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物理說課稿

時間:2022-01-24 07:33:0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物理說課稿范文匯編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說課稿范文匯編5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jié)從我國古代磁學研究的成就引入,指出指南針的發(fā)明對世界文明有重大影響。然后依次展現了三個三級主題:“無處不在的磁”、“地磁場”、“磁性材料”。這樣地結構貼切地體現了本節(jié)的主題---“我們周圍的磁現象”。

  根據如上分析,可確定出本節(jié)教學的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列舉磁現象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2、了解地磁場的知識,知道磁性材料的概念及主要用途。

  3、了解我國古代在磁現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關注與磁相關的現代技術發(fā)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實物、收集資料,初步了解我們周圍的磁現象,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收集磁性材料應用實例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 通過回顧我國磁學研究的光輝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樹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 通過了解磁現象在生活與生產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更加明確科學與技術、科學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

  3、 通過對地磁場成因的探討及對“信鴿認家”現象的實驗研究,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與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知道磁現象,了解地磁場和磁性材料是重點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jié)作為全章的起始節(jié),避免涉及枯燥抽象的概念,力求從生活生產中的磁現象入手,引起學生研究的興趣與激情。因此,教學中應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解決參與舉例、討論、探究等學習活動,逐步建立關于磁現象的感性認識,為進一步研究磁現象做好準備。

  三、說程序

  1、新課引入(復習初中知識)

  磁性:能夠吸引鐵質物體的性質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小磁針靜止時指南的磁極叫做南極,又叫S極;指北的磁極叫做北極,又叫N極。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變無磁性物體為有磁性物體叫磁化,變有磁性物體為無磁性物體叫退磁.

  2、新課教學

  (1)讓學生閱讀課文,列舉身邊的磁現象

  (2)地磁場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體.

  地磁的北(N)極在地理的南極附近,地磁的南(S)極在地理的北極附近. 地磁場:地球由于本身具有磁性而在其周圍形成的磁場叫地磁場.

  注意:地磁極與地理極并不完全重合,它們之間的夾角稱為磁偏角。

 、侵谱鲋改厢樤:

  把一塊小磁鐵放在它可以自由旋轉的環(huán)境中,例如放到水滑水平面上或用轉軸支起來,這就做成了一個指南針.

  指南針靜止時取向:

  無論小磁鐵怎樣轉動,等它靜止下來,它的兩端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并且指南的一端總指南,指北的一端總指北.通常把指南的一端作標志,并做成針狀,因為這端總是指南,所以稱為指南針.

  說明:①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由原來的”司南”發(fā)展而來.

  ②指南針的發(fā)明對促進人類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改變整個世界面貌有巨大影響.

 、却判圆牧

  :通常指磁化后磁性很強的物質(鐵磁性物質)

  分類:按磁化后去磁的難易分為兩類:

 、佘洿判圆牧:磁化后容易去磁的物質.如軟鐵、硅鋼、鎳鐵合金和錳鋅鐵氧體、鎳鋅鐵氧體等.

 、谟泊判圆牧:磁化后不易去磁的物質.如碳鋼、鎢鋼、鋁鎳鈷合金和鋇鐵氧體、鍶鐵氧體等.

  按化學成分來分,常見的有兩大類:

 、俳饘俅判圆牧;

 、阼F氧體:是以氧化鐵為主要成分的磁性氧化物.

  應用:

 、跑洿判圆牧:剩磁弱,易去磁.適用于需要反復磁化的場合,可用來制造半導體收音機的天線磁棒、錄音機和錄像機的磁頭、電子計算機中的記憶元件,以及變壓器、電動機、交流發(fā)電機、電磁鐵和各種高頻元件的鐵芯等.

  ⑵硬磁性材料:剩磁強,不易去磁.適合制成永久磁鐵(應用在磁電式儀表、揚聲器、話筒、永磁電機等)、磁記錄材料(可用于錄音磁帶、銀行卡、計算機磁盤等).

