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物理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名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物理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理說課稿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參照物的概念.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2.過程與方法
體驗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建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點:參照物的概念、物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教學難點:認識物體運動和靜止相對性.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法
教學用具:掛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組織同學閱讀課本節(jié)前大"?"的內(nèi)容。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么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認真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1.什么是機械運動?
物理學里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
同學們騎自行車時,人和自行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于地面有位置的變化。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提問并組織學生回答: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
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組織學生看掛圖,討論: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對象是汽車中的乘客,這位乘客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其次根據(jù)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汽車、司機和乘客都在做機械運動。但是司機和男孩所說乘客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說法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乘客的運動情況時,選定的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司機看到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以車廂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車廂沒有位置的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男孩看到乘客運動得很快,他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樹木、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于路面有位置的改變。所以他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在描述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要看是以哪個物體做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定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提問:看課本圖12.1-3,卡車和聯(lián)合收割機在農(nóng)田里并排行駛,受油機與大型加油機在空中飛行,說它們是運動的,你選什么物體為參照物。
答:選大地為參照物,它們是運動的。
教師追問:在甲圖中如果選卡車或收割機為參照物,在乙圖中如果選受油機或加油機為參照物,另一物體的運動情況是怎樣的?
答:另一物體是靜止的。因為它們相對于參照物沒有位置的`改變。
教師小結:像卡車和收割機這樣兩個物體以同樣的快慢,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相對位置不變,則稱這兩個物體相對靜止。
提問:請你解釋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舉例說明當所選的參照物不同時,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運動的描述
一、什么是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二、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參照物:在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假定不動的物體。
2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物理說課稿 篇2
1.說教材
<摩擦力> 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相互作用”第3節(jié)的內(nèi)容,是本章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本章講述力的基本知識,它是整個高中物理的墊基石,所以本章知識教學的好壞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成敗,因此本章的教學尤其重要。
本節(jié)內(nèi)容有:
1.滑動摩擦力;
2.靜摩擦力;
3.摩擦力的調控。放在學習了彈力之后,降低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見的三種力之一,學好本節(jié)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下面對物體受力分析的學習。此外,摩擦力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學習它有廣泛的現(xiàn)實意義。
本節(jié)有如下特點:
1.本節(jié)的知識與初中的相關知識相銜接,降低了初高中的臺階;
2.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直接使學生參與到探究知識的過程,體驗學物理的樂趣;
3,先研究比較形象的滑動摩擦力,后研究較抽象的靜摩擦力,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胖R與技能:
1.知道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會判斷它們的方向。
2.通過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會應用公式f=Nμ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實驗探究靜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⑵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
、乔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向學生滲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辯證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從而判別摩擦力的類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節(jié)課的要領。所以在本節(jié)的教學中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
。1)教學重點:
1.滑動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及規(guī)律,會應用公式f=μN解決實際問題。
2.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及規(guī)律,正確理解什么是最大靜摩擦力。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易接受相對形象的滑動摩擦力,而對相對抽象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靜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難點的突破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么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就不難判斷了。
(2)教學難點: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
2。說教法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感受到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導學生分析其規(guī)律和區(qū)別,使學生體驗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另外做演示實驗運用控制變量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f=μN的規(guī)律并理解其物理內(nèi)涵,使學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這節(jié)課可采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探究、討論并結合多媒體手段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3.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學過的摩擦力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將正壓力與上節(jié)課彈力的知識相聯(lián)系,在實驗中總結出摩擦力的規(guī)律。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舉出生活中一些有關摩擦力的例子,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4.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分鐘。)
。ǘ嗝襟w)看一則消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兩個圖片(有關工業(yè)上傳輸帶和氣墊船、磁懸浮列車)提出問題:看了一 則消息和兩個錄象它們告訴了我們哪些物理知識?--學生討論自由回答 ,再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身邊同學們能不能舉出一些有關摩擦的例子? 學生自由回答課堂的氣氛活躍。例如可以讓學生把手掌平放書桌上,不斷加大壓力并向后拉,從而感受不同類型摩擦力的存在,啟發(fā)學生體驗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區(qū)別和產(chǎn)生條件,讓學生的思維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程序如下(這部分教學大約需要30分鐘)
(1)滑動摩擦力:
實驗探究→導入新課→控制變量→相關運用。實驗探究,得到什么是滑動摩擦力及其產(chǎn)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辨析物體的運動方向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區(qū)別→設計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得到滑動摩擦定律→課本例題。
(2)靜摩擦力:
實驗演示→得到什么是靜摩擦力及其產(chǎn)生條件→實驗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著重介紹“假設法”(即假設接觸面光滑,則相互接觸的物體一定相對運動,那么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也就不難判斷了)→由受力平衡狀態(tài)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動性。實驗探究→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之間的關系→強調正壓力就是上節(jié)課的彈力,但是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3)、鞏固與練習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jié)課上安排 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2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nèi)容,接著做這兩個練習:練習1、2、3題。然后評講。
。4)、布置作業(yè)
練習第3、4題。并預習下節(jié)教材.
