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說課稿>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

時間:2022-07-28 19:06:3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1

  一、 教材簡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它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意境悠遠的短文。文章先點明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兩次到德國的所見所想,介紹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抒發(fā)了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境界的感慨,表達了對德國奇麗風景和奇特風俗的贊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而是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卻意味深長的道理。因此,本課教學重點定位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積累優(yōu)美語言。教學難點為:初步體會德國民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精神境界,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教學目標:

  依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識“莞、姹、嫣”3個生字,會寫“脊、錦、暇”等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脊梁、姹紫嫣紅”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三、教學過程:

  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我在設(shè)計教學過程時,力求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具體過程如下:

  一、導入新課。

  通過談話引出文中所出現(xiàn)的德國這個國家,讓學生先談?wù)剬Φ聡牧私,然后教師播放展示德國美麗風景和風情的課件,引出課題進行板書。(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認讀生字詞,在檢查認讀生字詞時,重點抓“莞爾一笑”和“姹紫嫣紅”,強調(diào)正確讀音,指導“嫣”的寫法;然后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談?wù)劦聡o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nèi)容: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以文中“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币痪渲械摹懊利悺币辉~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突破教學重難點。具體分這樣幾個小環(huán)節(jié):

  (一)細讀課文,尋找美麗:

  首先我從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边@一句入手,讓學生初步談?wù)剬Α懊利惒]有改變”的理解。

  作者說的“美麗”(板書)其中包含著美麗的花,接著就請學生自讀課文,找找描寫花之美的句子,重點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的2、3兩句話,通過圖片展示等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和“姹紫嫣紅”(板書)的意思,體會花的美;通過“家家戶戶”和“應(yīng)接不暇”體會花的多,并指導有感情朗讀,概括出這是多么奇麗的景色。

  (二)品讀課文,感悟美麗:

  為什么在德國能看到這么奇麗的景色呢?緊接著請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第二自然段,看看德國人是怎樣種花的,從“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體會他們愛花的真切,幫助學生重點理解 “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這一句,明確德國人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感悟這是一個多么奇特的民族。這時再結(jié)合“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币痪洌瑤椭鷮W生理解這正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板書)出示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抓住“耐人尋味”請學生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感悟他們的心靈就像花兒一樣美麗。

  (三)前后呼應(yīng),內(nèi)化美麗:

  再次回到 “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一句,請學生談?wù)勛x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對這句話又有怎樣的理解?作者在這里所說的“美麗”指很多東西,除了美麗的花,還有什么是美麗的?(德國人民美麗的心靈、境界)師生感嘆地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小結(jié):

  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季羨林先生》和《季羨林散文》,教師做課堂小結(jié):我們跟隨季羨林爺爺一同欣賞了德國奇麗的街頭風景,體會了他們奇特的風土人情,共同感受到了德國人民的美好心靈。希望大家也能從我做起,做到——(指板書: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讓我們的家園變得越來越美麗!

  板書設(shè)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美麗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2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目是《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本課是九年義務(wù)教育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五課的教學內(nèi)容。這篇文章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的親身體驗;并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抒發(fā)了自己“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的感慨;最后講述了當自己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景像的情景,表達了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話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頗受教育。本文位于教材第8組課文,這組教材是以“異國風情”為專題,目的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qū)W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因此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yōu)美語言;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為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我將本課設(shè)計為兩個課時。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小學第三學段(5~6年級)識字上要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閱讀上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閱讀敘事性作品,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jié),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根據(jù)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和我們的學生沒有走出過國門經(jīng)歷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shè)為:

  1、知識目標: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yīng)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

  2、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學會作者寫景狀物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4、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三、教學難點:

  讓學生不僅體會到德國奇麗的風景之美,更感覺到德國人的心靈美。

  四、教法和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讓學生看圖觀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含義,談話法、討論法讓學生根據(jù)我提出的問題受到啟發(fā)自主學習、從文中自己的品讀感受文章,用自上而下教學設(shè)計引領(lǐng)學生理解課文,情境性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

  五、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實踐與想象充分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課外引入,揭題質(zhì)疑。

  引發(fā)學生對異域國土的興趣播放德國景色的錄像片,通過錄像回到文章,提出問題:當季先生四五十年后再次踏上德國土地時他是如何評價德國的,引出本文線索詞語:美麗。進而再引發(fā)學生思考“美麗”是否只指景色美,作為引導深入學習課文的出發(fā)點。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找季先生整體評價德國的句子:“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先讓學生說明“奇麗”的含義,鍛煉學生概括詞語能力,啟發(fā)學生學會在閱讀中解釋詞的方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詞語后,提出要求:讓學生用線畫出文中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通過動手圈劃,使他們手腦結(jié)合理解課文感受文章,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ㄈ┘氉x課文,感悟“美麗”。

  根據(jù)學生畫出的句子,深入課文學習文中的重難點。當找到“德國人讓花朝外開,自己只能看見脊梁!边@一段落,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體會德國人的品質(zhì)。

  當找到重點段落第三自然段:“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一句時利用圖片的出示讓學生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兩個詞語,使學生通過欣賞圖片的有效途徑直接理解本課重點,體會德國街頭的美。在“應(yīng)接不暇”一詞處先讓學生說詞義,再提出問題“你在什么時候應(yīng)接不暇,給大家舉個例子。”

  讓學生以此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并拓展思維將閱讀課程帶入生活。

 。ㄋ模┢纷x課文,再感“美麗”。

  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想象與感受相結(jié)合,配合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閉眼傾聽,老師誦讀第三自然段描寫德國美景的句子。傾聽中想象,再讓學生抒發(fā)自己聽后的.感受,想象看到、聽到、聞到了什么。組織交流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最后結(jié)合一組德國街頭花團錦簇的圖片,讓學生再感美麗。

  啟發(fā)學生感受“美麗”,讓他們把看到想到的都讀出來,進行自讀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特點的,學習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

  利用填空的形式,空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點詞語讓學生試著背誦,最后在課上理解感受美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完成背誦。

 。ㄎ澹┙沂局行,三感“美麗”。

  通過問題:“除了景色美,作者還是感受到了德國哪些地方美?”引出本課難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边@句話。

  通過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加上關(guān)聯(lián)詞語“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選擇,利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織交流,讓學生說明自己的觀點進行德育滲透,說明做人的真諦。

  再讓學生通過講述生活中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事例,進行口語交際,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從事例中讓他們自主感悟課文中的品德內(nèi)涵。

  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用生動語言啟發(fā)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讓學生情動于中,最后讓他們用“感恩”的語氣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再用“贊美”的語氣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鄙羁汤斫馕恼碌碾y點,體悟文章內(nèi)涵。

 。┣昂蠛魬(yīng),總結(jié)全文。

  最后回到本課第一個問題:作者說的美麗是不是只指景色之美。深化主題,揭示中心。

  六、板書設(shè)計:

  25、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景 奇麗 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德國 美麗

  人 奇特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這篇課文選自北京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散文集《再返哥廷根》。它不同于那些純粹描寫景物風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來的語氣講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國求學時的親身經(jīng)歷,描繪了德國家家戶戶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并用凝煉的語言道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最后講述1980年再次來到德國,再次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這是一篇十分經(jīng)典的美文,語言樸素而洗練,含蓄而蘊籍,既有娓娓動聽的故事,又有色彩瑰麗的描寫,既有淡遠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議論,既充滿著異國他鄉(xiāng)的奇情異彩,又滲透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感悟與思考,令人耳目一新,發(fā)人深省。走進文本,就仿佛走入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一個花的世界,一個美的世界,一個充滿溫情的世界,一個意蘊深遠、耐人尋味的世界。

  二、說目標

  縱觀全冊,第八單元是最后一個教學單元,它的主題是"多姿多彩的異域風情",訓練重點是"揣摩積累語言,了解異國風情,拓展搜集資料"。而作為第八單元的開篇課文,并且是講讀課文,文本的詩情畫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編者的編寫意圖,教者的預設(shè)生成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鳴點,形成教學目標:

  1、體會文本語言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披文入理,積累語言;了解文章用較樸實的語言表達深刻啟示的寫作方法,體會表達角度的獨特性。

  2、感受風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資料美——課前預習,課后拓展,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單元中剛學習了"利用信息,寫簡單的調(diào)查報告"。)

  教學時間為2課時

  教學重點:在于揣摩,積累語言,了解德國風土人情;

