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1-16 11:16:25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有關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匯總七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爭吵》是S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nèi)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后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于好;最后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課文細致描寫了“我”的心理活動,“我”的不安與后悔,“我”知錯卻沒有認錯勇氣的矛盾心態(tài),寫出了“我”對克萊諦往事的回憶及印象。這些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地體現(xiàn)了“我”的個性特征,一個明是非卻愛面子的“我”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也為克萊諦后邊的友善行為作了鋪墊和暗示。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讀本文的生字新詞,讀懂“我”和克萊蒂爭吵的起因、爭吵后各自的表現(xiàn)。

  (2)、技能目標:感情朗讀課文中的有關段落。

 。3)、情感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jié)友愛、相互寬容的道理。

  重點、難點:揣摩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語句。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體會最后一段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3、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2、學習生字詞。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1、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jié)友愛2、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3、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完成本課作業(yè)練習。

  二、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朗讀能力,通過自學能夠自由朗讀課文,并對課文進行簡單的理解和分析。而四年級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xiàn)抱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但語言重組能力不是很強,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fā)。由于本班學生屬于新分班級,學生差異大,回答問題不主動。

  三、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新課程 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tǒng)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gòu)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探究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zhì)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jié)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jié)合的特點。

  創(chuàng)新教育中所說的研究性學習,小學生由于心智發(fā)展水平相對比較低,對他們而言,所謂創(chuàng)新性學習,不是真的期望他們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有什么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指他們經(jīng)過研究性學習,發(fā)現(xiàn)前人早已發(fā)現(xiàn)的知識,或?qū)σ阎赖闹R進行新的有意義的重組。本課的研究性學習就是把這種“發(fā)現(xiàn)和重組”的過程當做追求的重要目標——激活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課堂上的這種研究性學習注意創(chuàng)設一種重要研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面臨問題,主動地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促進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說設計意圖

  通過調(diào)查報告形式結(jié)合學生探究,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體會課文的內(nèi)涵。從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點。利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體會作者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jié)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間發(fā)生的問題。

  五、說過程

  我的課堂結(jié)構(gòu)是:認識事件——質(zhì)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蘋果里的五角星》這是一篇啟智、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且又充滿童趣的文章。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這樣一個故事:鄰居家的小男孩“傳”給“我”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把蘋果橫著切下去,蘋果核部分就會出現(xiàn)一個“五角星”的圖案,這使“我”從中受到啟迪——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全文五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1-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寫鄰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新本領,橫切蘋果后里面有顆“五角星”;5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主要講“我”從蘋果中獲得的深刻感受。這一部分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是讓學生悟理的部分。

  下面我就第二課時簡要說說我的設計:

  整個教學分三大板塊:

  第一,由題導入,質(zhì)疑激趣。

  教學一開始,我就從課題入手,直奔重點,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稱這個“五角星”圖案是怎樣的圖案。

  第二,研讀課文,感知“魅力”。

  這里,我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出示“使我深有感觸的是,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這句話,引導學生通過抓關鍵字“鮮”理解詞語“鮮為人知”的意思,進而讓學生說說這個圖案為什么鮮為人知,人們通常是怎么切蘋果的?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來感受循規(guī)蹈矩的切法,理解“循規(guī)蹈矩”。 并過渡:像這樣循規(guī)蹈矩的`做法、想法,我們平時有很多,文中的“我”也是如此。以此切入,引出文章第一部分的教學,出示對話,抓住對話中的兩個“什么”,引導學生感受對話中小男孩的“別出心裁”,我的“循規(guī)蹈矩”。當然,小男孩的“別出心裁”還表現(xiàn)在切蘋果的方法上,在這里,我讓學生親自動手試一試,原因是學生對“攔腰”這個詞理解的不夠透徹,認為橫著切就是“攔腰”,而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對“攔腰”這個詞的意思就有了深刻的體會。接著,引出第四自然段中“我”的想法, “我”看到蘋果里的“五角星”這個圖案后的想法是本文的重點之一。在這里我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交流讀懂了什么,感悟“我”的驚訝之情。這正是蘋果里的“五角星”這個圖案的魅力所在。課上,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竟然”和“果然”這兩個詞的區(qū)別,我設計了兩個填空,從而聯(lián)系具體的語境體會“果然”乃意料之中,“竟然”系意料之外。

