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雨巷》說課稿

《雨巷》說課稿

時間:2024-01-31 07:03:23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雨巷》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雨巷》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巷》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應聘高中語文教師的x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雨巷》。接下來,我會按照說教材、說學情、說三維目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六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的一首精讀詩歌,是作者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該詩通過對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的描寫,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

  本單元是學習現(xiàn)代詩歌,共包含4首現(xiàn)代詩,所書寫內(nèi)容、表達情感不盡相同,對高一學生陶冶性情有重要作用,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和新穎的意象來表達情意。

  二、說學情

  本篇課文是高一年級的新詩單元的第二篇,雖然是高一年級,但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十多篇的現(xiàn)當代詩歌,對詩歌得誦讀技巧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nèi)容轉變到高中得學習內(nèi)容上,對許多課文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中,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能使學生們找到自己心中的學得正確的分析鑒賞的方法。

  三、說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過程與方法:學習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現(xiàn)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鑒賞詩歌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朗讀學習法會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在研讀部分,我還會采用朗讀法、多媒體輔助法、情景教學法,來拉近學生與課本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

  學法:根據(jù)本篇文章的特點和高一學生的學情,本著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宗旨,我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達成,我會采用情境導入、初讀梳疑、品讀意境、表演體悟、總結全文五個步驟來設計本課。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求知欲

  上課伊始,我會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里弄、胡同、小巷的,引發(fā)學生對江南雨巷的聯(lián)想。我的導入語如下: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來;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舒緩的旋律,帶著淡淡的憂傷,走進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

  二、初讀梳疑,知情入境

  初讀主要是為析讀奠定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我的初讀主要設計為如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我會結合江南雨巷的小飾品,播放一段名家范讀,一方面是為了掃清文字障礙,一方面也可以指導學生斷句,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形成初步印象。

  環(huán)節(jié)二:我會給學生十分鐘的自讀時間,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畫出生字詞,會讀、會寫、并理解;2、理清詩歌書寫順序。

  環(huán)節(jié)三:檢查反饋,強化認識。

  首先,我會在PPT上出示本課生字詞,指明學生朗讀,讀畢學生共同點評讀錯的地方,重點強調(diào)“寂寥”、“愁怨”、哀怨“、“彷徨”、“惆悵”、“彳亍”、“頹圮”等字詞的讀寫。

  其次,學生自由發(fā)言,理清詩歌書寫順序,最終在師生的共同補充下,明確:本篇文章主要是以走進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的順序,表現(xiàn)了詩人迷惘感傷又期待的情懷。

  環(huán)節(jié)四:學生配樂朗讀,深入文本

  朱光潛先生曾經(jīng)說過:“要培養(yǎng)孩子純正的文學趣味,就要從讀詩開始!彼,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配樂朗讀,便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想象,感受詩歌描寫的美景。

  三、品讀意境,把握情感

  我會按照走進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的順序依次進行講解。

  1、走進雨巷——彷徨雨巷: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鑒賞的實踐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nèi)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xiàn)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我要求學生根據(jù)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jié)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首先,我會指明學生朗讀第一節(jié),同時著重分析如下:

 。1)“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會針對該句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初中課文《春》中“盼望著、盼望著”的修辭,最終明確該句用了”反復“的修辭,其作用就是強調(diào)感情,加強節(jié)奏感。

  (2)“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边@句很明顯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我會順勢引導學生想象,為什么結著愁怨的姑娘會像丁香一樣?

  2、感悟雨巷,小組合作

  這部分我將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師生共同分析。我預設學生會找出如下句子:

 。1)“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該句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看似是寫丁香的顏色、香味、品性,實則是寫丁香姑娘的容貌、品格、心緒。

  (2)“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里面的兩個“像我一樣”實際就是表明丁香姑娘可能就是自己的化身,兩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3)“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我會順勢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丁香姑娘為什么要太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

  (4)“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痹摼涫菍懚∠愎媚锏南,我順勢引導學生想象,如果你一心追逐的目標突然不見了,你會作何感想,進而深入體會作者面對夢想破滅時的痛苦和絕望。

  3、走出雨巷

  這部分我會再次回顧全篇,讓學生思考,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結構上的相似之處,幫助學生掌握首尾照應的用法。

  四、表演體悟,聯(lián)想感受

  我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出相應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可以在表演中,適當?shù)募尤胱约旱恼Z言,同時選出一位同學在他們表演的時候配樂朗讀詩歌。

  五、全文,升華情感

  這里我會從意象上,選取“我”“雨巷”“丁香姑娘”“頹圮的籬墻”“油紙傘”等,讓學生談談對每種意象的看法,進而深入把握貫穿整篇的象征手法,為下節(jié)課《再別康橋》的學習奠定基礎。

  六、作業(yè)布置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將這首詩改編為一篇短篇小說,要求體現(xiàn)故事的完整性,不打破其中意境美。

  七、板書設計

  走進雨巷——彷徨雨巷——感悟雨巷——走出雨巷

【《雨巷》說課稿】相關文章:

雨巷說課稿04-08

《雨巷》說課稿03-11

《雨巷》說課稿12-14

《雨巷》說課稿15篇07-27

《雨巷》說課稿(15篇)07-27

《雨巷》說課稿9篇01-13

高一語文雨巷說課稿03-14

高一語文《雨巷》說課稿03-14

《雨巷》高一語文說課稿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