  教學難點: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文熏陶。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guān)德國的民情風俗和作者的資料

  三、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教師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中,我堅持以“讀”為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材文質(zhì)兼美,五年級學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課前搜集資料—質(zhì)疑研讀課文—把握重點讀議結(jié)合",并輔助采用"圖文結(jié)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說學法:

  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自主質(zhì)疑—以疑促讀—讀議交流"的方法來學習,即課前收集資料,增進對季羨林和德國的了解,然后自主質(zhì)疑,以疑促讀,做到聯(lián)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讀議交流。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仆",因此,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我關(guān)注了四個呼應(yīng):

  一、課堂問題與學生質(zhì)疑相呼應(yīng),注重教學實效和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

  二、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語言審美相呼應(yīng),契合了文本重點和學生的語言積累,情感熏陶;

  三、拓展練習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相呼應(yīng),突出了學生自學能力和課外延伸,認知世界的個性需求;

  四、人文熏陶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呼應(yīng),順應(yīng)了教學境界與學生認知世界,形成人生觀的科學途徑。

  四、說教學過程與設(shè)計理念

 。ㄒ唬┱n前準備——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課前,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請他們自學生字詞(部分重點字詞將結(jié)合教學加以指導),把課文讀通順;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可以設(shè)置四個小專題"季羨林與德國","鮮花勝地——德國","德國的風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國歷史和名人",這樣更有針對性,避免盲目無效。

  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課前預習,搜集資料,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實踐能力,又拓寬了學習的領(lǐng)域,構(gòu)建了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促進了學生對德國,對作者的了解,以及對文本的理解。

 。ǘ┱n堂行動——萬紫千紅總是春。

  1、導入——激發(fā)興趣,產(chǎn)生動力

  在唐詩宋詞的誦讀中拉開教學序幕,回顧祖國優(yōu)秀文化,接著讓學生簡單交流課外搜集的資料,當學生了解到德國的的奇特風俗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了解異國風情的好奇心。好奇心就是學習成功的重要驅(qū)動力。

  2、質(zhì)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個題目本身就耐人尋味,也會引發(fā)學生疑問,歸納板書:德國人自己種的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看?怎樣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花?自己的花是一種怎樣的景色?……

  這個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旨在"以疑促學""以學定教",讓學生由"冷"變"熱"。因為"那些不設(shè)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就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美國教育家哈。曼)

  3、解疑——直奔中心,品讀感悟

  先梳理學生的問題,再確定研究重點是大家最不能理解的問題“德國人自己種的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看?”,直奔點明中心且含義深刻的句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闭归_研討。

  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課文中指的是什么呢?

  理解“我為人人”: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通過引導學生從文章第二段中“花朵都朝外開,再屋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等詞句中發(fā)現(xiàn)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和養(yǎng)花的奇特之處,從“莞爾一笑”中感受到德國人把為別人養(yǎng)花當作理所當然的平常事,德國人愛花,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全部展示給大家一起享用,這不就是心中有他人的思想境界嗎?

  理解“人人為我”: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重點段落,也是作者語言的精彩之處,我準備引導學生從"任何,家家戶戶"等詞語體會養(yǎng)花的人家之多,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yīng)接不暇"等地方理解花的數(shù)量和顏色之多,花的顏色之嬌美,結(jié)合圖畫,視頻資料的呈現(xiàn),走進鮮花的意境,領(lǐng)略風景的奇麗;再通過個別朗讀,配樂朗讀把師生帶到花的海洋,帶入美麗的山陰道上;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在德國我們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聞到花綻放的清香”的原因,從而體會到“只有我為人人,才能人人為我(先學會付出,后得到)”。

  聯(lián)想感悟:生活中你有沒有感受過類似的境界?

  回憶發(fā)生在同學之間,鄰里之間,校園里,社區(qū)里,家里的事情,談自己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感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這個環(huán)節(jié),以自主質(zhì)疑“為什么自己的花給別人看”為切入點,把握課文主旨,層層推進,緊扣"花美人更美"這一靈魂所在,將重點段落的朗讀與領(lǐng)悟融為一體,把學生領(lǐng)進了鮮花盛開的境界,領(lǐng)進"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語文味兒最濃的環(huán)節(jié),既保持明確的教材意識,在交流中把研讀課文引向深入,既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又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

  4、升華——欣賞美麗,回味無窮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重在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我主要采用引讀法,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中感悟文章中心,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師:雖然四五十年過去了,我們的作者從紅衣少年變成了一位白發(fā)先生,善良的女房東或許已經(jīng)過世,四五十年有太多的改變,但我們的季老先生說:——(接讀:“變化是有的,但美麗并沒有改變!保

  師:因為他走在街上——(接讀:我走在街上,抬頭一看,又是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開滿了鮮花。)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覺得季爺爺說的美麗還只是鮮花嗎?

 。ㄗ寣W生先小組交流,再全班匯報。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的認識的機會。)

  師:這一切的一切,都讓作者發(fā)出這樣由衷的贊嘆:——(接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里也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贊嘆:——(接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師: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深深打動季先生,他深深陶醉了,仿佛進入夢中這是怎樣的夢啊——(接讀: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

  (三)課外拓展——萬水千山總是情

  1、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夢?需要同學們讀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教師出示作者照片)這就是作者留學德國的城市哥廷根,這個城市因一座大學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學。這所大學已經(jīng)孕育了32位諾貝爾獎的得主。早在1935年,二十五歲的季羨林先生帶著祖國的期望和自己的理想,滿懷雄心壯志在哥廷根大學留學十載,1945年才回歸祖國。1980年,35年后,當他再次踏上第二故鄉(xiāng),感慨萬千。后來寫下了今天我們所學的這篇課文。了解一個國家,了解一個人物,需要同學們在課外進一步閱讀。有一本書等待著你們?nèi)グ阉瓎,這本書的書名是《德國印象》。此書為季羨林的回憶錄,那里有動蕩的歲月,滄桑的世事,難忘的師恩,誠摯的友情,質(zhì)樸的語言,靈動的智慧,在那里你還能找到這篇課文背后的故事,課下,同學們讀讀這本書就會對這句話有更深的了解。

  2、每學一篇課文,我們都要領(lǐng)悟比較突出的表達方法。這篇課文描寫奇麗景象的句子,寫的既具體又生動,讓我們體驗到了語言描寫帶來的美,大家已經(jīng)背下來了,請試著默寫,不會的也可以抄寫。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yīng)根植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樣文化,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語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觀,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所以,我從語言積累和課外閱讀兩方面,設(shè)計了拓展任務(wù)。

  五、說板書

  圍繞課題、中心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將重點詞語依次板書,既展現(xiàn)了課文的結(jié)構(gòu),又體現(xiàn)了教學的流程,從而輔助于教法的實施和學習的落實。這樣做符合板書設(shè)計的目標性原則,有序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和條理性原則等。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4

  一、說教材解讀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異國風情”為主題,目的就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異國文化的窗口,向?qū)W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本文是我國已故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的短文。作者那道出人生教誨卻舉重若輕、守望平凡卻追求一種精神境界的本色樸素的語言令人贊嘆。文章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期親身感受到了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人養(yǎng)花的特點。抒發(fā)了作者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边@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教材特點及五年級段的語文學習要求,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ㄒ唬⒄J知和能力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戶戶、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yīng)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ǘ、方法和過程目標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投入情感,展開想象,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2、與同伴合作學習,交流體會,表達想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異國風情,體會人性之美,播撒“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钡姆N子。

  三、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四、說教學理念、教法與學法

  課堂中盡情展現(xiàn)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在教學行進中,我主要采用品象法與體驗法,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味、琢磨與習得。

  五、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依據(jù)主要場景制做課件見及配置音樂。

  2、學生準備:按自己的習慣及要求進行課前預習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流程

 。ū菊n的教學主要有四個內(nèi)容,即“看文、看花、看人與看夢”)

  一、看“文”

  師:同學們,我們中國有一座著名的學府叫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有一位已故的著名教授叫(生讀:季羨林)。季先生是享譽中外的語言學家、翻譯家、佛學家,還是別具一格的散文家;他80高齡提筆寫散文,一發(fā)不可止,成為當今學者散文的一座高峰。

  今天我們要走進他寫的一篇美麗的散文去感受他美麗的情懷。

  學生讀題

  1、請打開150頁,大聲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學生自主學習。

  3、反饋:

  師提示:講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補充課題。誰能將《自己種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個課題補充完整,課文的主要意思就講清楚了?

