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作文>初中作文>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

時間:2024-06-13 15:11:10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

  學習目標

  1、能說出《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感受其樸實清新的藝術(shù)風格。

  2、能說出兩首詩表達的美好情感,當堂背誦兩首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學習

  1、查閱《詩經(jīng)》的相關(guān)資料,了解與之有關(guān)的文學常識。

  2、熟讀兩首詩,對照注釋理解大意,在有疑問之處作記號。

  課堂學習

  導入:(背景音樂《在水一方》)

  愛情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學作品的一大主題!榜厚皇缗雍缅稀睆V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瓊瑤作為書名,后又寫成歌,而它們都出自于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略一下這熏陶了不計其數(shù)的文人的儒家經(jīng)典。

  一、《詩經(jīng)》知多少

  學生交流查閱的相關(guān)資料,整理成百字以內(nèi)的簡介。

  學生發(fā)言,補充。

  教師總結(jié)相關(guān)文學常識。(如:《五經(jīng)》、“六義”)

  二、四讀《關(guān)雎》

  一讀:讀通詩句

  學生自由朗讀一遍。

  請一位學生朗讀全詩,再由其他學生糾正字音、停頓上的錯誤。

  齊讀全詩。

  二讀:讀懂詩意

  對照注釋再讀詩句,在小組中提出不理解的詞句并進行討論,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交流討論結(jié)果和不能解決的問題。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首詩的理解。

  教師在其間做好啟發(fā)、指導工作,糾正學生錯誤,肯定學生言之有理的個性化理解。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詩。

  三讀:體會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詩句,注意詩句的重音、節(jié)奏。

  小組推薦的代表參加朗讀比賽,學生評委評論是否讀出感情,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教師在其間作好必要的提點。

  在古樂的配合中優(yōu)勝者領(lǐng)讀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體學生齊讀。

  四讀:品味詩韻

  討論:這首詩的.魅力在哪里?可從內(nèi)容、寫作多方面分析。

  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教師總結(jié)。

  背誦全詩。

  三、自讀《蒹葭》

  依照四讀《關(guān)雎》的方法(讀通詩句-讀懂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詩韻)自讀《蒹葭》。

  四、背誦兩首詩

  個別背誦、小組背誦、齊背相結(jié)合。

  課后作業(yè)

  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

  1.在《關(guān)雎》《蒹葭》中任選一首自選一個角度寫一段文學評論。

  2.用優(yōu)美的語言改寫《關(guān)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附錄資料:

  《關(guān)雎》《蒹葭》比較賞析

  《蒹葭》是《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朦朧美”的名篇。這首詩和《關(guān)雎》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guān)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分袇s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伊人正姍姍而來,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xiàn)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tài)。與《關(guān)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shù)手法上,《蒹葭》比《關(guān)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寫主人公的形象,則著力寫他的遠望。一開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邊,向?qū)Π锻,看到他所愛慕的那個姑娘正向水邊走來,心里很高興;可不久,蘆葦擋住了他的視線,看不到她了。他以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著河岸向上走;走了長長的一段艱難而又曲折的路,卻依舊是什么也沒有看見。他不灰心,又折回來去追尋她,最后終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個小洲上;這時他內(nèi)心便充滿了喜悅。十分明顯,主人公跟那姑娘并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遠地望見她,便感到心滿意足。這種愛是“朦朧”的,它的動人之處也正在于“朦朧”和距離感。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2

  李新明

  教學目的:1、了解《詩經(jīng)》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了解古代詩歌的特點:重章復唱。

  3、體會兩詩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

  教學重點:賦、比、興手法的理解。

  教學難點:重章復唱手法的作用。

  教學時數(shù):2教時(第一教時《伐檀》,第二教時《碩鼠》)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1、了解《詩經(jīng)》常識——風、雅、頌。

  2、學習“興”用法及重章復唱。

  3、體味古代奴隸們對奴隸主的不滿情緒。

  教學重點:“興”用法的理解。

  教學難點:重章復唱作用。

  教學步驟:

  一、激疑導入:

  1、清趙翼《詩論》

  2、“風騷”及《詩經(jīng)》

  3、現(xiàn)實主義源頭代表及課題《伐檀》

  二、范講示例:

  1、正音范謙:①音變。

 、诋愖x。

  ③誤讀。

  2、串講第一章并口譯。

  3、研讀第一章:①層次結(jié)構(gòu)劃分。

 、谠嚁M目標題。

  ③起興句及“興”。

 、芾首x及重音、節(jié)奏。

  ⑤試述現(xiàn)代文場面。

  三、師生同講:

  1、對應詞理解。

  2、重章復唱的理解。

  3、復讀及背誦指導。

  4、再讀全詩及中心概括。

  四、作業(yè)布置:

  1、與“不素餐兮”的.“素”詞意相同的一項是()A、安之若素;B、素昧平生;C、尸位素餐;D、素不相能。

  2、理解下列句子的修辭。

  (1)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窮鬼們還能鬧成個大事情。

 。2)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課外理解。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高岸為谷,深谷為陵;(4)嚶其鳴矣,求其發(fā)聲。

  4、背誦全詩。

  5、書后作業(yè)第一題。

  第二教時:

  教學目的:1、理解《詩經(jīng)》常識——賦、比、興。

  2、歸納《詩經(jīng)》詩歌特點。

  3、了解現(xiàn)實主義方法在兩首詩中的體現(xiàn)。

  教學重點:“比”手法理解及《詩經(jīng)》詩歌特點。

  教學難點: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在《詩經(jīng)》中的體現(xiàn)。

  教學步驟:(略)

  授課時間: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一日第三節(jié)。教者:李新明

  作者郵箱:xx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3

  一、引入課題:(播放幻燈片2)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元好問有一問倒千古的名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也有許多與愛情有關(guān)的詩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的作品,是《詩經(jīng)》中的另一篇佳作《蒹葭》。(播放幻燈片3)

  二、初讀詩文:感受音韻美,感知詩歌內(nèi)容。

 。ㄒ唬└惺芤繇嵜溃úシ呕脽羝3)

  1.全班齊讀詩歌,要求學生結(jié)合上一課時介紹的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藝術(shù)特點,體會《蒹葭》的音韻美。

  2.聽學生朗讀后,教師正音,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作品的音韻美是如何表現(xiàn)的?

  3.教師明確:《蒹葭》的音韻美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都是四言句,朗讀時采用“二二”拍,聽起來很整齊;

 。2)作品押韻:第一章押“ang”韻,韻腳有蒼、霜、方、長、央

  第二章押“i”韻,韻腳有萋、晞、躋、坻

  第三章押“i”韻,韻腳有已、涘、沚

 。3)運用疊詞,如:蒼蒼、萋萋、采采;運用疊章,統(tǒng)一內(nèi)容的反復詠唱,這樣有一唱三嘆的美感

  4.請男女生交錯進行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音韻美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二)(播放幻燈片4)感知內(nèi)容

  1.聯(lián)系舊知識:我們知道詩歌有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詠物詩等類型,那么《蒹葭》屬于哪一類的作品呢?(——抒情詩。)抒什么情?(——愛情)是不是這樣?我們來看看原文吧。

  2.請學生結(jié)合注解,盡量用優(yōu)美的語言翻譯作品第一章的內(nèi)容后,引導學生對比第二、三章的內(nèi)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復?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教師明確:三章所寫的內(nèi)容是相同的,表現(xiàn)了一位癡情男子對心上人的愛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傷感。

  三、(播放幻燈片5)聽讀詩文:現(xiàn)象詩歌的畫意美。

  1.引導:

  唐代的王維,不僅是有名的詩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人們曾用這樣的話語贊譽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詩情畫意”這四個字從來就是密不可分的,《蒹葭》正是這樣一幅精美的圖畫。下面,請先聽老師配樂誦讀,大家邊聽邊想象,看看腦海中會有怎樣的畫面?

