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小學>小學數學>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

時間:2022-11-03 08:27:19 小學數學 我要投稿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5篇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

  (一)激發(fā)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5篇

  1、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小學生年齡小,往往意志薄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能持久,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他們注意的分散。但是,對于有興趣的對象和活動,卻可以較長時間地進行注意。通過訓練,無意注意還可轉化為有意注意。

  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于教學內容是否有吸引力。小學生的興趣不穩(wěn)定,容易轉移,對呆板、單調的活動易于產生厭煩情緒。他們本性好奇,特別是對新鮮的事物有極大的興趣,容易被新鮮事物和新異刺激所吸引。

  2、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苯逃龑嵺`表明,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力求掌握知識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積極主動的意志行動,使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tài),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的組織教學要盡量體現出“新、奇、活”的.原則,采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激發(fā)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

  1、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激發(fā)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多用抑揚頓挫、風趣幽默的語言,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

  2、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通過研究和教學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就應該掌握優(yōu)良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技術,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充分運用一些現代的教育技術手段,向學生呈現抽象的、容易理解的材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3、做好學習評價

  學習數學是要花時間的,有一定的難度,沒有毅力和恒心會很難堅持下去。教師的科學評價可因其鼓勵性而給學生帶來一種滿足感。

  (1)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有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小層次,層層遞進。教師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提出努力方向,加大深度和難度,同時讓他們在課堂上發(fā)揮示范的作用;對中等學生的指導,讓他們以尖子生為榜樣,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對后進生也要幫助他們查漏補缺,逐漸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激勵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

  (2)滲透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在學生課堂聽講,回答問題以及學生小組討論等活動中觀察了解學生的主動學習態(tài)度和合作學習情況。同時了解學生是否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調整學習策略。

  通過多種評價方法,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所在,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可以有目的地調查自己的策略和態(tài)度,重新認識自己,并不斷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2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必備的素質。但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慢慢培養(yǎng)。在數學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一、培養(yǎng)集中注意力,養(yǎng)成認真聽課、會聽課的習慣

  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首先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對數學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動腦想問題,質疑問難。因此教師講課不能以多為勝,不能平鋪直敘,以免讓教學的主干淹沒在細枝末節(jié)中;要把握住影響學生理解知識的障礙所在,對教材深入研究、有的放矢,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引申,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教材和整理聽課筆記的能力。

  二、要訓練說的能力,養(yǎng)成積極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回答教師或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這是新課程所主張的變“單向傳遞”為“多向傳遞”的問題。為此要訓練學生愿意說,要“說”就得先想,要“想”就得動腦思維。說的能力要分開層次,中差生不愛質疑問題和回答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信心、缺乏勇氣,害怕說不好同學們會恥笑、教師要批評,針對這種情況,應主動鼓勵其說的勇氣,給他們以示范和訓練;有的自己想說,又沒有把握說對,對此,教師就要教給他們怎樣說,模仿教師和同學說法,也可以在課前教給他怎樣回答老師的問題,說對一點就鼓勵一點,說不對或說不出來,就啟發(fā)他們想好了再說。這是培養(yǎng)回答問題習慣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教師只能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這不僅能發(fā)揚每個學生的長處,而且能抓住個別學生的短處,有針對性地做細致工作。如對學習上粗心大意的學生,要求他回答問題要認真細致;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著重鍛煉他們思維的敏捷性,逐步提高他們回答問題的速度。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檢查多提問,隨時引導他們集中注意力;對思維能力較強,但學習不勤奮的學生,要多給予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求他們勤于思考。只有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素質教育的目標才能得以很好地落實。

  三、要訓練學生掌握探索知識結論的過程,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數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結論產生的思維過程。數學學習的核心是獨立思考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不是聽會、說會的,而是在獨立思考的鍛煉中養(yǎng)成的。數學教學就是要指導訓練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科學的思維習慣,會運用數學語言的思維和運用數學思想進行思維的習慣,并要引導學生體驗思考的樂趣,養(yǎng)成愛思考的習慣。如在數學概念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掌握概念的真實含義。形成概念的過程是從事物的現象深入到本質的過程,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講課時,要讓學生力求從大量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引出概念,教師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以舊引新,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學生既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又能用自己的語言把知識表達出來,從而獲得獨立思考的樂趣,并為今后學習和工作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指導學生看書,養(yǎng)成閱讀教材的好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訓練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閱讀課本的能力。在數學課中,應使學生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從兒童一入學就應該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懂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fā)學生思考。課本是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是無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不能照本宣讀,也不能只靠預習、自學獲得知識。在講完新知識后,對知識的結論和它的推導過程,必須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到它是怎樣敘述的。因為在課內指導閱讀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閱讀習慣所必需的。另外,還應該指導學生在課后復習閱讀課本,讓他們找到知識的重點和關鍵,做好圈劃和批注,系統整理知識結構;練習作業(yè)中遇到困難,要指導學生從課本上找出路,會使用工具書。這些閱讀教材的習慣是培養(yǎng)學習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五、培養(yǎng)學生審題、分析和自檢的能力,養(yǎng)成學生仔細認真的好習慣

  解題前的認真審題是保證正確解題的關鍵。對于一個問題的解答,首先要求學生審題分析,引導學生由問題的結論出發(fā),去尋求解答問題的途徑,教給學生方法,總結解題規(guī)律,切忌就題論題,并能隨時檢查出錯誤,知道錯誤的根源。持之以恒進行這樣的訓練,就能使學生形成潛心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判斷能力。

  課堂練習是教師指導訓練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手段,課后作業(yè)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練習和作業(yè)要通過自我命題的表達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深刻性;使學生養(yǎng)成深刻理解知識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通過尋求不同的解題途徑與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開拓學生思路,優(yōu)化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引導學生把課本的例題、習題多層次變換,鼓勵他們去探索、去爭論,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地表達17減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為17減去8得多少,但如果老師繼續(xù)加以引導,啟發(fā)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fā)言。

 。1)被減數是17,減數是8,差是多少?

 。2)17比8多多少?

 。3)8比17少多少?

  (4)8再添上幾就是17?

 。5)17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

  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3

  摘要:

  數學對于學生們來說至關重要,同時也是相對較難的一門學科。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小學這個時期,是學生們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階段。而要想提高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能力,關鍵就是對數學計算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關鍵詞:數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提高

  在小學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基本能力的重要時期。只有在小學為學生們打好良好的數學基礎,才有利于學生進行日后數學方面的學習。然而,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數學計算能力的增強,還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有助于智力的提升。那么,作為一名小學的數學教師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呢?

  1秉承嚴格的教學態(tài)度,增強學生數學基本技能

  要想提高小學生在數學計算方面的能力,作為教師,首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秉承嚴格的教學態(tài)度。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學習能力有所欠缺,自我管理與控制的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在學生們學習數學計算方面,還需要我們不斷的管理與督促。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秉承嚴格的教學態(tài)度。如果我們不對學生在數學計算方面加以嚴格的要求,那對于小學生數學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要想培養(yǎng)學生們在數學計算方面的基本能力,我們就要讓學生們把該熟記,必須背下來的內容充分掌握。乘法口訣對于小學數學計算來說就是十分重要的。在數學計算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學生們對于乘法口訣都不能熟練的掌握。那么,在進行數學計算方面學習的過程中就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們要想使學生們完全掌握乘法口訣,我們就要對學生們嚴格要求。例如,我們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多次對學生進行乘法口訣的提問。我們在講相關習題時,也要把與乘法口訣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們來回答。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采取小測試的方式,把乘法口訣變成小題的形式,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獨立的完成。并且給予分數,讓學生們知道口訣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方式,就會利于學生掌握乘法口訣。幫助數學計算的乘法口訣掌握了,數學計算的能力才會增強。所以,要想提高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能力,我們一定要具備嚴格且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的數學基本技能增強,數學計算能力才會真正得到提高。

  2采取多樣方式,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

  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計算方面的能力,關鍵就在于要使學生們對數學計算產生興趣。只有學生們對數學計算產生了“感覺”,樂于進行數學計算方面的學習,才會更加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計算方面的能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都比較喜歡進行“游戲化”的學習方式。這樣,能使學生們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快樂切積極的學習。我們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就可以把數學計算方面的教學“游戲化”。例如,我們要想鍛煉學生們在計算方面的能力,我們可以把學生們分成適當的小組,并把每個小組都記錄在黑板上面。這樣,我們來分別對這幾個小組進行數學計算題的提問,如果哪個小組回答正確,就在黑板上累積一分。并且設立搶答的環(huán)節(jié)。到最后回答題目多且正確率高的小組獲勝。這樣,類似于競爭式的數學游戲化教學,不僅會使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得到鍛煉,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們的團結協作能力以及思維的反應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在數學計算的教學中,做一些前期的,利于提升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準備工作。例如,我們可以課前準備一些各種水果形狀的圖片,并且涂上相應的顏色。這樣,當我們講數學計算課程時,就可以利用這些工具,來使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并且使他們產生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聽課變得認真,有興趣。自然會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在計算方面的能力。

