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1-13 07:07:54 說課稿 我要投稿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五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五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黔之驢》是語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通過描寫老虎懼驢,識驢,吃驢的過程,淋漓盡致地刻畫出老虎和驢子的性格特點。警示人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東西所嚇倒,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獲得勝利。

  2. 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jié)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 知識與能力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guān)文言實詞。

  (2)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課文,把握重要詞語的含義,挖掘老虎心理變化的過程,體會課文的寓意,學習本文言簡意賅的寫作特色。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理解本文老虎懼驢.識驢.吃驢的過程和本文啟發(fā)人們應該認識事物本質(zhì),克服對未知事物畏懼的心理,從而駕御并征服客觀事物,掌握真本領(lǐng),真才干的寓意。

  3. 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jù)

  1).教學重點:多形式的誦讀,學會翻譯文言文并理解本文寓意.

  確立依據(jù):課文篇幅短小,句式緊湊,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興趣濃,多次誦讀后能較好地理解課文大意.本文啟發(fā)了人們掌握真本領(lǐng),真才干的重要.所以把誦讀和理解寓意作為教學重點.

  (2).教學難點:本文對心理和動作的細致描寫方法.理解黔驢技窮,龐然大物等成語.

  確立依據(jù):描寫動作和心理活動是學生作文常用的.方法,同時,詞匯的積累也很重要,所以把本文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和對成語的理解作為本文的難點.

  二.說教法與教學媒體的運用

  本課主要采用誦讀法,提問法。學生自主合作等教學方法。利用教學媒體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關(guān)于教學媒體的運用及對解決本課重難點方面的作用我將在以下教學具體環(huán)節(jié)中逐一說明。

  三.說學法

  通過教學媒體的有效引導,學生順利實現(xiàn)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全面掌握文言基本實詞的含義,自主翻譯全文。體會文中描寫老虎心理的詞語,理解寓意。為此我設計的主要學習活動有:

  1. 跟讀,通過形象逼真的畫面進入文章的意境。

  2. 圈劃關(guān)鍵詞語,體會這些詞語運用的準確性。

  3. 概括文章內(nèi)容,明確老虎心理活動變化的三階段。

  4.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提煉寓言的寓意,體會老虎和驢各自的象征意義。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腳本。這句話道明了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十五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yōu)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贊美與向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為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里的創(chuàng)作生涯、城市的建筑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為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的宏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為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語言簡潔、明快,優(yōu)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回蕩在街頭巷尾,仿佛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jié)構(gòu)一以貫之,每一節(jié)也是如此。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nèi)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nèi)容上、結(jié)構(gòu)上),描寫的點面結(jié)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范文。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jié)的意圖吧!4、文化底蘊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后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已有學習基礎(chǔ),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gòu)段方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yǎng)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立體構(gòu)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

  教學重點: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教學難點:

  知識難點:維也納成為音樂之都的原因。

  能力難點:用信息技術(shù)環(huán)境下的實際操作來了解維也納的有關(guān)資料,網(wǎng)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為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lǐng)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guān)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課前我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jù)課文的需要采用投影、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本對話,將自己的個體感受與群體、集體進行交流,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說教學程序

  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chǔ),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理清層次;質(zhì)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導入課文,激發(fā)興趣;自主感悟,討論交流;擴展文本,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jié)課文,理清結(jié)構(gòu);匯報交流,積累內(nèi)化;歸納方法,讀寫結(jié)合。

  下面我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 序曲——復習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第一段及維也納風光圖,語言導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為什么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你認為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為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教師在課題旁板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

 。ㄔO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并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jié)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信息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zhì)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帶著思考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ǘ┲髑灾鞲形,討論交流

  學生自學課文2—7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nèi)容設計成

  問題。

  2、2—4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W生討論,教師點撥、啟發(fā):全文按先總后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后分的寫法來寫的。)

  重點抓住以下的問題:

 。1)為什么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2)為什么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3)為什么說“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4)為什么把維也納歌劇院稱為“世界歌劇中心”?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閱讀,然后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jié)構(gòu)的理解。

 。ㄔO計意圖:本文的結(jié)構(gòu)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jīng)學過這樣的構(gòu)段方式。為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huán)節(jié):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于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zhuǎn)變?yōu)檎n堂中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匯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復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jié)構(gòu)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nèi)容,為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4、討論疑難。

