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yè)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將相和》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將相和》語文說課稿1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西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第32課《將相和》。
一、 說教材
《將相和》是一個流傳千年的動人故事,是根據(jù)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在“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中,秦國最強,常常以強欺弱,欲滅六國,統(tǒng)一中原。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記述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寫出了將相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贊揚了藺相如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知錯就改的愛國精神。
三個小故事即互相獨立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即前兩個小故事是第三個小故事的起因,第三個小故事又是前兩個小故事的結果。全文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鮮明,我想會受到學生的喜愛的。
二、 說教法、學法
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為設計的出發(fā)點,積極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讓每個學生都享有同樣的機會。激發(fā),促進學生內(nèi)部的學習動機,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將整個教學流程設計成發(fā)現(xiàn)問題,確定問題,尋求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基于平時我對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經(jīng)常從一個方面,一個角度去想,不會或者說不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或者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我想這是由于學生的年齡和能力特點決定的。但是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又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擴開思維的空間,擴展思維的廣角和深度,因此我覺得必須在結合課文的基礎上采用直觀的電教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生自讀自悟作旁批等方法,讓有不同風格的學生都參與學習,這樣教師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三、 說教學過程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的思路,我制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
。ㄒ唬 創(chuàng)設情境
1、 從課題入手,請學生思考:“將”“相”各指誰?“和”是什么意思?在初學課文的基礎上,學生能很容易地說出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 我借此引導:既然是和好,就有不和之時。今天我們就來共同關注將相之間的故事。
3、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學情,學生應該學會什么,達到什么標準呢?為此我將把自己的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具體是:
知識目標:
能夠理解文中三個小故事之間的關系,即事情的前因后果。
能力目標:
1、學習通過人物言行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優(yōu)秀品質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復述文中的小故事。
情感目標:
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和藺相如、廉頗二人的愛國精神。
重點:
學習用人物言行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方法。
難點:
三個小故事的因果關系。
確定了目標,這樣,教師的教什么與學生的學什么都十分清楚,那么如何通過教學設計體現(xiàn)教學思路,達成目標呢?
1、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和空間。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同,給學生選擇學習方法的余地,讓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生談理解、講看法、互相補充,也可用讀的方式再現(xiàn)自己的理解。
2、小組合作探究,互讀自己標劃的句子,(即從哪里看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學生很快就能從“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小故事中找出相應的句子。然后讓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樣既理解的課文內(nèi)容,滲透了多角度思考的意識,又沒有脫離語言文字的訓練。
3、共同探討,強化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
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請生探討:澠池會上的秦趙兩國外交之戰(zhàn)是誰勝利了?估計生會持有兩種觀點:趙國勝和秦趙打平。此時將生分成兩部分,請他們從文中找理由。我從秦趙兩國的實力,藺相如與秦王的地位,琴與缶兩種樂器演奏的技巧及澠池是秦國的地方,秦國都沒占到便宜這四個方面幫助學生分析總結,得出趙國勝利的結論。
4、 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
在學生充分懂得了藺相如與廉頗,一個顧全大局,一個知錯就改,都具有愛國精神后,我再利用文中略去不寫的部分讓生思考:廉頗背著荊條來請罪,藺相如熱情地出來迎接,他們見了面會說什么呢?請生自由結合成組,扮演其中一個人物,并從多角度思考,他們會說些什么?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給學生展示才華的空間,同時,練習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多角度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貫徹到底。
5、 回顧全文,巧設結尾。
學習了全文之后,再請學生說說三個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就不難答出前兩個故事是第三個故事的原因,第三個小故事是前兩個故事的結果。這樣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學難點。一堂好課,在結束時能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讓生課后還能主動去學習,結課時,我利用課文最后一句話: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我對學生說:“此后趙國真的強大起來了嗎?歷史是怎樣的呢?請課下查找資料,多角度想想歷史為什么會是這樣的?”
