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

時間:2024-05-21 18:44:50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5篇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

  前不久,我閱讀了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朱自強的新著《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法》,很振奮。學界常說“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但我以為,在兒童文學教學上,“怎么教”也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因為其背后還連著一個“為誰教”的問題。兒童文學作品的本意是以兒童本位創(chuàng)作的文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該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兒童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更不該將兒童文學僅僅當作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工具。但我們又不知道具體該如何做?讀畢全文,豁然開朗。

  在緒論中,朱自強教授嚴肅地提到了“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急需理論和方法”,經他在緒論中的各種有憑有據(jù)的論述,我第一次如此驚喜于竟然有這么接近我們一線教師的著作竟然就這么奇跡般地問世了,讓我們在怎么教的迷途中徘徊的一線教師看到了一條開闊大道,并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緒論中,朱教授首先談到了“理論建構的重要性”,他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法的研究,應該具體化為兒童閱讀教學法的研究和說明文學教學法的研究,而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法的研究,應該盡快進入一個方法論的階段。他說:無論是何種學術研究,建構理論都非常重要。按照愛因斯坦的說法,理論決定著我們所能觀察的問題。對小學語文文學閱讀而言,沒有理論,就沒有方法。沒有具有高度的理論,就沒有高度有效的方法。只有建構理論,才能幫助我們看清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的方向,以及急清設計閱讀教學法所應該遵循的原則。

  朱教授的理論建構不但意義重要,而且具有相當龐大的理論資源。朱教授還在緒論中客觀地提到:本書所做的小學語文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理論建構工作是一向開拓性研究。他說,他在本書中,建構的是具有整體性、普遍性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法。研究這樣的兒童文學教學法,他必須首先建構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理論……研究兒童文學教學法,他必須建構自己的語文觀、學生觀、教師觀、文章觀、閱讀觀、文學觀、兒童文學觀。在建構這些觀念時,他所借鑒、汲取的理論資源都來自在世界范圍內有很大影響的頂尖思想家、學者、所提出的學說。他在進行理論論述時,有時會比較密集地引述他們的觀點,從以上朱教授的種種嚴謹?shù)恼Z言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本著作具有強大的說服力,令人讀完之后不由得深深信服!

  此外,朱教授還給我們提到了他的理論建構的基石。他說:“有什么樣的語文觀,就有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他在本書中反思、批判工具論”語文觀,提出了建構論語文觀。建構論語文觀是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法理論基石中的基石!彼提出:“我感覺到,如果單一地說出語言是建構性的,并沒有多大意義,但是,當用語言的建構性來質疑、批判統(tǒng)治著語文教育領域的工具論語文觀時,它就是很了不起的一種觀念了。我可以肯定地說——語文教學的最高原理是語言的建構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上所述,我在建構小學語文兒童文學閱讀教學理論和教學法時,建構論語文觀、兒童本位的兒童觀,兒童文學理論是最為根本的理論基石。

  朱教授的理論建構不但有他根本的理論基石,而且還具有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性質,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首先,他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法的思考、研究立足于理論,來自于實踐。其次,他在建構兒童文學閱讀法時,重視其本身所具有的可實踐性。另外,他設計的比較教學法、選擇教學法、欲言又止法,從善如流法、推演教學法、表演教學法、復述教學法等等,都是以學生充分的語文實踐活動為前提的.。

  原以為,理論性和實踐性同時具備的著作已經很難能可貴了,沒想到朱教授的專著還具有了實用性的優(yōu)點,充滿了無限的可操作性,這讓我驚喜萬分。朱教授的教學方法可分為基本方法和具體的方法。本書的下編設計提出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法基本都屬于具體的教學方法。他所提出的教學法剛好十八種,因此被人戲稱“十八班武藝”。它的實用性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他設計、提出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法,首先是要增加語文學習的樂趣。二、他設計、提出的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法,是要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提高語文學習的成效,即為了讓“孩子取得最高水平的語文能力”。三、 他在討論這十八種教法時,特別重視它們的可操作性。四、朱教授在提出某種教學方法后,還要盡量說明什么樣的文本適合用這種學法,以使之便于教師來操作。五、為了保證他提出的教學法的實用性,他還特別重視對教學實例的介紹、分析和評價。六、朱教授想強調的是:他探究、建構這些比較具體的教學方法的目的就是想使兒童文學的閱讀變得更有趣、更生動、更高效。

  我以為,兒童文學教學法從根本上是一種讓兒童和文學站在“正中央”的育人行為:即正視、立足童年這一教育的起點和資源,通過熏陶、感染、滲透等容易為兒童所接受的方法,讓兒童在獲得用語言建構、創(chuàng)造意義的同時,還要張揚自由、平等、獨立、溫暖的童年精神,促進兒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同步提升。朱教授這本專著,無疑是廣大小學語文老師在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方面的及時雨,讀完感覺豁然開朗,在教學上信心大增,真是觸動太大了。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2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yè)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后的教學幫助很大。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chuàng)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小學語文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薛法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小學語文教師》滋潤了無數(shù)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小學語文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小學語文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小學語文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時,都是《小學語文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chuàng)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年輕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缎W語文教師》一直與我相伴了好些年。據(jù)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shù)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

  《語文教師》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先鋒。

  閑來無事時,我喜歡拿一本《小學語文教師》細細品讀,在讀這本書時,經常會看到一個人的文章,那就是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竇桂梅。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這三個超越的教學思想在小學教育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竇老師來自東北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等師范學校畢業(yè),不到30歲就被評為了全國特級模范教師,這里面有多少汗水。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竇老師講的.課,每一次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她教學的底氣,特別是洋溢在課堂上的新意與靈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講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教師的一堂歷史課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聽課者嘆為觀止。下課后大家請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師說,我是用我的一生來備這一節(jié)課的。這句話正道出了教師備課的境界。比如她上《秋天的雨》一課,僅一個導入環(huán)節(jié),就讓人聯(lián)想到了,在那楓葉飄落的秋天,一場秋雨沐浴著大地,讓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著感覺到課本內容是那樣的接近。這些除了竇老師課前辛勤的備課外,肯定還有許多平日生活中的備課,比如,讀書、寫作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等等。而竇老師就是這樣,她也是把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有竇老師這種精神,這種永無止境追求教育事業(yè)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百年育人的神圣職業(yè)!

