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地理說課稿范文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地理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八年級地理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中的第三節(jié).這一節(jié)的內容包括:我國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懸殊,時間分配不均和節(jié)約每一滴水三個方面.與傳統(tǒng)教材結構不同,本教材在講述中國的水資源時,側重于資源本身,而將與之想隨的水能資源作為調節(jié)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手段加以介紹,因此重點更為突出,更注重于知識的實際應用.
《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和運用實例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建設的大型工程.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水資源的概念
2,我國水資源在空間和時間分布上的特點
3,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措施
能力目標:
通過閱讀各類地圖充分培養(yǎng)學生讀圖和析圖的地理學習能力,以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結合家鄉(xiāng)重慶的水資源實際狀況,進行鄉(xiāng)土教育,融合新課程中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身邊的地理的理念;
2,讓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嚴重污染和浪費的現象,滲透節(jié)約資源,保護資源的教育, 讓學生明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科學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才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危機的根本途徑.
教學重點:
1,水資源地區(qū)分布懸殊(這要從幾個方面進行說明:水資源與降水量有相關性,但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學習過程中可借用"降水量分布圖"進行推導,掌握;水資源供需狀況是水資源問題的體質,用讀"中國水資源供需現狀"圖進行認識;重點將黃,淮,海流域用水十分緊張,水土資源配合嚴重不協(xié)調的原因分析清楚.)
2,興建跨流域調水工程,(可閱讀"中國跨流域調水工程圖"從以下列幾個方面說明:我國已建成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有哪幾座,規(guī)劃好的南水北調工程將從哪條河調到哪些地區(qū)并簡要分析其利筆弊).
教學難點:
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水資源時間分布不均主要包括年內的季節(jié)分配不均和年際變化大,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長江和黃河段的徑流量逐月變化圖"來認識,但是年際的變化周期長,學生難以理解,學生在學習時可利用"北京的徑流量變化柱狀圖"來引導學生認識).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促進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
1,發(fā)揮地理課的特色,充分利用"中國地形圖""中國降水量分布圖""中國水資源供需狀況圖""長江和黃河段的徑流量逐月變化圖""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示意圖""中國主要水電站分布圖",(都以多媒體方式程現)引導學生讀圖分析的出結論;
2,運用以前學過的降水的知識來解釋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和時間分布特征,讓學生學會將知識前后聯(lián)系解決新問題的方法;
3,運用實例,說出我國為解決水資源分布不均而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
4,聯(lián)系生活并運用有關資料討論水資源對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
四,說教學過程
【引入】播放哪吒和夸父追日的動畫片片段.
【教師旁白】連夸父這樣的神仙都對水有如此的渴求,更何況人類,可見人的生命是離不開水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中國的水資源.
從廣義上說水資源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水體,但我們今天要學的水資源是狹義的水資源,那就是陸地上的淡水,主要包括了冰川,河川徑流,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四個部分,
【提問】在這其中,人類最常利用的是哪幾種 水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介紹:中國的水資源總量約28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然后問大家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中國缺水嗎 "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的觀點.
(邊說邊歸納出"總量多,人均少""地區(qū)分布不均""時間分配不均"的特點并板書)
下面我們就具體地來看一看這些特點:
【讀圖思考】通過讀中國水資源供需分布圖總結出我國水資源在地區(qū)分布上哪里多哪里少 (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讀圖鞏固練習】同學們一起看幾個具體的地區(qū)的水資源狀況,加深對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情況的了解(邊讀圖邊填表)
對應的地區(qū)
缺水帶
少水帶
過渡帶
多水帶
豐水帶
【轉折提問】為什么我國水資源在空間分布上會出現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現狀呢
引出水資源的多少與降水有很大關系,并一起來復習一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
【提問】(展示年降水分布圖)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告訴大家我國水資源為什么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轉折】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我國水資源在不同的地區(qū)分布是不均勻的,那么在同一個地區(qū)的不同季節(jié)我國水資源又有什么特點呢.
由于多年平均徑流量是衡量一個地區(qū)水資源多少的主要指標,因此我就用河流的徑流量圖來展示我國水資源的時間分配狀況.
【讀圖】讓學生讀"長江武漢段徑流量變化圖"和"黃河花園口段徑流量變化圖"
1,比較一下這兩幅圖有什么相同之處 (得出多雨和少雨季節(jié)相同——夏秋多,冬春少)
2,為什么會有這種特點呢 教師提示讓同學們回憶出(我國降水在時間分配上就具有夏秋多,冬春少的特點)
【轉折】在同一地區(qū)的不同季節(jié)水資源是不同的,那在同一個地區(qū)的不同年份水資源分布又有什么特點呢 【讀圖】"北京地區(qū)的多年平均徑流量,最多年徑流量,最少年徑流量柱狀圖"
讓同學們讀圖告訴老師北京在不同的年份水資源的多少有什么特點 (學生得出有時多,有時少的結論,從而得出水資源還具有年際變化大的特點,豐水年和枯水年可能交替出現,也可能連續(xù)出現,大家知道今年重慶是豐水年還是枯水年 )
【轉折】通過這樣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找出了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提問)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分配的這些狀況會嚴重影響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大家能通過你在生活中的體驗想一想都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嗎
(進行展示: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進行歸納:如旱澇災害,用水緊張,生活不便,經濟損失等等)
【拓展提問】請問同學們知道我國用水最緊張的地區(qū)在哪里嗎
讀"我國人均水資源分布狀況圖"并提出問題:這里并不是我國降水量最少的地區(qū),那為什么會用水緊張呢
老師提供一段有關"缺水的華北" "干渴的都市"的資料和"水污染,浪費水"的圖片及資料.
