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數學說課稿小學

數學說課稿小學

時間:2022-01-31 19:30:38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熱門】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集合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說課稿小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數學說課稿小學模板集合九篇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1

  【問候】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今天面試的1號考生,我面試的科目是小學數學,面試的課題是”億以上數的認識”,接下來我將正式開始我的說課。

  【教學背景分析】首先是對教材背景的分析,包括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1是教材分析;2是教學目標;3是重難點。

  教材分析:“億以上數的認識”節(jié)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主要圍繞培養(yǎng)學生認、讀億以上數的能力展開。并且經過前面對億以內數的學習,學生們已積累大量了關于大數的知識,因此經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感。

  過渡:以上便是對教材的分析,同時考慮到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應遵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多從實際出發(fā),因此我制定了以下3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目標1:學生應理解數的意義,同時會用不同方法表示并讀數;目標2:綜合應用情景設置、小組合作的方法,提高對億以上數的認、讀能力;目標3: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并能在學習中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過渡: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和新課標要求,我設置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難點:本節(jié)課的重點應放在對照數位順序表學會讀寫億以上的數,而難點則是探索讀書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習遷移能力。

  過渡:以上便是對教學背景的全面闡述,接下來我將就教學評價理念進行說明。

  【教學評價】在本節(jié)課的講授中,我綜合應用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使得數學教學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也關注他們在學習中的情感與態(tài)度。

  過渡:根據以上教學背景及評價理念,接下來我將重點闡述我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多從實踐出發(fā),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具體如下:

  環(huán)節(jié)1:情景導入

  引入生活中常見的比億大的數,比如全球人口數(板書:6100000000),世界博覽會投資金額數(板書:10040002000),我國青少年上網人數(板書:400305000000)。接著設問:同學們,這些數據你們都會讀嗎?進而引入新課內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億以上數的認識”(板書)

  環(huán)節(jié)2:合作學習,主要分為2大步驟:

  1是教學讀法:將采用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4人一組,每個小組同學各自說出自己的讀法,最后根據學生討論結果,總結出讀數方法的3個要點:首先寫出數位順序表,并分級;接著對照數位順序表,由高級到低級讀數;并且注意每級末位的`0不用讀出,其他數位只讀一個0。

  2是教學寫法,我采用自主探索教學方式,接著出示例題(板書:三億、三億九千萬零四、三億零二十萬),并鼓勵學生大膽到黑板上板眼和說出自己的寫法,然后根據學生寫的情況進行評價,并總結出寫數的3個要點:首先寫出數位順序表,接著對照數位順序表,在每個數位上由高級到低級填充數字,并且沒有數字的數位用0填充。

  環(huán)節(jié)3:鞏固練習

  首先是讀數練習:讓學生們自主嘗試讀課本22頁第一題的數,再指名讀,并讓其他同學評價讀法正確。

  其次練習寫法:讓小組內同學相互出題,相互指出寫法的正誤。

  環(huán)節(jié)4:全課總結

  首先利用幾分鐘,引導學生共同回顧這一節(jié)所學知識,并對學生獨立思考,共同合作的精神予以表揚。

  最后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環(huán)節(jié)5:作業(yè)布置

  讓學生課后借助網絡、圖書、搜索一些生活中億以上數的實例,并試著讀、寫這些數。

  首尾呼應:以上便是教學過程的設計,本設計始終圍繞新課標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板書設計】

  讀法:

  6100000000:六十一億

  10040002000:一百億零四千萬零兩千

  400305000000:四千零三億零五百萬

  寫法:

  三億=300000000

  三億九千萬零四=390000004

  三億零二十萬=30020000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2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成正比例的量》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比和比例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關系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系,學生理解并掌握了這種數量關系,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正比例方面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正比例的教學進一步滲透函數思想,為學生今后學習中學數學和物理化學打下基礎。

