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成語故事15篇(推薦)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華文化的精華,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兒童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兒童成語故事1
1、孔融讓梨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年幼時,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總是拿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原因,他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后來,"孔融讓梨"成為團結(jié)友愛的.典范。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傳授高深的理論,曾子本來坐著,聽了便從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達了他對老師的充分尊敬。
3、千里送鵝毛
唐朝時,云南一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在路上,緬伯高不小心讓天鵝飛走了,只剩幾根鵝毛。到長安后,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奉上了鵝毛并賦詩"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這個典故比喻禮物單薄,情意卻異常濃厚。
4、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為求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三次到其住處請他,最后才等到諸葛亮。"三顧茅廬"后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著名典故。
5、車胤囊螢
車胤是晉朝人,自幼聰穎好學卻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夜讀,學識與日俱增,成為知名學者。"車胤囊螢"也成為勤奮學習的典故。
6、張良拜師
張良在成為劉邦軍師以前,有一天在橋上三步,碰到一個老人故意把席子掉到橋下,讓張良把鞋撿上來給他穿上。張良照做后,老人高興地稱他孺子可教,并給他一本《太公兵法》。張良仔細研讀,終于成為一代軍師。這個故事后來成為尊老敬老的著名典故。
7、管鮑之交
春秋時,鮑叔牙是齊桓公的謀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經(jīng)在齊桓公敵人的門下做事,失敗后被俘虜。齊桓公讓鮑叔牙做相國,他反倒大力推薦管仲。最終管仲做了相國,鮑叔牙則成為其手下,這段友誼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兒童成語故事2
蚍蜉的另一個名字就叫螞蟻。這螞蟻能舉起比自己重五十多倍的東西,被人們評為“大力士”,從此,螞蟻就驕傲起來了,到處找對手比力氣。
螞蟻向老牛挑戰(zhàn):“老牛,咱們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老牛生怕踩死螞蟻,連連后退,忙不迭地說:“我認輸,我認輸!”
螞蟻得意地大喊大叫:“我勝利了,我打敗了老牛!”
螞蟻又去找大象挑戰(zhàn):“大象,咱倆較量一下,看看誰的力氣大!”
大象好容易才看清楚面前正在大喊大叫的螞蟻,小心翼翼地直往后退:“我比不過你,你贏了!”
螞蟻這下更得意了,吹著喇叭到處宣揚:“我的力量最大,我打敗了老牛,又戰(zhàn)勝了大象!”
這時,一陣風吹來,把路邊的一棵大樹吹得直搖晃。
“啊,風的力量太強大了!”經(jīng)過螞蟻身邊的大小動物們都說。
螞蟻氣壞了:“什么?難道風比我的力量大嗎?”
螞蟻憤怒地對風大喊:“喂,停下來,我要和你比力氣!”
風好奇地停下來,好容易才找到螞蟻。它笑著問螞蟻:“小家伙,怎么個比法?”
螞蟻想了想,說:“我要撼大樹。如果我能撼動大樹了,你就要承認我比你的力量大!”
“好吧!”風同意了。
螞蟻急匆匆爬到一棵樹枝上。它緊緊抓住樹皮,使出全部的力氣,想搖撼樹枝,可是樹枝紋絲不動,連樹葉也沒有顫動一絲一毫。
螞蟻垂頭喪氣地從樹上溜下來,風卻寬厚地對它說:“小螞蟻,失敗了也沒有什么,你記得一件事就行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誰也不敢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角色。”
螞蟻慚愧極了。
兒童成語故事3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得有余。這一壺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方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zhuǎn)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里想:他們畫得真慢。又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他洋洋得意地說: “你們畫得好慢!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jīng)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里奪過去,說:"你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么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蛇本來沒有腳,先畫成蛇的人,卻將蛇添了腳,結(jié)果不成為蛇。蛇本來沒有腳卻被人給它強行加上腳,比喻做事多此一舉,反而壞事 。用農(nóng)村的話說就是六指抓癢多一道。后遂用畫蛇添足,比喻節(jié)外生枝,告訴人們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不能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弄砸。名著《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張翼諫曰:“將軍戰(zhàn)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备嬖V人們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不賣弄聰明,否則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會把事情弄砸。
不論對國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這個故事的意義是膚淺的,“畫蛇添足”的教訓,值得我們記取。不要因為一個小小的錯誤而喪失了自己本該有的東西。"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真是可惜!