老師引導:同學們根據提供給大家的材料,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出華北地區(qū)缺水的原因有哪些 (出示可能原因)
教師總結:可見水資源的緊缺程度不僅僅取決于降水,它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降水等自然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為因素.
【師轉折性講解】(展示)正由于我國水資源的這些特點導致,我國目前土地嚴重干涸,很多地方人民生活飲水十分困難,黃河源頭已經出現了干枯,黃河的水位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目前黃河平均每年斷流18天,在1997年斷流了226天之多,由于缺水每年給我國工業(yè)造成損失20xx億元,農業(yè)損失1500億元,據預測我國人口在未來幾年十幾年將達到16億之多,屆時人均水資源只有1750立方米,圖中的畫面將會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我國將出現嚴重的水危機,下面就請同學們想一想,面對這一危機,你都有哪些辦法來一一對應地解決這些問題.
【活動】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分別就解決"地區(qū)分布不均""時間分配不均""污染浪費嚴重"的辦法進行討論,組長記錄,最后分組發(fā)言.
討論完后老師提示:我也想了一些辦法,可是我不小心把它的順序搞亂了,請大家?guī)兔φ硪幌?(引入連線題)
【轉折】這些措施中很多都是興修水利工程,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利工程的效益是綜合的,其中之一就是發(fā)電,我國有許多大型的水電站,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讀圖】"中國主要水電站分布圖"
【填表】
所在河流
所屬省區(qū)
龍羊峽水電站
劉家峽水電站
小浪底水電站
葛洲壩水電站
二灘水電站
【轉折】除此外我國還在跨流域調水方面作了許多工作
【讀圖】"中國跨流域調水工程圖"
教師簡介"引灤入津""引灤入唐""引黃濟青"等工程學生看教材上的有關"南水北調工程"的閱讀材料
完成"南水北調工程"的填空題(略)
【教師總結并提問】跨流域調水的基本思路就是把水從多的地方往少的地方調,咱們重慶是多水區(qū),我們可以大方地支援缺水地區(qū),但是我想問大家一個看似可笑的問題"重慶會缺水嗎 "從而引導出對身邊的地理學習.
【活動】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讓每個小組充分討論(如果認為會——為什么;如果認為不會——為什么),組長把意見收集起來交流發(fā)言.
【之后電腦顯示圖片】事實上,重慶現在正在遭遇坐擁兩江卻喊渴的尷尬,影響重慶缺水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性缺水"和"浪費性缺水",由于缺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現在重慶主城區(qū)有很多工廠將工業(yè)廢水直接排入兩江,有很多市民和餐廳餐館將生活垃圾和動植物油排入兩江,更有甚者,兩江上的大量船舶更是活生生地將兩江當作了"馬桶",據環(huán)保部門監(jiān)測,現在兩江水質中的重金屬,有機污染物,懸浮物全部超標,這些污染物不僅導致生物死亡,還嚴重影響了人類健康,這樣的兩江水大家敢直接喝嗎 面對這樣的兩江水你還能說咱們重慶不缺水嗎
【總結】可見連重慶這樣的城市都出現了水危機,那中國的缺水問題絕非危言聳聽,面對人為"污染性缺水"和"浪費性缺水"僅用興修水利工程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學生思考得出結論并展示:我們只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科學用水,合理用水,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
【教師小結】如果不珍惜水資源,人類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將是自己的眼淚,如果不珍惜水資源,最終枯萎的只能是人類自己(展示).
最后,讓全班同學一起向全體重慶市民發(fā)出倡議,讓大家行動起來,節(jié)約每一滴水,保護我們的水資源,讓我們用自己最真誠的心和最激越的情感,伴著長江之歌的激昂旋律,發(fā)出我們的倡議【電腦顯示】倡議書(略)
五,教學板書
我的教學板書遵循了:概括性,規(guī)范性,及時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在整個板書造型上采用了"偏正型"中的"張翼型";在板書內容構成形式上采用了"強調式板書";在內容設計上運用了"內容再現法";力求達到美觀,大方,實用技術的效果.