  四、課堂小結

物理說課稿 篇2

  1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六節(jié)“力的分解”是在前五節(jié)學習了力的初步概念,常見力和力的合成的基礎上,研究力的分解問題。它是前幾節(jié)知識內容的深化,依據可逆性原理和等效思想強化矢量運算法則,同時矢量運算始終貫穿在高中物理知識內容的全過程,具有基礎性和預備性,為以后學習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奠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矢量概念是高中物理引進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初中知識的擴展和深化。在初中物理中,學生只學習了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代數和”的運算在學生頭腦中已成定勢,造成了學生的認知斷層,因此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在具體情況中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教學難點是: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斷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2 教學目標

  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提高科學素養(yǎng)為指導思想,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理念,提出三維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理解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義,知道力的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②能力目標:強化“等效代替”的物理思維方法,培養(yǎng)觀察、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德育目標:力的合成和分解符合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研究周圍事物的習慣。

  3 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jié)課的特點,采用實驗體驗、問題解決式教學法。其指導思想是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觀在教學中得以體現,從理論深入到實際。其操作策略是:①問題學生提。學生通過提出問題,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②認知準備。注重學生認知準備,提高課堂教學的達成度,這堂課前的認知準備分兩個層次,一是淺加工階段的認知準備,如分力、力的分解概念等;二是深加工階段的認知準備,學生提出的問題,能擊中要害,抓住關鍵。③學生體驗、感受,形成直覺思維,能突破難點,同時留下深刻印象。④巧用評價,激活學生內動力。采用師生情感共鳴、配合默契、體驗成功的內在激勵方式,從深層、長久、公平的角度,請評價內化為學生內動力。

  4 學法指導

  ①引導學生質疑。質疑在不好理解處,質疑在不好分析處,質疑在不好掌握處。②提供思維策略。用實際效果確定分力方向;用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分力大小。③教給分析方法。實際效果分析法,等效代替法。

  5 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自主探索

 、僬n前一天晚自習,引領學生學會預習,給足他們自主探索的時空,請學生帶著一定的知識儲備走進課堂,提高合作、探索學習的有效性。②提出問題(書面)教師匯集、列序。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這里有一個鉤碼,可用一根細線提起,可用兩根細線提起,哪種情況細線容易被拉斷。演示用一根細線提起來,再把此細線穿過鉤碼,兩端上提分開,細線斷了。以此激活課堂。

  3、共識目標,質疑問難

  同學們預習后提出了有價值、有水平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能達到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展示教學目標、展示經教師篩選、排序的問題,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學定教。

  4、循疑而進,問題解決

 、偈裁词欠至Γ渴裁词橇Φ姆纸?屬表征問題,學生在書上勾畫(多媒體展示)。

 、跒槭裁凑f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

  請學生回答:合力可等效代替兩分力,那么兩分力就可等效代替合力?因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來被分解的那個力(語言加工)。從而領會分力與合力的關系:等效代替不能共存!

  ③什么情況下力的分解有確定的解?

  請學生畫,同桌討論,看教材上圖1—29。引導學生總結:已知兩個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個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兩種情況有確定的解。(這不是重點,欲放即收,決不越俎代皰)。

 、茉诰唧w問題中怎樣進行力的分解?

  通過實例分析說明:為什么要分解?實際效果怎樣定?分力方向如何找?分力大小如何求?

  例1 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一個斜向上方的拉力F,請把F分解。

  長膠板兩端擱置,中間放一木塊,用斜向上的力拖木塊。運動一段位移,請學生觀察此力的效果:長膠板彎曲程度減小,木塊水平起動(可多媒體展示)。

  講清三個層面:①沒有沿F的方向起動,說明沒有沿F方向的效果,因為有兩個效果,所以要分解。②膠板彎曲程度減小,即“垂直上提”和“水平起動”兩個效果確定兩個分力的方向。③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兩個分力的大小,接著計算求解(以上用動畫展示,絕不在數學上花功夫)。

  例2 物體靜止在傾角為θ的斜面上,其重力產生的效果怎樣?

