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小學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1-11 00:33:4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集合五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解讀

  《七顆鉆石》是蘇教版教材第六冊上的一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敘述的是:有一年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歷盡艱辛得來的水,自己沒喝一口,卻讓給了小動物,讓給了路人。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故事雖然短小,卻給人以強有力的心靈震撼,她昭示人們:愛心是永恒的,無私廣博的愛能創(chuàng)造奇跡。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會讓他們感受到無窮樂趣;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會讓孩子感到可親可敬;細膩傳神的語言描述,會讓孩子感受語言的魅力;而真摯感人的情感,又會讓孩子受到心靈的洗禮。

  基于課文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和鮮明的語言風格,我想以水罐的變化和小姑娘的表現(xiàn)變化為主線引領學生閱讀課文、體會愛心及愛心的神奇力量應該是一個重點。在此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童話故事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如果通過課文的閱讀,能在提升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同時,使學生的心靈得到一次洗禮和凈化,使我們自己的靈魂也變得澄澈和高尚起來,那么我想:這樣的課應該是成功的.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

  2、能從水罐的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的`豐富想象力。(難點)

  3、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愛心對別人、對社會的意義,懂得只有愛,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三、教學設計及意圖

 。ㄒ唬┡娜肭椋T發(fā)學生情感

  神奇的童話故事對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閱讀和影視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貯存了許多美妙的童話故事。這些故事,是他們解讀這篇課文的鑰匙。為此,我是這樣導入: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總是充滿神秘,讓我們對它產(chǎn)生許多美妙的遐想。看到那皎潔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樣的神話故事?看到那美麗的銀河,你又聯(lián)想到什么呢?這一個個美麗的傳說簡直讓我們著迷。今天,讓我們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聽一個關于它的動人故事。 這樣導入,學生仿佛步入童話的殿堂,仿佛置身于夏夜的庭院,仰望星空,等待一個美麗動人故事的娓娓道來。

 。ǘ┚x品味,培養(yǎng)學生語感

  第二至第五段是課文的重點。閱讀這一部分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水罐變化和小姑娘表現(xiàn)的句子,并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水罐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與小姑娘表現(xiàn)有什么關系?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閱讀課文,去感受人物的特點,感受語言的內(nèi)涵。接著,通過朗讀來展示閱讀成果。如果學生朗讀情感不到位,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緊扣文中關鍵詞進行體味,如“喜出望外”、“趕緊”、“跑去”、“哀哀地尖叫”、“歡喜起來”、“再也忍不住了”等,想象當時的情景,使學生入情入境,與文中人物產(chǎn)生共鳴,感受母女倆無私廣博的愛心。對于朗讀情感基調(diào)的把握,鼓勵學生多元解讀,可以站在贊美愛心的角度,讀出美感;也可以站在閱讀童話的角度,讀出故事的神奇。這樣反復誦讀,不停思索,有利于語感的培養(yǎng),有利于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

  (三)審美表達,深化情感感悟

  這篇課文正如一泓清泉,合乎美的規(guī)律,而語言的形象美、語言的藝術美是有機的統(tǒng)一體。課文中有許多空白處,留給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學中,我想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讓學生借助文本,進入美的境界,在聽說讀寫中深化課文情感的感悟,逐步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

  比如課文第二段這樣寫:“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找水,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蔽乙龑W生想象:小姑娘睡著了會做什么夢?小姑娘對母親的愛心深深的感動了我們,也一定感動了……否則,等他醒來時水罐里怎么會有水呢?這小狗和過路人都是真的?還是上帝的化身……同學們想一想,是上帝的話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說出上帝的心理活動。再如課文結(jié)尾說“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澈而新鮮的水流”,這水給小姑娘一家及村子里的人帶來了什么變化?人們會有哪些表現(xiàn)?引導學生想象人們久旱逢甘露后的痛快酣暢,體會人們的驚喜興奮之情。

  這些既是想象訓練,又是情感感悟;既是語言表述,又是情感表達,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 精神境界,培養(yǎng)語感能力和審美能力,從而使語言和精神同構(gòu)共生。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跨越百年的美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是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的,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僅在于容貌,還在于心靈。

