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2-01-13 14:48:4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物理說課稿合集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說課稿合集6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物體運動與摩擦力,通過摩擦力的定義、感受摩擦力讓學生認識摩擦力。通過測量摩擦力知道摩擦力有大小,為下面環(huán)節(jié)準備。

  第二部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影響因素,經歷假設、設計方案、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拉力、重力、彈力和反沖力之后引入摩擦力,關于摩擦力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這為本課學習提供基礎。

  3、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拧⒁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fā)生摩擦,會產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過程與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煌茰y、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認真實驗、根據數據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三、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訓練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難點:通過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靜摩擦力的存在。

  教學準備:

  1、演示實驗材料: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彈簧測力計、塑料盒子、鉤碼、100目砂紙一張。

  2、分組實驗材料:玻璃球10個、筷子一雙、橡皮泥、棉布、線繩、彈簧測力計、塑料盒子、50g的鉤碼、一100目砂紙一張。活動記錄紙。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對比觀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⑴、課件出示新舊輪胎,新舊運動鞋圖片,請學生觀察對比,發(fā)現(xiàn)它們的表皮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是什么使它們變得光滑了?

 、、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會有摩擦現(xiàn)象發(fā)生?請學生舉例。

 、、15秒夾玻璃球比賽。

  思考:對筷子怎樣改動能在15秒內夾得更多?

 、、小結:(課件出示)由于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阻礙物體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教師板書)

 。ǘ┪矬w運動與摩擦力

  1、測量摩擦力

 、、出示鞋子請學生思考鞋子往右運動時,摩擦力會朝哪個方向?(左)

 、、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會是多大呢?我們可以用什么儀器測量?(生:用測力計測量)

  師示范,“一小格,兩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體剛運動時讀數)

 、恰煟和ㄟ^測量我們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為“ n”,這是剛剛能夠使鞋子運動起來的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拧ⅲǔ鍪編追N有代表性物體)這些物體運動時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樣嗎?物體運動受到的摩擦力與什么有關呢?

 、啤⒔M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猜測。

  ⑶、提問: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摩擦力會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

  讓學生充分討論,提出假設。

  通過討論,引導學生提出以下假設: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系;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滑動或滾動有關系;

  摩擦力的大小還可能與被拉動的物體的輕重有關系。

 、取⒔處熜〗Y:看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關系,我們今天先選擇“表面粗糙和光滑哪個摩擦力大?”“物體的輕重不同,哪個摩擦力大?”這兩個問題進行研究。

 。ㄈ⿲嶒炋骄磕Σ亮Φ拇笮∨c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系。

  1、組織學生猜測: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樣的關系呢?說說你的理由?

  2、師: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系時,實驗中哪些條件要相同,哪些條件要不同?學生交流,教師填寫在活動記錄紙上。

  3、同學們的猜測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猜測,我們還需要用實驗來驗證我們的想法。老師今天給你們提供了一個測力計、塑料盒子(里面有兩個50g的鉤碼)、一張砂紙。你們能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嗎?請你們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填寫實驗計劃表)

  4、實驗提示。

 、、砂紙兩面的區(qū)別

 、啤⒄_使用測力計

  5、小組討論,制定實驗計劃。

  6、組織交流實驗計劃表,教師適時詢問: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怎么改變?實驗中不能改變什么條件,怎么保持它們不變?我們的實驗做幾次比較好?

  7、學生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單1),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8、交流反饋,得出結論: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間接觸面光滑,摩擦力;物體間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四)研究“物體輕重不同,摩擦力哪一個大?”(整個過程放手由學生分小組獨立完成)

  1、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會有怎樣的關系呢?

  2、請同學們先猜測(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3、請學生談談實驗中我們要注意什么?(不改變的條件,改變的條件,怎么改變?)

  4、請各小組獨立完成實驗并填寫記錄單2

  5、生實驗并填寫實驗記錄單2,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根據實驗報告單反饋實驗結果:物體重,摩擦力大;物體輕,摩擦力小。

 。ㄎ澹⿲嵺`活動

  1、課堂小結:通過以上實驗的研究,你發(fā)現(xiàn)了物體在運動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系?

