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中數學教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數學教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1
通過學習對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有了一定的認識,這里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課改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fā),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fā)生共鳴。數學學科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f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fā)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二、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jié)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yè)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壓抑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而是知識的發(fā)現者、創(chuàng)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環(huán)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
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不確定性。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必須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教學而言,交往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chuàng)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著角色定位的轉移,是自己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賞識、期待和鼓勵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動力,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敢于質疑,勇于標新立異,給學生展示自我、探索創(chuàng)新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充分發(fā)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統(tǒng)一的課堂。以上是我在新課該的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和心得,還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jié)課,掩卷沉思,徹底貫徹新課程的理念思想!篇4: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
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心得體會陰雨綿綿,阻擋不了我們培訓的腳步,烈日炎炎,燃燒了我們培訓的熱情。有幸成為第一批培訓學員,帶著疑惑,帶著欣喜,帶著希望參加為期10天緊張而又認真的數學新課程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首先,通過培訓掌握了新課程的內容。
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qū)別。對于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就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通過觀看視頻講座,聽取專家講解,進一步了解了新課程與傳統(tǒng)教材在內容上的不同,掌握了新課程中的增減內容與知識的分布,清楚了新課程在講解時應把握的深度與廣度,對新課程不再緊張,不再茫然,因為心中已經有了方向。新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教學內容上的改革,更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的改革,因此,要從思想上認識到改革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知識的更新與深化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與需求。
其次,通過培訓掌握了新課程的靈魂。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以傳授知識,提高技能為主,而新課程是以人為主,讓學生更好的發(fā)展、持續(xù)的發(fā)展、終身的發(fā)展。學大眾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學數學的文化,因此,新課程是以數學內容為載體,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新課程在介紹數學史的基礎上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大家都知道,數學源于生活而又服務于生活,它并不是孤立于書本之上,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多采用了生活化與情景化的`場景,使學生覺得學數學并不抽象,就在我們身邊,并能主動投入到學習之中,激發(fā)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通過網絡交流汲取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我充分認識到教學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教會學生學習,也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該教會學生怎樣深入淺出地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打通數學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通過對新課程高考試題的分析,清楚認識到新的高考越來越傾向于“重視基礎,能力立意”!爸匾暬A”,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fā)。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發(fā)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爸匾暬A,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充實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xù)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
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chuàng)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總之,通過此次培訓,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更讓我對高中數學新課程有了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通過培訓,我感覺到肩負的歷史使命,應當積極投身于新課改的發(fā)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同行朋友共同致力于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之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新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到數學教學,使學生在新課程改革中迅速發(fā)展成為有知識有能力有修養(yǎng)的一代新人。篇5:高中數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高中數學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高中數學組田應華新課程改革在我省已經開展了一年多,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對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下的教學,如何轉變教學觀念,有了一定的認識,這里談談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課改要能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fā),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fā)生共鳴。數學學科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fā),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fā)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二、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yè)追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壓抑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環(huán)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改變教師獨占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成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系的形成。教師不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而是知識的發(fā)現者、創(chuàng)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于“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善于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誘導,點燃其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環(huán)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靈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系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比如《對數的運算法則》一課,通過幾組特例讓學生觀察、討論、歸納猜想出:積的對數等于對數的和即:loga(mn)=logam+ +logan.引導學生轉化到指數運算去證明。然后分析公式:推廣:
1、n個正因數積的對數等于n個正因數對數的和。則n個正因數m的積的對數等于n個正因數m的對數的和。即n個正因數m的積的對數等于正因數m的對數的n倍logamn=nlogam .2、n為正數推廣到n為實數。則loga(mn-1)=logam+logan-1=logam-logan即loga(m\n) =logam-logan .商的對數等于對數差.這樣以積的對數等于對數和這一公式為跟,推廣引申就得到了其它幾個公式,形成網絡使學生容易記憶,并好證明。不用再象書上那樣獨立證明那樣繁瑣麻煩,凌亂。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不確定性。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zhí)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徹底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發(fā)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guī)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于創(chuàng)設數學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過程,讓學生成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fā)現的應盡量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使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師必須注重加強教學的情感性設計,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教學而言,交往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開放、主體性凸現,個性張揚,創(chuàng)造性得到釋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著角色定位的轉移,是自己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實現自我的過程。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賞識、期待和鼓勵是學生成長的最好動力,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敢于質疑,勇于標新立異,給學生展示自我、探索創(chuàng)新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充分發(fā)展。但要追求形式和效果統(tǒng)一的課堂。以上是我參加新課改培訓以來的一點體會和心得,還不成太熟。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徬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要求,上好每節(jié)課,掩卷沉思,這次培訓我受益匪淺,真正懂得了為什么要進行新課改。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2
在假期集中學習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了《課程標準》,并努力把《數學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相互協作、積極探索,大膽改革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切實轉變教學理念