  先請學生把教材放在手掌上,手掌斜向下,有何感覺?再請學生分析、作圖、計算,教師巡視、糾編,找出做得好的通過實物展臺請學生觀看,作出評價。最后,實驗驗證:橡皮繩一端系方木塊,另一端固定在傾斜的膠板上。

  觀察重力的效果。抬高膠板,使傾斜角增大,觀察重力的兩個效果的變化情況并與求解的分力表達式對照。請思考:斜面上的情況,重力一定沿斜面分解嗎?怎樣分解?如圖2,把重力G分解為垂直檔板的F1和垂直斜面的F2。

  5、聯(lián)系實際,實踐探索

  學生閱讀教材,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拖拉機拉耙來耙地,車輛上橋、下橋),深挖教材的編寫規(guī)律。討論:為什么公園滑梯傾角大而大橋要修很長的引橋來減小傾角?

  6、回顧反思,學有所得

  同學們,依據上例的解題過程,請你總結力的分解的方法:①根據實例效果確定分力的方向;②由平行四邊形定則確定分力大小。

  7、思維策略,鞏固訓練

 、偃鐖D3支架,繩子對O點的拉力產生什么效果。

  請一名學生上講臺,手伸直拿住竹桿的一端,另一端插在腰上,在手握處掛上適當重量(50N)的水桶,請他談談感受。同桌的同學,一人手叉腰,另一人使勁壓,互相交換做,這種自我感受、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熱烈、活躍,學生印象深刻。

  教師展示分解過程,講解分解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不知ΔABO的角度,怎樣計算分力大小呢?造成認知沖突,提出作圖法求解,教師講解此法,使本節(jié)課有整體建構。

 、谕瑢W們,一根線和兩根線懸掛同一砝碼,兩根線的張角較大時,易斷!知道為什么嗎?多媒體展示畫好了的幾幅力的分解力,可得出結論。

  8、總結擴展,突出重點

  ①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②在具體情境中用實際效果去分解力;③分力的大小可計算、可作圖。

  9、作業(yè)布置,開放練習

 、儆^察身邊的力的分解實例;②書面作業(yè)。

物理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曲線運動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節(jié)曲線運動。從本節(jié)內容安排來講是安排在必修一第四章牛頓運動力學的直線運動之后,又在平拋、圓周、天體等更復雜曲線運動之前。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后面研究學習復雜曲線運動的基礎,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進一步理解和完善。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剛把必修一牛頓運動力學直線運動,學完,對于用牛頓運動力學處理直線運動應該沒太大問題。但曲線運動還從未接觸過,不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過許多曲線運動,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么是曲線運動。關鍵是曲線運動方向和做曲線運動的條件他們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列舉各種生活實例及實驗探究,讓學生比較容易掌握這節(jié)內容。由于高一學生基本還保留了對直觀現象的興趣,所以我精心設計了演示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l. 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是一種變速運動.

  2.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是所受的合外力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

  (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蠟塊運動的探究過程,體會研究平面運動的方法.

  2.通過實驗歸納做曲線運動的條件,了解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探求知識的能力.

  (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領略曲線運動的奇妙與和諧,發(fā)展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2.讓學生認真體會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思維方法:“觀察--推理—假設、猜想—實驗驗證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方向的確定

  2.蠟塊運動的探究過程.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

  1.蠟塊運動的探究過程

  2. 物體微曲線運動的條件.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物理教學是以實驗探究為基礎的,重在啟發(fā)思維,教會方法。本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創(chuàng)設情景──觀察──分析──猜想──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學法: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新課程理念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簡單的演示實驗,巧用引導性提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自主、討論的學習氛圍中探究總結出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五、教學過程

  1、引入

  前面學習了很多直線運動知識,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真正直線運動的例子,會發(fā)現很難舉出,反而生活中軌跡是曲線的例子較多,再利用多媒體播放精彩的視頻片段即各種運動情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激發(fā)學生探究曲線運動的熱情,明確學習目的.。

  2、 推進新課

  一、探究曲線運動的位移

  師生互動教師引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并為下一節(jié)研究平拋運動作出鋪墊。

  二、探究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先理論探究:結合直線運動中的瞬時速度,確定曲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

  實驗探究驗證:演示砂輪工作視頻,雨傘旋轉視頻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砂輪切割鋼材產生的火花、轉動的小雨傘甩出的水滴方向,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猜想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再通過實驗驗證,最后得出速度的方向沿這一點的切線方向,突出重點;觀察演示實驗后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進一步探究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進而突破了難點,同時使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增強了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運動描述的實例----蠟塊的運動

  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逐步提問,師生互動,逐步解決下列問題

  1.如何確定蠟塊的位置?