  根據本課的具體內容,《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能力特點及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工巧匠有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交流、歸納、推斷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的全過程的合理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通過具體問題來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四、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的三維目標呢?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本節(jié)課我采用多媒體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學習為產要方式來進行教學,主要采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過多個例證,從多角度、多層次來歸納正比例的特征。

  采取以上步驟的根據是學習比例的知識不能靠直觀演示、操作,來獲取知識,主要靠實際例子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推斷等數學活動來獲取知識,這樣克服了比例意義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病,突出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為了理好的實現教學目標,我準備的教具是多媒體課件和展示臺

  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以及教法的實施,教具的應用均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上

  五、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鋪墊孕伏,導入新課。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首先是讓學生復習常見的數量關系,然后讓學生根據一輛汽車行駛的路和時間說出路和時間的.比.老師接著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遇到許多數量,這些數量間藏在許多小秘密,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數量間的一些規(guī)律和特征,,直接導入新課.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獲取新知的過程,教學中我以學生自產探索為主,合伯交流為輔,教師問題為橋的教學思路展開的,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分四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個步驟、師生攜手,共同解決問題。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的學習,所以我請同學們觀察剛才汽車路程和時間的統(tǒng)計表,讓他們先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回答、以下的問題(用多媒全出示)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3)還可以從表中發(fā)現哪些規(guī)律?

  學交流后回答,師隨著學生的回答作必要的板書

  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路程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是相關聯的,在學生回答后即使還很完整也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

  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第二步驟、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在這步驟中學生裝已基本掌握了探求正比例關系的方法,我出示例2后,直接說:請同學們利用我們研究例1的步驟和研究方法,自己來研究一下布的數量和總價,你們又發(fā)現了什么?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3

  一、說教材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冀教版第三冊《七的乘法口訣》。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有了1~6的乘法口訣作為基礎,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口訣,并能夠運用在生活中,也為后面的口訣的學習做一個更好的鋪墊?v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該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

  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

  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學習,歸納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記住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在算一算,數一數中,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

  3、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其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并運用口訣。

  四、說教具、學具

  本課我使用的教具、學具主要有多媒體課件和找朋友卡片

  五、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將采用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以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算一算,數一數,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從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角度出發(fā),以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分如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

  1、巧設游戲,復習導入。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3、鞏固提高,應用深化。

  六、說總體設計

  下面我就從這三方面談談本節(jié)課的總體設計

 。ㄒ唬┣稍O游戲,復習導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用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巴瑢W們,我們玩?zhèn)開火車背口訣的游戲好嗎?老師叫到哪個同學就從哪個同學往后背誦一至六的乘法口決,每行為一列火車,各列火車比勝負!倍昙墝W生對游戲、活動充滿了熱情,從游戲中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即復習已有的舊知識,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好七的乘法口訣的信心。游戲后我進行如下小結,一至六的乘法口訣大家學的都不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從而引入新課。

 。ǘ┖献鹘涣鳎角笮轮。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獲取新知的過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理解了七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的基礎上來熟記口訣。這是本節(jié)課其中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這個重點和解決這個難點,教學中我將以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這一基本思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數一數中發(fā)現問題,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分三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生活情景,引入交流

  在這個步驟中,我首先以學生熟悉的昆蟲為切入點,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在學習之前,老師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昆蟲?有的學生可能回答,我在奶奶家的院子里見過毛毛蟲。有的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在花朵上見過蜻蜓,蝴蝶。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各式各樣,這時,我適時的引入有關七星瓢蟲的知識窗,(出示課件知識窗)使學生了解昆蟲的有關知識,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進行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同時也為后面觀察主題圖作好鋪墊。

