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音樂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說課稿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1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那么怎樣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積極參與的情境,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滿懷興趣呢?我收集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奔騰的駿馬,白色的蒙古包,圣神的敖包…….”及優(yōu)美的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緊緊抓住學生把他們帶進草原,引入蒙古盛大的節(jié)日那達慕大會,觀看騎馬,摔跤,射箭等活動。單從這兩首歌曲看,一首優(yōu)美深遠。一首熱烈歡快,這一起一伏的兩種聲勢承接種種叩擊著學生的心靈,他們也很自然的投入到這場盛會中,學生觀看了圖片也明白了那達慕就是蒙古族人民舉行的 射箭,賽馬,摔跤,文藝表演等娛樂,商貿(mào)活動,再深入歌詞學生可能對“馬頭琴”“好來寶”不太理解,我出示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學生就很容易解決這個難題了。
如果只聽聽音樂,說說感受,唱唱歌,那只是對音樂作品作表面的,淺顯的學習。停留于淺表的層面上沒有深入挖掘音樂作品,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音樂想象力,學生迸發(fā)不出潛在的創(chuàng)造思維火把,本節(jié)課中,我先讓學生隨畫面初聽音樂,感知旋律,從音樂作品自身的角度設計了“筷自舞”“騎馬”等活動,“筷子舞”“騎馬”本身就是蒙古族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加上我 讓學生隨著《那達慕之歌》的 音樂節(jié)奏進行的 活動。學生進一步熟悉了歌曲的節(jié)奏并從中體驗了那達慕熱烈歡騰的場面。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音樂理解力,想象力,表現(xiàn)力,再循序漸進的`進入旋律的小節(jié)分析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一.二.三小節(jié)是完全相同的,音樂中叫完全重復。第一樂句55 23和第二樂句11 56連續(xù)出現(xiàn)了三次,通過比較試唱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對稱,但有平衡感,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對這首歌曲有了直觀的主體的領悟,在學唱歌曲時學生將音樂作品表現(xiàn)的非常成功,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從淺表層面透入到質(zhì)里內(nèi)欄,激活了學生對思維,張揚了個性,培養(yǎng)了學生音樂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指出,聲勢教學是以人的身體作為樂器進行節(jié)奏訓練的一種簡單有趣的方式“筷子舞”騎馬“這兩種活動應用了拍手,拍腿,跺腳等聲勢進行引導,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為歌曲的結束句設計力度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也是教學重點,我把聲勢教學法也參與到力度的設計活動中:(1)從弱到強,(2)從強到弱,采用聲勢動作引導學生聽它的情緒,感知它的速度,體驗它的兩種不同的力度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是不同的。從弱到強表現(xiàn)出來的 是越來越近,氣氛越來越熱烈……我一組學生學越來越強的 馬蹄聲,另一組學生表現(xiàn)漸強的旋律試唱;從強到弱表現(xiàn)出馬兒越跑越遠,人群散去,我讓一組學生表演馬兒跑遠,另一組表現(xiàn)漸弱的旋律。這種簡單的身體動作和音樂融為一體,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了一種強烈的審美愉悅感,參與音樂快樂。
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形式的學習,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表現(xiàn)學習的效果會顯著提高。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涼山之最》是一首具有濃郁彝族風情的歌曲,五聲商調(diào)式,典型的四個樂句使得該歌曲很規(guī)整,非常適合進行歌表演教學。因此,本教學活動的重點是: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已有的音樂素養(yǎng)水平,了解歌曲結構、鼓勵創(chuàng)造、學會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并表演。
二、教學目標:
1、能感受到歌曲《涼山之最》歡快熱烈的情緒,初步了解涼山彝族的相關風俗文化與歌曲的關系。
2、能用明亮的聲音自信地演唱《涼山之最》
3、能嘗試創(chuàng)編簡單的舞蹈動作表演《涼山之最》,能與同伴愉快合作,進行歌表演。
三、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并進行歌表演
四、教學難點:用歌聲和動作投入地表現(xiàn)《涼山之最》的音樂風格
五、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有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采用多媒體技術聲情并茂的FLASH動畫,營造運動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可聯(lián)想的音樂空間,促進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
2、聽唱教學法:采用聽歌曲范唱,反復聽琴模唱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音樂模唱能力。從而更好的掌握歌曲。
(二)說學法:
本課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小組交流合作,實踐創(chuàng)新等學習方式。
六、教學程序
本節(jié)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で閷дn
1、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特色和風土人情。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走進四川,去大涼山的彝家看一看。
2、明確目標
請大家欣賞一段視頻和圖畫,看完后說說彝族是個什么樣的民族,有什么特點。(播放課件“大涼山彝族風光”)
3、效果預期
比較一下,那里的景色、建筑、服飾與我們漢族有什么不同。
(二)民主導學
1、任務呈現(xiàn)
(1)聽一聽
聆聽歌曲《涼山之最》,讓學生說說感受,教師及時補充。
歌曲歡快而有熱情,具有非常濃郁的民族舞蹈風味,一聽音樂身體就想跟著律動起來。
。2)動一動
師:大涼山的彝家人非常好客,每年的七八月間,涼山州彝族都會舉行一個盛大的節(jié)日——“火把節(jié)”。彝族人民都會點著火把,圍著篝火跳起“達體舞”和“阿詩瑪”的舞蹈。你能夠模范老師一起來跳一跳嗎?