  3引導學生們養(yǎng)成有效且規(guī)范的數學計算習慣

  只有學生們養(yǎng)成了有效的且規(guī)范的數學計算習慣,才更有利于提升數學計算方面的效率,以及增強能力。我們要想使學生們具有好的`計算習慣,我們就要在課堂上,多進行這方面的訓練與培養(yǎng)。例如,當學生們每次做數學計算練習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們不要立即去做題,而是把之前學過的有關知識點認真的復習一下,并且在復習過后要獨自的進行相關的練習。還要引導學生們進行做題后的檢查,以免在做題的過程中由于不認真產生不應有的錯誤。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在學生書寫計算步驟的過程中加以引導,使學生們的做題步驟與格式一定要做到應有的標準。因為憑借學生們的做題步驟與格式,我們就可以判斷學生的做題思維以及方法是否正確。例如,在學生們做完數學計算的練習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把他所做題的步驟與格式寫下來,并讓學生們判斷對錯。這樣,我們就可以發(fā)現學生們在數學計算方面所欠缺的地方。利于我們更加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的側重點。所以,要想培養(yǎng)學生們在數學計算方面的能力,就一定要引導學生們有著良好的習慣?傊,要想培養(yǎng)小學生在數學計算方面的能力,我們一定要秉承嚴格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并且激發(fā)學生在此方面的興趣以及養(yǎng)成好的習慣。當然,在這條道路上還需我們不斷的去探討與學習,來取得更大的進展。

  參考文獻

 。郏保輻顟c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4

  數學思考能力對于人一生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在這個階段重視對他們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更將影響著他們的未來。所以說,注重對小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他們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ǎng),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方法、規(guī)律等的認識,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從數學的學科任務來說,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也應該是小學數學教學追求的主要目標,是數學教育的重心。從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模式來看,更多的教師強調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思想主導下的課堂體現的是教師的思考或者是個別優(yōu)秀學生的思考,大部分學生更多的時候只能是充當“收音機”的角色,是極其缺乏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來看,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對學生思考本能的抑制,是對學生思考能力的限制與摧殘,是非常不可取的。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放在首位的學習目標。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要從根本上扭轉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切實把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考能力提到教學的中心工作中來。那么,新課程改革背景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呢?

  一、讓小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鍛煉思考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要選擇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需的、學生能夠接受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作為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小學數學學習之于生活的關系密切。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設與數學學習相關的生活情景,讓小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體會、思考,進而使他們的數學知識能力、思維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學生如果能在與數學緊密聯系的生活情境中進行學習,那么他們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在學習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獲得對數學概念的認識。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只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稍加指導就能促使他們在具體可感的情境中進行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引導他們主動探索,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并且在活動中不斷提高思考能力。數學概念往往是比較抽象的,要想讓小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透徹就需要小學數學老師善于去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我校一位數學學科帶頭人在教學《周長的認識》的時候就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體育課上,小明和小強在操場上賽跑,小明沿內圈跑,小強沿外圈跑,這樣的比賽公平嗎?”通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小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經過短暫的討論,同學們很快就認識到這樣的比賽是不公平的,也因認識周長的概念。經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之后,接下來的教學就簡單順當多了。

  二、讓小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鍛煉思考能力

  教育學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上單純的依靠聽和看的學習,效率是極其低下的,而課堂上的動手操作的學習效果卻是最佳的。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簡單地傳授、灌輸知識的習慣,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動起手來,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去發(fā)現、嘗試,去驗證猜想、去碰撞思維。只有學生經過分析、思辨、比較、反駁等思維活動之后他們才能從對表象的粗淺認識深入到對本質和內在聯系的認識上,才能真正完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就好比始終站在岸上死記游泳口訣是永遠也學不會游泳的道理是一樣的,當學生遇到對抽象概念理解障礙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去動手操作一下。比如說在教學“可能性”的時候,不讓小學生動手去驗證種種的可能性而是不停地用言語講授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放手讓學生去動手操作是充分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是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能力的最佳辦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三、讓小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鍛煉思考能力

  合作交流是被許多國家地區(qū)普遍采用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合作是指兒位學生圍繞相同的學習目的而進行的行動上配合的過程,交流是指兒位學生針對共同的學習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實踐證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它有利于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增進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性。總之,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合作交流也是要講究時機的,簡而言之,合作交流是要在有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小學數學教師如果在合宜的時候進行學生小組間的合作交流的話是能取得預料之外的效果的。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的時候,為了研究對稱圖形的特征,我讓前后桌的四位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讓他們聯想見過的所有圖形,要求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先把圖形畫出來,然后再動手把這些圖形折一折,看看它們到底有兒條對稱軸。正是因為有了組內成員間的通力合作,這項浩大工程才有了完成的可能,同學們都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感,既復習了以往學過的圖形知識,又加深了對當前學習任務的理解。

  總之,不管是以前、現在還是未來,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都將是數學教學的重心,是小學數學老師們永恒的話題。但是,小學數學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是要看數學老師能否更新教學觀念,能否堅持通過創(chuàng)造具體情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等方法來進行有效培養(yǎng)。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5

  一、設為導學的策略

  所謂“設為導學”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停留在膚淺表面的認識時,教師不能把正確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死記結果,而應該在此處設問,促使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思考問題。由此,課堂教學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認知結構,當學生在建立知識的過程中,對一些概念的本質還未能充分認識,或者說還在困惑不解時,教師采取的一些必要設問,常常會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從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去探索知識。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這節(jié)課時,學生通過動手實際操作,折一折、剪一剪,探究得出了一個結論:圓柱展開得到的長方形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寬與圓柱的高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讓學生經過分析、比較,概括出:圓柱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接著教師再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圓柱展開一定是長方形嗎?有沒有特殊的情況呢?”學生立即陷入了深思中。在學生猜測、聯想過程中適時引出“圓柱展開還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或正方形”這一結論,學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思維也就越加活躍。牛頓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有偉大的發(fā)現。在教學中,教師不要把學習的主要內容以限定的形式告訴學生,而是向學生呈現有關知識的反例子。學生通過這些實踐例子去探索,去猜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二、質疑爭論的策略

  “質疑爭論”就是在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比較模糊、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教師設計疑問,從而引發(fā)學生爭論,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由于學生的個性、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中國最強免費!/,他們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層次和素質的高低也不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理解比較困難的問題。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發(fā)展,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假設和疑問,共同來尋找問題的最佳理解和解決的方法。

  例如,教學“長方形的認識”時,在學生簡單地認識了長方形的形狀及各部分名稱后,我并沒有著急講解長方體的棱、面的特征,而是讓學生利用學具自己制作,從而引導出長方體棱的特征。就有學生提出:“長方體6個面都是長方形,每個長方形有4條邊,即24條除以2得到12條棱。”這分明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閃光。

  三、知本求源的策略

  一個人的思維可分為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兩種形式,它們處于矛盾的兩個方面,沒有逆向思維也就沒有正向思維,反之亦然。數學中有許多可逆向的性質和法則,恰當地運用這些可逆性質和法則,可達到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

  例如教學“圖形與變換”一課時,既要讓學生懂得正向敘述的意思:繞點O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180°……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反向敘述:繞點O按逆時針方向旋轉90°、180° ……我們要根據不同知識的范圍,學生不同的心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逆向敘述數學命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四、適時溝通的策略

  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縱橫串聯,相互溝通,從而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教師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本領,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

  例如“小明家計劃在10畝地里播種西紅柿和白菜。播種面積的比是1∶4。兩種蔬菜各播種多少畝?”教師讓學生解答和檢驗后,又引導學生想出兩種解法:(1)歸一法。10÷(1+4)×4;(2)用方程法。設白菜播種x畝。則西紅柿為■x畝,x+■x=10。從而溝通了歸一問題、分數應用題、列方程應用題、按比例分配這四種問題之間的聯系。

  總之,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有效的思維策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抓住并有效解決教材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采取設問導學、質疑爭論、逆向思維、適時溝通等方式,讓學生思維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6

  內容提要:

  本文從“指導閱讀課本,認真啟迪學法;引導參與過程,逐步滲透學法;鼓勵質疑問難,培養(yǎng)掌握學法”三個個方面,闡述了在小學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終身受益。

  關鍵詞:啟迪 滲透 掌握

  近幾年來,旨在教會學生會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學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門課題。數學教育的實踐和歷史表明,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提高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赡壳坝捎谑堋皯嚱逃钡挠绊,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等現象。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但教學質量卻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能力,沒有學會學習。因此,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指導閱讀課本,認真啟迪學法

  數學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來源。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首先應該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我首先指導學生預習,要求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劃、邊思考,手腦并用的好習慣。每次教學新內容,我都向學生指出要學習內容的要點,并要求學生根據要點,新授例題下面的提問和提示,帶著問題去預習。在指導學生課內自學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課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說明,讓學生深入思考知識的內在聯系,啟發(fā)學生找出其它的解題思路。

  數學知識有著嚴密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在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時,我啟發(fā)學生用聯系的觀點,轉化的觀點去自學。如在教學“百分數應用”時,因為百分數應用題中有不少的例題是在學習了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來的,新舊知識的聯系點就是把百分數轉化成分數,因此,在指導自學過程中,我注意緊緊抓住了這種聯系,并因勢利導,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順利地解決新的問題,也使學生學得輕松,啟邊了學法,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每次教學了新的知識后,我總是要求學生將課本上新學習的內容再認真看一遍,讓學生說出通過再學習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并要求學生進行質疑問難。