  假期里閱讀《小學語文教師》這本雜志,認識了一個新的名詞

  “比較閱讀”。所謂比較閱讀是將兩個或多個材料對照閱讀,比較、辨別其中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分析、綜合、概括、重組,形成新認識的過程。

  閱讀教學需要根據(jù)文本特點和具體學情來精準確立教學目標。通過比較閱讀教學策略能夠遷移運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從“會讀一篇”走向“會讀一類”。

  比較閱讀帶來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在教學內容上實現(xiàn)聚焦。單篇文本的教學,教學內容往往過于龐雜,教師什么都想教,結果什么都沒有教好。比較閱讀通過兩或多個文本或語段的異同比較,能集中、聚焦教學內容。

  第二,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上凸顯自主,倡導發(fā)現(xiàn)。比較閱讀的重要目的是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在比較閱讀的課堂上,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活動就是獨立閱讀、比較閱讀,教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同學們,通過比較,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自主閱讀,主動探究,有所發(fā)現(xiàn),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發(fā)現(xiàn)的快樂、獲得閱讀、表達、思維等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這是比較閱讀的重要特征。

  比較閱讀有三大價值。

  第一,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讀寫規(guī)律。要從單一語段或單篇文本中發(fā)現(xiàn)讀寫規(guī)律比較困難,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怎么辦?教師只能講給學生聽。但是,如果把兩個語段或兩篇文本放在一起,學生就容易發(fā)現(xiàn),就能自己去發(fā)現(xiàn)。這是傳統(tǒng)教學不具備的優(yōu)勢。

  第二,有利于促進學生思考。語文課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智慧。我們學校倡導智慧教育,智慧的核心是什么?就是思維。讓學生在兩個甚至多個相同或不同的觀點中比較、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肯定有利于發(fā)展他們的思維。

  第三,能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從“教的課堂”轉向“學的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3

  李吉林老師是我國小學語文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是情境教學的奠基人與倡導者。她提出的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的特點,巧妙的地把兒童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讀了此書,我學到了不少實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學到了怎樣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力求教學的最佳效果。

  讀了他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我首先要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李吉利老師一直行走在語文教學研究的大路上,提出“情境教育”設想,情境教學由語文單科發(fā)展為整體的情境教育,從一個班發(fā)展向一個年級,從一個學科發(fā)展向各個學科,從而在整個小學教育中構建起一個多元的情境教育網絡,多年來不辭勞苦在做我們老師思想的點燈人。俗話說:今生遇到一位好老師是一筆最大的財富,我真的感到老師是多么的重要,老師的“教”決定學生的“學”。

  李吉利老師說:“兒童是我的摯愛,是我心靈的寄托。對于神圣的'教育,我虔誠相待!边@句話是我們所有老師的心情,是我們共同的想法,李老師走在了時代 的前沿,從“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及正在研究的“情境教育與兒童學習”構建起情境教育的理論框架及操作體系。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題,語文教學要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一直以來,我希望在我的教學上,不拘泥于課堂,不拘泥于教材,做學生思想的點燈人。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李老師提出的“利用角色效應,增強主體意識”的基本模式,師生親和,讓學生成為主角,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參與,為學生提供豐富寬松自然的環(huán)境,這是情境教育體現(xiàn)兒童的主體性,又深受兒童歡迎的嶄新的重要策略。

  我在課堂上也總是希望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趣,以形象、具體的情境來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 心理技能得到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想法是好的,但在把握上總是力不從心了,今后我在教學上更要多學習,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育值得我們借鑒和深入學習,李老師對兒童的“愛”和“情”更值得我們學習,“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脈。一直關注和支持著李吉林教改實驗的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早就用“有情有境導童稚,無怨無悔見精神”來稱譽李吉林。”

  李老師認為語文課本是“課本課本,上課之本”,展示給師生的是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只要老師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學生就會掌握學習方法,學起來勁頭十足,學得卓有成效,這樣的教學才是情趣盎然的教學。同時我也希望我們教師都能懷著一顆愛心、執(zhí)著心探究教學,讓祖國的花朵競相綻放!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4

  其實很久以前就聽說過單元整體教學的概念,應王建群老師的要求,要上一堂單元整體教學的公開課,最近我又拿起李懷源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構建藝術》,里面講到了從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單元整體教學的構建模式,讓我受益匪淺。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圍繞某一個主題,將教材文本、課外拓展資源,將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高度整合實施教學,使整個單元的教學變成由幾個“模塊”組成的,卻又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更強調學習資源的整合與生成,著眼于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在單元整體目標的統(tǒng)領下,各模塊,每個課時的目標也相對集中。

  一、課前預習真正成為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預習就應該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是,我們一直不夠重視。許多單篇課文的教學,是忽略學生的預習的。在實施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運用預習單,能夠給學生預習一個良好的依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及自學能力。

  第一,預習單按照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來設計,同時關照學生閱讀的年齡特點。比如第三學段主題單元閱讀第一步:瀏覽,區(qū)別文體;第二步:默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與基本結構;第三步,對比發(fā)現(xiàn),確定一到兩個與作者一起探討的話題或者問題;第四步,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通順,掃清進一步分析閱讀的攔路虎。第五步,圍繞這個話題,搜集課外材料,準備實踐材料,與作者一起交流;而第二學段的考慮到學生識字量的基本情況,將生字的讀音過關放在第一步。

  第二,預習的指導要體現(xiàn)由扶到放的過程,應該在課堂上給予學習有層次有計劃地指導。比如剛剛開始指導預習的時候,需要幫助學生拎出生點難點。學生養(yǎng)成習慣之后,()可以逐步放手,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尊重更多學生的學習個性與學習需求。

  第三,預習必須要有檢測與反饋。我們以往的單篇教學是忽視這一點的。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第一模塊“檢測預習整體感知”,就是立足學生預習的基礎,結合預習單對學生進行的預習檢測,對學生預習過程的再次指導。

  二、更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關注終身發(fā)展。

  主題單元整體教學的核心是“主題”“整合”,讀寫實踐都圍繞主題展開。它與單篇教學比起來,我以為最大的轉變是:單篇教學更多是老師帶著文本走向學生,學生接受文本;主題單元整體教學則更多是學生帶著探究主題走向文本,老師引導幫助學生去閱讀,去比較,去分析,去理解文本教材中對解決自己問題有幫助的信息資源,以加深學生對主題內涵的理解感悟。它真正的實踐著“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三、教師更要有“取舍”“設計”的教學智慧。

