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教學勇氣讀后感

教學勇氣讀后感

時間:2024-05-15 12:06:40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學勇氣讀后感(精)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勇氣讀后感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勇氣讀后感(精)

教學勇氣讀后感 1

  讀這本書的感覺:帕克帕爾默這本書理論性很強,很難懂,需要反復看。經過細細品味,慢慢咀嚼他的真知灼見,讓我感受良多,也使我對好的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好的教學源自于心靈的呵護和撫慰

  帕爾默在書中說:“教育是引導學生邁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實途經的精神之旅,如果不鼓勵察內心領域,學校怎樣能夠實現它們的使命呢?”帕爾默這句話可謂擲地有聲。他的這一席話,讓我懂得了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和鼓舞;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是一棵大樹撼動另一大樹,是一個心靈碰撞另一個心靈。

  二、好的教學源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完整

  在生活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對自身的認同與完整很重要。不少老師常常容易有意或無意把自己定位為一名教書匠,往往滿足于教學的技能而不是當成事業(yè)來做。帕爾默在書中強調:“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自身的認同與自身的完整。”我認為作為教師不僅要引領孩子學習知識,還要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魅力去淺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也只有這樣,好的教學才能得以彰顯。

  三、好的教學來自于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边@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我認為很有道理。傳統(tǒng)的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學生被當成盛知識的容器。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教學事倍功半。因此,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課堂模式騰空出世,然而學生學習很熱鬧,但沒有序列,沒有深入,往往淺嘗輒止,課堂效果并不太理想。所以在學生為本的課堂理念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教師在課堂上的重要組織、引導、啟發(fā)作用,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理想天地,讓真正好的教學源自以主體為中心的共同體中。

  帕爾默那一句句真知灼言,猶如深埋在沙坑里的美麗貝殼,需要我們一點點,慢慢地去深入挖掘…

教學勇氣讀后感 2

  《教學勇氣》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于其所愛,因為他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在這本書中,作者用通達的語言讓我認識到,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定地立足于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中時,我們才能獲得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和力量。

  人們出于情感的原因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他們深愛著自己的學生和課程。但是,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甚至無心教學。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yōu)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

  《教學勇氣——漫步于教師的心靈》的作者帕爾默帶領教師們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教師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熱情!斑@本書建立在一個簡單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比珪灿邪藗篇章組成:導言,源自心靈的教學;第一章,教師的心靈——教學中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第二章,一種恐懼文化——教育和分離的生活;第三章,潛藏的整體——教與學的悖論;第四章,認知于共同體中——為偉大事物魅力所凝聚;第五章,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第六章,學習于共同體中——共事切磋;第七章,不再分離——心懷希望教學。

  在眾多和教育相關的話題中,教師的“心靈”是鮮有人關注和討論的。人們熱衷于討論“教什么?”“怎么教”這些能夠能對教育現狀產生立竿見影的話題。當然,這個話題往往會讓人覺得“遙遠而空泛”,然而,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班級,面對一張張新的面孔,我們內心深處還是會有難以抑制的恐懼冒出來,甚至當我們面對每一堂新課、每一個突發(fā)事件、每一次未知的挑戰(zhàn)時,恐懼都會不時來突襲我們的心靈。我們恐懼,恐懼未知的糟糕結果,恐懼一切不順利,而與此同時,學生也深陷恐懼,他們害怕失敗,害怕不懂,害怕被拖進他們想回避的問題中,害怕暴露了他們的無知或者他們的偏見受到挑戰(zhàn),害怕在同學面前顯得自己愚蠢。當學生的恐懼和我的恐懼混合在一起時,恐懼就以幾何級數遞增――這樣教育就癱瘓了。

  為了保護自己,教師選擇了和學生相隔離,用權力、身份、學識等等筑起高墻,教學牽動著教師的心,讓教師或激動、或傷心——越熱愛教學的教師,或許傷心也越多,而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遇到了重重困難仍然能夠堅持,保持自己身心的完整,感受到教育生活真實的苦與樂。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對教學來自與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币黄鹪陂喿x當中尋找教學的勇氣吧!

教學勇氣讀后感 3

  最近,我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一書,本書的帕克。帕爾曼在美國一所大學任教,近幾年來置身于教師成長、培訓方面的研究。書中主要談到了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對于“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當堅決立足于一種真實的自我意識時,我們就獲得了雖然困難但有意義的工作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它在提升和假山我們對于教育、共同體和精神性三者之間關系的洞察力和人事方面,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他比我們所理解的自我開展意識應該更好一些,沒有對自己客觀、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很難把一件事情持久的繼續(xù)下去。

  教師做到一定階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問“我是誰”,重新認識自我。這是《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的一個觀點。我喜歡這本書,在于這個觀點特別能打動我。 帕爾默說:“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它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边@意味著“我”與教學是一體的。教學不是外在于“我”的工具,不是一個不斷消耗、耗散的過程,而是一個豐富自我、滋養(yǎng)自我的心理過程。好的教學是對學生的親切款待。在這種親切款待中,又產生了一個親切款待教師的世界。