  二、引導參與過程,逐步滲透學法

  為了擺正教與學的關系,真實地體現學生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探索,學會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跟學生共同商討的教學形式,師生平等相處,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問題,真正使學生在成為學習的主從。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則表現在善于控制教學的雙邊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思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獨創(chuàng)性,在學生充分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將教法轉化為學法,使學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較高的教學質量。

  如教學“圓的面積”時,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我從學生的知識特點出發(f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操作實踐,探求規(guī)律,推出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時,我先用教具演示,將一個圓8等分,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然后組織學生參與操作,把一個圓16等分,拼成一個挖的平行四邊形,再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兩個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邊形。接著引導學生想象,把一個圓32等分、62等分……當把圓無限等分時,就轉化成了一個長方形。最后讓學生將剛才16等分的兩個半圓收攏,并將其中一個半圓及半徑分別涂上紅色,再展開拼插。這樣學生很快發(fā)現了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長等于原來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先天圓的半徑,從而就很快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為:S=π×r×r

  這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熱情高,并能創(chuàng)設“想學、樂學、會學”的'課堂情景。

  三、鼓勵質疑問難,培養(yǎng)掌握學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學生思維的源頭,就是在教師的鼓勵與引導下,對教學設計的題材提出問題,展開思維,并力求抓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解決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問難,善于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并引導他們展開討論,在解疑的過程中掌握思維方法。

  例如:“圓柱的體積”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題:

  例1、一個圓柱體側面積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徑5厘米,求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對于這題,學生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圓柱體的高,再進而求出圓柱體的體積:圓柱體的高為:30÷(2×3.14×5)=150/157(厘米),圓柱體的體積為:3.14×5×5×150/157=75(立方厘米)。

  這樣做顯然較為麻煩。我啟發(fā)學生用拼接的方法,把一個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然后再讓學生將這個長方體變換位置,把拼成的長方體橫放下來,并將有圓柱側面的一半作為底面,這樣再啟發(fā)學生,這個長方體的高就是原來圓柱體的什么?學生很快就能回答,這個長方體的高就是原來圓柱體的底面半徑,這時我再啟發(fā)學生能否想到更簡便的方法求出這個長方體即原來圓柱全的體積,這里學生馬上想到這個長方體體積為:V=S側÷2×r=30÷2×5=75(立方厘米)。即為這個圓柱體的體積為75立方厘米。

  又如在進行六年級總復習時,我出示了這樣一題:

  例2、甲車從A地到B地要行駛5小時,乙車從B地到A地要行駛7小時,甲、乙兩車從A、B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在距中點40千米處相遇。求A、B兩地的距離。

  這題的一般解法是求出兩車的相遇時間或用比例求解,這樣解答確實較為麻煩,因此我啟發(fā)學生能否考慮運用假設法進行求解。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有的學生提出,因為甲車從A地到B地要行駛5小時,乙車從B地到A地要行駛7小時,5和7的最小公倍數是35,因此,可假設甲車和乙兩車同時從A地和B地相對開出,共同行駛35小時,則甲車行了7個全程,乙車行了5個全程,兩車共行了12(7+5)個全程,甲車比乙車多行了2(7-5)個全程,而每一個全程甲、乙兩車的路程之差都為:40×2=80(千米),所以12個全程相差:80×12=960(千米),因此一個全程為:960÷2=480(千米)。即A、B兩地的距離為960千米。

  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疑能力,能使學生在探索中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最終實現“學生”到“會堂”的轉化。

  “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蔽覀冎挥屑訌妼W生的學法指導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并終身受益,這也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所在。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7

  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能力的主陣地,因此應以“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教會學生確立自主目標;獲得自學能力;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目標。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的能力呢?筆者以為,要在以下四方面落實:徹底改變“師主”的課堂教學機制;建立自主學習的評價;在教學設計中落實“學生自主參與”的理念;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精心組織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

  經過了一年多的系統觀察和實驗研究,課題組完成了課題實驗中的各項任務,達到了預期的實驗效果。下面就課題實驗的基本情況作綜合報告。

  A、研究背景、內容及意義

  課題提出的背景:傳統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師與文本發(fā)生意義關系,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狀態(tài),機械性的理解接受。這種做法,與教育發(fā)展趨勢相悖,這已成為非常嚴峻的現實擺在我們學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針對具體問題,根據當今信息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改革傳統閱讀教學模式,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長期以來,教師偏重于“滿堂灌”教學,“保姆式”教學,總是攙扶著學生“摘果子”,隨著近年來的課堂教學改革,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真正做到“導學”“互動”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放

  在首位,讓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文本發(fā)生直接的,有意義的聯系,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興趣出發(fā),把學生置于一個興味盎然的氣氛中。由此,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勇于改革,就能夠探索出一條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路子來。

  主要研究內容:堅持教學不再只是學生學會知識,而是要教學生學會求知,使之成為發(fā)現問題的探索者,知識信息的反饋者,學習目標的實現者和成功者。以數學課堂教學為擴散點,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并采取多種形式交流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的心得體會。

  目標、意義:防止學生的自主學習浮于表面,在教與學中,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觀念,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性與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必要

  性和有效性。教師把握自主學習的時機,加強自主學習的指導和監(jiān)控,使自主學習成為一種有效的課堂學習方法。

  一、課堂教學現狀及原因簡析

  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學習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從基礎教育開始的。自主參與落實得不盡人意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礎教育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

  素質教育在學校轟轟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認,現階段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試教育依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2、教師未能從舊觀念中擺脫出來

  應該承認,當今教壇上,還有不少教師在潛意識中仍存在“教學教學,我教你學”、“傳道授業(yè)”、“師道尊嚴”這些狹隘的傳統觀念。其主要表現是:教學目標是片面的——片面追求分數,而忽視素質發(fā)展的多元建構;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由教師向學生、由媒體到學生,而忽視了課堂教學還需要由學生對教師的反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學任務是單一的——單純傳授知識,狹隘地詮釋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熱的“學習能力”,其本質上也無非是訓練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唯手熟爾”;

  3、老師未摸索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門道、掌握適當的方寸現在,許多教師都希望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于是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嘗試,希望借助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在缺乏具體指導和系統、有效方法的情況下,往往收效甚微:講少了,既怕被批為放羊式,又怕學生不懂,應付不了考試;講多了,則被告知“方法陳舊”、“滿堂灌”,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初衷。可以說,許多老師都無法掌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尺度,總是感到有心無力、事倍功半。

  二、課堂教學的實質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內涵

  新課程標準實施至今,大部分教師都知道教學過程不再單純是關注知識與技能、關注學習成績;而應關注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統一的人的發(fā)展。當前,在現實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應如何將新課程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動呢?下面談談筆者個人的一些看法。

 、鍖Α罢n堂教學的實質”應該有新的認識

  課堂教學,“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場所,也是不同時代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美國教育學家彼得克來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眳⑴c是學生要實現主動發(fā)展最基本的保證條件,也是高效率課堂教學的前提。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參與,且是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參與。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鎸W生“自主學習”的內涵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自主性學習,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構建,體悟科學方法,而不

  是單純記憶、復制知識的過程。要讓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活動,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方法,“集

  中體現在學生個體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我調

  控學習過程,自主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結果,從而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

  三、“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施

 、鍙氐赘淖儭皫熤鳌钡恼n堂教學機制

  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有兩種現象比較突出:一是學生整堂課都在教師組織的活動中“忙碌”,交流、匯報、表演、操作、檢查,忙個不停,卻很難看到學生靜靜地進行個體思考,“師主”跡象明顯;二是有的課堂淡化教師的主導作用,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在沒有充分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學啥就學啥”,“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學習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fā)揮主導作用,其結果是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任之自流。

  對此,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都感到無所適從。實踐證明,只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扮演一種全新的角色——設計者、指導者、促進者、組織者和學習的伙伴。

  1、以目標指導預習

  課前預習是上好課的基礎和準備。搞好課前預習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尤其是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在講新課前,首先要讓學生明確預習目的和任務,并向學生提出具體要求,以語文閱讀課為例:

 、懦踝x課文,了解基本內容和思路;

  ⑵能借助字典,自學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為學習新課文掃清障礙;

 、钦页霰菊n的重點、難點,挑出不理解的地方,準備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來解決。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弊寣W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就抓住了聽課的主動權,才能抓住聽課重點、難點、疑點,輕松掌握所學的新課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2、落實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yōu)樾〗M間的競爭,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在這種目標結構中,小組成員有著共同的期望和目標定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改變了單純的“輸——贏”關系,極大地消除了對于競爭失敗的恐懼,增強了“利益共同體”的集體榮譽感,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樂于學習的興趣和動機,為他們主體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提供了無窮的動力。

 、娼⒆灾鲗W習的評價

  生本教育觀認為: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優(yōu)秀的,他們都具有個別的、有潛在價值的思維個性,都存在著經過自主努力達到掌握的學習潛能,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蘊藏著日后走向發(fā)展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教師應該改變以往以一張試卷來評價學生的片面、單一的做法,堅持對學生進行發(fā)展性評價。

  1、既關注結果,也重視過程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知識論也發(fā)生了變化,知識已被視為一個過程,而不是單指結果。只有關注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使學生形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在傳統的評價中,往往只關注教學活動的結果,而對活動過程很少關注。例如,在課堂提問中,只要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學生如何獲得答案,卻無任何要求,實際上是把學生獲得答案的推理過程、思考性質等對學生發(fā)展而言至關重要的東西都被擯棄于評價的視野之外。

