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04-03 13:20:1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關于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八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八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的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因此它是學生學習幾何的重要基礎。它的穩(wěn)定性在實踐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較我的感性認識,也能初步判斷哪些圖形是三角形。

  根據上述“三角形的認識”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思維規(guī)律,以及我校協(xié)同教育實驗的有關理論,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2、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及分類能力。

  3、養(yǎng)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調節(jié)、自激勵的“四自”能力及小組協(xié)作能力。

  重點是掌握三角形的意義、特征,并能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難點是按角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jié)課準備的教具與學具有:電腦軟件、小棒、各式各樣的三角形圖片。

  二、說教法、學法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杰認為:“邏輯——數學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觀對象抽取出來,而是由主體施加于對象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于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的生活經驗,發(fā)

  現問題,“創(chuàng)造”新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學習興趣,發(fā)展智慧,增長才干。在教學中,我注意實行啟發(fā)式、討論式、活動式的教學,實施小組協(xié)同教學模式,體現如下的教學理論:

  (1)主客體發(fā)展統(tǒng)一論。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自覺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活動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

  (2)“四有”有機結合論!皡f(xié)同學習”強調系統(tǒng)內在的自主組織性,協(xié)同教育以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為核心,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四導”(導向、導行、導評、導勵)培養(yǎng)學生的“四自”(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能力,使學生得到自我發(fā)展。

  (3)“協(xié)同效應”強化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針對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之處。本節(jié)課通過組織小組學習,強化師生、生生的協(xié)同效應,促進良好學習狀態(tài)的產生,提高教學的效益。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結合本校的協(xié)同教學實驗,我把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聯合會進行教學。

  第一階段:學習準備,目標定向

  這一階段,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引趣,復習舊知,提問設疑等手段,引起學生對學習的注意,為學生學習新課作知識上、方法上、心理上的準備,然后在教師引導下,確定學習目標。這一階段要求教師抓準知識的生長點去引導。在《三角形的認識》中,學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和角的分類的知識

  (電腦演示),這些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與“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當老師出示紅領巾問:紅領巾的外形是什么圖形?當學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馬上提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三角形的認識”(板書),對于三角形你認為應該學些什么?由于學生在學習角的認識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角的分類等知識,所以,他們很快便自行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點③怎樣分類?這樣,在目標定向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階段:操作實踐,探求新知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把數學學習看作一種活動,他反復強調:“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小學幾何形體的教學又是實驗直觀幾何的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能力,通過對圖形的特征的觀察和實踐活動的驗證,增強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形成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

  1、引導操作,學習新知

  在學習三角形的意義和各部分名稱時,我要求同桌的同學配合分顏色圍圖形,他們圍出了以下這樣的一些圖形:

  紅色綠色橙色紫色

  紅色、綠色、橙色圍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圍成三角形,如果把這些小棒都看作是線段的話,你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由于學生有了活動、實驗的基礎,學生很快就能說出:“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板書),并能說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邊、頂點和角等(電腦演示),通過觀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條邊和三個角(板書)。通過讓學生判斷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識得到及時鞏固。

  2、操作演示,應用新知

  生活處處有數學,“任何的一個數學知識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睂W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認識后,我請他們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學生都很踴躍地舉手發(fā)言,但如何把這些生活原型再現于課堂,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呢?我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生活原理再現在學生的面前,并提出了這樣的一

  個問題:“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讓每組的同學都拉一拉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了“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征(板書),再通過修椅子的活動錄像得以證實,這樣,就把教師“教數學”變成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