  2.教師配樂朗誦,學生閉目自由想象。

  3.小組自由討論、溝通、交流

  4.個學習小組選派一位同學描繪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教師明確描繪時應達到的要求: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們的衣著打扮?各自的活動?而且發(fā)言時應該用一段話來描繪給大家欣賞。

  5.審美提升:

  剛才大家精彩的描繪,再一次證明了“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咱們所想象的“伊人”,都有每個人的審美情趣,并不統(tǒng)一。之所以能讓大家產(chǎn)生這么豐富的聯(lián)想,應該歸功于誰?——應歸功于作品本身!因為它給我們讀者留下了適當?shù)乃囆g(shù)空白:“所謂伊人”,從頭到尾都沒有清晰過她的面容,從來都沒有正對過讀者;她似乎就在眼前,忽而又遠在天邊;她似乎無影無蹤,又忽然出現(xiàn)在水中的小洲。這簡直像鏡中花、水中月,她如夢似幻,若隱若現(xiàn)。

  這就是整首詩所表現(xiàn)的`朦朧美、神秘美、含蓄美,而詩又貴在含蓄,將最濃烈的愛戀用最不搶眼的色調(diào)、最不華麗的辭章表現(xiàn)出來,得確是詩中的精品呵!

  四、(播放幻燈片6)賞讀:體味詩歌的情感美。

  1.請男女生各一人完成朗讀,同學們一起體味作品流露的各種情感,說說這些情感是通過怎樣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深深愛戀——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癡癡守望

  執(zhí)著追尋——道阻、長、躋、右,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不畏險阻

  失意傷感——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及

  4.審美提升:

  男子用情很深,深秋時節(jié),靜物是蕭瑟的,色彩是暗淡的;深秋時節(jié),秋水是寒冷的,清晨是徹骨的。那滴滴打在蘆葦從中的寒露,也是癡情男子對心愛的“伊人”求之不得而之后落下的傷心的眼淚吧?

  那么,除了追求美好的愛情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感體驗,對哪一些事物的追求也有相同的感受呢?學生討論后,教師明確:可貴的親情、純真的友情、美好的理想、心愛的事業(yè)等。

  5.全班再讀詩歌,表現(xiàn)情感美,配樂。

  五、(播放幻燈片7,點擊超級鏈接)品讀:欣賞flash歌曲《在水一方》,鄧麗君演唱。要求學生將畫面中的情境與剛才自己所想象的情境對照,全身心的體味詩歌各個角度的美。

  六、(播放幻燈片8)創(chuàng)讀:播放背景音樂,鼓勵學生自由放聲朗讀,要讀出自己的個性美!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讀比賽。

  附板書設計:

  蒹葭

  四字句二二拍詩情畫意

  ang韻整齊戀尋傷

  押韻i韻景物?人物?

  i韻白露為霜未晞未已道阻長躋右水中央坻沚想象

  音韻美

  疊詞:蒼蒼癡癡守望不畏險阻可望而不可及

  萋萋

  采采一唱三嘆朦朧美

  愛情

  神秘美

  理想

  事業(yè)

  友情

  親情

  重章:反復吟詠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詩經(jīng)》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章法的節(jié)奏特點。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學重點、難點

  1、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3、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惫湃苏J為經(jīng)過《詩經(jīng)》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对娊(jīng)》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jīng)》,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guān)雎》。

  二、資料助讀多媒體顯示以下內(nèi)容: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改稱《詩經(jīng)》。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帮L”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對人民的壓迫和剝削,也反映了人們的勞動生產(chǎn)情況和愛情生活。 《關(guān)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jīng)》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jīng)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guān)雎》!稌访览褰怠驄D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孔子說:“《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逼渎、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逑(qiú):配偶。荇萊(xīng):一種可食的水草。寤寐(wù mèi):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筆(mào):挑選。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提示: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以音調(diào)領(lǐng)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diào)。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diào)亦迫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范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chuàng)設氛圍。

  4、學生結(jié)合注釋,譯讀全詩。多媒體顯示:

  關(guān)雎關(guān)雎鳥關(guān)關(guān)和唱,夜長長相思不斷,在河心小小洲上。盡翻身直到天光。好姑娘苗苗條條,哥兒想和她成雙。長和短水邊荇萊,采荇人左采右采。水荇萊長短不齊,好姑娘苗苗條條,采荇菜左右東西。彈琴瑟迎她過來。好姑娘苗苗條條,追求她直到夢里。水荇萊長長短短,采荇人左揀右揀。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條條,睜眼想閉眼也想。娶她來鐘鼓喧喧。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guān)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放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四、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教師提問: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

  教師小結(jié):這苜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磥,冠于《詩經(jīng)》之首的《關(guān)雎》的確名不虛傳。

  2、教師提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么它是如何抒發(fā)相思之情的?請具體分析。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兩組負責一節(jié)的分析鑒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其中以一組為主,另一組補充或評價。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寫一個青年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嗚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向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書:聽聽:關(guān)關(guān)雎鳩

  所見:在河之洲極有層次,語約義豐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難耐的相思之苦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板書: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輾轉(zhuǎn)反側(cè)--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現(xiàn)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這不啻是個戲劇性的轉(zhuǎn)變;糜汕樯,無疑這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xiàn)的愿望。

  板書:琴瑟友之--親密相愛

  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教師小結(jié):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涂飾,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說它是“刺康王晏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nèi)杂袉l(fā)。

  3、學生再讀《關(guān)雎》,同時在頭腦中再現(xiàn)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五、品讀全詩,探究藝術(shù)手法

  1、提問: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教師小結(jié):《詩經(jīng)》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shù)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復歌詠的一種形式。同時多媒體顯示:

  《詩經(jīng)》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diào)中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我們知道,當人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diào)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jīng)》的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shù)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當然也就最樂于為人們所采用了。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教師提問: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guān)關(guān)雎鳩”開頭,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叫什么?

  多媒體顯示: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前人概括為賦、比、興。朱熹在《詩集傳》中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這種解釋比較通行。賦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就使用了賦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衛(wèi)風·氓》中用桑樹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nèi)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使人從桃花展開聯(lián)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對后世詩歌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認為它是“興”,因為先說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摯鳥。

  生3: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

  ……

  教師小結(jié),前人對此有究屬賦比興何種手法的爭論。實際上就詩中這兩句看來,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實見之景,但對全詩來說,確也起著媒介、比喻、聯(lián)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不必如此拘泥。

  六、試背全詩

  七、布置作業(yè)

  1、大聲朗讀,背誦全詩。

  2、預習《蒹葭》,結(jié)合注釋,串解大意。

  《〈詩經(jīng)〉兩首》教學雜談

  〖如談何讓語文課充滿“美”〗

  2、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意境”: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很容易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借助音樂語言,再現(xiàn)教材提供的情景,可緊緊抓住他們感情的動情點,以情入手,以情導情,情理兼顧。如教《蒹葭》時,我就配以鄧麗君的《在水一方》。纏綿排惻的旋律,打動了學生,再現(xiàn)了詩歌的朦朧的詩美。

  4、誦讀出“美”:

  自韓愈開始,古代文學家莫不倡導吟誦,郭沫若也曾說過文學作品要“多讀、熟讀、爛讀”。在不停的誦讀中,反復揣摩、體昧,才能領(lǐng)會其表達的獨到之處。如在教學《關(guān)雎》《蒹葭》等詩歌時,老師就應讓學生反復誦讀,在瑯瑯書聲中感悟詩歌的意境,體味詩歌的回環(huán)往復反復詠唱之美,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語文教學要注重“問題優(yōu)化”〗

  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則多提邏輯性問題。這類問題給予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探討本質(zhì)的機會,如“《關(guān)雎》和《蒹葭》都選自《詩經(jīng)》,但二者在寫法和內(nèi)容上有什么異同呢?”在熟悉詩歌內(nèi)容和寫法的基礎(chǔ)上,學生進行了求同和求異兩種思維,認識到兩首詩歌都運用了托物起興的寫法,表現(xiàn)了青年男子追求心上人的感想。但是前者反映出男子因相思而苦惱的情狀,后者表現(xiàn)了男子傾心于女子卻又可望而不可及的心情,充滿朦朧之美。

  〖閱讀期待: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首要環(huán)節(jié)〗

  2、拓展課內(nèi)閱讀,形成多維度、多層面的“期待視野”:

  拓展課內(nèi)閱讀一般以課內(nèi)閱讀篇目為基點,向與課文有關(guān)的篇目拓展,通過聯(lián)系、比較,形成多維度、多層面的“期待視野”。方法一:通過作品的節(jié)選拓展至整部作品。選入教材的作品節(jié)大都有相對的獨立性,但整部作品是理解選文的重要背景。教《詩經(jīng)》的《關(guān)睢》《蒹葭》之前,就可挑選其中《伐檀》《碩鼠》等篇目讓學生閱讀,領(lǐng)悟“重章疊句、“反復詠嘆”、“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句式雜齊”等手法的運用。

  《古詩兩首》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離離、枯、榮、盡的詞義。

  2、懂得句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含義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5

  一、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了解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

  2.學習詩中的融情于景、比興及重章疊唱的手法并體味其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分析《氓》詩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2.探究《氓》詩中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原因。

  3.揣摩《采薇》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體會征人久戍思歸到歸時痛定思痛的情感經(jīng)歷。

  三、書目推薦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作為最古老的中國文學源頭,它是一部越讀越覺美妙的經(jīng)典。為什么斑駁的歲月未使它綻放的意象生出銅綠,無涯的空間更未令它包含的豐富信息在傳遞中蒙受損失?請同學們?nèi)プx讀作家安意如的《思無邪》,她說“詩經(jīng)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或者去看看鮑鵬山的《第三只眼看〈詩經(jīng)〉》,學會怎樣用別樣的閱讀方法解讀《詩經(jīng)》。同學們,讓我們穿越《詩經(jīng)》的河流,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也讓美麗錯落的詩行成為我們靈魂的一部分吧。

  四、文本教學

 。ㄒ唬⿲

  請學生背誦毛澤東《沁園春·雪》。

  思考:“稍遜風騷”何意?“風騷”何意?為什么特別點“風騷”?

  明確: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介紹《詩經(jīng)》知識

  《詩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它的精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騷客。下面請一學習小組介紹《詩經(jīng)》這部偉大的作品。請大家完成《學案》中文學常識題。

  播放朗讀音頻,要求學生完成《學案》字詞注音任務。

  學生自由誦讀詩歌。注意四言詩的節(jié)奏韻律。(二二節(jié)拍)

  整體感知,結(jié)合注釋疏通大意。(小組討論解疑)

  自讀文本,思考:

  ①《氓》側(cè)重敘事,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從詩中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對于往事是一種什么心情?(女主人公的情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明確:這首詩寫了一名女子追憶她與“氓”從戀愛、結(jié)婚到婚變的全過程。故事從“氓”來向她求婚寫起,女子雖然對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滿意,但還是答應了他;接下來寫了兩人的戀愛生活,著重表現(xiàn)了女子對“氓”的癡情;兩人很順利地結(jié)了婚;婚后的生活貧困、辛苦,女子毫無怨言地操勞著家務;時光流逝,隨著生活的好轉(zhuǎn),“氓”的脾氣卻變得粗暴起來,他的行為也荒唐起來,對女子始亂終棄并且沒有回頭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傷心難過。但是,對于這種狀況她不會無限期地忍受下去,她想:既然“氓”不念舊情,無情無義,那就算了吧!彼此決絕了斷吧!

  明確:第一至二章:戀愛——熱情?幸福

  第三至五章:婚變——怨恨?沉痛

  第六章:決絕——清醒?剛烈??堅強

  ②《采薇》側(cè)重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身份是什么?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表現(xiàn)了他對戍守邊防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

  明確:本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戍守邊防的士卒,“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我戍未定,靡使歸聘”等詩句可以看出。他強烈地思念家鄉(xiāng),無時無刻不在盼望著能盡快回家,內(nèi)心里充滿著憂傷。前三章的許多詩句都表現(xiàn)了這種感情,如“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憂心孔疚,我行不來”。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庇捎谝庾R到是玁狁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啟居”,因此,他對玁狁滿懷怨恨,在對玁狁的戰(zhàn)斗中充滿同仇敵愾之情,對于自己的陣營也有一種自豪感。這種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現(xiàn),如“四牡業(yè)業(yè)”“一月三捷”,又如“四牡翼翼,象弭魚服”,盡情贊嘆已軍的裝備精良,氣勢雄壯。

 。┢肺鏊囆g(shù)手法

  1.《氓》這首詩運用了什么藝術(shù)手法,結(jié)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楹螅百砼d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榍埃懊ブ框俊,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

  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在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jīng)歷中得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于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xiàn)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凇对娊(jīng)》開創(chuàng)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xiàn)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chǎn)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shù)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也暗示了女子容顏由嬌美潤澤到憔悴衰老的變化;桑葉是農(nóng)村常見的樹木,用桑葉作比,非常符合女主人公勞動婦女的身份,同時也暗示了女子的勤勞。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shù)魅力。

  2.《采薇》前三章與我們初中學過的《關(guān)雎》和《蒹葭》的手法相似,結(jié)合詩句,說說這種手法有什么特點。這種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重章疊句:“章,音樂名稱!畼肪篂橐徽隆,即樂曲奏一遍為一章!对娊(jīng)》中的詩是合樂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詩都分若干章,猶如今天歌詞的分段。章與章往往句型重復,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guān)鍵處更換個別字。這一章法叫作重章疊句!笔褂弥卣炉B句的手法,一是使得抒發(fā)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遞進,一是突出了主題。這首詩的前三節(jié)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表達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的心情。內(nèi)容上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流逝,時序更替,而人物內(nèi)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音節(jié)和結(jié)構(gòu)上造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效果,再加上疊音詞,一唱三嘆,音節(jié)和諧,體現(xiàn)了詩歌的音樂美。

  五、課堂探究

  1.《氓》是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的?