地理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jié)課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的最后一節(jié)內容,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是相對的,差異性卻是絕對的!暗赜蚍之愐(guī)律”是自然地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規(guī)律,是地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也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壓軸內容。從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自然地理知識的總結、歸納和融合,同時也是為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區(qū)域性特點作一個鋪墊,因為人文地理的區(qū)域性特征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性引起的。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高中的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學習了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對于分析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因為本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未成熟,因此本節(jié)課的學習要因此要結合具體的案例讓學生有形象具體的感知,而學生要學會分析案例來掌握本節(jié)知識和鍛煉分析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實踐能力等。在教學時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突出學生的體驗、感知以及歸納總結等環(huán)節(jié)。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說出地理環(huán)境差異性的分異規(guī)律;運用地理環(huán)境差異性的原理,分析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現象。
2.通過閱讀地圖,提高讀圖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感受環(huán)境的整體美與和諧美;激發(fā)探究地理環(huán)境內在規(guī)律的興趣;增強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促進人類與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觀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這也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陸地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難點:垂直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地圖法、案例教學法、小組合作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我將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上課伊始我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么喜歡旅游么?同學們都去過哪些地方?我們看到的景色有什么區(qū)別?并PPT展示四張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圖片,順勢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導入法直觀簡潔,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1.陸地自然帶
首先我會在大屏幕投影圖3-2-5,引導學生在從這幅圖片中觀察我國南北方氣候有怎樣的特點?植被有什么特點?學生認真觀察并從圖中獲取信息。
學生回答之后,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出:南方緯度低,一年中太陽高度角大,地表面獲得太陽光熱量多,所以氣候炎熱、氣溫較高;而北方地區(qū)所處緯度高,太陽高度角小,地面獲得光熱少,所以氣候溫涼、氣溫較低。北方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南方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2.緯度地帶性
在學生了解原因后,我會讓同學們再仔細讀圖,看看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qū)的自然帶也具有這樣的分布規(guī)律呢?學生從圖中分布可以看出,這種緯向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以熱量為基礎的,而不同的熱量條件又會引起水分條件的變化。因此,緯度方向上的地域分異實際上也是溫度和水分條件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3.經度地帶性
緊接著,我會提問學生在中緯度的沿海地區(qū)多雨而內陸地區(qū)干旱,自然帶又表現出不同的分布規(guī)律,這是為什么呢?
學生可以根據前面的分析思路得出原因:因為我國東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遠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樣,各地表現出不同的干濕狀況,生長著不同類型的植被,發(fā)育著不同的土壤,從而呈現出不同類型的景觀和自然帶。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東西方向更替。這種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以水分為基礎的,在中緯度地區(qū)表現較為明顯。降水量由沿海向內陸遞減,所以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規(guī)律變化。
4.垂直地帶性
在了解了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之后,我會展示PPT“乞力馬扎羅山的自然帶譜圖和衛(wèi)星云圖”思考自然帶譜是怎樣變化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從而引入垂直地帶性的講解。
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得出問題答案: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山地的水分條件及熱量條件都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因此山地的垂直地帶性受水分和熱量共同影響。
【設計意圖】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集思廣益,互相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地理環(huán)境要素間的相互作用等抽象知識。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在這里我會請學生以前后桌四人為一小組,結合“世界自然帶的分布”讓學生思考該規(guī)律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首先我將給出全球陸地自然帶圖和全球氣候模式圖,讓學生直觀感受兩者的對應性。一方面回顧全球氣候的分布,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陸地自然帶的理解。
【設計意圖】鞏固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突破重難點。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請學生分享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
作業(yè):如果我們有可能做一次長途旅行,如從我國炎熱的華南到溫涼的北方,或者從多雨的東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內陸,大家都會看到哪些自然景觀呢?
【設計意圖】有助于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這樣設計有利于學生能完成知識建構的補充,以及有助于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提高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七、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我采用的是綱目式的板書,它能夠體現我的教學意圖、落實教學計劃,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地理說課稿 篇3
一、本課題提出的思路
此次出課正趕上高一地理總復習期間,第二輪綜合復習基本,馬上就要會考了,在會考考綱中有明顯的規(guī)定,讀圖分析題占30分,以中等難度為主,屬于知識的靈活運用。有必要將學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內容綜合復習一下,特制定了本課題。知識點涉及地圖的定向、等值線圖的判讀、日照圖的判讀、氣候類型圖的判讀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直觀手段進行教學,不但容量大,而且效果好。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本節(jié)課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讀圖,地圖的定向屬于初中地理的內容,但有不少學生并沒有完全掌握,另外這部分知識也是地理學科學習的基礎知識,有必要進行復習,日照圖的判讀,是高中地理上冊中難度較大的部分,也是每次考試必有的內容,可以充分考察學生對第一單元的掌握情況。會考大綱中要求學生能判讀等壓線圖,在圖上判斷高、低壓中心;空氣運動方向;風力大;天氣狀況等。氣候類型圖的判讀也是會考的考點之一。因此,我將日照圖的判讀和等值線圖的判讀及氣候類型圖的判讀定為本課的重點;將等壓線圖的判讀和日照圖的判讀定為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過程與方法
由于是專題復習課,應多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要說的話留給學生說,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導”的作用,并且要把學生的話概括起來,形成方法。通過練習,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ㄒ唬┑貓D的定向
采用三個練習題,讓學生總地圖定向的方法,教師及時總,概括出地圖定向的基本方法: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向;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經緯網定向,同一條經線表示南北方向,同一條緯線表示東西方法。
。ǘ┤照請D的判讀
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利用本人依自己思路制作的課件,講清日照圖的類型,然后讓學生判斷各種日照圖中的晨昏線、地方時、正午太陽高度、晝長情況,最后總出日照圖的讀圖要點:晨昏線的`判斷依地球自轉而定,地方時的判斷應在赤道上進行(日出6時,日落18時),正午太陽高度的判定應掌握計算的方法。晝長情況應看該點緯線的晝夜分布狀況。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提高效率。
(三)等值線圖的判讀
從等高線入手,帶出等壓線,重點落在等壓線圖的判讀上,引導學生判斷高、低壓中心、天氣狀況、風向和風力的大;溫帶氣旋中鋒面的判斷及鋒面天氣的判斷。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已有的基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參與,多說多寫多做。
。ㄋ模夂蝾愋蛨D的判讀
氣候類型圖的判讀應抓住基礎知識,氣候類型的分類和特點。具體區(qū)分時應掌握依據氣溫和降水兩個要素。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判斷,然后總方法,輔以練習。