  第三,理解“魅力”,感悟“創(chuàng)造力”。

  對于“魅力”這個詞,學生通過查字典可以知道指的是很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文中“五角星”圖案的魅力表現(xiàn)在哪呢?這是本文的難點。課上學生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已然了解了這個圖案吸引了“小男孩”也吸引了“我”,那么還吸引了誰?引導學生再讀第五自然段,抓住句子“這個秘密不知從什么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后……又傳給大家!边@句話中的三個“傳”進一步理解其“魅力”所在。如果說吸引小男孩的也許是圖案的新奇有趣,那么吸引“我”的又是什么呢?這樣,自然引出圖案給“我”的啟示: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chuàng)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還是有一點難度的,課上我出示了一個關于李秉哲賣報的故事,讓學生來發(fā)現(xiàn)他與其他人做法不同的地方,從而理解創(chuàng)造力,往小處說,有很多種。然后聯(lián)系學生已知,通過不同的事例來真正理解創(chuàng)造力,感悟“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

  整個教學設計的制定,我結(jié)合了《名師助學》《補充習題》的有關練習,也嘗試了一些創(chuàng)新的舉動,可以說課上教學基本達成了預定的目標,不過還是有不少遺憾:板書不夠及時,課堂時間沒有把握好……希望各位老師聽課后多提寶貴意見,本人將不勝感謝!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鳥兒和樹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好第二年再相見,可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之后,大樹已經(jīng)被人類加工成火柴燃燒了。本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語言樸實無華,全文在平淡語言中蘊含著深摯透明的美。

  二、學法和教法:

  1、學法: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為了讓“閱讀教學成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結(jié)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用到的是:讀。

  讀:采用自由讀,找朋友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注意啟發(fā)學生加上合適的提示語去讀的方法,比如在指導在每一個對話前加上合適的提示語,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心情去讀。

  2、教法: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jié)課采用了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準備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躍入學生腦間。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jù)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童話中鳥兒與大樹的深情厚誼。

  3、想象鳥兒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活動。

  4、學完故事,對鳥、樹、伐木人等說說心里話,并試著寫下來。

  四、說重、難點:

  為落實教學目標,實現(xiàn)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因此設定這篇課文的重點:領悟小鳥的四次對話的不同心情,分角色朗讀。

  教學目標的第三、四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表達、動筆能力,略難,我把它定為教學難點。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二)、四次讀故事的.開頭,體會鳥兒與樹的感情深厚。

  1、抽生讀,全班讀

  2、鳥兒給樹唱歌,可能在什么時候?引出“天天”,再讀開頭。

  3、體會“天天”的含義,再讀。

  4、想象讀后畫面。

  (三)、用加提示語的方法體會童話中人物的心情,分角色讀四次對話。

  1、自由讀課文。

  2、找出分別時鳥兒與大樹的對話,抽生讀。

  3、,出示對話妙招,引導學生加上合適的心情,練習朗讀。

  4、引出鳥兒尋找大樹的三次對話,引導學生加上合適的心情,小組合作分角色練習朗讀。

  5、小組展示、評價,小組再展示,再評價,全班學生分角色朗讀。

  6、鳥兒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

  7、困難重重,鳥兒為什么還要去尋找大樹朋友?(板書:珍惜友情,信守承諾)

  (四)、讀故事的最后三段。

  1、全班讀,質(zhì)疑。

  2、分析兩個“看”,體會鳥兒對樹的無比的深情和留戀。

  3、再讀。

  (五)、小練筆:

  1、讀完這個故事,肯定有許多要說,你想對誰說?