  3、小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進行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單位,更使邏輯思維正確地進行,概念必須明確,而要做到概念明確,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通過以上學習,學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內涵”。接著,再引導學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個個事物,當“一個個事物”多得不用枚舉,或者不必要枚舉時,可以用一類類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狀各種各樣,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勝一一枚舉,但可以按它的內角或它的邊分類。這節(jié)課我們先按角對三角形分類,上課前,同學們都剪了一個自己認為最特別的三角形,我讓他們觀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別在角內寫上角的名稱,然后在小組中,把同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類,看可以分成幾類,然后讓小組匯報,有的說:“三角形的角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的”,“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的”及“三個都是銳角的”。除了這三個情況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情況呢?通過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況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請個別小組把他們組中的三角形,按這三類分好,貼在黑板上,接著讓同學對第一類三角形進行起名,然后再通過比較分析,得出“鈍角三角形”這個既簡單又能突出這類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讓學生利用這一起名的方法,給另兩類三角形起名。

  至此,學生根據一定的標準,依從一定的規(guī)律,以三角形的載體,通過自己運作,進行了一次邏輯思維訓練,然后通過閱讀課本和觀看電腦演示,系統(tǒng)一整理已學的知識,再讓他們在組內說說學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過看三角形的其中一個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學生更明確地認識到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個角是銳角的就不能確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須是三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才是銳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階段:互測互評鞏固深化

  這一階段,主要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并進行相應的基本性、提高性、綜合性、拓展性的練習與檢測,使學習得以鞏固,并在應用知識的同時,對照目標檢測自己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評價與調節(jié)(邊電腦演示)。最后,我出示了一組拼組圖形(電腦演示),讓學生觀察,這些拼組圖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讓他們利用組內的三角形拼組一些有趣的圖形,說說這些圖形分別用到了哪些三角形。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聰明才智能和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和鍛煉。

  第四階段:總結評價,系統(tǒng)建構

  這一階段的總結評價是必要的,是對整一節(jié)課在知識上、方法上、態(tài)度上的總結與評價,應充分引導學生自評,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此外還應對本節(jié)學習的知識質穎解惑,把舊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中。形成知識網絡,為下一階段的學習作知識上、方法上的準備。

  至此,結束整節(jié)課的教學,在設計過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問題,希望得到老師們的指導。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材分析:

  我們都知道角是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知識,諸多平面圖形的特征和性質,以及幾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進行描述,可見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地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學生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設計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數學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經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認識角,發(fā)現角。從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1、 結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 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直觀地認識角,感受角的大小。

  3、 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中發(fā)現角、認識角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由于學生對角的認識還只是借助于實物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因此,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初步地認識角。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學法的最優(yōu)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整節(jié)課將觀察、操作、演示、討論等方法有機地貫穿于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實踐活動加深體驗、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并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腦子里,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等簡單的圖形,并在這學期學習了多邊形,知道了有幾條邊就是幾邊形,為今天的學習積累了一些經驗。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量線段的長短,所以教材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教材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知識,通過具體活動獲得對線段的直觀認識,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征。本課是學生學習用尺量物體長度的基礎,更是今后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重要知識準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使學生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2、在觀察、體驗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征,由于線段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線段的表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我將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運用以下教法進行教學:

  1、直觀教學法。通過教具、學具操作、多媒體演示等,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從實物感知過渡到圖形表象,抽象出線段的圖形,直觀的認識線段的特征。

  2、活動體驗法。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看、比、畫、折、說”等一系列活動,促進思考,引導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3、形象化的教學。形象化的語言,比如線段的兩個端點就像兩個小人兒立在兩端,線段躲到了圖形隊伍中去了等等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運用以下學法有效學習。

  1、觀察操作法!盎顒邮钦J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盡可能給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fā)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合作交流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實現思維互補,獲得成功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鑒于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猜謎語引入新課

  數學源于生活,從身邊常見的毛線入手,讓學生觀察桌上的毛線(隨意擺放),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彎曲的毛線。為操作把毛線變曲為直打下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經歷、感受知識,最終認識、掌握知識。因此我通過以下的活動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

  1、感知線段

  拉一拉:組織學生把毛線拉直,說方法,強調要捏住線的兩端再拉直。順勢指出: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引出線段。接著再進一步從拉直的這條線認識線段的兩個端點,輔助多媒體在課件上抽象出線段的圖形,閃爍端點,加深認識。