  預設(shè):(點撥點:時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別人看到的是什么?幾十年后又有什么感覺?)

  四五十年前作者在德國留學,看到德國人自己種花只看到花的脊梁,別人看到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花的海洋。幾十年后,他又踏上德國,發(fā)現(xiàn)美麗并沒有改變。

  隨機師生共同板書:脊梁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學生讀好“詞語”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高段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方法,我采用提示補充課題,點擊重點詞語等方法,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

  二、看“花”

 。ㄒ唬白约嚎吹降摹

  師:德國家家戶戶種花,自己卻只看到脊梁,哪個句子直接寫到養(yǎng)花的人只看到脊梁。請找出句子。

  出示句子:“家家戶戶都養(yǎng)花。他們的花不像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里,他們是把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談?wù)勛约鹤x句子后獲得的信息。

  預設(shè):

  **家家戶戶養(yǎng)花,是個愛花的民族。

  **養(yǎng)花的地點在臨街窗戶的外面。

  **“花的脊梁”只是一些枝干和葉子,并不美觀;(師:花的脊梁是什么?與花相比給人什么感覺?師:讀書應(yīng)該讀出書背后的東西)

  **花最美麗的部分──花朵自己卻不能完全欣賞到;

  **感覺這樣做自己有點得不償失

  **這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在行為上)

  ……

  師小節(jié):我們抓住“家家戶戶”、“臨街窗戶”、“花的脊梁”等詞語捕捉信息,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朗讀時只要注意這些詞語就能將句子讀好了。

  2、一生讀,齊讀。

 。ㄓ煤⒆幼x句子后獲得的信息導入教學,不僅尊重了孩子的認知發(fā)展,而且更能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更大的探究張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看“別人看到的”

  1、別人看的花怎樣?請找出句子。

  出示句子: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得人如入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

  學生自己練習朗讀。2位生個別讀。

  2、師:讀著讀著,你的眼前會出現(xiàn)怎樣的畫面呢?

  4、學生反饋:

  預設(shè):

  **我仿佛看到家家戶戶的窗子上鮮花怒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顏六色,千姿百態(tài),美麗極了。

  **我仿佛看到在這些奇特房子的窗臺上的花連成一串,匯成了一條條花的彩帶。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我仿佛看到主人們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陽臺,換上一盆盆正在開放的鮮花搬上陽臺。

  **我仿佛看到各種鮮花爭奇斗艷,吸引來了大批的蝴蝶,圍繞著各家各戶的窗臺翩翩起舞。主人聞著花香,欣賞著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時駐足觀賞,真是“人在街頭逛,似在花海中。”

  **你是抓住“姹紫嫣紅”這個詞語展開想像,真好!

 。◣熤笇В耗愕南胂裾婷溃馨涯愕南胂袢谌腈弊湘碳t這個詞語讀一讀。生先讀詞語,再讀句子。)

  **你從家家戶戶這個詞語,看到了一條條花的彩帶·

  (師指導:你也把你的想像帶如句子讀一讀。)

  **你看到了鮮花背后的辛勤和汗水。你走進了德國這個美麗的國度。

  **從靜態(tài)的鮮花街道,看到了花碟共舞的動態(tài)美·

 。◣熤笇В耗隳懿荒茏屛覀冏哌M這個鮮花的世界,讀一讀詞語“”)

 。◣煟和瑢W們,將這些美麗的畫面帶進句子,你會讀出讓你應(yīng)接不暇的花的海洋。)

  ……

  6、同學們,你們的朗讀,你們的想像,仿佛把我們帶入了這樣的畫面。

  出示句子師讀:(朱自清)

  所有的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兒一簇,那兒一叢,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骸

  師引讀:所有的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兒一簇,那兒一叢,都在微風中炫耀著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枝頭上顯示著自己的喜悅。就是——花團錦簇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骸褪恰ㄦ弊湘碳t)

  學生齊讀句子。

  7、師:你們的朗讀,你們的想像,又仿佛把我們帶進了這樣的畫面。請看:

  出示課件:鮮花滿街

  8、把你們的感受化為朗讀!

  生:女生讀,男生讀

  9、把這份美麗留在心中,全班讀句子或背誦句子。

 。ㄟ@是一段很有張力的語言,一幅絢麗的畫。在指導學生細品語言,還原形象時,我采用了朗讀體驗法,通過朗讀文字,閉目想象文字所描繪的畫面,層層深入,從語言到畫面,再從畫面到語言,引領(lǐng)學生走了一個來回,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高素質(zhì)的語感,積累語言,內(nèi)化成生命中美麗的積淀。)

  三、看“人”

 。ㄒ唬┛础胺繓|太太”

  1、師:德國人人種花,讓別人看到了花的海洋,那自己呢?(脊梁)

  2、補充材料:四五十年前,作者季羨林先生在德國留學,住在房東歐樸爾家。房東太太大約五十多歲,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家庭主婦,善良得像慈母一樣。季先生就住在他們家,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里,他每天只看到花的脊梁,于是他問房東太太:“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

  生:“正是這樣!”

  3、出示句子

  我曾問過我的女房東:你這樣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吧!她莞然一笑,說:“正是這樣!”

  4、句子中有個神態(tài)的成語,不能錯過。是怎樣的笑?

  意思:輕輕地笑。

  ……

  師生對讀(我們來讀讀句子,你會感受到這還是怎樣的笑。)預設(shè)評價:自然的笑,不可言傳的笑,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熱情的笑,溫馨的笑……

  師:現(xiàn)在明白還是怎樣的笑?

  5、就這樣,一個聲音在季羨林先生耳邊響起,正是這樣,正是這樣,正是這樣,正是怎樣呢?

  師引讀:正是這樣,走過每一條街,(看見窗戶前花團錦簇,姹紫嫣紅)

  正是這樣,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

  正是這樣,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

  (語文教學中,每一個詞都充滿了張力,要想語文教學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只有不斷開掘字詞這個源頭,才能上出語文味來!拜笭栆恍Α币辉~,刻畫人物形象入木三分,令人回味無窮,這樣的詞我們要做足文章。)

 。ǘ┛础懊褡濉

  師:面對如此美麗的景象,季羨林先生是怎樣想的呢?讀課文,找出句子。

  2、出示句子: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3、聯(lián)系上文,寫一寫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4、反饋:

  句子一:

  預設(sh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當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付出;互幫互利,互相贈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麗。這就是一種人生境界。

  **每個人都把自己種的花兒展示在窗外,自己也能看到多于自己的更多、更美麗的花。

  **學生聯(lián)系實際舉例說明。(如:學生輪流值日打掃教室衛(wèi)生,每人帶課外書到班上建立圖書角等等,都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每一個人將美麗的事物展現(xiàn)給別人,那就是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圓。

  **花,使季羨林想到如何做人,這本身也是一種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一份快樂兩個人分享,就成了兩份快樂。

  **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讓人“耐人尋味”呢?

  **他們把花給別人看,這種高尚的、無私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耐人尋味。

  ……

  師:你們的感受說明你們理解了這樣一個問題,明白了每個人要先為別人奉獻,在為別人奉獻的`同時,也能得到很多,這確實耐人尋味呀!當我們再次讀這句話的時候,你會帶著怎樣的心情來讀?

  預設(shè):

  **我會帶著贊美的心情來讀。

  **我會帶著敬佩之情來讀。

  **我會帶著欣賞的心情來讀。

  師:相信你們會讀得更好,更“耐人尋味”了。

  生齊讀句子。

  師:請再看句子,雖然“人人為我”放在前面,但實際上“我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為人人”盡到責任和義務(wù),才會實現(xiàn)“人人為我”的美好愿望!叭巳藶槲,我為人人”的境界,這樣的奇麗的景色,會長久保持嗎?

