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化學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化學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化學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tǒng)一起來。
(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
(2)學習運用尋找規(guī)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
(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3)逐步積累化學用浯,真正進入一個化學世界。
二、教學重點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三、教學難點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規(guī)律和相關信息。
四、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復習提問]水在通電的情況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個實驗結論說明了什么?
[回答]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追問]你還知道哪些物質含有氧元素,并把它們表示出來。
[小結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很多,可見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課題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元素的知識。
[板書]課題2:元素
[設問]學習了原子的結構后,我們該如何給元素下一個定義才比較確切呢?
[講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板書]一、元素
1.定義: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提問]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前面我們有等量關系: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那我們可不可以說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電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呢?
[補充說明]盡管核外電子數從數量上等于核電荷數和核內質子數,但由于核外電子數在
形成物質時會發(fā)生變化,原子會得到電子或失去電子(下一節(jié)大家就會學到),所以定義元素時不能用核外電子數,只能用核電荷數或核內質子數。
[提問]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憶]課本P69小注指出:作為相對原子質量標準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補充]除這種碳原子外,還有質子數為6而中子數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類原子指的是核電荷數相同而核內中子數并不一定相同的一類原子。
[過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們再來看元素有哪些特點。
[板書]2.特點
[講解]由定義可知,元素是一類原子的總稱,具體說就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為它是一個總稱,所以它最大的一個特點是: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板書]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補充]既然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質的組成時,只能說該物質由幾種元素組成,而不能說該物質由幾個元素組成。請看下列練習。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下列說法有沒有錯誤?把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個氧元素和2個氫元素組成的。
、诙趸蛑杏辛蚝脱2個元素。
[學生回答]
、馘e誤。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氫元素兩種元素組成的。
②錯誤。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兩種元素組成。
[提問]地球上的物質有千千萬萬種,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萬萬種呢?
[回答]應該不是。
[介紹]物質的種類很多,但是組成這些物質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現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種,這一百多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差別很大。
[投影]放映教材圖4-4的放大圖
[分析該圖并由學生說出從該圖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氫、碳、氮等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對較少。
[小結]通過分析可見,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書]3.各種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過渡]那么,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分布情況又怎樣呢?
[學生閱讀P72資料]
[活動與探究]請學生拿出準備的食品、藥品的說明,查找其組成元素。
[學生活動]……
[回答]1.阿莫西林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硫。
2.羅紅霉素的組成元素為碳、氫、氮、氧。
[小結]很多的資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萬別的物質,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種元素經過不同的方式組合而成。可見,正是這100余種元素組成了我們周圍絢麗多彩的世界。
[過渡]請大家結合前面有關分子的知識與本節(jié)課有關元素的知識,共同來看下面的討論。
[投影]展示“討論”。
[討論]下述化學反應中;
水氫氣+氧氣
(H2o)(H2)(o2)
硫+氧氣二氧化硫
(s)(o2)(so2)
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分組討論后,由學生代表陳述討論結果,有不同意見者補充說明]
[回答]上述兩個反應,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都發(fā)生了變化,元素沒有發(fā)生變化。
[講解]第一個反應中,反應物是水,由水分子構成;生成物是氫氣和氧氣,由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第二個反應中,反應物是硫和氧氣,分別由硫原子和氧氣分子構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構成。
在第一個反應中,水中的氧和氧氣中的氧都屬于氧元素,水中的氫和氫氣中的氫同屬于氫元素。第二個反應中,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屬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屬于硫元素。
[小結]可見,在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fā)生了變化,而元素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提問]前面我們學過物質的構成可用原子表示,現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質的組成。
用原子表示物質的構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質的組成有什么區(qū)別呢?