  2.摩擦力既然和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和物體的重量有關,那我們在生活中該怎樣來增大或減小摩擦力,使之為我們服務呢?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課件演示:汽車在雪地行駛時加防滑練,工人在自行車的轉軸上刷油……

  3.生活中還有哪些現(xiàn)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減小摩擦力?

  學生交流。

  4.做個小小設計家

  張大爺家最近買了一套新房,這兩天準備裝修衛(wèi)生間了,裝修公司的老板催他把地磚買回來。請你幫他出出主意,買什么樣的地磚好呢?

物理說課稿 篇2

  目的:

  了解光電效應的產生條件、規(guī)律及光子學說。了解光的量子性,會用光子說解釋光電效應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對實驗事實加以解釋的能力。

  器材:

  光電效應演示器,應急燈,紫外線燈,X射線管,感應圈,靈敏檢流計。

  重、難點:

  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出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經典理論在解釋光電效應遇到的困難。

  教學過程:

  一、引言:

  師:前幾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人們在研究光的本性過程提出的`幾種有代表性的學說。(簡單回顧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的發(fā)展過程)自從麥克期韋提出光的電磁說,赫茲又用實驗證實了麥克斯韋的理論后,光的波動理論發(fā)展到了完美的地步。可是,光電效應的發(fā)現(xiàn)又給光的波動理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今天我們就來通過實驗研究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并且通過分析光電效應的規(guī)律弄清為什么波動理論無法解釋光電效應現(xiàn)象。 評: 點明課題,強調已經十分完美的理論又受到新的實驗事實的挑戰(zhàn),引起學生的懸念,激發(fā)求知欲。

  二、新課進行。

  1、介紹實驗裝置。

  師: 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光電效應實驗裝置。(分別介紹鋅板、銅網、高壓電源、檢流裝置,一邊介紹,一邊在黑板上畫出整個裝置的示意圖)

  評: 介紹裝置后畫出裝置示意圖,將具體的較復雜的實驗裝置變?yōu)楹喢鞯陌瀹,突出了原理,有助于后面對實驗事實的進一步分析。

  師: 現(xiàn)在我把高壓電源接通,檢流裝置接上,為什么檢流計不發(fā)生偏轉?

  生:(集體) 電路還處于斷開狀態(tài)。

  師: 哪一部分斷開?

  生: 鋅板和銅網之間。中間是空氣,不能導電。

  師: 對,F(xiàn)在讓我們用紫外線照射鋅板,大家注意觀察。(介紹紫外線燈,用紫外照射鋅板,檢流計指針偏轉)

  師: 剛才用紫外線照射鋅板時,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生: 看到檢流計指針發(fā)生了偏轉,說明電路中出現(xiàn)了電流。

  師: 這電流可能是哪種原因產生的?

  生: 可能是紫外線使空氣電離,也可能是紫外線使鋅板飛出了電子。

  師: 對。這兩種可能性都有。但是,如果我們用銅板代替鋅板,則指針不會發(fā)生偏轉,這樣,排除了哪種可能性?

  生:(集體)排除了空氣被電離的可能性。

  師: 這樣,我們就知道,鋅板在紫外線的照射下,飛出了電子,這種物體在光照下有電子飛出的現(xiàn)象叫光電效應;在光照下從物體中飛出的電子叫光電子,電路中的電流叫光電流。(板書:光電效應,光電子,光電流)(板畫:光電效應的形成過程)

  評: 這一階段介紹什么是光電效應。從演示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實驗現(xiàn)象,為下面的研究光電效應規(guī)律作準備。

物理說課稿 篇3

  1、“電磁感應”是在第三冊“電流的磁效應”和第五冊“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后進行的教學,使學生對“電與磁相互作用的內容”有了較完整的認識,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識的自然延續(xù);“電磁感應”為以后學習發(fā)電機的內容打下理論基礎,并為學習能的轉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識,具有啟后作用。