  辨一辨:在對線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通過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線段的兩個特點,并及時通過想想做做第1題,進行辨認和說理,加深對線段特征的認識。

  2、找線段

  在學生對線段有初步的認識后,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來加深理解,加深對線段的感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觀察課本的邊,數一數有幾條線段,引導孩子觀察這幾條線段圍成了什么圖形。

  接著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導發(fā)現幾邊形就由幾條線段圍成。從實物遷移到圖形,加深對多邊形的認識。

  3、做線段

  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嘗試,引導學生發(fā)現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讓同桌之間互相指指說說,鞏固線段的.特征。

  接著讓學生試著在紙上折出比這條線段長或短的線段,直觀感知線段的長短,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孕伏和滲透。

  利用低年級學生愛玩愛比賽的特點,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想學、樂學、學會、會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4、畫線段

  引導學生利用一些工具嘗試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畫好線段后,先在小組交流匯報。然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線段,交流畫法和步驟。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感受解決數學問題的多樣化。

  三、游戲鞏固,拓展延伸

  結合書中的練習,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深化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闖關“畫線段”。

  第一關:連接兩點畫一條線段。

  第二關:三個點。猜猜畫完是什么圖形?

  第三關:四個點。獨立畫,交流。

  四、全課總結,質疑延伸。

  課的最后,讓學生交流這節(jié)課的收獲和體會,以學生自我回顧的方式進行小結,促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掌握,培養(yǎng)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

  《認識線段》評課記錄

  朱月萍:今天朱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jié)形象生動的低年級的數學課,整節(jié)課體現了形象化的教學風格,下面請各位老師圍繞“形象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王 燕:

  1、形象化教學語言的運用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形象化的語言不僅有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有效地記住線段有兩個端點這一特征。

  2、形象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開始,由生活中的實物毛線引入新課,再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特征,最后抽象成線段這一圖形。由生活到數學,由形象到抽象,充分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形成的理解。

  游曉霞:教者從謎語導入引起學生興趣,重點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和教學手段。采用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教者能引導學生發(fā)現注重指導學生觀察操作。

  孫 亮:畫線段時動畫出現的是先畫直線,再畫兩個端點,是否可以展示先畫兩個端點,再畫直線,或先畫一個端點再畫直線和另一個端點。

  胡萬進:關于四個點可以連成幾條線段,學生容易定式思維連成4條線段,可以在出示3個點連成線段之后再在連好圖形旁邊再加一個點,學生就更容易發(fā)現對角線連成的線段了。

  周 建:

  1、聯系生活實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逐步認識線段的本質特征。

  2、課堂結構合理,過度自然,語言形象化突出,教學效果好。

  建議:連接4點,可以結合學生握手的情境

  周文進:兒童化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激勵性的語言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自然得體,富有啟發(fā)的無聲語言帶動課堂教學。

  郁 平:教學中教師緊緊抓住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征來教學;顒又型ㄟ^實物的操作,例如拉一拉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更形象和直觀的讓學生找出線段的特征。比較線段長短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找出比價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每個教學內容的重點。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對稱》。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簡單的分析: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上冊第68頁《對稱》。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對稱的現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編寫時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呈現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蝴蝶、蜻蜓、樹葉、臉譜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引出對稱的概念,為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軸對稱現象,找準并會畫對稱軸。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把原教材進行靈活的調整,力求體現新知識的層次與深度,將主題圖蝴蝶、蜻蜓、樹葉、臉譜揉合貫穿于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將主題圖中的蝴蝶設計成小書簽作為認識對稱軸的學具,而用神州六號成功飛上太空這樣生動、振奮人心的場面來導入新課,依據從具體到抽像的認知規(guī)律,以及兒童心理特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實物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判斷出哪些東西是對稱的,并能找出它們的對稱軸,學會畫對稱軸。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通過情境畫面的引入,滲透愛國教育和審美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學會欣賞數學美。