[板書]4.原子和元素的區(qū)別:
[學生思考]
[講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質的微觀結構,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原子時只能
對應微觀粒子,而用元素時只能對應宏觀物質。請看下列表格:
[投影]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與原子的比較
元素原子
概念間的聯系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區(qū)分著眼于種類,不表示個數,沒有數量多少的含義即表示種類,又講個數,有數量多少的含義
使用范圍及舉例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例如可以說,“水里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不能說“水是由二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所組成的”應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例如,“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但不能說“一個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總結并板書]元素和原子的區(qū)別在于:
、僭刂恢v種類,不講個數;原子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谠佑糜诿枋鑫镔|的微觀結構;元素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
[投影]展示下列練習: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
a.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氣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答案]a.錯誤。改正: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錯誤。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錯誤。改正: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補充]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時一般用“構成”,描述物質宏觀組成時一般用“組成”,對應關系如下:
宏觀→物質→元素→組成
微觀→分子→原子→構成
[過渡]了解了元素的定義以及它的特點后,我們再來看元素的表示。“知識是無國界的”,
但各個國家有各自不同的語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來表示,則給學術交流帶來很多的不便,從而也會阻礙化學前進的腳步。所以為了書寫和學術交流的方便,國際上采用統(tǒng)一的符號元素符號,來表示元素。
[板書]二、元素符號
[閱讀]請大家閱讀P73資料,了解元素符號的來源。
[學生閱讀后,請學生簡要陳述元素符號的來源]
[陳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號的是道爾頓,他曾用圖形加字母的方式作為元素符號。但隨著發(fā)現的元素越來越多,符號設計越來越復雜,這種符號不便于書寫和記憶,未能廣泛采用。
2.現在國際上統(tǒng)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來表示元素,書寫時要大寫。如,
氧o,氫H,碳c。
3.若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時,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表示。如,銅cu,鈣ca,氯cl。
[總結強調]第一個字母一定要大寫,第二個字母一定要小寫,即“一大二小”。
[板書]1.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表示。如,氧o,氫H。
若第一個字母相同,附加第二個小寫字母來區(qū)別。
[過渡]知道了元素符號的寫法,還應該知道元素符號的讀法。
[板書]2.讀法
[請同學們讀出下列元素符號]
HcucaNsNa
(注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很可能會讀成該字母的英文讀法,一定要及時糾正過來.并加以強調)
[強調]元素符號在瀆的時候就應該瀆成該元素的名稱,而不能讀成英文字母。如,c讀碳,s讀硫,cu讀銅,等等。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化學高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內容。
二、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學情
在物理課的相關學習中,學和生對金屬的物理性質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一些金屬制品,因此,學生對金屬、金屬材料及其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此前,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問題探究能力,能通過查找資料、調查研究進行一些分析和總結。但由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時承擔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三、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同時還需考慮如價格、資源以及廢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區(qū)分生鐵和鋼,認識金屬與金屬材料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通過討論探究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金屬材料的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密切關系。
四、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之間的辯證關系。
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法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以及本節(jié)課的內容。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的程序實行探究式討論教學
通過教學,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教學活動層次逐步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最佳興奮的狀態(tài)。
六、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學法
由于本課實驗的探究的內容很多,學生的思維又特別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中,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取長補短,形成技能,培養(yǎng)合作意識,使創(chuàng)新能力逐步得到發(fā)展。
七、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說教學過程
課堂導入:教師講授前面已學習了碳、氫、氧等非金屬單質的知識,今天我們要研究另一類單質—金屬。請同學們說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金屬制品,并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金屬制品,如:銅錢、硬幣、紀念章等,使學生感覺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并用多媒體播放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資料,請同學們講出,還有哪些領域用到了金屬制品,進一步突出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金屬材料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產生了解金屬性質的探究欲。