  【思路點撥】

  此問題涉及到同學們把握文學形象的能力。探究時,可從三方面入手:①從敘事角度入手;②從塑造的人物性格層面入手;③從《詩經(jīng)》“六義”中的賦、比、興等手法入手。

  【明確】

  (1)在敘事中呈現(xiàn)性格。本詩情節(jié)完整,層次分明:第一節(jié)寫訂婚,第二節(jié)寫結(jié)婚,第三節(jié)寫所得教訓,第四節(jié)寫被遺棄,第五節(jié)寫受虐待,第六節(jié)寫與男子決絕。全詩大體按照事件的發(fā)展順序,采取概括敘述與細節(jié)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融敘事、抒情、議論于一體,這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影響。

  (2)在摹寫人物性格層面完善形象。戀愛時,女主人公熱情、溫柔,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和渴望;男子此時則是心急主動地追求。結(jié)婚后,經(jīng)過婚姻生活的考驗,女子更是勤勞,任勞任怨;而男子則好逸惡勞,不念舊情;樽兒,女子一反常態(tài),決然分手,表現(xiàn)了自己的堅強和勇敢,也更顯示了男子背信棄義、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的本性。故事完整,人物形象豐滿。

  (3)從塑造人物形象方法著眼,特別是賦比興手法的應用。如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也指兩人戀愛時情深意濃;以桑葉枯黃隕落的自然情狀比喻女子年老色衰之情狀,也指男子變心感情枯竭。由桑葉引發(fā)對自己年長色衰、慘遭遺棄的敘述,這是“興”。整體看又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2.分析對比手法在《氓》中的運用。

  【思路點撥】

  此問題涉及到詩歌鑒賞中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探究時,同學們可立足于人物的“行為”“情態(tài)”“品質(zhì)”等方面,進行分類比較。

  【明確】

  (1)從文化視角體會風土人情,進行今昔對比,體會人物的特點。如“抱布貿(mào)絲”原始的物物交換,造成了人與人之間交流范圍的狹窄,尤其在愛情方面,少了寬泛的選擇范圍,使他和她上演了悲劇。她:溫柔體貼,情意綿綿,嫁為人婦,任勞任怨,遭受暴虐,失望決絕。他:喜請良媒,娶她為婦,感情變換,虐待其妻。

  (2)在敘事中運用對比,在故事發(fā)展中呈現(xiàn)對比。其中,有女主人公婚前與婚后的對比:婚前,“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這表明“我”作為一個純真、熱情的少女,對愛情和幸福充滿了渴望;楹螅坝诓钆,無與士耽”,“靜言思之,躬自悼矣”,作為人妻,卻遭遺棄,既后悔又傷心。當初的渴望變成了失望,對比強烈。也有“氓”婚前與婚后的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對人一副笑嘻嘻的樣子;楹螅把约人煲,至于暴矣”,心愿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就對妻子暴虐起來;榍盎楹螅腥魞扇。也有“我”與“氓’’對愛情態(tài)度的對比:“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女子對愛情態(tài)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些對比,形象生動,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

  3、探究《采薇》中的主要意象“楊柳”。

  【思路點撥】

  探究時同學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本詩借“采薇”而抒發(fā)戍邊士卒征戰(zhàn)辛苦、思鄉(xiāng)哀怨之情的具體語境;二是折柳習俗所蘊含的情感。

  【明確】

  首先,《采薇》抒發(fā)士卒遠戍的勞苦和哀怨之情,而詩中“楊柳”則成為“折柳贈別”與“折柳思遠”的文化元素的濫觴。因“柳”與“留”諧音,漢人“折柳贈別”,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舍,不忍相別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欣欣向榮之感。因而“折柳贈別”又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

  其次,柳樹有多方面的象征意義,古人賦予柳樹種種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在情理之中。其中像“楊柳依依”、“雨雪霏霏”等重言疊字的例子比較多,這樣反復吟詠,構(gòu)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音律,給人纏綿悱惻的美學效果。

  六、課堂總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對中國文學的源頭——《詩經(jīng)》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學會了一些鑒賞古代詩歌的方法。一起領(lǐng)略了《詩經(jīng)》中的愛情詩、征役詩的無限韻味。當代作家王安憶說:“《詩經(jīng)》本身就是一條河流,一條文字的河。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永遠生活在《詩經(jīng)》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課后我們大家更應該多讀一些《詩經(jīng)》中的作品加深理解進而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

  七、教后反思

  【知識鏈接】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代通稱為《詩》或舉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漢代尊崇儒家被奉為經(jīng)典,才稱為《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

  《詩經(jīng)》按樂曲分為“風”、“雅”、“頌”三部分。(板書)“風”指“十五國風”,屬于各地方的樂歌,即指當時十五國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是民間歌謠——課文所選的三首詩作均出自“風”;“雅”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即王畿地區(qū))的樂歌,有“大雅”和“小雅”;“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有“周頌”、“魯頌”、“商頌”,基本上是貴族們的歌頌祝禱之辭!对娊(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对娊(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三

  種。“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鋪敘陳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gòu)成《詩經(jīng)》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在中國古代文學的長河中,現(xiàn)實主義的《詩經(jīng)》和屈原浪漫主義的騷體作品交相輝映,并稱“風騷”!对娊(jīng)》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6

  一、導入

  二、明確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詩經(jīng)》有關(guān)的文化文學常識。

  2.掌握《詩經(jīng)》兩首涉及到的文言現(xiàn)象。

  3.能把握古詩節(jié)奏、韻律、感情,恰到好處的朗誦古代詩歌。

  4.能熟練背誦、正確默寫這兩首詩歌。

  方法與過程目標:

  1.體會賦比興手法及其在詩中的運用。

  2.體會《采薇》重張疊句的妙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把握詩歌內(nèi)容與感情,培養(yǎng)負責任的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三、知識積累

 。ㄒ唬┝私鈱W生對《詩經(jīng)》的了解程度

 。ǘ┰敿毥榻B詩經(jīng)有關(guān)常識。

  1.“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jīng)》“六義”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帮L、雅、頌” 說的是內(nèi)容,“賦、比、興”說的是手法。

  “風”包括15部分,稱作“十五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

  “雅”分為“小雅”和“大雅”,共105篇!把拧奔凑,指

  朝廷正樂。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

  “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是宗廟用于祭祀的樂歌和舞歌,音樂可能比較舒緩。

  “風”是“詩經(jīng)”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源頭。

  2. “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jié)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nèi)容緊密關(guān)聯(lián)的景觀物象、事態(tài)現(xiàn)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jié)構(gòu)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huán)境、氣氛和情緒。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采用。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jié)合,相得益彰。 比如《阿房宮賦》中的前半部分,由外到內(nèi),由建筑到人物,運用鋪陳夸張的手法,大筆墨的描寫秦始皇的荒淫生活。首先,作者先描寫阿房宮工程浩大,宏偉壯麗!案矇喝儆嗬铮綦x天日”“長虹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這字字句句,無一不表現(xiàn)了阿房宮的宏偉氣勢。這是寫“外”,主要描寫樓臺建筑,如此的建筑之內(nèi),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接著,文章自然而然進入了第二個層次,描寫皇宮內(nèi)的人物活動。“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煙斜霧橫,焚椒蘭也!比绱松萑A的生活,除了皇宮內(nèi)的妃嬪媵嬙,又有何人能夠享受得起呢?然而,這些人也有自己的痛苦,她們“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漫立遠視,而望幸也;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蓖ㄟ^這些描寫,作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了秦始皇時期奢靡、腐朽的宮廷生活。

  3.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 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 《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 《碩人》連續(xù)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

  4.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而“興”則是《詩經(jīng)》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对娊(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

  “興”又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如《關(guān)雎》開頭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guān)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

  《氓》

  一.誦讀(形式可以多樣)詩歌,整體感知

  1.誦讀提示: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即讀二字后稍作延長或停頓。

  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2.聽錄音,領(lǐng)會閱讀技巧,明確本詩寫作內(nèi)容。

  3.學生朗讀詩歌,指出《氓》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

  答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

  二.再讀詩歌,疏通詞句

  1.翻譯詩歌,強調(diào)文言重點。

 。ㄟ^程與方法:學生小組討論翻譯,8分鐘后,回報成果,老師總結(jié)并強調(diào)重點文言現(xiàn)象。)

  2.大屏幕展示重點,提問檢查。

  解釋下列紅顏色字詞的含義:

  (1)抱布貿(mào)絲。

  (2)至于頓丘。

 。3)匪我愆期,

 。4)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5)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

 。6)泣涕漣漣。

 。7)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

  (8)體無咎言。

 。9)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10)之耽兮,不可說也。

 。11)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1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13)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14)二三其德

 。15)靡室勞矣。

 。16)夙興夜寐

 。17)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18)兄弟不知,

 。19)老使我怨。

  (20)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21)信誓旦旦

  三.通過“老師設計問題→學生討論探究→老師指導總結(jié)”的過程鑒賞領(lǐng)悟

  1.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詩歌敘述了女子從戀愛到被遺棄的經(jīng)過,批判男子的負心。

  2.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個女子的形象?

