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五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貓》一文是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敦垺肥侵骷依仙嵯壬鷮懙囊黄⑽。本文主要通過對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zhí)攸c的描寫,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課文以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為主線,貫穿了貓的古怪性格及滿月小貓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教學目標三個緯度的有機整合,以此為依據(jù),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目標:①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跌倒、變化多端、開辟、枝折花落”等詞語。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③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過程和方法目標:以“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4、教學方法:導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以讀代講法等。
5、學習方法
(1)“讀書、思考、感悟”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
6、教學課時:二課時
二、說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作者表達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讓學生反復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圖文結合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導學生應用“讀—悟—說—議—讀—寫”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課前談話:同學們,你們誰養(yǎng)過貓,能給大家說一說嗎?(最好能講一下發(fā)生在你們之間的有趣的小故事。)
2、欣賞貓的圖片,看這些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你們聽說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嗎?他可喜歡貓了,并且經(jīng)過長期觀察寫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15貓)
設計意圖:談論自己的寵物——貓必定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以此導入,學習的興趣已被激發(fā)起來;再加上幾幅可愛的小貓的圖片,相信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二)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1、讓學生根據(jù)讀書要求讀通課文,然后說說“老舍爺爺筆下的貓是怎樣的?”(要求說出文中的依據(jù)。)
(教師隨機板書:老實、貪玩、盡職、勇猛……)
2、引導思考:看著這些表示性格的詞,你有沒有疑問?
3、作者討厭貓的古怪性格嗎?為什么?(板書:可愛)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意愿,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想說的,提自己想提的問題,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點研讀。
(三)細品精讀,撞擊情感。(教學程序隨機而變)
1、自讀感悟: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的可愛呢?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把寫貓可愛的句子劃下來,然后挑一處你認為寫得最生動,最喜歡讀的語句講給大家聽。先自己準備,再四人小組交流。
2、學生再讀課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學談到課文中的貓是只貪玩的'貓。)
(1)讀出表現(xiàn)貓貪玩的句子,標畫有關詞句,說說從哪里看出貓的盡職?(2)抓住重點詞語句子談感悟。如:任憑誰怎么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解釋“任憑”的意思,這句話用“任憑……也……”這組關聯(lián)詞突出體現(xiàn)貓的什么?)(3)有感情地朗讀句子,讀出貓的貪玩。(4)總結學法,學習體現(xiàn)貓的性格古怪的其他內(nèi)容。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在通過抓住“誰”、“怎么”的適當想象來體會貓的貪玩,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以表現(xiàn),設計上考慮了學生的思考維度由“誰”遞進到“怎么”,想象會更合理、更有情境感,而且遷移了學法。
3、再讀課文的1-3自然段,感受貓的古怪性格。
、僮寣W生從文中找出還表現(xiàn)貓的性格古怪語句。
②完成填空練習: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它既( ),又( );既( ),又( );既( ),又( )。
設計意圖: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先通過朗讀表現(xiàn)貓的性格古怪,在朗讀過程中能更進一步體會到貓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設計如上填空,學生水到渠成的體會到了貓性格古怪的特點,而且還培養(yǎng)了概括能力。
4、再讀課文,感受小貓的可愛,體會作者愛貓之情。
(1)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感受小貓的可愛。
(2)投影出示:小貓滿月的時候很可愛,腿腳還不穩(wěn),可是已經(jīng)學會淘氣。
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wěn),可是已經(jīng)學會淘氣。
(兩句話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說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呢?怎么理解?)
設計意圖:此句是文章的過渡句,在體會到了老貓的性格古怪之后,以以上的訓練方式引入對貓可愛的感受,既激發(fā)了學生對小貓的可愛研讀的興趣,又能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用詞之精。
(3)讀讀描寫小貓可愛的內(nèi)容,邊讀邊想象。想象小貓?zhí)詺饪蓯鄣臉幼樱シ耪n件,進一步感受小貓的淘氣可愛。
設計意圖:邊讀邊想象的朗讀是想象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方式,視覺上的直觀感受就使學習的興趣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在觀看過程中學生對貓的喜愛之情會被又一次激發(fā)。
(四)拓展延伸,內(nèi)化情感。
1、自學“學習鏈接”。
2、觀賞貓的圖片,練習抓住特點表達對貓喜愛的情感。
3、投影貓的圖片,學生觀賞。學生練習用一兩句話,帶著感情描述自己喜歡的小貓。
【設計意圖:將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又一次延伸到學生自己對貓的喜愛,并使本節(jié)課體會到的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方法得到實際運用!
