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深度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
兩天來的深度課堂培訓學習,感受頗深。我認為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應不斷積累有效組合的經驗,形成一定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所有的課堂教學資源中,教師與學生是最為關鍵的,在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為主體”的關系,是使這兩種資源發(fā)揮最大效益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獲得課堂教學高效率、更深層次的突破口。構建“學的課堂”,看起來主要是學生自學,但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教師要給學生及時的引導、指正。
“活動導學”的教學模式,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一定能夠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真正實現深度教學。為此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營造民主開放的學習氛圍,鼓勵自己要善于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將學習與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并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臺,使自己成為終身學習者。
二、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開展深度學習的課題。這是我們最為需要的策略,這樣能夠提升學習的動力和學習的效率,學生愿意學習,愿意開展工作,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實際上,我們應該根據所學內容,結合現實條件,做出最為切合實際的探索,這樣能夠保證學生思考問題的可行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引導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及其現實條件開展深度學習和探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探索知識、應用知識的熱情,從而做到學以致用,用以帶學的目的。
三、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用多種形式來呈現,并且要盡可能直觀,貼近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生活。教師設計題目的最佳方向是:看得見、找得著、用得上;這樣學生的學習動能就能被激發(fā)出來,興趣也就能夠堅持下去,一切的困難也就變得輕松,變得自如,他們不再把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這樣就能夠讓大多數的同學都能夠開展深度學習,同時也能達到最佳化的程度。
四、新課堂改革呼喚著學習方式的轉變,也就是說學生再也不是單一的被動的接受學習了,而是讓學生自立探索、動手動腦,讓學生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終的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獲得真實的`感受。
總之,在學習了深度課堂教學的相關知識,并聆聽了解專家的課堂教學后,深深感到教師教學的方式要大大的改進,教師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導作用,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有明確的目標,因材施教,又要有靈活的方法,收效顯著的教學措施,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互助、合作交流,不僅要注重老師與學生交流的深層次,更應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拓展課堂教學的深度。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2
我有幸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在這短短的兩天內, 我觀摩了8位優(yōu)秀老師的示范課,從中獲得了不少的教學經驗。8位老師各有各的風格,不同的設計思路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他們對教材的理解、清晰的思路和靈活的教法,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技巧。同時他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理解和掌握教材
上好一節(jié)課首先要正確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靈活變通教學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時間給學生以最大的收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強震球老師的《認識分數》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是非常到位的,結合圖片和練習,引導學生一遍遍說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將它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加深了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從根本上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同時,在做題過程中,他不斷提問“為什么它們都是四分之一”,“為什么每一份表示的分數不一樣”等,引發(fā)學生思考,自主探究,一節(jié)課下來,教學重難點都被學生內化吸收,效果顯著。教材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憑借,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維能力訓練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杜海良老師在講《體積和容積》時,先是往空杯子倒水,讓學生體驗空間,為學生正確認識“體積”奠定了基礎,再讓學生摸一摸桌肚,進一步對空間增加感性認識,最后往水里丟石子,通過“溢出的水多說明什么”概括出體積概念。他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觀察、猜測、實驗最后驗證,逐漸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數學思維能力。聽了這幾位優(yōu)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深感受到教師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難點,選準切入點和教學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才能上好一節(jié)課。
二、教師要學會思考
顧志能老師指出,數學知識,往往就是一種規(guī)定,思考規(guī)定背后的道理,那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一個有追求,愛鉆研,會思考的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有數學的思考。顧老師的《比萬大的計數單位》這節(jié)課最讓我影響深刻。他并不像強老師那樣的激情洋溢,儒雅的外表下是對數學的熱情,對問題的洞悉。
他先由撥珠引出計數單位,復習學過的計數單位和進率,發(fā)現滿十進一會產生一個新的計數單位,順理成章讓學生猜猜萬后面會是什么計數單位并且辨別。學生和老師順利確定好了十萬,百萬和千萬的順序,然后再猜:后面的計數單位到底是什么呢?眾說紛紜,學生充分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顧老師用撥珠證實了“萬萬”的猜想,并用一個個的數字和同學討論合理性,最終得到“億”這個計數單位。其實對于我們來說,計數單位可能只需要十幾分鐘就可以講完了,但是顧老師他卻花了大量時間和學生探究計數單位,為什么萬后面是十萬,為什么千萬后面是億呢?可能我們都沒有思考過,對啊,為什么呢?整節(jié)課,學生一直跟著老師走,一直在思考,所有老師也在思考,我想這就是最奇妙的地方。顧老師良好自身素質,獨特的價值觀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善于思考,樂于思考,并且把這種思考的習慣教給學生的老師。