新課講授: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我們知道金屬有很多用途,可為什么金屬會有這么廣泛的用途呢 這是由它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質決定的。同學們想知道金屬的性質嗎
請學生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材料,盡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屬的物理性質。(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一些試驗步驟,并在多媒體上放映。)
學生分別取出鐵絲、銅絲、鋁絲。
、儆眉毶凹埓蚰ミ@些金屬絲,用濾紙擦拭后,觀察它們的顏色和光澤;
、谟昧υ囋囁鼈兪欠袢菀妆粡澢、折斷;
、鄯謩e用小刀割一下;
、芊謩e用鐵錘用力錘一下;
、萦檬帜弥饘俳z的一端,在酒精燈上加熱另一端,試試它們能不能傳熱;
、抻秒姵、小燈泡試試它們能不能導電。
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驗結果,介紹實驗探究方法,同時進行師生評價?茖W探究結束,讓學生歸納出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如:大多數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常溫下多數是固體,密度、硬度一般較大,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體展示物理性質圖
教師指出:金屬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外,還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鐵、鋁等大多數金屬都呈銀白色,但銅卻呈紫紅色,金呈黃色;在常溫下,鐵、鋁、銅等大多數金屬都是固體,但體溫計中的汞卻是液體……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差別也較大。出示幾種金屬的物理性質數據表,請同學們分析,留意導電性最好,密度最大,熔點最高,熔點最低,硬度最大金屬是什么等)的物理性質。
化學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魯教版三年制初三化學第二單元第一節(jié)《運動的水分子》,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以學生身邊很熟悉的物質—水為載體,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水的三態(tài)變化,通過想象、思維、討論交流歸納概括出分子的共同特征。目的是幫助學生盡早建立起物質世界的微粒觀,為后面的學習化學變化的實質做好鋪墊。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從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探究能力為出發(fā)點,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結合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分析水的三態(tài)變化中水分子的運動特點及分子特征的探究,初步認識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
2、通過對分子的性質的理解,能從微觀的角度來認識物質的構成,并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探究水沸騰后體積變大的過程,讓學生初步體驗宏觀現象與微觀世界的聯系;
2 通過對不同狀態(tài)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認識,以及從“雨后初晴的路面”和“水燒開后的鍋蓋”等問題的探究,學會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世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體驗宏觀現象與微觀世界的聯系,讓學生感知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理解分子的特征。
教學難點是:用分子的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初三的學生已了解了物質能發(fā)生三態(tài)變化和發(fā)生這些變化的條件,但不能自發(fā)的從微觀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質的變化,對于水的凝結、蒸發(fā)等司空見慣的現象本質的探究沖動還有待激發(fā)。所以,要從學生生活和已有知識基礎上,設置情境,激起思維,交流碰撞,釋放潛能,形成共識。
2、教法的選擇
我在教學設計中不僅注重了學科知識的獲取,更注重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猜想分析、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表達概括的能力、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交流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
三、說學法
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到獲取知識的一般途徑,所以我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猜想、制定計劃、畫出模型及微觀過程,然后課件展示及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相互交流。體現“我自主,我快樂,我學習”的教育方式。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難易不同的問題,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得到收獲。
四、說教學過程
綜觀本節(jié)教學內容,我采用4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
。ㄒ唬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設計這樣情境:首先展示4幅壯觀美麗的哈爾濱冰雕藝術節(jié)上的作品(學生觀看,談感想),但遺憾的是這座冰城在人間存在不久便消失了,你知道其中的奧秘嗎?看過之后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交流后師生共同提取有關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信息。最終歸結為水為什么有三態(tài)變化。提出了問題,思維有了起點和依據,邁出了探究的第一步。這時教師適當引導告訴學生要想弄清水為什么有三態(tài)變化,就要進入微觀世界,利用分子觀點探討,出示本節(jié)課題。
(二) 實驗探究:水加熱后的宏觀現象及其微觀本質。
內容一:“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很小但水分子是客觀存在的”
首先出示一段資料: 讓學生明白水分子很小
再出示一幅掃描隧道顯微鏡拍下圖片: 讓學生明白水分子雖然很小但它是客觀存在的
再讓同學們畫出水分子的模型,增加對水分子結構的認識。
內容二:實驗探究:給注射器里的水加熱,觀察現象。引導學生從微觀上進行分析
。1)學生根據生活中的常識,很輕松的答出實驗的現象:水變成水蒸氣,體積膨脹。
。2)再讓學生猜想水變成水蒸氣過程中水分子是如何變化的?畫出變化的微觀圖。學生的'思維容量較大,此過程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然后每個成員畫出導致水體積膨脹的微觀圖,結束后,教師投影出不同小組畫出不同的微觀圖,總結出有哪些原因可導致水的體積膨脹?