   智慧的課堂需要設計。也只有設計語文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趣味盎然地投入到“主題單元整體教學”之中。比如對生字詞預習的檢測,不是將一單元的.生字詞語羅列出來,請學生讀讀。而是要獨具匠心地挑重點難點,設計相關練習,以點帶面地進行檢測。再如引領學生探究“細節(jié)描寫”的表達方式,一般都是學“獨立找一找”“小組內說一說”“全班匯報”的活動方式。而這里可以設計請各小組選擇一個人物演一演,相互評一評,全班演一演,評一評的方式,學生會更加興致高昂地投入到對課文細節(jié)描寫的品悟之中,也深刻體會到了“細節(jié)”對于表現(xiàn)人物“心理”的作用,并將這種觀察表達方法及時運用到習作中。

  這樣的教學模式,課堂容量大了,對老師解讀教材,發(fā)現(xiàn)并整合資源的能力要求更高,同時要求老師有“取舍”的膽氣有“疏密有致”的藝術智慧。

  四、擇高處站,就平地坐,觀全局,路更寬

  可以說,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整體教學是比單篇教學站位更高的教學模式。它看到的不是一棵樹木,而是一片森林。教師首先要對課程目標有清晰的認知,學期初至少要對一冊教材有整體的了解,充分考慮每一個主題單元中聽說讀寫的統(tǒng)整,甚至要把課外閱讀和語文綜合性學習都做一個大體的規(guī)劃。最理想的是,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對本冊教材的興趣點,初讀情況,了解學生已有的語文水平,對一個學年,兩個學年……甚至整個小學階段都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這就是“心中有人”——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需要;“胸懷大局”——要從語文素養(yǎng)整體提高的要求出發(fā)。此外,還要“著眼細節(jié)”——要在關注大問題的基礎上做好具體學習活動的設計。唯有擇高處站,就平地坐,我們的語文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5

  今年寒假,我讀完了《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一書,在作文教學方面,我的感觸極深。

  小學生作文內容以記敘文為主,主要是寫人、記事和描寫景物。小學生由于見識小,課外閱讀量少和知識不豐富,導致了怕寫作文,厭寫作文,感到作文難寫,寫起作文來總是咬著筆桿苦思冥想,覺得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無從下筆或者總是流水賬式的幾句,只是事情或事物的簡單羅列,空洞無物,或是瞎編爛造,沒有真情實感。作為教師如何調動小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yǎng)小學生對作文的興趣,發(fā)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這是只得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寫作教學的幾點問題:

  1.封閉式教學,學生沒有生活體驗

  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仿襲用舊有的封閉的教學模式,大多側重于命題作文的指導,重形式,輕內容,習慣于教師,學生寫,導致學生“舉一”有余, “反三”不足,學生僅限于會寫這篇文章,但一旦換個題目,換張面孔,要求學生換個材料,學生就手足無措。這樣的作文教學模式,無異于“閉門造車”,學生只會依樣畫瓢,奉命而作,無論是選材主意,安排結構,還是語言特點,總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為無源之水,毫無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樣狀態(tài)導致學生產生僵化的思想模式和機械的思維定勢,當然談不上作文的興趣。

  2.缺乏適時鼓勵,學生喪失信心

  對于小學生,特別是剛接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學習寫作有一定的艱苦性,但是一旦發(fā)生興趣,學生就會“樂此不!,愉快地學習,對寫作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找到他們打開寫作這扇大門的金鑰匙。這一時期的我們正培養(yǎng)學生由口頭表達向書面表達過渡,這段時間對小學生不是很容易度過,所以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給他們多一點的耐心、幫助和鼓勵。如果教師對剛接觸寫作的學生的習作求全責備,或用命令的方式去禁止或不屑一顧地去挖苦譏諷,那么學生就會覺得無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極的體驗就會發(fā)展為對作文的怨恨,原先的興趣或是掌握的一些技能也會自行消退。特別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學生,他們對作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教師若再不給他們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產生一種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對寫作完全喪失興趣,失去信心。

  3.批改缺少反饋交流,學生缺乏寫作積極性

  學生每次寫作文,只要一寫完,就上交給老師,似乎這就是任務完成了,不管它好還是不好,自己不會再去修改,只是等著老師說通過或是不通過。如果通過了就欣喜若狂,但不會思考為什么我這次作文能一次過關呢,是我哪里寫得比較好呢,我下回寫文章時也應該注意這點,學生沒有這方面的思考,只是交差了事。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更多是因為教師在批改作文時缺少專業(yè)的點評,學生的不到任何教師在寫作上與他們的交流、反饋,久而久之,學生只把寫作看成是一項任務。如果是不通過的學生,他們則是等著,等著老師給他們改,即使自己改,也是添個只言片語了事,根本就沒有在本質上做大的修改。這樣的情況也是因為作為教師的我們沒有針對每一篇學生作文,作出有針對性點評,給學生一個明確具體的修改文章的方向,更多的是概括地說說存在的普遍問題,說說大概怎么去改,而這樣的指導對小學生而言。我想說,這是無意的,因為他們只是剛接觸寫作的孩子,這樣的泛泛而言,是不是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而現(xiàn)實是我們大部分教師對交上來的作文只是打個成績,大概地寫幾句評語,發(fā)還給學生,就算是一次作文教學結束了。學生面對作文的單一讀者——教師,得到的反饋僅僅是一個分數(shù)和一些模棱兩可的評語,如果我們是學生也會提不起寫作的的興趣,每一次的作文教學都不可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蛟S,我們在作文教學中,更要采取一些相應措施去消除學生作文的懼怕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寫作熱情。

  二、結合《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的作文教學提出自己的幾點拙見:

  1.廣辟渠道,引來源頭活水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睂懽髋d趣的源頭在于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認識事物。注重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拓展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在班級中進行演講比賽,鼓勵學生多參與學;顒、社區(qū)活動等,同時鼓勵學生多寫日記,記錄生活點滴,多讀好文章,多做摘抄。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定期舉行信息交流會,讓學生將各人收集的材料、感受進行交流,同時還可以交流學生讀到的好文章,好句子,談談自己讀文章是的體會感受等等,以擴大活動效果,使每個個體都能獲得全體的信息量,從而使他們感到“處處留心皆文章”從而對寫作產生興趣。只要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那么他們就會對作文產生好感和熱愛,會主動留心觀察各種事物,主動積累寫作素材,自覺地、勤奮地吸收好文章的精華,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來,從而使作文能力逐步得到發(fā)展和提高。因此,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理當充分地引導學生留意生活,以此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并要充分挖掘利用興趣這一巨大動力,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2.創(chuàng)造成功機會,獲得成功體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動機能激發(fā)人們的奮斗精神,成功是興趣的支柱。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要盡可能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鼓勵和幫助學生去獲得成功的體驗,用滿意的效果去強化學習興趣。要充分挖掘捕捉每一個不生作文的成功點、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學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不會是一無是處!皵(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師的評判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點滴的成功,會使學生心理立即興奮,激起喜悅之情。這樣就能調動大多數(shù)學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寫作積極性。如果在作文訓練中學生總是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感,就會產生焦慮、自卑,從而失去學習作文的興趣。

  3.雙邊批改,增加反饋交流

  學生作文完成后,可以采取師生互相交流批改,以增加作文興趣,作文本收上來后,或先由教師大概批改,對每遺篇文章都指出一些較明顯的缺點,并明確給予學生修改的方向和建議,再讓學生精細批改,斟酌字、詞句的用法是否妥帖;或先由學生互相批改,再由教師進行檢查性批閱,雙向交流,對交流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再進行個別點評,集體評講。這樣做,對全班學生來說都是大有好處的,大家都要經歷一個復雜而細致的思維過程,諸如:遣詞造句是否合理準確,語言是否生動鮮明,敘事是否完整具體,都得動腦筋分析推理,然后做出判斷,并逐一予以修改。而且,寫得差的同學改到寫得好的作文可能學到方法,得到啟發(fā);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差的作文,也會從中得到教訓。每互改一次,無異于一次觀摩和交流。

  作文教學需要老師用心教,花心思、花時間指導學生改,指導鼓勵學生多積累、感受。作文教學需要學生用心學,用心感受、體驗,要投入,需要入情入境感受好文章,需要入情入境寫出真感受,需要十足耐心改出好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6

  《語文課程標準》之處,“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薄芭嘀矡釔圩鎳Z言文字的情感。”其實語言文字反映的是一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現(xiàn)象,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漢字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構形特點和表意功能不僅是單純的文字符號,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文化屬性。這段時間正好在進行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培訓,我選擇的一門專業(yè)課正好是和漢字有關,即人文知識講壇之漢字趣談。經過學習,我發(fā)現(xiàn)其實從昔日象形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文字,漢字的表意功能始終沒有發(fā)生改變。我們只要認真學習,你會發(fā)現(xiàn)漢子的本身就是藝術,每一個漢字好似一幅驚巧的構圖,方方正正,結構嚴謹,具備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和藝術內涵。書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的識字教學,不應該局限于了解文字本身的簡單含義,而是應該透過這些簡單的符號來對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進行解讀和傳承。

  仔細研讀這句話,我覺得作為教師的我們有責任將追求工具性和文化傳承性進行統(tǒng)和。在這本書中出示了兩個關于識字的案例:一個是用三張長短不等的小紙條擺字;第二個是利用板畫的方式認識“影”字。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第一個案例老師的做法或許除了幫助學生簡單地記住字形,學生就再無其他的收獲了,但是第二個案例一方面抓住了漢字本身的特點,進行識字規(guī)律的滲透,另一方面注重孩子學習的特點,不進行、體現(xiàn)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更為學生由喜歡學習漢字到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進而達到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這個學期聽到小邱的一節(jié)識字課,課程要求識字的量非常大,但是她帶著大家探求象形字的意思,讓學生有識字的興趣之后,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形聲字的規(guī)律,并且設計一定的情景讓學生學會用這些剛學會的詞。真的非常不錯!我們當下的識字教學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教學形式,記得著名的特級教師薛法根說過:“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边@個“冷暖”與“溫度”無不是由漢字特有的文化魅力所煥發(fā)出來的。雖然五千年來漢字的形態(tài)在不斷演變,但是漢字的表意特征并沒改變。識字教學的過程不僅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使用工具的`過程,我覺得還應對漢字建構意義的領略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過程。只有進行這樣的識字教學,我想才能融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思維訓練,情感陶冶、人文熏陶為一體,這樣的教學學生的興趣才會越來越濃厚。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意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蔽曳浅Y澩瑫兴v的一個觀點:利用漢字優(yōu)勢,字理識字。因為漢字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表意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畫一個故事,充滿感情,蘊含豐富的文化信息,濃縮著先人的只會和思想觀念。我們當代“字圣”梁啟宏認為:“先賢造字,以字載道,以象示人,字形藏理,字音通意,同形同宗,同音意通。”因此在教學中,我覺得發(fā)展徐盛思維語言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了解祖國文字的無窮魅力和豐富內涵。但是這樣的識字方式對我們的老師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對字理的演變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避免傳授過程中的知識性錯誤。

  由此,我想作為老師的我們也得不斷地充電,充實自己才能給學生更多的有用的東西。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7

  最近,一口氣讀完借來的《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策略》一書,時時受到書中案例的啟發(fā)而豁然開朗!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讀書的一點體會,希望能將書讀薄,能和大家產生一點共鳴。

  “有效教學”的提出是針對許多教學低效、無效提出來的。但“有效”的程度空間卻是無限,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無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標,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在一段時間里,學校、教師積極踐行新課改的先進理念,我們的課堂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改變,課改煥發(fā)了學校、教師、學生的生命活力!但是我們也同時看到,與之俱來的許多問題的矯枉過正,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度。我們一線教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誰來幫助大家解決這些實踐中的問題呢?《有效教學》叢書,及時搜集捕捉了教師們亟需解決的難題,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本書的問題來源涉及四大板塊: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口語交際教學。選取的問題具有典型性,一些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還有一些在我們自己的教學中已經潛滋暗長了,可是我們至今卻并沒有發(fā)覺。