  2、法拉第電磁感應的發(fā)現(xiàn),為電能的大規(guī)模應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充分說明了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的發(fā)展。

  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二年半自然科學的學習,已具備了電、磁的初步知識,知道了電能產生磁和磁場對電流的有作用等方面的知識,也初步具備了電學實驗操作技能和初步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理性思維的能力還不強,在分析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時會遇到一定的困難。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知道是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

  2、能描述電磁感應現(xiàn)象,分析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3、列舉影響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和影響電流的因素。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實驗設計和操作能力。

  2、培養(yǎng)分析、歸納能力,

  3、培養(yǎng)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好奇性和求知欲。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記錄實驗現(xiàn)象的態(tài)度。

  3、感受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理解電磁感應現(xiàn)象。

  教學難點:

  1、對“切割磁感應線”的'理解。

  教學策略:

  1、變演示實驗為演示與學生隨堂實驗并進。

  2、采用實驗探究法。

  3、輔助于多媒體課件解決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實驗設計,實驗觀察,歸納,交流,實驗設計,實驗觀察,歸納,交流,新問題提出,

  一、情景創(chuàng)設:

  1、多媒體播放“電的使用”問題產生(電從何來)

  學生提出猜想:(電池?發(fā)電機?摩擦起電?)

  2、復習電流產生的磁場(奧斯特)導引學生猜想,問題2能用磁場產生電流嗎?

  二、設計、操作實驗并交流結果

 。ń處熞龑嶒炘O計、操作)演示實驗與學生隨堂實驗同時進行。

  交流實驗結果

  (1):能用磁場產生電流。

  問題3:利用磁場產生電流是否需要條件;(學生提出假設:“要”或“不要”)

  實驗條件控制:

 。1)閉合或斷開電路

 。2)不同方向移動導線(與磁感應線垂直、斜、平行)

  交流結果

 。1)電路斷開不能產生電;導線運動方向與磁感應線方向平行不能產生電流。

  “利用磁場產生電流”需要條件。

  閱讀課文,描述電磁感應現(xiàn)象,

  難點解釋: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重點演示切割和沒有切割。

  學生列舉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閉合、一部分、切割)

 。ㄑa充指出如果電路沒有閉合,導體兩端會產生感生電壓)

  問題4: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師提示考慮因素(磁場方向與導線切割方向)

  學生自已設計實驗、操作。

  交流結果。

 。1)感就電流的方向與磁場方向和切割磁感應線方向有關。

  小結:

  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從而為發(fā)電機的發(fā)明打下了理論基礎,使人們對電的大規(guī)模利用成了可能。。。

  學生交流對電磁感應的看法。(現(xiàn)象、條件、結果、應用、體會等)

  提出思考題:

  電磁感應中能量是怎樣轉化的,(互相交流、并閱讀課本)

  作業(yè):

  1、配套練習相關作業(yè)。

  2、完成調查報告:電在我家中

物理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組裝電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北師大版)九年級。

  本節(jié)內容在上一節(jié)認識電路組成,通路、斷路和短路以及電路圖的基礎上,學習用開關控制兩個串聯(lián)燈泡、兩個并聯(lián)燈泡的連接。這部分內容提出的具體任務:一是用一個開關同時控制兩個小燈泡,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同時滅。取下一只燈泡,另一只燈泡也滅了;取下一只燈泡,不影響另一只燈泡發(fā)光。二是用兩個開關控制兩只燈泡,要哪只燈泡亮,哪只燈泡就亮,并且兩只燈泡的亮滅互不影響。在連接完實物電路之后,還要組織學生練習畫電路圖。