  第二步驟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學生了解了昆蟲的有關知識之后,我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出示課件主題圖)提出第二個問題“你們見過的昆蟲可真多,老師這里有一副畫,你在圖中發(fā)現了什么?”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圖中的昆蟲——小瓢蟲,去發(fā)現一個七是七,兩個七是十四……。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也許不會很快能找到,但我不想一開始就給學生某些暗示。因為只有學生經過認真思考的,動手數過的印象才會深刻。如果學生仍然發(fā)現不了,同時也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設計了一個爭當一名小考官的環(huán)節(jié):利用主題圖讓學生互相提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順著學生的思維走,可能有學生提出,一棵絲瓜秧上有五只七星瓢蟲,另一棵絲瓜秧上有兩只七星瓢蟲,一共有幾只七星瓢蟲?也可能有學生提出:“一只七星瓢蟲身上有七個點兒,兩只七星瓢蟲身上有幾個點?”學生的這種提問是自然的,也正是我所需要的。于是我追問:“那三只呢,四只呢?七只呢?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種多樣,對此,我不打算作任何結論,只是想通過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顯然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于是待學生回答后我引出學生喜歡的兔博士。(出示課件兔博士)。通過觀察主題圖,運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巧妙自然地將七的乘法口訣搬到小組交流中,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當小組成員遇到了交流的困難時,教師可及時加以引導(出示課件瓢蟲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要解決的問題,并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第三步驟是歸納總結,鞏固記憶

  在學生充分交流,討論后,引出學生喜愛的藍靈鼠,(出示課件藍靈鼠)以小組為單位在班上發(fā)言交流。此時我提出第一個問題:你們這個組是怎么算的?有什么發(fā)現?通過全班交流說出自己編的乘法口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表述可能不夠準確,于是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小瓢蟲自學結果(出示小瓢蟲的自學結果)加以修正補充。并讓學生議一議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口訣。教學中,我不打算強調各種記憶方法的優(yōu)或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學生用哪種方法簡便,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只要學生表達清楚意思就應該加以鼓勵,重要的是以此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接著讓學生讀一讀七的乘法口訣。熟記七的乘法口訣,最后,水到渠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柟烫岣撸`活運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靈活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這是本節(jié)課的另一個重難點,為此,我安排了如下四組練習。

  第一個練習是對口令的小游戲,(出示課件對口令小游戲)兩人一組,一個人說口訣,一個人說得數。第二個練習是找朋友的小游戲,(出示課件找朋友的小游戲)每個同學手里拿一張卡片,(出示學具找朋友卡片)有的同學手里拿的是算式,有的同學手里拿的'是得數,然后大家自由的下座找朋友。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活動,課堂上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學生才會樂在其中。

  第三個練習是孔雀開屏。二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難點之后,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色彩鮮艷的孔雀圖,(出示課件孔雀圖)然后,將7乘幾和6乘幾的算式展示出來,(出示課件孔雀習題)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全班交流結果及口訣,出現錯誤及時引導,回答正確給予鼓勵和贊揚。(播放孔雀開屏課件)這樣,既調節(jié)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鞏固了七的乘法口訣的知識。

  第四個練習是身邊的數學,(出示課件身邊的數學)1個星期有7天,2個星期有多少天?3個星期、4個星期……7個星期呢?設計這組練習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把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意識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本節(jié)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師

  只是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而讓學生在算一算,數一數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我沒有刻意去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走,教師靈活把握。這樣教學,學生的思維空間很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練習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也經常要用到。我認為,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走出課堂,這才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

  附板書設計

  七的乘法口決

  1個77×1=7一七得七

  2個77×2=14二七十四

  3個77×3=21三七二十一

  4個77×4=28四七二十八

  5個77×5=35五七三十五

  6個77×6=42六七四十二

  7個77×7=49七七四十九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4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jié)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yǎng)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動像發(fā)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fā)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fā)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三、總體設計:

  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1)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和錄音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說說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初步認識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和自己的學具鐘表看發(fā)現了什么?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fā)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發(fā)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采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著再跟著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二步驟是學習整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qū)分,做一個時針和分針交朋友的小游戲。最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里教師作示范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說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后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表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著什么?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三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

  1.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像邊互相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yōu)閷W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為后面的作業(yè)打下鋪墊。;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里學會了什么樣?你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并布置作業(yè)擴展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5