  比如寫字教學,從開始的要求寫正確,到現(xiàn)在指導學生寫美觀,要求上和評價上的變化反映了教師觀念的深刻變化,貫穿其中的審美教育、藝術教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漢字作一種文化符號,是一種生命的符號,蘊含著智慧和文明,蘊含著圖畫和節(jié)奏,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對于這些東西的傳達,我們做得很不夠。四大板塊中的重頭戲是閱讀教學部分,分別從課內閱讀教學、多媒體影響下的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評價、課外閱讀教學等方面來闡釋的。其中“朗讀:是不是老師發(fā)出的簡單指令?”“扁平化:‘形象’解讀的瓶頸”“資料搜集:意義與效果的追問”“多媒體:是飾品還是手段?”“課外閱讀如何進行有效指導?”等,讀后覺得受益匪淺。

  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都提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庇谑窃诮虒W中,語文課常常淹沒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也常常聽到老師民主的聲音:“誰能給大家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誰能夠帶著美麗的春天的感覺讀讀‘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那么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適,都有效呢?答案:不一定!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承擔著多種功能,如線索功能、手段功能、訓練功能、評價功能以及多種功能的合一。我們強調朗讀的不可或缺,但是對于每一遍朗讀的作用或者什么時候朗讀,采取什么形式的朗讀的安排目的可能不甚明確,處理有些簡單化、隨意化了。閱讀教學中“形象”的扁平化主要是指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對作品的“形象”的把握過于單一,浮淺的一種傾向或做法。出現(xiàn)這種傾向的原因,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教師受到了教學用書的制約和影響所致。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等等,都帶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墒俏覀冊偃ラ喿x教參,又具有明確的規(guī)定性。如果我們的教師不去獨立的解讀文本,不去進行深度的`思考,僅僅以教參作為依據(jù),我們怎么能打開學生的思維領域,怎么能正確評價學生的多元解讀呢?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明確課文的教學任務,心中有數(shù),才能聆聽并及時評價來自兒童的不同聲音,有效捕捉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教學信息并把它們作為資源,在生成中豐富提升學生對“形象”的理解和解讀。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老師研究的重點、難點。在閱讀《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時,編者又向我們提出了問題: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學為什么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有時還起了反作用?為什么在作文訓練中孩子表達的興趣一點點消失?是啊,這些不正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嗎?

  日常教學中,我常常發(fā)現(xiàn),一到作文課,學生就愁眉苦臉,交上來的作文許多是七拼八湊、無病呻吟,更有許多學生的作文存在著驚人的相似。如:一次布置大家寫一篇關于親情的文章,為了防止學生“無米下鍋”,課前還組織大家談親情、感受親情,誰知道,作文交上來以后,寫媽媽雨中送傘、深夜送“我”上醫(yī)院的竟還有好幾個。不少學生的作文不是為表達需要,而是為了作文編作文、抄作文,這樣的作文誰愿意寫呢?

  在專家的指導下,我發(fā)現(xiàn):原來可以這樣做!

  在指導思想上我們要認識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老師引導出來的,學生只有細致地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生活,在生活的過程中思考、表達,在思考、表達中反思生活,才有可能為寫好作文做好條件準備。

  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確立為生活寫作,而不是為考試寫作。必須引導學生“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所以,習作訓練不要急于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縛學生,不要急于教他們審題、立意、開頭、結尾,而首先要引導他們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觀察,領悟思考,獲得知識。然后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講真話,抒真情。寫什么,怎么寫,可以給學生充分的自由。

  在指導學生直接進行生活積累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重間接生活的積累。例如,通過閱讀課外書籍、觀看電影電視、參加校內外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8

  讀了這一本書,我首先明白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是順應國際教育發(fā)展潮流之舉,是大勢所趨。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更好地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人才。我要從多方面吸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不斷地用新思想、新知識來武裝自己、充實自己。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告戒我們:“理念不是記熟幾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實行!弊鳛橐幻Z文教師,要把愛的陽光撒向每一個孩子,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不僅照亮孩子的優(yōu)點,還要照亮孩子的缺點,特別是在對待學生的缺點上,要傾注更多的'愛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要厚待“差生”,關愛學生的“缺點”,要善于理解學生,了解他們之所以“差”的原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心理,善于正面引導,尊重學生個體,要善于因材施教,使其能張揚個性發(fā)揮特長。只有學生積極地、多方面地探索,創(chuàng)新才能逐漸成為他自身品質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從不同角度探求多種求解途徑。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些例子教學生掌握這個工具,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9

  咱們中國的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學起來非常困難,尤其是小學階段,很多孩子甚至出現(xiàn)了厭學的情況,老師教起來也感到力不從心。我一直有個疑惑,外國的老師是怎樣教語文的?外國的小學生又是怎樣學習的呢?自從我讀了《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這本書,我才明白我們之間的差距。這本書的作者是上海師范大學的吳忠豪教授,吳教授給了我們一雙看世界的眼睛,看看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則能更好地知道我們的教學得失。

  中國的語文教學,歷來以閱讀教學為中心開展,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語文教學中識字、聽說、寫作都是圍繞著閱讀開展,在閱讀中識字;通過閱讀學習寫作,即讀寫結合:結合閱讀進行口語交際練習等。在聽說讀寫四項任務中,閱讀的中心地位不可動搖。

  第二,我們語文教材主要是閱讀教材,聽話、說話、寫話沒有獨立的教材。

  第三,閱讀課時占絕對優(yōu)勢,超過70%。

  我曾在別的教授講座上聽到或雜志上看到國外的閱讀教學,似乎都是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在教室里或到圖書館、閱覽室里自主閱讀,不少人也大肆宣揚,似乎西方經濟發(fā)展迅速、學生創(chuàng)造力強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才知道,他們的那種閱讀課,是指使用分編型語文教材的閱讀教學,在扎扎實實訓練語言基礎知識的課程之外,他們的`閱讀課的確有聲有色,的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為主。最值得關注的其實是他們閱讀課中方法論思想的滲透。我們都知道,掌握了規(guī)律,掌握了方法,方能事半功倍,而分編型教材使用國家的這種思想在閱讀課中體現(xiàn)得非常具體、鮮明。比如美國閱讀教學中的小型課,就是很鮮明的例子。課堂教學的目標不是解讀文章,而是交給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如一年級的課題《怎樣理解不認識的詞語》,五年級的課題《如何解決閱讀中的疑問》,都是著眼于閱讀策略的教學。學生學到的這些策略性知識,可以廣泛地運用于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在今后的工作中也經常用到。