  生:(會)

  你們?nèi)绾卫斫狻白兓怯械,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預設(shè):

  **“美麗”指的是德國那奇麗的花。

  **“美麗”指的是那里的環(huán)境很美。

  **“美麗”還指德國人的心靈很美。

  **“美麗”還指他們那種無私境界的美,這種奇特的美。

  師:談得好,在美麗的花背后,卻隱藏著這么多美麗的東西,難怪作者說,請大家一起來讀這句話────

  生齊讀“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補充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德國成了戰(zhàn)敗國,德國成了一片廢墟,但是德國人民并沒有倒下去,他們對生活并沒有放棄美好,每戶人家都種花。這樣一個民族,沒過多久,就終于走出了困境,一個美麗的德意志民族又在世界崛起。

  所以,作者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

  生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纠系奈恼,道出人生教誨卻舉重若輕。語文教學就是要從言語層面進入文化層面,再從文化層面進入言語層面,在言語和文化之間再走一個來回。我相信,只要給孩子一方土壤,他們就會綻放出最絢麗的花朵。)

  四、看“夢”

  1、四五十年后,作者再一次漫步德國,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這個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動了,此時,作者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讀課文最后一句話,“我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辈乱徊拢皦簟笔鞘裁?

  預設(shè):**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yōu)秀文化,各國人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希望祖國人民學習其他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

  **希望祖國人民也能像德國人民那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2:結(jié)課:

  是的,作者希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朵精神鮮花在中華大地上扎根,開花。這就是季羨林先生給我們帶來的美麗的鮮花,美麗的境界,美麗的民族。

  季羨林先生的文章給我們帶來美麗,帶來真情,帶來哲理。

  20xx年,季羨林先生當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jīng)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fā)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寫的文章怎么可以不看呢?

  請閱讀《季羨林散文》,你們會得到一分快樂的心情,得到一分美麗的情懷。

 。ㄕZ文課堂的結(jié)尾,不是課文的結(jié)束,而是新的開端,引領(lǐng)學生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八、教學板書: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脊梁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ò鍟臉(gòu)成是題目、重點詞句,簡單醒目。這樣的板書直觀地給孩子一個感知文本內(nèi)容與靈魂的憑借。)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5

  一、說教材

  這篇優(yōu)美別致的短文是北京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寫的。它不同于那些純粹描寫景物風情的文章,而是用娓娓道來的語氣講述了自己1935年在德國求學時的親身經(jīng)歷,描繪了德國家家戶戶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并用凝煉的語言道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最后講述1980年再次來到德國,再次看到這番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讀起來既讓人大開眼界,又叫人回味無窮。

  縱觀全冊,第八單元是最后一個教學單元,它的主題是“多姿多彩的異域風情”,訓練重點是“揣摩積累語言、了解異國風情、拓展搜集資料”。而作為第八單元的開篇課文,并且是講讀課文,文本的詩情畫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編者的編寫意圖、教者的預設(shè)生成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更要能做到五心合一,找到共鳴點,形成教學目標:(大屏幕出示)

  1、體會文本語言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披文入理,積累語言;

  2、感受風土人情美——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3、拓展搜集資料美——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在于揣摩、積累語言,了解德國風土人情;教學難點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文熏陶。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大屏幕出示)教材文質(zhì)兼美,但較為淺顯簡明,五年級學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課前搜集資料—質(zhì)疑研讀課文—把握重點讀議結(jié)合”,并輔助采用“圖文結(jié)合法、情境渲染法”等。

  2、說學法:(大屏幕出示)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用“搜集資料—自主質(zhì)疑—以疑促讀—讀議交流”的方法來學習,即課前收集資料,增進對季羨林和德國的了解,然后自主質(zhì)疑,以疑促讀,做到聯(lián)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讀議交流。

  三、說教學過程與設(shè)計理念

  (一)課前預設(sh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課前,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請他們自學生字詞(部分重點字詞將結(jié)合教學加以指導),把課文讀通順;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可以設(shè)置四個小專題“季羨林與德國”、 “鮮花勝地——德國”、 “德國的風情我知道”和“我知道的德國歷史和名人”,這樣更有針對性,避免盲目無效。

  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課前預習、搜集資料,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實踐能力,又拓寬了學習的領(lǐng)域,構(gòu)建了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促進了學生對德國、對作者的了解,以及對文本的理解。

 。ǘ┱n堂行動——一詠三嘆,滋養(yǎng)性靈。

  1、導入——從民族的經(jīng)典走向世界的多元。

  在唐詩宋詞的誦讀中拉開教學序幕,回顧祖國優(yōu)秀文化,接著切入互動游戲“我們的鄰國尼泊爾的搖頭與點頭習俗”,當學生了解到尼泊爾人的搖頭才是表示同意的奇特風俗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到世界各地去走走看看,了解異國風情的好奇心。

  好奇心就是學習成功的重要驅(qū)動力。

  2、質(zhì)疑——“主動索取”永遠比“被動接受”得到的東西多。

  先讓學生介紹作者——季羨林(大屏幕展示)《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個題目本身就耐人尋味,也會引發(fā)學生疑問,歸納板書:(大屏幕展示)[德國人怎樣種花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色?自己種的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看?……]

  這個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旨在“以學定教”“以疑促學”,讓學生由“冷”變“熱”。因為“那些不設(shè)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就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美國教育家哈。曼)

  3、研讀——“埋頭思考”遠勝過一千句夸夸其談。

  首先,請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然后通過學生匯報積累的詞語,教師相機板書“脊梁、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yīng)接不暇、頗、耐人尋味”,再讓學生運用這些詞語來課文大意。

  之后組織學生談讀后感受。引導學生用書中的句子談。

  是啊,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書:奇麗、奇特)

  接著,請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他們提出的問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進行同桌或小組的交流;然后自主發(fā)言,交流體會。教師相機把握以下要點組織教學:

 。1)、研讀“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叩問“莞爾一笑”的靈魂。

  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屋子里看到的花:大屏幕出示“他們的花不像在中國那樣,養(yǎng)在屋子里,他們是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ǘ涠汲忾_,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卑鍟夯ǖ募沽

 。ù笃聊怀鍪荆┊敿玖w林為德國人與眾不同的養(yǎng)花方式感到奇怪時,女房東卻只是莞爾一笑,說:“正是這樣!”這“莞爾一笑”是怎樣的笑?(微微一笑,平靜的一笑,淡淡的一笑,樸實不張揚的一笑)從女房東淡淡的、平靜的一笑中,我們看出女房東是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愛花的人,而且愛花就把花的美麗和大家一起分享。這種淳樸的人生境界像花兒一樣美麗自然。)

 。2)、研讀感受“別人看到的花”——欣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景色。

  文章第三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重點段落,也是作者語言的精彩之處,更寫出了德國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讓學生說說別人看到的花(家家戶戶都在養(yǎng)花,家家戶戶都把花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花朵都朝外開,那么,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呢?讓學生說出句子。)大屏幕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我準備引導學生從“任何、家家戶戶”等詞語體會養(yǎng)花的人家之多,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yīng)接不暇” 等地方理解花的數(shù)量和顏色之多、花的顏色之嬌美,結(jié)合圖畫資料的呈現(xiàn),(大屏幕出示兩幅圖片)走進鮮花的意境,領(lǐng)略風景的奇麗;再通過個別朗讀、配樂朗讀把師生帶到花的海洋,帶入美麗的山陰道上。

  此時,你正漫步在這樣的街道上,你有什么感覺?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別人看到了一個花的海洋)指導學生背誦。

 。ù笃聊怀鍪荆┤缓笸卣瓜胂髮懺挘骸叭绻闶且晃划?shù)氐木用瘢垶槲覀兘榻B一下,‘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是怎樣的美麗景色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增進對文本的理解。

 。3)、感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這是一個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透徹的哲理,我覺得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所感悟,心生向往就很好了。先聯(lián)系“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欣賞別人的花”這種奇麗景色、奇特民俗初步理解;(大屏幕出示)再回憶發(fā)生在同學之間、鄰里之間、校園里、社區(qū)里、家里的事情,談自己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

  4、拓展

  四五十年前,20幾歲的季羨林先生感受到了德國人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今天,當他再次踏上這塊土地時,他又有了怎樣的感受呢?大屏幕出示句子: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是的,四五十年后,斗轉(zhuǎn)星移,物是人非,但奇麗的景色沒變,那奇特的民族沒有變。這是一個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咱們一起來讀讀這兩句話。(齊讀)與此同時,老人心中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猜一猜是什么?(生答)

  四、小結(jié)拓展

 。1)教師小結(jié):(多么美好的夢!今天,季老先生帶著我們?nèi)チ艘惶说聡,讓我們收獲了滿街馨香的愉悅,更讓我們收獲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一份心靈的充盈。讓我們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帶著對德國這個偉大民族的敬重,再次齊讀課題。(齊讀課題))