  帕爾默提倡需要開展教師職業(yè)的深層愉悅,這種深層愉悅的根基在于將教學工作融入自我完整之中,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們內心真正想做的,即使辛勞也樂此不疲,工作讓生活充實快樂,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自身成長的時機。所以,作為教師要學會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我們經常成心漠視心靈發(fā)出的聲音,結果心靈要么緘口,要么變得粗暴,對待心靈有如待友之道,不是有方案、有目的的問詢,而是平和、快樂地聆聽和絮叨。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才有可能將心靈呈現在我們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fā)生?傊鳛榻處熞3中撵`的完整,讓教學成為自己生活樂趣的一局部,這是讀罷此書后我的收獲。

教學勇氣讀后感 4

  生活的繁續(xù),總是像那梅雨的季節(jié),綿延不絕,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而有時生活的小小收獲,卻讓你喜上眉梢,興奮的余味,讓你品嘗幾日,抑制不止。在你我的教學的生涯里,這樣的迷茫和喜悅,是否會在每堂課后悄悄浮上你的心頭,我們不知道我們的“明天”是否還有繼續(xù)教學的勇氣。

  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里,描述的淋漓盡致,讓我如現自我的真切感受。“我是用心的教師。有時在教室里我忍不住歡喜。真的,當我和我的學生發(fā)現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當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啟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薄叭欢诹硪恍⿻r候,教室卻如此毫無生氣、充滿痛苦和混亂——而我卻如此無能為力——此刻的所謂教師就像無處藏身的冒牌貨。于是敵人無處不在——那些格格不入的學生,那些我自以為熟知的學科,還有那有賴此業(yè)謀生的個人苦衷,都與我作對了。”

  自我大學畢業(yè),滿懷青春的活力,和一份近親學生的心,踏入教室,就織起了每一個讓我感受酸甜苦辣的課堂。從中,我體驗過每堂課后帶我的快樂和痛苦。我想這書是適合我的,因為我愛學生,理解學生,我體會過在課堂上師生精彩的配合,有著因心靈的撞擊而產生的教與學雙方都感受到的欣喜,一堂課下來,自己都會久久回味。那時一整天所有的事情都那么的美好,因為心情是如此的舒暢。這是學生給我的最美好的喜悅,融入了我的點滴生活。曾經,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了教師作為職業(yè),并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學生和課堂。但是面對自己的'學生,當發(fā)現他們痛苦彷徨自己的學業(yè)的時候,我卻無法扭轉,有著種抑郁的觸動;面對學科教學,個人魅力與課堂的融合,如何能更加高效,讓學生更加輕松的學習,是不斷探究的痛苦;面對外部的“教學要求”常常使得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失去了教學的勇氣。正如書中所說:“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yè),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

  有時會有那么一二次心情的低潮,害怕走進教室,害怕見到學生,害怕去面對各種問題,不是膽怯的害怕,而是迷茫的害怕,不知該如何面對平日里這些可愛的學生,因為上節(jié)課的余波,處理的不夠順暢,讓我覺得沒有使他們最好的掌握知識,而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好遠好遠。我很害怕這樣的時刻。但是卻也給了我不斷提升自己的機會,思考如何讓自己更好的掌控課堂,多給學生一份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在課堂的訓練中有所得,而不是匆匆一堂課,成為飄然的煙云。

  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后,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我們應該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系,在“共同體”中實現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教學勇氣》正是冥冥中我們所要追尋的答案,更是對我們內心呼喚的回應。讀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掩卷沉思,會不自覺地把帕爾默的描述和我的心靈狀態(tài)或教學狀態(tài)進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頓悟!

教學勇氣讀后感 5

  暑假期間,讀了帕爾默先生的《教學勇氣》一書,最初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小標題——漫步教師心靈。于是,我仔細地品讀了這本乍看并不好理解,但細品卻震撼心靈的讀本。

  帕爾默先生在此書的開頭就引導大家: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就必須認清“自我”,只有你了解了你的內心,把你的“靈魂狀態(tài)”通過你的學科投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上,讓學生感受到你的“真實”,學生才能相應地做出反應。只有“心”與“心”的相通,知識才能在學生的心中生發(fā),學生的進步成長才有可能顯現,教師才有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

  對于我們現在的教師而言,由于教學工作繁重,加之生活壓力所迫,很少漫步自己的心靈,聆聽內心深處對教師職業(yè)的認識。在學生面前我們傾盡所學,只為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我們的學生,我們熱愛我們的工作,但我們在教學中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與困惑。

  依然記得那兩個畢業(yè)班畢業(yè)前的最后一節(jié)課,一聲“老師您辛苦了!”,一聲“老師再見!”,一個班的學生對我依依不舍,而另一個班的學生卻在吵鬧的嬉笑聲中將我逐出課堂。孩子們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深深地刺痛了我,烙印一樣印在我的心頭,F在想想,之所以我和我的學生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我內心早已將兩個班級的孩子們進行了對比,我把我的愛心給了我自認為較好的班級,卻將不該有的厭惡之心給了那個自認為較差的班級。這便是學生對我真實地反應做出的相應反應。我想學生們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或許會始終記得這位他們喜愛或者厭惡的.老師。

  《教學勇氣》給予我震撼的不僅如此,還有它對恐懼文化的詮釋。和作者所言相似,作為教師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恐懼,恐懼教學效率的不盡如人意,恐懼家長、社會對教師的高要求,恐懼絢爛的教育理想之花與現實之間還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為恐懼,繼而便拼命地尋找改變的源頭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地拼搏、抗爭、奮斗,終于有了小小的收獲。然而成功的喜悅尚未遍及全身,便發(fā)現自己早已因此疲憊不堪,只不過成功之前是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而未覺著累而已。倘若拼搏、抗爭、奮斗失敗,那更懊惱不已,覺著自己沒有功勞連苦勞也忽略不計了。感嘆過后,很多人會選擇再戰(zhàn),當然也會有人選擇逃避,喪失斗志,從此消沉。