《將相和》一課板書設計的最大特點是對每個故事都作標題形式的概括,對“將相和”這一課題也作了具體分析,即明確課題中人物的特點及“和”的內(nèi)涵,學生根據(jù)板書不僅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過程,明確自己的學習方法,還可以根據(jù)板書所列出的這一提綱對這篇課文作簡要的復述。
相:顧全大局機智勇敢
將:知錯就改
《將相和》語文說課稿2
教材簡析:
《將相和》這個故事改編自《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它借完璧歸趙、澠整曲折的故事。此外,通過故事樹立人物形象,通過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歷史是這篇文章的特色。學生通過了解文中的人物,可能會對那段歷史產(chǎn)生興趣,我們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領學生走進《史記》。
教學目標: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刻畫了廉頗、藺相如這兩個個性鮮明的人物,講述了將相失和到成為至交的一段歷史佳話。文中看似獨立的三個小故事,之間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fā)展,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的結果又是負荊請罪故事的起因,三個小故事構成“將相和”這一完
基于這篇文章的記敘特點,以及本單元“感受人物形象”這一訓練重點,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可以定位在以下幾點:
1、朗讀課文,通過加小標題,理清文章的脈絡。
。、引導學生透過歷史事件解讀人物,感受廉頗、藺相如的鮮明個性。
。、把自己對事件、對人物的理解通過朗讀展示出來。
教學設計:
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手段,實現(xiàn)上述教學目標。
一、搜集資料,為解讀文本做好鋪墊。
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距今二千多年。那段歷史對于對于我們來說是遙遠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而這種遙遠與陌生勢必會導致對文本理解的局限。因此在課前我們有必要去了解那段歷史。如搜集:戰(zhàn)國局面、杰出的人物、特別是藺相如、廉頗的事跡。我們對文本的理解豐厚了,才能引導學生深入的解讀文本,為課文的研讀做好鋪墊。
二、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默讀又是高年級教學的訓練重點,因此我們可以采用默讀課文,加小標題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學生初讀課文之后,請學生說說課文講了哪三個小故事?針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撥指導,滲透概括小標題的竅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解決了課后練習的第二題。
如:概括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的小標題。學生發(fā)言中如果提到“完璧歸趙”這個詞,我們可以順勢引導學生用精練語句的方法概括故事內(nèi)容,總結小標題。如果學生沒有提到完璧歸趙這個詞,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在課文中就有一個詞能概括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你能找到嗎?學生找到“完璧歸趙”這個詞以后,我們就可以借小結之機對學生進行點撥:是的,凝煉書中的語句我們也可以概括出小標題。
再如:澠池之會這個故事,學生很難用凝練的語言概括出小標題來,這時我們不妨請學生想想:這件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呢?進而引導學生用抓住事件發(fā)生地點的方法概括小標題。
在學生概括小標題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請學生用三個小標題來說一說《將相和》的故事,同時思考三個小故事之間前因后果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這樣,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而且學生通過語言的表達從整體上把握了故事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三、深入研讀,透過歷史事件解讀人物。
現(xiàn)在,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接下來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深入研讀文本,品析人物。
本文教學,我們可以從題目入手,通過讀故事,圍繞:將是怎樣的將?相是什么樣的相?這一中心問題引領學生走進人物,感受人物的鮮明個性。
有句話說得好: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不同的人讀《將相和》,心中就會有不同的將相的形象。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可能把藺相如的形象定位在機智勇敢,把廉頗的形象定位在知錯就改?墒,閱讀本身是多元化的,孩子們的體驗也是多元化的。例如交流:相是什么樣的相?這一問題,學生對藺相如的解讀可能是機智勇敢,可能是顧全大局,還可能是有尊嚴、赤膽忠心等。那么,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進行個性化的閱讀。
另外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藺相如的形象在文中是十分豐滿的,而描述廉頗只有寥寥數(shù)語。學生很難對廉頗有一個全面地認識。那我們就要引領學生找出與廉頗有關的語句,品讀文本,解讀人物。如品讀:“在澠池之會上,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準備。”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發(fā)言,補充一些和廉頗有關的史實資料,透過這些資料引領學生全面地認識廉頗這一形象。在備課過程中,我搜集到了這樣一些內(nèi)容:1、《史記》對廉頗的評價:廉頗者,趙國之良將也。2、趙王赴澠池之會前,廉頗與趙王約定:如果發(fā)生不測,有太子繼位。3、廉頗領導的長平之戰(zhàn),以趙國的弱小之勢抵御秦兵長達三年之久。至于,向學生展示哪些資料,以及這些史實如何呈現(xiàn)給學生,老師們可以根據(jù)本班學生的情況自行設計。
通過解讀人物,將相的形象在學生心中已經(jīng)鮮活了,這時,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在品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整體回歸,升華主題。
此時,學生對主題的把握是零散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將相和”中“和”的含義。待學生充分思考后,我們可以出示字典中“和”的解釋,請學生進行選擇,并說出理由。學生對“和”的理解是多元的,大多數(shù)學生可能粗淺的認為“和”是“和好”。此時,我們要充分體現(xiàn)主導作用,引申到:將相和好國則安,趙國才會出現(xiàn)和平、和諧的局面。
《將相和》語文說課稿3
首先,先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將相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第十冊第五組第一課的內(nèi)容!秾⑾嗪汀肥歉鶕(jù)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這篇課文以戰(zhàn)國時期為大背景,以藺相如的言行活動為主要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有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愛國的高貴品質,同時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從而告誡人們“以和為貴”的道理。
其次我談一下學情
對于六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了一定收集資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對于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這篇課文寫作年代相比學生較為久遠,學生容易與文本產(chǎn)生一定的時空距離。所以學生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讀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學中進行由淺入深的引導啟發(fā),使學生理解課文。
根據(jù)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nèi)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為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研讀課文文中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感,品悟“和”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的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出發(fā),體驗“以和為貴”的深刻道理。
由于本課是根據(jù)歷史故事改寫而成的,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通過反復閱讀,著重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文中的三個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結合五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朗讀感悟法、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于學習,勤于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理解”。