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張齊華老師《確定位置》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張老師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要解救大海某一處的船只,然后給了一些基本信息和一個問題,然后大膽放手,整節(jié)課都由學生自主探究船只的位置,老師只是在一邊引導和總結。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時,才有可能干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學生就會無從下手,太容易又不用沒意義,這都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節(jié)課恰恰需要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使新舊知識得以聯系。在這節(jié)課,我看到了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通過本次學習,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每位老師對教材的把握和鉆研,對數學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數學知識背后的思考都是讓我深深感慨的。我會把優(yōu)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繼續(xù)好好研究教材,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里快樂的學習成長。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3
9月21日至23日有幸參加20xx年省“名師團送培”連云港市“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模式與策略”的專題培訓。在開幕式時,臧雷局長的講話讓我感觸很深,臧局長從五個方面闡述了對教育的認識:教育要有溫度,心中裝著學生;教育要有高度,眼界高,關注孩子的未來,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教育要有厚度,用人文、學科通識的知識,認識兒童的知識;教育要有韌度,教師要堅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教育要有美度,有語言美等我感觸最深的是教育要有溫度,作為教師要心中裝著學生,想學生所想,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學好你的課,首先讓學生喜歡你的人。接著聆聽了金海清局長關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改革的專題講座,金局長的講座精彩紛呈,讓參會的教師感覺欲罷不能。金局長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要義、深度學習的課改等幾方面進行闡述。他把知識、技能、能力和素養(yǎng)的關系比喻成駕校的考試,交規(guī)相當于知識,移庫相當于技能,路考相當于能力,禮貌行車和安全駕駛相當于素養(yǎng)。這個比喻貼切的闡述了核心概念之間的關系。他指出深度的課改是指向深度的學習,是深入學科本質的學習,是觸及學生心靈深度的學習,是促進學生持續(xù)建構的學習。他告誡我們:教師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師,就不能只會埋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
接著聽了兩節(jié)示范課。戚穎老師執(zhí)教的《我們身體上的尺》,在課中戚老師從幾個方面體現深度教學的策略。以問題為核心,促進學生思考的過程。如,她在講完老鼠剪了貓的胡須,貓被卡在墻洞里的.故事后,說明胡須是貓身體的尺,提問:你知道我們人身上有哪些身體上的尺嗎?使學生思考人身上有哪些尺。在學生應用身體上的尺測量實際的物體后提問:你們在用身體尺測量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這些提問讓學生加深了思考的深度。以操作為手段,讓學生在動手中感悟。她在課中安排了測量自己的身體尺,測量一米有幾搾、幾腳、幾步,實際測量。這些活動的設計體現了操作活動的深度。戚老師的課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體驗,既有學生個體的思考,也有學生整體的討論、思考,把獨有的知識轉化為公有的知識。許冰彬老師通過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和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兩個活動,讓學生非常深刻的感受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很好的詮釋了深度教學的含義。
南通名師王蓓蓓老師的課讓我感到真不愧是名師,她的課亮點太多,我就以下幾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她的課體現了展示的深度,在活動一外形美展示活動中,學生展示了用圓規(guī)畫圓、用圓形膠帶畫圓、用線畫圓等方法,其中用線畫圓,線分為普通的棉線和皮筋,學生在用皮筋畫圓時出現了畫不圓的情況,讓學生從中感受圓的半徑不變才能畫出圓;她的課體現了活動的深入,在活動二中,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的活動發(fā)現圓的半徑、直徑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的活動時間充足,活動非常深入;她的課體現了討論的深入。學生討論找圓心的方法比較熱烈,有用找?guī)讞l線段那條長的方法,有用任意兩條線段相交找交點的方法,有在圓外畫一個正方形的方法,學生的討論非常深入。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4
今年暑假8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理念培訓》,受益匪淺。73歲高齡的朱玉民教授,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精彩的報告更是迎來臺下學員一陣陣掌聲,朱玉民教授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理念與課堂教學案例相結合,為我們上了一堂實實在在的課,使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僅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或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以實現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落到實處。在整合時決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際整合中運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再結合各門相應學科的特點建構出多種多樣、實用有效、易于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這次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朱教授演示的兩個教學案例《鄉(xiāng)愁》和《斑羚飛渡》!多l(xiāng)愁》運用信息技術很好地將語文學科與歷史學科深度整合,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了特殊的意境;《斑羚飛渡》使原本抽象的飛渡過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生動,豐富了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是簡單地應用課件進行演示的輔助教學,而應該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的“融合”。信息技術不再只是演示媒體或工具,而應該作為一種基本素養(yǎng)無處不在。在課堂上不一定要有華美的課件展示,教師也不要過多地板書、講授和滿堂灌,而是把教師的“講”讓學生的積極參與活動所代替,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的變?yōu)橛^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以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的目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學有所悟,而這恰恰是他們自主探究的結果。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希望通過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理念”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一堂實踐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絡等教學手段,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呈現給學生一個交互化、信息化的課堂。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5