  記得剛上班時,面對一群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學生,難免心生恐懼,加之無多少教學經驗,因此將自己武裝成一幅“嚴師”模樣,對學生板著臉,不茍言笑,對學生的錯誤大聲呵斥。時刻保持出對學生的警惕性,以防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對我威嚴的侵犯。當面對那些違背我意愿的學生,我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壓制他們,使他們屈服于我的威嚴之下。

  那時的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的所作所為對學生心靈的傷害,我用自以為妥善的方式將自己內心的恐懼掩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當我最終回過頭來想想當時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時,心中難免對那些學生深感抱歉,F在想來那些不喜歡學習某學科的孩子定是在課堂上經受恐懼和折磨。讀完這本書,當我向帕爾默先生一樣開始理解學生的恐懼時,我認為我的教學定會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fā)展起來。我不再當學生無知,不再針對地、自私地評價學生。當我做到這一點時,我相信學生的心靈也能健康地成長。

  好老師是一壇酒,醇香馥郁,味無窮;好老師是一杯茶,清香撲鼻,意無盡;好老師是一本書,學識淵博,增長見識。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最理想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亦師亦友,對學生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責任心,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

教學勇氣讀后感 6

  每天周而復始重復的工作,早已讓教師忘記了最初的教學理想,冷卻了教學的熱情。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里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后,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

  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與內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系,在“共同體”中實現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1、“但是我執(zhí)著于‘誰’的問題,因為它在探究教育改革問題中顯然是少人踏足的小徑,一種優(yōu)秀教學永遠需要的重獲內心世界資源的小徑。真正的改革是如此強烈地需要它……”

  我是誰?這里我想起古希臘神廟“我是誰”的刻字,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門楣上的神諭:認識你自己。弗洛伊德說:“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了解自我是誰時,才會了解他的學生們是誰。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于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說,具有聯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谶@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2、“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jiān)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tǒng)。在這樣的系統(tǒng)里,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

教學勇氣讀后感 7

  教師為什么會恐懼?《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的作者帕爾默把教師心中深處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心中的矛盾闡述出來了,而且剖析的非常深刻。帕爾默教授的《教學勇氣》一書,帶領教師,為重新點燃教師對人類最困難最重要的教育事業(yè)的熱情,進行一次心靈之旅。這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的精神之旅。這是一次重新把教師職業(yè)和學生結合起來的旅程,它重新激發(fā)了我們從事這份異常艱苦和重要工作的熱情。

  讀了《教學勇氣》后,我才知道原來這世上并不只有我一個人有這樣的心情,而且看上去數量也并不少,快樂與痛苦并存,也許就是我們每個人在經歷著的。書中的內容,讓我理性去審視自身的內心恐懼,勇敢地面對恐懼。其實我們也不能缺少恐懼,它是一種警示,告誡我們將要關注方向,努力方向;預示著我們的新的生長點。因此,要正確利用恐懼,不必置身心于恐懼之中就行。

  作為老師只有對教學充滿樂趣與熱愛,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健康地成長。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最陽光的、最快樂的、最充實的.。作為教師,內心必須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

  書中告訴我們:優(yōu)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復雜的網,這張網聯結著學生、文本和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為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師的內心中。

  對于教學中的困惑,帕爾默認為:我們教授的學科是象生命一樣廣泛和復雜的,因此我們有關學科的知識總是殘缺不全,無論我們自己如何致力于閱讀和研究,教學對控制內容的要求總是使我們難以把握。其次,我們教的學生遠比生命廣泛、復雜。要清晰、完整地認識他們,對他們快速的做出明智的反應,需要融入智慧。如果學生和學科可以解釋所有教學的復雜性,我們使用目前的標準教學方式,學習足夠的教學技術以及保持在專業(yè)領域的更新就可以。但發(fā)現這樣遠遠是不夠的。

  最吸引我的是另一種解釋教學復雜性的理由:我們需要教導自己認識自我。事實上,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于關于自我的知識。[為您編輯]當我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的特點,我就不能夠教好他們。當我不能夠清楚地了解自我,我就不能夠懂得我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次的、個人意義上吃透學科。我只是在抽象意義上,遙遠地、孤立看待學科,就象我遠離自己的本真一樣。

  在這本書中,我可以真正體會到自我反省獲得勇氣的過程,從而真正感受到用心靈聯系心靈、群體共享能實現人生的價值,真正體驗到用心靈聯系課程和教學產生的無窮魅力。

教學勇氣讀后感 8

  自從師傅將《我的教學勇氣》一書送給我以后,我一直想找個機會閱讀,于是我趁著閑暇時間閱讀了這本書。我讀后感到這本書震撼著我的心靈之旅!段业慕虒W勇氣》告訴我無論愛的過程是愉悅或是痛苦,都要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因為孩子值得我們付出。特雷莎修女說過:“我們做的從來不是大事,只是用大愛做小事!蔽蚁耄何壹热贿x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那就讓我從小事做起,忠實地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托起明天的太陽。