  2.如何確定蠟塊的速度?

  3.如何確定蠟塊運動的軌跡?

  【設計意圖】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也使學生對平面內的運動描述有深刻的印象;使課堂氣

  氛掀起高潮,使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的探究美

  四、探究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實驗與探究]先理論探究后實驗探究

  [設計意圖:學生認真體會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思維方法:“觀察--推理—假設、猜想—實驗驗證,也使學生順利突破重點和難點并獲得成就感。]

  五、針對練習

  [設計意圖:針對性的訓練用來鞏固本節(jié)課所講的重、難點知識,同時也用來檢驗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掌握情況。]

  六、板書設計

  6.1 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

  定義: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做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速度的方向

  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方向,沿曲線在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3、曲線運動的性質

  曲線運動過程中速度方向始終在變化,因此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4、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當物體所受的合力方向跟它的速度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將做曲線運動。<

  七、教學反思

  優(yōu)點:本節(jié)課一改過去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同時以觀察實驗、分析、歸納、討論及信息技術的演示來理解比較抽象的概念,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培養(yǎng),信心得到增強,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不足:如果能在實驗室由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得出曲線運動條件和速度方向,效果會更好。

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能力目標: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圖表、v-t圖、及思考與討論;

  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梁,也是高中一年級物理課中比較難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過程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系,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幾點想法

  1.關于概念的建立過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過程時,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讓學生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提供現有數據給學生,還是學生自己做實驗獲得?我兼顧了兩者。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對加速度的理解,開始不宜通過實驗來自己獲取數據,否則會喧賓奪主。在提供數據時考慮到學生對數據的可信度,提供了身邊的學生感覺到的百米起跑和電動車起步,去消了學生的對數據的質疑。而在最后又通過紙帶讓學生自己來獲取和處理數據,以期他們對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問題的設置

  思考與討論1:主要是引導學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關于表格我沒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導學生養(yǎng)成對多數據的對比和處理列表和做圖的習慣。在練習3中讓學生自己列表和填表,進一步滲透這種思想。

  練習1:

  主要是加深學生對加速度的`理解,以區(qū)別加速度與速度和速度變化量的意義。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思考與討論2:

  引導學生體會圖象在反映加速度的優(yōu)點,加深對v-t圖象的理解,如何從圖象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對這一點有很好的體現。

  練習2:

  由思考與討論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學生對加速度有感性的認識,同時對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個強調。第一問的設置暗示學生不要把物理學成數學。物理中圖象的信息量要遠大于數學中圖象的信息量。

  練習3在以上表述過。

  3.暫時淡化三個問題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與速度方向的關系,由什么來決定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與瞬時速度的關系。第三,曲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的快慢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一些粗淺的看法,不妥之處懇請專家、老師們批評指正。

物理說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探究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我將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解說,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地位、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1、教材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塊“物理2”中的第二個二級主題“拋體運動與圓周運動”中有兩個條目涉及本節(jié)內容。條目1:“會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拋體運動”;條目4:“關注拋體運動(和圓周運動)的規(guī)律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這兩個條目在本節(jié)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平拋運動,會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拋物體的運動;要求學生關注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體現“加強課程內容與生產、生活聯(lián)系”的指導思想。

  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曲線運動,而且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是學習其它復雜曲線運動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在整個教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什么是平拋運動,關心生活中的平拋運動。

