人?

  4.小結:抓住感點,并說明感從何來,再展開聯(lián)想,這就是一篇很好的讀后感。

  三、佳作引領,章法導路

  PPT課件展示

  四、妙筆生花,開辟新路

  出示習作要求

  從第二組課文或語文主題叢書《情系祖國》選一篇你感受最深的來寫:

  五、習作成文(略)

  【板書】

  讀后感四步曲

  引議 聯(lián)結

  圍繞感點 簡析引文聯(lián)系實際 總結全文

  引用原文 亮出感點證明感點 升華感點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教給學生讀后感評改方法

  【教學流程】

  一、引入課題,提出標準

  師:同學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令你難忘、佩服的人、事,相信同學們也一樣。我們通過第二單元的作文課,把你佩服的人和事寫成了文章,那么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對這篇作文進行評改,在評改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這次作文的要求。

  生:學生討論、匯報

  二、典型評析,教會評改方法

  師:按照大家提出的標準。老師從大家的作文當中選出3篇來。 請3位作者分別上來朗讀自己的作文?并談談自己的作文:亮點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然后學生推薦其中一篇集體評改。 生讀

  師:我們先來初次閱讀一下他的作文,看看他的文章寫的是誰?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是一件什么事令他佩服,我們來看這兩段中一段。老師一邊讀大家一邊想,這兩段中有哪些地方不是很通順或有錯別字,或者是寫法不是很好而你有更好的`寫法的。(邊讀邊指出,在文中作批示)這兩段中有哪些地方寫得好,表現(xiàn)佩服情感的?

  生:聽并思考 ,然后作出評價并講出理由。

  師:好了,雖然我們只是批改了作文的一個片段,但我們對這篇作文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讓我們根據等級標準,給作文一個初步的評定。給×××同學及文章做一個總的評價呢?也就是寫評語。(板書:總評語)評語應該要貼切,不能過于夸張,而且要以鼓勵為主。我們通過對×××的作文的評改,知道評改作文應按什么步驟去進行? (歸納板書:一讀、二找、三改、四評。)

  三、互評互改,共同探究

  師:拿著你的作文,與你的同桌或好朋友交換,根據評改步驟和好作文的標準,評一評對方的作文,并在他的作文后面填寫這些內容,評改的時候有什么疑問,可以跟組員或老師探討。 生:學生互相交換批改

  四、評改成果展示與交流

  師:你覺得你評改的作文有佩服的情感嗎?誰來哪個小老師愿意上臺展示你評好的作文,并說說你是怎么評的。

  生:(小老師上臺,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并進行評改說明,為什么要這樣改)說一說。 師:聽了小老師的評說,你怎么想?其他同學覺得怎么樣呢?

  生:生提出意見。

  五、小結:“文章不厭百遍改,佳作常自改中來。”每個人的生活積累、知識積累、語言積累都不同,有差別才能相互啟發(fā),形成互補,根據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學反思】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10

  在這個寒假中,有幸拜讀了《基于標準的課程綱要和教案》一書,給予了我很大的啟發(fā),讓我對課程綱要和怎樣編寫教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作為新老師的我,對書中很多的知識還未有很深刻的理解,只能淺顯的看懂表面,但這不妨礙我對《基于標準的課程綱要和教案》這書作者的尊敬,作者在書中表達了自己很多先進的理念。

  課程綱要是以提綱形式,一致性的呈現(xiàn)一門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這四個基本要素。課程綱要始終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它不僅僅要呈現(xiàn)課時安排,更要回答本學期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實際也是教導老師怎樣教教學,學生怎樣學習的一位老師。我覺得課程綱要有利于我們教師形成學科觀或課程意識,經常思考怎樣從“一節(jié)課”走向“一門課程”。課程綱要能夠幫助我們,特別像自己一樣的新老師能夠清楚每個章節(jié)的知識點,各個章節(jié)的邏輯關系及其與課程目標的關系,從而對任教學科有總體把握。其次,課程綱要是一種計劃,也是對教學實施的預期,要充分地考慮各種實施條件,如學生的已有經驗、教學設備與其他資源、符合課程內容與認知規(guī)律的教與學的方式等等。教師在撰寫綱要的過程中,對這些要素的審視,有利于教師正視教學條件的現(xiàn)狀。