  這本書講述的是美國教師的教學故事,或真實有趣,或充滿智慧,或深切感人。書中25位美國教師通過講述自己真實的心路歷程,向我們展現了超越職業(yè)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實現了《教學勇氣》中提出的“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的觀點。美國教師為學生成長付出的努力令人敬佩,他們愛學問、愛學生、渴望將自己熱愛的學科與學生建立牢不可破的聯系,總是千方百計點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積極與同事合作,探討和研究,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氛圍,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最美好的品質。這些故事同樣適用于我們的教師。

  在《我的教學勇氣》一書中,一位教師將他的上課經歷或者說是他個人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剖析,他理想中的教學是不循常規(guī),總是力圖促使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思考和認識英語。而事實上,又有幾個學生能把這種方法記在心里呢,當然結果一切都是徒勞。事實上,這樣的學生是常常被忽視的社會邊緣的人。也許課堂上我們所面對的“沉默”是處于社會邊緣的人經常采用的一種沉默——“這些人恐懼那些有權力的人,懂得不說話較安全”。

  細細想來,造成這種狀態(tài)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實這位老師心中早有答案,是他對于課堂的管理方式,在課堂上如果連紀律都管不好,何來效率,何來成績,學生不認真聽,有再好的方法又有誰會吸收過去呢!正如他所說:“我上課時并不那么盛氣凌人,獨斷專行,我常想這是否就是我的短處,因為那些疾言厲色的教師幾乎沒有什么課堂管理問題,而我在學校里總是覺得成功無望,信心不足!

  現在的孩子就是這樣,如果你不嚴厲一些,他們馬上會爬到你的頭上去。其實我曾經用溫和的方式和他們交流試過,只是教學的效果真的很差,只好又變成嚴厲的模樣。書中的老師想要和孩子們推心置腹,坦誠相見,使他們真實地了解他的世界、他的文學、他的生活。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的想法和老師的想法無法一致,所以當有學生遲到、有學生竊竊私語、有學生不認真聽講的時候,老師就會覺得無比的悲痛。因為我們的行為真的是出于愛。

  《我的教學勇氣》自始自終沿襲一個這樣的主要觀點:“真正好的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如此,教師的心靈便是關注的焦點。因為,“教學得失與其說是取決于教師是采用的具體方法,不如說取決于教師奉獻的仁愛之心,取決于用仁愛之心穿針引線將自己、學生、學科編織在一起,使三者之間進行面對面、聲對聲、心對心的溝通和互動。”但是,要維系并呵護教師的心靈何其難也!

  瑪麗·愛麗絲·斯科特老師以《用大愛做小事》為題講述了這樣的教育故事:她本來以為可以通過教學來移山倒海和改天換地,但是,現實和困境使她大失所望而離開了課堂,數年之后,當她再次從教的時候終于認識到,教學并非做大事,而是“用大愛做小事”。促使她改變看法的是她永遠難忘的一個名叫安杰拉的孩子,當這個“身材瘦小,還患了嚴重疥瘡,滿臉都是,慘不忍睹”的孩子需要照料的時候,作者正好參加了一個服務項目,大部分時間也正好是由作者來照料她。在給小姑娘洗臉的時候,作者的心中涌起了一種感激之情,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那時,我知道了,我的人生是一種能在忘我中表現真我的人生,一種能通過觸摸小姑娘臉上的瘡疤與上帝息息相通的人生。”我們可以暫且不談是否要去參加服務項目,但是我們可以想見,這位教師面對如此難堪的孩子時是怎樣的一種愛,又是怎樣的一種忘我的精神。到這個時候,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相信,這樣的小事,表面微不足道,其實舉足輕重。

  教學是一種“心力勞動”,是一種心靈的藝術。教學的得失成敗與其說取決于教師采用的具體的教學方法,還不如說取決于教師奉獻的仁愛之心!坝眯摹苯虒W,意味著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信心與活力,意味著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一個活生生的教師,必須活學活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和堅信自己工作的重大意義,將自己、學生和學科編織在一起,使三者之間進行面對面、聲對聲、心對心的溝通和互動。

  當然,這很艱難,但并不是艱難就不做努力,并不是心靈受損,就放棄心靈。心靈是屬于自己的,心靈的尋找和召喚也好,心靈的縫補與彌合也好,心靈的維系與呵護也好,終歸都是自己的事情,別人是無法代替得來的。是啊,如果沒有教師“來自內在營養(yǎng)”的滋潤,再豐富的大餐也只能導致我們的消化不良,只會掠奪走我們的“教學勇氣”!段业慕虒W勇氣》借助教師的現身說法,使我們了解他們是如何找回和維系自己的心靈,從而能在教學時兢兢業(yè)業(yè)地為學生服務,養(yǎng)成怡然自得的心情,排除面對的一切困難,盡己所能,與同事攜手并肩實現共同目標——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光明,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生機。

  初踏入教師這一光榮的崗位上,常常會遲疑,這一決定是否確?帕爾默給予我勇氣!安灰ε隆,可以有恐懼,但“不必置身心于恐懼之中,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誠實這些與我心的恐懼一樣真實的感受中教學!碑斈惴浅釔勰愕墓ぷ鲿r,擺脫困境的唯一途徑是深入地了解教學。面對教學中的困惑,我們須知難而進而非逃避,對其更好地理解和更得體地協調,這不僅僅是為了守住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

  教學中我們需要足夠的勇氣。我們面對的性格迥異的學生,我們要理解學生,走進學生,認識這樣或那樣的學生。帕爾默說,他教學生涯的三十年后,隨著歲月的磨練,表面上圓滑老練了,卻仍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摸索著。