  A、出示第二自然段,緊扣“搖籃”,理解問題1

 。1)、出示課件:

  奧地利的地形圖以及古典樂派的三位代表人——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圖片。

  貝多芬等人的樂譜手稿及相關(guān)圖片。

 。2)、理解“搖籃”的本義和引申義。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教師適當引導)

  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少年宮是( )的搖籃。

 。 )是( )的搖籃。

 。4)、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ㄔO計意圖:通過課件補充,讓學生了解維也納給許多作曲家以豐富的靈感,創(chuàng)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海頓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舒伯特的《小夜曲》、《冬之旅》是在維也納完成的,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維也納完成的,從而理解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出示第三自然段,緊扣“裝飾”, 理解問題2

 。1)、“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裝飾”是什么意思?維也納怎么可以用音樂來裝飾呢?

 。ㄒ皇恰暗教幙梢钥吹酱笠魳芳业你~像或大理石石像”;二是“很多的建筑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三是“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

  出示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

  出示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建筑。

  出示王宮公園的音樂符號

 。2)、從“到處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感受到什么?(生答)你能讀出數(shù)量多、影響大的語氣嗎?(生讀)

  (3)、在維也納為什么有很多的建筑物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是他們不會命名嗎?

 。ú皇撬麄儾粫。而是這些維出納是許多大音樂家的搖籃,他們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后人為了紀念他們,才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的。)

  導讀:我們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這就是為了紀念革命先驅(qū)孫中山先生。而在維也納,“到處——”讀!

  (4)、在維也納用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嗎?(想象這些音樂符號的大小、形狀、顏色)你看到這么美的音樂符號會說些什么?

 。5)、導讀:我們的故宮看得最多的是龍,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征。而在維也納,“就連王宮花園——”讀!

  C、出示第四自然段,緊扣“離不開”。

 。1)、從哪些地方看出維也納人離不開音樂?

 。2)、理解“摻和”。

  (3)、出示“露天廣場音樂會”和“家庭室內(nèi)演奏”的課件。

 。4)、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依戀。

 。5)、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熱愛。

  5、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后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著朗讀、背誦,并思考你是用什么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ㄔO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按課后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后半部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

  6、小結(jié)寫法。

  (1)、瀏覽2—4自然段,觀察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2)、談談這種寫法的好處,并要求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7、自學5—7自然段

 。1)、默讀5—7自然段,用簡潔的語句在書上記下自己讀某一句或幾句話之后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出示第五節(jié),讓學生從具體數(shù)字及圖片感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宏偉壯觀。

  出示第六節(jié),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及圖片感受“金色大廳”的金碧輝煌并欣賞“音樂女神”像。

  4、簡介中國的宋祖英等音樂家曾在此舉辦過音樂會。

  5、朗讀。

 。ㄔO計意圖: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后,對學法的一次鞏固運用!敖淌菫榱瞬唤獭,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xiàn)了語文閱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敖榻B”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chǔ)上進行內(nèi)化,變?yōu)閷W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煉他們的說話能力。)

 。ㄈ┪睬卣刮谋荆C合實踐

  1、教師總結(jié):剛才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為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作業(yè):課后,請大家完成兩個作業(yè):(1)搜集有關(guān)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2)設計一個中心句,然后練 習圍繞中心句從各個方面展開敘述。

 。ㄔO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nèi)。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nèi)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yǎng)他們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了解,發(fā)出了一個個驚嘆;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

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的課是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七課《地球媽媽》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地球媽媽》是一片活潑生動、韻律優(yōu)美的小文。它以兒童的目光去觀察,以孩子的口吻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通過“半空中、池塘里、地底下和地上的小房子里到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大大的家。讓學生們知道由一個個小小的家到所有孩子們共有的大大的家,這一切都因為我們的地球媽媽真好。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做到筆順正確,力求把字寫漂亮。認識新筆畫“豎折折鉤”和新偏旁“角字頭”。

  2、正確認讀課后的十二個生字。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理解小小的家、大大的家的意思。

  四、教學準備: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預習生字。制作相關(guān)課件。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是:認識12個要求會認的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達到背誦。

  第二課時:掌握四個要求會寫的字的音、形、義,正確書寫。

  今天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六、教學過程

  第一步:啟發(fā)談話,情趣引入新課

  首先板書:媽媽(齊讀)說說:看到這兩個字你想了什么?再添加板書“地球”提問:你又想到里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對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及時鼓勵、及時肯定。)繼續(xù)引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你們的問題真不少!想知道答案嗎?那么今天老師就帶你們?nèi)サ厍驄寢尲易隹,你們可要睜大眼睛尋找答案。?/p>

  第二步:通過課件(文中插圖)認識課文中的小動物,了解它們的所處的位置,為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做準備。(依次出現(xiàn)圖片)

  說說他們是誰?住在哪里?