“嘉賓們個個身著華麗禮服,或杯光酒影,或優(yōu)雅曼舞,或熱情交談……”這是高一(5)班李琳同學在欣賞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第一部分后所描述的畫面,很形象、很貼切。一個平行班的學生能這樣形象表述自己對深層作品的的了解,相當不錯。而這不是個別現象,整個高一年級的學生對我曾經認為是較難的樂曲,學生都能有較高程度的欣賞理解。真是成績喜人,令自己上課也很舒心。而這一切的轉變只是我對自己和學生的態(tài)度有了新的要求。
我這里所說的態(tài)度轉變不是指上課時教師的語言方式、肢體方式,眼神方式的轉變,這些“親民”的教學方式一直是我的教學著意點。我今天要說的“態(tài)度”是指教師對教學內容掌控態(tài)度和對學生學習要求的態(tài)度,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的深度。
曾幾何時,“學生興趣不濃,基礎不扎實”成了很多老師降低教學要求的理由,這一認識直接導致我校學生的學習狀況每況愈下。我也是其中的一個,作為音樂課,似乎更沒有必要太認真。 “音樂課還要備課嗎?”因為總有教師會這樣問我。課肯定是要備的,只是在以往的教材篩選上我總認為學生接受不了這樣深度的作品,而換成較為熟悉一些,易懂一點的作品來代替。同時也減少了自己對樂曲的琢磨,減少對重難點的研究。(因為教材一直在換,很多樂曲自己也很陌生,再加上教學條件不夠)。而今年因為有學校教研工作為契機,我在態(tài)度上有了一個新的轉變。
一、教師的轉變
首先要深研教材。由于本學期課安排很集中,時間很充裕,我總是用半天的時間來研究教材和教參,把本科內容的重難點了解透,然后能聽五遍以上樂曲,再來琢磨怎樣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然后認真?zhèn)湔n:我總是花半天的時間寫教案,從導入的設計,到內容的編排,啟發(fā)提問設置,都精心準備。最后制作課件:以教案為藍本,上網尋找視頻資料和相關圖片,盡量讓課件做到好看易懂。
二、對學生學習要求態(tài)度的轉變
我不再以學生“基礎差”為理由,降低對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程度的要求。因為有了之前教師備課的付出,有了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掌握,有了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對學生學習要求不自覺也就隨著提高了:要求能對樂曲進行分段,對主旋律能哼唱,對樂曲進行聯想等,這些要求慢慢讓大部分學生適應了;我對一些后進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玩手機,不能睡覺,否則被點名的'留下掃地。這部分學生散漫行為也慢慢有所收斂。
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課堂呈現了良好的轉機:課堂紀律越來越好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慢慢變強了,參與的學生愈來愈多了,聯想也逐步豐富了。學生能在巴赫的《馬太受難曲》中體驗到耶穌的受難經過;能在《c小調練習曲》中領略出肖邦的愛國情懷;能在《命運交響曲中》感受貝多芬的不屈精神;在《愛之夢》中體驗李斯特的夢幻與詩意……
音樂課有很多課型,現在西方音樂的學習欣賞課我基本上已建立了一定模式,其它課型我也將慢慢去完善。因為有了這種態(tài)度的轉變,才能使我校學生藝術學習更有深度。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6
開學前,我參加了縣里組織的學習培訓活動,感到收獲甚多。現就這次的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理念之二是“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纠砟钪恰皩W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深入、全面地學習課程標準,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掌握課程標準的思想內涵,通曉課程標準的整體要求,才能目的明確、方向集中地鉆研教材,具體、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從而得心應手地駕教材,靈活自如地選擇教法。
二、學習方式主要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自己作為學習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責任,有助于弘揚主體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它強調學習的交往性、互動性、分享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習的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有助于形成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的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健全新的評價機制。
不但有終結性的評價,還要有發(fā)展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應該側重的是一個階段后,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發(fā)展,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多元領域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fā)展,這樣,評價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才會有始有終科學的。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們每位教師都能踐行課標理念,還原數學本色。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7
今天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如語言應簡明扼要、準確、生動等),注意到實驗操作應規(guī)范、熟練,注意到文字的表達(如板書編寫有序、圖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yè)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fā)展的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其間必然有許多非預期的因素,即便教師對學情考慮再充分,也有“無法預知”的場景發(fā)生,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fā)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要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師道尊嚴,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馬上表現出不高興,不耐煩,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
開放性的提問,沒有統一的思維模式與現成答案,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會是豐富多彩,這可以作為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源。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tài)生成的把握。