  看看外國的課程設置、課程目標的確立、教材的編寫,如美國的閱讀教學不僅給出了達成的目標,而且非常具體地給出了每學年學生閱讀進步的測量方法和時間,還非常具體地舉出了檢測目標達成的具體表現(xiàn),再對比我們自己的教材、課程、目標,最比覺得缺陷越多,我們的閱讀課完全是取決于每個老師自己對教材的了解程度,但這些都不是我們普通老師所能改變的。既然不能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那就只能改變自己,F(xiàn)代語言學認為:兒童語言的發(fā)展是在活動中獲得的,是兒童生理成熟和環(huán)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在其與外界相互作用的活動中獲得的。對于我們自己而言,幾乎所有的閱讀技巧、策略都是自己在長期的閱讀中摸索出來的,既不成體系,也不見得完全科學,很多時候閱讀方法甚至還很原始。所以我們應主動積極地提供能激發(fā)和支持兒童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的情境,讓兒童從使用語言中學習語言,從說話中學習說話,從聆聽中學習聆聽,從閱讀中學習閱讀,從習作中學習習作。我們在平時的閱讀課中,教學目標要單一,從學生的疑問入手組織教學,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我們在講讀課文環(huán)節(jié)中教學目標就能夠集中,教師無需再去考慮如何結合講讀安排、聽說寫作和語文知識教學等內容,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壓力,也使得閱讀教學的復雜程度大為降低。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操作相對簡單,還避免了什么都得管,結果什么都管不過來的尷尬局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我們在吳教授的《外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這本書的思想引領下,以學生為中心,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跳出廬山,遍覽群山,方能更好地領略廬山的景致。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0

  《小學語文教學》盡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學雜志,但我對它卻情獨終,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從步入教壇不久,我就開始關注著它,不看它心里總是發(fā)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該向何處去。我認為這本雜志是我國小語教學改革事業(yè)的前沿,雜志的開篇都有小語理事會領導或教學名人用最新的教學理念引航教學改革,里面刊載的每篇教學論文或教學案例基本上是參加全國小語教學大賽的名師的杰作,里面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大有開闊眼界之感。教書這么多年,我不敢說我有什么教學經驗,但《小學語文教學》這本雜志確實幫助了我成長。比如說這本雜志里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朗讀,就讓我受益匪淺。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勞;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興趣“老師”的吸引和指導下,可以加快獲得豐富知識的進程。

  二、聲情并茂的范讀引路 ,范讀是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在《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朗讀訓練中,該教師借助人們對周總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傷的語氣,配以適當?shù)谋砬楹桶繁尘,把人們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的場景讀得情真意切,把人們對周總理的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后感《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學生聽了該老師的范讀后,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情感產生共鳴,所以都自覺盡力去模仿教師的語氣、語調、表情去讀。

  三、充滿激勵的評價語言。每個學生都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一句“你的朗讀越來越出色了”、“老師快被你陶醉了”……卻可使學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學《五彩池》中,描寫五彩池形狀一段“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時,有同學提出“我認為應該讀得越來越快,因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過來了,所以要快點讀!贝蠹叶家舱J為很有道理,對這位同學的答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讓他試著讀一遍。沒想到老師的贊揚又引來別的`同學的不同看法:“這四個有像......的,該讀得越來越慢,因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邊看邊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笨梢姡處煹墓膭、贊許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朗讀的興趣,更可點燃他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方式處理的獨到的創(chuàng)造火花。

  四、靈活多變的方式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變式訓練中體會朗讀的快樂,由此激發(fā)他們的朗讀興趣。如果我們教師想把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那么請你讀讀《小學語文教學》吧。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1

  語文能力最重要。重要到你無時無刻不能離開,你無時無刻不能不用。語文是關于語言理解和運用的課。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生活離得開嗎?各科的學習離得開嗎?語文是基礎課中的基礎。學好語文,是每個學生最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是各科學習的重中之重。有效的利用語文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語文。

  學會快速閱讀。閱讀技能并不是指能簡單地讀,而是指在閱讀的同時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閱讀的能力,是指能夠根據(jù)文章的不同的文體、內容、表現(xiàn)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書中內容的一種技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但非常重要)。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多讀書,注意了解不同閱讀材料的特點和閱讀技巧,加強讀思結合,并且有意識地加快閱讀速度,逐漸形成閱讀技能。只有系統(tǒng)的學習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識根基,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架構,形成聯(lián)系緊密、調動迅速的知識網絡,才能有在此基礎上的對知識的運用自如,才能有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F(xiàn)行的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材在現(xiàn)時說來,就是一套比較系統(tǒng)的教材。語文學習首先就要把這套教材學習好,掌握好,利用好。這個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師的引導、同學的切磋,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掌握好。這個系統(tǒng)的學習事我們整個語文學習最主要的內容。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們完整的系統(tǒng),對其他各科知識系統(tǒng)的掌握其實也都是語文學習的內容。語文學習的內容是無所不包的,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內容和整個學習的內容相等。另外,你還可以系統(tǒng)地讀一些書,以期對某一科、某一類有完整的系統(tǒng)的了解。例如系統(tǒng)讀一些歷史的、哲學的等等方面的書。

  這樣長期以來,你才能有深厚的語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蘊。閱讀,洞明一切;寫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統(tǒng)學習的意識、意向,然后有系統(tǒng)學習的行動,才能達到理想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2

  寒假期間,我有幸拜讀了特級教師李吉林所著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一書,似飲瓊漿玉液,沁人心脾。李吉林老師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學生的愛心深深地打動了我。她創(chuàng)立的情境教學理論,似一盞明燈,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李吉林老師依據(jù)南朝文學批評家劉勰的《文心雕龍》關于“情境”的論述,結合現(xiàn)代心理學的理論,經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創(chuàng)立了情境教學理論。

  情境教學是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情境教學的出現(xiàn),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的生機,那豐富有趣的內容,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動人的情意,寬闊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尋味的哲理,使教學變?yōu)榫哂绪攘Φ、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

  情境教學有四大特點:

  一、形真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兒童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學首先必須有鮮明的形象性,使學生如入其境。