在課程改革情景下,如何有效進行數學教學?《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在備課組活動或者教研組活動中進行交流。通過自學與交流,我們對新課程教學中如何處理“強化基礎”與“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相結合,如何向學生展現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人學有用的數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大力抓好課堂教學,全面推進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作為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fā)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適時指導”的新課程教育理念,推行“情景——探究——實踐”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新模式,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研究,既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皩W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參與者”。本學期中,提倡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這是針對高一教學知識背景不完備,知識體系不健全,課時數不足的現象提出來的。應當說這樣的要求符合新課改精神,對改進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是大有幫助的。
三、繼續(xù)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促進教師共同發(fā)展
通過個人與集體相結合的備課方式,既照顧到各班實際情況,又有利于教師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從而整體提高教師們的備課水平。本學期中,我們數學教研組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先讓每一位任教老師獨立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然后備課組再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開展研討活動,從板書、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語態(tài)、課堂的“應急預案”等全方位的進行研討,努力提高了每位教師個人的綜合授課能力。
四、不斷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激勵學生全面發(fā)展
由于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學生的評價已從單一的終結性考試發(fā)展為考試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為適應這一轉變,本學期,我校數學組在繼續(xù)大力推進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同時,把新的教學評價觀(關注并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三維度的有機結合、開拓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等)貫穿于平時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我們分年級制定了數學學科分類評價標準,從數學思維品質,數學概念與原理的理解、表達和應用,數學運算能力,數學活動與課外學習,數學與日常生活、其他學科等五個方面對學生的數學學。我們采用了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靈活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手段,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更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五、對新課程教學內容的`處理,我認為大體按以下三點來把握:
。1)對已刪內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現,一般不要再撿回,如指數方程和對數方程的解法、指數不等式和對數不等式的解法、線段的定比分點、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數,極限等。
。2)對有不同處理方式的內容,一般應按所教版本教學。如有不同處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現,對解題可能產生影響,則應適當告訴學生。如函數概念的引入,可先講函數,后講映射;也可先講映射,后講函數。
(3)對新增內容,教材不同版本的表達方式和選用例、習題有差異。備課時,如能多參考一些版本,必能幫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目前,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必修課教學階段,選修系列1、2教學階段,總復習階段。前階段是后階段的基礎,前階段知識會在后階段中得到鞏固、應用、延拓和加深。不同生源層次的學校在同一知識內容的教學要求上是應該有區(qū)別的。即使是同一學校,對具有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要求也應有所不同。例如,教材中的練習題、習題和復習題中的A組題應要求所有學生完成,但B組題較難,一般只要求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選做即可。
總之,高中數學新課程的改革,任重而道遠。推進此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一項重要任務,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解決問。“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是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動力,我們在今后的數學教學工作中,將不斷總結已有的成功經驗,并努力吸收、借鑒其他老師的成功做法,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團結協作,為全面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努力。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3
本學期開學以來,高一數學備課組彭俊昌、葉顯斌、胡軍峰、陶華梅、涂建偉、胡萬彥、楊良、張慧、程雄飛、葉曉斌、張?zhí)煊稹㈢娙A志等12位教師,在學校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的指引下,結合本學期教學計劃,認真學習學校的有關要求,認真履行備課組長與教師的職責,認真完成學校的各項工作,用心組織群眾備課活動,加強學科的理論學習,使數學組成為團結和諧、勤奮、互助合作潛力較強的團體。現將上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常規(guī)方面
1、嚴格落實教學常規(guī),提高教學效率。全組教師做到重點落實備課常規(guī)和課堂教學常規(guī),提高備課和上課質量,注意教學常規(guī)管理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且盡量落實細節(jié),養(yǎng)成學生良好規(guī)范的學習習慣,最終到達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2、集思廣益,加強群眾備課。不論在辦公室中,還是周二教研活動中。我們研究教法,研究學法,真正體現了在競爭過程中合作,在合作基礎上競爭,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在工作狀態(tài)下研究的良好氛圍。備課組做到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教案、統(tǒng)一練習、統(tǒng)一考試等,尤其是備課環(huán)節(jié),人人有計劃、有任務、有落實,充分發(fā)揮群眾智慧,提高群眾備課的質量。
3、加強作業(yè)批改。全組教師盡量控制作業(yè)量規(guī)范化批改,做到有發(fā)必收,有收必評,有評必糾,每次批改后把有問題的學生應對面批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深受學生喜歡。
4、落實基礎小測的高效性。按付校長的指導要求,認真組織每一天的基礎小測驗:做到“分工出題及時,考試小測定時,測后分析迅速,反饋講評實效”。
5、建立團結和諧昂揚向上的群眾。備課組共有12位教師,新畢業(yè)年青教師2位。年青教師好學上進,中青年教師業(yè)務素質高,老教師關心愛護年青教師,是一個團結和諧昂揚向上的群眾。
二、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格,不能妥善處理好嚴與愛的關系,少數學生的作業(yè)及試卷答題不規(guī)范,遲交甚至不交作業(yè),對他們的.教育和督察力度不夠;
2、課堂教學效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考試成績班級差距較大;
3、對教材的利用不夠,處理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今后工作的思考
1、學習:向新課程標準學習,向教材學習,向同行學習,理解新知識,改變舊觀念;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實施教學重心前置;課堂上做到重點的要精講,難點要巧講,該講的講到位,不該講的直接不講;
3、抓輔導,抓糾錯,抓答疑:進一步利用基礎小測,適當的時間做好補差工作,關心愛護后進生,堅信讓每個學生成功;提高錯題集的使用工作,做到有錯必糾,有批必評;縮小班級之間的差距。
最后,新課標對我們數學教師提出來更高的要求,我們深知領導的要求,也深知學生家長的期盼,更深知自己的壓力和職責,我們將把壓力變?yōu)閯恿Γ龅綈蹗従礃I(yè),踏實工作,相信在有領導的關心和幫忙,有我們組內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干勁,我們必須能夠出色的完成本屆高一數學教學任務,為本屆學生的高考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4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教學反思主要是針對以下幾方面進行: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重視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以函數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它內容也有聯系。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著密切的聯系。
2、學生學數學的自我反思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最大的區(qū)別是從實際的算到理論的思。當初中學生第一次走進高中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已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著自已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qū),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把學生頭腦中的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使他們感到數學中的問題所在,思路的矯正,以及對數學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師對教數學的反思。
我有幸搭上課改的這列快車,身為第一線的數學教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我從中受益匪淺,可以說“在數學教學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從得與失兩方面來進行一下高二年級的教學反思如下:
成功的經驗:
2、課改使我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水平。通過學習課標,我意識到:“學習方式不僅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而且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傳統(tǒng)課堂一
味地采用灌輸和強化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是踏著別人踩出來的路走,而新的學習是要學生自己去找路走。“課堂教學中我不僅能關注讓學生獲取知識,同時也能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水平和能力。
存在問題:
一是組織學習活動還不夠到位。由于學生人數過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參與面不是很廣,往往讓少數學生參與,而大部分學生成為“旁觀者”;二是關注弱勢群體不夠,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部分學生能積極舉手發(fā)言,能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臺的主角,能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但細細觀察會看到,在這熱鬧的背后又隱藏著許多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部分學生在成為觀眾和聽眾,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以前上課時,我經常只顧自己的想法,覺得講的題目越多越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與感受。慢慢地,發(fā)現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做卻不會,后來意識到,我們現正在倡導的許多新課程理念就是來自于這個理論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頓開。原來我的教學方式大大壓縮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打擊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磨滅了自我體驗、自我創(chuàng)新的個性。因此,學生的思維被定向了,無
法進行更好的建構,形成不了有效的認知結構,導致我們的教學效果不好。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走出一條優(yōu)質高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趯σ陨蠁栴}的分析和認識,經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點教學感悟:
1、關注學生的“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對于有些淺顯易懂的'課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對于有些概念性強、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課則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為什么呢?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預習就是把課本看一遍,他們似乎掌握了這節(jié)課的知識。但是,他們失去了課堂上鉆研問題的熱情;他們失去了思考問題時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更為可惜的是,由于他們沒有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失去了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的磨練!
