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育文網(wǎng)>素材>剪紙> 瑰麗的苗族剪紙

瑰麗的苗族剪紙

時間:2022-03-22 14:31:39 剪紙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瑰麗的苗族剪紙

  苗族群眾用瑰麗的剪紙藝術(shù),傳承民族燦爛文化,在喀斯特貴州的大山深處,成為不斷進(jìn)入貴州的外地游客收藏的藝術(shù)珍品。

瑰麗的苗族剪紙

  苗族是一個把歷史寫在服飾上的民族,苗族剪紙是苗族刺繡的底樣,是苗族刺繡和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苗族剪紙本身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shù)。正是因為有了苗族剪紙,才有了苗族刺繡與服飾的燦爛。

  苗族是我國西南人口較多、分布地域?qū)拸V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貴州和與之毗連的湘西、滇東、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區(qū))。

  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條件較差的大山區(qū),長期處于封閉的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緩慢,保持著許多獨特的生活習(xí)俗和文化傳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繡中使用的剪紙花樣,在藝術(shù)上與刺繡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獨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

  剪紙藝術(shù),潤透了苗族人民的素樸生活、理想追求和審美觀點,它是苗族文化的象征。

  苗族沒有漢族和北方少數(shù)民族剪窗花的習(xí)慣,除在宗教活動中偶用幾種圖案極簡單的剪紙外,只有刺繡才廣用剪紙,而且花樣繁多,因此人們所稱的苗族剪紙,指的就是繡花剪紙。

  《苗族古歌》“遷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帶針線,嫂嫂叫姑姑,莫忘帶剪花!痹陂L期的生活生產(chǎn)過程中,苗族形成了多種獨有的文化形態(tài),剪紙已深刻滲透到苗族社會的方方面面,在人們的交往、娛樂等日常生活領(lǐng)域和其他的精神領(lǐng)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貴州黔東南苗族稱剪紙為“剪花”、“苗花紙”。苗語稱作“榜細(xì)”。苗族織錦稱“花帶”,工藝上有織制和編制之分。苗族編制的花帶稱“金搓”。織制的工具是簡易的織架和一把骨刀。原料是棉線、絲線或細(xì)毛線。傳統(tǒng)圖案是花鳥蟲魚、馬鬃馬足,“萬”字八寶或吉祥漢字。整個織錦,色彩艷麗,裝飾性很強(qiáng),除了它自身的實用價值外,還是苗家饋贈親友的禮物,也是少女們通常用來表達(dá)愛情的信物。

  逢場、過節(jié),那街頭巷尾的“花攤”無不被苗家婦女圍得水泄不通,那是她們在挑選自己喜愛的花樣——剪紙。苗家婦女的裝束特別講究,不分單、夾衣,在胸前、袖口、褲腳邊、圍裙頭都要鑲上自己刺繡的花邊。再加上日常生活用品(布制品)和兒童的衣褲帽的裝飾所需的繡花邊,真可算是數(shù)不勝數(shù)。因此,苗家的剪紙藝術(shù)和刺繡就像一對孿生姊妹,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shù)風(fēng)格。

  貴州省苗族剪紙以黔東南州臺江縣境內(nèi)施洞、老屯一帶苗族群眾的剪紙最有代表性。苗族民間剪紙把剪紙圖案作為刺繡藝術(shù)的“藍(lán)本”。苗族婦女們把自己的聰明才華和喜怒哀樂等審美觀融人到剪紙圖案中,使之與眾不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苗族剪紙多為即興作品。一般是剪紙藝人采用剪、扎、挑手法在紙上隨意創(chuàng)作或花鳥蟲魚或龍鳳麒麟,構(gòu)圖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心里。畫面造型生動,線條自然流暢,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品位。

  苗族的剪紙是苗族人民長期生活在青山綠水之中的感受,通過對大自然的細(xì)心觀察,以自己民族的審美追求,同時結(jié)合刺繡的要求,把要描繪 對象,通過提煉、加工、集中、變形,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樹一幟的剪紙。

【瑰麗的苗族剪紙 】相關(guān)文章:

剪紙的教案03-29

大班剪紙教案04-06

《剪紙故事》教案04-02

多變的剪紙教案03-25

大班《剪紙》教案03-25

剪紙教案9篇02-25

剪紙教案6篇02-25

精選剪紙教案四篇02-23

剪紙教學(xué)計劃03-19

剪紙教案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