  4、評價目標:用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對稱。

  接下來說說本節(jié)課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wěn)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未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認知,聯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fā)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獲得知識。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jié)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fā)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議一議,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畫一畫,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動中感知對稱的特征。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設景激趣,導放新課

  我先播放一段錄像,在播放錄像的過程中我打算邊解說:同學們我們的祖國真?zhèn)ゴ,是第三個將人類帶上太空的國家。真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接著用課件演示將神州六號宇宙飛船、汽車和飛機展示出來,(點擊出現線條)讓學生觀察這三幅圖的左邊與右邊,形狀大小怎樣。通過觀察估計學生能夠發(fā)現圖形的左邊與右邊形狀大小一樣。從而自然的引出課題:對稱(板書),通過播放錄像,設置情景,自然的導入新課,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達到課使趣生的效果。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認識對稱。

  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改革的理念。了解對稱的特征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個層次:剪一剪,說一說,折一折,變一變。在每個層次的教學過程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來發(fā)現對稱的'特征。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

  一開始我神秘的說:同學們,老師剪了一個對稱圖形,你們猜猜看是什么呢?邊說邊出示對折的圖形(拿出大蝴蝶),當學生猜出是蝴蝶時,我將它打開并貼在黑板上(板書)。并告訴學生老師還將他制作成小書簽要送給大家。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而是將小書簽作為后面認識對稱軸的學具。

 。á冱c出剪一剪)接著讓他們在小組中互相交流怎樣剪才是一個對稱圖形,再讓他們合作嘗試剪出對稱圖形,我先讓學生交流的目的是讓他們感受到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找到恰當的方法。

  (②點出說一說)學生們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當發(fā)現學生懂得先對折再剪時我請他把剪好的圖形進行展示(拿出對稱圖群),并說一說是怎樣剪的。如果學生能夠說出我先對折再剪就是一個對稱圖形時,我將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對其進行表揚,讓他嘗到成功的喜悅。

  (③點出折一折)接著我再引導學生把剪好的圖形再對折一下看看,發(fā)現了什么(再次手拿一個),估計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都能夠發(fā)現對折后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大小和形狀一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歸納出對稱的概念并進行板書(板書:對折——完全重合——)。對折后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圖形大小一樣,我們說他們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á茳c出辯一辯)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經知道什么是對稱的。我再利用課件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來辨別哪些圖形對稱的,安排的順序是形象的生活圖案到抽象的圖形。(點擊返回)

  2、認識對稱軸

  現代課程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只是被動的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這環(huán)節(jié)中我結合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征,選擇貼近生活中的蝴蝶做成小書簽,作為認識對稱軸的學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的樂此不疲。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在教學對稱軸之前我現對剛才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給(JI)予肯定,并獎勵每一個人一個蝴蝶小書簽(手拿),問他們它是不是對稱圖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計學生會回答通過對折出來的,接著請全班同學把圖形進行對折來驗證。再讓學生把它打開,發(fā)現中間有什么、估計學生通過觀察能發(fā)現中間有一條折痕,我會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贊許,并告訴學生中間這條折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折痕:對稱軸)。接著我示范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小書簽上畫出它們對稱軸,在小組內互相評一評誰畫的準確,并相互糾正錯誤。(返回)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看書質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來的每一個問題,由此來了解學生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本著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系,做到形式新穎、層次分明。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請看:第一道題是課本第68頁的做一做,這一道題是先讓學生判斷出哪些圖形是對稱的,然后畫出他們的對稱軸。第二題是課本第70頁的第二題,通過折一折找出一條到多條對稱軸,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再利用課件進行演示。第三題是課本第70頁的第3題(展示書),這一道題稍微有一些難度.是要求學生根據對稱的特征畫出圖形的另一半。4是游戲找朋友:我將教材中的臉譜應用到游戲中,制作成幾對圖案顏色不同的臉譜并分成兩半發(fā)給學生,通過游戲來找到對稱的臉譜。(貼臉譜)。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了對稱的知識。