  長期以來,我們都是以“長輩”自居,要求學生要絕對服從。而這樣的想法,卻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無法使學生得到進步。在如今素質教育的時代,我們唯有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主動地去關心自己的學生,去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給學生自我發(fā)揮的機會,否則,我們面對的學生即使有心理問題,又或作業(yè)難題也不會主動的來問你,我們要打破師生的隔閡,善于與學生交流。同時,我們要讓那些受忽視的學生,即經常沉默的學生能明白他們不是天生就是那種樣子的,而是被她所不能控制的環(huán)境造成的。我們引導學生走出沉默,體諒他們暫時的恐懼,要培養(yǎng)他們的勇氣,給他們信心,讓他們能很好的成長,不斷的提升。

  閱讀《我的教學勇氣》有一種強烈的感受,書中的每一位教師都在用自己執(zhí)著的愛從事著偉大的教育事業(yè),他們都在不同的學校煥發(fā)著精神的力量,奏響著心中的歡歌。當我們感到迷惘和絕望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我想,我們在感受異國他鄉(xiāng)一群教師真切的教育情懷的同時,心胸自然會開放起來,心境自然會開闊起來,心靈自然會開朗起來。愿我們都能夠找到維系心靈和精神的教學勇氣,用自己的智慧和真誠去實踐自己的承諾。

教學勇氣讀后感 9

  “那堂課有30名學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學的吧,但我無從得知。在最后一排的遠遠的角落里,有一位‘來自地獄的學生’沒精打采地坐著,像個幽靈!丝,我已經有25年的教齡了,然而面對‘來自地獄的學生’,我犯了一個沒有經驗的新手才會犯的最基本的錯誤:我完全被他困住了,這個教室中的其他人在我的視線中都不存在了。在漫長又痛苦的一個小時里,我把我所有的注意都投向了這個年輕人,竭盡全力想把他從僵化的麻木狀態(tài)中喚醒。但是我越努力,他好像越向后退。在我被‘來自地獄的學生’困住的同時,我忽視了其他學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學生都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讀完這一段話,我發(fā)現自己的心被帕爾默深深地觸動了!皝碜缘鬲z的學生” --- 對我來說,慶幸地是我并沒有遇到可以如此來形容的學生。只是,當日復一日地面對著這些調皮搗蛋到讓自己有些無所適從孩子們時,我也開始有些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教師這份工作。我還能像當初一樣和他們打成一片,陪他們玩陪他們哭和笑嗎?我還有能力教給這些孩子們那些我一直在努力教給他們的東西嗎?孩子們不是來自地獄,但他們真的是天神賜予教師的天使嗎?

  隨著自己在工作之余一點一點地看完這本書,自己的心也變得越來越明朗。多么美妙的一本書,這是教師能收到的最好禮物之一!帕爾默深入淺出的表達,指引著我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孩子們,認識教師這份職業(yè)。她說了很多,而我心中也裝著不少的想法。

  讓孩子們做真正的天使!--- 這,是我現在最想說的一句話。

  此刻,我還是一個教齡不足4年的人---這是我?guī)б荒昙壍牡谌齻年頭。還記得當初剛畢業(yè)來到這里,我對一切是多么的充滿激情和幻想埃當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面對著那些可愛的面孔時,我對自己說:他們是你的天使,你將努力和他們一起在校園的天堂里分享每一個快樂的時光。隨著時間慢慢流逝,等到現在回頭一望的時候,3年的時間已經走過了。不能抹去那些為孩子們取得好成績而發(fā)自內心歡喜的日子,但除此之外呢?那些你一遍遍去解釋一遍遍去勸導的孩子,為什么不能真正進步一些呢?我悉心設計的課件,苦口婆心的誘導,他們?yōu)槭裁床荒芏嘣谝庖恍?最起碼,為什么他們還是一樣上課坐不好,吵吵鬧鬧,下課東奔西跑讓自己擔心個沒完呢?

  (教學勇氣)讓我靜下心來,重新開始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斘疫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先從帕爾默的這段話說起。佛語說,心中有佛,眼中所見便是佛。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教書的動機和方式。我們不該為了潛意識中自我的表現欲而去要求孩子們一起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教書的對象是孩子,所以教書的目的是做一切能讓孩子感到快樂、學到知識、找到理想的事情。不能因為教書是我的職業(yè),自己就把一切教學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去。在教學的方式上,帕爾默要求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的聲音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可怕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贝送猓覀儾荒軐⒆约浩綍r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教學中去。要學會控制孩子們的情緒,首先需要自己做到最大的耐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當你在為孩子們課堂上的小動作煩惱不已時,你是否也注意到了也許某次自己走進課堂時一個不經意的黑臉也已經嚇到了你眼前的這些孩子們?