  這種做法會不利于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而且會限制學生對思維樂趣的深刻體驗,進而抑制學生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這種做法也使得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失去了一個良好的依據。

  2、既關注知識,也重視方法

  葉圣陶認為:“教是為了不教”。達爾文曾經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钡聡R因蘭——法爾茨州教育部提出“學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币虼诵抡n程中提出關注“過程與方法”,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學要從單純地關注知識的傳授轉向關注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科學習方法本身就是一個大系統,老師要善于結合日常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細水長流地加以評價引導;通過教師評價引導,學生掌握合理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習以為慣,使之成為一種學習習慣。

  3、既關注能力,也重視情感

  新課程將學生的感受納入課程評價的范圍,這其中包含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

  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評價要向情感目標延伸,即關注學生的狀態(tài)、反應,

  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局面中走出來,在學習中煥發(fā)新的生命。每一個賞識的目光、每一句鼓

  勵的語言,都是師生情感溝通的催化劑,將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教師要使學生有一個良

  好的學習氣氛、良好的學習心境,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4、既關注終結評價,也重視形成評價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目的在于區(qū)分學生的優(yōu)劣程度,并以分等鑒定為標志;在終結性評價中,教師是考官,目的是為了選拔和甄別,師生難以交流,看到的只是學習結果。而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觀察、學生自評、互評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合作精神等進行的持續(xù)性評價。它是在一種開放、寬松和非正式的氛圍中進行的,評價結果可采用描述性評價、等級評價或評分等形式來體現。如一個學生的朗讀情況我們就可以采用形成性評價,這個學生每次朗讀后,老師、同學都進行評價,肯定優(yōu)點、指出存在的問題,一段時間后,老師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對該學生的朗讀能力做出評價。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增強其自信心;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只有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只重視終結性評價而忽視形成性評價的做法。

 、缭诮虒W設計中落實“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

  “學科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項內容。什么是學科教學設計?周慶元同志認為:“學科教學設計就是學科教師根據正確的教育思想和學科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于學科教學的整體程序及其具體環(huán)節(jié)、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而“學科課堂教學設計”則偏重于學科課每一課時的課堂教學策劃。

  1、吃透教材,找準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生長點”

  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必須有透徹的理解,這是課堂教學的前提。我們要了解學科知識內在的規(guī)律和系統的知識結構,明了課本上體現出來的知識點及發(fā)展變化,且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能讓學生迅速建立這種知識體系的運作策略;除此之外,了解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的結合點,即問題情境。許多教師只會教教材而不會用教材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找不到生長點。一個教師如果只會教,甚至只會按課本順序講一遍課本內容,舉一些課本和教參上的例子,而不會結合學生的實際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不會設計一些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沖突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就不會引起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沒有了交流、互動,課程的動態(tài)生成就成為一句空話?梢哉f:教師課前的準備越充分,學生的學習效果就。

  2、目標制訂、練習設計要留有余地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能恰當處理意外問題,起關鍵作用的還是備課環(huán)節(jié),體現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它要求教師從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選擇、組合教學方法,為教學過程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條件。

  3、要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于被動的“靜聽”狀態(tài),他們幾乎沒有活動的余地和自己的經驗,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師生問答的環(huán)節(jié)里,學生基本是被動地接受,所以老師們要努力改變這種狀態(tài)。要知道,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fā)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fā)展的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筆者近幾年來聽了相當數量的學科課,發(fā)現比較成功的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充分,參與率高、參與度深、參與面廣。因此,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就要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在實施時保證學生在課堂內獨立思考、自主有效活動的時間不少于課時的三分之二,讓學生充分地思考、討論、評價。

 、柙谡n堂教學實踐中精心組織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用某一個特級教師的教學設計在自己的班里上課,可是效果迥然不同,感覺完全變了味。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對于教師來說,光有教學設計還不夠,成功有效地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精心組織的。

  四、效果與存在問題

 、逍Ч

  1、初見活潑的、開放性的課堂

  開展研究以來,教師通過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有效開展,形成氣氛輕松活躍、師生互動、平等參與、自主開放、凸顯個性的生動課堂,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了,興趣更高了,參與意識很強,學習方式也更加多樣了,學生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2、學生自信心增強,自主參與學習

  如果有人問我們:“開展課題研究以來,學生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我們可以一口氣回答:“學生的膽子大了,變得自信了,敢提問題了,而且問題特別多;課堂上,他們顯得特別活躍,好像眼睛特別亮;學生變得聰明又能干,有了課前預習和學習資源包,他們有備而來,總是能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地討論問題,大膽地進行質疑;過去上課,學生主要是聽,現在,學生要想、要動、要做……”可以說,學生的生存狀況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配角”,而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喜歡學習,喜歡討論,喜歡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探索知識,課堂上呈現的不是“教”而是“學”的課堂場景,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教互學的生機勃勃的學習場面,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發(fā)生了質的飛躍。

  3、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所謂“教學相長”,科研課題的開展,不僅學生有了可喜的變化也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們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課前:重視教學設計,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教師往往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備課、上網、去圖書館、到所有能尋找到資料的地方。

  課堂上:教師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教師不再高高在上,經常有對學生真誠的贊賞;在注重預先設計的同時,更注重把握課上生成的知識,珍視學生獨特的見解,抓住契機引導、拓展。

  課后:及時地進行課后反思,不斷提高處理教材的能力。

  ㈡存在問題

  在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如部分學科老師都要擔任班主任,周課時排得很滿,平時零碎的雜務使得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大班額與學生自主式教學之間存在矛盾;應試教育依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五、結語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的一段話最能深入淺出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承擔的任務:“教師的工作不是‘教給’學生什么,而是努力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并用種種方法刺激學生的欲望。這樣,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了!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8

  一、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數學文化素養(yǎng)

  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就必須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要加強審題、推理、判斷等訓練,使思維具有獨立性,注重變化,一題多解,聯系實際的訓練使思維具有靈活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學學習中,小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表現為:經過自己的獨立判斷和思考,解答數學問題;通過獨立思考,認識、判斷數學問題,不受老師或是別人暗示的影響,也不因其他因素放棄自己的看法;大膽地提出問題和提出假設,發(fā)現規(guī)律,發(fā)表創(chuàng)造性的意見。

  學生思維的獨立性的培養(yǎng)是指,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怎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呢?第一,在數學教學中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即平等中的首席,就要給予思考問題及發(fā)表自己想法的機會。第二,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揭示問題矛盾,鼓勵學生勤思、勇問,引導學生善思、創(chuàng)解。第三,引導學生開展爭論,各抒己見,滿足他們思維方面的精神需要,提高思維品質,增強數學文化素養(yǎng)。第四,經常使學生看到自己思維收獲的成果,使他們感到思維是一種樂趣,從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

  二、讓學生具有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學文化素養(yǎng)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思路有兩種:一是直觀知識,它清清楚楚地寫在書本里,是形象具體的東西;二是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它是隱藏在知識系統中的,是看不到的。作為教師只有學會了數學方法,并了解它們在實際中是如何應用的,就能明確教材的編寫意圖,就能從宏觀上把握理解教材,進而有效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藝術地、有效地設計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提高效果。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努力領悟數學思想,并能用數學思想方法處理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問題。

  三、增強學生的合作互助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

  鑒于小學生的年齡和經驗,他們對數學的認識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用我們老師的經驗去衡量學生怎么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很多都是要探索的未知。在學生的學習之旅中,仍然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可以靈活運用,巧妙利用所謂的“錯誤”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探究意識,讓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合作發(fā)現并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錯誤”應當成是一種教學資源,巧妙而有效地運用,讓學生自己找問題,從中尋找解決的思路和方法,往往會得到出人意料的結果,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也必將得到提高。

  四、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

  數學文化與知識體系相比,數學文化內涵更深,外延更廣,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即,數學知識是教學的第一步,基本的,我們還要上到更高的層次,就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的精神,有了系統的數學思想,就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并把學到的技能用于實踐,比如生活、工作中。數學運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在數學教學中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提高學生數學運用能力是提高數學素養(yǎng)的關鍵,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想解決問題時,能夠從宏觀上從數學的角度和方法思考問題,透過現象去把握本質,并用數學的方法和技能去解決。而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從一開始就須初步培養(yǎng),潛移默化。平時,可以讓學生記數學日記,多積累生活中的數據,用收集的數學資料,根據自己得生活經驗改編成一道道數學題積累起來、制作數學小報或是根據生活情境自編應用題、計算題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從數學思維的角度對生活中的小知識進行簡單歸納、整理,能進行思路清晰的思考,,逐漸學會用數學思維去思考,用數學語言來描述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

  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不是一日就能達到的,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對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應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注重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以及運用數學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yǎng)。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9

  一、在有趣階段對學生要有熟悉而又新穎的刺激

  這階段學生的興趣與刺激物的外部特征相聯系,具有直覺性和不穩(wěn)定性。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把學生所學的內容設計的新穎而有刺激。