  2、編寫意圖:

  學習這篇課文,不僅僅是認識居里夫人,了解她的事跡和科學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敬重象居里夫人這樣為科學獻身的人,認同他們對科學精神和人生價值的追求。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讀課文,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也能從語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貴的品質(zhì),如堅強、剛毅、淡泊名利等,但是還是缺乏深度,需要進一步走進文本研讀課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別是對她高遠的.追求,人生的意義的發(fā)現(xiàn)等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作為重點來研讀。讓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感悟到她的內(nèi)在美,從心靈深處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懷著對居里夫人無限的敬意朗讀課文,讀出對她的敬意和贊美。

  (三)、說教學目標:學習這篇課文時,學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思路。所以,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將“美麗”作為本課的切入點,以“美麗”帶動學生縱觀全文,引導學生理解“美麗”的深刻內(nèi)涵,因此我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感受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zhì)。

  2、培養(yǎng)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4、對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有個初步的認識。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根據(jù)本組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科學研究所體現(xiàn)出來的卓越的思想品質(zhì)。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體會“美麗”的深層含義。

  (五)、說教學準備:收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課件。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薄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潘老師采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如自由讀、默讀,個別讀、齊讀、快速瀏覽、師生合作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把讀層層引向深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在讀中領會作者對居里夫人巨大貢獻和人格精神的贊美。

  三、說學法: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新課標中指出,六年級學生在閱讀中要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nèi)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可采用品析詞句法和感情朗讀法學習本課,讓學生運用讀一讀、劃一劃、議一議等方法,動腦、動手、動口,通過多種感官參與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環(huán)節(jié),老師帶同學學習單元導語,明確本課和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第二環(huán)節(jié),老師從課題入手,引發(fā)質(zhì)疑:究竟是怎樣的美麗能跨越百年?目的是一開始就抓住題眼,直奔主題。

  第三環(huán)節(jié),老師讓學生能通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同時,想想哪幾個自然段寫到了美麗,分別是怎樣的美麗。通過同學的交流,提煉出“美麗的形象,提煉美麗的鐳,成就美麗的人生,美名永遠流傳”,并用這些詞連成主要內(nèi)容。這樣來理清文章的層次和主要內(nèi)容,學生水到渠成。

  第四環(huán)節(jié),老師讓學生精讀三四自然段,品味美麗的科學精神。這環(huán)節(jié),老師分了三個層次,既讓學生學習了課文內(nèi)容,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寫作方法。第一步,老師讓學生讀一讀,劃一劃,從哪些具體事實感受到那份美麗。第二步,老師讓學生找一找,作者用怎樣的語言直接贊美居里夫人的美麗。第三步,老師總結(jié)作者“夾敘夾議”的寫作方法:就是用事實和直接贊美寫在一起的方法。這樣水到渠成。品味美麗的科學精神的方法之二就是朗讀。教師采用了不同方式的朗讀,特別是老師的引讀效果應該不錯。

  第四環(huán)節(jié),老師一句“居里夫人的美麗還表現(xiàn)在哪里?為什么能跨越百年呢?”來制造懸念,引入下課學習。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旨在培養(yǎng)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學習,我們可以從課文中受到啟發(fā),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經(jīng)常自己動動手,或者互相協(xié)作做做看,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

  《畫風》,這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宋濤、陳丹、趙小藝一起畫畫兒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誰能畫風”。是趙小藝首先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最后還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了風的樣子。本課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chuàng)新。

  二、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總目標為:

  1 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3 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4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

  三、 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意識。

  難點:培養(yǎng)學生動腦想像能力,激發(fā)熱愛大自然、勇于求知的興趣。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畫風的方法,自由發(fā)揮他們各自體會的情感,并運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學生勞動成果,將學生的語言積累轉(zhuǎn)化為語言運用,讓學生用眼去觀察、用腦去思考、用心去體會、用語言來表達、用手去創(chuàng)造。

  針對課文特點,結(jié)合班級實際,我計劃用兩課時學完這篇課文。

  第一課時主要講: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會正確書寫“藝、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3.在讀、議、畫中理解課文,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4.初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