  自新課改以來,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份數和份數已經沒有了原有的界限,也就是說,在解答簡單的有關每份數和份數的應用題時,無需再考慮算式的意思。然而正是在<課標>的理念倡導下,使我在執(zhí)教<小數乘整數>一課時遇到了障礙。

  如:一根鐵絲,每次截取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此題可以列式為:2×4或者4×2,可是到了五年級,由于受其影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時顯得有些吃力。如:一根電線每次截取0.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有學生列式為0.2×4,也有學生列式為:4×0.2,到底是0.2×4正確,還是0.2×4和4×0.2都正確呢,倘若按低年級的要求,又怎么讓學生明確0.2×4和4×0.2在意義上的不同呢?如果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上來理解,這道題應該是求4個0.2相加的和是多少?而4×0.2則符合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即4的十分之二是多少。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來理解此題,正確列式為0.2×4,因為教材之所以通過兩個層面來講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不難看出這兩部分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小數乘法例題是以買東西為題材,因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經驗,有助于學生領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個實際問題,教學三個乘法豎式,各有重點。三個豎式中教學的乘法知識綜合起來,就是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第一個問題是求蘋果多少元,計算9.6×3。學生第一次遇到小數乘以整數,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還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計算求得結果。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數乘以整數的認識基礎,看著教材中的豎式,體會9.6×3應該分兩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引導學生對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聯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體的解釋,也可以根據小數的組成進行推理。通過9.6×3的教學,學生初步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數乘法那樣列豎式計算。

  第二個問題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計算12×5。整數乘法中,小數乘法中,教材先在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

  還有一點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小數乘法的例題只是初步體會它可以用豎式計算,算法的得出在“試一試”后。所以,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要一氣呵成,待形成計算方法后再進行練習。小數乘法例題里的三個計算都有預設的教學內容,需要及時鞏固,才能進入后面的教學。所以,每個問題解決以后,都要適量安排練習,使教學的新知識消化、內化,保障后面的教學能突出重點。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學過程如下:

  一、引入課題:由一個生活中討價還價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數乘法也可以用小數乘法來解決,這樣引出課題,學生產生強烈學習小數乘法的愿望。

  二、教學例題:

  1、創(chuàng)設情景: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的生活情景,引出蘋果如何算。

  2、進行估算單價。這是生活中經常要甬道的。

  3、獨立探索,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9.6×3的積。其中重點是解決用豎式來做的方法,知道積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如果對答案有懷疑的還可以檢算。

  4、理解算理:繼續(xù)探索:12×5=?5.7×6=?學生完成試一試以及改錯的練習,最后學生自行總結小數乘法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結合生活中的里子積場促銷活動,請同學幫忙買哪種比較合算,最后提示學生學好小數乘法就不會出現開始的笑話了,只有多算、多練,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計算的基本技能。學生能主動探索,找到計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學生學習小數的欲望,由討價還價的場景吃到學好小數乘法的必要性;學生能通過探索、討論、嘗試掌握小數乘法的方法。最后的試一試又是兩道題學生對后面加不加小數點起爭論,加了就把數改了。

  這一節(jié)內容很多,同樣小數乘法,各種可能遇見的問題都在這一教時完成,有些貪多不爛,部分同學在云里霧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這樣的課如何呈現,如何處理例題與試一試中5種不同的種情,而且還要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6

  本學段內容為《一個數除以小數》,是人教職工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二章《小數除法》第二小節(jié)內容,包含兩個例題,題后“做一做”和后面“練習四”第1——3小題等內容,其中第二個例題是第一個例題的延伸。這個學段的內容是小數除法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小學階段除法教學的“終結”內容,非常重要,但同時它又是在學生掌握了大量除法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學生有能力自主解決,教學中要充分放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態(tài)度,轉化的思想和積極解決問題的品質等。

  教學關鍵: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為前面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學會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