2、以老師的無為造就學生的有為。
在教學中,我經常堅持這樣一種做法:上課時老師盡量少講,主要是給學生騰出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親歷其境地去學。正是由于有了學生的深層次的參與,才能取得過去我們以老師的教為主所不可能達到的高效。我在備課時想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什么內容是非講不可的?什么內容可以不講?
3、練在講之前,講在關鍵處。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現在進行時,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的不斷實踐,追求這樣的一種境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求知的樂趣;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究和合作中發(fā)現規(guī)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全面提高素質。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5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教學反思主要是針對以下幾方面進行: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重視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以函數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它內容也有聯系。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著密切的聯系。
2、學生學數學的自我反思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最大的區(qū)別是從實際的算到理論的思。當初中學生第一次走進高中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已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著自已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qū),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把學生頭腦中的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使他們感到數學中的問題所在,思路的矯正,以及對數學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師對教數學的反思。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愿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fā),但反思后發(fā)現,自已的講解并沒有很好地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地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6
幾年數學教育工作者對開放式數學教學作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沒有提高到開放性教學應有的高度來認識,使得數學教學的開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滿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討如何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開放性程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我就此談些粗淺的認識。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清開放式數學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結合現代認知心理學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筆者認為開放式數學教學的目標應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數學教學,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并得到發(fā)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進一步的發(fā)展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幾項特殊的任務。
二、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相對而言,傳統(tǒng)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fā)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
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的空間形式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T型、馬蹄型、蜂窩型等。這些形式都以打亂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為基本模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而構成,小組一般由5人或7人組成,也有4人、6人小組等等。小組的這種排列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間相互交往的機會,有利于小組內成員的交流和合作學習。
2、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
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主要以協同活動為中介實現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fā)、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指導組內交往,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學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學會既善于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于說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并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7
這一學期的拓展課是“高中數學思想學習的方法好研究”。老師最少的題量為我們分析講解最典型和常見的題型,幫助我們擺脫題海之苦,提高數學成績。
通過本學期拓展課的學習,我能大概了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多層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廣度,深度上對知識加以拓展和提高,并且能在平日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所拓寬和發(fā)展,對課堂內容知識的歸納,總結,梳理等方面有進步,培養(yǎng)了自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好良好的習慣。
在學習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時,對一些在課堂上或是平時不懂、迷惑的地方進行探討,更好地加強了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例如數學思想中的“分類討論”,“函數數學在不等式中的應用”,“參數問題”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于讓我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加以應用和解答。臂如:①對于參數問題的學習,我們通過學習不同的例題,通過研究、分析得到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方法與途徑——分離參數,變換主元等常用的解題方法。②對分類討論這一問題的研究:引起分類討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不確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類……,并研究了基本步驟等等。
總之進入高中以后,數學學習的'方法好內容都有了很大轉變,題目的難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時消化吸收新知識,復習鞏固舊知識也成了我的困擾。但通過此次學習,我發(fā)現數學學習其實是有徑可循。對于一些問題要予以歸納總結,并作一些相配套的練習,以達到鞏固效果。一學期來,我收獲了很多,尤其在學習方法上有了系統(tǒng)的概念,能夠更好地高中的數學學習。
當前高一數學教學方面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主要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上沒有擺脫初中階段對數學學習的認識,學生普遍學習興趣不高。由此提出了幾點看法和做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高一年級的一年教學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鉆研教育教學方法,以及與廣大同學的接觸交流,了解到許多學生甚至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幾項體會。