  第二課時主要講:

  1、認知目標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讓學生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出風的。并通過讀文理解句意。

  2、能力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際和查找有關資料了解風的特點、作用和種類,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能力。

  (2)深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結(jié)合作精神。

  (3) 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展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語感目標

  通過情感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體會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聰明機智。

  現(xiàn)在我就將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說一說:

  三、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缎抡n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預設流程:

  一、猜謎激趣,導入課題。

  1、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懂嬶L》一課的導入可采用猜謎的方法“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睂W生興致勃勃地猜出謎底是:風。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猜謎導入使學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上課一開始就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風看不見,摸不著,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卻是《畫風》。(板書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指名質(zhì)疑。

  [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圍繞課題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質(zhì)疑,很好地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chǎn)生讀書探究的欲望,促進主體的發(fā)展。]

  過渡:小朋友們真善于思考,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認真讀書,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夠在課文中找到它們的答案。請大家打開書,翻到15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內(nèi)匯報朗讀,評評小組內(nèi)的“小播音員”。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評價。

  [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使學生在人文的課堂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識字。

  過渡:讀了課文后,大家知道誰在畫風了嗎?學生會高興地喊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

  1、師:瞧,這三位小朋友來到咱們班了,想認識嗎?(出示課件:圖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畫畫,三位小朋友頭的上方分別有他們帶拼音的名字。)

  2、鼓勵學生和他們?nèi)齻做朋友,與他們?nèi)齻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

  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小組討論識字好方法,全班交流。

  4、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xiàn)過。

  [根據(jù)課文特點,創(chuàng)設交朋友的情境,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zhì)量。]

  四、質(zhì)疑解難,精讀感悟。

  1、自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交流討論。

  (重點理解三位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老師在學生讀書、理解的過程中隨機播放課件,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隨機指導朗讀,特別要讀出三個小朋友會畫風后的高興心情。)

  A、隨學生回答出示有關句子:

 、潘诜孔忧懊娈嬃艘桓鞐U,旗子在空中飄著。

 、扑诖髽渑赃叜嬃藥卓脧潖澋男。

  ⑶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人嬃藗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zhuǎn)。

  B、請學生在黑板上畫畫文中的`景物。

  C、請學生給所畫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話,同時指導朗讀。

  [小組合作,讀懂課文。本環(huán)節(jié)克服了乏味地串講,大膽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在自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解、思維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3、朗讀感悟,體驗文本。

  (1)、三個小朋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把你最喜歡的小朋友的話讀給同伴聽。

  (3)、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4)、每組派代表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朗讀表演。

  [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分角色朗讀,既加深了對本課意境的體會,又培養(yǎng)了同學間的團結(jié)合作精神,同時還進一步增強了語感。]

  五、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師:文中的三個孩子畫出了風,小朋友,你們想畫風嗎?準備怎么畫風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訴你的學習伙伴吧!

  1、小組討論畫風方法。

  2、全班交流畫風的方法。

  3、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課件出示: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

  [讓學生想象說話,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想象的空間,發(fā)展了思維,同時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之間有機會互相幫助,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chuàng)新信息,促進了學生多方位的互動,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六、個性作業(yè),自主選擇。

  老師給大家設計了這樣幾項作業(yè),請你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項去完成吧!

  小畫家:用你的畫筆,畫出不同的風。

  播音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演員: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課本劇。

  小巧手:做架紙飛機或風車,到風中去放飛你的歡樂。

  [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作業(yè)應具有“創(chuàng)造性學習過程”的本質(zhì),教師應從作業(yè)的主體——學生出發(fā),設計具有多樣性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作業(yè)活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板書設計:

  15 畫風

  趙小藝 旗子 飄

  風車 轉(zhuǎn)

  陳丹 小樹 彎 仔細觀察

  宋濤 雨絲 斜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將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以“將心比心”為題,通過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據(jù)文章的特點,我為本課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中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將心比心”的意思,懂得人與人之間應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根據(jù)教材編排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根據(jù)課文的兩件典型事例,體會“將心比心”的意思。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為:

  1、抓住重點語句進行朗讀、體會,組織學生討論。

  2、結(jié)合典型事例,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學法指導為:

  通過閱讀思考、合作交流、展示點評及擴展練習說話,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我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特點,為了突出“聽說讀”的訓練,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劃分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我以身邊的小事引出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緊扣課題的意思,以引出今天的課文,同時板書課題:8。*將心比心,并讓學生齊讀課題,隨之提問:這兩個心字的`意思相同嗎?是將誰的心比誰的心呢?以此過渡到新課中來。

 。ǘz查預習,鞏固基礎知識。

  檢查預習的方式由小老師抽查,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也可以初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在歸納事例時,我相機板書重點內(nèi)容。

 。ㄈ┖献魈骄,體會事例,理解“將心比心”。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主要設計了兩個探究點和一個課堂延伸訓練點。為了讓學生在理解事例中體會“將心比心”的含義,我又在前兩個探究點中分別安排了兩個小點和一個補充訓練,補充訓練是針對全班同學而設計,由點評學生引導解答,以幫助學生理解,也達到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培養(yǎng)“小老師”的講解能力。

  此外,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對課題的理解,我小結(jié)了全文,點明了中心。為了鞏固學生的理解,我安排了分享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

  (四)當堂訓練

  這個環(huán)節(jié)重點安排了理解課題的練習和寫話練習。模仿課文的語言描寫,寫幾句人物的對話,選用第二題中的短語,注意對話語中提示語的位置。

 。ㄎ澹┱f板書

  板書設計針對課文內(nèi)容,我設計了這個板書(出示)

  8*將心比心

  阿姨為奶奶開門

  溫暖

  母親鼓勵實習護士

  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又有利于對課文內(nèi)容一目了然,更突出了課文的主旨。

  最后,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有助于我的進步,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nèi)容的地位、作用。

  本課是第二單元的課文,這一單元是圍繞“成長”這一專題開展的。編者安排了三篇課文,反映了不同人物在不同階段的成長經(jīng)歷!逗蜁r間賽跑》這篇課文寫的就是童年成長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少年的心愿,他是由祖母去世引出來的,說的是成長的一種心態(tài)和姿態(tài)。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比較密切,成長需要自信,正確的認識自己是一種美德也是一份美麗,在青少年時代如果都能像作者那樣“和時間賽跑”做時間的主人,對學生而言是受益終生的。

  2、教學的重點、難點

  因為這是第二課時,學生對生字的認識,課文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笔箤W生在閱讀時獲得這一啟示,并能引導他們對這一問題有所感悟。

  由于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對其理解也比較模糊,因此,引導學生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3、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內(nèi)容,依照單元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情朗讀課文。展示收集、積累的珍惜時間方面的名言警句。

 。2)、過程與方法:能對自己不理解的語句質(zhì)疑,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jīng)驗,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懂得時間一去就不復返,要珍惜時間的`道理。

  二、說教法。

  1、授之以漁,教給學法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方為終身之用”。我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理解——感悟——朗讀”的方法來讀懂這篇課文!盎钭x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只有學會怎樣讀書,才能將一本死的教材讀活,因此,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尤為重要。

  2、注重朗讀,感悟內(nèi)容

  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

  3、加強訓練,培養(yǎng)能力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練的!闭n堂上,應抓住一切可選用的機會進行訓練,如朗讀訓練、說話訓練、思維訓練等等。

  三、說教學程序

  1、導課

  首先用解題切入的方法導入新課。隨后,在學生初步學習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請學生說說課文大意并讓學生提出質(zhì)疑內(nèi)容。(課前教師預設學生會提出以下問題,如為什么說“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我為什么‘著急’‘悲傷’,又為什么‘高興’‘快樂’呢?”;“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钡鹊龋

  新課標對三、四年級閱讀能力提出明確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fā)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對問題的認識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層和形式上。同時,為了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回顧課文內(nèi)容,帶著質(zhì)疑探究課文內(nèi)容,進而品讀課文內(nèi)容,完成教學思路中的“會文”。接下來教師由整體插入到部分帶領學生進行文章重點句段的品讀。

  2、品讀重點句段

  都說讀林清玄的散文有如飲一杯甘美的山泉。那就讓我們開始品吧,看看哪個同學從哪品出了什么樣的味道。?