  李吉林老師歸納了六種把學生帶入情境的方法:

  1、 以生活展現(xiàn)情境;

  2、 以實物演示情境;

  3、 以圖畫再現(xiàn)情境;

  4、 以音樂渲染情境;

  5、 以表演體會情境;

  6、 以語言描繪情境。

  在課例講解中,用得最多的是第三種方法。

  例如教學《草原》時,展現(xiàn)一片綠色的畫面,上面點一些草叢,再剪貼上羊群或馬群,就是草原。又如教學寓言《刻舟求劍》時,可以用硬紙剪一只船,船上再貼一個坐著的人的剪影,然后在船上別上兩根回形針,上課前在教室黑板上拉一根鉛絲,教學時即將鉛絲穿進船上的回形針的空隙里,這樣船就可以在鉛絲上移動。

  多么生動、傳神!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情境的最主要的方面,并且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余地,從而達到展示形象的目的。

  “形真”以簡化的形體,暗示的手法獲得與實體在結構上對應的形象,從而給學生以真切之感。

  二、情切

  情境教學抓住促進兒童發(fā)展的動因——情感,以教師的真切情意去感染兒童,從而激起兒童的相應的情感,展開一系列的教學活動。

  關于這一特點最典型的課例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為了讓孩子們體驗到剎那間的溫暖,教學時,老師啟發(fā)孩子們想象小女孩可能說什么,老師說:“讀到這里,我仿佛聽見了小女孩的聲音,你們聽到了嗎?那么輕,那么細,你們好像聽到她在說什么?”孩子也是那樣輕輕回答著:“我們仿佛聽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好像在說‘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爐呀!’‘我的手和腳已經凍僵了,讓我多烤一會兒吧!’”這樣的補白使已經創(chuàng)設的情境更真切、更感人。同樣,在小女孩第四次劃著了火柴,仿佛見到了奶奶時,讓孩子進一步想象:“現(xiàn)在,假如你們就是小女孩,當那么溫和那么慈祥的奶奶出現(xiàn)在你眼前時,你會怎樣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又會怎樣急切地祈求奶奶把你帶走?”孩子們都動情了,他們深情地喊著“奶奶——”,激動的眼淚都涌出來了。

  情境教學情真意切,情感參與認知活動,充分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始終保持著飽滿的學習情緒。

  三、意遠

  劉勰云:“文之思也,其神遠矣!钡莱隽俗髡咧臅r,已置身于廣遠的意境之中。情境教學便是順應作者的思路,體驗作者情感的脈搏,創(chuàng)設有關情境,從而把學生帶入作者創(chuàng)作時所處的情境之中,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境深遠。

  教學中,情境往往成為學生想象的契機。教師便可憑借學生的想象活動,把教材內容與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聯(lián)系起來,從而為學生拓寬了廣遠的想象空間。隨著課文學習或觀察活動,帶學生一同進入廣遠的意境中,可以飛向藍天,潛入大海,越過崇山峻嶺,跨過歷史長河,把學生帶到課文描寫的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如此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昔以至未來……

  情境教學所提供的廣遠意境,發(fā)展了兒童的想象,兒童的想象又豐富了情境。意境的廣遠,不僅促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教材內涵,而且促進兒童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

  四、理蘊

  情境教學所蘊含的理念是課文的中心。通過各種形式及活動場景的轉換,一步步地展現(xiàn),引導學生去琢磨、領悟。

  情境教學“理蘊”的特點,決定了兒童獲得的理念,不僅是感性的、事物現(xiàn)象的認識,而且是對事物本質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解。

  在課例《落花生》中,這一特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當學生已經進入和爸爸一起吃花生、贊花生、談做人的情境時,學生的思維活動表現(xiàn)得相當活躍,老師由此而拓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像落花生一樣,不喜歡外露,而喜歡內藏,樣子不好看,但對人有用?”孩子們心領神會,暢所欲言:“藕。它雖然埋在烏黑的淤泥中,但它可以供人們食用!薄懊骸km然埋在深深的地里,它卻可以燃燒,帶給人們熱量和溫暖。”“石灰石。雖生在山里,但對人的用處很大,經過烈火的焚燒,把清白留給人間。”“駱駝。雖然樣子丑陋,但是它能長途跋涉,行走在干旱的沙漠上,為人們服務!薄靶Q吃的是桑葉,樣子并不好看,但是它把體內所有的潔白的絲全部獻給了人類,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

  說得多好。『⒆觽冊谇榫辰虒W中,領悟了文章的精髓,道出了驚人之語,美哉!妙哉!

  兒童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情境教學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寬闊而又貼近的最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以拓寬教育空間,縮短心理距離,促使他們以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帶著與日俱增的主體意識,投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使自身的潛能得到盡可能大的發(fā)展,讓智能、創(chuàng)造性、高級情感諸方面獲得充分發(fā)展,從而保證語文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3

  在網上,提到玫瑰就會想到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她可是當代小語界這座大花園中開得最艷的一朵玫瑰花。

  在竇老師的課堂上,你會看到她豐富的表情、聽到她那特有感染力的語言;你還會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眼神、聽到孩子們精彩的讀書聲、發(fā)言聲。孩子們就如同散落于磁石周圍的鐵屑兒,感情和意志瞬間依順于她,依順于他的一顰一笑,一語一字,一動一靜,一展一屈。她有時扮演著父親的角色、有時扮演著母親的角色、有時扮演著朋友的角色……無論什么角色,都能讓大家感受到她的儒雅、睿智,聽了她的課你會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可琢之玉。

  我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竇桂梅是天生為小學語文課堂而存在的教師!笨戳恕缎W語文教師——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教學藝術專輯》,我才真正看到了這句話背后的酸甜苦辣。