教師示范舞蹈(播放歌曲伴奏,教師隨音樂展示“達體舞”基本舞步)
彝族“達體”為“跺地”之意!斑_體舞”就是從彝族傳統(tǒng)歌舞藝術百花園中提煉、規(guī)范、編創(chuàng)而成的一種集體舞或廣場舞。
學生學習基本舞步
“達體舞”基本舞步:雙腳分左右走恒拍,雙手劃圈,在樂句結束處撩腳,多人舞蹈可以手牽手。
師生一起隨樂走基本舞步。(播放歌曲伴奏,師生共同隨樂舞蹈)
2、自主學習
(1)說一說
師:涼山真美,彝族人民真熱情,還有三個最令他們驕傲的珍寶呢。請聽聽歌詞,到底是哪三“最”呢?
學生說一說。
解說涼山的三個之“最”——最美麗的“加師瓦拉”(披氈)、最好看的“日麻杏兒布”(帽子)、最好聽的“土什火合”(口弦),結合實際分別介紹和補充。
(2)畫一畫
師:跳完大涼山熱情洋溢的達體舞,接下來讓我們隨著音樂跟老師一起來畫一畫音樂旋律線,看一看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聽一聽這首歌曲由幾個樂句組成。
學生隨樂哼唱畫旋律線(感受旋律特點和歌曲結構)
。3)唱一唱
師:大涼山彝家人真了不起,有這么多民族稀世珍寶,接下來我們就用歌聲來贊一贊能歌善舞、熱情善良的彝族人。
(教師彈琴,引導學生用“l(fā)u”模唱。)
A教師領唱,學生合。師:剛才我們這樣的演唱形式叫什么?(領唱)
B男女生各唱一句。師:這次又是什么演唱形式?(對唱)
C大家一起唱。師:這種演唱形式是?(齊唱)
D邊跳邊唱。師:這次是?(表演唱)
3、展示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唱出強弱和舞蹈的感覺。
。ㄈz測導結
1、目標檢測——設計表演方案
師:能歌善舞的彝族人邀請我們?nèi)⒓铀麄兊捏艋鹜頃,你們能根?jù)歌曲創(chuàng)編一個節(jié)目嗎?可以從演唱人數(shù)、演唱形式以及歌詞等方面想一想各段的表演動作設計。
(1)議一議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確定表演設計方案,從演唱人數(shù)、演唱形式以及歌詞等方面進行各段的表演動作的創(chuàng)編。
。2)排一排
學生根據(jù)本組討論的方案,分組進行簡單的排練。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表演人數(shù)和角色扮演及若干道具的準備。
2、結果反饋——演一演
分組表演,各組首先介紹自己的表演方案。然后根據(jù)各組的表演情況從聲音、表演人數(shù)、舞蹈動作、表演方式和表情等方面進行客觀評價,以提高學生的表演興趣。
3、反思交流
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走進涼山彝族,領略了彝族獨特的風情,感受了彝族火熱的音樂、舞蹈,希望同學們喜歡上彝族,并在課后多了解彝族及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和音樂。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3
學段目標:
1、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開發(fā)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和即興創(chuàng)造活動。
4、培養(yǎng)樂觀的態(tài)度和友愛精神。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用歡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演唱歌曲《乃喲乃》,并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了解1、3、5三個音以及它們神奇的作用。
2. 技能目標:通過“聽、唱、動、奏”等音樂活動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創(chuàng)作旋律的興趣,并能積極嘗試和探索音樂奧秘的愿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在 “聽、唱、動、奏” 活動中體驗音樂作品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勇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在音樂活動中進一步了解1、3、5及其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旋律的.興趣。
難點解決:
師:請同學們找出這首歌的節(jié)奏、旋律上有什么特點?啟發(fā)學生說出這首歌由哪幾個音組成?(學生分組進行談論回答)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正是這些神奇的音符1、3、5,讓我們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風情,找到樂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就容易唱了。(學生跟琴演唱歌譜)
(設計意圖:新課表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通過師生間的共同探討,運用比較法、發(fā)現(xiàn)法,讓學生自己尋找相同點與不同點,通過學生自身的訴說,啟發(fā)了思維,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積極引導學生把對音樂的內(nèi)心感受大膽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快樂學習的實踐中去,在“唱唱、聽聽、議議”等活動中感受理解音樂。)
【小學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03-16
小學音樂說課稿11-04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04-11
優(yōu)秀小學音樂說課稿07-04
小學音樂說課稿(精選15篇)11-15
小學音樂說課稿精選15篇11-16
小學音樂說課稿(15篇)11-26
精選小學音樂說課稿8篇12-31
小學音樂說課稿五篇01-11
【精選】小學音樂說課稿三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