  2、學生寫話,展示,評價。

  六、說反思:

  本節(jié)課整體構(gòu)思比較合理,重點要引導學生通過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情,用給提示語加心情的方法,體會鳥、大樹、樹根、大門、小女孩的不同心理,分角色讀好對話。最后三段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難點。遺憾的是:童話中各個人物的對話,在加上合適的表示心情的詞語后,如果引導學生先會讀,再小組合作練讀,合作的效果就會出來。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井底之蛙》這篇課文講了一只生活在淺井里的青蛙覺得自己很快樂,在聽了生活在東海里的鱉述說大海的遼闊后,感覺自己很渺小。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樣目光短淺,安于現(xiàn)狀。這則寓言故事被用來諷刺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依據(jù)大綱要求和教材重點,再結(jié)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說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理解“疲倦、邀請、瞠目結(jié)舌、渺小”等詞語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井底之蛙后來為什么“覺得自己很渺小”?

 。3)發(fā)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加強朗讀訓練,通過朗讀感悟文章的寓意:什么樣的快樂是大快樂?

  教學重點及難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讀來體會青蛙后來為什么“覺得自己很渺小”?

  【說教學】

  文章通過淺井之蛙與東海之鱉的對比,來表現(xiàn)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淺,這是課文的重點,課上以質(zhì)疑為主線,采用多種朗讀的方法,幫助學生領會文章的寓意,培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自讀自悟并質(zhì)疑

  自讀后讓學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家?guī)兔鉀Q。解決不了的有老師解答。重點解答:“千里之遙、千仞之高、兩腋、瞠目結(jié)舌”等的意思。歸納一個貫穿全文的問題:青蛙后來為什么覺得自己很渺小?

  二、運用朗讀的多種訓練方式,指導學生學習語言體會感情

  (1)首先教師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引起學生的興趣。

 。2)學習第一段,要求學生找出具體表現(xiàn)青蛙快樂的句子,指導學生把朗讀的語氣和青蛙的心情 (快樂、驕傲)聯(lián)系起來讀。

 。3)要求學生找出動詞,體會“躲、托住下巴”的`好處。指導學生重讀關鍵詞,同時指出“安然休息、綿軟舒適”要輕讀,訓練學生朗讀時有輕有重,進一步體會青蛙的快樂與驕傲。

  三、學習第二段,體會東海之大

  (1)指名讓學生讀鱉的話,質(zhì)疑:為什么鱉的一番話,讓青蛙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讀懂鱉的話,思考這個問題。

 。2)通過鱉的話,我們知道了千里之遙,已經(jīng)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不能用它來形容;千仞之高,已經(jīng)很高了,海卻比這還要深。大海真的好大!

 。3)師提問:這么大的海,你能用一個詞來描述大海的遼闊嗎?

  四、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古文的朗讀方法

 。1)利用配樂師范讀古文,讓學生體會其韻味。學習朗讀古文的方法:要注意停頓,抑揚頓挫地讀。

 。2)指名讓學生讀,作出評價。

  五、拓展性延伸,體會寓意

 。1)師總結(jié):莊子寫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不能像青蛙一樣做一只井底之蛙目光短淺,安于現(xiàn)狀。

 。2)今天海鱉又帶著青蛙走出了井口,青蛙看見了什么?想一想,回去寫一篇想象作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學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根據(jù)本單元的教學訓練要求,我對這節(jié)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檢查朗讀,學生有感情地全文。

  2、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論點,重點學習課文2、3小節(jié),教育學生從小要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交流課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從中受到教育或啟發(fā)。

 。ㄟ@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jié)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課的教學開展緊緊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論點,構(gòu)建學習板塊,系統(tǒng)組織教學。通過組織學生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結(jié)合司馬光的具體事例,通過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咀嚼,理解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主要采用學習的遷移,自主開展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同樣討論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這樣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領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2、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小組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我教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你們有自己的理想嗎?請談談你們的理想。(學生自由發(fā)言)

  2板書課題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ò鍟13 說勤奮)

  3、解題。

  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類的文章,文章主要說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