  對愛情與幸福有誠摯的追求、勤勞

  無辜被棄、無奈,不能抗爭命運

  溫柔、堅強

  3.本詩采用怎樣的敘述角度?有何作用?

  運用“我”(第一人稱)的.好處:便于直抒胸臆,讀來更具親切感、真實感。

  4.說出《氓》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的好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好處:結(jié)構(gòu)上,(1)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是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2)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nèi)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 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似連;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7

  【導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 學史上的地位,把握《詩經(jīng)》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和章節(jié)的節(jié)奏特點。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3.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課時計劃】

  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關(guān)雎》,第二課時完成《蒹葭》。

  第一課時 學習《關(guān)雎》

  情景導入:雎鳩啼鳴,荇菜差參。琴瑟鐘鼓,君子淑女……這一切,在心中 蕩漾著愛意的戀人眼中,大概會多一層溫馨與幽怨吧!你聽,他們各自為自己傾心的“淑女”唱出了纏綿悱惻的情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冠于《詩經(jīng)》之首的《關(guān)雎》。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chǔ)

  1.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雎(jū) 鳩(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èi) 芼(mào)

  2.文言知識梳理

  (1)重點實詞

  關(guān)關(guān):擬聲詞,一種鳥的叫聲。 洲:水中的陸地 窈窕: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選。

  (2)詞類活用

  ①琴瑟友之(名詞做動詞用,做朋友,相親相愛,親近)

 、阽姽臉分(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快樂)

  (3)古今異義

  左右流之(古義:撈取;今義:流出)

  3.作品簡介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改成《詩經(jīng)》。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

  《詩經(jīng)》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颈憩F(xiàn)手法為賦、比、興。

  《詩經(jīng)》的 詩體格式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時而重章疊句,反復詠唱。其語言生動傳神。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一)朗讀指導

  1.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交流點撥】第一節(jié)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這一節(jié)的佳處,在于舒緩平正之音,并領(lǐng)起全篇 ,形成全詩的基調(diào)。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詩。第二節(jié)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diào)急促,與前后平緩之音有別。第四、五節(jié)寫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2.學生齊讀,放 錄音,再聽一次,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

  3.學生結(jié)合注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lián)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guān)鍵字詞要落實。

  【交流點撥】雎鳩鳥關(guān)關(guān)地叫著,在河中央的小洲上,姑娘美麗又善良,是 我的好配偶。荇菜長短不齊,在船的左右兩邊撈。姑娘美麗又善良,從早到晚追求她。好姑娘追求不到,從早到晚思念她。思念綿綿不斷,翻來覆去,不能安睡。荇菜長短不齊,在船的兩邊來。姑娘美麗又可愛,彈奏琴瑟來親近她。荇菜長短不齊,在船的左右兩邊挑選。姑娘美麗又可愛,敲鐘擊鼓讓她快樂。

  (二)整體感知

  這首詩講了一 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交流點撥】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他做夢夢見自己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理清層次

  1.全詩共5個小節(jié),層次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

  【交流點撥】第一章(第1節(jié))描寫小伙子見到一位漂亮姑娘,從而引起愛慕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第二章(2~3節(jié))描寫小伙子想追求那位姑娘,苦于無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寢食不安。第三章(4~5節(jié))描寫小伙子夢想成婚的歡樂場景。

  2.《關(guān)雎》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交流點撥】《關(guān)雎》寫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表達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夢想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步驟四 細讀課文 探究寫法

  《詩經(jīng)》的主要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有賦、比、興等,《關(guān)雎》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這種手法起到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運用了“興”的藝術(shù)手法。如本詩開頭“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它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發(fā)端的話。但水鳥和鳴,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義上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本詩的起興之妙正在于詩人情趣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的契合,也是一直為人們所樂道的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步驟五 總結(jié)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jié)課文

  《關(guān)雎》寫一個男子對所愛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了求之不得的焦慮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悅,表現(xiàn)了追求愛情中的苦與樂。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2.拓展延伸

  中國文字史上的“第一”

  【交流點撥】①《詩經(jīng)》: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②《孫子兵法》: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板書設計】

  關(guān)雎托物起興所聽:關(guān)關(guān)雎鳩所見:在河之洲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相思之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輾轉(zhuǎn)反側(cè)——相思之苦夢幻之樂琴瑟反之——親密相愛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第二課時 學習《蒹葭》

  情景導入: 同學們,有人會唱《在水一方》這首歌嗎?它是 早些年一部電視連續(xù)劇的插曲,根據(jù)《蒹葭》改編而成,可見詩經(jīng)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蒹葭》。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chǔ)

  1.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躋(jī) 涘(sì) 沚(zhǐ) 坻(chī)

  2.文言知識梳理

  (1)重點實詞

  蒹葭: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 溯洄:逆流而上。

  溯游:順流而下。 晞:干。 阻:險。 躋:高。

  坻:水中的陸地。 涘:水邊。 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2)詞類活用

  道阻且右(方位名詞,作形容詞,彎曲)

  (3)古今異義

  道阻且右(古義:彎曲;今義:右邊,表方位)

  白露為已(古義:干;今義:已經(jīng))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感受音韻美。

  (1)全班齊讀詩歌,要求學生結(jié)合上一課時介紹的關(guān)于《詩經(jīng)》藝術(shù)特點,體會《蒹葭》的音韻美。

  (2)聽學生朗讀后,教師正音,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請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作品的音韻美是如何表現(xiàn)的。

  【交流點撥】音韻美表現(xiàn)在:① 都是四言句,朗讀時采用“二二”拍,聽起來很整齊。②作品押韻:第一章押“ɑng”韻,韻腳有蒼、霜、長、方、央。第二章押“i”韻,韻腳有萋、晞、躋、坻。第三章押“i”韻,韻腳有已、涘、沚。③運用疊詞,如“蒼蒼、萋萋、采采”;運用疊章,統(tǒng)一內(nèi)容的反復詠唱,這樣有一唱三嘆的美感。

  (3)請男女生交錯進行朗讀,把自己體會的音韻美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

  2.感知內(nèi)容大意。

  請學生結(jié)合注解,盡量用優(yōu)美的語言翻譯作品第一章的內(nèi)容后,引導學生對比。第二、三章的內(nèi)容是否是第一章的重復。

  【交流點撥】學生討論發(fā)言后,教師明確:三章所寫的內(nèi)容是相 同的,表現(xiàn)了一位癡心、癡情男子對心上人的愛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傷感。

  步驟三 質(zhì)疑問難 深層探究

  1.詩歌中哪一些詩句描寫了景物?所寫景物有怎樣的特點?寫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凄清景色,造成了一種渺遠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憂郁感傷的情懷。

  2.詩歌中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jīng)艱險,執(zhí)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交流點撥】“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洄從之,道阻且 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边@些詩句都表現(xiàn)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jīng)艱險,執(zhí)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3.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怎樣的?請說說你的理由。

  【交流點撥】感情基調(diào):渺遠迷茫,憂郁纏綿,悵惘感傷。理由:渴慕傾心于伊人,執(zhí)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艱險,然而伊人卻宛在水中央,如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悶感傷憂郁。

  4.《蒹葭》的主題是什么?