兒童成語故事4
井底之蛙
青蛙住在一口廢棄的井里。一天,青蛙在井邊遇到了一只大海龜。青蛙對烏龜夸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么幸福啊!”有時快樂,在井邊跳一會兒;當他累了,他回到井邊,在磚洞邊睡了一會兒。
在軟泥里散步也很舒服?茨切┪r和蝌蚪。他們不是我的對手。再說,我是這口井的主人,在這口井里我很自在。烏龜聽了青蛙的'話,想進去看看。但在左腳還沒完全伸進去之前,右腳就被卡住了。
它急忙后退了兩步,把大海的事告訴了青蛙:“你見過大海嗎?浩瀚的大海,這不海止千萬里;海的深度,有千丈。古時候,大水泛濫,十年有九年,海中的水漲不了多少。
后來,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中的水也沒有淺。所以海洋不受洪水和干旱的影響。生活在這樣的大海里,真是幸福!”井里的青蛙聽到了烏龜?shù)脑挕s@呆到?jīng)]有話可說了。
兒童成語故事5
矢在弦上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袁紹為了攻打曹操,讓陳琳寫一篇《為袁紹檄豫州》的檄文,列舉曹操的罪狀,大罵曹操祖宗三代。袁紹官渡之戰(zhàn)敗給曹操,陳琳也趁機投靠曹操。曹操問陳琳為什么寫那篇檄文,陳琳說那時箭在弦上被袁紹所逼而寫。
【典故】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矢在弦上,不可不發(fā)。 注引《魏志》
【釋義】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情況危急
【相近詞】箭在弦上、矢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兒童成語故事6
閉門思過
在西漢昭帝的時候,擔任左馮翊太守的是燕人韓延壽。
有一次,韓延壽到高陵縣去巡視,正好碰到兩個兄弟去向他告狀。
哥哥說:“大人,我的弟弟占了我的耕地!钡艿苷f:“大人,這耕地本來就是爹娘在去世的'時候分給我的,哥哥他不講理,非得說是分給他的,大人你來評評理!”
這件事讓韓延壽非常震驚,他自己覺得慚愧極了。他說:“我作為這里的太守,竟然不能教化這里的百姓。兄弟之間為了財產(chǎn)竟然去爭斗,這個責任是我應該承擔的。我應該辭去職務,讓有賢能的人來代替我!
所以這一天,韓延壽不再處理公務,也不見客,待在一個房間里面,關上門思考自己的過錯。
兩兄弟聽說了韓延壽的事情非常感動,同時也非常內(nèi)疚。他們倆決定和好,并且一起光著脊背去找韓延壽請罪。
韓延壽看到他們兩個都明白了道理,并且決定好好相處,再也不為了利益而破壞親情了,他這才高興了起來。
閉門思過的故事告訴我們,當生活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也要像韓延壽學習,應該先反思自己,才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哦!