  再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舉例說出生活中所見到的對稱的現象,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最后是欣賞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請大家一起來欣賞。(播放課件)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對稱的美,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全課小結,交流評價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因此我設計了一張評價表《課堂閃亮星》。這張評價表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最后再數一數自己得了幾顆星星,這張評價表既是對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掌握知識進行了解,又是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進行評價。

 。ㄊ种福┌鍟O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了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頁,角的認識。

  2.教材簡析

  本課時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角,體會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為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奠定基礎。教材呈現的內容是例1,讓學生在實物當中認識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畫角;結合練習3,感知角的大小。

  3.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已經具備有關角的生活經驗,但是他們對角的認識是籠統(tǒng)的、模糊的,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常見的物體和平面圖形出發(fā),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對角的科學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稱。

 。2).通過動手操作,認識到角有大小,并且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感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

  5.教學重點

  理解角,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角的大小

  7.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卡紙、扇子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知識的有限性以及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我對被本課的教學內容采用了一下幾種教學方法:啟發(fā)式談話法、演繹法、合作交流法,并在課前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將這些教學方法合理地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過程中自覺地獲取知識,了解角并且學會比較大小。

  三、說學法

  動手操作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初步認識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學會比較大小。

  合作交流法: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體會合作交流的精神,并在交流過程中,把自己想法告訴合作人員,提高學生語言交流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收情景,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角,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引出一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圖中的平面圖形,從而引出課題認識角。并且引導學生說出角的共同特征。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對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結合生活,感受角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將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1.找“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學相互匯報。學生在找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就在我們生活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樂趣。同學相互匯報,如有錯誤,可以幫助同學指出錯誤,提高他們的交流能力。

  2.摸“角”:讓學生上來摸一摸教師手中的角,在次直觀的感受角的基本特征,并讓學生說一說摸角之后的感受?偨Y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板書)向學生介紹角的部分的名稱。邊

  頂點

  邊

  (教師示范畫角)

  3.畫“角”做“角”:讓學生自己畫一畫,做一做,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進一步鞏固對角的圖形特征的認識。再通過判斷以下圖形是不是角、從平面圖形中找角,及時幫助了學生對角的概念加以鞏固

 。ㄈ、動手操作,比較角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直觀的感受角的大小。先通過觀看老師演示紙扇打開和合攏的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角在變化,它是有大小的。再有了直觀的認識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滲透比較的方法,并在小組當中進行交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感受數學的樂趣,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ㄋ模、鞏固角

  1.說一說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2.練習八第三題

  3.角在生活的運用

  通過以上的練習題,再次幫助學生鞏固角的知識。第三題讓學生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數學的樂趣。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設計意圖】

  綜觀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資源,讓學生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突出了實物感知,動腦數數,動手操作等活動,通過適時的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好奇、質疑、討論、整理的學習情境中,認識了“千”“萬”,建立了良好的數感。鼓勵學生嘗試用數字刻畫出事物。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新知能力,板書簡潔有效,學生印象深刻。增加了運用,盡量讓學生去說數的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這一課以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從標題來看,具有情境性與活動性。從內容看,學生學習了有價值的數學,教材在創(chuàng)設數學活動的主題與情境中,很自然的滲透人與自然,人與他人及人與自我等關系的價值。

  【教學目標】

  1. 通過事例體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 通過熟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并了解單位之間的關系通過估一估、擺一擺等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3. 培養(yǎng)學生克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感受克服困難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點】

  感受大數,認識“千”,“萬”。

  【難點】

  充分感知一千,一萬有多大,理解單位之間的進位關系。

  【教具準備】

  課件 大正方體

  【教法】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在于興趣。本課數正方體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聽為主動探究,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本節(jié)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jié)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學法】