  【交流點撥】詩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寫一種凄清而蒼涼的景色,這種景色襯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虛、惆悵之情;而后四句寫出詩人對“伊人”的上下尋求,卻又尋而不見的情景,這當中既有詩人的悵惘之情,又有詩人對伊人的深切思念。

  步驟四 探究寫法 比較閱讀

  (一)寫法探究

  1.《蒹葭》這首詩歌中運用了哪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交流點撥】詩歌開篇便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凄涼的畫面:一個晚秋的早晨,天色朦朧,籠罩在晨霧中的是一望無際的沾帶露珠的蘆葦。一條河流,蜿蜒而去。望遠處,是一塊小小的沙洲。這是一幅蕭瑟的晚秋晨光圖,烘托出主人公凄惻的情感。詩的每章景物描寫都有不同。首章“白露為霜”,露凝為霜,是拂曉時;第二章“白露為晞”,太陽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陽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時間的晚秋晨光圖,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佇立遠望而始終不能見面的惆悵心情,而主人公的這種心情隨著晨光畫面的重疊,顯得越來越急切,越來越凄婉,使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達到了情 景交融的境界。

  2.這首詩采用重章疊詠的手法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回旋反復,可以增強詩歌的音樂感和節(jié)奏感,更充分地抒發(fā)情感!遁筝纭啡3章12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tài)、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xiàn)出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

  (二)比較閱讀

  1.《關(guān)雎》《蒹葭》都可看作是愛情詩,它們的寫作手法相同嗎?

  【交流點撥】《關(guān)雎》一詩重在“敘事”,從中可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窙]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蒹葭》比《關(guān)雎》情感意味更濃。在藝術(shù)手法上,《蒹葭》比《關(guān)雎》“興”的特點更突出!拜筝纭薄八薄耙寥恕苯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

  2.兩首詩所表達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交流點撥】《關(guān)雎》是一首熱情的戀歌,它表現(xiàn)了古代青年對愛情婚姻大膽執(zhí)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樸實。《蒹葭》表現(xiàn)了詩人對“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寫出了他欲見不得的焦急悵惘的心情。

  步驟五 總結(jié)課文 拓展延伸

  1.總結(jié)課文

  《詩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 闊、豐盈、簡單、潔凈。這源泉處的草木,也跟淳樸的先民及其歌聲一樣簡樸優(yōu)美。從詩經(jīng)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zhuǎn),卻找不到她的人。讓我們干干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yōu)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2.拓展延伸

  任選《蒹葭》中的一節(jié),用優(yōu)美的語言重現(xiàn)詩歌的意境。

  【交流點撥】又是一個霜凝霧罩的清晨,我又來到水邊,那蒼蒼的蒹葭在微微曉風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晨露消散在白霧之中。我心中的戀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時光,跋山涉水,來到你的身旁。

  【板書設計】

  景物蒹葭:蒼蒼——萋萋——采采白露:為霜——未晞——未已追求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之路:阻且長,阻且躋,阻且右結(jié)果: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景色迷離,距離遙遠)

  《詩經(jīng)》二首《關(guān)雎》《蒹葭》理解性默寫

  (一)關(guān)雎

  1.《關(guān)雎》中起興的句子是: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2.《關(guān)雎》中是全詩的綱目,統(tǒng)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xiàn)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關(guān)雎》最能體現(xiàn)全詩的精神,抒發(fā)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4.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5.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的句子:“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二)蒹葭

  1.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3.表現(xiàn)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

  4.《蒹葭》:詩中能印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尋找追求的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5.蒹葭在今天被我們引用來形容所愛戀的人在遠方的詩句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6.“一切景語借情語”!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于濃濃的秋涼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詩經(jīng)》二首《關(guān)雎》《蒹葭》同步練習

  一、文學常識填空

  1. 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 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 ,漢代儒生始稱《詩經(jīng)》,F(xiàn)存的《詩經(jīng)》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編為“風”、“雅”、“頌”三部分。“風、雅、頌、賦、比 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

  2.《關(guān)雎》選自《 》,《蒹葭》選自《 》。

  二、基礎(chǔ)知識部分

  1.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雎鳩( ) 窈窕( )逑( ) 荇( )菜 寤寐( )

  湄(   )  溯洄(   )未晞(   )躋(  ) 涘(   )

  2.解釋加點詞語。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左右流之:

  (3)寤寐求之: (4)寤寐思服:

  (5)優(yōu)哉悠哉: (6)琴瑟友之:

  (7)左右芼之 (8)鐘鼓樂之:

  (9)蒹葭蒼蒼: (10)在水一方:

  (11)溯洄從之 (12)道阻且躋:

  (13)宛在水中央 (14)蒹葭萋萋

  (15)道阻且躋 (16)蒹葭采采:

  (17)白露未已 (18)道阻且右

  三、翻譯句子

  1.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4.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5.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7.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8.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9.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10.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11.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四、理解性默寫

  《關(guān)雎》

  1、起興的句子是: 。

  2、全詩的綱目,統(tǒng)攝全詩的句子或表現(xiàn)小伙子一般都喜歡美麗而賢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最能體現(xiàn)全詩的精神,抒發(fā)求之不得的憂思的句子是: 。

  4.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之情的句子: 。

  5.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詩中描寫青年男子對美貌少女表達傾慕之情的句子是: 。

  6.《關(guān)雎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男子對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難眠的句子是:

  7.《關(guān)雎》中的男子由“ ”引起“ ”的美好聯(lián)想;“ 。”抒寫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抒寫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悅心情。

  《蒹葭》

  1.成語“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詩句: 。

  2.用蕭瑟冷落的秋景起興,渲染凄清氣氛,烘托惆悵心情的詩句是:

  3.描寫男主人公追尋之路艱險、漫長的詩句是;

  4.表現(xiàn)他雖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詩句是:

  5.《詩經(jīng)·蒹葭》中于濃濃的秋涼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8

  一、導入

  《詩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從詩經(jīng)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從詩經(jīng)中走來的男子豁達堅毅,從詩經(jīng)中流傳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讓我們用真摯的情、善感的心,吟誦《采薇》這古老的歌謠!

  二、簡介

  《采薇》選自《詩經(jīng)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當時諸侯相爭,周室衰落,犬戎、獫狁等外族也經(jīng)常入侵,周亦興師反擊,造成連年戰(zhàn)亂不止。人民特別是出征將士對戰(zhàn)爭有著復雜的多元感情。今天我們就要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

  三、檢查預習

  (一)基礎(chǔ)知識(齊讀)

 。ǘ┱w把握

  1.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這首詩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戰(zhàn)后歸家的途中,追述、倒敘戍邊作戰(zhàn)時的苦況,

  四、誦讀課文

  請學生記齊讀。

  誦讀提示:《詩經(jīng)》基本上是四言詩,節(jié)奏為“二二”式。讀起來有一種音樂的和諧之美,我們不僅要把握詩歌外在的音樂節(jié)奏,更要把握內(nèi)在的情感節(jié)奏。下面先由老師給大家讀一遍吧!請大家注意體會這位戰(zhàn)士的情感變化。

  教師配樂朗誦

  五、品味經(jīng)典

  緣情入文輕吟低唱

  剛才老師在誦讀的時候,學生們體會到了感情的變化嗎?走進任何一篇詩經(jīng)的作品,我們總會被種種情思所纏繞,這首采薇也不例外,請學生找出這位戰(zhàn)士的情感脈絡。

  板書:悲傷—喜悅———悲傷

  1—3節(jié):悲

  一開篇,我們就感受到濃重的悲傷,我們不由得思考,此時這位戰(zhàn)士身在何方,又為何而悲?