兒童成語故事7
兒童成語故事: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成語,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
成語故事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chǎn)更是少得可憐。
但是由于鄰近地區(qū)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tǒng)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yōu)榱擞蠂醯男囊,于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
”部下們?nèi)匀划惪谕暬卮鹫f:“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
”從此以后,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jīng)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
卻沒想到后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tǒng)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兒童成語故事8
【成語】: 負重致遠
【拼音】: fù zhng zhì yuǎn
【解釋】: 負:背著;致:送到。背著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巨任務。
【成語故事】:
負重致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能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處的目的地。比喻能肩挑重任。負,背著,致,送到。亦作負重涉遠。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龐統(tǒng)傳》,統(tǒng)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東漢末,襄陽大名士龐德公有個很有才學的侄兒,名叫龐統(tǒng)。那時候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常去拜訪龐德公,和龐統(tǒng)也成了好朋友。龐德公非常贊賞他倆的才能,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tǒng)為鳳雛。在龐德公的眼中,他倆都是當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龐統(tǒng)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龐統(tǒng)送葬到吳郡。吳郡很多文人早就聽說龐統(tǒng)的.名聲,所以等他將要西歸南郡去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連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陸績、顧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門聚會話別,談古論今,非常歡暢。談論間,眾名士請龐統(tǒng)評論一下在座人員。
龐統(tǒng)先評江東著名學者陸績,他說:陸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動但腳力強勁的馬,有超逸的才能。眾名士聽了,都說他評到了點子上。接著,龐統(tǒng)又評顧劭。他說:顧先生好比是一頭跑得很慢的耐勞的牛,但能夠背負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有人請他評評自己,他頗為自負地說:為帝王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我還是可以勝任的。
兒童成語故事9
【成語釋義】形:形態(tài)。形容人因為高興而忘乎所以,失去了常態(tài)。
【成語來源】阮籍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幼年喪父,家境非常貧寒。但是年幼的阮籍非?炭嗲趭^,最終成為了一名有學問的文人。阮籍心存濟世之志,他對執(zhí)政的司馬氏集團極為不滿,但又不敢明確地表明自己的主張,所以只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
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嵇康是他的好友,他對當時的統(tǒng)治者也極為不滿。他們兩個人的思想抱負是相同的,因此關系也非常密切。
阮籍還有一些比較要好的'朋友,如: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們七人經(jīng)常聚在一起閑談、狂飲、作詩、彈琴,人稱“竹林七賢”。
在七人當中,阮籍大概是最哭笑無常的了,因此《晉書》上說他“當?shù)闷湟,忽忘形骸”?/p>
【近義成語】神采奕奕、忘乎所以
【反義成語】垂頭喪氣、心灰意冷
【成語接龍】得意忘形→形影相隨→隨遇而安→安貧樂道→道聽途說→說三道四→四大皆空→空前絕后→后來居上→上行下效
【道理升華】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因為一時的興奮和得意。而失去常態(tài),丑相百出。
兒童成語故事10
魯哀公經(jīng)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zhuǎn)述給魯哀公聽。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車夫?qū)︳敯Чf:他早已走了。
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zhuǎn)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兒童成語故事11
【成語】:坐享其成
【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
【解釋】: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經(jīng);ハ喙ゴ,有一年,魏國攻打中山國,魏文候要向趙國借路。趙國國王趙候(即趙籍)想拒絕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趙得知道了,便趕忙勸說:魏國攻打中山國,如果不能勝,也必然消耗重大,造成國力疲憊。魏軍如果消滅了中山國,由于我們趙國居中間,他們想保留中山國的`土地,勢必難。趙利見趙烈侯還在猶豫,便進一步說道:大王還猶豫什么?這件事動刀動槍費軍力的是魏國,到頭來,獲得中山國,坐享其成的,是我們趙國,所以借路一事,必須答應,這對我們有利無害。趙利見趙王面帶喜悅之色,便又急忙補充說:答應是答應,但不要高興地答應,如果魏國覺察出我們的用心,就會把攻打中山國的計劃取消。所以要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說:魏兩國是友邦,能不借路嗎?
兒童成語故事12
成語:過河拆橋
出處:《元史·徹里帖木耳傳》治書侍御史普化消有王曰:“參政可謂過河拆橋者矣”。
釋義:比喻達到某種目的后,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成語故事:劉備在長坂坡打了敗仗,趙云找到?jīng)_散了的劉備的妻兒。曹操也追至長坂橋,見張飛胡須倒立,睜著圓眼,心中害怕中計,嚇得掉頭就跑。張飛見嚇退了曹操,就將長坂橋拆掉。劉備擔心曹操再追,連夜率軍向漢津逃去。
成語:調(diào)蟲小計
出處:《北史·李渾傳》:“嘗謂魏收曰:雕蟲小技,我不如卿。國典朝章,卿不如我!
釋義:比喻小技或微不足道的技能。
成語故事: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做韓朝宗的人,為人非常熱心,常常幫助一些年輕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一個叫做李白的年輕人寫了一封信給韓朝宗,請韓朝宗幫忙介紹工作,信的最后寫道:“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說,恐怕我寫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倆,不夠讓大人欣賞。這個謙虛的年輕人李白,后來可變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詩人呢!