  再者,課程綱要不僅是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同樣也是指導學生學習的藍本。老師依據課程綱要的要求把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根據課程綱要吸收要求的學習內容,課程綱要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就像指明燈,告訴我們前進的方向。它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工具,也是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工具。通過課程綱要,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這本書非常系統(tǒng)的給我們梳理了怎樣編寫課程綱要的方法,給了我們非常清晰的基礎思路,值得我在平時多多翻閱,多多加以學習。

  教案這兩個字對我們普通老師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一個詞語了,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教案并不是用來應付檢查和考核的,寫教案從來不是老師的負擔。備課是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腦力勞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閱讀和思考,而教案就是老師備課的全部結晶所在。教案在課程計劃,教學大綱,教材和課堂教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是承前啟后,化靜為動的樞紐。

  我們都知道,教案是教學藍圖,是教師對一節(jié)課的整體設想,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嚴謹、科學、有序的教學策略,會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教案實質上是教師為實施課堂教學而做出的具體行動計劃和教學方案。有沒有這個計劃,計劃制定的怎樣,將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優(yōu)劣,所以哪怕不是公開課,只是日常的教學課,也需要認真編寫教案,這不僅僅是對教師自己負責,更是對我們的學生負責。

  其次,教案就是所有重點的`結晶。教師在編寫教案是需要考慮到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的設施設備,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自身的能力等等的方面,不是教師隨心發(fā)揮的產物,而是需要經過思考和梳理慢慢寫出來的。教案實際上就是靜態(tài)的理論向課堂教學動態(tài)的過渡,教案是教學活動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

  教案就像劇本一樣,一份優(yōu)秀的劇本才能演出一場好戲。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需要三方互相協(xié)作。這本書給我們非常仔細的羅列了教案的各個要素,給我們新老師寫教案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框架。

  教師要實實在在備課,寫出個性化、實用性的教案;要獨立鉆研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教師需要多領悟教材、領悟編者意圖,把教材的知識點熟記于腦,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方法的過程。同時隨著時代的變化,教師也有很多種方法進行備課,而不是像以前一樣閉門造車。新老師可以多多向成熟教師學習,多多聽取他們對于教材的理解以及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也可自己寫好教案后給自己的帶教師傅等等的老師修改修改,不斷的修改教案,在修改中慢慢進步。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多多翻閱此書,多多模仿學習。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11

  教學目的:

  學習并掌握讀后感的寫法,并寫一篇完整的讀后感

  教學重難點: 掌握讀后感的寫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2—3分鐘)

  同學們,課前,老師請你們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現(xiàn)在請同學說說,你有什么感受或者體會。(請生說)象這樣讀了文章(或故事)后,所產生的感受和體會就叫讀后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如何寫讀后感。

  解釋什么叫讀后感

  課件出示一:(讀后感就是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產生的感受、感想、和體會,然后在寫下來,這樣的文章就叫讀后感。它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

  板書:感受感想體會

  二、范文學習

  1、學生翻書159頁,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找找,一篇

  好文章能給讀者帶來什么?找出詞語,下面加點。(2-3分鐘)

  2、書上給我們出示了一篇范文,請同學們默讀《做事要有主心骨》這篇讀后感,完成屏幕上的任務。(6分鐘)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三、分組討論(20分鐘)

  請學生分小組討論,說一說,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書。(出示課件:即文中的習作討論平臺。)

  要求學生要說出,該書(文章)哪些地方使你受感動,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重點談談自己讀文后的感受、感想和體會。

 。ㄕ2—3個學生起來說并評價)

  3、老師小結:很顯然,寫讀后感,不僅要對所寫的文章進行簡單的介紹,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清楚,還要結合生活實際,真實地抒發(fā)自己的.感想。把這些感想真實的寫下來,就是一篇讀后感。

  四、總結寫作步驟(課件出示)(2分鐘)

  1、概括介紹自己讀了什么文章

  2、簡單介紹讀的文章的主要內容

  3、聯(lián)系實際重點談自己的感受、感想和體會。

  五、講怎樣命題(3分鐘)

  1、直接擬題

  讀《xx》有感

  《xx》讀后感

  有感于《xx》

  《xx》給我的啟示

  2、以啟示或者中心為正題,以“——讀……有感”等為副題:

  如:做事要有主心骨

  ——讀《吃雞蛋》有感

  板書設計

  讀后感感受感想讀到的內容讀后的感受體會3(重、詳)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12

  一、習作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懂得什么是讀后感,了解多寫讀后感的好處,增強學生寫作的目的性,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例文,初步掌握讀后感寫作的方法。