 。2)讓學生交流課外搜集的資料,了解德國還有哪些奇特的風俗。

  附:

  板書設(shè)計

  依照作者的思路,把握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和感情線,三線交叉而設(shè)計的詞語式板書,從而輔助于教法的實施和學習的落實。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花的脊梁 花團錦簇 姹紫嫣紅

  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

  花美人更美

  奇麗 奇特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課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第25課,是教材中第八組“異域風情”這一訓練專題中的課文。該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本組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交流學習的收獲”。課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前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散文。

  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做了一個思鄉(xiāng)的夢,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寫風景風情類的文章,不是純粹描寫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樣娓娓道來,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練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哲理,讀起來讓人既開眼界,又回味無窮,深受教育。

  教材編排這篇課文的意圖有兩點:一是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和名家大師的寫作風格,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二是使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

  二、對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的分析: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文中優(yōu)美語言。

  能力目標:結(jié)合課題,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第三自然段。

  情感目標: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1、透過理解重點詞語,讀懂課文,體會德國的風景美,人情美。

  2、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難點: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產(chǎn)生交融,深層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理解課文結(jié)尾處作者的夢。

  三、教法、學法分析:

  “高效課堂基本范式”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的目標是:改變教師教學觀念,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了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得以真實的體現(xiàn),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自讀感悟——合作交流——教師點撥。在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chǔ)上,通過對重難點的點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情感體驗,從而達成學習目標。,

  四、教學程序及設(shè)計意圖:

  (一)、激趣定標

  1、鞏固重點詞語,回顧學習收獲,導入新課。

  2、展示學習目標。

  【復習回顧上堂課所學,鞏固知識的同時自然過渡到本課堂的學習。展示課堂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方向更加明確,也方便學生進行自我檢測。】

  (二)、自學互動

  1、默讀課文,想一想:德國人為什么要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呢?在文中找出最能說明這一問題的句子,并反復讀一讀,然后說說自己的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導朗讀。(語速放慢,讀出回味無窮的感覺)

  【體會德國奇特的民族即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又是課文的教學重難點!墩n標》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lǐng)悟文章

  本的表達方法。”從語文教學三維目標出發(fā),我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后,找出“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大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等句子,就輕松地突破了理解“奇麗的景色,奇特的民族”這一教學難點,而且通過找句子,學生自讀自悟,小組共同研讀,充分地將學習的主人公身份還給了學生,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小組合作的努能力,讀、思、說三者合一!

  2、品讀第4自然段,思考交流:過了四五十年,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了“家家戶戶的窗口上都開滿了鮮花”的美麗景色,這時,他有什么樣的感受?(“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保

  小組合作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內(nèi)容,說一說:什么沒有改變?

  指導朗讀。(要讀出肯定的感覺,“沒有改變”要讀出重音)

  【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交流“美麗沒有改變”在文中包含的含義,進而悟得德國這個愛花的民族那“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真情是永恒的!

  3、深化課文,聯(lián)系生活,體會作者的`“夢”。

 。1)生活中,你遇到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嗎?

  (2)你怎樣理解課文最后作者的“夢“?(以飄渺的夢作為結(jié)尾,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季爺爺?shù)奈恼抡娼腥四腿藢の。?/p>

  【設(shè)計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是這樣想的:課文最后以“思鄉(xiāng)的夢”來結(jié)束全文,是別有深意的,而體會“夢”又是本文的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我以日常生活現(xiàn)象為突破口,估計學生都能提出班級圖書角同學們捐一本看百本的現(xiàn)象,從而延伸到,作者這個思鄉(xiāng)的夢,表現(xiàn)了作者高尚的愛國情操,以及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美好人生境界的向往,希望自己的民族和國家也有這么一種人文氛圍。這樣一來,突破難點就水到渠成了。同時,又把體會季老先生的寫作特點為線索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用讀、研、悟三種學習方法,全方位地感受到作者以夢結(jié)尾,能引人深思,耐人尋味。因此,耐人尋味又是課文的第三個寫作特色。由于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本組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交流學習的收獲”。所以對本文的寫作特點進行總結(jié)是很有必要的,同時,讀文章,總結(jié)寫作特點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4、回讀全文,升華情感

 。1)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句子,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小組內(nèi)互評。

 。2)練習背誦第3自然段。

  【通過感情朗讀、背誦訓練,旨在讓學生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三)、適時點撥

  1、“人人為我”和“我為人人”在文中的具體體現(xiàn),指導聯(lián)系全文進行整體把握。

  2、“美麗并沒有改變”在文中所指的含義。

  3、如何理解“花的夢”“思想的夢”。

  (四)、測評鞏固

  1、《課堂點睛》作業(yè)

  2、摘抄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五)、說說板書設(shè)計。

  板書設(shè)計以簡潔明快,突出重點,條理清晰。大致如下設(shè)計: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家家戶戶——花朵朝外——花的海洋——奇麗的景色、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奇特的民族

  【板書的關(guān)鍵詞均來自于課文,它濃縮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既有利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有利于讓學生從中悟得做人的道理,體現(xiàn)了文本的價值取向!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7

  一.說教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第25課。本課所在單元集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在25課中,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是親身感受到的德國人非常愛花,親眼所見德國家家戶戶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破耐人尋味,表達了自己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而是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yōu)美語言,又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二.說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2、理解課文內(nèi)容,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三.說教學設(shè)計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教師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中,我堅持以“讀”為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具體設(shè)計思路如下。

 。ㄒ唬、讀課文,談愛花,抓重點詞句感受景色的奇麗。

  德國是愛花的名族,我就“談愛花”入手,讓學生感受德國人愛花之真切。從而引導學生找出重點描寫德國街頭花奇麗的句子,于是就在這段文字上做文章。教師引導學生找重點詞語體會,寫感受,匯報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有自由讀,比賽讀,評論等形式,讀中加深理解、體會。最后,老師用一組圖片展現(xiàn)德國的奇麗花景,學生的感悟更深。

 。ǘ⒆ブ攸c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绷私獾聡嫣氐娘L俗。

  學生已經(jīng)了解景色的奇麗,教師此時讓學生將美景與風俗聯(lián)系起來思考,學生自然會想到,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讓別人看,走在街上,自己能看別人的花,這就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頗耐人尋味”一處,讓每一位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琢磨,去尋找生活中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學生在讀、思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這句話的理解,自然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三)、了解作者及寫書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課外讀書的興趣。

  季羨林是當代的文學大師,學生應(yīng)有所了解。而且他當時寫這本書正趕上改革開放,應(yīng)該讓學生了解寫書的意義。

  四.說板書

  這一課主要寫花的奇麗,人的思想境界美好,于是板書設(shè)計為奇麗——美麗的鮮花,奇特——美好的境界。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8

  本課預設(shè)兩課時完成,因此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為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正確讀寫“天性、宇宙”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的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重點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體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并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設(shè)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教師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中,我堅持以“讀”為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具體設(shè)計思路如下:

  1、談話導入:

  利用一個小調(diào)查,引出世界上還有一個與我們不一樣的民族,在此基礎(chǔ)上揭示課題,并引導學生對題目質(zhì)疑,從而很好的創(chuàng)設(shè)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初讀感知: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提醒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之后組織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后面的朗讀感悟作鋪墊,在此我就不再贅述了。

  3、朗讀感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的構(gòu)思是抓重點句,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品讀字詞,由句到詞,再由詞到句,循序漸進,逐步深入。比如,在提出“作者在德國看到了一種怎樣奇麗的景色”的問題后,找此相關(guān)語句,引導學生理解了“德國人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這個奇特的風俗。在這段話中,有一些詞語的理解對五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讓學生看課件欣賞圖片,教師范讀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guān)詞語。再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特別注意了讀的目的性的引導,不僅讀得正確、流利、也要有一定的感情。通過多種形式、不同目的的反復讀,學生一定積累了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而且課后要求的背誦,我想也是水到渠成了。

  4、交流拓展:

  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頗耐人尋味”一處,讓每一位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琢磨,去尋找生活中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學生在讀、思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這句話的理解,自然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9