  2、通過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過程,培養(yǎng)學生“轉化”思想和合作、探究意識。

  3、在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愛數學、用數學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小數除數“轉化”為整數除數的過程、方法和理論依據理解和掌握。

  教法與學法:

  如前所說,這一學段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大量有關除法計算法則的基礎上的一上學習內容,因此,教學中主要使用“引導啟發(fā)”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會使用“轉化”的思想主動發(fā)現并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形成新技能。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注意兩方面的內容:

  1.整數除小數的除法及法則;

  2.除法商不變的性質。

  二、講授新知:

 。ㄒ唬┲v授例5。

  1.出示例5,要求學生理解題意并例式計算(含豎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錄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2.探究計算法則。

 。1)教材中的問題——除數是小數怎么算?(引入)

 。2)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我們沒有學過,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我們學過,也會算,有辦法氫小數除數“轉化”為整數除數嗎?——學生討論,并要求說出方法和理由。

  注意兩種可能:

 、倮没瘑挝坏姆椒;

 、诶蒙滩蛔兊男再|的方法。

  (3)引導學生比較并體會“利用商不變的性質的方法”的優(yōu)勢,并指導學生規(guī)范書寫格式。

 。4)小結:(注意小數點移動的方式及把小數點和沒有用的“0”劃去的要求與做法。)

 。5)鞏固練習:第22頁“做一做”第1小題。

 。ǘ┲v授例6。

  1.出示例6,并讓學生獨立完成——發(fā)現問題:被除數的“數位不夠”。

  2.解決問題:被除數的數位不哆怎么辦?——在被除數的末尾用“ 0” 補足。

  3.小結例6并全課。

  三、鞏固練習:

  1.第22頁,“做一做”第2小題。

  2.第24頁,練習四第1小題。(分組練習,集體講評)

  四、布置作業(yè):

  第24頁,第2、3小題。(要求用豎式計算)

  總之,本學段內容我將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在自主探究中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新知,形成技能。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7

  一、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本冊的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時的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兩方面知識的發(fā)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教材在內容呈現上突出了兩個部分,一是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二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有關組合圖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從而歸納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結合具體的題例,感受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產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掌握用割補法求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計算方法,根據圖形之間的聯系和一定的隱蔽條件,選擇最適當的方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四、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于平面圖形直觀感知和認識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一些解決基本圖形問題的方法。作為五年級的學生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學習中去探索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

  五、說教法

  情境導入

  創(chuàng)情境導思維使學生樂學。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利用直觀、努力創(chuàng)設情景,對提高教學效果大有裨益。有趣的七巧板,通過拼一拼,說一說導出組合圖形的意義。

  直觀演示法

  直觀形象學生樂學,直觀容易記憶,快樂激發(fā)學習。利用多媒體課件、學具,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操作、親身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

  引導式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師精導、生巧學,以學論教,扶放結合。由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時,當學生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時,引導學生自己比較方法的異同點,并進行歸納,同時在此基礎上懂得根據條件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六、說學法

 。、自主觀察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當學生真正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時,才能最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自己來觀察組合圖形的特點,思考解決的方法,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也有利于后面小組的合作學習以及更好地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本課讓學生在自主觀察思考的前提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前總是老師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現在由學生自己來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可幫助學生對新知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猜一猜:

  讓學生猜測老師準備的信封里是什么平面圖形,再讓學生從信封中一一摸出來。(以前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說一說:以上各種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用字母公式如何表示?(多媒體出示圖形)

 。、拼圖活動導入新課:

 。1)同桌合作利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任先其中的若干個,拼成一個你們喜歡的圖案,最先完成的還可以把你們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向同學們展示。

  (2)請同學說說看你拼的圖案像什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

 。3)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圖形,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引導發(fā)現這些圖形都是由以前學過的基本圖形組成的。

 。4)老師揭示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

  (二)自主探索新知

 。、談話式進入例題的自主探索學習

  小華家新買了住房,計劃在客廳鋪地板,請你估計他家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用多媒體出示)

  2、學生估計圖形的面積有多大,隨后老師拋出問題:如何準確計算出這個客廳的面積呢?