(五)總結談話,升華主題。
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爺爺?shù)墓P下卻顯得那么惹人喜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正說明了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爺爺那樣——不但能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而且能創(chuàng)造美。
(六)拓展練筆:請選擇你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用一兩段話把這種小動物的特點記述下來,與同學們共分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組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課文借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講了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點,揭示了“動物尾巴都有用”這樣一個道理。文章生動有趣,把小動物有禮貌和它們之間真誠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fā)展學生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看圖,學習課文,理解詞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魚、黃牛、燕子、壁虎尾巴用處,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其敘述方法。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小壁虎借尾巴的經(jīng)過,懂得魚、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處,接受禮貌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處和特點。
4、教具準備
小壁虎剪圖、課文錄音、課文幻燈片4框、CAI課件、魚模型。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2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落實兩個結合”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序!耙粋特色”培養(yǎng)學生自讀會讀。遵循哪四個原則呢?
1、“三為主”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
2、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
3、文道統(tǒng)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
4、課內(nèi)外聯(lián)系原則,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
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兩個結合,即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把握科普童話教學特點,又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的教法主要用導學法即“講,扶,放”、直觀法、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讀、讀中思考、讀中討論、舉—反三,貫徹“自讀、會讀”這一‘精神。
三、說教學程序
。ㄒ唬┣榫硨,整體感知。
1、導語:上課開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出示小壁虎剪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對!小壁虎生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還要去借尾巴,這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到《小壁虎借尾巴》這個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2、看幻燈,聽錄音故事,思考: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
3、自由讀課文,按要求自學。
提出兩個要求:
。1)畫出本課生字詞,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4、檢查自學效果。
讓學生根據(jù)要求讀課文、使學生讀有目的,能避免單純地、盲目地讀書,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后進行檢查,及時反饋,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認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層精讀。
1、尋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怎樣借,借到了沒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課文。首先引導學生尋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學生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學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掙,難看)小壁虎怎樣掙斷尾巴逃走的?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出:一只壁虎在墻角捉蚊子,一條蛇悄悄地爬過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鮮明、活動的畫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一掙”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掙斷尾巴后,心情怎樣?指導學生用難過的語氣讀:“沒有尾巴多難看哪!”強調(diào)?“多難看”。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經(jīng)過。
原因找到了,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圩 霸鯓咏琛敝攸c分析,由于抓學法來學習,設計出“從扶到放”的教學程序:學習第三自然段以扶為主,學習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學習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讓學生自學為主。采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就是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
。1)以扶為主,領學課文第三自然段。
A、學習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見什么?通過讀與說,學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邊,看見小魚搖著尾巴在河里游來游去,這時教師扣住“搖”字問:小魚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學生回答是因為小魚搖著尾巴)教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用手勢演示“搖”的動作,教師進一步問:寫小壁虎爬到小河邊怎么要寫爬呀爬?(說明小壁虎爬的時間長,爬的路程長,這為后面突破教學難點: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點,埋下了伏筆)
B、學習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學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小壁虎說:“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睂W生分組讀對話。再出示小黑板,如果小壁虎這么說:“你把尾巴借給我。”小魚這么答:“不行,我要用尾巴撥水。”把書上的“對話”跟以上“對話”比較一下,找出不同處,畫上圈。這樣運用比較法,抓住重點詞句,學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禮貌,稱小魚為“組組”,用“您”而不是用“你”,“行嗎”不是命令,而是征詢,小魚也不是蠻不講理,她也是實在沒辦法,很為難,并適時指導學生做到與作者身同此境,心同此情,較好地收到教育、教學效果,體現(xiàn)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
C、出示句式:小魚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壁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得出結論是因為小魚要用尾巴撥水!皳芩笔鞘裁匆馑?演示魚模型,理解“撥水”意思。
總結學法:(指著板示的句式)我們學習第三自然段,先學習壁虎爬到哪,看見什么;再學習小壁虎怎么說,小魚怎么答;最后想想:為什么小魚不把尾巴借給壁虎。
這樣的總結,既對小學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魚借尾巴的經(jīng)過起強化作用,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2)半扶半放,學習第四自然段。
A、教師出示句式引讀本節(jié),幫助學生理順序。
B、指導朗讀。
C、討論老黃牛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壁虎:因為老黃牛要用尾巴趕蠅于。
。3)放手自學第五自然段。
A、讓學生自出讀這個自然段,根據(jù)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寫什么,第三、四句寫什么。
B、討論:燕子為什么都能把尾巴借給壁虎?因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學,使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積極思維的氣氛中,做到面向全體,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另外,借助“小魚用尾巴撥水”“黃牛用尾巴趕蠅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問:你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進行歸納推理。由個別現(xiàn)象,總結出一般結論,動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用處。
既然動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課文中沒有直接說明,是教學的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點。學生自由讀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變化的詞語。(難過、高興)小壁虎為什么難過?因為它向水里的魚、陸上的黃牛、空中的燕子都沒借到尾巴。為什么高興?因為它又長出一條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掙就斷,斷了能長出新的來,這種易斷、再生的特點對它有什么用處?重放CAI課件:一條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掙,掙斷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掙不斷會發(fā)生什么后果?