  【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嘗試教學法。 學生以嘗試探究的方式學習。

  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是:“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并且嘗試能成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嘗試教學法,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嘗試,并運用課本、實驗儀器、工具書等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組裝電路》一課中,我從準備性練習開始,層層遞進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嘗試操作、嘗試閱讀,積極爭論思考,嘗試練習,獨立探索,逐步認識串、并聯(lián)電路,發(fā)現(xiàn)兩種電路的不同之處,運用對比的方法初步建立串、并聯(lián)電路知識框架。教師在引導學生的嘗試活動中逐步分散了連接并聯(lián)電路實驗的難點,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使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提高了動手實驗能力和學習能力。并根據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境,隨機進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滲透教育。在學生學習的活動中,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使學生在各方面得到和諧全面的發(fā)展。

  另一方面,在教學中,要避免教師給出實驗步驟按“照方抓藥”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要體現(xiàn)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習方式多樣化,充分地發(fā)揮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育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判斷兩個燈泡是串聯(lián)還是并聯(lián);

 。2)會連接兩個燈泡的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3)會畫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的電路圖。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兩個燈泡串聯(lián)、并聯(lián)的連接順序和方法,做到快而準確;

 。2)嘗試用探究的方法連接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

 。3)通過按照具體要求練習連接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小燈泡串聯(lián)、并聯(lián)的特點和連接,體會物理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樂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興趣;

 。2)通過連接小燈泡串聯(lián)電路和并聯(lián)電路,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精神。

  【學生狀況分析】

  由于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學生對物理課的教學形式還有某些不適應的地方,如同學間的交流,師生間的交流還不夠大膽,這需要教師的鼓勵與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如何進行實驗,實驗中出現(xiàn)與探究課題不同或與生活常識有矛盾等問題,應如何對待,也需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并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培養(yǎng)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逐漸提高;二是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恰當指導。

  【教具準備】

  初中物理電學線路板、多媒體,或小黑板。小燈泡,手電筒,電池,單刀雙鄭開關,導線若干,配套放在一起。等等。

  【教學流程】

  一、準備性練習

  師(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一個電路有哪些基本元件組成的?在電路圖中,它們的符號怎樣畫?

  生(回答):電源、開關、用電器、導線組成。

  師:(畫電路圖)

  提問:你能把這個電路用實物連接起來嗎?

  學生動手操作,連接電路。

  二、進行新課(學生嘗試活動)

  1.第一次嘗試操作:

  師:如果有一個電路,有兩盞小燈泡,并且都能發(fā)光。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什么樣的電路?試一試,你能不能在剛才練習的基礎上連接出這樣的電路?

  生:分組討論思考,實驗連接兩盞燈的電路。 教師在學生中巡視,有目的的請兩組同學到黑板上連接兩種電路,畫出電路圖。

 。ㄔ跍蕚湫跃毩暤倪w移作用下,學生動手動腦,相互協(xié)作,可以獨立完成這種發(fā)展。學生活動能否成功,只需由燈發(fā)光來表明,因此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課堂上充滿了成功的喜悅。)

  師:這兩種連接方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種是兩盞燈一個一個順著連接起來; 一種是兩盞燈并列著連接起來。

  師:閱讀課本,看課本上把這兩種電路分別稱作什么電路?

  生:閱讀后,得出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是串聯(lián)電路,把電路元件并列連接起來的是并聯(lián)電路,并認識并聯(lián)電路中的干路和支路。

  師:想一想,課本上為什么用“電路元件”,為什么不用“燈泡”或“用電器”?

  生:(思考,討論)電路元件包括電源、開關、用電器等,不單指“用電器”。

  師:對。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不僅是用電器的連接方式,也可以是其它各元件的連接方式,例如在上面并聯(lián)電路中,電源和開關是串聯(lián)的。

 。ń處煵粌H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本,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善于理解和思考,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為以后認識較復雜的電路作好鋪設。)

  2.第二次嘗試練習

  師:在剛才的兩電路中,若增加兩個開關,能不能使一盞燈熄滅時,另一盞燈還發(fā)光?試試看。

  生:討論、動手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師:哪位同學可以到講臺上演示你的接法,并說出你的發(fā)現(xiàn)?