三、變“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fā)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滿足于學生說出是與非,或是多少,至于說話是否完整,說話的順序如何,教師不太注意。這樣無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發(fā)表見解,并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讓盡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例如,口算,現在已經名不副實,多數用筆算代替,學生動手不動口。其實,過去不少教師創(chuàng)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于游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其它教材也可以這樣做。我們不能把數學課變成枯燥無味、讓學生學而生厭的課。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并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8
20xx年10月30日,xx市小學數學“教壇新星”送教活動在xx縣實驗小學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聽課活動,看到三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展示著課堂教學藝術,傾聽著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領略著她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她們在開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受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執(zhí)教理念的啟發(fā)。
一、導課要為教學服務。
如盛莉芬老師精心設計的《認識周長》的導入,她是以喜羊羊和懶羊羊等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來引入話題,并使之貫穿于全課,以此拉近了學生的距離,學生的向師性更強,他們積極的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去。龍子湖區(qū)教研室李婭婭老師的課前談話也很引人入勝,她通過“猜一猜,考察你的反應力”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都非常樂意參與到這項游戲。于是,在這種自然、愉快的氣氛中,師生們共同進行下一輪的`“看一看,考一考你的觀察力”活動,學生興趣大增,這樣的安排也為后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課堂上應讓學生體現自己的價值。
三位教師在教學上都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做到收放自如,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鳳陽路二小的謝xx老師在講《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課時,讓每一位學生從信封中找到6張撲克牌,學生自己先動手擺一擺,接著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擺法,在這一連串自主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深刻的感悟到“要使摸到紅桃a的可能性是1/6,6張牌里都必須要有一個紅桃a!钡慕Y論,輕松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又如盛莉芬老師為了突破“一周”的概念,先讓學生找一找自己身邊有一周的事物,指一指它們的周長并用手摸一摸,感知圖形的周長,在頭腦中建立周長的概念,以此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特別是在測量愛心、圓等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時,教師讓學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生先用繩子把愛心和圓圍成一圈(多余的繩子用剪刀剪去),再把繩子拉直,然后用直尺量出繩子的長度,即是這些圖形的周長,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活動中學生們輕松掌握了這種“化曲為直”的解決策略。還有李婭婭老師講《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時,她著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完全放手讓學生動手計算,又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中,找到了規(guī)律。
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新課程強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學有用的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并讓他們感知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謝老師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她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用猜“左右手”的方法決定誰先發(fā)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感受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從而想到用分數來表示這種可能性的大小并把它運用到生活中,李老師設計的練習是本課的一大亮點,通過“抽獎”、“砸金蛋”等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的游戲活動,促使學生調動生活中所有的經驗和所學的可能性大小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又如李婭婭老師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以“快餐店中的套餐。每份12.5元,售出10份.100份.1000份,分別是多少元?”這一實際生活中的話題引入數學知識,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接著李老師又讓學生運用這一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讓學生掌握了規(guī)律并學會運用規(guī)律去解決問題。
四、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中三位老師都能很熟練的應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謝xx老師使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6張紅桃依次變成黑桃,讓學生分別來說說“紅桃和黑桃的可能性各是多少?”就是這一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又如盛莉芬老師上課伊始,就使用flash動態(tài)演示懶羊羊不沿操場跑一圈和它中途停止,沒跑完一圈的過程,讓學生指出其錯誤,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深刻領悟到了“一周”的含義。
總之,這次的聽課,使我感觸頗深。我覺得一節(jié)好課它是有生命力的,而這種生命力來自于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感知與體驗,來自于對問題的好奇與思考,來自于對知識的猜想與驗證,來自于對活動的探究與解決。而這些恰恰是我的課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經歷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解決問題。我還要多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我相信自己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9