  1、自己試讀課文

 。1)出示要求:

  a、畫出生字,圈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b、讀準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

  c、讀順句子。對于比較難讀的長句子要反復讀幾遍,直到讀通為止。

  d、讀通全文。把課文多讀幾遍,想想每一個自然段說了什么。

 。2)學生交流討論。

 。ㄖ该鸲卧囎x課文)

  學生讀,教師作如下引導:

 、偬嵝褜W生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礎、拙”是翹舌音。

  “餒”的聲母是n

  “卵”的聲母是l

 、谥笇ёx好長句子。

  出示:

  理想 境界 橋梁 心血澆灌 砸缸 滾瓜爛熟 枕頭 稍微 編成 巨著

  生物學 毫不氣餒急起直追 習慣 回顧 名列前茅 遠渡重洋 剝離

  基礎 補拙 良訓 改善 有所作為 貢獻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晚上睡覺前,/他總是/習慣地/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內(nèi)容。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記/“勤奮”二字。提醒學生注意句中的停頓。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師生評議。

  3、范讀課文。

  讀后引導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說明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不要求說全面)

  4、疏通全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

  課文是分幾部分來談勤奮的?

  三、 細讀課文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

 。ㄊ乔趭^)

  (2)這兒的“橋梁”是個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通往理想的橋梁”的意思嗎?

 。▽崿F(xiàn)理想的途徑)

 。3)你能把這個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說法嗎?

 。ā巴ㄍ硐刖辰绲臉蛄菏乔趭^。”“或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保

 。ò鍟呵趭^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學生齊讀板書)

 。4) 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xiàn)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里指什么?(他們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艱辛的勞動)

 。5) 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鮮花”,把他們?yōu)榇烁冻龅钠D辛勞動比作“汗水”和“心血”。說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們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結(jié)果,勤奮是他們的成功之路,是他們?nèi)〉贸晒Φ谋夭豢缮俚囊蛩兀?/p>

  (6) 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b、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7) 比一比,這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

 。ń處熞龑W生理解,第二句話更加具體,通過“古今中外”“每一個”“都是”說明了無數(shù)的事例證明了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

 。8) 指導朗讀第一段。

  四、 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指讀要求學會寫的生字。

  2、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學情況。

  4、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五、 作業(yè)

  1、完成課后習題2,用鋼筆描紅。

  2、抄寫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ㄒ囵B(yǎng)學生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依然是重點。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為重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ㄔ谏弦徽n時中,學生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因此我設計了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引出本文的中心句,通過練習變換句式,加深學生對中心句的印象。為進一步學習課文2、3小節(jié)夯實基礎。)

  (二)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边@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1)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查閱資料了解司馬光的巨著《資治通鑒》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終于”這個詞說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聯(lián)系生活體會“19年”的艱辛艱難。)

 。ㄒ龑W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jié):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ㄔ谶@部分教學時,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討期中原因,對于學生深刻領悟勤奮的巨大作用,無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1、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边@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ɡ斫狻案唠y度青蛙剝離手術”,體會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績。)

  2、指導朗讀

  3、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小節(jié),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4、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語文課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自學問題的設計很有講究,要有一定的內(nèi)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層次遞進,要有廣闊的拓展空間,要有足夠的思考強度,值得反復推敲,精心設計。語文課堂應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可以記錄教師板書,可以記錄課堂上隨機產(chǎn)生的佳詞妙句。注重這種積累,會讓學生受益無窮。)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學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課上完了,學生系統(tǒng)地整理學習的收獲,將思考、感悟、情感形諸文字,是學習過程的延伸,是學習效果的深化,是語文能力的提升,可謂一舉多得。

  (五)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收集資料,開展成功名人故事會。

 。ㄕn程總目標提出“學會使用常用的課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的能力!睘榱藢崿F(xiàn)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需要,設計出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作業(yè)。教學之前,我布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名人成功故事”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是多方面的,有圖片、有錄音、有文字介紹,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有關“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的道理,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巨人擁有一座美麗的花園,但當他看見孩子們在里面玩時很生氣,把孩子們都趕了出去,他的自私換來了花園的寒冬,后來經(jīng)一個男孩的提醒,巨人知道了自己的冷酷后,他把花園送給了孩子們。從此,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這樣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對四年級的學生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結(jié)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鮮花盛開,綠樹成蔭,洋溢”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像畫面。