  3.情感目標:指導學生抓住書中印象深刻的內容,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見解。感受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無情的毀滅經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扎實有效的作文評改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二、習作重、難點:

  教學重點:提高閱讀能力,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抒真情講真話,自由表達,寫出真實的感受和見解,學寫讀后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五年級學生扎實有效的作文評改的有效方法與途徑,提高五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習作簡析:

  本次習作是選一篇你讀過的文章寫讀后感。什么是讀后感?讀后感就是把讀了文章、書籍后的體會、感想寫下來。本次習作的要求有兩點:

  一是選讀過的文章寫——“讓我們就課文《圓明園的毀滅》寫一篇讀后感”;

  二是要寫出真實的感想。你可以選你印象深刻、感受強烈的材料寫;寫出真實的感想。

  人教版新課標語文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第一篇課文21《圓明園的毀滅》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課文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fā)愛國之情。文章的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這篇文章文字優(yōu)美,字里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提高閱讀能力,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抒真情講真話,自由表達,寫出真實的感受和見解,學寫讀后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四、習作準備:

  1.整理在本組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收集的相關資料。

  2.一篇優(yōu)秀范文《憤怒和惋惜──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五、習作過程:

 。ㄒ唬┱勗拰耄鲎x后感。

  1.師:同學們,翻開歷史的畫卷,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輝煌與淪喪,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把目光鎖定在1860年,位于北京西郊的那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名字——

  生:圓明園 (教師隨機板書:圓明園)

  2.師:“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園”它意味著完美與至善。同學們,前幾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圓明園的毀滅》,還搜集了“圓明園”的資料,請哪一小組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生:小組簡介(學生在全班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

  3.師:這一片片殘垣斷壁,這片廢墟,在風雨中佇立了147年……圓明園里,荒野的風,嗚咽地講述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殘留的柱,痛苦地書寫著——一個國家的恥辱!泵鎸τ⒎(lián)軍的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面對這片荒蕪的圓明園的廢墟(課件出示圖片),此時,你想說些什么?對自己要說些什么?

  生:指名說

  師:圓明園的毀滅留給我們的是什么呢?

  師:對文化被毀的痛心;對英法聯(lián)軍的痛恨;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痛斥;對國家蒙受恥辱的痛訓,這是一種巨大的痛,深深的痛,刻骨銘心的痛,讓我們銘記這慘痛的教訓,不要讓悲劇再上演。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請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生:指名說

  4.引出讀后感:讀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把自己的體會、感想寫下來,就是讀后感。經常寫讀后感可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能力;還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ǘ╅喿x范文,明確讀后感的結構。

  1.打開課文130頁。我們讀一讀提示的內容,看看寫讀感要注意些什么?

  自由閱讀范文《憤怒和惋惜──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邊讀邊思考:從這篇讀后感中你體會到了寫讀后感的哪些方法?

  2.小組討論,習得寫法:

  通過讀《憤怒與惋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讀后感的寫法。

  3.交流讀后感的一般寫法:

  緊扣原文,抓住重點:

  讀后感的“感”,必須是從原文引發(fā)出來的感想、體會,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應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幾點上來發(fā)表議論。

  聯(lián)系實際,情感真實:

  讀了一篇文章,產生了對現(xiàn)實生活和自己思想上某些問題的思考,這才激發(fā)了“感”。所以,寫讀后感一定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實際。聯(lián)系實際一定要實事求是,寫出自己的真實感想,忌說假話、空話、套話。

 。3)敘議結合,以“感”為主:

  讀后感屬議論文范圍,但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常用的寫法是夾敘夾議。可以適當引用原文中對自己教育最大、體會最深的章節(jié)、句段或人物的語言、精彩的場面等,在此基礎上寫出自己的感想。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以適當引用相關的資料。另外,恰當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名言警句、古詩文名句和諺語等,也可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感染力。

  師總結:要寫一篇感情真實,令人感動的讀后感,必須要認真讀原文,特別自己深有感觸的內容更要多讀、多想,把書讀懂讀透了,才能產生豐富的或者深刻的感想體會,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是寫不好讀后感的',所以說“讀”是寫好讀后感的基礎。