2.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借助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圖畫、語言、音樂來再現(xiàn)、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課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自由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在讀中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而達到自己提出問題,組內(nèi)交流解決的效果。
在學法上,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nèi)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小故事,依據(jù)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chuàng)造,達到既鞏固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谶@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課題《將相和》,隨即提問:文中的“將”是誰?“相”又是誰?“和”是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通過談話,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順勢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币虼,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并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如廉頗、藺相如、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等。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么?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于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huán)節(jié):研讀賞析,體驗課文中的人物形象。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讀書,不待老師講。
鑒于此,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jù)三個小故事的情節(jié),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么?能用什么詞語概括,段落中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并借助多媒體圖片和片段,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jié)課重點詞句。如讀到“現(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迫我,我的腦袋就和璧一塊撞在這柱子上” 時,用多媒體展示藺相如舉璧欲撞的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將學生們帶入課文的情景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完璧歸趙”這個詞語,體驗藺相如的聰明過人。當讀到“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時,出示廉頗背背荊條的圖片,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負荊請罪”這個詞語,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廉頗知錯能改的優(yōu)良品質。
最后,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xiàn)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chǎn)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向文中的兩位人物學習,學習他們做人的高貴品質。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后,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藺相如、廉頗各有什么高尚品質?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思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nèi)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后,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愛國的圖片,如運動員為國爭光等,再啟發(fā)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作為小學生應如何愛國。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huán)節(jié):安排作業(yè),復習強化。
一節(jié)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jié)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后作業(yè):
作業(yè)1:請大家將本節(jié)課中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yè)2:寫一寫:我能為國家做些什么?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先在黑板上寫上“將”和“相”, 再在對應寫上廉頗和藺相如,用一根橫線將二位人物連起來,寫上一個“和”。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nèi)容主線,表現(xiàn)課文的大體脈絡,簡單明了。
總之,本節(jié)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識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如有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點,我力爭在以后做得更好。
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將相和》語文說課稿4
《將相和》是12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的故事,稱頌了藺相如機智、勇敢、謙讓的美德,廉頗勇于認錯和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藺相如為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權,機制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推讓的好品質,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2.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從三個小故事中任選一個演一演。
教學重點是: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時間定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開始,我設計了學生喜歡歷史故事的小問題引入,目的是放松學生的緊張情緒,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同時,是對有這方面知識的學生的一個肯定,也是激發(fā)其他學生進行閱讀的方法。接著檢查預習,了解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情況。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yōu)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通過學生自主、自由讀書,通過討論、交流,理解三個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感悟教學重點。第一節(jié)的課后作業(yè)是讓學生自由結合,表演自己喜歡的故事,作業(yè)形式改變了過去抄寫、死記硬背的方式,極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時,先解決學生在讀書中遇到的未解決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讀書思考的習慣。然后表演自己喜歡的小故事,通過表演,可以看到學生不只是學會了課本上的知識,他們在表演時,把文中敘述性的語言變成了人物的對話,超出了文本的限制,培養(yǎng)了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意識到,語文的學習不僅是要學懂課文上的內(nèi)容,還要自覺地去學習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表演之后,讓學生做出評價,又一次回顧了課文內(nèi)容,并且能我口說我心,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之后后,問學生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如何修改,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不迷信教材,做事有主見。最后,問學生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明白,這些問題不必在課堂一一解答,目的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入課堂,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課堂,通過與同學的合作或者查找資料,自己解決,學會自己學習。第二節(jié)的作業(yè)是讓學生把這三個小故事編成課本劇,促使學生動腦,動手。
本課板書由師生共同完成,讓學生時刻參與教學過程之中。
總之,我的課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通過組織,適當引導,讓學生通過讀書,質疑,討論,交流,表演等方式,體會課文思想內(nèi)容。使用民主愉悅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愉快。學生的學習,主要采用了自學與合作探究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在小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學會與人合作。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提倡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將相和》語文說課稿5