  第三步:借助拼音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 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讓學生對所要學的課文及生字進行整體把握。接著在我范讀、學生再次讀課文,把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之后,讓學生自己認讀生字,和同桌相互考一考,讀對了夸夸她,讀錯了幫幫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能力。

  2、 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采取自讀,指名讀,領(lǐng)讀來進一步認知生字,并說一說出現(xiàn)在哪句話里,

  以更好地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猜字游戲:學生根據(jù)字義通過手形、語言來表達字義,讓其他同學猜字。

 。康模旱湍昙壣纸虒W是一個重點,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diào)動他們學字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培養(yǎng)他們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第四步:借助課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化理解熟讀成誦。

  1、 讀課文,理解文中“小小的家、大大的家”指的是什么

  首先我讓學生小聲再讀課文,看看地球媽媽是誰的媽媽,小動物的家各在哪里,為什么文章的開頭說:“地球媽媽真好,她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小小的家”,結(jié)尾又說“地球媽媽真好,她讓所有的孩子共有一個大大的家”。把這些句子讀一讀,和同桌說一說。明白“小小的家”指什么,“大大的家”又指什么。

 。ú灰髮W生說出“標準答案”,要從學生的回答中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及時引導、點撥。)接下來借助課件如情入境的為學生演示“半空中的樹杈上、池塘里的荷葉下面、地底下的泥洞里、地上的小房子里”,引導學生通過圖中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指導背誦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使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基礎(chǔ)上,通過充分朗讀深化理解和感悟。課文韻律優(yōu)美,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一邊想想畫面一邊背課文。指導背誦時抓住文中小小的家“半空中的樹杈上、池塘里的荷葉下面、地底下的泥洞里、地上的小房子里”四組方位的轉(zhuǎn)換,想象力面分別住著哪些小動物,使學生輕松背過課文。

  第五步:想象擴展,深化課文主題。

  在學生原有想象的基礎(chǔ)上,引導他們改編或續(xù)編課文。

 。康模簲U展學生思維,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能力)

  第六步:結(jié)束(情感教育)

  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xiàn),做生活的有心人。

  2、寫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語句通順,表達清楚。

  3、展開聯(lián)想,生動形象地介紹,比比誰寫的發(fā)現(xiàn)最有意思。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寫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要把話說清楚,讓人聽明白。

  難點:展開聯(lián)想,生動形象地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

  三、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用課余時間在草叢、樹林、池塘甚至泥土里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

  四、教學過程:

  習作指導

  一、導入談話

  1、同學們,春天來了,一只小綠鳥飛來了,它隨著順天的腳步,發(fā)現(xiàn)春天是多么神奇美妙的呀,師播放課件出示。

  2、這是小綠鳥的發(fā)現(xiàn),同學們你們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能說給大家聽聽嗎?師板書習作3發(fā)現(xiàn)

  二、例文引路,學會“發(fā)現(xiàn)”

  導入:大家都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我們書上的劉常寧同學也和大家一樣,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他在小河邊玩耍,發(fā)現(xiàn)了許多讓他喜歡的東西,他還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寫了下來,寫出了《小草中的發(fā)現(xiàn)》這篇習作。師板書:小草中的發(fā)現(xiàn)

  1、輕聲地、自由地讀讀他的文章,想想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師板書:(螞蟻、甲蟲)

  2、你覺得這篇習作哪里最有意思,最有趣?

  生答,師板書:新土沙(老師邊畫直線邊說:這是看到的,邊畫波浪線說這是想象到的。)

  你能用老師的方法把描寫甲蟲的句子也分別用直線和波浪線畫出來嗎?