當今,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經濟的騰飛猛進,信息技術在人們的學習、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漸占據了主體地位,為人類各種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逐漸實施的過程中,為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教學設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優(yōu)化整合。
精美的.畫面與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學生們的審美感。運用了多媒體展示,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然而,仔細揣摩,不難發(fā)現有的教師僅把電腦作為一個展示圖形的工具,學生還是沒有擺脫“跟隨著老師學習”的傳統模式。有的教師則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網絡的廣闊性和互動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大膽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動腦發(fā)表自己的主見。一比較,便凸現出某些教師的教學設計,真正充分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優(yōu)勢,以有效輔助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延伸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會學”上,逐步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自主解決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渠道分小組統計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來水和電的使用情況。上課時,生與生、組與組之間交流統計結果,并對結果進行討論。得出垃圾袋濫用帶來的“白色污染”,浪費木材、能源、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現信息、分析原因、解釋所用的查詢策略,并根據不同成員提供的信息,自主運用不同的統計圖(表),對自己認知結構進行重新建構。這種組內生生互動、組際互動、師生互動等網絡多向互動方式,極大地擴展了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自主性。在這種寬松的網絡學習氣氛中,學生暢所欲言,每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chuàng)造者。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是要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好信息技術的必要性。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要具有認真踏實刻苦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使學生成為新時代的新型人才。作為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教學整合對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在實踐探索中,我們要在借鑒外來精華的同時努力探索適合本國的整合方法,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層次整合!但在實施過程中,必將帶來課程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我相信,通過我們所有優(yōu)秀園丁的實踐探索、不懈努力,必將取得豐碩成果。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0
我校六位小學數學教師的展示課給了我莫大的啟發(f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五一路小學的李老師上三年級《搭配》,李老師在課件里呈現了許多畫面,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fā)性。特別之處,是李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但激發(fā)了他們了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
授課的六位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chuàng)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tài)。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tài)轉入積極狀態(tài),由自發(fā)的好奇心變?yōu)閺娏业那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fā)展。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復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總之,這些展示課的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習,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不足,決心今后將更加努力,向他們學習,向他們靠近。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1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觀摩了6節(jié)課,聆聽了6場講座,不同的老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扎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這次學習給我的觸動很大,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課堂要有巨大的魅力。
(一)備課。
xx老師在他的講座中說到幾點:
1、備課時,要把握數學本質;
2、把握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模型、變中不變等);
3、重點引發(fā)學生數學思考,要讓學生在數學概念的學習中長見識,悟道理。
(二)課堂上的深度對話
正如xx在他的講座中談到的“課前三問”:學什么?為什么學它?我們要學會什么?讓學生有準備地學,讓學生轉變思想,學會學習。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素質。
xx老師的一句話“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培養(yǎng)自己”讓我印象深刻。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來,調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成長要有深度的反思
先賢說“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許做不到那樣,但是見賢思齊,經常反思依舊是讓我們快速成長的.最佳途徑。在xx老師的講座中便提到通過“反思自己的課和通過別人課的好壞”來反思自己。我覺得這一點尤其重要,在自己講過每一堂課后都要反思自己的優(yōu)缺點而不斷改進,學習;在每次聽完別人的課時,好的地方借鑒學習,不好的地方要引以為鑒。
在這次外出學習中,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fā)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guī)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chuàng)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tài)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短短的觀摩學習已結束,但我會把優(yōu)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我會以此次觀摩活動為契機,繼續(xù)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里快樂的學習成長。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2
