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學心得> 教學心得之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怪狀”

教學心得之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怪狀”

時間:2022-03-23 11:14:31 教學心得 我要投稿

教學心得之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怪狀”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的途徑應以“聽、說、讀、寫”為主。其中,寫作能力不僅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情達意的能力,也是最能體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能力。但是,現(xiàn)在中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作文教學卻出現(xiàn)了種種“怪狀”,令人十分擔憂。

教學心得之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怪狀”

  一、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學語文作文課的現(xiàn)狀

  在語文老師中普遍流傳著“作文教學不可教”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寫作需要靠學生平時的積累,老師對學生的幫助不大,全靠學生自學。眾所周知,在考場上學生的作文大都只能得平均分,想得高分很難。第二,作文教法陳舊,不符合現(xiàn)在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命題作文限制學生思想,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甚至,有些老師以幫學生分析范文,讓學生仿寫范文的形式來上課。老師要求同學們積累好詞好句,為日后寫作打下結(jié)實的基礎(chǔ)是正確的,語言功底確實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墒牵谧魑恼n上老師如果只強調(diào)寫作技巧的重要性就容易誤導學生,使學生認為好的文章就是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成的,從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寫作過程中自己對事物獨特的觀察、思考、體驗和感悟等。所以許多學生的作文空洞無物,無真情實感,假話、空話、套話盛行。

  二、盲人摸象――中小學作文課難以教授的原因

  中小學的作文教學課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講太多”,學生在實際訓練中“練太少”。大多數(shù)老師上作文教學課時,首先給出學生一個規(guī)定的作文題目,并拿一篇范文與同學們一起分析它的寫作技巧,再讓學生相互討論。接著,經(jīng)過全班一番激烈討論后,教師便讓學生開始動手寫作。在學生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文章布局、語言表達方面等,教師也不能及時給學生答疑。最后,教師的評語也很簡單、空洞。有的老師只批一個“閱”字。其實,這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并沒有多大幫助。

  其二,作文命題的不恰當。根據(jù)一項調(diào)查問卷發(fā)現(xiàn),如果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是被學生所熟悉的,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nèi),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和興趣。學生便有素材可寫,不再為無從下筆而感到煩惱。但有的老師給出的作文題目卻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如讓學生以《記一件有意義的事》為題寫一記敘文。有些學生容易在審題中產(chǎn)生疑慮,到底哪件事是有意義的?這個作文題目本身過于空泛,老師在布置這次習作前,并沒有意識到這個題目可能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因此,學生便無從下手。倒不如“開門見山”,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寫作范圍。如某位老師給學生的作文題是寫一封建議信:假如你是你們學校的一名女生,你想留長發(fā)可是學校規(guī)定不許留長發(fā)。這時你需要給你們校長寫一封信,提出自己的意見。你該如何寫?對于這個題目,想必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初高中階段正是我們最愛美的年紀,學校這一規(guī)定就是對的嗎?我們同學看到這個題目后,心里肯定有想法,便有東西可寫。

  其三,學生作文內(nèi)容空洞,無真情實感。大語文觀指出,語文教育的范圍應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因此,作文更應該取材于生活。相反的是學生普遍反映,沒有什么內(nèi)容可以寫?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巨大的素材庫。我們每天都會跟別人打交道;我們每天都會接觸新知識;每天都會有新鮮的事情發(fā)生。只是,我們?nèi)狈σ浑p觀察的眼睛。因此,不少老師為了讓學生有寫作的素材,便采用各種形式再現(xiàn)生活,如創(chuàng)設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李白堅教授曾經(jīng)在課堂上了一出“啞劇”,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拔河和跳長繩的情景,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被調(diào)動起來了,學生從來沒有在課堂上表演過“啞劇”,自然興致勃勃,可李老師又要求這節(jié)課必須保持沉默。學生們在體驗這場無聲的運動會后,心中自然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這個時候李老師再讓學生寫一篇作文,正符合學生此時想表達、想暢談的心理,寫出的作文自然有真情實感。

  三、摸著石頭過河――作文教學之我見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我們的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我們要提倡學生在習作中說真話和實話,摒棄假話和空話。要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譬如,我們一說到老師這個職業(yè),馬上就聯(lián)想到辛勤的園丁和無私奉獻的蠟燭。難道老師在我們眼里除了紅燭和園丁沒有別的稱謂?就不能是一個嚴厲又慈祥的母親,或者是一個機警的警察?這是因為紅燭和園丁已經(jīng)被我們潛移默化地認可了。事實上,每個人對老師的感受不同,只是學生們的思維已經(jīng)被固定了。但是,這種對老師獨特感受的記憶被深藏在大腦皮層中,并沒有消失,只是需要某個契機來激發(fā)他。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善于為學生提供契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挖掘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李白堅老師為了讓學生學會如何細心觀察生活,學會描寫這一寫作手法。設計了《春天在哪里》為題的教案:

  1.請你走出教室,在校園里找一找,看一看,春姑娘有沒有在樹葉上、在小花、小草上留下她的顏色呢?你找到了什么?請寫下來,告訴大家。

  2.請仔細地看看這些花草、樹葉的顏色,用鼻子聞聞這些花草、樹葉的氣味,用手指輕輕觸摸這些花草、樹葉,看看它們是軟的,還是脆的?是嫩的,還是硬的?是濕濕的,還是干干的?然后,把你觀察到的內(nèi)容都寫下來。

  3.你仔細地看過、聞過、摸過這些花草、樹葉后,再努力想想,你有沒有讀過有關(guān)春天的古詩,有關(guān)春天的歌曲呢?如果有的話,能夠把它寫下來嗎?

  4.請你回憶剛做過的活動。如果要把剛才的活動記錄下來,寫一篇文章,可以出一些什么樣的作文題目?

  李白堅老師一改以往寫作教學的模式,提倡寫作需由學生自己來體悟,即“文章無法可循。”李老師從一開始便給學生指明了寫作方向,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學校的花和草,感受春天的腳步。此外,李老師強調(diào)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調(diào)動全身的器官對觀察對象進行仔細觀察,如可以通過嗅覺感受泥土的味道。最后,李老師還倡導教學過程中,將新舊知識點進行整合、聯(lián)系,利用學生原有知識在寫作過程中大膽進行想象,不斷豐富文章。而我們有些語文老師上作文課最后變成了閱讀欣賞課,原因就是認為只要教會學生寫作技巧,學生就會寫作,而忽視了一篇好的文章不僅是語言、文字優(yōu)美,更注重內(nèi)容和思想,沒有一個好的思想,任何修飾語都是蒼白無力的,而好的思想內(nèi)容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

【教學心得之淺談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出現(xiàn)的“怪狀”】相關(guān)文章:

淺談教學經(jīng)驗與心得12-29

教學中的心得03-10

《大嘴怪》教學反思04-13

大嘴怪的教學反思02-19

淺談有效教學心得體會02-25

淺談解決問題策略教學心得12-23

中小學音樂教學心得03-07

中小學教學培訓心得05-28

淺談數(shù)學教學反思02-02

英語教學中的心得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