  3、學生獨立與小組合作交流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問題。

  學生可能出現分割法和添補法(將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用多媒體顯示)

  分割法即將上述圖形分割成幾個基本圖形。

  4、討論分割法

  A、對于分割法需要與學生討論其合理性,要讓學生明確:分割的圖形越簡潔,其解題的方法也將越簡單。

  B、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系。有些圖形分割后找不到相關的條件就是失敗的。

  5、討論添補法

  A、為什么要補上一塊?

  B、補上一塊后計算的方法是怎樣的?(讓學生都理解這一算法)

  (三)實際應用

  1、小試身手

  解決書本76頁的試一試。由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全班進行方法交流,并讓學生試著從中歸納出較好的方法。(進行知識鞏固)

  2、出示老師事先拼好的一個七巧板的圖形。

  (1)讓學生想一想,想求該圖形的面積,可將其轉變成一些已學的圖形?有幾種方法?

 。2)根據所提供的數據,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

 。ㄗ寣W生懂得在有多種方法時,選擇簡便、合適的方法進行解答)

  3、動手實踐

  學生針對前面自己所拼的七巧板的圖形,小組中選出一圖,自己動手測量所需數據,求出圖形的面積。(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培養(yǎng),讓學生學習在觀察圖形的基礎上,結合所選擇的計算方法去測量自己所需的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質疑問難

  關于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你有何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8

  一、教材分析

  《統(tǒng)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于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tǒng)計經驗,以及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方塊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統(tǒng)計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通過提供動物運動會場景,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tǒng)計結果。接著呈現相應的統(tǒng)計表讓學生整理數據,并思考分析兩次統(tǒng)計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跋胂胱鲎觥敝械木毩晞t強調實踐與交流,讓學生再一次全面親身經歷統(tǒng)計的完整過程并從中獲得一些啟示,解決一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tǒng)計結果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根據統(tǒng)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據。

  三、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體驗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tǒng)計表來表示統(tǒng)計的結果。

  2、在學習統(tǒng)計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從統(tǒng)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

  3、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分三大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熱鬧的`動物運動會場景,通過談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然后交流,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些什么?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統(tǒng)計的需求,為新課的探究作好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分兩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合作交流,經歷統(tǒng)計全過程。首先以談話的形式啟發(fā)學生思考:提了這么多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統(tǒng)計經驗,思考出可以用統(tǒng)計的方法來解決。接著,組織學生思考要解決剛才提出的“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該怎樣統(tǒng)計,要想知道“有幾只小猴?幾只小兔?幾只小狗?”又該怎樣統(tǒng)計。通過交流、引導,引出可以按比賽項目、按動物種類分別進行統(tǒng)計。結合交流,適時出示相應的統(tǒng)計表。這樣設計,呈現了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整理數據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因為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處理數據。接著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tǒng)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統(tǒng)計表的填寫。最后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比較:看了兩張統(tǒng)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二張統(tǒng)計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過交流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統(tǒng)計標準雖不同,但總數不變。統(tǒng)計知識的教學強調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活動的全過程,我這樣設計,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提高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而且通過多次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tǒng)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tǒng)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二層次應用統(tǒng)計數據,解決問題。我借助媒體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景:工作員小熊要為跳高運動員每人發(fā)一件紅色運動服,為長跑運動員每個發(fā)一件綠色運動服。廚師小豬要為每只小狗準備一份骨頭套餐,為每只小猴準備一份桃子套餐,為每人小兔準備一份蘿卜套餐。請你向他們提供一張最合適的統(tǒng)計表。這樣設計,重在讓學生學會應用統(tǒng)計數據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統(tǒng)計的價值,進一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第三環(huán)節(jié)聯系實際,鞏固深化。