伴隨著4月溫柔的海風,我們來到了?谑卸逍W,參加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舉辦的,全國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應用培訓會。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深入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也成為了一種必然趨勢,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也在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術。此次有幸參加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應用培訓會,使我收獲頗多。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關鍵在于建立“學習路網”
來自東北師范大學的鐘紹春教授為學員做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與學創(chuàng)新》專題講座,鐘教授談到了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仍存在的幾個問題:在應用方向與范圍方面,大多數應用集中在課堂教學,在課堂互動教學、課后個性化學習、教學質量監(jiān)測與評價等方面,有一定的應用,但比例較低。在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方法與層次方面,多數是快速呈現知識和獲得信息,主要是PPT、資源包等形式,以文本、圖片和音視頻資源為主,層次相對粗淺。在教師準備課件和相關資源方面,獲得資源的方式主要是網上搜索,絕大部分課件是簡單的資源拼湊,即便是有一些質量較好的課件資源,也很難與教師的實際需要完全吻合。
而解決以上問題的`關鍵就是構建學習路網,學習路網可以為解決教育瓶頸問題提供全方位支持,它是一種構建起讓學生認同并主動學習,按照需要并找到適合的方式學習,得到最適合的教師幫助并找到最佳合作伙伴完成學習活動,全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與合作、認知與系統思維,學科關鍵問題解決與職業(yè)能力,以及多元智慧的新教育體系。學習路網不只關注課上知識的生成,更關注課下對學生學習的監(jiān)控和個性化指導。比如:對于理科來說,大多數疑難知識是自然現象、規(guī)律的總結,以文字、公式、圖表等方式呈現在書本上,通過書本理解知識是非常困難的,簡單的多媒體方式往往效果不理想,這時教師需要改變知識的呈現形態(tài),比如:虛擬仿真、虛擬現實等。同時更重的是要建立教與學全過程監(jiān)測、調控和個性化的支撐體系,利用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最終形成學習路網,達到實時監(jiān)測學生學習狀況,及時發(fā)現問題,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教師調控教學安排提供依據;能夠根據學生情況,定制學習流程,引導、指導、組織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形成創(chuàng)新及系統思維能力,實現優(yōu)質教師實時服務于所有學生的目的。
二、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要做到適時、適度、適當
在培訓會上,來自合肥市素質教育中心的凌英渡主任為學員做了《聚焦課堂有效融合》的報告,用一個個詳實的案例為我們講解了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怎樣做到適時、適度、適當。目前來說,教師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活動多數只是在使用信息化工具,有的教師甚至是為了用而用,但深度融合不僅要求教師會使用技術那么簡單,需要教師把技術轉換成教學能力,并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并成為常態(tài)。在設計一節(jié)課時,教師首先要找準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融合點,使其中每一項技術的使用都是為教學設計服務,為滿足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服務,為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習內容的互動服務。
比如PPT課件很早就深入了課堂,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將教學內容整版地播放給學生,學生就按照預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互動,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的思考,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如果使用板書的話,老師可以邊講邊寫,講到哪里寫到哪里,學生的思考就跟到哪里,實現了學習過程思維的可視化,比起整版ppt來說更利于學生學習。如此還有其他技術手段的使用,如果不能很好的服務于課堂,那就不如不用。
經過兩天的學習后,我們又進行了兩天的分組實踐活動,在劉蓓、安偉兩位專家的指導下,我所在的小組以《細胞的增殖》為題目,設計了一節(jié)模擬展示課。從明確教學目標到信息技術整合點的確定、從教學過程設計到教學反思分析,我與來自長春和江西的幾位老師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并榮幸的代表小組進行了最終的展示,使我自己也得到了一次歷練。
以上是我培訓時一點收獲,認識還不夠深刻,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學習和提高。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還有這樣學習、培訓的機會,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學習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最新的理念,使自己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工作中都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和發(fā)展。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3
20xx年10月8日,我校一年級青年教師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我有幸聆聽了幾位年輕教師的數學課,領略了各位教師的教學魅力與風采,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生活化、藝術化。上課前,老師們精心的準備;課堂上,老師們精彩的表現;下課后,老師們深入的評析,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次活動,達到了全面提升老師們的業(yè)務素養(yǎng)的作用,也讓我們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有了更多的思索。
翟瑞書老師執(zhí)教的是一年級《0的認識》,翟老師先利用了作業(yè)盒子里的口算功能,使學生高效的完成了口算的練習。然后在課件里呈現猴子吃桃的畫面,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低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fā)性。我認為翟老師還有一大亮點就是語言風趣幽默,應變能力強,非常善于處理課堂上的各種突發(fā)問題。整堂課學生一直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