  孩子們是天使---我說這句話,是因為我發(fā)現自己需要重新好好認識孩子這個概念。一年級的學生幾乎還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調皮、貪玩、打鬧等等,其實這些不正是他們的天性嗎?我們難道要一直愚蠢地為這樣可愛而美好的天性而懊惱不已嗎?問題在于溝通協調的技巧和自己的心態(tài)!耙话愕卣f,小孩子了解老師的心,比老師了解孩子的心還要透澈。這是不足為怪的,因為,一個自由自在的孩子既能用他的機智保衛(wèi)他的生存,他當然要把他所有的機智用來擺脫暴君的鎖鏈,奪回他天賦的'自由;反之,老師是不會去窺探孩子的心的,因為他沒有任何切身的利益促使他這樣做,所以他有時候覺得讓他偷懶或瞎鬧一陣反而對自己有好處!边@是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的觀點。要真正了解一個孩子的心理是需要非常多的知識和經驗的,但孩子的一些普通天性卻是可以好好去認識并把握的。他們貪玩,不聽話,些許的逆反,我們也許應該考慮給他們更多自由的空間;他們天真極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施展的空間;他們需要被贊美,失落時需要更多的呵護;另外,我現在想,我們應該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他們,這其中就包括多去傾聽。

  孩子們是這個世界的天使。有多少人長大后懷念孩子時的純真簡單!作為教師,讓自己努力去做他們的朋友吧!安豢墒惯不喜歡讀書學習的學生對讀書發(fā)生厭惡的心情,不可使他嘗到讀書的苦味,以免他過了青年時期還覺得讀書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

  要讓孩子們做真正的天使。笑著的天使,即使他們在哭在鬧,那也是哭著鬧著的天使。

教學勇氣讀后感 10

  歲月如梭,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工作已經15年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雖然從事教育教學多年,但我每次精心備好課后,充滿信心進教室,卻總是有遺憾地走出教室,難得有幾堂課自己覺得是挺滿意的,包括同學的每次作業(yè)、每次考試都有感到不滿意的地方,不知大家有沒有我這樣的感受。我從不懷疑自己的內心,我是一個熱愛教育教學工作的人,為了教好學生,可以傾己所有,包括時間、精力、感情、知識等。

  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我明白這種“不滿意”就是教育中存在的一種 “恐懼” ,因為教學是每天都進行的、隨時讓人檢測成效的工作,因而“恐懼”自己教學失敗,“恐懼”自己落下“誤人子弟”的惡名。有時上課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不出,總是疑惑自己設計的問題是否太難了,還是學生因懼怕而不回答?覺得自己教學了這么多年連這點把握都沒有,不該犯這種低級錯誤。課堂氣氛不濃烈時,不明白是我或我的課不受歡迎呢?還是學生習慣于“只聽不講”了?對教學目標能否真正達成心中無底,讀后感《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讀后感》。我也明白我們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提倡個性化教學,但在目前形勢下如何真正有效開展問題頗多,心存疑惑。

  我理解《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 “教師為著心靈的自由選擇他們的職業(yè),但是教學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边@是產生“恐懼”的根源之一。我認為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鼓起教學勇氣,把心靈獻給學生嗎?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于某個學科、樂于幫助人們學習等愿望的激勵而成為教師的。但由于常年遭受“恐懼”,使很多人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受到挫。我認為,要戰(zhàn)勝“恐懼”,唯有與學生、與同事真誠溝通,才能釋放心靈,因為心靈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

  教育的實質就是一個心靈引導的過程,而心靈引導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不僅僅學生要遇上合適的教師,教師也要遇到合適的學生。在這種心靈相遇的'過程中,不僅顯示出教師的素質,也引發(fā)出學生的素質。但現實是學生很難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師的機會,而教師也沒有選擇自己學生的余地。但我相信,教師與學生能夠彼此相遇就是一種緣分,只要在這既定的師生范圍內做到真誠溝通,彼此調適,互相適應,一定能戰(zhàn)勝彼此的“恐懼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當然作為教師負有更多的責任,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yǎng),提高自己的職業(yè)道德,開放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此時進行心靈引導,才能產生優(yōu)秀的教學,才能使教學富有實效性,才能培養(yǎng)出富有個性素質全面的人才。

教學勇氣讀后感 11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寫的故事幽默風趣,情節(jié)跌宕起伏。書中講述了數十位美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經歷的心路歷程,鮮活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展現了超越職業(yè)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

  一、教學勇氣的推崇

  帕克·帕爾默認為,教學勇氣就是指教師有勇氣以符合他們內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規(guī)范的方式教學,也不是以迎合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學勇氣源自教學的內部景觀,就是用真心去教學,就是使教學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學。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大樹搖動另一大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帕爾默和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和心靈的自由,但繁雜的教“規(guī)則”“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在現實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傾出一腔熱血,熱愛自己的教學,盡心盡職地工作,但學生和家長未必都能夠尊重和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這也會加倍傷害教師脆弱的心靈,給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讓他們心灰意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于自己的學科教學、樂于幫助孩子學習等愿望而成為教師的。但是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遭受到這樣那樣的“恐懼”,使很多教師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嚴重地受挫。我認為,唯有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真誠溝通,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才能釋放心靈,戰(zhàn)勝“恐懼”。我想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教師要始終保持心靈的開放,遇到問題冷靜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觀點是有效的、是對的,即使力不從心,也要能夠堅持。這樣,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才能夠鼓起教學的勇氣,才能夠獲得教學的幸福感。

  二、教學相長的重建

  “教學于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边@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前一段時間教育界流行的觀點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主動,但沒有章法,沒有深入,討論探究重在形式,淺嘗輒止,甚至偏離學習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被放棄。再來看一看帕爾默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啟發(fā):“在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有時產生不經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么都以學生為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迸翣柲赋,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乃至現今的“學生中心說”。他說:“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彼挠^點給了我們云開霧散的感覺,可謂一語道破禪機。那么什么是教學的主體呢?帕爾默認為,這個主體是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為溝通師生關系充當媒介工具的偉大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的舞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融洽,共同成長。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古人云“教學相長”,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三、教學牧場的形成