  1、運用教具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覺得新穎而有刺激。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一般都比較具體、形象,他們的注意力也往往取決于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外,教師還應該在挖掘教材本身所含的快樂因素上下功夫,并巧妙運用直觀教具,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保持最佳狀態(tài)。例如在教學圓的初步認識時,教師用一根細繩拴住一個小物體,用手握住細繩,不斷地甩圓圈,讓學生說說小物體轉過的形狀像什么。教師這樣做,學生就覺得所學的內容很有趣,從而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產生興趣。

  《心理學》中講到:“情感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傳授是有所不同的,光靠講授是不能奏效的,而要充分運用情景陶冶的手段”。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產生興趣。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在課的導入階段可以這樣設計:“有一天,小猴向猴媽媽要桃吃,猴媽媽把12個桃平均分成3份,分給小猴1份,小猴死活不同意,猴媽媽就把12個桃平均分成6份,分給小猴2份,這時小猴以為自己比原來多了1份,就高高興興地拿著桃子出去玩了。大家想想,小猴第一次與第二次分到的桃子是不是一樣多?猴媽媽用什么巧妙的方法哄住小猴的?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利用這樣的設計,使學生一開始就覺得新鮮而又刺激,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3、巧用比喻使學生增強興趣。

  小學生的感知往往都是從興趣出發(fā)的,教師在數學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特點,有意設計一種富有啟發(fā)性、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地學習。如在教學“時鐘的認識”時我采用講故事的方法,把鐘面上三根長短、粗細不同的指針比作身材不同的“三兄弟”在同一平面內散步、走、跑來說明時、分、秒三者之間的關系。這種形象的比喻,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他們聽得入神,從而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在樂趣階段要使學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后,學習就會很投入,就會認真地完 成 老師布置的任務,當學生在完成任務之后,教師要及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加以肯定,這樣學生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一過程往往用在嘗試練習階段。

  1、嘗試成功,激發(fā)興趣。

  學習的最大樂趣在于經過艱苦的努力而獲得成功。在教學讓教師應該讓學生人人都有成功的機會,人人都有成功的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學生覺得學習能達到精神上的滿足,感到興趣盎然,可以激發(fā)學生高水平的求知欲。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獲取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嘗試成功的樂趣。比如在教學圓面積計算的例題后,教師讓學生做書中的嘗試題,或者教師自己出一兩道針對例題難易程度比較適中的題目,當學生順利地完成以后,教師就應該及時地加以肯定并給予表揚。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這也更能促使他們產生新的需要與更濃厚的興趣。

  2、及時評價,激發(fā)興趣。

  實踐證明,學生了解學習結果比不了解學習結果的學習積極性更高,進步更快,所以教師必須以喜悅愉快的情感,認真分析來自學生的信息,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這樣不但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教師評價學生要以表揚、鼓勵的方式為主。當學生受到鼓勵、表揚時,他們的興趣就會更高,注意力就會更集中,學習效果就會更好。

  三、在志趣階段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課堂練習題的質與量之間的關系

  到了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與個人的志向相結合,興趣具有了自覺性、方向性,他們能在興趣的調控下克服內外干擾而入迷地學習。這時對學生的課堂練習如果沒有適當的量,學生就不可能進入入迷階段,所學的知識就不可能得到強化。但如果只是簡單的機械重復,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使他們喪失已有的興趣。因此,教師只有正確地處理好練習題的質與量之間的關系,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勁頭更高,思維更活躍,達到的效果就更好。比如我在教學按比例分配后,在對學生提升練習時,布置了如下作業(yè)題:

  1、五(1)班和五(2)級共為希望小學捐了20xx元錢,五(1)班和五(2)班所捐的錢的比是3:2。他們兩班各捐了多少元? 2、小明藏書的本數與小強的比是5:4。小強藏書80本。小明藏了多少本?

  3、 王 老師存 錢是李 老師的1/3, 王 老師存了3萬元。 李 老師存了多少元?(用多種方法解決)。

  上面3個題目中,第1題是已知兩個數的總數及這兩個數的比,分別求出兩個數,這是一個基礎題;第2題是已知兩個數的比和其中的一個數,求另一個數,這是一個逆向思考的題目;第3題是利用對分率的不同理解,采取多種方法來解決的題目。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每個環(huán)節(jié)興趣形成的不同特點,合理、靈活地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0

  不少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很不好,嚴重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好的數學作業(yè)習慣,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正處于習慣養(yǎng)成的最好時期,可塑性強,因此,這個階段我們應當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作業(yè)習慣。

  一、養(yǎng)成注重效率、按時完成、及時訂正的習慣

  既然數學是嚴謹的,不能一蹴而就,數學作業(yè)的第一個要求就是要按時完成,不能拖拉,做好后要第一時間交給老師或者組長。小學生自制能力差,又容易被其他事物或活動吸引,常常會把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導致忘記做作業(yè)、趕作業(yè)以及沒完成作業(yè)等現象時有發(fā)生。不讓他補做,知識得不到鞏固,學生容易忘記,也不能了解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要他補做作業(yè),又會有新的作業(yè),對小學生來說作業(yè)量又會太多,作業(yè)成了他們一種無法承受的負擔,最終導致學生厭學。所以,不管是課堂作業(yè),還是課外作業(yè),都應該要求按時完成。

  對于做錯的要及時訂正,訂正后還要讓老師檢查后才算真正完成作業(yè)。對于課堂作業(yè)本,我的做法是每五人組成一個數學小組,選一人為組長,監(jiān)督組里同學的上交、訂正,每天放學前組長督促組里的成員訂正好作業(yè)本,并把老師二次批好的作業(yè)本收在自己手里,實行組長負責制。

  對于數學作業(yè),不僅要做得對,而且要做得快。有的學生一邊做作業(yè),一邊聽音樂、看電視、吃東西等,本來只需要很短時間完成的作業(yè)卻花了很長時間,即使都做對了,效率也不怎么高。這也許就是為什么有的學生平時成績非常好,一到考試就考不好的原因吧。讓學生增強時間觀念,通過比對比快,培養(yǎng)比學趕超的精神。這樣學生才會慢慢地改掉作業(yè)拖拖拉拉的毛病,逐步養(yǎng)成按時完成作業(yè)的良好習慣。

  二、養(yǎng)成先看題后思考,最后下筆的習慣

  先看題后下筆其實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審題能力。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fā)展的長期過程。從低年級開始我們就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先看清題意,后下筆的習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

  我們經常會發(fā)現:有些學生題目沒有看完就想當然的急于列式計算,導致錯誤百出。當我們要求學生再認真讀一遍或幾遍后,他們便恍然大悟,不需要講解便會自己訂正。由此可見,認真讀題目,把題目讀明白非常重要。讀完每一個字,讀通每一句話,不漏字、添字,注意單位、條件、問題,理解意思,培養(yǎng)他們認真、嚴謹的讀題習慣。

  讀題后再思考,可以從條件出發(fā),先求出什么,再進一步求出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出發(fā),要求出問題必須知道哪些條件,這些條件哪個是已知的或未知的,再推導出未知的量。當思考過程完成后才開始寫,這樣既避免了出錯的機會,又鍛煉了數學思維能力。

  三、養(yǎng)成格式規(guī)范、認真書寫的習慣

  書寫格式規(guī)范,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但由于他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

  具體的做法如下:寫字要端正,一筆一畫,做到規(guī)范工整;數字和數學符號的書寫,是數學書寫的'基礎,數字書寫大小適中,橫平豎直,線條流暢;作業(yè)的排列,豎式的對位要在同一直線上,不能斜著或錯位看齊,也不能大概對齊就行了,數學要求準確,凌亂的書寫影響視覺,還會導致計算失誤;豎式、遞等式、解方程、解比例的格式應按照課本例題;應用題的解答書寫必須按一定的順序排列,養(yǎng)成從左往右,從上往下寫的習慣,答完后還要寫上句號;練習冊和試卷上的每道題下面留給學生解答的地方是有限的,指導和督促學生根據每道題所給地方的大小,合理分配寫算式計算回答的地方,做到布局合理,從而提高學生的全局意識。

  四、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計算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有無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學生在做計算題時,往往有的學生不重視,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盲目口算不列豎式等不好的習慣造成錯誤。因此,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也很重要。

  1.養(yǎng)成先估算再計算最后驗算的習慣。在計算中經常使用估算,教師指導學生估算的方法與策略,促進學生數感的發(fā)展,使學生能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預防和減少錯誤的產生,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能口算的要口算,節(jié)約計算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提高口算的準確率和速度。

  3.筆算要仔細,不偷工減料。不能口算的要堅決筆算,筆算不能跳步驟,要給檢查留下清晰的痕跡。

  五、養(yǎng)成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yè)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習慣,它不但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大腦,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堅忍不拔的精神。孩子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孩子自己去解決。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yè)是掌握和鞏固知識的主要途徑。孩子做家庭作業(yè)時遇到困難,家長切不可馬上幫孩子解決;孩子做完習題,也不要老是由家長負責檢查,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yǎng)成等、靠、要的習慣。

  總之,數學的學習需要良好的作業(yè)習慣,小學是作業(yè)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作業(yè)習慣,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和成長。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1