從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蟲小技”來形容寫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時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術(shù)而已。
成語:一葉障目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自以為是。
釋義:眼睛被一片樹葉擋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成語故事:有個書呆子從古書上讀到“蟬翳葉”的故事,信以為真,就四處尋找,把蟬躲藏處的樹葉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臉作試驗,問妻子能不能看見他。妻子氣憤說看不見。他就拿這片樹葉去街上行竊,被抓后說:“我一葉障目,你們能看見嗎?”
成語:指手畫腳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見這李虞侯、張干辦在宋江前面指手劃腳,你來我去,都有心要殺這廝,只是礙著宋江一個,不敢下手。
釋義:指說話時做出各種動作。形容說話時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語故事:賈府熱鬧非凡,賈母開宴慶生日,賈政陪賈母一起玩鬧、猜謎與講笑話,大家十分高興。賈政因故離開,寶玉就神氣活現(xiàn)了,他跑至圍屏燈前,指手畫腳,滿口批評,說這個的這句不好,那個的破的不恰當,就像開了鎖的猴子一樣活潑。
成語:取長補短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釋義: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泛指在同類事物中吸取這個的長處來彌補那個的短處。
成語故事:戰(zhàn)國時期,滕文公從楚國路經(jīng)宋國時會見孟子,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還要他截長補短,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以仁政來治理天下,滕國可以成為一個強國。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只是微笑應付。
成語:雪中送炭
出處:宋·范成大《大雪送炭與芥隱》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釋義: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zhì)上或精神上的幫助。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范成大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晚年退居故鄉(xiāng)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編為《石湖居士詩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兒童成語故事13
壬辰龍年到了,大家喜氣洋洋的貼春聯(lián)過大年。小朋友們個個生龍活虎,龍騰虎躍。大人們龍馬精神,神采奕奕。老人們鶴發(fā)童顏,老當益壯。
我和小朋友們在小區(qū)里玩捉迷藏,分成兩隊。我們隊我當隊長,另外一個隊呂錦元當隊長,我派了一個小朋友深入龍?zhí)痘⒀ó斉P底。所以那個小朋友告訴我他們隊誰誰誰藏在哪里,后來我們隊有好幾個朋友被抓到了。最后我們被呂錦元他們隊打的一敗涂地,后來我才知道我派的臥底叛變了,我們隊的小朋友們雖然輸了,但卻為呂錦元他們隊勝利而感到高興,因為我們準備明天再和呂錦元他們隊在決一雌雄。我和我們隊的'小朋友們下定決心,下次在玩捉迷藏的時候一定把呂錦元他們隊打的一敗涂地,落花流水。
兒童成語故事14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jù)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quán)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quán),掌大權(quán)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彼稽c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于現(xiàn)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兒童成語故事15
汗流浹背的故事:
【成語】: 汗流浹背
【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解釋】: 浹:濕透。汗流得滿背都是。形容非?謶只蚍浅:ε隆,F(xiàn)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成語故事】:
有一天漢文帝想了解一下國家與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來,問他:全國一年之中要審理、判決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聽楞了一下,低著頭,回答漢文帝說不知道。文帝又問:那么全國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錢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濕了,因為他還是回答不出來。漢文帝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這些事情都分別有掌管的人,問審理案子的事,有廷尉;問財務的事,有內(nèi)史,只要把他們都找來,一問就知道了。漢文帝聽了點點頭,對陳平的回答十分滿意。
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覺得自已反應、機智都不如陳平,于是借著生病想回家鄉(xiāng)養(yǎng)老的理由,辭去右丞相的官職。
【兒童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兒童經(jīng)典成語故事05-25
兒童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03-28
兒童成語故事06-05
兒童成語故事03-20
兒童成語故事簡短10-17
兒童簡短成語故事大全05-24
兒童經(jīng)典成語故事15篇05-27
《金口木舌》兒童成語故事05-14
老馬識途兒童成語故事03-20
成語故事的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