  學生演示說明在串聯(lián)電路中,兩燈總是同時熄滅,同時發(fā)光;在并聯(lián)電路中可以使一燈熄滅時,另一燈發(fā)光。

  師:為什么加上兩個開關后,串聯(lián)電路中兩燈還是同時亮、滅,兩并聯(lián)電路卻可以使其中一盞燈發(fā)光,另一盞燈熄滅呢?

  生:因為串聯(lián)電路電流的路徑只有一條,而并聯(lián)電路電流的路徑不只是一條。

  師:現(xiàn)在并聯(lián)電路中兩燈還可以同時亮、滅嗎?

  生:可以,斷開或閉全干路開關。

 。ǖ诙螄L試操作練習是在學生第一次成功的基礎上,設置問題情景,促使學生進一步發(fā)展,獲得成功。這種知識的遞進過程,是由學生獨立嘗試、積極思考、通過直觀現(xiàn)象獲得的,使學生在思維訓練和技能訓練兩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課后反思】

  事實表明,嘗試教學法,以嘗試探究的方式學習能讓大多數學生主動參與,自覺探究,樂于交流,愿意合作,促使同學們在親身經歷和親自實踐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變化,掌握學習的方法、手段、途徑,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張揚了個性,學會了理解。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做人的道理,堅定了探究的信念,品嘗了成功的快樂,完美地展示了師生富有獨特個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這節(jié)課教學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有個別學生還存在惰性心理、依懶心理;有個別學生動手操作不認真,毛手毛腳;有個別學生畫電路圖不夠規(guī)范、合理。等等。另一方面,由于一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才40分鐘,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探究活動,需要的時空比較大,所以,在這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和我的學生們都感到時間不足。今后,我要不斷地改進教學設計,把一些教學內容的教學活動延伸到社會、家庭中去。豐富廣大學生課后探究物理知識活動。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 課程標準: 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位,能用于進行簡單的化學計算,體會定量研究的方法對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

  從課程標準中我們可以看到物質的量對于學生的兩方面的意義:其一,物質的量是化學計量中的核心量,是連接微觀量 —— 粒子數目與宏觀量 —— 質量、體積的橋梁;其二,對于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來說,物質的量也是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學科思維從定性轉向定量的橋梁。

  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理解物質的量及其相關量的概念及關系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與練習,初步學會物質的量及其相關量的簡單計算,嘗試從定量角度認識物質,初步培養(yǎng)歸納、演繹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定量研究,培養(yǎng)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

  3. 教材的重,難點:

  重點 : 理解物質的量及其相關量的概念及關系

  難點 : 通過理解與練習,初步學會物質的量及其相關量的簡單計算,嘗試從定量角度認識物質,初步培養(yǎng)歸納、演繹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學生升入高中以后第一節(jié)定量化學課。學生曾經在初中的化學方程式的學習中接觸過簡單的定量思維。學生了解化學方程式的兩種定量含義:微觀的粒子數目關系、宏觀的質量關系。在電解水的反應中,還接觸過宏觀的氣體體積之間的定量關系。但對宏微觀之間的聯(lián)系并沒有認知。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簡單的.定量描述,但缺乏嚴謹的定量思維,盡管學生在初中物理課中已經學過物理量的基本研究方法,但本節(jié)中出現(xiàn)的大量物理量及符號還是會讓學生感到壓力山大。

  通常的教學中,為了突出物質的量作為宏微觀橋梁的作用,往往采用生活中的一些集團計量的例子,如何能測量出一個大頭針的質量?如何能測量出一頁紙的厚度?進而如何能測量出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然而概念已經很抽象難懂,要學生試圖使用一些不熟悉的概念去建立橋梁,是否有些操之過急?可否把難點拆分,當學生吃透一個難點之后再切入下一個難點,逐步達到最終的目的呢?