  摘要: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利于小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有條理地并嚴謹地解決其他學科以及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提高對學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的意識,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以及提高對思維過程傳授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隨著數學課程改革順利進行與《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提出,可以看出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擁有越來越高的呼聲,而且許多專家學者在對學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方面做了許多研究,包括數學思維特點和重要性的研究以及如何培養(yǎng)數學思維等方面。但是,觀察目前一線教師課堂教學的狀態(tài)發(fā)現,仍有很多教師對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意識匱乏,并且一些教學行為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快速發(fā)展,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障礙,然后就使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的措施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障礙

  (一)教師缺乏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意識

  許多教師認為,教師的工作任務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沒有意識到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許多數學教師當被問起是否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他們的回答是:“思維是學生的思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很難操作的”,或者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自然就會建立起來了”。尤其新入職教師在自身發(fā)展的初期,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自己能不能講明白知識點,完全忽略了對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學生缺少反思和總結的過程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一個階段。因此,小學生在接受知識和做練習題鞏固知識過程中,并不會從眾多知識或習題中反思并總結出同類知識或者歸納相同知識點的習題。反之,如果學會反思與總結,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會更高并且更容易學好數學。

  (三)教師重知識點的落實和完成,輕思維過程的傳授

  雖然義務教育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也實踐了很多年,但是應試教育的余溫以及各學校之間的對比競爭仍然使得教師們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面。因此,教師把讓學生掌握課上的內容、出色地完成作業(yè)和獲得優(yōu)秀的成績當作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有時,教師為了跟上教學進度,只關注知識點的完成與落實,忽略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建議

  數學思維能力是學好數學、探索更加深奧的數學知識并且將其應用于其他學科或生活的充分前提。只傳授知識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那么一位100分的數學教師教出來的學生至多能考100分。這樣下去,一代人不如一代人,社會必然會倒退。因此,為了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必須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興趣,一些直觀的事物都可以引起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單調的數學課要是加入融聲、形、色為一體的多媒體技術會讓課堂的氛圍更加多彩,讓學生學習的興趣被進一步激發(fā)。興趣和好奇是小學生認知活動的支撐,因此筆者建議使用多媒體技術設置愉快的教學情境更為重要。

  (二)使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傳遞開放性、靈活定、動態(tài)性的信息,讓學生有自組學習的氛圍和環(huán)境,讓學生信息獲取、加工和處理的能力有效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承載大量的信息是多媒體的特點,在眾多感官參與下的教學,小學生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改變,讓學生的認知能力進一步強化。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合作學習

  在合作的過程中,小學生可以主動地進行提問,自由的'進行研討和交流,敢于去嘗試、學會去傾聽并盡最大可能地探索未知世界,讓每一個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積極地學習,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互幫互助,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為學生其他良好品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鋪平道路。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探究學習

  利用多媒體可以向小學生提供形式新穎的內容,學生會被這些新穎的內容所吸引,然后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體驗。學習本來就是從感知到抽象,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在這個充滿探究性的過程中驗證已知、學習未知,對知識重新的體驗并科學的內化。

  進入新世紀后,國內在教育領域加大教育體制的改革,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們要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引入融聲、形、色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技術,不僅可以活躍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階段,必須讓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尤其是數學課,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2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相應地提高了對小學數學語言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語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數學語言的訓練,在小學階段限既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數學語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并有機地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語言是具有一定的形、音、義的符號系統,數學語言就是表達數學關系和形式的符號系統。在學生進行抽象思維過程中,數學語言充當著第一信號系統的感性刺激物,起著其它信號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數學思維過程中,學生正是用數學語言進行邏輯思維的:用數學語言來凝結某一概括性的結論,形成概念;用數學語言來凝結某一判斷性的結論,作出判斷;用數學語言來凝結某一序列性的結論,進行推理。發(fā)展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實《數學課程標準》,“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和態(tài)度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這四個方向的目標是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的需要。筆者普通話等級一級乙等,所擔任學科成績連續(xù)十多年位于全鄉(xiāng)前兩名,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與研究,得出一些淺顯的課題結論,總結如下:

  第一、啟與嚴相結合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動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做到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索,課本讓學生自讀。重點、難點和疑點讓學生議論,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結論讓學生概括,規(guī)律讓學生尋找,知識結論讓學生構建。

  所謂嚴,就是嚴格要求學生說完整的話,表達要準確,嚴謹,表述簡明扼要,并合科邏輯。把啟迪思維和嚴格訓練結合起來是發(fā)展教學語言的首要一環(huán)。

  第二、學生在動手、動口中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fā)展與語言的發(fā)展是密切聯系的。從一年級起,筆者就注意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進和訓練,給學生多說的機會,鼓動學生動口說,通過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例如:教學9+幾時,出示:9+3=?不僅讓學生動手作學具,而且讓其口述操作過程。首先給操作小棒的過程表達“湊十”的思路,因為9根和1根湊成10根,所以把3根分成1根和2根,9根和1根湊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共12根,引導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因為9和1湊成10根,所以把3分成1和2,9和1相加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等于12。再如:“教學兩位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時,出示例題:34+2=,34+20=,讓學生擺小棒找出它們的答案。然后比較這兩首題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兩位婁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時,出示例題:34+2=,34+20=,讓學生擺小棒找出它們的答案。然后比較這兩道題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兩位數加一位數,要先將個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兩位數加整十數,光將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從而提高了學生做題的準確性和速度,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語言訓練應該突出在應用題教學中。

  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數學語言基礎,教學中組織學生說算理,說思路,更要訓練學生數學語言準確性、有序性,以數學語言促其思維?梢蚤_展:

  1、式題表述訓練根據每個式子題,譯成文字題,讓學生用不同的語言進行表述。如(7+2.3)×5譯成:①7加2.3的和乘以5,積是多少?②5乘7與2.3的和,積是多少?③把7和2.3的和擴大5倍,得多少?④5個7與2.3的和,積是多少?

  2、編題激發(fā)思維訓練創(chuàng)建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根據指定的思路去組織語言進行說的訓練。如某農場原有化肥5噸,,農場現在存化肥多少噸?學生補充:①現在又買來化肥7噸;②已用去化肥3噸;③現在買來3車化肥,每車5噸。

  3、應用題教學時引導學生審題時說題意,析題時說思路,解題時說列式依據,訓練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敘述。如教學連乘應用題時,出示:一個商店運進5箱熱水瓶,每箱12個,每個賣11元,一共可賣多少元?首先讓學生認真審題,其次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知道有5箱熱水瓶,求一共可賣多少元?要先算5箱共賣多少個,或知道每個熱水瓶賣11元,一共可賣多少元;要先算每箱熱水瓶賣多少元,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分析思路,列出相應的算式并解答出來。

  另外,語言訓練,還應突出在幾何圖形教學中,可讓學生邊操作邊演示,分組討論,形成空間觀念,使之向抽象邏輯思維邁進。

  總之,數學語言訓練要按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點到面,長期進行,挖掘教材優(yōu)勢,以科學嚴格的語言訓練來調節(jié)思維,來達到訓練的目的,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靈活性。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3

  在暑假的時候學習了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策略,自己深有感受很值得我們深思。我們的孩子無論從學習態(tài)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是考試成績都不錯,但為什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生產中的問題的能力卻較差呢?究其原因,數學應用意識的淡化是其根節(jié)所在。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又應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呢?我覺得在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活生活經驗,感受數學應用價值

  我做為一名新教師我更能體會這一點,有的時候我在教學中,很少去講講解知識的來源和實際應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全面地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讓學生來真正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呢?

  1、利用生活素材進行教學,使學生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在內容的學習時,我覺得劉霞老師的案例一:《小數的意義》的例子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簡單的情境:呈現劉翔在雅典奧運會男子110米欄決賽中的圖片。這個情境學生熟悉,但劉翔的具體成績學生并不關注,老師把這段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體驗小數的大小。劉翔在雅典奧運會決賽中的奪冠成績是12.91秒,在洛桑田徑大獎賽上創(chuàng)造的最好成績是12.88秒,把成績提高了0.03秒,擊掌體會0.03秒這一時間的長短。緊接著讓學生舉例,說明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視力5.2,體重35.6千克,一包奶1.40元。雖然學生對這些小數并不一定理解,但這樣的引入設計能讓學生體會到:新的數學知識并不生疏,在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能激發(fā)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是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的條件之一。

  2、收集應用事例,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理解與體會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數學的發(fā)展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數字化的家電系列,宇航工程,臨床醫(yī)學,市場的調查與預測,氣象學……無處不體現數學的廣泛應用。但是,小學生們并非能很好的理解這些知識的應用。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對數學知識在各方面的應用加以列舉,讓學生大開眼界。另外,教師也可讓學生去搜集這些信息,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fā)展,體會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與信心,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例如:在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時,可以讓大家在家里去收集一些這樣的形狀的物體,在收集的過程中體會它們的特點。

  二、聯系生活實際,滲透數學應用意識,體驗應用的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就需要教師盡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這一過程以及應用。

  例如:在教《時、分的認識》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感受到1分鐘時間的長短,可讓學生欣賞一段一分鐘的音樂,數一分鐘拍幾下皮球,一分鐘做幾道口算,數一分鐘自己的脈搏跳動幾下。

  三、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強化應用的意識

  學生對數學知識應用范圍的狹窄與廣闊,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學生能不能很好的發(fā)現數學問題。如果學生不會發(fā)現數學問題,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問題,結合數學內容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加以分析,解決,這對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數學觀念尤為重要,同時也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面積之后,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面積的認識只停留在教師所教的范圍內,離開這個范圍就一問三不知。如他們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積是若干平方米(這是從家長那里知道的),但問他們這一數據是根據什么得出的,他們都搖頭說不知道,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在學生認識面積后,組織學生先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居住面積的大小是根據什么條件確定的”,接著布置一道作業(yè)題,讓學生回家動手測量自己居室的面積。這時學生就要考慮房間的形狀,要求出面積就必須測量哪幾條邊,怎樣測量,用什么單位,怎樣計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有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并能解決一些簡單問題。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讓學生主動地提出與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并對學生加以表揚,鼓勵學生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從生活中自主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注重實踐活動,拓寬應用的渠道,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數學應用與實踐活動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呢?