  設計這樣的過渡語,是為了將學生帶入文本的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為學生指明方向。學生品讀時,老師參與其中,和他們一道思考、交流和分享。在這種開放的課堂思維狀態(tài)下,學生積極思維而不受約束,在交流的過程中尊重他們的個性體驗.

  下面,我將引導學生重點品讀如下兩個內(nèi)容:

  (1)、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

  怎么來理解這個在學生心目中很抽象的一個句子呢?

  第一步提問:什么事物是屬于時間里永遠不會回來的?指名學生用書上的具體語言來說明。

  第二步:課件出示內(nèi)容:

  學生很容易找到下面的句子,這三句話分別用了生活中常見的三種場景來闡述時間里的事物是怎樣不會回來的。

  第三步,充分地并多形式地朗讀(指名讀,自邀伙伴讀,范讀),談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的理解必定是粗略的,淺顯的。為了更進一步地體會句子的含義

  第四步教師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

  看著幸福的你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老師心中真是羨慕。于是老師就想呀,我要是能回到和你們一樣小,就也能幸福地坐在教室里讀書學習了?墒恰豢赡芰。因為我不可能回到和你們一樣小的年齡,因為它是時間里的事物,永遠不會回來了。

  同學們,你有這樣的經(jīng)歷嗎?(以此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自由說)在學生切實理解的基礎上,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失望,無奈,傷心)最后老師小結(jié):是呀,我們從中感受到時間是多么寶貴,如流水般,一去再不復返。關于時間流逝飛快卻又無法挽留的句子,林清玄寫得如此的細膩,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也有精彩的描寫,出示課件顯示《匆匆》中的一段文字。學生讀讀悟悟。

  通過教師對文章這三個自然段的分析,學生水到渠成的對“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边@句話有所理解,有所感悟。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引用《匆匆》的段落更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欣賞文字,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和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起到了幫助的作用。

 。2)重點句段二 假若一直和時間賽跑,,就可以成功。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句子,老師帶領學生回顧了作者由著急、悲傷到快樂得不知道怎么形容的這一段心路歷程。

  課件出示句子一、我為什么‘著急’‘悲傷’,指名讀并談談理解。時間是很寶貴的,所以面對時間的流逝我悲傷

  課件出示句子二自由讀,說說高興和快樂的理由。

  作者和時間賽跑,受益無窮啊。他成功了。課件出示林清玄的簡介

  回過頭去教師小結(jié)并引導學生反思:一位作家,取得這么大的成功,受到這么多人的歡迎,我們不得不停下放飛的思緒,尋找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引導學生說出作者正因為認識到時間的寶貴,所以他才更加珍惜,才更加努力,最終獲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功。ò鍟赫湎r間 努力奮斗 )

  緊接著老師讓學生從自己身上或周圍人的身上用具體的事例再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通過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在這一句子的教學中學生對文本中進行深入地解讀,加上真實材料輔佐驗證,他們心里定能泛起不平靜的漣漪。達到了很好的教育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假若一直和時間賽跑,就可以成功”將這句話送給自己。

  隨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收集的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并選擇一句送給自己或同桌。老師也課件出示一些經(jīng)典的關于珍惜時間的名句送給同學們。

  四、說說板書設計:

  這是根據(jù)作者行文的思路和課文的重難點設計的板書,學生可以簡單明了的理清文章脈絡。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而顯得寶貴;因為寶貴,我們要珍惜時間,努力奮斗,這樣才能成功。

  很久以前讀過王小波的一篇文章《一只特例獨行的豬》,仔細揣摩一下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就是要教會學生們學會做一只這樣思想的小豬,行走在文本的字里行間,讀出文本背后屬于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在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個性化的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白楊》說課稿03-09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03-14

小學語文說課稿06-09

小學語文古詩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07-09

小學語文完整的說課稿07-04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7-01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11-19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11-29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