第一、高一年級的學習階段標志著學生學習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學習的方法上,學習的認識上,學習的深度上與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完全不同,但是從學生的角度講,普遍學習興趣不高。學生自認為初中數學成績不錯,沒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輕松地完成數學課程學習,上課也好,作業(yè)也好,時常不認真對待,馬虎應付,主動性差。真實的情況是,高中數學學習不僅僅是把初中知識再加熱,而是從一個更新的角度的學習,把僅僅停留在模仿階段的學生的知識,從理解聯系的角度更新詮釋,進而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脫離機械記憶的層面,開始學會在邏輯思考的前提下用聯系的觀點來看問題。
第二、對學生來講,初中的數學學習的機械記憶方法,存在著學習的慣性,依然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到了高一階段,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仍然停留在單純的機械記憶的層次上,難以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很多學生對我講,平時花費了相當多的時間背,記數學知識,可考試成績還是不見長進,不知道為什么?顯得很苦惱,學習的興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體會到,高中數學教師除了把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責任是逐漸誘導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使其自覺或不自覺走到高中數學教學所要求的軌道上來。
通過教學實踐,我個人認為:
第一、高一數學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邏輯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為教學目標,為高二時期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第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課外知識加強相關的知識模塊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8
一直以來,我都在不斷反思、探索,尋覓一條如何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通向高考成功之路。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于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于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住、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等,導致做題時不知該用哪個公式,還得去翻書。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升華,課下又不鞏固復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于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對于以上學生存在的問題,我借用了以下的一些基本辦法:
1、關愛學生,激起學習激情。我知道熱愛學生,走近學生,哪怕是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話,都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激活學習數學的思維。
2、每天除了把資料書的作業(yè)做完后還做3道典型的高考題,當天批改,對沒有完成作業(yè)進行批評教育直到其改進為止。
3、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對一些重點知識、一些性質進行不定時的測驗,及時檢查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因材施教。
4、提高課堂45分鐘效率。課前盡量認真?zhèn)湔n,把可能遇見的情況逐一解決,并時常練一些題同時歸納近幾年高考的主要題型和所有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我盡量把一些解題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基本技巧,比如數形結合思想、函數方程的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選擇題中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極值法等教給他們,既使他們不能立刻學會,但時間久了,自然而然的就能把方法融入解題當中了。
5、高三復習注意到低起點、重探究、求能力的同時,還注重抓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的信息點、易錯點、得分點,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解題習慣,養(yǎng)成規(guī)范作答、不容失分的習慣。課下個別輔導,通過輔導能知道哪些知識存在問題,或者是我上課遺漏的問題,都能及時得到解決。
6、認真分析數學臨界內的臨界生和臨界外的臨界生的學習數學的狀態(tài)。比如說每次測試都能在90分以上的同學,應建議他們課后可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題目。對一些數學“學困生”,鼓勵他們多問問題,多思考。采用低起點,先享受一下成功,然后不斷深入提高,以致達到適合自己學習情況的進步和提高。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9
學習完這本書,又觀自己在教學中的問題,發(fā)現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努力地滿足學生的認知活動,才能讓學生愛學、好學、樂學,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然而教學設計時,而教師往往不自覺地忽視對學生學習需求的分析與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新授課中無視學生的認知需求。
例如在函數的奇偶性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采用在學生已經熟悉的函數單調性的基礎上,聯系數和形,通過對兩個特殊函數的研究抽象出函數奇偶性的概念,表面上看體現了轉化數形結合的思想,符合由熟悉到陌生,由特殊到一般,由直觀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但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為什么要研究函數的奇偶性?其意義何在?價值是什么?只是按照自身的主觀意志組織活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需求,忽略了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調動。
(二)在復習課中漠視學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等比數列的復習課時中,有些教師先請同學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等比數列定義
(2)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和前n項和公式
。3)比中項的概念
(4)等比數列的基本性質。
然后在學生一一回答時教師分別對等比數列定義中應注意哪些關鍵、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中,強調要對公比q討論;等比中項應該有正負兩個;等比數列性質中注意與等差數列的性質類比。粗看起來教師開門見山抓住關鍵,直奔主題,對知識的復習到問題的訓練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動口又動手,教學容量大,節(jié)奏快,“效率”高,但實際上一問一答式的活動則是知識的簡單重復和再現,其中有多少內容是學生不熟悉的呢?有多少是學生感興趣的呢?有多少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呢?這些問題的思維價值在哪兒?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嗎?這樣的教學設計只考慮到教學任務如何快捷、順利地完成,卻沒有看到學生的心理需求,抽象、枯燥的知識往往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激情,感到疲勞和乏味。復習課讓學生重新溫習已經學過的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解題方法是必須的,但是這種重新學習是要通過學生的再認識和再實踐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并進一步提高和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身學習能力。復習課擔負著查漏補缺、系統(tǒng)整理以及鞏固發(fā)展、提煉升華的重任,應使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充實感,知識上的價值感和應用上的協調感,由此提高興趣,開發(fā)潛能,使復習課能上出新意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三)在綜合運用課上忽視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例如函數性質的綜合運用課,教師這樣組織復習,先請同學思考答以下問題
(1)若函數f(x)是奇函數,如何用符號表示?用圖形表示呢?
(2)若函數f(x)滿足f(x+2)=f(x)你能得出怎樣的結論呢?如何用文字語言敘述?怎樣用符號表示?