四、題外話
這是一節(jié)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課,我覺得應該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及時將素材積累起來,形成備課素材庫,以備后用。同一學科應制作本學科的網頁,收集各單元、各章節(jié)的素材,積累起來,形成一種共享資源。同時,為本課題的題做好準備工作。
地理說課稿 篇4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學習地理知識的第一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自然地理知識的入門,對學生形成學習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課學習的地理內容有很大作用。本節(jié)富含智能培養(yǎng)因素,是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好素材,本節(jié)也著力體現了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了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了解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的艱難歷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及培養(yǎng)勇于探索、深入鉆研的精神;通過動手制作地球儀,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學生眼、手、腦、口的調動,讓學生學會地理思維方法,體驗學習地理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培養(yǎng)愛國情操。
3、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利用相關地理現象和數據說明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通過“海岸觀船”視頻、“月食”圖片、相關詩句;以及教師的設問,師生互動,學生討論來突出重點)
難點:地球形狀的認識(通過“海岸觀船”視頻、“月食”圖片來突破難點)
教師過渡:那么在一個課時中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教學策略(說教法及學法)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并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jié)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重要的是在授課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插入相關的圖片及視頻資料,直觀的展示相關知識,幫助學生理解。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fā)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yǎng)其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學情分析( 說學法)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學生特點分析:初中生好動,上課精力一分散,要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的事實、多媒體教學方法及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知識障礙上:學生應多關心實事及善于積累一些生活細節(jié);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障礙, 知識點學生不難理解,難在舉例證明地球是球體。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教師過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序安排
教學程序
【新課導入】設問:同學們都過地球的圖片及從電視上看到相關視頻,已經知道了地球的形狀,但你從太空中親眼看到過嗎?
插入視頻資料:20xx年楊利偉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畫面
設計意圖:聯(lián)系時事熱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及對科學知識探索的熱情,由時事引出新課。
【講授新課】
1、地球的形狀
展示相關圖片及視頻資料,教師設置相關問題: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狀的?
2.小時侯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問題?
3.現在你認為地球是什么形狀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5、思考并舉證:還有那些現象可以證明地球是球體?(登高望遠,海岸觀船,月食等)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演示化難為易,突破難點,通過問題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參與進課堂中來
2、地球的大小
設問:你怎樣用數據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圖片)
記憶技巧:
最大周長=赤道周長
3、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教師 出示教學地球儀
>學生 觀察地球儀(學生自備地球儀)
教師 (提問)1.地球儀與地球的真實面貌有什么區(qū)別?
2.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學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學作補充。(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所學知識要點)
教師 我們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類型的地球儀?(可布置學生課前調查)
教師 通過觀察可以看出,地球儀具有如下共同特點: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3.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等。(為下節(jié)課學習經緯線作知識鋪墊)
4.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課堂練習】詳見多媒體課件
【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有關地球和地球儀的基本知識,了解了人們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初步地認識了地球儀。下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地球儀的一個重要圖示--緯線和經線。
地理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學習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多層次的天體系統(tǒng)基礎上,從地球在宇宙天體系統(tǒng)中的地位和行星特點這兩個角度去認識地球的普通性,而地球的特殊性表現在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質,生命物質存在的條件是三個“金鎖鏈條件”。
二 學情分析
城市的學生通過電視、電影等科幻影片了解到一些有關宇宙的零碎知識,甚至對一些科幻情節(jié)(像外星人阿凡達)信以為真,他們對有關宇宙中生命存在的形式和條件等知識充滿了幻想、好奇、渴望,本節(jié)課我將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利用資料證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太陽系模式圖”,歸納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共同特點來佐證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從溫度、水、大氣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逆推地球上能形成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的依據。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huán)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科學宇宙觀。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2。通過科幻影片中外星人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chuàng)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培育珍惜、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增強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
○3。通過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確立任何事物發(fā)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
。ń處熯^渡: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對象的特點,確定本節(jié)的教學重難點為)
4。教學重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及原因。
5。 教學難點: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ń處熯^渡:那么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四 說教法和學法
1。 說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fā)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五個學習活動揭示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金鎖鏈條件”以及日地距離、地球體積質量大小、公轉自轉的周期的長短對“金鎖鏈條件”形成的影響。
。2)、情境教學法:展示太陽系運動示意圖,讓學生從地球的形狀、運動特征分析得出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 說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節(jié)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圖表探究:學生通過閱讀“太陽系的行星基本數據”和“太陽系示意圖”分析 “金鎖鏈條件”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從各種地理圖像中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合作探究:課前收集有關行星的基本數據、環(huán)境特征以及地球的相關資料,上課時分小組討論,進一步加深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及原因。通過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師過渡:下面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五 教學過程
我直接切入主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活動一:多媒體展示太陽系八大行星自轉公轉的運動示意圖(上堂課已經閱讀過),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行星的形狀、運動特征,能否發(fā)光發(fā)熱,分析歸納地球與其他行星的共同特征,從而得出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一、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活動二:展示美國科幻片《阿凡達》當中有關的圖片,設疑:真的有生命出現在地球之外的潘多拉星球嗎?