各位老師下午好

  剛才,我們一起享受了一節(jié)家常課給我們帶來的質(zhì)樸和美感,聽了大家的評課,我的第一感受是大家真不愧是各校選派來的骨干,評課時實事求是、觀點鮮明且個性十足,我們的確需要這樣探討甚至爭論,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共同學習與成長,這是種很好的研討氛圍,也是熱愛語文課堂的老師們最好的平臺。

  說到這節(jié)課,因為張老師之前忙于學校的各種瑣事,只花了一個星期去準備,所以我把這節(jié)課稱之為充滿美感的常態(tài)課。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準備去雕琢,并非我們對待這節(jié)課的態(tài)度不端正,是因為家常課、常態(tài)課是張老師,還有我本人一直以來追求的理想課堂,雖然時間緊,張老師在這遍之前試講了二次,也就是一個星期之內(nèi)共上了三次。三次課呈現(xiàn)出的效果是不一樣的,但有共同點,語文味十足。 有語文味的課堂,我認為把握兩點足矣,一是盡顯語言文字的美,二是扣擊人文之美。這只是我自己比較狹隘的看法。下面我從這節(jié)課體現(xiàn)的五處美來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自然之美。

  一節(jié)好課,它不拒絕、不反對預設(shè),我們的備課就是一個預設(shè)的過程嘛,但是我們的課堂本質(zhì)上應(yīng)該是生成的,包括整個教學流程,跟學生的互動和對話。這節(jié)課好就好在它的自然天成。張老師的公開課從來都是背粗案,簡案,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絕不用重復的學生。為的就是呈現(xiàn)一個生成的課堂。就拿今天的課來說,張老師往那一站,首先人美是返璞歸真的那種純凈的美;然后她一張嘴,聲音美極了,甘露一般,這是一種磁石般吸引學生的美;她一朗讀,節(jié)奏之美,語感之美顯現(xiàn)出來了,這種美帶給學生的是享受更是語文素養(yǎng)的熏陶,所以學生后面說寫的環(huán)節(jié)令人賞心悅目,簡直就是張老師的翻版,因為這個班她代了兩年,受其影響之深嘛。大家可能以為完美的流程,完美的表達背后似乎隱藏了太多的預設(shè),其實不然,因為我聽了前面的試講,我有發(fā)言權(quán),三節(jié)課在細小的環(huán)節(jié)上的處理都不盡相同,就連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上都不一樣,因為她更多的是在關(guān)注學生的發(fā)展,生成的東西一多,就有了今天自然狀態(tài)下的真實的課堂。

  智慧之美。

  美貌與智慧并存這種魅力,這種美是超乎尋常的。從課程設(shè)計上講,一開課張老師用“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再回德國,他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這有效的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使問題直擊文章中心,這樣學生就很自然地從整體入手,對整篇課文作了整體思考,這也就是我明天要講的閱讀教學的十種模式之一,主線貫穿式。從教學過程來講,這節(jié)課生成的東西多,張老師的智慧也就顯現(xiàn)得多,例如:

  個性之美。

  所謂個性,就是出眾。張老師的與從不同在于什么?其一讀得與眾不同,從課題上就入手,把語文課的味讀出來。她用抑揚頓挫的朗讀藝術(shù)帶著孩子們用讀來詮釋文本的內(nèi)含,給文字注入生命,去撞擊孩子們的心靈。她還通過范讀,引讀,接讀等多種方式蹲下身子參與到學生的朗讀之中。正是這種個人的素質(zhì)魅力引領(lǐng)著學生有效地把朗讀訓練和理解課文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朗讀,又通過朗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寫花美的那段就體現(xiàn)得很好,如此帶著孩子在文本中走了個來回,大家都看得到效果嘛,從開課時讀題目的疑惑與驚訝到結(jié)束時讀題目的由衷贊嘆,這就是孩子的理解與成長。

  其二張老師用極具感染力的肢體語言營造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每個老師的教態(tài)是不同的,張老師那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不是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在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有了這般的親和力,學生肯定不畏懼,樂于閱讀,教學效果那是不言而喻的。

  豐富之美。

  文章篇幅不長,大部分內(nèi)容學生也不難理解,這節(jié)課最美之處是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首先是真正將語言文字的發(fā)展放在首位,將聽說讀寫落到實處。老師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中的學法指導無處不在,例如: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學會了邊讀邊思考;學會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對應(yīng)接不暇的理解),學生學會了聯(lián)系上下文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學會了合作學習;學生還學會了運用課外資料來促進對文本的理解。

  具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必須是“文道同行”的。這節(jié)課的人文滲透有力度,不是在單純地講大道理,而是與工具性相結(jié)合,既練習了說、寫,又起到了思想引領(lǐng),指導行為的`作用。

  再次,作業(yè)的設(shè)計也為這堂課增添了光彩,使課堂豐滿起來。課結(jié)束時張老師向大家推薦了有價值的書籍,力求學生邁進更為廣闊的閱讀世界。

  遺憾之美。

  語文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一節(jié)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yīng)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

  A上午我們講到了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目標,對照起來,這節(jié)課中默讀的成份少點,靜思默想應(yīng)該是高年級課堂中最常見的讀的形式,課如果一直處在高音區(qū),不管是老師和同學,這樣肯定有點累,教得不輕松學得也不輕松。

  B今天的課各個層面的東西都有,雖豐富卻顯得繁瑣了一些。這也不是張老師的問題,因為在試課后我們是希望張老師的課能夠?qū)㈤喿x教學中應(yīng)該注意的方方面面能盡可能多的展現(xiàn)出來,也就是這節(jié)課是純粹為了迎合我們這次閱讀教學的主題而量身設(shè)計的。本身我們是提倡閱讀課一課一得,抓住重要部分,帶著學生搞透徹的。C張老師是典型的淑女形象,課堂細而顯得碎,柔而顯得膩,這節(jié)課多了一丁點綿長,少了一份利索。各環(huán)節(jié)轉(zhuǎn)換得稍嫌繁重,例如

  D學語文其實就兩點,就是多讀和多寫。有些文字根本可以不用講,可今天有的環(huán)節(jié)卻問過來,問過去,嚼過來,嚼過去例如在說寫奇特的句子時。所以,我們的孩子在課堂約后半節(jié)產(chǎn)生了審美疲勞。

  E要想大幅度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有三個關(guān)健,一是對文本要有正確深入的解讀,二是要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設(shè)計,三是靈活機動的課堂實施。就這堂課而言,教育機智略顯單薄,例如在講花的美與多時,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10

  教材簡說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第25課。本課所在單元集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在25課中,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是親身感受到的德國人非常愛花,親眼所見德國家家戶戶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破耐人尋味,表達了自己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寫景物風情類的文章,而是在講述德國風景民俗的同時,用最精煉概括的語言點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長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積累優(yōu)美語言,又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的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本課預設(shè)兩課時完成,因此第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定位為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正確讀莞爾一笑、姹紫嫣紅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重難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

  2、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結(jié)合上下文與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語句,從中受到啟示與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設(shè)計: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教師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設(shè)計中,我堅持以“讀”為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具體設(shè)計思路如下。

  一、 初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句子。(這個環(huán)節(jié),在第一課時中,耗時較少。這里我就不再贅述了)

  二、 由字到詞到句,了解德國奇麗的景色,奇特的風俗。

  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詞較少,共有三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的構(gòu)思是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由生字莞到生字詞莞爾一笑再到第二自然段的相關(guān)句子,學生理解了“德國人養(yǎng)花是給別人看的”這個奇特的風俗;由生字姹、嫣到生字詞姹紫嫣紅再到第三自然段的相關(guān)句子,學生欣賞了德國的奇麗景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首先注意了讀的多樣性的設(shè)計,讀的形式有朗讀、小聲讀,結(jié)合插圖讀,個別讀、男女生讀,范讀、齊讀、配樂讀等等。如果說這些僅僅是種形式的話,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更注意了讀的目的性的引導。比如課文的第三段的兩句話,第一次,讀句子,是為了讓學生讀通順,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讀,在這段話中,有一些詞語的理解對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讓學生看課件欣賞圖片,教師范讀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guān)詞語。在學生理解了相關(guān)詞語后,我請學生朗讀,此時,對學生的要求,就要求學生不僅讀得正確、流利、也要有一定的感情。為了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我接著采用配樂讀。通過多種形式、不同目的.的反復讀,學生一定積累了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而且課后要求的背誦,我想也是水到渠成了。

  三、 由景到人到理,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如果說經(jīng)過以上兩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時,僅僅了解了德國一些風俗習慣和景色的話,教師此時讓學生將這兩處句子聯(lián)系起來思考,學生自然會想到,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讓別人看,走在街上,自己能看別人的花,這就是一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頗耐人尋味”一處,讓每一位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琢磨,去尋找生活中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學生在讀、思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這句話的理解,自然也潛移默化的受到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組教材中的一篇課文。

  本組教材的主題是“多姿多彩的異域風情”,訓練重點是“揣摩積累語言、了解異國風情、拓展搜集資料”。

  作為本組教材的開篇課文,文章講述了季羨林1935年在德國求學時的親身經(jīng)歷,描繪了德國家家戶戶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情景,并用凝煉的語言道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

  結(jié)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出示):

  1、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披文入理,積累語言,體會文本語言美。

  3、了解一些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感受風土人情美。

  教學重點在于揣摩、積累語言,了解德國風土人情;教學難點是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文熏陶。

  二、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讓教學立足學生的實際,教學前,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問題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分析,以了解學情。

  1、課后生字詞已經(jīng)會讀會寫的有哪些?