  為了盡可能減少學生對各種新概念的恐懼,我采取如下的教學方法。

  三,教法學法

  教學中采取淡化概念,強化理解的策略。將難點拆分,通過教師的問題驅動,逐步導引,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教師設下的一個個連環(huán)的局。在順暢連貫的思維環(huán)境中學生通過類比探究,歸納總結,學練結合的方法跟進。整個課堂讓學生感到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循序漸進。

  四,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通過逐步導引,讓學生逐步認識 N,m,V , n , N A , M 的概念,并最終建立起橋梁

  1, 引入化學計量涉及的物理量

  我用如下方式引入新課。我喝了一口水,讓學生思考有哪些物理量可以來定量描述我到底喝了多少水。學生很容易想到質量、體積,提示水的組成就可以想到粒子數目。

  之后,舉出反應 2H 2 O == 2H 2↑+ O 2 ↑ ,引導學生從方程式的兩種定量讀法中發(fā)現(xiàn)粒子數目與物質質量之間可能存在關系,引導學生回憶電解水中生成氫氣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粒子數目與物質體積之間可能存在關系。從而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概念:物質的粒子數目、質量、體積之間是可能存在關系的,引起學生的興趣。

  由于學生對 ” 物質的量 ” 沒有概念,但是對質量 m 、體積 V 、粒子數目 N 都不陌生,而它們與物質的量 n 一樣,都是用來描述物質多少的物理量,同時后三者也是在化學計量中要涉及到的物理量,并且都將要與物質的量進行關聯(lián)。所以我在整個化學計量教學的最初就讓學生意識到這三個物理量的存在價值以及他們之間必然存在的關系。

  2, 引入 “ 物質的量 ” 的概念

  告訴學生剛剛喝下去的水大約 30mL ,也就是大約 30g ,而其中的水分子數量約為 10 24 個,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這個龐大的數字上。通過簡單的演算讓學生意識到這是一個多么大的數字,學生自然感受到大的數字不方便使用,想辦法化大為小。

  如何化大為小,學生可能不能馬上給出回答。此時第二個問題來拋磚引玉:如何在超市中快速數出 120 瓶飲料。有生活經驗的學生就會想到,超市中的飲料很多都是 12 瓶放一箱(一打)。很容易發(fā)現(xiàn)可以用規(guī)定一個較大的常數的方法來完成化大為小。于是用類比的方法,在物質的量的概念給出之前就已經建立起了粒子數目與物質的量之間的聯(lián)系。

  及時拋出問題提醒學生 n 代表的不是物質微粒數目。但這個物理量卻可以方便的表示出物質微粒的量的多少,取其中的關鍵字為之命名,就叫做物質的量。

  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有學習物理量的經驗,一個物理量要有名稱、意義、符號、單位、公式。通過之前的推演,除了單位還沒有提到,其他的基本要素都已經在之前的探究中由學生自己得出了。至于單位,既然可以每 12 瓶飲料放 1 打,用一打一打的計量方法代替一瓶一瓶,那么對于微觀粒子,不過就是每 N A 個粒子堆成一堆,用一堆一堆代替一個一個,那么物質的量的單位就是“堆”了, 翻譯成拉丁文,就是 mole ,采取省略的方法,就剩下了 mol 。捎帶提醒 mol 是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

  3, 引入“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概念

  學生現(xiàn)在的關注點自然落在了 N A 上。通過對 比“打”的 概念,學生可以得到 N A 的意義,就是 1mol 任何物質中包含該物質粒子的數目。只需給出名稱,它是國際上規(guī)定的一個常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

  同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基本要素也都已經得出,至于單位,學生可由公式自行計算得到。那么也就只有數值是未知的了。在介紹了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規(guī)定之后,學生感到意外,意外于這個數字的不整齊。學生會想到如果只是為了化大為小的話,沒有必要這樣規(guī)定一個不整的數字。此時教師提示,這可能意味著阿伏加德羅常數不只是為了化大為小,可能還有別的用途,為之后的摩爾質量埋下伏筆。