(5)板書板畫
板書、板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較強,在黑板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明顯。教學中將整塊黑板一分為二,一半簡寫概念、規(guī)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圖。以上是對本節(jié)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3
內(nèi)能說課稿
1、 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的授課中,已給學生講解了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以及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這節(jié)內(nèi)容主要是起到將前面知識點總結概括,為以后接下來的能量守恒以及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做好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掌握物體的內(nèi)能。知道熱傳遞、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以及課堂小實驗的方法向學生生動形象的介紹本節(jié)知識點。
、矍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本節(jié)內(nèi)容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
讓學生理解內(nèi)能的定義以及內(nèi)能改變的實質。
4.教學難點:
知識點較多,對知識點的分離規(guī)劃講解,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清晰認識掌握。
5.教學關鍵:
對內(nèi)能的定義形象化使學生印象深刻以及生動講解改變內(nèi)能的方法。
6.教法學法:
(1)開始上課時將教學重點一一列出,讓學生對本堂課教學重點有清醒的認識達到突出重點的作用。
(2)放慢語速,在不同知識點之間稍許停頓。在利用板書把知識點一一列出,使學生對知識點有層次感,突破難點。
(3)利用課堂小實驗以及多媒體課件的方法。使知識點形象化,達到抓住關鍵的目的'。
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操作程序
1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
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
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新課導入:
利用火柴的點燃以及擠擰水瓶等課堂小實驗來引入新課
2、 講授新課
我們將利用(啟發(fā)式)講授法,(啟發(fā)式)談話法兩個方法相結合的
方法使學生獲得新知識 復習鞏固舊知識,掌握物理現(xiàn)象,獲取感性知識。
3、歸納小結
1.什么叫內(nèi)能
物體內(nèi)部所有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叫物體的內(nèi)能。
2、溫度跟內(nèi)能的關系
一個物體溫度升高時,它的內(nèi)能就增加;一個物體溫度降低時,它的內(nèi)能就減少。
3、改變內(nèi)能的兩種方式
(1)熱傳遞實質:內(nèi)能的轉移(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2)做功實質:內(nèi)能與機械能(或其它能)的轉化
(3)熱傳遞和做功改變物體的內(nèi)能是等效的.