  2. 探究如何利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拋運動的特點、規(guī)律。

  3. 會描繪做平拋運動的物體的運動軌跡。

  (二)過程與方法

  1. 使學生掌握正確探究平拋運動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

  2. 理解處理平拋運動的方法是解決曲線運動的一般方法。

 。ㄈ┣楦、態(tài)度、價值觀

  1. 在探究過程中,學會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2. 設計實驗驗證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體驗探究中創(chuàng)造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如何利用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拋運動、認識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

  理解為什么平拋運動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

  二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實驗探究課,所以我在本節(jié)課中采用的是以演示法、實驗法為基礎,同時配合講授、讀書指導穿插討論的教學方法。以引導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活動為主線,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自己得出結論,以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貫穿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三、 學習方法

  學生雖然已具備了一定的經驗與知識,但還不能有效地運用。教師應巧妙的運用提示、疏導等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把握方向,發(fā)展其主動性、獨立性及創(chuàng)造性。

  在對演示實驗的觀察中,初步掌握物理觀察的方法;

  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人合作學習的能力,在理論推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用數學方法處理物理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及時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四、 教學程序

 。ㄒ唬 新課引入(約5分鐘)

  復習相關內容,引入實例,創(chuàng)設情景。

  為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課程理念,在復習了前面所學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引入一些比較新鮮的或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例子,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體會,同時為后面問題的解決做一個鋪墊,從而達到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引入教學主題的目的。

 。ǘ┬抡n教學(約25分種)

  要研究這種曲線運動的規(guī)律,就是要確定出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在任一時刻的位置和速度,由于我們至少要用二維坐標才能描述平拋物體的運動,這就決定了我們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時要對平拋運動進行分解;要根據平拋運動的受力特點來分解平拋運動,因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且只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由此我們可以將平拋運動分解為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

  下面我們先研究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

  分析:受力情況:G 初速度:0

  讓學生分組討論豎直方向的運動情況,在討論的基礎上我們推測其在豎直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是自由落體運動。我們可以用右圖(平拋運動演示儀)來進行驗證。

  結論:其在豎直方向的運動規(guī)律為自由落體運動。

  水平方向:

  分析:受力情況:0 初速度:有

  讓學生分組討論

  推測其在水平方向上的運動規(guī)律為勻速直線運動并設計試驗驗證。

  這一步主要由學生做出。它分三大步驟完成。第一,設法記錄物體運動的軌跡;第二,在軌跡上確定相隔相同時間物體所處的位置;第三,判斷物體在相同時間在水平方向運動的位移。難點在第二步,需要教師的講解。 我們采用頻閃照片法驗證其在水平向的運動規(guī)律為勻速直線運動。

  拍攝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照片,量出照片中的小球在各個相等的時間內發(fā)生的水平位移X1、X2、X3…看它們是否相等來進行驗證

  這是本節(jié)內容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經過初中相關內容的學習和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 初步具備了探究學習的能力,但是探究結論的給出還有一定的困難,并且對物體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研究是學生對平拋運動有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升華過程,這個升華過程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可以把握學生對這個問題理解的深度,教師在關鍵時刻加以糾正和指導,最終師生共同努力得出正確結論

  (三)鞏固與練習(5—10分鐘)

  首先留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解決一下聽課過程中的疑點,然后通過幾個例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四)結束新課

 、倩仡櫛竟(jié)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

 、谔岢霰竟(jié)課中探究學習的思路: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猜想假設—設計驗證實驗并實施—分析論證—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總之,本節(jié)課以新課改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運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其既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知識又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在組織學生在參與自主,合作與探究式的學習中,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養(yǎng)其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題上作業(yè)

  開放性作業(yè):讓同學們在課下研究一下,到底有幾種方法可以證明:“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的分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

  五、結束語

  整個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但具體的課堂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景,突發(fā)事件等不斷調整,以達到設計思想、方法、教學手段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融合,充分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物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物理說課稿12-17

物理說課稿03-11

物理重力說課稿12-18

物理《質量》說課稿12-01

物理單擺說課稿12-01

初中物理說課稿02-16

初中物理說課稿09-21

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稿06-15

初中物理《浮力》說課稿06-02

物理說課稿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