(3)若函數f(x)滿足f(1+x)=f(1—x)則函數f(x)的圖像有什么特征?這樣復習導入加強了學生對數學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像語言這三種語言的理解和相互轉換,加強了學生對函數概念和性質的理解,學生可能也能積極參與,踴躍回答,教學效果似乎不錯,但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基本上時教師安排好的,問題都是預先設計好的,問題的解決也要依賴于教師的指導,學生缺少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機會,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更沒有體現出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展需求,偏離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預設、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流程的設計等等都應立足于“實在”,都要著眼于“有效”。
鑒于上述存在問題,從書中和實際得到如下啟發(fā):
。ㄒ唬﹦(chuàng)設積極的求知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
蘇聯心理學家教學家魯賓斯基曾經說過“對于形成任何一種能力都必須首先引起對某種類型活動的十分強烈的需要”。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應該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的求知情景,把教師要教的變成學生要的。如函數的奇偶性新授課,教師闡述對稱性在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地方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火箭為保持飛行方向和飛行平移尾羽成中心對稱設計;汽車為易于駕駛設計成軸對稱。對稱也是函數圖像的一個重要特征,通過圖像的對稱進而得到函數的一個重要性質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函數奇偶性的內在要求和數學探究的興趣、欲望。
(二)以問題為出發(fā)點,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產生認知的焦點。數學教學要以問題作為教學的紐帶,把知識的認知和建構過程當作問題解決的過程。也就是說數學學習是學生獨立探索、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就必須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發(fā)現和解決問題,要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出所要研究的問題,并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學習中,體現求知的艱辛和快樂,鍛煉思維,增強自信心,激發(fā)求知欲。問題可以由教師設置,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發(fā)現。而由學生自己發(fā)現,提出的問題,更接近學生的思維實際。教師以教學的首席身份將學生引到新知識的.學習活動中來,即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又啟迪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引起認知沖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樂趣,有效地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組織探究活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表現欲。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關鍵還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求知欲是學生主動探索問題和深入研究問題的原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當學生發(fā)現令他們不解或者感到有趣的事物時,好奇心就會激發(fā)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地提出問題,并想方設法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提供人人都參與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得數學活動的體驗和經驗。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活動,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提供一種經歷,使他們在這種經歷中,能夠實現情感態(tài)度、意志品質、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fā)展。學生的認識總是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起關鍵作用的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fā),注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想方設法啟動學生思維的閘門和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實效。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10
“高三學生怎樣才能學好數學?”這是師生座談時學生們問得最多的問題。這同樣也是老師最難回答的問題。很多人都單純的認為要學好數學就是要多做題,見的題多了,做的題多了,自然就熟練了,成績就提高了。于是“題海戰(zhàn)術”便受到很多教師的青睞。熟話說“勤能補拙,熟能生巧”,當然,多做題肯定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有一定的好處。但長期這樣進行大量的機械性的重復,勢必會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進而導致抄作業(yè)現象出現,更有甚者導致部分學生厭學、逃課,這樣做遠遠背離了課程改革的思想: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我一直在思索怎樣改變目前這種現狀,對此我有幾點感想:
1、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課前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很多教師習慣定期檢查學生的課堂筆記,他們認為做好課堂筆記可以督促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所學知識,然而事實真如他們所想嗎?大家可能會發(fā)現筆記記得好的學生,他們的成績不一定好。因為教師在分析問題的時候,這些同學總是忙著一字不落的抄教師的板書,根本沒有參與到解題的思維過程中去。這樣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怎么會得到提高?思維能力又怎么會得到鍛煉?真正會記筆記的同學,他會認真聽,積極思考,有選擇性的記下關鍵性的部分,然后在課后進行思考,并重新整理。真正會學習的同學,他會課前認真的預習要學的新內容,把不懂的知識圈點起來,課堂上認真聽講,把自己的疑問向老師提出來,和老師共同探討,課堂上適時的做好筆記,所以我認為做好預習工作比做好課堂筆記課堂效率更高。
作為教師有必要給學生提出預習計劃,對于有些淺顯易懂的課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進行自主學習;對于有些概念性強、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課,教師則要提前設計預習導學,幫助學生初步理清思路,降低課堂聽課的難度。教師適當的介入,可以降低學生對學習新課的畏懼感,從而逐漸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切忌一言堂
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治理國家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為而治”,與此類比,我們的教學是否也可以“不教而學”呢?如果是這樣,那上課講什么呢?我在備課時想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什么內容是非講不可的?什么內容可以不講?怎樣才能把課堂真正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要嘗試盡量少講,主要是給學生騰出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親歷其境地去學。
有了學生的深層次的參與,才能取得過去我們以老師的教為主所不可能達到的高效。導學案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學習的一種授課方式。我們要充分的信任學生,把時間交還給學生,而不能急功近利的期待一種“藥到病除”的效果。因此,我更認同一種新的觀念: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是以教師和學生都作為主體,以教學內容為中介的交往。比如,對于一道題目,我們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他審題、思考、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允許他們說出自己做錯的原因,允許他們對教師或者其他同學的結論質疑,允許他們說出他們不同的解法。
3、教師要關注一題多變的教學價值,切忌只追求解題的數量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認為:一個與責任心的教師與其疲于應付繁瑣的教學內容和過量的題目,還不如適當選擇某些有意義但又不太復雜的題目,去幫助學生發(fā)掘題目的各個方面,在指導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才智和推理能力。一道題目,如果靜止地、孤立地去解決他,即使再好充其量不過是解決了一個問題,但是如果不僅能多角度探索解題的方法,而且能適當的對原題進行深層的探索,則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有益。下面以兩個例題為例:
例1、將3個不同的小球任意放入4個大的不同的玻璃杯中,杯子中球的最大個數極為X,求隨機變量X的分布列和數學期望。學生思考完該題目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種情況:
變式1:如果小球相同杯子不同,結果會怎樣?
變式2:如果小球不同杯子相同,結果會怎樣?
變式3:如果小球相同杯子相同,結果會怎樣?