生命物質存在需要哪些基本的條件呢?展示南北兩極白雪皚皚的景觀圖片、高大雪山的圖片、熱帶沙漠地區(qū)干旱的景觀圖片、中緯度濕潤的沿海平原景觀,前面三張圖片與中緯度濕潤的沿海平原景觀相比較,同學們覺得造成景觀迥異的自然條件是什么?通過觀察、讀圖分析比較,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三個“金鎖鏈條件”的結論。
活動三:展示地球宇宙環(huán)境中太陽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的材料以及地球與其他行星運行軌道特點,讓學生共同討論:
○1、假如太陽光照變得不穩(wěn)定或者太陽突然消失,地球上將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并對你的答案做出解釋。
○2、太陽系行星的公轉運動有什么特點?對地球上生命形成有什么影響?
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語言組織能力,歸納得出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外部條件是穩(wěn)定的太陽輻射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
活動四:閱讀太陽系行星基本數據表,小組通過數據對比討論分析:
○1、地球的體積和質量(與水星、金星相比)對“金鎖鏈條件”的形成有什么影響?
○2、 如果日地距離太遠或太近(與水星金星、天王星海王星相比),情況會怎么樣?
○3、地球上有適宜的溫度,除日地距離外還有什么原因(提示: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周期、大氣層等角度分析)?
○4、如果地球人要“移民”到其它行星,你認為哪顆行星最合適?說明理由。(我先收集有關太陽系中最有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或衛(wèi)星)
通過合作學習、問題探究和資料的收集分析,強化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揭示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條件的形成原因。
二、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活動五:展示大氣污染圖片、水污染圖片、全球變暖導致的氣候惡化的圖片(如洪澇、干旱等),同學們思考來之不易的“金鎖鏈條件”正在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師生共同歸納提高 :引導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地球上生命物質存在的“金鎖鏈條件”即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翻開地球生命物質孕育發(fā)展的進化史,人們不難發(fā)現從時間的角度看地球有悠久的過去,生物的出現和進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類歷史更是短暫的一瞬,地球上還有漫長的未來,現今適應生物生存的條件在若干千年、萬年后將走向何方?還將由許多目前人類還無法確定的因素所決定,但有一點肯定是無疑的,那就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環(huán)境惡化將是人類生存環(huán)境受嚴重威脅,處理不當,導致地球生命物質存在條件的缺失或消失,直至生物從地球上消失。讓我們一起更加珍惜和保護來之不易的”金鎖鏈條件”。
作業(yè)布置:閱讀關于火星人的科幻小說,參考深空探測活動的新聞報道,說明火星人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地理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地球的形狀》,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與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準備、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與學情:
《地球的形狀》是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中的第一課。本單元是小學生較全面地認識、了解、探索地球的起始單元,引導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對地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人們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對這一科學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觀點,并且知道地球的形狀、大小。
六年級的學生對地球的知識已經有所了解,也知道了地球的形狀,但對于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卻知道的很少。另外,他們經過兩年的科學課學習,對科學探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多數學生已經具有收集資料、分析整理概念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ㄒ唬┛茖W知識:
。1)知道地球的形狀、大;
(2)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科學探究:能通過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它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了解地球的概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人類為科學認識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并且愿意和同學們一起合作交流。
三、說教法和學法: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本課用資料、文字、圖片,讓學生整理分析得出結論。采用多媒體展示,結合探究式提問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師生歸納概括,引導學生了解古今人們探究地球的歷史的全過程,自主開展探究活動,給學生顯示自我才能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科學探究主人。
四、說教學準備:
地球儀、小船、相關課件及圖片、多媒體資源以及讓學生自己在課前找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資料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地球課件,同學們這是什么?導入本節(jié)課主題——地球。
2、談話:這就是我們人類居住和生活地方,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板書課題:地球的.形狀
3、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
在課件中出示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實景的照片,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4、小組討論:關于地球,你已經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ㄗ⒁馓嵝呀M長做好分類記錄)
5、小組匯報。
。ǘ⿴ьI學生經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1、談話:
同學們對于地球的認識基本來自于書和電視,現在科學技術發(fā)達了,人們對地球有了正確的認識,古代人又是怎樣認識地球的呢?
出示圖片,一種是古代印度人對地球的認識,一種是古代中國人對地球的認識。 學生討論交流,我適當補充。
2、在高科技的今天,人類已經飛出地球通過衛(wèi)星照片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沒有飛進太空,怎樣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呢?