5.最后將布置課堂習題以及課后作業(yè)讓學生鞏固知識點
物理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重力與重心》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第1節(jié)的內(nèi)容,是本章重要的基礎內(nèi)容本章從最常見的重力入手,講授力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力學的基礎,為后面的學習做好準備,所以本章的教學 關系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jié)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有:1.力的描述;2.重力及其測量;3.重心與穩(wěn)度本節(jié)內(nèi)容是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領略豐富多彩的力現(xiàn)象,學會基本的力學研究方法,理解重力的大小與方向,并結合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結合本節(jié)的內(nèi)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培養(yǎng)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來描述力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生活中測量重力的方法
3.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均勻物體重心的位置
4.會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5.知道重心與穩(wěn)度的關系
6.運用重力,重心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用簡單器材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各種力現(xiàn)象的奇妙保持對力現(xiàn)象的探索熱情,體會重力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
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并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由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在初中已經(jīng)學習了力的示意圖,進一步擴展重力與重心本節(jié)的重點是力的圖示,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與穩(wěn)度;教學的難點是 重心與穩(wěn)度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學生對力的示意圖和重力已有自己的認識,可以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力的圖示的描述方法,并通過復習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重力的三要素,并通過實驗探究均勻、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位置,再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理解重心與穩(wěn)度;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綜合運用直觀講授法、實驗探究法并結合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合理提問、評價,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在初中的基礎上,復習力的示意圖和力的三要素,來引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和重力的三要素,再擴展到重心與穩(wěn)度,強調學生學會畫力的圖示,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巧用提問、評價激活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教師通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圖片展示奇特的力現(xiàn)象,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過幾幅有關重力的圖片來告訴學生今天研究的是最常見的力——重力把學生的思維帶入課堂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通過提問,復習 初中時是怎樣描述力的?(力的示意圖);復習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讓學生學習新的力的描述方法,引出什么是力的圖示,怎樣畫力的圖示?對于力的圖示,學生常常容易出錯,因此有必要讓學生親自動手畫,而不是只記住它的畫法所以教師先舉例(圖4-6 力的圖示)該怎樣畫舉例(某人用50 N水平向左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并讓學生動手畫,叫兩個學生到黑板上畫,教師評價與分析 學生所畫的力的圖示,指出他們的錯誤,進一步指導學生學習力的圖示的畫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思考來獲取新知識
教師舉例(樹葉飄落等)引出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概念),讓學生感受重力無處不在通過力的三要素分別講解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重心)):讓學生討論怎樣測量重力的大小?引出測量重力大小的原理:G=g,并讓學生知道g值會隨地球上緯度和高度而變化教師通過作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的作用點稱為重心,那物體的重心如何確定?學生閱讀課本、思考、討論,得出有規(guī)則幾何形狀且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是幾何中心;教師提問:沒有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如何確定?指導學生利用懸掛法尋找重心,學生進行實驗,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把知識擴展到;重心的高低影響物體的穩(wěn)度,教師舉例說明;學生閱讀課本,利用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教師總結本節(jié)的內(nèi)容,再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wěn)定性最后布置作業(yè)(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 :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實驗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同時還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物理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功率》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2第七章《機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節(jié)內(nèi)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體現(xiàn)了力的作用在空間上的效果積累,同時功又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學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學的力的相關知識,又為后面即將學習的能得相關知識做好了鋪墊,所以本節(jié)課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陡咧姓n程標準》中對《功率》的教學要求為:理解功率的概念,會用功率的公式進行平均功率、瞬時功率的計算,會分析機車的兩種啟動模式。
功率的概念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義、表達式P=W/t、單位等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教材中首先通過兩臺起重機做功相同,時間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義式,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通過對動力機械的分析,討論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并說明了物體做功、機器做功的功率等說法實質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車的功率就是牽引力的功率,起重機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鋼繩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據(jù)對物體做功的公式和運動學公式導出了功率與速度的關系,既P=FV。再借助“說一說”和“做一做”欄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結合例題討論了汽車兩種啟動模式的相關問題。
針對上述內(nèi)容,本節(jié)課安排1個學時,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學三維目標。
二.教學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定義
2、會利用P=W/t,P=FV進行相關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體會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實際作用,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功率的概念,并靈活應用功率的計算公式計算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2.難點:正確區(qū)分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義,并能夠利用相關公式計算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
四、教學方法
本課整個教學是按照情景導入新課、學生自學、討論質疑、教師精講、反饋練習的思路設計的,這種“自學輔導”式教學法,充分體現(xiàn)了“三為主”的原則,即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從而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學生自學的感性認識出發(fā),到學生討論質疑的深入,當學生出現(xiàn)疑難問題走頭無路的'時候,教師精講,點明主旨,給學生來一個柳暗花明,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最后反饋練習,作以小結。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新課
結合具體實例,提出幾個與做功快慢有關的問題,引入本課內(nèi)容。
(學生思考、回答、師生共同評析、讓學生體會功率的含義,從而順利地進入新課的學習環(huán)境中。)
2、進行新課
組織學生觀察教材中插圖,討論與做功快慢有關的問題,并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采用與電功率、速度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
3、組織學生閱讀教材與功率有關的內(nèi)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計算公式、單位及其換算。
4、引導學生閱讀“小資料”,了解額定功率是機器的主要技術性能之一,了解機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5、組織學生討論“想想議議”,在物理中或生活中,還有哪些場合需要表示一個物理量變化的快慢?我們是怎樣表示的?