通過條件的改變,我們要讓學生意識到做題一定要認真讀題、審題,因為題目中一個字的不同,或者一句話敘述的重點不同,可能導致考查的側重點不同,從而結果產生很大的差異。
再比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有限制條件的排列問題,我設計了一道例題:
例2、從3名男生和4名女生,選5名同學排成一行照相,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1、全體站成成一排,其中甲只能站在中間或兩端,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2、全體站成成一排,其中甲、乙必須在兩端,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3、全體站成成一排,其中甲不在在左端,乙不在在右端,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4、全體站成成一排,男、女各站在一起,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5、全體站成成一排,男生必須站在一起,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6、全體站成成一排,男生不能站在一起,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7、全體站成成一排,男、女生各不相鄰,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8、全體站成成一排,其中甲、乙中間必須有2人,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9、全體站成成一排,男生必須站在乙的右邊,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10、全體站成成一排,甲、乙、丙三人自左向右順序不變,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11、排成前后兩排,前排3人,后排4人,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12、排成前后兩排,前排3人,后排4人且甲必須在前排,乙必須在后排共有多少種方案?
變式13、排成前后兩排,前排3人,后排4人且甲、乙必須都在前排,共有多少種方案?
此題目學生還可以有學生再改變限制條件提出更多新的問題,學生設計問題,學生回答,通過這道題目,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鄰問題用“捆綁法”,不相鄰問題用“插空法”,特殊元素優(yōu)先考慮法、定序問題用除法、直接法、間接法等解排列組合問題的常用方法,同時也學會了如何設計問題,這樣做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做這樣的變式訓練,學生便會養(yǎng)成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的習慣,對一道數學題積極開展一題多變的訓練,哪怕是學生部分題目學生不能完全求解,也有利于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yǎng),及發(fā)散思維的形成,增強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敢于探索并予以解決的勇氣。
4、教師要注重及時反饋練習,多元評價學生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學生要完成的科目比較多,所以很多學生就開始抄作業(yè),或者不認真對待作業(yè),所以教師在批閱作業(yè)時就出現兩種現象:全班作業(yè)對錯情況完全相同,作業(yè)非常容易“批閱”,或者全班作業(yè)出錯情況五花八門,作業(yè)批閱難度很大。有個別老師為了避免學生抄作業(yè)、不交作業(yè)、作業(yè)很難批改這些情況的出現,就采取讓學生把講過的題目再作為作業(yè)上交。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跟教師也有很大的關系,有些教師認為,教師課堂講授時間與教學效果成正比,學生做練習的時間也與學習成績成正比。因此不值得作業(yè)量很大,經常占用晚自習的時間等可以利用的一切時間,給學生加班加點的補課,完全忽略了學生的獨立性,因此造成了學生離開教師就不會做題的這種現象。他們認為教師課堂講,學生課外練,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又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外時間。因此不惜擠掉學生獨立作業(yè)與反饋的時間,用于講授,認為這樣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績。殊不知學生構建新的認知結構,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均離不開自身的獨立活動,單靠教師講授和師生共同活動,充其量只能使學生聽“懂”,而達不到學“會”的目的。
課后獨立作業(yè)是也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尤其是學困生。因此,布置作業(yè)時一定要分層、適量,要求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哪怕時間不夠,只寫出解答思路,寧可不計算,或者,題目只做了一半也可讓學生先上交作業(yè),以便使教師從中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進程,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同時還能有效地輔導學困生及時學懂數學知識,掌握基本學習方法。
在課堂作業(yè)中,要對這些學生的每一次精彩作業(yè)以口頭或書面等多種形式予以肯定,及時評價,讓成就感及時地滲入學生心靈,讓學生都能充滿興趣地、充滿信心地迎接下一次的成功。尤其是學困生,更要經常鼓勵,交流,通過小組互助和教師的個別輔導,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于老師和同學的關愛,讓他們有繼續(xù)學習并且學好的欲望和勇氣。
總之,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多學習,多反思,轉變觀念,以研究者和體驗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中、學習中的問題,在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學習,以此來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從而更有效的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11
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的、數學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蘊藏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繼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會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進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思和實踐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展現數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使學生能夠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經歷數學知識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生過程,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對數學較為的全面理解和體驗,在過程教學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長期以來,我們教師的教學習慣了“滿堂灌”的模式,學生不知不覺成了知識的容器,在課堂里,思維的時間和空間無情地失去了。對數學問題,根本不可能充分展開過程,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更不可能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因此,學生的動手能力差,創(chuàng)新精神欠缺,便成為學生的通病。為此,我們應該探索數學過程教學及其實施的問題,以期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中學特別是高中數學教育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應該著眼于讓學生建構新的認知過程,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通過選擇恰當的常規(guī)的和非常規(guī)的問題,作為施教的'載體;教師除了根據教學內容廣泛收集問題外,最好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問題,把課本題進行改造,成為情境題、開放題、應用題,并加以積累,不斷完善,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問題。然后把這些問題通過啟導等教學手段,在課堂中充分展開數學過程教學,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抓住知識生長點,展示概念的提出過程。
概念是思維的基礎,數學離不開概念。在引入新概念時,要緊扣學生熟悉、已知的舊概念,由概念引出性質,進而以定理或公式呈現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對學習的概念、公理有所理解,惟有透徹的理解才能使知識溶入其認知結構。準確把握知識的生長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要多對學生闡釋幾個為什么?這樣做自會引發(fā)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興趣,進而體驗到發(fā)現的喜悅,收到“潤物細無聲”之功效。
教師要在形成概念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思維空間,要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自主地建構新概念。在辨識概念時,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從學生的角度看,學貴有疑是學習進步的標志,也是創(chuàng)新的開始。
2、 展示性質、法則的發(fā)現過程和推導過程。
在學習數學定理、公式、法則時離不開對命題的證明,要結合實際情況,在證明命題前為學生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的疑惑情境,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通過觀察、感知學習的定理、公式、法則后,要學會分析,要有自己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問題,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質疑。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多角度的問題,尤其是善于提出新穎的具有獨特見解的問題。
3、展示問題、結論的探索過程和方法的深化過程。