  五、開展數學活動,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意識,激發(fā)應用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了“認識人民幣”后,可組織學生做模擬購物的游戲,讓學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錢,去買一些文具盒,彩筆,鉛筆,皮球等。在教學“軸對稱圖形”知識后,開展“比一比誰的手最巧”的活動,請學生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剪出自己喜愛的軸對稱圖形,學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剪出了許多美麗的有創(chuàng)意的圖案和數字等,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數學中的對稱美。在教學“千克和克”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稱一稱自己小組準備的蔬菜,水果來感受一千克有多重,然后來估計一千克西紅柿有幾個。1千克茄子大約有幾個,1千克蘋果,桔子,梨大約會有幾個。

  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只有認真學習和應用書本上的知識,才能把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通過各種載體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踐的積極性,加大學生體驗成功的頻率,提高他們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4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熟悉世界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閱讀越來越顯得重要。數學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語言,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因此,它也離不開閱讀。而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因此,教會學生學習的重頭戲就是教會學生閱讀,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大小也直接影響閱讀質量,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伏的差生。假如在小學里沒有教會他迅速地閱讀,他日后學習中就會碰到無法克服的困難。”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養(yǎng)成學生優(yōu)良的數學閱讀習慣和方式尤為重要,對進步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是,由于在小學階段,老師總感覺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敢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新知,課堂上往往是學生聽的多,活動多、討論多、課件多,而讀書的少。這種教學現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對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小學生使用的數學教材,是很多專家依據新的課程標準,結合小學生知識結構和年齡特征來組織編寫的,編寫過程中,已經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咨詢特征、接受能力,數學學科特點等諸多因素精心編寫而成的,因此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小學生應該是可以看懂的。所以,利用現行教材開展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存在可能性。

  一、激發(fā)閱讀愛好,讓學生自愿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條件

  心理咨詢學以為,愛好是心理咨詢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有了愛好,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進行學習!皭酆檬亲詈玫睦蠋煛!币囵B(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進步數學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愛好,使學生想讀、愛讀、樂讀。

  1.創(chuàng)設題目情景,激發(fā)閱讀愛好。

  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咨詢特點和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題目情景,將數學知識點于耳熟能詳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體探索思想價值的數學題目,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愛好,使學生不知不覺的走進數學閱讀的殿堂。

  例如在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時,讓學生通過計算,看到比的前項和后項都不一樣,而比值相等。有什么規(guī)律在里面呢?當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發(fā)現的規(guī)律后再問,怎樣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述這個規(guī)律呢?那就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如此根據教材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必然會激起學生閱讀教材的愛好和主動性,閱讀效果也會好一些。

  2.充分利用課外數學閱讀材料。

  課外閱讀材料是指附于教材之后的數學小史料以及數學小知識等.這些材料主要是針對教材中的重要數學概念的背景先容、知識延伸和實際應用。材料中往往包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題技巧。如新教材中,學習完負數后,教材就有“你知道嗎?”的內容,先容了《九章算術》中記載的,我國古代使用負數的情況。還有學習了時、分、秒后,教材先容了“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用一種滴水的用具來計時,名叫沙漏”。一方面先容一種古代計時工具,同時還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激勵的評價語言進步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受到他人的表揚與肯定是一件心情愉快的事情,成人如此,孩子們更是如此。因此,教師和家長對孩子自覺的閱讀行為要適時、恰當地給予激勵,見到他在認真閱讀時,給他一個微笑,輕輕地點一下頭,親切地撫摩一下他的小腦袋,有時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閱讀的書名,有時把他所閱讀的書推薦給大家……這些細小的動作、神態(tài)都將對他產生激勵作用;同時,開展一些活動中,如“講一講——講數學家的故事”、“編一編——編寫數學小報”、“寫一寫——寫數學閱讀日記”、“演一演——演示經典題目的解題過程-演示數學實驗的過程”等等,每項活動都評選優(yōu)越獎、創(chuàng)意獎,予以表彰。在一定的場合對孩子的閱讀行為加以積極評價,更能使他閱讀的勁頭越來越大,愛好越來越濃。教師的鼓勵與表揚是學生閱讀愛好產生的推動力、催化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加強指導,把握閱讀方法,優(yōu)化閱讀技巧,是進步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

  由于數學學習內容的精煉性、數學語言的抽象性,很多學生不會把數學文本當作一件輕松快樂的事,閱讀時經!白唏R觀花”或“囫圇吞棗”。所以,教師要加強指導學生把握數學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從愿讀到會讀。

 。ㄒ唬⿺祵W閱讀要求認真細致。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一些學生在做計算題時正確率很高,但碰到判定題、解決實際題目等類型的題目時卻由于理解不清題目中文字所表達的意思或沒有正確閱讀,而造成很多錯誤。只有認真閱讀,理解題意,才能正確解決題目。例如,有一道判定題,題目是:判定下面各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很多同學不明白題意還是按照以前碰到過的對的打“√”,錯的打“×”要求做題,導致該題失分。究其原因是他們在做題之前根本就沒有閱讀過題目要求,也就根本談不上按要求正確完成習題了。這實際上就是沒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事實上,很多學生對數學中的基本語言甚至關于解題要求都不能正確理解。如:“請問調整價格后商店最少要賣出多少臺才能才能達到預定的營業(yè)額?”有很多學生就不能正確理解問句中的關系詞“最少……才能達到”。因此,讓學生養(yǎng)成在做題之前要一定要認真閱讀題目及題目要求的良好學習習慣,逐步養(yǎng)成他們數學閱讀的能力,從根本上減少并杜盡上述錯誤情況發(fā)生。

 。ǘ┙探o學生學會初讀、細讀、精讀。

  初讀時先初步了解要學什么知識;細讀時討論題目,理解知識;精讀時讓學生質疑問難。古人說:“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敝鲃淤|疑問難是主動學習的體現,因此在“閱讀”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主動探索,學生能解決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解決。學生獨立解決不了的題目分組討論,共同解決。有的題目讓學生課后查找資料解決,學生就形成主動學習的氛圍。

  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這一課時,指導學生初讀時先了解要學什么知識(百分數的意義),細讀時思考討論教師提出的題目:分母是100的分數就是百分數嗎?在什么情況下分母為100的數是百分數,什么情況下分母為100的數是分數?學生在細讀時就理解和把握了百分數的意義。精讀時留有一段時間讓學生質疑問難,學生提出了題目為什么分母為100的分數有的是分數,有的是百分數?分數和百分數有什么區(qū)別呢?老師不急于表態(tài),讓

 。ㄈ﹥(yōu)化過程,進步閱讀技巧。

  數學閱讀的過程應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數學閱讀不能只是用眼瀏覽,而應是眼、口、手、腦等器官充分協同參與。

  1.閱讀要動口。數學閱讀要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識反復咀嚼,正確理解。

  2.閱讀要動手。一是動筆圈畫。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符號表示來不同的意義,以強化閱讀重點與關鍵,做到自我閱讀理解、把握心中有數,如:在進行“應用題”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邊讀題邊圈-圈題中出現了哪些信息。二是動手操縱。指導學生邊看內容,邊動手實踐,通過親身剪、拼、折、量、擺、畫、觀察、比較、體驗,感悟新知,深進理解,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的教學時,學生通過對提供的素材折一折,畫一畫,描述,親身體驗中直觀感受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三是動筆演練。讀中演,嘗試演算驗證推理;讀后練,形成技能技巧;練后再讀,反思失誤,總結經驗,回顧內化,變“厚”為“薄”。

  3.閱讀要動腦。數學知識系統性強,內在聯系密切。前后聯系,新舊聯系,相互轉化;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用舊知識解決新題目。在教學中,教師一概地都往示范、講解,會束縛學生的手腳,不利于學生主動、積極地往學。教師要善于利用“語言智能”這個媒體溝通“數學邏輯智能”,扶持、指教、點撥學生仔仔細細地閱讀,找準和利用知識間的共同因素,尋求到解決題目的途徑。例如:第十冊第64頁的第10題: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要完成這道題,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思考:分母指定是12,最簡分數,真分數。既培養(yǎng)了思維的嚴密性和周全性,又將知識串聯起來。通過閱讀,聯系新舊知識,既溫習、鞏固了舊知,還把握了新知,又辨別了易混淆的概念,可以使學生實現從機械閱讀到意義閱讀的轉化,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和把握數學思想方法,真正進步閱讀效果。

