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認真擬定說課稿,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20xx課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長方形與正方形,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分別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闡述我對這節(jié)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學地位和作用
學生對長方形與正方形和直角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系列學習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了解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以及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在教材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通過操作活動,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了解長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的過程,體會探究圖形方法的多樣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特征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激發(fā)對圖形研究的好奇心。
教法與學法
。ㄈ┙虒W重點、難點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了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探究發(fā)現(xiàn)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體會探究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方法。
二、說學情
學生經歷了從立體圖形的表面畫平面圖形的過程,積累了一定的測量長度和比角的大小的經驗,建立了一定的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但本節(jié)課是學生首次通過操作活動系統(tǒng)探索圖形的特征,因此需要教師從探究角度、探究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fā)和引導。
三、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落實三維教學目標,我準備采用直觀演示法、引導法、講解法,以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引導探究與自主探究。
四、說學法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節(jié)課將通過攙扶——引導——放手的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折、量)——歸納的學習方式,(從)感知→(經)表象→(到)概括這一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識,更使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得以培養(yǎng),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五、說教學過程
整節(jié)課以圖形探究旅行為主線,沿途設有各個數(shù)學學習站點,讓學生從中學有所獲,學有所樂。具體過程如下:
一)揭示課題——出示目標
今天,我們將進行一次圖形探究旅行,這里藏有你們認識的圖形寶寶,你能找到嗎?學生尋找,老師把它們請出來,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揭題)。
看課題,想一想,這節(jié)課可能會學些什么呢?出示三維目標:1、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2、體會探究圖形的方法。3、感受數(shù)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
【設計意圖:以探究圖形之旅開課,使學生充滿期待,然后通過我們最常見的數(shù)學書封面、當今的新生事物二維碼圖片(替換郵票)找圖形寶寶,以喚醒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來揭題,從實物圖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給學生創(chuàng)設提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明確學習方向,帶著問題主動走進課堂。】
二)探究新知——落實目標
1、引導探究長方形的特點
。1)觀察比較,提出猜想:邊——角
起點站——長方形樂園:仔細觀察這個長方形,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認識對邊,四個角都是直角,并在①圖上用彩筆標出直角。
(2)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只是你們的觀察與猜想,究竟是不是真的,怎么辦?得想辦法來驗證。
咱們先來驗證對邊是否相等。師出示學生類型的①圖
提示:工具:直尺、三角板;方法:折一折、量一量。
若測量請,保留整數(shù)厘米,并用彩筆把四條邊的長度寫在相應位置。比一比:誰完成得好而快,拿出①圖驗證。
。3)分享歸納,提升認識
小結: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你們手中這么多不一樣的長方形,通過折一折,量一量,都得到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確的: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角的特點:接下來驗證四個角是不是都是直角,繼續(xù)利用①驗證,收集數(shù)據(jù)(量、折),分享
量:4次;追問:有沒有不同的方法?比如:減少測量次數(shù)。(留足思考時空)
再次追問:你還能想到不同的方法嗎?比如:使測量次數(shù)更少。(留足思考時空)
學生再次體驗,歸納長方形的特點。
【設計意圖: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以自身的經歷告誡人們:“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xiàn).”因此,在引導探究長方形的特點時,首先放手讓學生觀察——猜想——然后引導學生用量、折的方法去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并通過歸納得出結論。對于驗證部分,因為既要驗證邊,還要驗證角的特別,每一類都有多種不同的方法,不僅需要多次動手操作,還有很大的數(shù)學思維含量,加之二年級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于是全程通過攙扶,引導的方式去探究,去思考,去展示,使學生體會探究圖形方法的多樣性、探究的樂趣與成就感。】
2、獨立探究正方形的特點:
。1)明確任務,自主研究:角——邊
第二站——正方形樂園:仔細觀察這個正方形,你能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觀察猜想。
。2)動手操作,驗證結論
用②圖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驗證,獨立操作+同桌合作。
(3)分享歸納,提升認識:
聚集:“這樣對折,上下對邊相對,再這樣對折,左右對邊相等,所以四條邊相等,你同意嗎?”
關鍵點撥:這時只能說明它和長方形一樣,滿足對邊相等,還應該怎么做才能得到四條邊都相等呢?(留足思考時空)如果得到2條相鄰的邊相等,能說明四條邊相等嗎?要想得到2條鄰邊相等,接下來該怎么辦?
接下來還應該沿著相對的角再對折一次,發(fā)現(xiàn)這兩條相鄰的邊完全重合,所以這兩條鄰邊相等,這時才可以得到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
想想看,還有不同的方法嗎?(留足思考時空)
又一次體驗,歸納正方形的特點。
【設計意圖:有了探究長方形特點的經驗,對于正方形的特點,采用放手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猜想——自己選擇驗證方法并自主與合作探究,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水平,老師只在學生思維處引領學生操作與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
3、自學教材,介紹名稱:第三站——自學加油站:書第67頁
我們剛認識過角,它的每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稱,想不想知道?打開書67頁,仔細觀察最下面的“認一認”。
分享:長方形中較長邊叫長,較短邊叫寬,摸數(shù)學書封面的長和寬,認識正方形的邊。
【設計意圖:通過知識遷移,使學生認識到命名的必要性和知道究竟是什么名稱的學習欲望!
4、引導比較,深化認識
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
【設計意圖:比較的學習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對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感受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內在聯(lián)系。】
三)隨堂練習,鞏固目標:第四站——相信我能行:練一練3
【設計意圖: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
四)分享收獲,反饋目標
第五站——收獲與分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知識;方法:觀察、猜想、驗證(折、量)、歸納;情感: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開心嗎?
同學們,今天只是我們進行圖形探究旅行的起點,只要你們用所學的數(shù)學方法去認真探究,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圖形世界”更多的奧秘。
【設計意圖:回望三維目標,使學生對圖形的探究過程有更清晰的認識,為以后的圖形探究作好鋪墊,同時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情感體驗!
五)極限闖關——延伸目標:終點站——極限挑戰(zhàn)賽
用一張長12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幾厘米?(據(jù)進度靈活置前)現(xiàn)在你還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有個疑問:這樣折為什么可得正方形?你有同感嗎?把它存入問題銀行吧,中學的老師將會帶你們繼續(xù)探究。猜想剩下的至少還能折幾個正方形?再折,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讓學生綜合運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來解決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并引領孩子走向遠方!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與正方形
【設計意圖:分知識與方法兩大版塊,使學生對長方形與正方形有一個整體認識和不同層次的理解!
【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說課稿】相關文章:
《長方形和正方形》說課稿02-24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02-22
《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說課稿12-27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1-17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說課稿11-28
長方形正方形和圓說課稿06-30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8-05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說課稿06-2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說課稿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