在解題過程中,首先應判斷解題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理路,在引導學生解題的探索過程中,要注意聯想,要學會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識、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題全過程監(jiān)控自己的行為:是否走彎路?是否走入死胡同?有沒有出錯?需要及時調整,排除障礙。這樣長期形成習慣后,往往可以別出心裁,另辟解題捷徑。這種思維品質也是創(chuàng)新的重要標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敏銳捕捉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并給予支持、鼓勵;并在解題后不斷反思、回顧,積累經驗,進而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時在解題教學中,要注意滲透解題策略,要注意解題訓練的坡度和難度。如果解題訓練有一個坡度,可以使學生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完成一個小題,相當上了一個臺階,完成了最后一題,好像登上了山頂,回首俯望,小山連綿,成就感不禁而生。如果題組沒有難度,學生不可能有疑,重重復復會令人乏味。反之,設置一定陷阱、難度,學生經過探索、推敲,把疑難解決了,既鞏固了基礎,又實現了從有疑到無疑的飛躍,體驗到解題的勞動價值。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及時提出具挑戰(zhàn)性的新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同時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問題,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不斷進行教學信息的交換、反饋、反思,可修正思維策略,概括和總結數學思想方法。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具有善于捕捉、組織和判斷各種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盡力幫助學生主動建構數學認知系統(tǒng),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知識網絡,著眼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12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運用新穎、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為小學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了廣闊的展示平臺。那么,如何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實現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整合,下面談一些我的嘗試與探索。
一、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信息承載功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之前就已經有了生活的經驗,他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所以在數學探究學習之始,我們應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潛力。同時新《標準》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而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可實現對小學數學教學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它們管理的信息不僅是文字,而且還包含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媒體信息。通過這些載體,可以在極大程度上增大課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師控制教學信息的靈活性。多媒體以及網絡技術,給學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學習方式,加快學生的理解進程,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
如在教學“常見的數量關系”中,我們就利用播放超市的影像文件,讓學生在“逛超市”中體會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系在生活中的應用。如:一瓶牛奶的標價2元,這個2元就表示什么?顧客手中的6瓶可樂,這個6表示什么?在收銀臺計算的又是什么呢?從中學生可以體會單價、數量、總價在超市中的廣泛應用。接著讓學生自己在“超市”中購物。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根據什么數量關系式?這樣根據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在課堂中讓學生“逛超市”。讓學生身臨其境,零距離接觸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知識的生活原型,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
當然,我們還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存儲功能,根據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預先存儲在電腦當中,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出來;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高速處理信息的特點,在課堂上快速、準確地進行作圖。通過計算機軟件,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信息實現實時控制,可以在任何時刻讓某段文字、某個圖形出現;也可以在任何時刻讓客觀存在或隱去;可以隨機作出圖像;可以對屏幕上出現的運動對象隨時干預,象電影定格一樣使之靜止在某一畫面上,以對某些需要強調的運動結果進行特寫;可以對圖形(或圖像)進行局部放大等等。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利用多媒體呈現形式的活潑新穎,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就是強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主體地位。同時新《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換言之,數學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索學習。應用“幾何畫板”,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行自主探索,親自去體驗,更強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學生實現“意義建構”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我們就利用“幾何畫板”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做“數學實驗”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發(fā)現、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我們在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能夠動態(tài)地表現幾何關系、交互性的特點,讓學生自己去做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的“平移”、“旋轉”的一些功能,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種動態(tài)的操作過程,給學生進行比較和抽象創(chuàng)造了一種活動的空間和條件。然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觀察、發(fā)現、討論、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與已學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大膽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最后可以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對計算公式進行驗證,從而實現對知識意義的構建。
三、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構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利用信息媒體強大的交互功能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倡導新型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F代教育技術中多媒體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讓學生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讓學生在積極思維的參與下,經歷認知結構的調整和重新組合,最終把新知同化后納入原認知結構中,使學生構建合理、清晰的認知結構。
如教學“年、月、日”中,我們利用多媒體信息創(chuàng)設協作和自主性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可以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進行隨機觀察年歷。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觀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是31天,有的月是30天,而有的月又只有28或29天。學生還可以打開資料庫進行知識查詢,自己去自主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計算機進行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從而可以探索出閏年和平年的概念。學生還可以嘗試探索閏年的計算公式,還可以根據隨機題來驗證自己總結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學生可根據需要在“知識擴展中了解到我國農歷知識和世界上關于年、月、日劃分的一些知識”。這樣,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機械訓練中解脫出來,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從而更好地完成自我構建過程。
四、利用網絡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讓學生自我調控、自我發(fā)展
基于網絡技術的課件更具有優(yōu)勢,它除了具有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點外,還具有對學生全員的可控性優(yōu)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自主選擇學習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調節(jié)學習的進程,在師生、生生、人機、個體與集體之間多緯度的交流,憑借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
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中,利用ASP制作成動態(tài)網頁,讓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規(guī)律,完成網上練習:
將D列的數值設計為“E1/B1”,學生在課件的使用中,只要在B列和E列中填上相應的數據,D列則自動算出擴大或縮小的倍數。通過動手讓學生自己找到要使分數大小不變,分子和分母必須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的變化規(guī)律?梢姡诰W絡技術的課件所傳遞的信息具有統(tǒng)一性、開放性、靈活性、動態(tài)性和全員可控性等特點,可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優(yōu)良環(huán)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和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了自我發(fā)展的可能。
21世紀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會帶來教育觀念、教學組織形式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合,會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達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良好效果,能加快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的整合,還有大量值得探討的問題。我相信,只要信息技術運用得恰當,必定能為新課程改革“插翅添翼”。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13
在20xx2年的7月14日,我很榮幸地參加了校管中心組織的高中數學教師培訓學習。在傾聽名師專家的經驗傳授的同時,我與許多老師一起學習、交流。作為一名一線的高中數學教師,平時責任大、任務重、工作忙,極少關注自身的發(fā)展,教學中也遇到很多的困惑。專家們的發(fā)言,讓我拓寬了思路,促使我站在更高層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嚴肅的思考現今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更認真的思考未來的路如何走。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學習收獲:
此次培訓學習校管中心領導非常重視,從授課人員安排來看:安排的老師全是教授級別的老師。從授課時間任務來看:時間緊任務重,但是校管中心的領導、老師特別盡職,安排具體,服務到位,一些細節(jié)工作落實得好,如我們的住宿安排,組織班級學員的交流活動等,大家比較滿意,評價很高。此次培訓課程設置合理,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此次培訓以講座為主,互動討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互為促進,相得益彰。
首先是讓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高中數學新課改的轉變觀念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特別是幾個著名專家的幾次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其次,幾位大牌數學教育家的各個專題講座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了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強調教師學習的重要性,分析了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方法、講解了數學教育心理學及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學數學學生探究性思維培養(yǎng)方法對策,數學教學等等。
來自丹陽的林偉民特級教師給我們作了“素質教育視角下的數學教學與高考”的專題報告。他在第一大點: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講到第六小點:與時俱進地認識“雙基”,我印象頗深:“雙基”顧名思義是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在許多場合,人們在使用“雙基”一詞或強調“雙基”時,其實質是強調打好“基礎”,它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在數學中,知識和技能是需要一個一個地學習,數學課也需要一節(jié)一節(jié)地上,但是,在高中數學課程中,還是有一些“內容”或“思想”更重要,更基本,貫穿在數學課程的始終。例如,“函數”、“運算”、“圖形”、“算法”等等,它們的作用不能等同于知識點,不能等同于技能,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方法,它們反映了數學中更為豐富的東西,是數學的靈魂。它們將伴隨著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這些反映數學本質的東西需要留在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對這些內容的領會和掌握僅靠做題是難以實現的。在董林祥老師的“數學教師的智慧”中講到:課堂要關注的不是怎樣教,而是如何學;在課堂中重要的不是題目的訓練,而是引導學生的發(fā)展;我們的教學不只是傳授,更多的應該是探究。這便給我們指明了課堂教學的方法。我們只有將眼光從傳統(tǒng)的著眼點處逐漸移開,才能看清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重點所在,才能真正的將課堂的中心放在學生的身上。
而黃厚忠老師指出了,不管是怎樣的課堂模式,其有效性的`唯一指標便是學生有無發(fā)展。這就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方向,或者說是檢驗的標準。如何以學生為中心,什么樣的教學才算是好的教學?唯有將檢驗的標準也落實到學生的身上——讓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我們工作的檢驗指標。
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學術水平高,充溢著對課程理念的深刻闡釋,充滿了教育智慧,使我們開闊了眼界。雖不能說通過短短幾天的培訓就會立竿見影,但卻也有許多頓悟。身為老師,要把握新課改的動態(tài)、要了解新理念的內涵、要掌握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靜下心來采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學,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彩,求得師生的共同發(fā)展,求得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在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就要不斷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勇于到課堂中去實踐,相信只要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篇3:高中數學新課改心得體會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14
讀《有效教學》心得體會
落沖小學:郭江
讀了《有效教學,小學教師數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后,深有體會,對于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么經驗,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老師的開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jié)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yǎng)技能、發(fā)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系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
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重課堂動態(tài)生成,著眼學生發(fā)展,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盡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fā)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采取積極的鼓勵態(tài)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會培養(yǎng)出來。
第三、“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于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于科學、高效率的練習?茖W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fā)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fā)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yǎng),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后,我覺得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里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15
以前上課時,我經常只顧自己的想法,覺得講的題目越多越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與感受。慢慢地,發(fā)現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做卻不會,后來意識到,我們現正在倡導的許多新課程理念就是來自于這個理論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頓開。原來我的教學方式大大壓縮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打擊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磨滅了自我體驗、自我創(chuàng)新的個性。因此,學生的.思維被定向了,無法進行更好的建構,形成不了有效的認知結構,導致我們的教學效果不好。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走出一條優(yōu)質高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趯σ陨蠁栴}的分析和認識,經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點教學感悟:
1、關注學生的“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對于有些淺顯易懂的課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對于有些概念性強、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課則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為什么呢?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預習就是把課本看一遍,他們似乎掌握了這節(jié)課的知識。但是,他們失去了課堂上鉆研問題的熱情;他們失去了思考問題時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更為可惜的是,由于他們沒有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失去了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的磨練!
2、以老師的無為造就學生的有為。
在教學中,我經常堅持這樣一種做法:上課時老師盡量少講,主要是給學生騰出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親歷其境地去學。正是由于有了學生的深層次的參與,才能取得過去我們以老師的教為主所不可能達到的高效。我在備課時想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什么內容是非講不可的?什么內容可以不講?
3、練在講之前,講在關鍵處。
只有在老師講解之前學生已經深入地鉆研了問題,他才能有“資本”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他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為在老師講的過程中,學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的想法進行了對比、評價。 “練在講之前”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于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求知的無窮樂趣。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現在進行時,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的不斷實踐,追求這樣的一種境界: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求知的樂趣;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究和合作中發(fā)現規(guī)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全面提高素質。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相關文章: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03-22
【熱門】高中數學教學心得08-23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熱門】01-22
【薦】高中數學教學心得07-06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精】09-12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推薦】12-19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精選20篇06-28
(精選)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5-17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精選]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