板書:結論:圓球體
證明:從太空看地球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進行假設。
3、看課本,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ㄈ┙榻B古代人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
1、提問課本中張衡和亞里士多德的猜想是什么?
板書:猜想:球形,并說出他們猜想的依據是什么?
板書:依據:月食。
2、后來,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航船,發(fā)現進港的船只總是先看見桅桿,在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只總是先不見船身,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海平面下,據此,人們又有了猜測。
小實驗:觀察進港的帆船,論證地球的形狀。
提示:觀察者眼睛要平視,“開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學生觀察試驗后,得出自己的結論。
板書:看遠處的航船。
3、介紹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板書:證明:環(huán)球一周。
4、提問:通過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你有何收獲?
(四)認識地球的大小。
1、介紹利用科學技術觀察到的地球。
蘇聯(lián)、美國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中國的神州系列宇宙飛船。
2、談話: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誰來說說地球有多大?
3、學生介紹有關地球赤道周長、半徑、表面積等相關數據,根據學生的回答,把這些數據展示出來。
4、談話:根據這些數據你們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嗎?我們知道中國的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那么你們能猜猜一個地球相當于多少中國面積嗎?學生計算猜想。
5、展示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并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的位置,看一看中國在地球上有多大,用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的大小。
。ㄎ澹┩卣够顒。
1、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時,當你繞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
2、如果時間還有剩余的話,在課件中展示若干關于地球知識的簡單小問題。
六、說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①
猜想:球形④
依據:月食⑤
看遠處的航船⑥
證明:環(huán)球一周⑦
從太空看地球③
結論:圓球體②
地理說課稿 篇7
一、課程標準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的要求是“說明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即運用相關地圖分析洋流對氣候、漁場、航海及海洋污染的影響。此要求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依據。
二、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海水運動深刻影響著地理環(huán)境和人類活動,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的基礎上,對洋流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進行更加具體、深入的學習,是學習的目的所在,在本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加上我對教材的分解和對學生的了解,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熟悉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四大方面的影響;
。2)區(qū)別寒流和暖流對氣候的不同作用,理解漁場的形成原因;
。3)掌握洋流特別是季風性洋流對航海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充分運用洋流的相關理論知識來解釋實際問題;
。2)搜集與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有關的資料,試分析它們的形成機制以及影響。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海洋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增強現代海洋意識。
。2)學習洋流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間的辨證關系。
。ㄈ┲亍㈦y點分析
1、重點: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洋流對漁場的影響。把它們定為重點的依據是:洋流深刻影響沿岸氣候,并改變著某些地區(qū)原有的溫度和濕度,通過對這一知識的學習便可解釋一些特殊氣候類型的形成原因;而洋流對漁場的影響與人類的漁業(yè)生產活動息息相關,掌握好這部分內容能更好地為人類謀福利。
2、難點: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確定這一知識點為難點的依據是:理解洋流對氣候的'影響應結合世界表層洋流圖和世界氣候類型圖,綜合性較強,洋流是氣候形成的原因之一,主要難在需要長久性的記憶洋流的分布及氣候類型的分布。
三、教法分析
為更好的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我采用講授法為主,綜合利用對比分析法、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充分掌握洋流對氣候和漁場的影響,并結合圖示法,引導學生運用洋流知識設計正確的航海路線,運用歸納總結法,讓學生學會辯證的分析洋流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的兩方面的影響。
四、學法指導
根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因此,我將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會合作探究、對比歸納,從而得出結論,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特別是洋流與氣候兩大知識的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分析引導,主動掌握新知識。
五、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程教學我將從導入、新課教學、作業(yè)小結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時間分配如下:導入環(huán)節(jié)4分鐘,新課教學30分鐘,作業(yè)小結6分鐘,一共40分鐘。
(一)借用歷史,導入新課:
在初中的歷史知識基礎上,從鄭和船隊七下西洋的往返季節(jié)入手,設疑:為何鄭和七下西洋幾乎都選擇冬季起航、夏季返航,引起學生思考,通過老師答疑解惑,引出洋流對航海有利的影響,讓學生明確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是有影響的,為學習下面的相關知識做好鋪墊。
。ǘ┬抡n教學
1。辯證思考,學以致用:
因為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在講述洋流對航海有利的影響之后,讓學生思考洋流對航海不利的影響,最后得出結論。緊接其后的是需要學生合作探討,利用洋流對航海的影響設計一條從英國倫敦到美國紐約再回到英國的最佳航海線路,之后請學生作答,我將予以點評。