  請一生回答師邊板書:須天線

  須在動接受信息

  3、大家的欣賞水平真高!小作者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他發(fā)現(xiàn)的是幾乎會讓人視而不見的`螞蟻和甲蟲,不僅如此,他還發(fā)現(xiàn)螞蟻[內(nèi)容來于Y-Y_課-件_園]洞口的一堆“新土”,還發(fā)現(xiàn)甲蟲頭上的“長長的須”而且這個須還是不停地動的。這些微乎其微的東西,都被作者看在了眼里,這是多么不容易的。∷孕∽髡哌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

  師板書:觀察

  4、小作者還展開了聯(lián)想,那一堆新土像”細細的沙“,那甲蟲長長的須”像“電視機上的天線”想象它是不是在接受春天的信息。這些都是作者的想象。

  師板書:想象

  5、為什么作者能把螞蟻和甲蟲寫得你們有趣呢?

  生答師隨機板書仔細(觀察)展開(想象)

  同學們。只要你認真觀察,并把看到的事物展開合理的想象,就能寫得很有意思。寫得有趣了。

  三、各抒己見,細說“發(fā)現(xiàn)”

  1、出示習作要求,誰來說說你打算寫哪里的發(fā)現(xiàn)?

  2、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建議同學們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清楚。出示課件(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的;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發(fā)現(xiàn)的東西是什么樣的;想到了什么?)

  3、 集體交流,互相評議。

  4、先指名一名學生交流,教師相對進行評價。再指名一名學生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5、師小結(jié): 聽了同學們的發(fā)言,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比劉常寧同學還要會觀察,想象力比他還豐富,但人家能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寫下來,變成文字。你們能嗎?好,我們先來看看本次的習作要求。根據(jù)今天的習作,老師編了個順口溜:“爭做生活有心人,處處留心細觀察。如能合理展想象,作文肯定我最棒!鳖}目可以自己定,如果你感興趣,也可以為習作配畫。

  四、當堂習作

  學生練習寫稿,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幫助習作有困難的同學。

  習作講評

  一、品讀共賞,評一評。讓學生品讀自己的習作,再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引導其他學生參與評價。

  二、小組交流,議一議。先夸一夸別人習作中的閃光點,再互相提出中肯的改進建議。

  三、自我潤色,改一改。根據(jù)同學們提出的建議和自己的體會,自我修改習作,并把修改后的習作認真工整地抄進作文本里。

  螞蟻新土沙

  板書:

  習作3(小草中)的發(fā)現(xiàn)甲蟲須天線

  須在動接受信息

 。ㄗ屑氂^察)

  (展開想象)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詠懷古跡》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進入詩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lǐng)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

  能力目標:賞析詩歌,體會作者情感

  情感目標:把握詩人借古傷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感

  二、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應變是教學藝術(shù)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所謂應變,就是根據(jù)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授課內(nèi)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處置措施。因此,教師要本著quot;因材施教quot;以及quot;教學有法,但無定法quot;的原則,慎重地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jù)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點撥詞句方面的一些知識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quot;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quot;quot;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quot;據(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一課時)

 。ㄒ唬⿲胄抡n,激發(fā)興趣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背負著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的踏上征途,走進朔風勁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歷史的`青冢里;唐大歷年間,羈旅半生,歷經(jīng)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xiāng)mdash;mdash;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要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跡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

 。ǘ对亼压袍E》五首簡介

 。ㄈ┳衷~正音

 。ㄋ模┰姼璺治

 。ㄎ澹w會作者與王昭君情感共鳴

 。┧囆g(shù)技巧

 。ㄆ撸┎贾米鳂I(yè)

  杜甫詩三首

  詠懷古跡(其三)

  教學目標

  1、了解懷古詩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的風格特點。

  2、感受詩歌主旨思想。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

  3、了解歷史人物,關(guān)注歷史人物,思考歷史人物。

  教學重點難點

  賞析詩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漢元帝年間,巴山楚水,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背負著民族的期望,義無反顧的踏上征途,走進朔風勁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將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輩子的守望,種在歷史的青冢里;唐大歷年間,羈旅半生,歷經(jīng)滄桑的杜甫,來到了昭君的家鄉(xiāng)mdash;mdash;湖北秭歸,在勢若奔馳的山林間,遙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想呢?今天我們將通過《詠懷古跡其三》這首詩去尋找答案。