  學生是主體,本節(jié)課讓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大數,在動手操作,實踐感知大數,培養(yǎng)動手能力,體驗數感。

  【教學程序】

  課標指出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的自身缺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里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將數學活動置身于實施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現的機會。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置了如下四大環(huán)節(jié)。

  一) 聯系生活,體驗新知

  1.出示數幅圖片,感知生活中的大數,激發(fā)學生了解探究大數的欲望。第⑴幅圖片是全校集會的圖片,可以讓學生試著估一估大約有多少人。第(2)幅是東方電視塔,讓學生讀數,先比劃一下一米有多長,四百多米也就是大約四百多小朋友小手伸直的.長度。緊接著出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讓學生讀一讀,相機滲透愛國情感。接下來出示萬里長城和南京長江大橋的長度。讓學生在讀數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大數。

  2.象這樣生活中的大數還有那些?與同桌說一說。

  3.請同學匯報。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大數,板書課題:生活中的大數。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由1000個正方體組成的大正方體,請同學們估一估,數一數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多少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生經歷數的過程,出現了100,600,1000的結果,先聽學生匯報自己數的結果。不馬上否定學生的結論。

  2、屏幕演示數的過程,先出示一列有10個,板書:一列是10個 。課件演示一層又由10列組成。板書:一層是10個10列 100個 演示:一個大正方體又由10層組成,帶領學生一起數,100、200、300……1000 讓學生理解10個10是一千。

  3、認識萬 一個這樣的大正方體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生:1000個。二個呢?三個呢?(課件出示)……九個呢?那么十個呢?生:一萬。

  4、進一步理解“千”“萬”的實際含義。

  1)我們的數學書大約有多少頁?生:100頁。10本這樣的書約有多少頁?生:1000頁。實際操作一下,讓學生比劃一下一千頁、一萬頁大約有多高。

  2)出示千人合唱團的圖片,10個這樣的千人合唱團共有多少人。生:一萬。請學生閉眼想一想那個場面。說感受。生:壯觀 熱鬧

  5、填寫數位順序表

  1)卡紙出示沒填完的數位順序表,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計數單位?生:個位,十位,百位。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認為第4位是什么位?第5位呢?生:萬位。請學生填寫完整。告訴學生萬后面還有很多數位,以后再學習。

  3)體會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如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他們的進率都是10。

  三) 應用新知,學以致用

  我們運用今天的新知來解決問題。

  1、數一數,說一說,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木塊組成。(教材31頁的說一說)

  1)請學生先獨立數,試做,2)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數的?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2、紅色涂出238個小方格。

  1)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小方格的排列規(guī)律。生:用紅線圍出來的一個大正方形里面有100個小正方形。

  2)涂出238個小方格。要求一眼就能看出來。

  3)作品展示。

  四) 回顧評價

  1.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2.關于大數的知識,你還想知道哪些?

  【布置作業(yè)】

  完成一課三練的17頁。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學背景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的第一節(jié)“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的第一課時,教材第12頁至14頁例1、例2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內容屬數與代數領域,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分類知識和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分數的基礎,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并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認識除法打好基礎。新課標指出: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fā)式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機會很多,所以已粗淺的接觸了此類知識,腦海中已有淺略的表象,但卻無系統(tǒng)的理念體系,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升華。

  二、根據課標要求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我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重、難點如下: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舉例說明“每份同樣多”,并能說出平均分的含義。

  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點,會將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至少

  80%的學生能比較規(guī)范地說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學資源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教學資源

  充分利用教材主題情境,借助多媒體電子白板、實物學具,在真實的數學情境中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ǘ┲饕虒W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這樣規(guī)定:“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基于此,在教學中通過具體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解決問題,積淀經驗。

  四、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主要設計四個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感知“平均分”;(二)動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三)應用新知,理解“平均分”(四)全課總結。下面就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流程及設計意圖進行說明。