。3)通過課件展示:冰、水、水蒸氣三者轉化時水分子的變化過程
學生通過課件,不難得出:冰中水分子有序排列,固定位置振動;水中水分子無序排列,一定體積自由運動;水蒸氣中水分子完全自由運動。
生思考水的三態(tài)變化得出:
不變的是:分子的大小及分子的數目
變化的是:分子間隔及分子的排列方式
繼續(xù)引導得出:水的三態(tài)變化是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分子沒變,只是分子間的間隔和排列方式發(fā)生改變
這樣學生便理解了水加熱后的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的關系
。4)課本活動天地2-1:描述水分子的運動
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會用分子運動的觀點解釋水結冰及冰融化的現象
。5)學以致用:解釋兩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儆旰蟪跚绲南娜,地上的斑斑水漬一會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ㄑa充:受熱不是給分子提供能量的唯一途徑,如濕衣服晾在通風地方更容易干)
、跓_水之后,揭開鍋蓋立即就會有許多水滴滴下,原因是什么?
。ㄈ悍此細w納分子的性質
學生根據水的三態(tài)變化中水分子變化規(guī)律總結得出水分子的性質:
、偎肿淤|量和體積小
、谒肿涌偸窃诓粩噙\動
、鬯肿又g有間隔
④水分子間存在作用力且自身有能量
其實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還有很多,如:氫氣、氧氣、蔗糖、酒精等,這些分子同水分子一樣,也都具有上述特征,你能事實或實驗加以驗證嗎?
驗證1:分子間有間隔?
(探究實驗1)取兩支25毫升的量筒,一支加入10毫升水,另一支加入10毫升酒精,然后將這兩種液體在其中一支量筒中混合,靜置后觀察現象。
(設疑1)分子間的間隔能變化嗎(從水的三態(tài)變化中水分子間隔的變化來引導)
得出:溫度越高,分子間的間隔越大(熱脹冷縮分子間隔變化的結果)
。ㄔO疑2)氣體易被壓縮,液體和固體很難被壓縮,為什么?
小實驗:注射器分別盛滿空氣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口,然后推動活塞,體驗用力情況,得出:氣體分子間隔大,液體和固體分子間隔小
驗證2:分子不斷運動
。ㄌ骄繉嶒2)取兩支相同容量的小燒杯,一只中加入半杯熱水,另一只中加入半杯冷水,然后加入少量品紅,觀察現象
得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視頻):布朗運動
通過實驗讓學生更直觀看到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驗證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師引導:正是由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導致水呈水滴滴下
。ǹ偨Y)正是由于分子具有這些本質屬性,自然界里的水才會通過分子能量的變化實現固、液、氣三種狀態(tài)之間的相互轉化。
。ㄋ模┱勈斋@。
隨著各個探究活動的結束,讓學生閉上眼睛,從知識、思維方法、情感方面,對知識進行重新構建,對知識形成過程中使用的思維方法進行新的理解和感悟,暢談收獲!
以上是我這節(jié)課的設想,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化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化學《鈉》說課稿12-07
化學說課稿06-14
《化學平衡》化學說課稿11-22
《化學鍵》化學說課稿03-14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03-13
化學式說課稿07-06
化學鍵說課稿12-07
《化學鍵》說課稿12-05
化學元素說課稿03-08
高中化學經典說課稿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