6、師生一起根據(jù)對物體做功的公式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功率P=FV表達式,并說明式中各符號的物理意義。
7、教師出示例題,引導學生分析、解答并強調解題的思路及注意的問題。
8、例題講解和反饋檢測
9、布置作業(yè)
課后習題1、2、4題
物理說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太陽光的光譜。
了解色散現(xiàn)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顏料的三原色。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親身的感悟和體驗,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后續(xù)學習打基礎。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教學重點
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復合,物體的顏色。
教學難點
色光的三原色跟顏料的三原色及其混合規(guī)律的不同。
教具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三棱鏡、檔光板、白光屏。
學生:玻璃板、白紙板、盛水的碗、光碟、三棱鏡、手電、各種顏色的顏料和透明光屏、調色碟。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我們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太陽光和我們息息相關。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與太陽光有關的光的色散。
2、將學生分成男、女兩組,比較哪組表現(xiàn)的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二、進行新課
1、光的色散
提出問題:太陽光經(jīng)過三棱鏡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教師演示(或通過課件演示)光的色散。引導學生觀察自屏及彩色光帶上顏色的排列順序。
光通過三棱鏡會發(fā)生折射(或兩次折射);光的傳播方向發(fā)生改變(可能向尖端也可能另一端;光經(jīng)過三棱鏡后,會出現(xiàn)彩色的光。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顏色的光。
2、色光的混合
啟發(fā)學生思考彩色光帶再經(jīng)過三棱鏡后,又將怎樣?
教師演示(或通過課件演示)七色光的混合。引導學生分析兩次實驗現(xiàn)象,討論歸納實驗結論:太陽光(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
演示實驗:用手搖轉臺裝上紅、綠、藍三色盤進行演示.調整三色比例,旋轉時就看到三色盤呈灰白色.對于紅、綠色光的混合,可調整三個色盤,使其只露出紅色和綠色部分,改變各色比例,旋轉時就會觀察到隨著紅、綠比例不同,會依次出現(xiàn)橙紅、橙、黃和綠黃幾種顏色.各種色光的混合不必都給學生演示,只演示其中幾個即可,其余可由學生在課下完成.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光的色散和光的混合。彩色電視機里的各種顏色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指導學生利用實驗探究三基色(課本圖4—37)。認識紅、綠、藍被稱為三基色。
用掛圖或多媒體投影電視機畫面,簡單說明畫面是由紅、綠、藍三色光合成的。
3、物體的'顏色。
。1)透明體的顏色
演示太陽光通過棱鏡和紅玻璃在白屏上得到一條紅色光帶,啟發(fā)學生解釋此實驗現(xiàn)象的原因.如果此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可適當增加幾塊紅玻璃或多層紅玻璃紙。
再用藍玻璃重復上面的實驗步驟,啟發(fā)學生分析總結玻璃是藍色的原因。
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得出: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能透過的色光的顏色決定的。
。2)不透明體的顏色
演示實驗:在白屏上貼一張紅紙,屏上只有被紅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換用一張綠紙,屏上只有被綠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
總結實驗結論:有色的不透明體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
4、顏料的混合
讓美術專業(yè)較好的學生回答:只需哪三種顏色就可得其他種顏色的顏料。
學生分析總結出紅、黃藍為三原色。
引導學生將不同的顏料混合,觀察混合后的顏色。學生分組做實驗,體驗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不同。
課堂小結
建議由學生發(fā)揮主動性,討論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教師可在課前準備好板書演示,配合學生的總結發(fā)言。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組成
二、色光的混合
三基色:紅、綠、藍
三、物體的顏色
四、顏料的混合
三原色、紅、黃、藍
布置作業(yè)
做一做“水三棱鏡”和“七彩陀螺”。
物理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磁鐵的磁性》是科教版《科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磁鐵》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本課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最基本的性質————磁性。為下一步學習磁鐵的兩極和指南針等內(nèi)容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課教學內(nèi)容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我知道的磁鐵。