  帕爾默對于教師角色的定位十分準確,他說:“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迸翣柲诮處煿ぷ鞣恢,給大家出了這么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fā)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許多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時,為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tài)就像一簾瀑布,一名爬山向導,一名園丁或一個天氣系統(tǒng)。每個人的隱喻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優(yōu)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里,我也在思索著自己的答案,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帕爾默解釋道:“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群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并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吃草”,讓學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他們“吃草”,而當他們已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么知識后,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總而言之,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可以說是教育教學理論的經典著作,真實地揭示和再現了當下我們教師所遭遇的現實窘境、痛苦和困惑。閱讀了這本書,我仿佛經歷了一次心靈之旅,帕爾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見,猶如深埋在沙坑里閃爍著光芒的美麗貝殼,等待著我們一點點地去撿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靈,找回曾經失落的真我,提醒內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學的激情!

教學勇氣讀后感 12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的作者把教師心中深處的想法和做法以及心中的矛盾闡述出來了,而且剖析的非常深刻。

  書中告訴我們:優(yōu)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復雜的網,這張網聯結著學生、課程以及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為他們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師的內心中。作為教師,內心必須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帕爾默引導我進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幫助我們建立了對教學的共同認識。

  書中從教師對于自身完整的探索到大規(guī)模的教育改革計劃,都有所涉獵。其中:我們怎樣保持對教學的樂趣與熱愛?這個普遍的問題使我陷入了沉思。是。∽鳛槔蠋熤挥袑虒W充滿樂趣與熱愛,才能促使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能更好更快地成長。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最明朗的、最坦然的、最快樂的、最健康的、最充實的;學習后的學識是高山的、是大海、是天空和大地、是彌漫無邊的風、是青草和花朵、是永遠的郁郁蔥蔥、是永遠唱不完的歌;學習和學識后的智慧則又是永遠的微笑,是無言的矜持,是君臨的自信、是白云的舒適與秋水的澄清、是絕對的不可戰(zhàn)勝、不可屈服。

  對于教學中的困惑,他認為:我們教授的學科是象生命一樣廣泛和復雜的,因此我們有關學科的知識總是殘缺不全,無論我們自己如何致力于閱讀和研究,教學對控制內容的要求總是使我們難以把握。其次,我們教的學生遠比生命廣泛、復雜。要清晰、完整地認識他們,對他們快速的做出明智的反應,需要融入智慧。如果學生和學科可以解釋所有教學的復雜性,我們使用目前的標準教學方式,學習足夠的教學技術以及保持在專業(yè)領域的更新就可以。但發(fā)現這樣遠遠是不夠的。

  最吸引我的.是另一種解釋教學復雜性的理由:”我們需要教導自己認識自我“事實上,認識學生和學科主要依賴于關于自我的知識。當我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的特點,我就不能夠教好他們。當我不能夠清楚地了解自我,我就不能夠懂得我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次的、個人意義上吃透學科。我只是在抽象意義上,遙遠地、孤立看待學科,就象我遠離自己的本真一樣。

  作為教師,無論我們獲得哪方面有關自我的知識,都有益于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和學術。優(yōu)秀教師需要自我的知識,這是隱蔽在樸實見解中的奧秘。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自身認同是指一種發(fā)展的聯系,在這種聯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匯聚,進而形成自我,它就象與我們現有的能力和潛能有關一樣,也與我們的缺點和局限有關,與我們的傷痛和恐懼有關。自身完整要求我識別那些能整合到我的自我個性中的東西,分辨哪些適合我,哪些不適合我。

  在本書中,舉例說明了如果教師沒能將他的自身認同的中心特質融入到他的教學生涯中去,他將處于自我分裂狀態(tài),內心一直在打內戰(zhàn)。內心世界的沖突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他的教學就成了戰(zhàn)爭,而不是藝術。分裂的自我總是使自己與他人隔離,甚至為了維護那脆弱的自身認同去傷害他人。

  當我喚回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時,當我牢記我的自我個性和我的天職意識時,威信就樹立起來了。這時教學就能夠發(fā)自我自己真實的內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的內心獲得默契的回應,共鳴的真實。

  在這本書中,我可以真正體會到自我反省獲得的增能過程,從而真正感受到用心靈聯系心靈、互通智慧能量產生的巨大力量,真正體驗到用心靈聯系課程和教學產生的無窮魅力。不僅使我從令人興奮的新視角來體驗教學的喜悅,還使我沐浴了一位偉大導師的教誨。

教學勇氣讀后感 13

  如果你對教學滿腔熱忱,那么,擺脫教學困境的唯一途徑就是對教學了然于胸。

  此語看似平淡,其實是帕爾默先生從教一生的深刻心得,于我心亦戚戚焉。比如有時準備公開課時,很想盡量突破自我,上出新意、高度,但文本卻是一篇自己完全沒有感覺的東西,人往往容易陷入迷茫無序狀。課又不能不上更不能隨便上。硬著頭皮備吧!開始反復咀嚼教材,當能達到背下文章的程度時,由于自己多年練筆的的原因吧,洞見此文的小孔似乎一下子就被打開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意蘊內涵、匠心獨運的筆法、豐富別致的語言風格等,都清晰、親切呈現于眼前,簡直就像自己寫就的文章一般。向人講析自己的'文章還有難度嗎?