  而“感”是讀后感的重點,讀后感重點是要把感想體會寫具體。寫感想體會時可以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入手,也可以從文章的中心入手,還可以從文章的寫作特點入手。這個“感”應是發(fā)自內心的,確實是讀完文章后深受教育,深受感染的“感”,最好使讀者讀后也深受感染。

  ( 板書:讀是基礎 感是重點)

  2.自由讀讀《憤怒與惋惜——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邊讀邊注意這篇文章的每一段寫什么內容。

  3.總結結構:

  引——引出所讀的書或文章。

  概——簡要地敘述原書或原文的內容。

  議——對這本書或文章中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等內容進行議論。

  聯(lián)——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在書籍、電視等媒體上看到的人和事來談感想。

  結——用一兩句精要的話總結自己想要闡明的感想或見解。

  以上是我們寫讀后感的一般方法,但這也不是唯一的方法,我們還可以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寫讀后感。也就是一點一點、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敘述,然后分別談自己的看法體會。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寫出自己最真實的感想體會才是最最關鍵的。

  這就是讀后感的基本架構,如果讓你按這個架構來寫一篇讀后感,你認為哪個部分最難寫?(議論和聯(lián)系實際部分)

  4.我們現(xiàn)在來看看例文中議論部分,你認為圍繞著文中的內容,可以怎樣發(fā)表議論?(抓住文中你印象深刻的一點,進行評價和議論。)

  5.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同學們寫讀后感一般會犯三大毛。

 。1)復述原文。

  所謂復述原文就是大量地敘述原文的內容,占了讀后感的大量篇幅,使得“讀”成了重點,而“感”成了次要內容。有人因此而笑稱“讀后抄”,我們這次寫作可不能成為“讀后抄”喲。

 。2)感想雜多。

  感想雜多就是指感想的內容多而零碎。這一把火燒掉了美麗的圓明園,也燒醒了每一個中國人,它燒醒了中國人要奮發(fā)圖強的決心,也燒出了中國要發(fā)展要強大的力量,讓我們不要忘記這段歷史為了祖國不再受欺壓,請大家牢記這句話----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來談。我們這次習作只要抓住自己感想最深的一點來寫,集中筆力,生發(fā)開來。

  (3)感想空洞。

  所謂“感想空洞”指的是說大話,說空話,不切合實際,甚至還有說假話,無病呻吟。例如有的同學一寫讀后感就像是在寫檢討書,說自己這兒不好,那兒不好,這兒不如別人,那兒不如別人。如果在這方面有真實感受,確有其事,是完全可以的,但不能無病呻吟,硬往自己身上套,甚至編幾個謊話。

  我們今天寫讀后感要防止以上三種毛病的發(fā)生。

 。ㄈ┟鞔_關系,定好題目。

  1.我們先來比較一下這兩個題目:

  (1)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2)憤怒與惋惜

  ——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

  2.你認為哪個題目好一點?為什么?(第二個題目更加具體、明確,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3.品析第二個題目,并舉例說明。

  第二個題目是由:一個正標題加上一個副標題組成的,這樣寫我們就更明確文章要寫什么內容。

  4.正標題與文章各部分有什么關系?(正標題是文章的文眼,整篇文章是圍繞課題發(fā)表感想的,特別是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的過程中,所列舉的事例,都是圍繞文章的題目進行的)

 。ㄋ模┝曌髟u講,定稿謄抄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倉庫,以《圓明園的毀滅》為例,抓住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寫一篇讀后感?梢允牵鹤x《xxx》有感,還可以起正副標題,正標題的內容往往是自己要表達的觀點見解,副標題就是“讀《xxx》有感”,或“從《xxx》想到”等

  小組推薦佳作。全班交流。

  1.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ǎ保┦痉缎薷。出示范文,用正確的修改符號去修改。

 。2)點撥修改,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自我圈改法就是在每次修改時,讓學生邊讀邊用紅筆圈劃出作文中用得比較好的詞句。好詞用小圓圈標出,而好句則用波浪線劃出;再根據好詞好句的多少給自己打“積累分”。一個好詞的運用加一分,一個好句的出現(xiàn)則加兩分。這就要求學生邊讀自己的作文,邊對多個地方進行修改,該刪的刪,該添的添,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修改。

 。3)反復修改。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

  2.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學生分作文小組互評互改,根據同學指出的不足進行修改。