這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目的是調動學生回憶曾經(jīng)玩過和見到過的磁鐵,已獲得對磁鐵的初步認知。一方面,交流我們曾在什么地方看到過磁鐵,知道磁鐵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另一方面,交流我們認識的磁鐵的形狀以及磁鐵的名稱。激發(fā)學生表述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驗的愿望。從而激發(fā)起他們進一步研究磁鐵的興趣。
第二部分: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
這部分首先是讓學生通過猜想和實驗感知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然后通過對比、討論的方法找出被磁鐵吸住的物體和不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是什么材料做的。由此再進一步認識能被磁鐵吸引的物體是鐵做成的,初步建立起“磁性”的概念。
第三部分: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都一樣嗎。
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都一樣嗎?這部分是以一個問題的形式提出來的,怎樣來研究這個問題?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書上提供的兩個范例,相信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設計出實驗方法來。比如用磁鐵的各個部位去吸引一堆回形針,觀察磁鐵的各個不同部位吸引的回形針的數(shù)量是不是一樣多;還可以分別用同一塊磁鐵的`不同部位去靠近同一根大頭針,觀察磁鐵的各個部位能把大頭針吸引過來的距離是不是一樣,以檢驗磁鐵哪部分磁性強。如果學生都想不到呢?教師可把它作為一個問題提出,然后讓學生用實驗來驗證。通過這一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檢測學生對于“磁鐵兩極磁性最強”是不是真正認識、理解了,另一方面,也進一步驗證了磁鐵各部分的磁性強弱是否一樣。
在探究了磁鐵各部分磁性強弱后,教材通過文字告訴學生“磁性最強的地方叫磁鐵的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边@時,學生們可能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例如:“每種磁鐵都有兩個磁極嗎?”等等,借助這些問題,就會延伸出學生課內(nèi)或課外的探究活動。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jù)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探索,讓學生知道磁鐵有磁性、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2、指導學生探索,知道磁性最強的地方是磁鐵的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建立“磁極”的概念并認識磁鐵各部分磁性的強弱、
能力目標:
1、能根據(jù)現(xiàn)象進行猜想、推測、并能通過實驗驗證從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親歷一個完整的探索過程、
2、能不斷的提出一些問題,自己設計研究方案去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揚聲器一個,防盜報警門模型一個。
觀察演示: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huán)型磁鐵等形狀不同的磁鐵、
分組實驗:磁鐵、塑料勺、鐵湯勺(食堂有)、鐵勺、鐵鑰匙、銅鑰匙、回形針、大頭針、鐵釘、牙簽、橡皮塞、塑料尺、紙片、棉簽等、
三、教學策略、方法及過程:
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xiàn)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認識磁鐵的磁性。本課分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展開。
。ㄒ唬、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魔術表演,導入新課
教師表演《喇叭變話筒》
課堂開始,我先出示一個喇叭,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東西嗎?學生一定會說是喇叭,我說是話筒。學生感到驚訝,同時產(chǎn)生認識上的沖突,明明是喇叭怎么會是話筒呢,接下來我就對著喇叭說話,音箱里傳出響亮的聲音。學生驚呆了,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借此機會向學生道明其原因。其實喇叭和話筒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即可當喇叭用也可當話筒用,因為喇叭和話筒上都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你們猜是什么?老師指著底部的磁鐵,學生恍然大悟說是吸鐵石。吸鐵石還有一個科學名叫……學生齊答:磁鐵。老師板書:磁鐵(引出課題)
強化課題:磁鐵俗稱吸鐵石,不過在課堂中我們要注意科學語言,我們應該把它叫……學生齊答:磁鐵。
。ㄟ@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喇叭為道具,把喇叭當話筒用,讓學生在物體識別上產(chǎn)生沖突,進而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興趣從而產(chǎn)生探究欲望,讓其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為新課做好鋪墊。
。ǘ、交流我們知道的磁鐵、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知道哪些物品上有磁鐵嗎?