一、說課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材六年制第11課《將相和》。
二、教材簡析:
本課是第12冊教材第四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這一重點訓練項目中的課文。《將相和》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一篇歷史故事課文。課文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突出表現(xiàn)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根據(jù)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特作以下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二是學習掌握“廉頗、璧、侮辱”等7個詞語。
2、操作目標: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二是品味“完璧歸趙、絕口不提、理虧、示弱、能耐”等重點詞語的意思;三是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四是復述“負荊請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個小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六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2、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各段與整篇文章的關系。
▲教法、學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自能閱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情趣、重遷移,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準備:借助掛圖、投影儀、課本劇等輔助教學。
三、教學程序:
(一)、設疑導入,整體感知
教師出示課題《將相和》,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
1、課題中的“將”指誰?(相機教學生字“廉頗”)“相”指誰?“和”是什么意思?教師介紹時代背景。讓學生圍繞課題,提一些問題。這一設計的依據(jù)有三條:1、是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如何。2、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的能力。3、是突出題眼“和”字,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有所依傍。如果把課文視作一個圓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課文這一“球體”必定會對它保持向心力。課題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課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讓三個故事最終說明一個道理。
2、教師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看課文中哪個段落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原因。學生可從第16小節(jié)中找到答案:“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了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边@一設計的目的是:從課文題目切入課文內(nèi)容,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課文內(nèi)含的矛盾沖突。整個學習過程將圍繞著“廉頗的話說得是不是有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這個問題展開。
3、讓學生再讀課文,給三個小故事加上小標題,并請學生上臺板書小標題,思考課文哪些部分寫了造成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而“負荊請罪”則是寫了兩人如何從“不和”到“和”的過程)再根據(jù)小標題,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練說。這一設計的目的是:第二次讀書,把書讀通,理清課文的思路,將課文的三個故事作為一個事件來對待,樹立聯(lián)系地看問題的觀念。
。ǘ、讀議悟法,舉一反三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三步進行。
1、讀議悟法。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首先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完璧歸趙”部分,突出以“騙”對“騙”,再指導學生用“~~~~”和“——”劃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接著,交流從中讀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質。最后討論還有什么地方?jīng)]讀懂?如學生提出:“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還是故意嚇唬秦王呢?為什么?”這個問題必須通過認真讀書,聯(lián)系上下文,積極動腦思考,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單純地嚇唬秦王,他是見機行事。如果秦王因愛玉而妥協(xié),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顧,派人搶玉,他就會真的撞柱而死,讓頭顱與玉俱碎。這既能看出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機智。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誘發(fā)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爭論,不追求統(tǒng)一、標準的答案,讓學生談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閱讀體驗,點燃那種充滿靈氣的思維火花,學生自主學習得到了保證。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讀文、圈劃、領悟、質疑,總結了學法,為以下放手自學作好了鋪墊。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學習方法學習“澠池之會”,突出以“逼”制強。討論:廉頗說得有無道理?藺相如該不該升官?學習圍繞“和”與“不和”展開討論,始終不脫離這一主線。在自學匯報及師生評議過程中,重點從以下兩方面引導學生領悟。(1)、澠池會上,趙王和秦王分出了勝負,還是打成了平局?(2)、這一功勞應歸功于誰?指導學生加強朗讀,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氣氛。這一設計讓學生把書讀懂,前兩個故事寫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應該的,卻成了兩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時也為下文的高潮蓄勢。
3、自學交流。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突出以“避”對“傲”。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自學“負荊請罪”部分,并質疑問難。再結合課文插圖,四人共同商議,廉頗、藺相如會各說些什么?請幾組學生上臺表演兩人的對話。既填補了課文的空白,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以上的教學,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在語文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本,以讀書為主,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自主讀”,讓學生“自覺讀”,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自能閱讀,做閱讀的主人。
。ㄈ、深究課題,突破重點
三個小故事中,哪個集中寫了將相和好?為什么還寫另兩個故事?通過深究課題使學生明白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是第三個故事的起因,合起來構成“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這樣設計,旨在進一步夯實重點訓練項目。再讀課文,讓學生把書讀好。
(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
1、學完全文,四人小組討論:你對藺相如、廉頗有什么認識?你最大的收獲和體會是什么?
2、課外作業(yè):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排練課本劇。這一設計的依據(jù)是:以課堂為中心,橫向拓展,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符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正如曹禺所說:“學生演戲里的人,必須理解他們的思想與感情,要具備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啟發(fā)學生潛在的智力。
附:板書設計:
將相
廉頗和藺相如(知錯就改)(愛國)(顧全大局)
【《將相和》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將相和》說課稿03-08
《將相和》小學語文說課稿12-05
《將相和》說課稿12-10
將相和說課稿06-27
將相和說課稿12篇12-28
《將相和》說課稿12篇01-02
將相和說課稿(14篇)12-07
將相和說課稿14篇07-23
《將相和》說課稿(15篇)12-15
《將相和》說課稿15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