。〞簧叱缘簦⿵亩虻奖诨⑽舶陀凶晕冶Wo作用。這部分的教學是一種演繹推理,由一般結論推斷、研究出個別現(xiàn)象,至此突破了難點。
這種由事物的個別現(xiàn)象,總結出事物一般規(guī)律,再由一般基本規(guī)律去解釋事物個別現(xiàn)象,即“個別,一般。,個別”,完成好兩次推理,給學生滲透一點認識事物的一般方法,整個閱讀過程,就是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過程,可以達到語言文字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同步進行,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同步發(fā)展的目的。
4、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扣住“傻”字問:“同學們,壁虎媽媽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的氣氛熱烈極了。有的說:“小壁虎肯定傻嘛,連自己長出一條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說:“小壁虎不傻,因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時候,他知道掙斷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時候多有禮貌,根據(jù)不同的動物,用不同的稱呼。第三,‘傻孩子’是媽媽對它的呢稱!
(2)學習了26課,我們知道了魚的尾巴能撥水,黃牛的尾巴能趕蠅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護自己。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課件,屏幕中顯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鳥、狗四種動物,讓學生說說他們尾巴的作用。如果僅僅只讓學生說說這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就沒有體現(xiàn)語文課的特點,我就讓學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結構句式說一段話。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樹上,看見猴子在樹上搖來晃去,小壁虎說:“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猴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蕩秋千呢!”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樂。
板書設計(略)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3課《三個兒子》。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制定、教法學法的預設、教學流程、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23課《三個兒子》是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所處的單元主題是誠信、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這篇課文中包含的樸素而深刻的道理。
本課是一篇生動感人的生活故事,內(nèi)容淺顯,生動有趣。課文通過三個媽媽對自己兒子的夸獎和三個兒子在媽媽面前的不同表現(xiàn)的對比敘述,揭示一個深刻而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
二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具體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因此,學習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注意直觀形象性和游戲活動性。
課文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接近,學生理解起來很容易,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對文本深層面的涵義的理解,需要老師在課上及時點撥,在學習方法上給予積極有效的引導。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將教學目標預設如下 :
知識和技能目標:
結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文,理解老爺爺說的話,懂得我們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并把孝敬父母落實到行動上來。
鑒于本文內(nèi)容淺顯,人物對話較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是理解老爺爺話的話,明白只有孝敬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特將教法學法預設如下:
1、朗讀感悟法
通過自由讀,默讀,指名讀,同桌互相讀,分角色讀,引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尊重語文學習規(guī)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
2、角色扮演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媽媽、當老爺爺、當兒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xiàn)"三維一體"的教學。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活動中實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如小組討論:為什么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
4、多元評價
在課堂學習評價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五、說教學流程
。ㄒ唬⿵土曥柟,導入新課
復習鞏固課文生字詞,以開火車和“摘星星”游戲,檢查孩子們對生字掌握情況,這時我真誠地夸獎同學們真能干,真了不起!你們得到了老師的`表揚,那你們在家得到過媽媽的表揚嗎?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聽課文范讀.