  (3)了解童話的寫作特點。

  2、能力目標:

  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讀懂課文內(nèi)容。

  3、情感目標:

  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快樂應當與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

  4、教學重點:

  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5、教學難點:

  邊讀邊想,通過朗讀,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三、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使朗讀成為學生探究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明燈,使他們學有所獲。

  四、教學策略

  教無定法,妙在學法,貴在授法。

  本課內(nèi)容生動、意蘊深刻、情節(jié)引人入勝。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的特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采取了如下教學策略。

  1、創(chuàng)沒情境,引發(fā)想象。

  小學中年級學生仍然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我采用生動逼真的畫面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花園巨人的前后變化,以景入手把他們帶進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真正讓學生做到愿學、愿說、樂學、樂說、會學和會說。

  2、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以情導讀,以讀促悟,是本課教學中最突出的學習方法,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多樣的形式進行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讀中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在讀中獲得情感的體驗,教師在學生研讀的過程中及時評價不斷鼓勵,通過“讀—議—悟”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情,再以情促讀,把語感的培養(yǎng)真正落到實處。

  五、說學法:

  崔巒老師曾經(jīng)說過: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準確、讀正確、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認字記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yǎng)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xiàn)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我根據(jù)本文表達運用對比這一顯著特點,在教學中也運用對比的朗讀感悟方式,以情導讀,以讀促悟。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讀全文。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童話具有莫大的興趣。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中外童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篇篇動人優(yōu)美的童話讓我們深深陶醉,久久迷戀。有了童話,我們的童年生活變得絢麗多彩。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王爾德筆下的童話世界,去感受童話的無窮魅力吧!

  這樣的導入既能直接切入課題又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師:學貴生疑,疑則進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品讀全文,讓我們在字里行間尋求答案好嗎?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通句子。讀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其他學生提出的哪些問題。

  2、學生自由讀書

  給學生一個選擇的空間,讓其在沒有約束的情境下自主閱讀,獲取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3、檢查自學

  (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

  A、準字音,讀出味道。

  B、住字形,指導書寫。

  C、理解詞義,引入文本。

  (三)、再讀課文,提煉主線,品讀感悟。

  文中巨人的花園有幾次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這些問題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以花園的三次景象變化為主線,采用在朗讀中尋求答案的方法展開教學:

  1、花園變化前后內(nèi)容的對比讀。

  2、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nèi)容的對比讀。

  3、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讀。

  在花園變化的前后內(nèi)容的對比讀中我采用填空的方式進行對比朗讀。

  當巨人外出,孩子們玩耍時,花園( ) ;而當巨人回來,禁止孩子們玩耍時,花園卻( );當孩子們偷偷鉆進花園玩耍時,花園又( );而當巨人訓斥孩子們離開花園卻又( )。

  我通過以上對比朗讀,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表達運用的對比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冬天性格的巨人與春天性格的孩子內(nèi)容的對比讀中,我采用了男女生對比朗讀。我先采用情景導入,利用畫面讓學生從巨人的'言行舉止中來感受他的任性和冷酷。(出示課件)再通過讀中促悟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當小男孩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時,他會對巨人說些什么呢?這樣的教學既訓練了同學們的想象思維,又體現(xiàn)了童話故事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在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對比讀中,我采用了教師范讀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

  他見到孩子們在花園里玩耍,很生氣:“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

  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

  通過這樣的對比讀,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同學們有的說:“人不要自私,要學會愛!庇械恼f:“美好的東西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庇械倪說:“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我這樣設計是因為本課表達的最大特點是內(nèi)容的對比。所以我也采用了一系列的對比來進行教學。這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在理解重點句、揭示道理時,就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三)美讀小結(jié),升華情感。

  美讀小結(jié),升華情感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美美的齊讀了最后一小結(jié)后,我便說:“是啊!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瞧!巨人和孩子們生活得多么幸福啊。(出示課件)當學生們看完畫面后”,我提問:你們能向人們描述這幅幸福的圖畫嗎?