  (一)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感知”平均分”。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從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1、情境引入,初步體驗“每份分得同樣多”。通過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二(1)班準備春游食品”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把圖中小朋友分東西的場景進行描述,尤其是對“分橘子”、“分糖果”的情景進行猜想:小朋友手里拿的橘子、糖果應該放在哪一堆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情境的原因是孩子們對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具有濃厚的興趣 ,這與他們的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在觀察分食品的場景中,那種要求分的公平、一樣多的分配方案是出自孩子們內心需求的,因此,會很自然的產生每份分得同樣多的要求,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他們初步體驗“每份分得同樣多”!

  2、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利用各種學具圖形代替實物 ,按照小組人數將這些“實物”進行分配,然后集體交流,匯報分的'過程及方法。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是相對開放的,組內利用學具代替實物,各種“實物”的數量也不一樣,按照4個人來分,會出現每人分得同樣多,也會出現每人分得不同樣多,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充分展示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的策略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實現經驗互補,也為教師調整教學預案提供現實情境。這個環(huán)節(jié)使進一步體驗“每份分得同樣多”!

  3、從學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利用實物展臺,選取平均分和沒有平均分的小組進行對比,并交流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 由此揭示這種公平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

  【設計意圖:經過平均分和沒有平均分的對比,讓學生再次體驗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過程和分法,建立深刻的“平均分“表象—— 每份分得同樣多。通過展示和交流,引導一部分學生能比較清楚地說出平均分的過程和方法。】

  4、在滲透份數,每份數中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課件出示練習三第2題:小紅把8塊糖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她有三種分法,哪種分法是對的?先由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想法,再指名匯報并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根據“平均分“的概念判斷“哪種分法對”,讓學生在運用“平均分”概念進行判斷的練習活動中,滲透份數、每份數,鞏固對“平均分”的認識!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一、 教材

  1、教學內容:《6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表內乘法(一)》的第6課時的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重、難點:教材內容的呈現是在學生學“2—5的乘法口訣”以后。由于他們已經具有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體現了提高學生學習獨立性要求的編寫意圖。

  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難點是怎樣去熟記并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

 、 通過觀察、探索,使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 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 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教法

  1、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情景里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游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小學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chuàng)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學法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培養(yǎng)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2、在游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3、培養(yǎng)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 教學、具準備

  課件、寫有算式的卡片、蘋果;主題圖、表格。

  五、 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讓全班同學回憶“1—5的乘法口訣”。這不但是為了檢測他們是否掌握并記憶了,還可以為本堂課的教學做一些鋪墊。

  (二)設置情境,探討新知。

  1、編寫口訣。

  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地觀察圖畫,探索、歸納出6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并加以記憶。根據教材的'主題圖,我逐一出示小魚(1條小魚由6個全等三角形組成,一共出示6條)。學生觀察圖畫,思考并完成下面的問題:

 、、填表。

  盤數 1 2 3 4 5 6

  個數

  ②、根據表格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根據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

  ④、根據“口訣”還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嗎?

  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所以我們要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如:①61頁“做一做”,呈現用6根小棒擺成的六邊形直觀圖,以口答“擺2個六邊形用多少根小棒?擺……”鞏固6的乘法口訣;②63頁第6題,填空題,題目以圖文結合形式給出一只螞蟻6條腿的條件,讓學生分別填出3只、6只螞蟻多少條腿;③怎樣很快地算出在上課的學生的人數(每6人一組,共6組)?

 。ㄈ┬〗Y。

  1、結束語(師):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生答。板:6的乘法口訣]這不僅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概括出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還可以再次喚醒學生對本堂課的記憶,揭示課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優(yōu)質說課稿02-28

小學數學優(yōu)秀說課稿11-26

小學數學說課稿11-02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04-26

小學數學《角分類》說課稿03-13

《方程》小學數學說課稿11-08

小學數學人教版說課稿01-09

蘇教版小學數學說課稿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