2、解決矛盾、分析案例:
。ㄑ罅鲗夂虻挠绊懯潜竟(jié)課的重點與難點)
我會充分利用之前設計的這條航線,讓學生思考當航船行駛到加勒比海一帶時此地屬于哪一類氣候類型,學生說出是熱帶雨林氣候這一正確答案后,我會提出疑問:一般而言,熱帶雨林氣候主要是分布在赤道附近的,為什么在18°N的加勒比海沿岸依然分布著熱帶雨林氣候。由此引出矛盾,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在了解了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的理論知識后,對加勒比海沿岸熱帶雨林氣候的形成進行解釋,學生在理解了暖流對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后,再結合39頁的氣候類型圖,舉出與之相似的幾個典型例子加以說明。
接著從暖流過渡到寒流,舉秘魯寒流對南美大陸西岸的熱帶沙漠氣候的影響一例,說明寒流影響氣候的顯著性。另外我再結合秘魯寒流補充一個常識:南美西岸的阿塔卡瑪沙漠之所以成為世界旱極的原因之一是洋流,這樣一來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本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延伸了學生的課外知識。最后通過對教材上的案例對拉布拉多半島和西北歐的氣候進行對比分析,再次強調寒暖流對氣候的不同作用。
3、師生互動,對比學習:
。ㄑ罅鲗O場的影響也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
接下來讓學生放寬眼界,將洋流對大陸氣候的影響轉移到海洋當中,提出四大漁場,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分別對四大漁場的形成、分布進行對比學習,并要求學生掌握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和北海漁場由哪些洋流交匯所形成,并在洋流分布圖上標注四大漁場的大概位置。同時借用紐芬蘭漁場消失這一事實培養(yǎng)學生保護生態(tài)資源的意識,使其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觀。
4、運用理論,分析時事,
借20xx年5月發(fā)生的墨西哥灣原油漏油事件分析原油面積擴大的原因,再用辯證觀分析洋流對海洋污染的有利的一面,最后總結洋流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ㄈ┳鳂I(yè)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四大方面的影響,再次強調重點,要求學生著重掌握洋流對氣候和漁場的影響。
結合洋流知識分析我國第一大漁場——舟山漁場的形成原因;有某一航船夏季從索馬里半島到印度,應該怎樣行駛才順風順水(請畫出簡圖);搜集與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有關的資料,試分析其形成機制以及可能造成的災害。
六、板書設計
我主要采用綱目式板書,并用相關示意圖與之相結合。綱目式板書使整個板面一目了然,有利于學生對重點知識把握,也有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建構。
地理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中國地形》是初中八年級地理(湘教版)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一節(jié)的內容。
地形是組成地理環(huán)境的主要因素,由于地形與氣候、河流、湖泊之間關系十分密切。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征,將為學生學習以后相關章節(jié)知識墊定堅實的基礎。
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識記我國地勢的分布特點及各級階梯的分界線、主要地形區(qū)和按走向分為五種類型的山脈。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運用地圖的能力。
情感目標:對我國壯麗山河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重難點:山脈的走向和分布。
二、說教法
本堂課我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利用遠教資源的地圖和景觀圖片,使學生通過讀圖,直觀獲取有關的知識。充分運用新建構學習理論和新課程標準精神,開展討論、對比、練習等一系列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理解。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體現“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新的課程教育理念。
三、說學情
初二的學生由于其年齡特征決定了具有好動、好奇、好表現的個性,同時具有注意力分散,愛發(fā)表見解等特點。
針對學生以上情況,我在教學活動中采用以下策略:充分運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盡量使課堂顯得形象生動,增強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時創(chuàng)設討論氛圍,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充分發(fā)表自已的見解和獲得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感。
在學法指導上,我引導學生采用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進行學習。通過觀察、思考,讓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fā)表各自的意見,然后綜合和小組的意見進一步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四、說遠教資源的分析和采用
中央電化教育管資源中人教課標版中初二地理第三章《中國地形》中的媒體展示中的中國地形及中國地形剖面圖的flah動畫及中國地形山脈等十幾幅圖片形象生動,典型例題中的例子有助學生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理解。其中flah制作的動畫<古詩欣賞>更是生動有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利用以上資源進行組合、鏈接、補充制成PPT課件。并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形、聲及動畫效果,圖文并茂,聲形并茂展示給學生。增強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說教學過程
我將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穿插在本節(jié)課的三部分(1、中國的地勢特征 2、山脈縱橫交錯 3、中國的名山)內容中。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 建構體系,拓展創(chuàng)新
四 課堂活動,觀點討論
我首先出示幻燈片,提出問題:我國是個多民族,多人口的國家, 這么多的人口生活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呢?引出課題:中國的地形。
1、中國的地勢特征
我給學生展示FLAH動畫〈古詩欣賞〉,通過欣賞古詩《虞美人》,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國的大江,大河會向東流?引出對中國地勢特征的學習。然后,我給學生展示中國地形概況圖、中國三梯階梯示意圖、中國地勢剖面圖,讓學自主觀察、合作探究,分組討論:這樣的地勢會對我國的河流、氣候與交通產生怎樣的影響?然后,出示遠教資源中的拓展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山脈縱橫交錯
在教學活動中,我給學生展示幻燈片:中國主要山脈圖,分析各種走向的山脈,將其歸納為三橫、三豎、三撇、兩捺、一弧形。之后,我及時展示遠教資源中的拓展訓練:展示圖片,提出問題:一、“你能寫出這些主要山脈的名稱嗎?試試看,你能行的!”二、山脈是地形的骨架,學習中國地形,重要的是掌握山脈的分布。讀圖2-2和2-9,請?zhí)畛鱿铝猩矫}兩側的地形區(qū)。