  此時,再利用手頭資源,廣泛閱讀、學習、借鑒關于此文的各種有益資料,以求對文本的全面把握,深入理解。最后,在最初自我解讀文本基礎上,整合方家見解,預設多種課堂情形,做到“文本、學生了然于胸”,以不變應萬變,這一“難上”之課便也迎刃而解了!

  總之,此書尚在拜讀中,每一頁、每一段都有不少令人掩卷沉思、共情共鳴的驚艷警句。

  正如作者言:有些教師不放任自己……他們熱愛教學……此書正為他們而寫。希望自己配得上作者這份虔誠。

教學勇氣讀后感 14

  我讀《教學勇氣》,突然有一種被喚醒心靈的感覺。從書中,我讀到了:真正好的教育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完整。因為它是職業(yè)幸福的關鍵,也是課堂靈氣的關鍵。

  帕爾默先生還說到:“好的.老師具有聯合能力。好老師形成的聯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是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不知不覺中,我把這種“自我認同”當做一面鏡子來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我也問自己:我是不是好老師?后來我發(fā)現,當我懷著感激的心情走進教室,我一定會收獲無數感激的心靈。也許這就是“自我認同”在心靈深處的回應。

  教育,需要敞開心靈的教學勇氣,在教學的苦樂中汲取養(yǎng)料,才能彰顯教育魅力。

教學勇氣讀后感 15

  就像任何真實的人類活動一樣,教學不論好壞都發(fā)自內心世界。

  我把我的靈魂狀態(tài)、我的學科,以及我們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我在教室里體驗到的糾纏不清只不過折射了我內心生活中的交錯盤繞。

  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如果我愿意直面靈魂的鏡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機會獲得自我的知識——而就優(yōu)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于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自身認同是指一種發(fā)展的聯系,在這種聯系中,自我生命中所有力量匯聚,進而形成神秘的自我:我的基因組成,賦予我生命的父母的性格;我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有支持過我的人,也有傷害過我的人;我對別人和對我自己做過的有益的或無益的事情,愛的體驗和痛苦的感受——還有很多很多。

  在這個復雜的領域中,自身認同是使我成其為我的內力和外力運動著的交匯,這一切的一切不斷聚合在我們成其為人的永恒的奧妙中。

  自身完整,就是說,無論怎樣我都是一個整體,這種整體特點能夠在朝著一定方向形成和再形成我的生活模式時的內在聯系中發(fā)現。

  自身認同在于構成我生活的多種不同力量的匯聚,自身完整與這些力量的聯合方式有關,使我的自身完整協調,生機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氣沉沉。

  好的老師具有聯合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的聯合不在于他們的方法,而在于他們的心靈——這里的心靈是取它古代的含義,是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記住我們是誰,就是把我們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復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重獲我們生活的完整。當我們忘記了我們是誰的時候,我們失去的不單單是一些資料,我們解體了我們自己,跟著來的就是可悲的政治后果、可悲的工作后果、可悲的心靈后果。

  在那些有時把工作等同于受苦的文化中,提倡職業(yè)的最佳內涵的象征是深層愉悅,這是一場革命——而且是實實在在的革命。如果一項工作是我內心真正想做的,盡管連日辛勞,困難重重,我仍然樂此不倦。甚至這些艱難的日子最終也會使我的生活充實快樂,因為這是我真正傾心的工作,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正好幫助我成長。

  教師的內心不是良心的呼喚,而是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的吶喊。

  心靈深處直對心靈深處才產生共鳴,如果我們不能發(fā)出我們內心深處的聲音,我們當然聽不到學生內心深處的聲音。

  當我喚回了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時,當我牢記我的自我個性和我的天職意識時,威信就樹立起來了。這時教學就能夠發(fā)自我自己真實的`內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心獲得默契的回應、共鳴的真實。

  任何制度或文化,如果不提倡教師發(fā)揮他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不鼓勵教師以一種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的本真狀態(tài)與學生的生命深層互動,永遠只是在努力拔高向外在標準靠攏,那就很可能壓抑教師獨特的創(chuàng)造潛力,枯竭教師作為優(yōu)秀教學之根本來源的心靈世界,相應地會導致學生更多地生吞活剝成套的知識概念,卻欠缺了心靈的滋養(yǎng)和生命的啟迪。

  教育迫切需要找回教師的真心真我,學生迫切需要沐浴教師心靈之誠信與完整,教師更需要透過學生的生命強健而完滿自我,重振敞開心靈的教學勇氣,在教學的苦樂成敗中吸納成長的源泉,把教師的自我、所教學科和學生編織成復雜的聯系網。

  正所謂水能載舟,水能覆舟,任何疏離于教師心靈能量發(fā)揮的教育改革或課程改革都不可能成功,任何教育改革或課程改革要想成功,惟一的出路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在聯系性教學活動中彰顯自身生命的本質。

【教學勇氣讀后感 】相關文章: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3-06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04-22

《勇氣》教學反思(精選5篇)05-29

《教學勇氣》讀后感12-26

教學勇氣讀后感03-12

教學勇氣 讀后感03-12

教學勇氣讀后感05-15

教學勇氣的心得體會11-26

《花的勇氣》教學反思15篇06-28

《教學勇氣》心得體會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