。ǘ┢纷x課文,探究問題
1、抓住對話,閱讀感悟
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三位媽媽是怎樣評論自己的兒子的,用——標出來,意在培養(yǎng)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通過自己默讀,指名讀,帶動作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體會三位媽媽說話時的心情,模仿媽媽說話時的語氣和神態(tài),相機指導學生讀出三位媽媽的不同內(nèi)心世界,即驕傲與平淡。
本環(huán)節(jié)以讀為主,充分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
讓學生充分地讀,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達成“有感情地讀好人物的語言”的目標,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體會艱難,引導發(fā)現(xiàn)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三個媽媽也打完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同學們,你們有過提水的經(jīng)歷嗎?抽生說,我們?nèi)タ纯慈粙寢屘崴那榫鞍桑?/p>
課件出示第八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在這里提出“你讀懂了什么?” 讓學生通過自主發(fā)現(xiàn),從“重、晃蕩、走走停停、痛、酸”這些詞語發(fā)現(xiàn)水桶很重。并依據(jù)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xiàn)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媽媽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
3、比較不同,說話練習
正在這時候三個兒子來了,面對沉甸甸的一桶水,三個孩子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快速讀9-11段,找出相關的句子,畫上~~~~。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進行朗讀體會。
利用幻燈出示三個兒子的不同表現(xiàn),集中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到老爺爺當時看到的情形。師指導:作者在介紹三個兒子干什么的時候用了“一個,一個,另一個”的句式,使句子讀起來條理清晰,有層次。讓學生理解“一個、一個、另一個、”的句子,并聯(lián)系生活練習說話,做到活學活用,積累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評價時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更換量詞來說句子(比如卡羅爾和她的小貓,一只小貓做什么,一只小貓做什么,另一只小貓做什么等)。
緊接著提問“你喜歡三個兒子中的誰?你想對三個兒子說點什么?”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各抒己見。學生通過說話練習,很快明白了第三個兒子的優(yōu)點。
4、分角色朗讀,討論交流
正如我們的對話一樣,文中也寫了一位老爺爺和媽媽的對話。課件出示媽媽與老爺爺?shù)膶υ,同桌分角色朗讀后,再通過男女生對讀,師生互讀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并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學生朗讀并質疑,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為什么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然后小組討論,通過交流匯報,最終突破了難點。此時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對于老爺爺來說,只有孝順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ㄈ┩卣寡由,升華情感
你屬于第幾個兒子?學習了課文,你懂了什么?那我們生活中怎么才是孝敬父母呢?抽生說。教師利用課件,配樂營造情感氛圍,出示圖片資料,補充說話:
孝敬父母就是媽媽下班回到家里的時候,遞上一杯熱茶。
孝敬父母就是在吃過晚飯后,我們洗洗碗。
孝敬父母就是媽媽辛苦了一天的時候,我們給他洗洗腳;
更形象直觀地讓孩子知道孝敬父母要怎么做,讓孩子的心靈有所觸動。并且把孝敬父母落實到行動上來。
布置快樂作業(yè),結束新課。
六、說板書設計
三個兒子
一、有力氣 翻跟頭
二、好嗓子 唱歌
三、不特別 提水
一個兒子
。ㄐ⒕锤改福
板書應簡明扼要,美觀,是教學內(nèi)容的濃縮,體現(xiàn)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本板書既有三個兒子的特點,又有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還揭示出課文的核心問題:為什么老爺爺說他只看見一個兒子?并昭示文中道理,即孝敬父母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獵人海力布》是一則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流傳的民間故事,故事描寫了善良、誠實的海力布,為了拯救鄉(xiāng)親們的生命,不惜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人們因此世世代代紀念他。這則故事雖然篇幅較長,但語言通俗易懂,圍繞海力布“舍己救鄉(xiāng)親”的中心事件,層層鋪墊,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給人強烈的感染和教育。課文先寫海力布平時熱心助人,然后寫他救了龍王的女兒,龍王贈給他一顆能聽懂動物語言的寶石,最后寫海力布從動物口中得知大山將要崩塌,洪水將要淹沒村莊的消息,為了挽救鄉(xiāng)親們的生命,不惜犧牲自己,說出真相。人們得救了,海力布卻變成了一塊石頭。
二、學情分析
到本學期為止,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預習,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xiàn)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檢測,在檢測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但文章的關鍵詞語,教師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辨析、理解與運用,進一步提高他們掌握字詞的能力,以及借助詞語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課堂重點訓練的目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借助語言訓練,初步掌握品讀重點詞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繼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會簡要復述是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通過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了解了一些復述的方法。但學生在復述課文時往往抓不住重點,復述等同于背誦課文內(nèi)容;有的在復述過程中條理不清晰,語言不簡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鋪設“臺階”,更好地幫助學生清楚、有條理、有重點地復述課文。
三、關于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自主認識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酬謝”、“再三”的詞義。
理解“酬謝”、“叮囑”是難點,而理解詞語又是感受海力布品質的突破點。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小白蛇的話理解“酬謝”、“再三叮囑”,既能深切體會到小白蛇語言所蘊含的深情厚誼,又能突出海力布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品質。
目標二:從海力布選擇寶物、面對災難時的具體行為與語言,體會他熱心助人、舍己為人的品質,在體會人物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nèi)容,而且能幫助學生深刻體會語言背后的情感。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讀,體現(xiàn)理解到感悟的過程:通過教師引讀,學生抓住“鳥的語言、老人的疑問”反復朗讀,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通過教師指導,學生抓住海力布的語言反復朗讀,體會到海力布心情的變化,從他矛盾的心情變化中,感受他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的品質;通過朗讀鄉(xiāng)親們最后的表現(xiàn),感受人們對海力布的深刻懷念與尊敬。