預計學生可能說:磁性黑板、冰箱門、鉛筆盒。
你們看到的磁鐵都有什么形狀呢?誰來說?
預計學生可能說:有圓形、長方形、正方形、環(huán)形。
我出示常見的磁鐵問:你們能給這些磁鐵取名字嗎?讓學生說……
為了便于我們的實驗研究,科學上根據(jù)磁鐵的形狀特點統(tǒng)一取名為: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huán)形磁鐵和方形磁鐵等。
板書: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huán)形磁鐵
。ū经h(huán)節(jié)的設計注重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所見過的磁鐵,讓學生根據(jù)磁鐵的形狀為磁鐵起名稱,大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的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三)、學生猜想并驗證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
。1)、玩磁鐵:
這個部分內(nèi)容我是通過玩磁鐵這一開放性的活動展開的,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話方式:你們玩過磁鐵嗎?玩過的請舉手,學生興趣一下子調動起來,接著問:想不想再玩磁鐵呢?投影出示活動要求:1、看哪一組同學的玩法最多,發(fā)現(xiàn)的密秘最多。2、老師在你們桌上放了許多物體,你們猜一猜,磁鐵能吸引哪些物體?然后做實驗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在表格中能被吸住物體名稱后劃“√”不能吸住物體名稱后劃“×”5分鐘后宣布活動結束,指名學生匯報玩磁鐵中所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和實驗結果。
。2)、了解磁性:
老師分別在黑板上貼出“能被吸住”和“不能吸住”兩張卡片。根據(jù)前面學生的匯報情況,指名一個小組上來把老師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物體名稱的紙片分類貼在黑板上。問:這些能被磁鐵吸住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學生預計會說:都有鐵的成份或者說都是鐵做的。師:說得很好,這說明磁鐵它有一個什么性質呢?預計學生會說:“能吸鐵”。師:出示一張卡片,上寫有“能吸鐵”。學以至用:老師今天來得匆忙,沒有帶雙面膠,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不用雙面膠,怎樣把這張小卡片貼在黑板上?生:上來用磁鐵貼上。借此機會問:你是怎么想到的呢?預計學生會說:因為黑板是鐵的,磁鐵能吸鐵所以把紙片吸在黑板上了。師:那么我們把磁鐵能吸鐵的這個性質叫磁性。(板書:磁性。)
。ㄟ@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玩磁鐵的活動力圖讓學生玩出新花樣,發(fā)現(xiàn)更多現(xiàn)象,產(chǎn)生更多質疑,同時又賦予一定的任務,有了任務就有了目標。學生根據(jù)老師提供的材料和實驗要求,通過猜想、驗證的過程去感知并認識磁鐵的磁性。當中設計了一個上黑板貼卡片的活動,讓整個課堂動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最后設計了一個問題,老師沒帶雙面膠如何把卡片貼黑板上,學生馬上會想到用磁鐵,并讓學生上黑板來完成貼卡過程。這一設計是為了考察學生對“磁性”的理解程度和應用。形成一個完整的“磁性”概念,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充分的體現(xiàn)新課程的精神,為下一步研究磁極奠定基礎。)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說課稿03-11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06-15
初中物理《浮力》說課稿06-02
物理說課稿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