  身處何時:莫—陽

  身在何方:駐地邊的曠野(說具體些“我戍未定”說明是在駐地邊上)

  為何而悲:思鄉(xiāng)厭戰(zhàn)仇恨

  怎么樣表現(xiàn):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薇(怎么樣用薇來表情達意呢?從藝術(shù)手法的角度考慮)

  重章疊唱: 當人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沖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對深化意境,強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音樂感。

  比 興:作—柔—剛 比喻時間流逝

  朗 讀

  4—5節(jié):壯

  戰(zhàn)士的情感發(fā)生變化。此時他又身在何方?為何而壯?

  身處何時:春季

  身在何方: 戰(zhàn)場(戎車既駕)

  為何而壯: 打勝仗(一月三捷)(側(cè)面描寫寫軍容之壯、必勝信心)(“四牡業(yè)業(yè)”,“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寫戰(zhàn)馬的高大強壯,步伐整齊,“象弭魚服”寫精良的裝備, “一日三捷”是用數(shù)字的對舉,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捷報頻傳。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

  怎么樣表現(xiàn):

  1、側(cè)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沒有借助什么意象?)

  比興:用花之盛起興,喻出軍容之盛及聲勢之壯。

  至此,全詩氣勢為之一振。

  朗 讀

  6節(jié):悲

  身處何時:冬季

  身在何方:歸途(昔來,是來征戰(zhàn);今往,是往家鄉(xiāng)。)

 。楹我丶視r還會覺得悲?)

  提示:

 。1)宋之問在《渡漢江》中說“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币粋怯字寫出了歸鄉(xiāng)時的千萬種感受。

 。2)“古詩十九首”里的《十五從軍征》是這樣寫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所以這位戰(zhàn)士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歸來時,還何樂而有呢?歸家的喜悅因為對家人自身命運的擔憂都變得沉重起來。所以他說”莫知我哀”,莫是沒有人,沒有人知道我的哀傷。

  為何而壯:追憶過去,痛定思痛(當初離家時的場景,如今回家的艱難)

  怎么樣表現(xiàn): 借景抒情—意象 楊柳、冬雪

  1.借景抒情。詩人沒有直接傾訴內(nèi)心的感情,而是以飄拂的柳絲這一意象來渲染昔日上路時的依依不惜,用雨雪紛飛來表現(xiàn)今日返家路途的艱難和內(nèi)心的悲苦,含蓄深永,味之無盡。

  2.對比:將時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chuàng)造出超越現(xiàn)實的典型畫面。

  同一個“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已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難怪后人把這四句論為詩經(jīng)中最好的詩句。

  朗 讀

  以境化文巧妙想象

  這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三千年前,根本不知道電影為何物,但他卻分明是一個優(yōu)秀的導演,能用三個看來簡單,其實卻很動人的場景,將一個戰(zhàn)士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而我,行走在他的文字間,我就像是一個演員,不,我就是那位戰(zhàn)士。我的手指還有薇的清香,我的`眼里也飽含著憂傷。

  這樣一首詩,千百年來被人們用同的方式詮釋,用不同的方式紀念,有人揮毫書寫,有人深情吟唱,現(xiàn)在我們聽到的這一首樂曲就是采薇的新唱。我們也來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敬意與愛意吧,我有個設想,將這首采薇的樂曲拍成一部MTV吧,我想按照情感線索分三個鏡頭來拍攝,第一個鏡頭我是這樣安排的:

  深秋,夕陽如血,一位滿面塵土與愁容的士兵,俯下身子采摘著地上的逐漸變硬的薇菜,不時抬起頭遠眺著故鄉(xiāng)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著故鄉(xiāng)的小調(diào),眼中閃爍著一叢烈火:時而幻化出家鄉(xiāng)小橋流水,時而幻化出戰(zhàn)場的刀光劍影……

  接下來的兩個鏡頭,我想請學生來幫我完成,請大家在音樂聲中來幫我構(gòu)思一下。

  評語:

  1、有景物、有神態(tài)、有心理,很生動的畫面,很豐滿的人物形象

  2、把詩歌的意境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

  3、真正把握了這位戰(zhàn)士的情感脈搏

  鏡頭二:一樹的棠棣花燦爛地站在戰(zhàn)地邊的路口,軍旗在料峭的風中獵獵飄揚,戰(zhàn)場上煙塵滾滾。將帥駕著高大的馬車昂首而來,士兵們吶喊著奮勇殺敵?矗≌R的,精良的武器,無不讓獫狁人膽戰(zhàn)心驚。敵營人叫馬嘶,我們所向披靡!

  鏡頭三: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xiāng)途中踽踽獨行。回想出征時楊柳的依依不舍,看看回鄉(xiāng)時道路崎嶇,又饑又渴;邊關(guān)漸遠,鄉(xiāng)關(guān)漸近,可家鄉(xiāng)還是那個可愛的家鄉(xiāng)嗎?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鄉(xiāng)情。這緩緩的吟唱超越了時空,向我們訴說著那亙古不變的思鄉(xiāng)愁緒。

  讓我們在《采薇》的吟唱中再次用目光撫平這位戰(zhàn)士的心傷吧。R讀)

  六、拓展閱讀:《十五從軍征》

  結(jié)束:

  詩三百,思無邪,它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喚。古人與我們在時空里隔絕,卻靈魂中相望!对娊(jīng)》是一座寶藏,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財富!

  下課!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9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和現(xiàn)實主義風格。掌握《氓》的故事情節(jié)及《采薇》中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2、熟讀課文,分析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學習詩中的重章疊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學習重點】:

  1、理解《氓》作為敘事詩的特點和對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學習《采薇》中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學習難點】:

  1、熟讀兩首詩,分析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說

  《氓》是《詩經(jīng)·國風·衛(wèi)風》中最為有名的“棄婦詩”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的戀愛風氣比較自由,桑間濮上,幽期密約,用詩歌表達情愫,以選擇配偶同時,封建意識正在發(fā)展,男尊女卑之風已形成婦女逐漸喪失了經(jīng)濟上和人格上的獨立而處于從屬地位。閱讀這首帶有敘事性質(zhì)的長詩,不僅可以對先秦人們關(guān)于愛情、婚姻的觀念及其社會狀況做個管窺,且可了解我國詩歌在童年時代達到了怎樣的藝術(shù)高度。

  2、作品簡介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jīng)》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zhì)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共105篇,《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nèi)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yè)的,共40篇。

  所謂《詩經(jīng)》“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關(guān)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縮詞來狀物、擬聲、窮貌此外,《詩經(jīng)》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zhuǎn)韻,現(xiàn)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已經(jīng)具備了

  學習過程:

  一、自主預習

  1、注音并解釋:

  氓()淇水()愆期()將子無怒()

  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體無咎言()爾卜爾筮()()

  于嗟鳩兮()()

  其黃而隕()無食桑葚()自我徂爾()淇水湯湯()來即我謀()