  二、《詠懷古跡》五首簡介

  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

  2、內(nèi)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

  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fā)自己的心懷。

  三、字詞正音

  1、注音

  萬壑(hegrave;) 赴(fugrave;)荊門 明妃(fēi) 朔(shuograve;)漠 青冢(zhǒng)

  四、詩歌分析

  1、首先,請同學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朗讀的時候整體感知這首詩并在詩中找出能夠代表整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的詞語。

  明確:“怨恨”

  2、詩歌分析

  首聯(lián):“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①赴:奔赴,表達群山奔赴的氣勢。這里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千山萬壑寫活了,它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①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

 、谏杏写澹哼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還有古跡之意。尚:還。

  明確:

  1、首聯(lián)引出歌詠對象王昭君,點明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2、“千山萬壑”如此氣勢豪邁的地方一般是用來寫英雄出生之地,而在此卻寫一個柔弱的女子王昭君的出生之地,有何意味?(借高山大川之雄偉氣勢來襯托王昭君的不同凡響。

  頷聯(lián):“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垡蝗ィ阂坏,一經(jīng)。指昭君一經(jīng)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

 、茏吓_:指漢宮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耷嘹#褐竿跽丫。在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南,傳說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

  明確:頷聯(lián)寫昭君悲劇的一生,紫臺與朔漠、青冢形成鮮明的對比,生地的榮華與死地的荒蕪形成強烈的對比,襯托出悲涼的氣氛!斑B”字寫出出塞之景,“向”字寫出思漢之心。

  譯: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向著黃昏。

  頸聯(lián):“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⑦畫圖:漢元帝按圖招幸宮人,工人都賄賂畫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賄,被畫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見。后來漢與匈奴和親,令王昭君遠嫁漢元帝才得知其為宮中第一美人,傳說因此殺了許多畫工。從這里可以看出漢元帝之昏庸,同時也可以看出詩人對此是很怨恨的。

  ⑧省”:讀作shěng,教材作“曾經(jīng)”解。關(guān)于“省”,注釋紛紜,莫衷一是,有作“減”“少”解,也有作“略”“不”解。無論哪種解法,這句詩諷刺了漢元帝只看畫圖不看真人的昏庸。

 、帷按猴L面”:通感手法,將視覺移于感覺,寫昭君容顏之美麗。

 、狻碍h(huán)珮”女子佩戴的飾物,用來借代昭君。

  “空”:徒然

  明確:“ 月夜魂”與“春風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將生前的美貌與死后的月下孤魂比照著寫,一狀姿容秀美,一寫冷月孤魂,同一個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諷意與同情隱于不同色彩的六個字中。此句文字對仗工整,又蘊含著無窮的感慨:生前已經(jīng)錯過了知遇的機會,死后魂魄歸來也是枉然。

  譯:憑借畫工的畫像只能約略認識昭君美麗的容顏,昭君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

  尾聯(lián):“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傳說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嘆在漢宮受到的冷遇。樂府有《昭君怨》、《昭君嘆》等曲辭。

  千年以來琵琶彈奏的胡地樂曲,還分明訴說著她心中的怨情!扒лd”點出樂曲流傳時間之長,以見昭君怨恨之深。

  五、體會作者與王昭君情感共鳴

  本首詩題為《詠懷古跡》可里面只寫了王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明確:

  杜甫

  唐玄宗天寶五年,作者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具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華州司功。

  王昭君

  也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丑遠嫁異鄉(xiāng),流離不得歸,身死遺長恨。二人的遭遇、經(jīng)歷、處境無不相似,顯然作者是在懷古傷己。

  昭君 杜甫

  絕代佳人,入宮見妒 才華橫溢,入朝見妒

  畫圖省識 遠離漢宮 不分忠佞 無辜遭貶

  身死異國 環(huán)佩空歸 漂泊西南 有家難歸

  因此,杜甫借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寫自己不被重用,身世漂淪的悲苦情懷。

  六、藝術(shù)技巧

  1、借古諷今,懷古傷己

  2、對比鮮明,對仗工整

  七、課后作業(yè)

  請同學們預習杜甫詩《登高》

【語文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14

語文《手指》說課稿01-09

語文《觀潮》說課稿01-11

經(jīng)典語文說課稿12-01

語文《水》說課稿01-04

語文《貓》說課稿01-05

語文《荷花》說課稿03-12

語文春酒說課稿03-16

語文優(yōu)質(zhì)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