3、中國名山
我給學生展示中華五岳、天山、昆侖山、雪峰山等十多幅景觀圖片,讓學生欣賞。然后讓學展示課前收集的名山大川圖片、詩歌、散文等。讓學生體驗成就感、自豪感。
六、板書設計
本節(jié)課我的板書主要體現目標教學模式,做到本課的知識脈絡簡明扼要,精煉概括。直觀醒目,圖文并茂。
地理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節(jié)城市化的第一課時。我說課的程序主要有以下五個部分:一、課標解讀,二、教材分析,三、學情分析,四、教法分析,五、教學流程
一、課標解讀
本節(jié)課的課程標準是:“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的過程主要是由時間進程帶來的城市空間的變化。這里前置動詞是“運用資料”,因為城市化是個歷史進程,學生從日常的生活經驗中很難感受到城市化過程,所以本課題的要求旨在讓學生能運用有關資料,概括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
二、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不僅承接上一單元人口遷移,而且對后面章節(jié)中工、農、交通等區(qū)位選擇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本節(jié)課在整個模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jié)課主要是從時間這個維度探討了城市的發(fā)展歷程及今后的趨勢,城市化不僅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態(tài)和不同的空間結構,反之城市化也深刻影響著地理環(huán)境,所以本節(jié)課在本章中又起著提煉與升華的作用,因此,本節(jié)課也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根據課標要求以及本節(jié)課的地位與作用,我制定了以下的學習目標。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倮斫獬鞘谢母拍睢⒁饬x,了解引起人口向城市遷移的動力;
、谶\用資料,概括出世界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地理圖表資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對地理信息進行整理和歸納,概括出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關注城市化的現狀與趨勢,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及建設家鄉(xiāng)的社會責任感。
(三)重點、難點
根據課標要求,我認為“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既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又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三、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的理解能力已基本上可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但由于生活閱歷較少,對一些問題的理解較偏面。所以,如何有目的的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對問題作出全面的.認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就顯得十分重要。城市化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前面章節(jié)又剛剛學習了城市的一系列特征,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學生沒有接觸過“城市化”這個專用名詞,對城市化的某些特征仍存在較大的疑惑。為此,本節(jié)課的教法與學法就應該有針對性。
四、教法、學法分析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角、課堂的主人。本節(jié)課我采用“四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教學模式,學生通過了“自學質疑、合作釋疑、展示評價、鞏固深化”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并結合導學案來掌握本節(jié)內容。(詳見“教學流程”)
五、教學流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片段”,提問學生:這首歌是歌唱我國哪個城市的?學生很容易得出是深圳市。緊接著展示深圳市的圖片,通過對比這兩組圖片,使學生明白深圳市由昔日的邊陲小鎮(zhèn)變成了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直接引入本課的內容——城市化
第一環(huán)節(jié)——自學質疑
給學生約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31—35頁文字、圖表,查閱資料,然后自主完成導學案上該環(huán)節(jié)的有關問題。并提示學生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先放在那里,做好標記,可在下一環(huán)節(jié)中請教小組內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釋疑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虛心請教學習伙伴幫助解決導學案上暫時不會的問題和教材中不懂的部分。小組長組織本組成員修改完善答案并準備展示。(此時老師可走到學生中間,觀察他們的交流學習情況,必要時給以適當引導。)
第三環(huán)節(jié)——展示評價
大家知道,學生的天性就是愛表現,所以老師應給他們這個機會,讓其盡情發(fā)揮,充分展現自己的勞動成果。為了課堂的有序進行,老師可提以下要求:
1、各小組按照老師的提示,選派代表展示他們小組的學習成果(每個小組都給以展示的機會),本組其他同學還可以及時進行補充完善。
2、同時認真觀察其他小組展示的內容,如果發(fā)現問題請先做記錄然后與組內成員進行交流,必要時給以糾正。
3、每小組根據老師安排,選派代表對其他小組展示的結果給以言簡意賅的點評,點評時一定要言之有理。
第四環(huán)節(jié)——鞏固深化
1、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有選擇地快速記憶本課所學內容。
2、獨立完成該環(huán)節(jié)的練習題,以檢測本節(jié)課掌握情況。如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再按照合作釋疑--展示評價的程序進行二次循環(huán)。這也是“四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教學模式”中“循環(huán)”二字的真正含義。
課堂小結
(1)說一說:城市化給你和你的家庭帶來哪些影響。
(2)本節(jié)課的整體絡
拓展探究:(課外作業(yè))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城市化是不是發(fā)展的越快越好呢?
該問題以小論文的形式談談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定義及動力
1.定義:
A、人口城市化B、地域城市化
2.動力及意義
二、世界城市化的進程與特點
A、世界城市化發(fā)展進程B、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差異
【地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07-21
初中的地理說課稿03-07
地理說課稿-《大洲和大洋》說課稿07-12
高中地理說課稿12-27
優(yōu)秀初中地理說課稿04-21
精選地理說課稿8篇01-08
初中地理說課稿(15篇)03-10
實用的地理說課稿八篇02-11
精選地理說課稿模板8篇02-12
精選地理說課稿模板5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