  結合書中的習題,我安排了兩道聯系生活的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次結合“想想做做”第1題,組織學生分小組調查統(tǒng)計小組里每個同學最喜歡的一類電視節(jié)目和一種球類活動。然后引導分析:兩份統(tǒng)計表各是按什么來統(tǒng)計人數的?從統(tǒng)計表里你知道了我們班的哪些情況?最后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你還想知道我們班的什么情況?你最想統(tǒng)計什么?組織學生開展相似的統(tǒng)計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這一練習通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煉,并體會到統(tǒng)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完成“想想和做”第2題。組織學生把一些圖形先按形狀再按顏色進行分類整理并填表,活動后組織學生交流“比一比兩次統(tǒng)計的結果,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這個練習重在讓學生嘗試把不完整的統(tǒng)計表補充完整后再統(tǒng)計,引導學生做事要有序,并且讓學生再次經歷了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體驗不同分類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

  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和媒體優(yōu)勢,選擇、創(chuàng)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tǒng)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統(tǒng)計活動中采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tǒng)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fā)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數學說課稿小學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對稱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書分為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兩部分講述!拜S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這一節(jié)是在學生學過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jié)內容。它是前面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后面學習中心對稱的重要的基礎知識。本節(jié)課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定義及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訓練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和初步的圖案設計操作技能,拓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圖形的觀察和聯想,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學生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會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能用適當的圖形和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

 。2)通過觀察、比較、實踐操作等活動,能正確區(qū)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會利用所學知識畫軸對稱圖形。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識別軸對稱圖形與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這是因為:

  (1)《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理解軸對稱、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了解軸對稱的性質,會畫已知圖形關于某直線的軸對稱圖形。

  (2)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軸對稱圖形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如建筑設計的軸對稱,服裝設計中的軸對稱,民間美術中處處體現著對稱的美學原則。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正確區(qū)分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兩個不同概念,原因有兩點:

 。1)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比較熟悉,但往往不能夠完全掌握它的定義;

 。2)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聯系,體現了中學數學中的整體思想,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這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有較大的難度。

  二、教學方法與教材處理

  鑒于教材特點及初二學生模仿能力強,思維信賴于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我選用的是引導發(fā)現教學法,充分運用教具、學具,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引導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手、動口、動腦積極思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另外,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利用圖片的不同顏色的對比來啟發(fā)學生,運用投影儀提高教學效率,動態(tài)演出直觀生動的教學圖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應用意識。

  關于教材處理:①把課后練習1(課本P91練習1)安排在軸對稱圖形的定義之前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發(fā)現、突出顯現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變化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②對于例4,做了適當的改造:添加了常見的幾何圖形,讓學生動手折一折,再動筆畫一畫。③練習題組的設計以課本為藍本,結合學生實際作了適當補充。④根據學生課堂上的接受情況補充了實踐操作、動手設計。

  三、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

  首先,為學生展示縣城外河涼亭的大幅彩色圖片,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學習情境,根據學生好動、好奇、好問的心理特征,設置懸念:它很漂亮、美觀嗎?你能設計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每個學生都進行積極的思維參與。

  緊接著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圖形,讓學生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美觀,并進一步設問:它們美在何處?它們有何共同特征?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這些圖形都具有對稱美。通過設問和學生發(fā)現的結果,揭示課題—本節(jié)課學習軸對稱圖形。

  2、動手操作

  在引入課題的基礎上,講授新知識,運用教具演示,并讓每個同學都動手操作:把一張紙對折,任意剪成一個形狀,把它打開,觀察打開后的圖形有何特征,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引導學生發(fā)現軸對稱圖形定義中的兩點:一是它是一個圖形能沿某一直線折疊。二是直線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這兩個特征作為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標準,有幾條直線,就有幾條對稱軸(投影顯示軸對稱圖形的定義)。

  前面已經分析過,正確區(qū)分軸對稱與軸對圖形這兩種不同的概念是本節(jié)課中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我抓住突破難點的關鍵。