  2、這篇課文,你想怎么學?

  3、你對課文的哪一部分最感興趣?

  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90%的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生字詞,具備初步閱讀的基礎(chǔ)。80%的學生選擇以朗讀課文的方式學習。95%的學生對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最感興趣。

  根據(jù)這樣的學情,我選擇這樣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朗讀法,重點詞語品味法,并輔助采用“結(jié)合實際法、情境渲染法、實物演示法”等。

  學法: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用“讀文想象,品味詞句”的方法來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n前鋪墊

  課前,根據(jù)五年級學生的能力特點,請他們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設(shè)置三個小專題“季羨林與德國”、 “鮮花勝地——德國”、 “德國的風情我知道”組織學生搜集資料,這樣更有針對性,避免盲目無效。

 。ǘ┱n堂行動

  教學過程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了解作者,導入新課。

  一上課,我就和學生交流對季羨林的了解,在交流中出示:

  身份: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

  經(jīng)歷: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1935年赴德國留學。1946年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教授。1980年率中國社會科學代表團重訪德國!

  然后走入課文:從季羨林先生的經(jīng)歷中,我們知道他兩次到過德國,一次是1935年,一次是1980年。所以,當他第二次踏上德國的土地,朋友問他“你離開德國這樣久,有什么變化沒有?”他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

  相機板書:美麗并沒有改變。同時提出問題:這沒有改變的美麗是什么?讓我們一同走進季羨林先生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此時板書課題。

  閱讀教學之初,最關(guān)鍵的是抓住一個能夠統(tǒng)帥全文的問題,起到“提領(lǐng)一頓,百毛皆順”的效果,這樣可以使教學避免走入瑣碎分析的泥潭。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認讀生字詞。重點抓第二段的“脊梁”“莞爾一笑”(板書)和第三段的這些四字詞語以及這兩個最容易讀錯的句子進行指導。(出示四字詞語,和句子)分步進行,落實到位。

  3、熟讀精思,積累語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以文中“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币痪渲械摹懊利悺币辉~為切入點,來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突破教學重難點。具體分這樣三個環(huán)節(jié):

 。1)細讀課文,尋找美麗:

  首先我以“這沒有改變的美麗是什么?”入手,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畫出有關(guān)的句子。

  學生最容易找到的是作者描寫的花的美麗。請學生讀相關(guān)句子,(出示這句話)

  然后抓住“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來體會。

  我這樣引導學生理解:

  在“花團錦簇”這個詞語中有兩個事物,花和錦。你知道錦是什么嗎?它有什么特點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我總結(jié):

  花和錦一樣都是色彩斑斕,十分艷麗。這些像錦緞一樣美麗的花聚集在一起,一團團、一簇簇,用一個詞來說就是——(花團錦簇)。

  接著又引導學生說出花的各種顏色,總結(jié):這許多的顏色聚合在一起,就是——(姹紫嫣紅)。

  閱讀教學需要追求簡約而豐滿的境界,這樣,課堂才能夠主次分明,學生才能夠在簡約的學習步驟中收獲更多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這是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中著力體現(xiàn)的教學思想。

  接著,再通過“家家戶戶”和“應(yīng)接不暇”兩個詞體會花的.多。

  我這樣引導:

  是什么讓我們應(yīng)接不暇?請你用因為所以說一句話。為了引導學生體會文本語言美,我鼓勵學生想象說話:季羨林先生走在德國的大街小巷是怎樣賞花的呢?在學生交流的基礎(chǔ)上,我出示李廣田先生《花潮》中的一段話:

  有人走累了,揀個最好的地方坐下來看,不一會,又感到這里不夠好,也許別個地方更好吧,于是站起來,既依依不舍,又滿懷向往,慢步移向別處去。多數(shù)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這棵樹下看看,好,那棵樹下看看,也好,佇立在另一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更好,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

  引導學生結(jié)合這段話,再試著說一說。

  學生也許會這樣說:季羨林先生走在大街上,這家窗前看看,好。到那家窗前看看,也好。站在其中一家的窗前仔細看看,更好。他就這樣,看看,想想,再看看,再想想。

  學生還可能會這樣說:季羨林先生走累了,選了一個自己認為花最好看的地方坐下來仔細看。不一會,又覺得這里不夠好,他心里想:也許別的地方的花更好看。于是就站起來,慢慢走向別的地方。

  季羨林先生站起來準備走的時候,還不舍得走,因為花太美了沒看夠,但是他心里想:前邊說不定還有更好看的呢?所以他就一步三回頭的慢慢移向別處去了。

  如此,李廣田先生《花潮》中的經(jīng)典描寫,不僅僅作為材料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而且作為語言資料為學生提供了說話的素材,在說中讓這些本來獨立于這篇文章之外的語言融入到了本文的學習中,而且被學生吸收并內(nèi)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同時,在簡單的語言轉(zhuǎn)變中,季羨林先生欣賞滿街鮮花的形象就清楚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語言文字就這樣變成了畫面。

 。2)品讀課文,感悟美麗:

  再次回到“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一句,作者在這里所說的“美麗”指很多東西,除了美麗的花,還包含著什么?

  學生一定會說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季羨林先生在文本中著力提到的境界。

  引導學生讀出有關(guān)的句子:“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保ㄖ怀霾蛔x)幫助學生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但是,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僅僅是季羨林先生個人的心靈感悟。教學中此處不能深究。避免學生心中產(chǎn)生“把花種在房子里就是自私行為”這一種錯誤的認識。

  教學中,我點到為止。接著引導:季羨林先生能體會到的這種境界源于德國人奇特的種花習慣。誰能找到有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

  (3)前后呼應(yīng),內(nèi)化美麗:

  學生會讀這些語言(出示句子)

  在此,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為什么在德國人這樣養(yǎng)花呢?引出德國人養(yǎng)花的社會背景,并出示資料:

  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起國——德國,也使自己的國家遭受了重創(chuàng),戰(zhàn)后民生凋敝,滿目瘡痍。人們只能用大片的植物掩蓋城市創(chuàng)傷,也藉此來撫慰心靈的創(chuàng)傷。戰(zhàn)后重建時,很多人心靈苦悶,無處排遣,于是養(yǎng)花種草就更進一步的傳播開來,并形成了一種風俗,造就了德國無論大小城市都有連片的綠茵草地,家家都花草繁盛的景象。

  學生了解后明白:原來德國人在戶外養(yǎng)花的初衷是裝點樓房,裝點自己的城市。最初就是這樣的原因,可是久而久之,人們已經(jīng)形成了習慣,這樣養(yǎng)花就成了德國一種奇特的風俗。

  如此,從思考美麗是什么到尋找美麗再到積累語言,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談到德國人奇特的種花習慣,從思考奇特的原因聯(lián)系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從課外到課文,學生熟讀精思,積累語言,進行了一次美麗的旅程。

  4、總結(jié)全文,拓展升華

  我把全文歸結(jié)在這一句話上: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并這樣引導:

  35年前家家戶戶窗前花團錦簇,姹紫嫣紅,35年后依然不變;35年前人們自己的花讓別人看,35年后這種風俗依然沒有改變。不僅是季羨林,所有來到德國的人都不由的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德國的奇麗與奇特,我還搜集了季羨林先生《重返哥廷根》一文的片段:

  那一條整潔的街道依舊整潔如新。從前我經(jīng)?吹揭恍├咸梅试韥硐此⑷诵械,現(xiàn)在這人行道依然像是剛才洗刷過似的,躺下去打一個滾,絕不會沾上一點塵土。

  引導學生再一次贊嘆:——(出示: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最后,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結(jié)束語來結(jié)束我的這節(jié)課: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奇麗的景色和奇特的風俗,比如:在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它的大街小巷不是道路,而是河流;人們出行乘坐的不是汽車,而是一只只小艇。再比如有“萬象之國”美稱的泰國,在這里大象和人關(guān)系密切,你能感受到“與象共舞”的歡樂。還有遼闊的非洲,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非洲人的日常生活,無一不是彩色的。這些奇麗的景色,奇特的風俗,在我們本單元的課文中將一一展現(xiàn),讓我們滿懷期待,等待下節(jié)課的到來。

  老師們,這樣,我就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了一個閱讀期待,也就是為學生種下了對下節(jié)課學習的興趣。

  四、說板書

  最后,說一下我的板書。

  這節(jié)課我設(shè)計的板書由主板書與副板書兩部分組成。主板書只有本節(jié)課教學始終圍繞的一句話“美麗并沒有改變”,副板書是兩個最容易讀錯的詞。整個板書力爭簡潔明了,教學重點一目了然。

  各位評委、老師們,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附板書設(shè)計: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美麗并沒有改變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老師:

  上午好!我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在這里展示我的教學設(shè)計。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shè)計。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設(shè)計理念等七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異國風情”為專題,目的是讓學生從全人類的優(yōu)秀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并受到審美情趣的陶冶。本文作者是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選編本文的意圖有三:一是讓學生了解德國的民族風情特點,二是積累優(yōu)美語言,三是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教育。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本文時,即將結(jié)束小學五年級的學習,在本學期所注重培養(yǎng)的閱讀能力方面,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理解詞句的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抓住主要內(nèi)容、揣摩文章的表達意圖。但是仍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yǎng)閱讀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設(shè)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采取朗讀、默讀、瀏覽、配樂讀等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培養(yǎng)語感,并受到審美情趣的陶冶。同時,貫徹創(chuàng)設(shè)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四、教學目標

  依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掌握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姹紫嫣紅”等詞語,并理解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積累文中優(yōu)美語言;

  3、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奇麗的景色。

  教學重點:了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景色的特點,積累文中優(yōu)美語言。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五、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這篇文章精美雋永,但較為淺顯簡明,五年級學生容易理解接受,我主要采用“朗讀、默讀、瀏覽等多種閱讀方式、質(zhì)疑研讀課文、重點讀議結(jié)合”,并輔助采用“圖文結(jié)合法、情境渲染法”。

  2、說學法: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將引導學生用“自主質(zhì)疑—以疑促讀—讀議交流”的方法來學習,即課前收集資料,增進對季羨林和德國的了解,然后自主質(zhì)疑,以疑促讀,做到聯(lián)系上下文,邊讀邊想,讀議交流。

  六、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和準備,我計劃按照如下思路來開展本課時的教學。

 。ㄒ唬┗仡櫯f知,質(zhì)疑文題

  由上學期學過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課引出作者季羨林先生,順勢簡介作者及留學經(jīng)歷,因而引出課題。

  接著引導學生針對題目質(zhì)疑:“自己種的花為什么要給別人看?德國人怎樣種花才能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花?……”等等。這個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旨在引起閱讀期待,“以學定教”“以疑促學”,讓學生由“冷”變“熱”,帶著問題主動探究。正如美國教育家哈曼所說:“那些不設(shè)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就如同錘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

  (二)檢測預習,掃清障礙

  1、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由字——詞——文,層層推進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掃清閱讀障礙。

  2、首先我出示生字,先指名讀并組詞,然后讓學生齊讀,教師強調(diào)多音字、易錯字,在學生練寫后,讓學生提出難寫字,如“脊”和“嫣”,我在黑板上示范,教給學生如何把字寫漂亮。

  3、在學生會準確讀寫生字的基礎(chǔ)上,我出示詞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yīng)接不暇、頗、耐人尋味、莞爾一笑”,采取指名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正確讀出這些詞語。

  4、在學生字詞全部掌握的情況下,檢測讀文情況,以及對部分詞語的理解,對于提出的難懂詞語,采取兵教兵,對解決不了的放在理解課文時處理。

  (三)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掃清閱讀障礙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并思考:季羨林先生幾次去德國?哪句話概括地寫出了季老先生對德國的印象?

  引導學生捕捉重點句——“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并引導學生抓住兩個關(guān)鍵詞“奇麗”和“奇特”及標點符號來感情讀,讀出感嘆之情。在感情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理解“奇麗”和“美麗”的不同。

 。ㄋ模 細讀課文,感受景色的奇麗

  有位哲人說過:“埋頭思考”遠勝過一千句夸夸其談!

  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尋找奇麗——感悟奇麗”為貫穿課堂學習活動的線索,請學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借助自學提示自主探究,研讀品悟。

  為了突破教學重點,我設(shè)計了這樣幾個層次:

  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在學生充分的自學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景色的美麗?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大屏幕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

  抓住關(guān)鍵詞“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花的海洋”“山陰道”來感受景色的美麗,抓住“任何”“家家戶戶”來感受景色的奇特。在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時,我結(jié)合“花團錦簇、姹紫嫣紅”圖片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然后引導學生想象“可能都有哪些花?可能有哪些顏色的花”從而體會到花的多和美,在此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花團錦簇”側(cè)重于花的樣子和形態(tài),“姹紫嫣紅”側(cè)重于花的顏色。采取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花的多和美。在學生體會到花既多又美后,自然體會到這就是一個“花的海洋”,然后鼓勵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描述這美麗的景色,從而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也為下面寫話作了鋪墊。

  注重朗讀,內(nèi)化情感。

  這堂課,我抓住重點句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騰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品讀,在品詞品句的基礎(chǔ)上進行多次地、反復地、有層次地讀,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出意境。

  在學習“景色奇麗”這部分講解幾個重點詞語時,我問:你能不能讀出花的美、多?(讀好這些詞、讀好這句話。)學生借助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朗讀課文;在教師簡介“山陰道”一詞后,緊接著又提出要求:這么美麗的.德國大街你想不想去看一看?接著,學生閉眼我配樂解讀。在輕柔的音樂中,通過讀、想象完全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朗讀上升了一個高度,同時也為下文的展開想象、隨文練筆作一個示范和鋪墊。

  展開想象,隨文練筆。

  我在教學中靈活采用“欣賞畫面入境,品讀想象中生情,深讀積累中拓展”等教學方法,盡力引導學生去想象場面情景,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shè)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寫。引導學生想象時,因為已經(jīng)有了前面老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學生再寫就容易多了。學生寫好后,伴著音樂,叫2-3名學生說自己寫的話。最后兩次引讀“多么奇麗的景色!”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德國奇麗的景色。在感受景色的奇特時,采取教師引讀的方法感受“任何一條街”和“家家戶戶”,并結(jié)合美麗的街景圖片感受景色的奇。

  當堂背誦,積累語言。

  在帶著學生親自體味了這奇麗的景色之后,學生的內(nèi)心已經(jīng)鋪墊起足夠的情感,在這個基礎(chǔ)上背誦第三自然段,既達到了積累語言的目的,又為下面的“小導游”作鋪墊。

  小小導游,總結(jié)鞏固。

  在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整體的理解后,讓學生寫導游詞,介紹德國奇麗的景色,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鞏固背誦的文字,所以不要求學生寫得多優(yōu)美,只要能復述文本即可。這既是對本課教學的總結(jié),也為下一課時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七、板書設(shè)計

  這節(jié)課我設(shè)計的板書由主板書與副板書兩部分組成。主板書只有本節(jié)課教學始終圍繞的一句話“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副板書是兩個難寫的字。整個板書設(shè)計以簡潔明快,突出重點為設(shè)計理念。大致如下: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奇麗的景色 脊 嫣

  奇特的民族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shè)計。我的說課到此結(jié)束,謝謝!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說課稿06-2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03-29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01-19

《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說課稿01-02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說課稿8篇02-17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03-12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03-12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案02-26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的教學反思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