目標三:能根據(jù)板書以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練習簡要復述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及其感染力。
復述課文教師要給學生鋪設臺階,在幫助他們理清文章層次的基礎上,更好地復述。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情節(jié),理清故事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三個因素,再讓學生結合板書來復述,從故事的大意中再次感受人物的崇高品質。
以上三個目標,體現(xiàn)由詞到句,由句到篇層層推進的關系,在詞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詞,借詞說句,由句成篇。三個目標相互聯(lián)系,形成一個整體。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及背景
《獨坐敬亭山》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中的一首古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于天寶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tài)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中描繪了鳥盡云去,只有敬亭山與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詩表現(xiàn)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后,心情郁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的孤單寂寞的心情。
全詩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見幾只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我靜靜地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我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為教學目標。朗讀、感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為教學重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為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輔助手段及教學準備:
1.可播放畫面,配上古箏音樂,來創(chuàng)設意境。
2.拓展文字資料,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以及李白的其他的詩。
3.學生收集李白的古詩和與課文相關資料。
四、說教法設計、學法指導
自讀自悟法:讓學生自己通過注解來嘗試理解詩句的意思。
熟讀成誦法: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感悟語言,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
五、說教學過程
(一)簡介詩人,引出詩題。
1.課件出示詩人李白的畫像,學生根據(jù)收集到的有關李白的資料進行介紹。
2.借機引出寫詩背景——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擊后,心情郁悶,到敬亭山尋求慰藉,于是寫下了這首詩,師板書課題《獨坐敬亭山》,并邊播放動畫邊吟誦此詩,讓學生初步感知古詩的節(jié)奏。
(二)抓住詩題,學習生字亭(tíng),了解敬亭山。鼓勵自學,要求讀準字音,著重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用減一減,換一換等熟字記憶法記住字形。認清字形并在田字格里指導書寫。過渡:你知道敬亭山在什么地方嗎?(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因有敬亭而得名。)詩題是什么意思,想想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三)自讀感悟,合作交流。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這樣可以使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1.初讀,掃清障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同桌互讀,糾正字音。聽別人讀,達到對這首古詩有一個初步的感受。
2.再讀,感悟詩的內(nèi)容。
(1)小組按自學要求合作學習,理解詩意,初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交流匯報:重點讀通詩句,理解詩意(扣重點詞訓練),大致說出詩人看到的景象,整體感知古詩的內(nèi)容。
(四)細讀品味,體會感情。
1.朗讀一、二行詩句,品味“眾鳥”、“飛盡”、“孤云”“獨去閑”。想象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的景象,說說詩句的意思,并聯(lián)系作者的遭遇和看到的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孤獨、寂寞)
2.朗讀后兩行詩句,結合實際品味“相看”、“兩不厭”。(后兩行是說只有敬亭山?jīng)]有嫌棄他,拋棄他,而是和他彼此做伴,彼此相看,卻總覺得看不夠。)領悟作者從敬亭山上尋到一絲絲慰藉的感情,并感悟作者賦予山靈性的表現(xiàn)方法。隨機進行人山對話練習。課件出示寫話練習:
李白深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道:( )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道:( )
(五)誦讀詩句,體會意境。
讓學生根據(jù)理解讀出感受,在配樂朗讀中想象畫面,根據(jù)課件出示的畫面,給畫配詩。播放畫面、背景音樂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利用畫面和古箏背景創(chuàng)設情景,會把學生帶到當時的情景中去,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六)感悟創(chuàng)新,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對本首詩的學習情況(朗讀、背誦、默寫、畫一畫、演一演、編故事……)。
2.收集有關李白的詩歌,準備開一個詩歌朗誦會。
設計這樣的教學思路,首先是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 要求:“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蔽沂冀K把“朗讀”和“背誦”這一理解古詩內(nèi)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多讀,使學生掌握五言詩的朗讀方法,把握朗讀的節(jié)奏。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析,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象,逐漸達到培養(yǎng)語感和整體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學中,處處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積累語言,體驗情感,真正把學生融入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講解,只是在適時處指導、引導,讓學生充分調(diào)動各種感官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體現(xiàn)了知識是自己學會的這一理念。再次,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抓住古詩所描繪的情景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品、誦、拓展的方式,使學生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鳥飛盡
云獨閑 孤獨寂寞
山相對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白楊》說課稿03-09
小學語文古詩說課稿11-03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11-15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03-14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03-12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03-13
小學語文《匆匆》說課稿11-29
小學語文荷花說課稿12-05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11-19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