  一、加強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定義的理解;

  二、通過復習軸對稱的定義,引導學生找出定義中的不同點;

  三、利用投影的直觀演示,啟發(fā)學生分析討論,從而使難點化解,并在化解難點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具體做法是:在強化學生對軸對稱圖形定義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復習軸對稱定義中的兩點:

  ①有兩個圖形,能夠完全重合即形狀大小都相同:

  ②對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們的位置關系必須滿足一個條件:把它們沿某一直線對折后,能夠重合。然后引導學生把兩種不同概念中的兩點加以對比,學生便容易發(fā)現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區(qū)別:

  (1)軸對稱是說兩個圖形的位置關系,軸對稱圖形是說一個具有特殊形狀的圖形。

  (2)軸對稱涉及兩個圖形,軸對稱圖形是對于一個圖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有何聯系呢?這是學生學習的又一個難點。此時,便利用投影演示,畫好對稱軸的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學生們就能很快發(fā)現它們的聯系:

 、俣加幸粭l直線,都要沿這條直線折疊重合,這時再對兩組圖形進行動態(tài)演示:把圖①中的兩個圖形移動到對稱軸的兩邊,使其成為一個整體,把圖②中對稱軸兩旁的部分移動到使其成為兩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移動后的.圖形,學生們會發(fā)現:圖①原本是兩個圖形關于直線對稱,即軸對稱,移動后成為了一個整體,是一個軸對稱圖形,圖②原本是一個軸對稱圖形,移動后成為兩個圖形關于直線對稱,即軸對稱,使學生理解了它們內在聯系;

 、谌绻演S對稱圖形沿對稱軸分成兩部分,那么這兩個圖形就是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反過來,如果把兩個成軸對稱的圖形看成一個整體,那么它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投影顯示區(qū)別與聯系)。

  前面也已經分析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識別軸對稱圖形與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因此,我把課本上的例4做了適當改造:

  例4:下面是我們學過的一些幾何圖形,說出下面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用學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研究報告,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

  平行四邊形 任意梯形 等腰梯形 圓

  研究報告:

  略

  這樣,通過學生先動手折圖形,再動筆畫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從而順利完全例題,加深了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學生知道了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可能不止一條,它能沿幾條直線對折,就會有幾條對稱軸。

  3、聯系實際,加強訓練

  為了及時鞏固,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聯系學生學習實際,讓學生辨認26個英文大寫正體字母中,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幻燈展示26個大寫正體字母),并讓學生書寫出是軸對稱圖形的字母,其次設計了有梯度的訓練題,初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

  4、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設計

  通過本節(jié)課的觀察實驗,學生們發(fā)現了生活中很多軸對稱圖形非常美麗,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以學過的幾何圖形為基礎,設計出軸對稱圖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賞(幻燈展示我設計的軸對稱圖形)。這樣,使學生所學知識得以升華,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麗,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其強烈的學習情感。

  5、效果評價

  通過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

 、偻ㄟ^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诒竟(jié)課中你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通過小結,使知識成為“體系”,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學知識。

  四、三點說明

  1、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分為四個部分:(1)定義;(2)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qū)別與聯系;(3)常見的軸對稱圖形;(4)學生設計出的軸對稱圖形。

  2、時間的大體安排

  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軸對稱圖形大約5分鐘,動手操作,理解軸對稱圖形大約19分鐘,聯系實際,加強訓練約8分鐘,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造圖形大約10分鐘,效果評價及布置作業(yè)約3分鐘。

  3、整個設計要突出體現的特色

  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實踐驗證,讓學生自己設計

【數學說課稿小學】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優(yōu)質說課稿02-28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說課稿11-02

小學數學優(yōu)秀說課稿11-26

小學數學《角分類》說課稿03-13

小學數學說課稿范文04-07

小學數學小數的認識說課稿02-07

小學數學人教版說課稿01-09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