  三、根據閱讀內容,把握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閱讀,是進步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1.課前預習時閱讀。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課前預習有助于進步學生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學生帶著預習中不懂的題目聽課,必定會增強聽課的效果。課前預習離不開閱讀,為進步預習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明確預習的范圍和要求。若有必要,還要設計相應的與舊知聯系的帶有懸念性的題目或與新知相關的有趣練習題,促使學生主動預習。新授前,還應檢查預習的情況。

  例如我在教學《比例尺》一課時,提出如下預習要求:認真閱讀教材第48頁的內容,初步熟悉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通過讓學生仔細地閱讀教材,在理解比例尺公式的同時了解為什么寫比例尺時通常比的前項用“1”表示?后項用“1”表示行不行呢?這樣既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也讓學生發(fā)現還有在把比較小的物體畫在圖紙上會擴大的這一知識,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同時通過閱讀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聯系起來,讓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使學生學起來更有愛好。上課時,圍繞課前預習的題目展開討論,彼此交換對這些題目的熟悉,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完全理解預習的內容,而且積極主動,愛好盎然。

  2.引進新知時閱讀。

  小學生學習新知,不僅需要充分的知識預備,而且也需要一種積極的心理咨詢狀態(tài)。在課堂上導進新知識前,恰當地安排一個閱讀環(huán)節(jié),經常能激發(fā)起學生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咨詢,引起學生內部認知矛盾的沖突,從而產生新知學習的“自我需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前進行閱讀,閱讀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手:第一,從欣賞的角度往讀。如第六冊第61頁教材中的“你知道嗎”,就是先容古今中外很多著名建筑是對稱的,學生讀起來愛好盎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輕易從這些建筑物在結構上發(fā)現共同特征,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第二,從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的角度往讀。如第十一冊教材第29頁的“你知道嗎”就是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通過閱讀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新知的愛好。

  3.學習新知時閱讀。

  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探索解題思路的過程中,經常由于認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維方向的偏差產生思維阻滯,此時引導閱讀教材,經常能使學生突破定勢、激活思維,深進理解學習內容,找到解決題目的途徑,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如教學《圓錐的體積》,在熟悉了圓錐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教師提出求圓錐體積的要求。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很快熟悉到應該想法把圓錐轉化為熟悉的形體,從而得到求體積的方法,甚至也能意識到這個“熟悉的形體”應該是圓柱體。但怎樣才能把圓錐體轉化為圓柱體,學生一籌莫展。此時,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從閱讀中尋找解決題目的方法。當學生讀了課本上先容的實驗后,頓時恍然大悟。不待老師要求,紛紛拿起課前預備好的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進行實驗。解決題目后成功的愉悅溢于言表。

  4.突破重難點時閱讀。

  研讀教材,要對每一概念、法則進行分析探討,同時參閱其他書籍,對同一概念的不同闡述、同一例題的不同解法進行比較,雖是針對“疑難”探討研究。例如第十一冊教材第70頁的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北仨毞磸椭貜汀0除外”。為什么“0除外”?通過仔細研讀,使學生理解在這個定律中“0”除外這一內容的重要性,也為將來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打好基礎。

  再如四年級上冊教材第22頁在學習著平角時,有學生受平角表象的干擾,以為平角就是一條直線,直線也就是平角。為此學生間還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此時,我并沒有給予簡單的判定,而是要求學生再往閱讀教材中角的定義(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可以組成一個角)。通過閱讀,進一步明確:平角作為一個角應該有一頂點;它的兩邊是從頂點引出的方向相反的兩條射線;平角的兩邊在一條直線上。

  5.總結學法時閱讀。

  在新知學習后,為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悟學習內容中所蘊含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從而使知識本身具有更廣泛的遷移性而進行閱讀。指導此類閱讀,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自覺滲透的意識,同時還要善于從平常的教學內容中,提煉出對學生素質發(fā)展有促進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如在學習《圓的周長》后,要求學生帶著如下題目往閱讀教材,重新回顧獲得圓周率概念以及推導圓周長公式的過程。1.教材上是用哪些辦法把圓周長轉化為線段來丈量的?2.教材是用什么辦法發(fā)現圓周率的?你自己又是通過幾次丈量發(fā)現的?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回納方法。

  6、課后溫習時閱讀。

  課后溫習也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及時的課后溫習,不僅能鞏固新知、強化記憶,促進知識的系統化,而且能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客觀地自身回因,進步學習的質量。

  正確的課后溫習方法,應該是回憶、解題與閱讀思考的有機結合。那種只解題、不讀書的課后溫習對正確學習方法、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極其有害的。因此教師要明確提出課后溫習的閱讀要求,并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在溫習閱讀后有強烈的收獲體驗。如:學會了什么知識?運用了什么學習方法?把握新知識的關鍵是什么?難點在哪里?新舊知識有何聯系?還有哪些疑問等等。

  在課堂教學中,適合閱讀學習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還有很多,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學習,不斷進步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構建一個既體現現代教學思想,又利于發(fā)展學生個性、進步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學生素質的基本教學模式,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

  四、讓閱讀豐富多彩,是進步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保證。

  1.組織學生閱讀課本教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如教材中“讀一讀”、“練一練”、“你知道嗎”等閱讀材料生動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如第11冊教材中先容祖沖之的生平及中國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學生從欣賞的角度往讀,愛好昂然。

  2.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學方面的素材,豐富學生的的閱讀材料。如古今中外著名科學家刻苦學習,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事跡材料。又如從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的很多有意義的題目,教師可以充分地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讓學生閱讀,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進步了數學閱讀水平。

  3.優(yōu)美的音樂,鮮艷的色彩,美麗的圖畫也都是豐富多彩的數學閱讀材料。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上風,利用多媒體、電腦等現代化工具進行閱讀,這樣能為學生提供更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數學信息。

  學生從上面這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閱讀材料,都能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也為進步學生的閱讀能力提供保證,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實現新課標所題出的“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目標。

  五、在閱讀教學中,除了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愛好,優(yōu)化閱讀技巧等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外,還需留意幾個題目:

  1.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和性質,公道安排閱讀時間,時間太長,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時間太短,學生來不及思考,閱讀也就會流于形式。向學生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題目邊閱讀邊思考,使閱讀更有效。

  2.留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閱讀習慣安排閱讀。如對低年級學生以“扶”為主著重示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學會閱讀;對中年級學生應采取半“扶”半“放”的辦法;到了高年級,則應采取以“放”為主的辦法,讓學生逐步學會獨立閱讀。

  3.及時反饋,促進數學交流。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契機,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留意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及時反饋,讓xxx的氛圍、成功的體驗、競爭的機制激勵學生主動求知,主動發(fā)展,主動將數學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讓學生在交流中真正實現思維的撞擊和聰明的交鋒。

  總之,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是一門學問,只要我們鉆研進往,就可以享受數學閱讀帶給我們的樂趣。未來社會越來越數學化,面向未來,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更應重視數學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使其養(yǎng)成“邊閱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本領,也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因閱讀而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5

  習慣是一個人長期養(yǎng)成的一種不變的行為傾向。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包括獨立分析,認真仔細,有條不紊等。在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完成作業(yè),遇到困難要敢于鉆研不怕失。灰朔つ宽槒,敢于提出質疑。這些習慣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在學習新知識階段,我重視加強操作感知遷移的指導,從整體到局部設計有層次,有啟發(fā)性,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系列問題和操作要求,讓學生經歷探索新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己想問題、尋方法、作結論,發(fā)現新知識的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例如,我在教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在結合計算,復習了兩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法則后,把演示豎式中的積擦去,在乘數上添上百位數3,使學生呈現新問題。

  接著,教師提出自學探討問題:

 、佻F在乘數增加了一個百位數,應該怎樣繼續(xù)乘下去?

  ②乘數的百位上的數是在什么情況下去乘的,它是怎么樣去乘的?

 、鬯陀脗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去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転槭裁窗傥簧系臄党吮怀藬邓玫姆e的'未位要與百位對齊?在教師的明確指導下,學生的自學思考過程進入到一個有意義的,有序的信息系統中,然后在展示觀察、分析、綜合、比較、議論、動手嘗試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積極性,這樣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計算數學貫穿于小學數學的始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熟練、合理、靈活的計算能力,是小學生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相應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等良好思維品質。

  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

  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yǎng)目標來進行設計。

  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

  近幾年,在優(yōu)化小學課堂教學結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研究中,把質疑討論作為課堂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能順應兒童的心理特點,給兒童發(fā)展思維能力的時間和空間。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以訓練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要通過恰當的思維訓練,讓全體學生經理概念的形成過程,法則的歸納和演繹過程,定律、公式的推導和應用過程,使他們的思維得到自主、充分、和諧的發(fā)展。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這是溝通知識與能力的橋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精心巧設有指導性的課堂練習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性和發(fā)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習過一個新知識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從這幾個方面精心設計練習:

  ①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專項練習;

 、卺槍σ谆煲族e知識設計對比性練習;

 、鄹鶕䦟W生的思維特點設計變式練習;

 、芨鶕煌潭鹊膶W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通過訓練、鞏固基礎知識,克服思維定勢,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相關文章: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1-02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精選15篇11-04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15篇)11-03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的通用15篇11-04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基本素養(yǎng)-禮儀知識01-05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策略心得11-08

小學數學興趣的培養(yǎng)方法09-23

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基本素養(yǎng)的方法有哪些-禮儀知識12-28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