  在接下來的課堂練習例 1 中,學生在練習已掌握的公式的同時,規(guī)范化學計算中使用的化學語言,對單位的使用包括單位的帶入、單位的計算作出要求,即計算結果的單位應由所帶入單位計算得到。

  例 2 的給出本意是想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粒子的物質的量之比就等于其粒子個數比,實際的教學中,已經有學生通過思考直接得出了這一結論,并利用這一結論進行計算,先計算 C 、H 的物質的量,再計算其各自的粒子個數,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計算更簡便。稍加提示,學生就可發(fā)現(xiàn)這一規(guī)律可以由公式導出,學生在此初步具備了演繹的能力。

  緊接著,就可以將這一規(guī)律應用于方程式的定量讀法。

  4, 引入 “ 摩爾質量 ” 的概念

  拋出一個問題:如何在實驗室中取 1mol的 Fe 。學生馬上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驗室中定量取物質是按照質量或體積去稱取或量取,而根據物質的量的定義,只能得出 1mol 鐵 是 6.02×10 23個鐵原子這個結論,學生馬上想到,需要知道 1 個 鐵 原子的質量。

  于是我給出了 1 個 Fe 原子的質量,同時給出另外三種常見物質的粒子質量,讓學生分組計算 1mol 這些物質的質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計算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顯然比直接被告知更能提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總結出結論: 1mol 任何物質的質量恰好等于其相對分子質量或相對原子質量,經過修正后得到最后的結論。

  學生會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這樣的巧合應該與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規(guī)定有直接的關系,其間的關系留給學生課下思考。

  當學生發(fā)現(xiàn)了 1mol 物質的質量是可以通過簡單計算得到的,聯(lián)想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概念,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摩爾質量的概念:單位物質的量的任何物質所具有的質量。而在摩爾質量的概念、符號、單位、公式乃至數值中,就只有符號還未定義,其他的都已經通過類比、推導而得出。

  5, 建立橋梁

  簡單的練習之后,通過例 3 ,學生會發(fā)現(xiàn)物質的量作為橋梁的作用,從而建立起宏微觀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解決引課時提出的問題。

物理說課稿 篇6

  內能說課稿

  1、 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的授課中,已給學生講解了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以及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這節(jié)內容主要是起到將前面知識點總結概括,為以后接下來的能量守恒以及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做好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掌握物體的內能。知道熱傳遞、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及課堂小實驗的方法向學生生動形象的介紹本節(jié)知識點。

 、矍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本節(jié)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內能的定義以及內能改變的實質。

  4.教學難點:

   知識點較多,對知識點的分離規(guī)劃講解,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清晰認識掌握。

  5.教學關鍵:

   對內能的定義形象化使學生印象深刻以及生動講解改變內能的方法。

  6.教法學法:

   (1)開始上課時將教學重點一一列出,讓學生對本堂課教學重點有清醒的認識達到突出重點的作用。

 。2)放慢語速,在不同知識點之間稍許停頓。在利用板書把知識點一一列出,使學生對知識點有層次感,突破難點。

 。3)利用課堂小實驗以及多媒體課件的方法。使知識點形象化,達到抓住關鍵的目的。

  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操作程序

   1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

  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新課導入:

  利用火柴的.點燃以及擠擰水瓶等課堂小實驗來引入新課

  2、 講授新課

  我們將利用(啟發(fā)式)講授法,(啟發(fā)式)談話法兩個方法相結合的

  方法使學生獲得新知識 復習鞏固舊知識,掌握物理現(xiàn)象,獲取感性知識。

  3、歸納小結

  1.什么叫內能

  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能。

  2、溫度跟內能的關系

  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它的內能就增加;一個物體溫度降低時,它的內能就減少。

  3、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1)熱傳遞實質:內能的轉移(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2)做功實質:內能與機械能(或其它能)的轉化

  (3)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5.最后將布置課堂習題以及課后作業(yè)讓學生鞏固知識點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說課稿03-1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精選物理說課稿九篇01-19

物理電學說課稿03-11

物理重力與重心說課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