李妍老師和袁燕老師所帶班級都是我校信息化的班級,學生都配備有電子書包。她們結合自己講授內容的特點,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李妍老師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先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講故事的學習情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chuàng)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chuàng)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tài),促使學生由自發(fā)的好奇心變?yōu)閺娏业那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fā)展。課堂上教師利用電子書包向學生發(fā)布任務,學生在平板上動手操作,寓教于樂,教師及時的發(fā)現學生的課堂作業(yè)完成情況并予以獎勵,特別是教師設置的“湊十游戲”的搶答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平板搶答,教師隨機選擇學生回答,時效性特別高,也避免了學生搶答混亂的局面。袁燕老師講授的內容是《加法》,她精心準備了星星等實物教具,抓住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學生以最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并且結合電子書包通過學生人人動手操作,體會加法中“合并”的思想,讓傳統的教學手段與信息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在這些年輕教師的課堂中,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zhí)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每位教師都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結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工作,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發(fā)揚優(yōu)點,找出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也向年輕有為的青年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以更加昂揚的斗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4
今年暑假8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理念培訓》,受益匪淺。73歲高齡的朱玉民教授,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精彩的報告更是迎來臺下學員一陣陣掌聲,朱玉民教授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理念與課堂教學案例相結合,為我們上了一堂實實在在的課,使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僅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或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以實現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革,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落到實處。在整合時決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實際整合中運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再結合各門相應學科的特點建構出多種多樣、實用有效、易于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
這次培訓使我感觸最深的是朱教授演示的兩個教學案例《鄉(xiāng)愁》和《斑羚飛渡》!多l(xiāng)愁》運用信息技術很好地將語文學科與歷史學科深度整合,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了特殊的意境;《斑羚飛渡》使原本抽象的飛渡過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生動,豐富了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是簡單地應用課件進行演示的輔助教學,而應該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的'“融合”。信息技術不再只是演示媒體或工具,而應該作為一種基本素養(yǎng)無處不在。在課堂上不一定要有華美的課件展示,教師也不要過多地板書、講授和滿堂灌,而是把教師的“講”讓學生的積極參與活動所代替,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的變?yōu)橛^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以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的目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學有所悟,而這恰恰是他們自主探究的結果。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希望通過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理念”教學理念的理解與摸索,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一堂實踐課。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運用網絡等教學手段,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呈現給學生一個交互化、信息化的課堂。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5
通過學習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認真思考教育信息化的意義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文中提出、并倡導“信息技術要與教育深度融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使命神圣,同時也感覺到隊自己以后的教育工作有多了新得機遇和挑戰(zhàn),我對此有幾點體會。
一、對新的學校教育結構的理解
從“課堂教學”到“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的學校教育結構的根本轉變。
。ㄒ唬、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變化,《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中指出課堂教學結構就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這四個要素,教學媒體要由原來的輔助教師突破重點、難點的形象化教學工具,轉變?yōu)榧仁禽o助教的工具,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協作交流工具與情感體驗與內化的工具。
。ǘ⑿畔⒓夹g應用于教育、教學過程,不能只是停留在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huán)境”或“教與學方式”的較低層面上,而必須在運用技術改善“教與學環(huán)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基礎上。
(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出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
。ㄋ模、從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做法出發(fā),做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二、我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幾點理解
。ㄒ唬、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使學生由知識灌輸的對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腵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情感體驗與培育的主體,情感成為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重視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fā)利用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生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