  在此,我采用語言渲染、音樂、畫面的方法讓學生沐浴在愛的音符中,再一次接受愛的洗禮,讓學生明白是愛使花園變得春意盎然。接著我以名言贈送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把分享之道銘記心間。(出示名言)送一份快樂給別人,你會得到成倍的快樂!

  (四)綜合學習,拓展延伸。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注重讀寫結(jié)合。一篇篇課文就是一個個鮮活的范例。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當學生明白童話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引導學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話讀一讀,或在小組內(nèi)對人物形象議一議。

  通過這些綜合性學習,使學生在揣摩、比較、體會中感悟本課的表達特點,感受童話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課重點。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第1、2節(jié)簡要介紹了墨爾本的輕軌列車的車況及人們文明乘車的表現(xiàn)。第3、4、5、6節(jié)生動地敘述了我們在一次乘坐墨爾本的輕軌列車時,熱心的澳大利亞人民自發(fā)地用“人造屏障”幫助我們化解了小外孫的“撒尿危機”的事情。第5節(jié)集中描寫了列車上的素不相識的澳洲人是怎樣幫助我們的,主要寫了一位金發(fā)女郎把新買的餅干從聽子里取出,把空聽子給孩子撒尿;一位蓄著絡腮胡子的長者發(fā)動了十幾位乘客,在車廂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讓小外孫站在“屏障”里撒尿。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相當大的識字量,基本具備了自學字詞的能力。他們也初步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大部分學生能熟練地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也能自主運用工具書來理解詞語。在本課的詞語學習上,可引導學生學習用同義詞替換的方法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在學生們大多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引導理解重點句上。教師可通過語言訓練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nèi)容到內(nèi)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nèi)化,情感的認同。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訓練的契機,可通過抓關鍵詞復述課文片斷、展開合理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重點部分,讓更多的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能力的鍛煉。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積累詞語“舒適快捷、座無虛席、扶老攜幼、閉目養(yǎng)神、竊竊私語、緩兵之計、面紅耳赤、急中生智、眾目睽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騷動、眾目睽睽、不諳”等詞語的意思。

  “肆虐(nüè)、緩(huǎn)兵之計、眾目睽(kuí)睽、人造屏(píng)障”中的帶點字的讀音要充分關注,尤其是“虐”的拼音要提醒學生注意,“ü”上的兩點在這個音節(jié)中不能去掉,幫助復習拼音知識。這幾個字都比較容易寫錯,教學時應注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另外要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這些字的意思,然后再聯(lián)系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說說這些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這些詞語可以先布置學生預習,教學時,結(jié)合與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有機的正音、辨形、析意,將閱讀教學與字詞教學有機整合。

  目標二: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課文講述的這個動人的故事。

  教學中,應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將課文3、4、5、6節(jié)的內(nèi)容復述出來。為幫助學生復述課文,在學生自讀課文后,教師可以將“肆虐、緩兵之計、面紅耳赤、急中生智、眾目睽睽、人造屏障”這幾個詞語板書,然后讓學生在復述課文時要用上這些詞語,教師要注意聽清學生是否用上這些詞語,用得是否合適。學生可以簡要地復述課文,也可以詳細地復述課文,在練習時不必強求,但都必須用上前面出示的這些詞語,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進行復述是復述課文的一個好方法。最后,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口頭復述的訓練,是學生對課文情節(jié)的再創(chuàng)造,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同時又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

  目標三:能感受到澳大利亞人民的熱情和文明。

  從課文第1、2節(jié)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澳大利亞人有著良好的公民意識,都能很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在著重訓練學生復述課文相關內(nèi)容后,應組織學生交流讀文后對澳大利亞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從而更深入地感受澳洲人的文明素養(yǎng)高。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四年級說課稿02-16

《語文》說課稿11-09

四年級語文《白鵝》說課稿04-26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1-05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1-05

精選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1-08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03-10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3-10

四年級語文《長城》說課稿03-15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