  翻開《小學語文教師——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教學藝術專輯》,從“課堂,我的生活世界”中,看到竇老師在一次次教學設計,一次次試講,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來……在家里試講,為了找“課感”,她讓愛人和孩子當學生。放學后試講,她對著空桌椅練,她把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當成可愛的學生,講得入神了,常常忘了去只相隔幾十米遠的托兒所接孩子。托兒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來,她就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粉筆繼續(xù)練……我讀懂了竇老師的話:“每一個幸福的背后,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睆摹皩ふ艺Z文家園的路”中我看到了竇老師刻苦鉆研、攀登高峰的歷程,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從“做兒童的語言醫(yī)生”“于細微處見精神”“好課是怎樣煉成的”“游園路上的精神相遇”“讀書,我們必須的生活”“無風格何以立身”中我知道了“當你把教學當作一種信仰時,就會發(fā)現(xiàn)你的每一段人生經歷都在為教學做準備”、“教師要永遠相信自己教給學生的和學生教給自己的一樣多”、“生活給每一個人留有出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讀書,最長遠的備課” ……翻到最后一篇文章,是“看云”老師寫的“竇桂梅的一天”,我才看到了竇老師那飽滿的.聲音、挺拔的身姿、閃爍的目光、燦爛的笑容背后的沙啞、疲憊、蒼老、匆忙。

  我總以為老天偏向于她,多給了她時間,多給了她靈感,多給了她精力……我錯了,竇老師是靠“韌”勁學習,靠“闖”勁實踐,靠“恒”勁積累,讓我們感受到語文的燦爛、美麗和芬芳的。她是憑著全心全力的付出——天道酬勤,才登上了事業(yè)的一個又一個臺階。

  “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師德標兵”……這一大串耀眼的光環(huán)籠罩著竇桂梅,但她卻沒有為盛名所累,依然執(zhí)著地行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之路上。

  玫瑰,美麗的玫瑰,我真的太佩服你了!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4

  我反復地閱讀了《小學語文》,心中感觸頗深,原來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一種智慧,語文課堂就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tǒng)、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wèi)生和用眼衛(wèi)生。

  在教育教學中,要用心評價每一個孩子,激勵和引導每個孩子走向成功,運用引導激勵的方式,達到樹立自信心。老師的一句巧妙的話語,包含了老師的愛,包含了與學生平等的觀念,包含了老師發(fā)展評價觀,通過激勵和引導,激發(fā)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布魯納說:“評價,最好是一種智慧!比绻@位老師有“唯我獨尊”的觀念,認為這種學習態(tài)度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從而對孩子進行一種不恰當?shù)脑u價甚至責罰,那么,這個孩子就永遠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機會。讓我們換一種方式來愛孩子吧,何樂而不為呢??讀了《小學語文》,我有如下幾點感悟:從教師來講,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第一:要轉變教學觀念,要相信學生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不必事事聽老師的;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營造一種適合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huán)境,使學生敢于、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

  第二:要改變機械單一的教學方法。要在積累遷移中教會學生運用語言,才能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學參考和標準答案的束縛,要給學生留出發(fā)表自己觀點的余地。

  第三: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表達能力上。

  要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不能脫離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要在創(chuàng)造性語言訓練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方面,可從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入手,以發(fā)展學生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訓練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在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訓練方面,可進行擴展性、重組性、變換性的語言訓練等。

  第四:一篇課文要設計出多種教學思路,采用多種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根據(jù)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多種課的類型。例如,以感知、理解為目的的觀察課、精讀課;以理解和欣賞為目的的朗讀訓練課、朗讀欣賞課;以訓練速讀為目的的默讀課;以運用讀寫方法為目的的讀寫練習課、課外閱讀作品報告課;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為目的的說話課、演講課;以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為目的的探究課。特別是在高年級,探究課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第五,語文教學要向生活開放、向課外閱讀開放。要把學生帶到大自然和社會中去,學習生活中鮮活的語言;要引導學生進入課外閱讀的大課堂,豐富知識,開闊思路,積累語言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關鍵是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而教師教學的創(chuàng)造性主要體現(xiàn)于教學的個性上,我們每位教師的教學應該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15

  《小學語文教學》雜志已陪我走過4年教學生涯,四年時間我拜讀了48本《小學語文教學》,每一期的雜志緊跟時代變革,聚焦教育核心理念,深度剖析教材,呈現(xiàn)各個專家教育教學智慧。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內化知識的最好方法是踐行,借鑒書中的理論,結合個人教學實際從以下幾方面突破:

  一、教材教法之閱讀教學之優(yōu)化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策略幫助學生開始閱讀、愛上閱讀。

  通過引導對比閱讀,提升語用能力。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本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時,我?guī)ьI學生展個開對比探究閱讀,所選擇的對比文本就是《日月潭》和《葡萄溝》并設計提問,希望可以觸動學生的的對比思維!斑@三篇文章都是生針對自然景觀而進行的描寫,但是它們之間存在異同,你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異同嗎?”之后學生便在問題的引導下,分別立足于表現(xiàn)手法以及結構特點等不同的維度展開分析,嘗試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同。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評性思維,在想象畫面中感悟體驗,讀出詞語的“新鮮感”,從聯(lián)系實際生活開始,注重閱讀教學中的高階思維。

  二、習作教學,讓寫話訓練呈現(xiàn)精彩

  提升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以活動為支架。我們低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設計活動時緊扣生活,從學生的生活中取材。例如我在教學《雷雨》時,拍攝了一些生活中下雨的場景,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圖或一段視頻來讓學生寫話,學生在表達中,流淌的是充滿童年的語言,提升了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巧用文本,讓小練筆落在實處。低年級的詞語模仿為練筆的主要內容,中年級練筆的著力點在段落訓練上。高年級練筆指向感受語言特點和布局謀篇。

  三、古詩文誦讀重在體驗

  古詩文教學在小學階段是重點也是難點,《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到古詩文閱讀重在體驗的觀點我很贊同。要豐富讀的`形式、重視情境體驗、在生活中運用這三個維度。要做到豐富讀的形式,在朗朗上口中熟讀成誦。注重情境體驗,在情境交融中感知意蘊,

  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在活學活用中深化認知。緊扣畫面,洞察古詩美感。“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細讀詩歌就會發(fā)現(xiàn)詩人對畫面的描寫與勾勒,鼓勵學生運用思維轉換的方式,借助景物感知色彩,形成色彩聯(lián)動之美。

  教育在路上,教育在不斷的實踐中前行,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值得老師深思與研究突破,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常這樣要求自己:要緊跟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掌握學生的學齡學段特點,深度解析教材,精準把握教育教學內容,不斷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爭取為家長、學校和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小學語文教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5-15

小學語文的教學總結11-02

小學語文下冊的教學總結11-22

小學語文教學總結10-03

小學語文《翠鳥》教學反思10-08

小學語文個人教學心得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