 。.選擇典型作文,示范如何評價、修改: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參與評價;注意對語言的評價,抓住學生用的準確的語句進行積極評價;抓住學生獨特的感受進行積極評價;對于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協(xié)商的形式達成共識。

 。.學生再次修改,定稿謄抄。

 。1)展示學生的自改習作,并談感受。

  評語=優(yōu)點+語病+鼓勵語 等級:優(yōu) 良 可 差

 。2)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典型作文評價,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5.認真修改之后進行謄寫。

 。ㄎ澹┛偨Y習作成果,鼓勵勤寫讀后感

  本次習作,同學們感情真摯,感受真實獨特,有的寫出了對侵略者任意踐踏我家園的不滿和痛恨,并且感受到“落后就會挨打”為了讓祖國不再遭受欺凌,我們的祖國必須富強;有的寫出了對革命英雄的無比崇敬和愛戴;有的寫出了海外游子對祖國的熱愛和依戀;還有的寫出了自己作為新時代的中華兒女的思考和抱負,立志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學習,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祖國文字浩淼而深厚,很多文章讓我們讀了都感覺余音繞梁,深受啟發(fā)。請同學們在今后讀書時,時常拿起自己的筆,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六、板書設計:

  怎樣寫好讀后感

  讀是基礎 感是重點

  引——引出所讀的書或文章。

  概——簡要敘述

  議——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聯(lián)——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看到的人和事

  結——總結感想或見解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13

  主題單元教學是根據課程實施的水平目標,確立若干個教學主題,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的一般規(guī)律,以主題為線索,開發(fā)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連續(xù)課時單元教學的教學方式。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時為了體現(xiàn)學習領域水平目標達成的針對性、知識技能教學的連貫性和開放性、生活化等特性,將整個教學置于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意義建構,重視學生技能的綜合運用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和意識。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主題單元設計可以幫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題單元教學的學習內容,歸納學習內容。它可以:

  1、幫助我指導學生仔細讀單元主題,帶著單元主題走進每個環(huán)節(jié)。

  2、老師在指導學習每個環(huán)節(jié)時,緊扣單元主題,讓學生從模塊中構建思路。

  3、學完內容要進行梳理總結時,圍繞單元主題,抓住內容引導學生鞏固與綜合運用。

  4、同時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構建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為學生學習、研究及自主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此次的學習,我了解了單元學習規(guī)劃的重要性,使我對如何利用好本資源,做個優(yōu)秀的引導者更有信心了。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14

  教學目標

  1.通過總體評價學生作文讓學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

  2.學會運用修改符號來修改作文。

  3.能對他人的作文進行正確的點評,訓練學生的作文講評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作文點評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講評能力。

  教學難點

  學習圍繞要求進行作文點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選取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名著寫了一篇讀后感,昨天同學之間進行了互批,老師又作了復批。今天我們對本次習作進行講評。

  二、回顧習作要求并分析

 。ㄒ唬┳屛覀冊賮砘仡櫼幌铝曌饕(課件)請大家齊讀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觀點或具體文字的內容。

  2.提,在原文基礎上提煉出自己觀點。

  3.議,以所引內容為基點生發(fā)展開,發(fā)表議論。

  4.聯(lián),在所引原文的基礎上聯(lián)系個人生活實際或現(xiàn)實生活中相關的現(xiàn)象或問題。

  5.結,提出看法,小結全文。

  (二)寫一篇讀后感應當怎樣處理“讀”和“感”的關系呢

  學生:簡單概括原文主要內容,重點寫感想。

  老師:總結概括(板書)讀為基礎,感為重點。

  (三)讀后感的兩種基本寫法(板書)

  先讀后感;讀感交替

  三、欣賞佳作

  (一)佳作1

  1.他的習作非常成功,請他朗讀,大家注意思考:你認為這篇讀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學習可以從文章結構、寫法、修辭運用、用詞用句等方面考慮;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2.討論:讀感結合,感受深刻,有文采。

  3.談評語

  (二)佳作2

  1.欣賞了王佳源的作文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呂嘉怡同學的習作,請思考:這篇習作,在寫法上和上篇習作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

  2.討論:

  (1)運用了讀感交替的寫法。(哪些是”讀”的內容兩處帶引號的部分。哪些是”感”的.內容)

  (2)詳略得當。

  "讀”的內容用省略號代替,節(jié)省了篇幅,感想重點寫。

  (3)所舉事例有說服力:

  四、剖析病文

  這次作文,有幾位同學在寫法上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讓我們來對病文進行會診。

  1.讀后眾人思考: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2.討論:

 。1)原文沒有加書名號。

 。2)敘述上過于拖沓。

  (3)不好,感想、體會和原文中心對不上號。

  (板書)這叫“讀感脫節(jié)”。

  五、給病文開“處方”

  1.我們分析了幾篇習作,F(xiàn)在給病文開處方。

  分工:四人一組,一人是主治大夫,另三人是助手,共同商量,開出處方。

  辦法:用學過的分析方法分析。有讀無感,加“感”;談感脫節(jié),改寫事例給第三篇的作者提一個重寫建議。請大家開始。

  2.交流體會:

  六、總結本課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欣賞佳作,進一步明確了如何寫讀后感,如何處理一個關系---一“讀”與“感”的關系,即讀為基礎,感為重點;明確了寫讀后感的兩種基本方法---先讀后感,讀感交替。通過剖析問題習作,懂得了寫讀后感應避免幾個毛病-----有讀無感、讀多感少、有感無讀、讀感脫節(jié)。

  七、作業(yè)布置

  希望課下大家認真琢磨和品味今天講解的內容,并完成作業(yè):

  1.修改己文,力求把這篇文章改得更好。

  2.把修改好的作文謄寫到作文本上。

  八、板書

  習作講評

  先讀后感;讀感交替讀感脫節(jié);以讀代感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15

  何為望遠鏡思維?顧名思義,我們要打破部分的局限、狹隘的視野,用向外部看、向遠方看、向整體看的思維來看待單元整體設計。由于所對應的大概念大小不一,我們可以把單元分為宏觀單元、中觀單元和微觀單元。宏觀單元是整個學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跨學科的大概念組織的集合,中觀單元圍繞某一學科的大概念展開,那微觀單元自然是學科教材中的'現(xiàn)有單元。按照劉徽老師的觀點,望遠鏡思維即要形成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總體框架”,運用統(tǒng)整法或基點法思考單元與單元、單元與學科、單元與跨學科、單元與現(xiàn)實世界之間的關聯(lián)。

  以單元與單元的關聯(lián)為例,統(tǒng)編版教材中,各單元以人文主題+學習任務群的雙線組元形式編排。針對這一編排形式,我們可以以學習任務群為線索,建立單元與單元的關聯(lián)。比如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上下冊中,議論文寫作隸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涉及三個單元的寫作主題和寫作任務,分別是議論要有針對性、如何闡述自己的觀點、如何論證。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展開前后勾連、逐級進階的關聯(lián)式作文教學!白h論要有針對性”主要落實“針對”的四個維度,引導學生在寫作上增強問題意識、讀者意識、說理意識、目的意識,從整體上進行議論文寫作框架的打造!叭绾侮U述自己的觀點”主要解決多維度闡述觀點的問題,以提升元認知能力。“如何論證”則主要解決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的問題。這樣,在“議論文寫作中,學生針對某現(xiàn)實問題,在特定的讀者對象面前,運用說理思路和說理方法,多維度闡述自我觀點,以說服對方”這一大概念的統(tǒng)籌之下,寫作教學在單元的關聯(lián)中循序漸進、有序展開,學生的寫作能力逐級提升。

  再如單元與跨學科的關聯(lián)。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有一句名言:“語文是百科之母!闭Z文學科的很多知識與能力要輻射到其他科目的學習。比如學生對語段的分析能力強的話,數學的應用題相對會更得心應手;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強的話,歷史的史料分析題得分會更高等等。以選必中冊“邏輯的力量”為例,思維形式是人們進行思維活動時對特定對象進行反映的基本方式,即概念、判斷和推理。這一大概念涉及單元與跨學科的關聯(lián)。把握了概念之間的全同關系、并列關系、包含關系、交叉關系、矛盾關系、反對關系,不僅有利于病句題的分析、現(xiàn)代文閱讀的解讀,還能順利掌握數學集合的相關知識,輕松完成政治的客觀題分析。

【讀書教學設計心得】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的心得01-29

教學設計心得11-10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讀書心得03-26

單元教學設計心得05-29

教學設計心得(實用)11-09

數學教學設計心得02-05

教學設計的培訓心得11-29

教學設計培訓心得11-13

教學設計學習心得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