。ǘ、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知識更全年面,教學技能更高,視野更廣闊,挑戰(zhàn)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
教師更多的角色是管理者和引導者,教師能將信息技術很自然融入課堂,讓知識和信息技術成為一個整體,形成全新的教學時空。
。ㄈ┬畔⒓夹g與教育深度融合,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必須把信息技術的切入點找好,畢竟信息技術是要服務于課堂教學,更準確的說是服務于學生,什么時候應用,什么時候合理、合法利用信息技術融入師生探索之中,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課堂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這必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一條重要出路。
。ㄋ模┬畔⒓夹g與教育深度融合,是課堂教育的一場變革,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是課堂教學組織者、管理者、引導者,改革對于我們來說,義不容辭,責任重大,盡管改革的路途肯定是既充滿挑戰(zhàn)又艱巨,到底要如何走?怎樣走?都需要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實踐——反思——再實踐,但我想高峰永遠留給那些不斷攀登的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我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讓我的課堂放飛孩子們多彩夢想,這便是我的教育夢。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6
在五月二十四號,根據教育局下發(fā)相關文件,參加了關于“新技術新媒體”教師發(fā)展的相關學習,收獲頗多。此次活動主要針對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從起步應用向融合創(chuàng)新轉型階段的新趨勢,為新階段我國中小學教學信息化指引正確方向,描繪信息技術推進教育教學變革的新藍圖。
作為教師,作為面臨素質教育在全國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師,掌握多媒體新技術是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它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走上現代化的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動性。而新技術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新技術媒體。
新媒體,新科技它可以融合包括圖像、視聽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經過教師的篩選、組合,可以形成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數學課程本身具有理論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從數學課堂和實踐教學中尋找切入點,創(chuàng)設具有豐富性、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更為寬廣、有彈性且具有創(chuàng)意的學習空間,滿足學生求知欲望,增強內部學習動力,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探究、研究、合作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促進學生在交流、應用數量、改進數學學習及問題解決等關鍵性能力的發(fā)展。
而這種心得教育手段能更加體現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面對知識裂變的今天,學生學習知識的多面性、廣泛性、自主性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不利于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產生,所以對網絡技術知識的了解和運用,勢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此次學習,深知創(chuàng)新課堂即新媒體新技術教師發(fā)展論壇,圍繞信息時代學習與教學方式變革,探討交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過微信互動、愛學愛課平臺進行互動,不僅老師而且學生都受益頗多。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 17
7月4日上午,學校組織我校青年教學參加了“新技術、新媒體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的學習,收獲頗多。
作為教師,作為面臨素質教育在全國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師,掌握多媒體新技術是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它將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走上現代化的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動性。
新技術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新技術媒體。新媒體,新科技它可以融合包括圖像、視聽等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經過教師的篩選、組合,可以形成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數學課程本身具有理論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利用新技術新媒體,從數學課堂和實踐教學中尋找切入點,創(chuàng)設具有豐富性、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更為寬廣、有彈性且具有創(chuàng)意的學習空間,滿足學生求知欲望,增強內部學習動力,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探究、研究、合作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促進學生在交流、應用數量、改進數學學習及問題解決等關鍵性能力的發(fā)展。
而這種心得教育手段能更加體現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面對知識裂變的今天,學生學習知識的多面性、廣泛性、自主性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筆的教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不利于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產生,所以對網絡技術知識的了解和運用,勢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此次學習,深知創(chuàng)新課堂即新媒體新技術教師發(fā)展論壇,圍繞信息時代學習與教學方式變革,探討交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過微信互動、愛學愛課平臺進行互動,不僅老師而且學生都受益頗多。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01-29
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05-16
關于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05-16
深度教學心得體會(12篇)01-29
小學數學深度教學培訓心得體會03-04
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的心得體會(精選20篇)05-19
小學數學深度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03-04
小學數學深度教學培訓心得05-05
情景教學教學心得體會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