  言既遂矣()無與士耽()以我賄遷()女也不爽()漸車帷裳()()

  士也罔極()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抱布貿(mào)絲()

  咥其笑矣()及爾偕老()隰則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

  2、古今異義:

 。1)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古義:今義:)

 。2)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義:今義:)

 。3)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古義:今義:)

 。4)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古義:今義:)

 。5)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古義:今義:)

 。6)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古義:今義:)

  (7)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古義:今義:)

 。8)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古義:今義:)

 。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古義:今義:)

  (10)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古義:今義:)

  3、詞類活用:

 。1)三歲食貧()(2)士貳其行()

 。3)二三其德()(4)夙興夜寐()

  4、有感情朗讀

  古典詩歌的鑒賞首要的是學會誦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順詩句;讀懂詩歌的大致內(nèi)容,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要點;還要讀出詩歌情感,讀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讀出節(jié)奏古典詩歌節(jié)奏表現(xiàn)了各自不同的式樣四言語句多為“二二”節(jié)拍,而“五言詩”節(jié)拍則多變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

  (2)讀出韻律詩歌語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韻律,時只要

  加以體會就要感覺到重音、輕音的選擇也是讀出韻律的重要手段判斷輕、重音的基本標準是表達內(nèi)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達詩歌內(nèi)容和作者情感的`詩句就應該重讀,反之則輕讀一句中關(guān)鍵的字詞重讀語速的選擇同樣是讀出韻律的關(guān)系,情緒激昂處則勢如破竹、一貫而下,情緒纏綿處則如潺潺溪流,緩緩流出幾分哀婉

  (3)讀出情調(diào)一篇詩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調(diào):或豪放激昂,或婉約悱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揚通過誦讀,讀出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和藝術(shù)美

  5、整體感知課文:

  1、請同學分別講述《氓》的內(nèi)容,全詩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感情基調(diào)?

  二、整體理解原文

  1、“氓”最初給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結(jié)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3、為什么突然寫到“桑樹”葉落前和葉落后的變化,這是什么手法?

  4、女主人公婚后過著什么樣的生活?

  5、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在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三、合作探究

  1.《氓》女主人公為什么會被遺棄呢?(這一樁婚姻悲劇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依據(jù)來證明你的觀點

  四、課堂達標與遷移

  1、以“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可以寫給氓或女子)

  2、女主人公婚變后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3、“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0

  【教學目標】

  1、了解并記住《詩經(jīng)》的基本文學常識

  2、理解《詩經(jīng)》中“興”的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形式在本詩中的運用

  3、品味詩歌的音韻美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

  提升學生對美的語言和美的情感的認知與感受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的起興手法和重章疊句的結(jié)構(gòu)形式;

  【教學難點】

  1、品味與鑒賞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理解詩歌主題的多義性和主要的思想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

  由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導入新課。

  同學們肯定聽過不少由古詩詞改編而成的歌曲,剛才大家聽的那首歌曲就是由一首詩改編而成,同學們知道是哪首詩嗎?(《蒹葭》),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品味《蒹葭》這首優(yōu)美的詩歌!遁筝纭肥沁x自《詩經(jīng)》的一首作品,也是我們在中學階段學習的第一首《詩經(jīng)》中的作品,因此在學習《蒹葭》之前,我們必須先明確一個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概念。

  《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二、感受《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特點

  1、請一位同學朗讀全詩,然后請同學思考: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詩歌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四言,重章疊句、回環(huán)往復,復沓。

  明確:四言是詩歌產(chǎn)生之初最主要的形式,《詩經(jīng)》作為早期的詩歌,其雖雜有三、五、七、八、九句,但以四言為主。五言詩在東漢時期才出現(xiàn),而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則為曹丕所創(chuàng)《燕歌行》。

  重章疊句是《詩經(jīng)》的主要形式。

  舉例《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2、這首詩每一章節(jié)重章疊句的同時,個別語詞發(fā)生了變化,請同學們找出詩歌中變化的部分

  蒹葭:蒼蒼——凄凄——采采。

  白露:為霜——未晞——未已。

  伊人所在地:一方——中央——湄——涘——坻——沚

  道路:長——躋——右

  3、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全詩采用重章疊句,而又在每章相同位置變換語詞產(chǎn)生了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fā)揮了重章疊句、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使得詩歌具有了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而且使得詩意層層深入、步步推進。

  詩中還運用了不少疊詞,使得全詩聲情兼?zhèn)洹?/p>

  三、賦、比、興

  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賦:即鋪陳、排比。舉例:《小芳》:“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好看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

  比:即比喻,“你是風兒我是沙”、“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興:為了引出自己想要說的事物,往往先說另一個與原本的事物不一定有關(guān)的。舉例:《達坂城的姑娘》:“達坂城的石路硬又硬啦,西瓜大又甜呀,達坂城的姑娘,辮子長啊,兩個眼睛真漂亮。

  給三首《詩經(jīng)》作品,請同學們判斷分別運用了什么手法:

  賦:《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chí)躕(chú)。

  靜女其孌(luán),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yì)女美。

  自牧歸(kuì)荑(tí),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比:《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 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興:《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請同學們判斷:《蒹葭》這首詩運用了賦、比、興中哪一種手法?

  明確:興,本詩每一章的前兩句寫景,以蒹葭起興,同時運用了賦的手法。

  四、情景關(guān)系

  1、本詩每一章的前兩句寫景起興,請同學們概括下詩中所寫景的特征

  明確:展現(xiàn)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

  2、寫景是為了抒情,那么這樣的景抒發(fā)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情?詩中哪幾句是具體抒情的?

  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

  總結(jié):

 、僭娭型ㄟ^寫蒹葭和白露,塑造了一種清虛寂寥而又略帶凄涼哀婉的境界,對詩中所抒寫的求佳人而不可得的愛情,和雖不可得而情不散的執(zhí)著追求,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谳筝缡秋h零之物,隨風而蕩,正如詩人縹緲恍惚、若有若無的思緒。然而蒹葭最終止于其根,詩人的.思緒最終也牽掛于相思之情。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也是虛幻而無形,不可捉摸。

  五、詩歌主題的解讀

  1、同學們對這里的“伊人”是如何理解的?

  預設:詩人的心上人;賢人

  明確:我們一般是以愛情詩的角度來解讀《蒹葭》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然而亦有不同觀點:

  如:

 、佟叭松芾碚f”

  涵蓋了世間各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難得、知音難覓的悵惘,仕途坎坷、功業(yè)未遂的憂思,理想幻滅、前途渺茫的失望。

  ②“明志說”

  “伊人”象征高潔品質(zhì),代表自己對美好高潔品質(zhì)的追求。

  總結(jié):“伊人”是一個具體而縹緲的目標,他(她)或許是詩人思念追尋的愛人,或許是千載難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尋覓的賢臣,或者是一種天下歸心的政治理想,或者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這種主題的多義恰恰是詩歌所追求的一種至高境界。

  清代葉燮在其《原詩》中指出:“詩之至處,妙在含蓄無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間,其旨歸在可解不可解之會;……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為至也!薄遁筝纭肪瓦_到了這種境界,它的這種主題的多義性恰恰又一次體現(xiàn)了詩歌含蓄朦朧的特點,而這種含蓄朦朧正是全詩著力營造的意境美。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回顧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

  2.能力目標:提高并不斷挖掘通過研讀課文得出結(jié)論的能力。

  3.德育目標: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

  二、設計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詩歌賦比興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體味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及其變化過程。

  四、教學過程:

 。ㄒ唬┰姼杞榻B

  1、導語:本單元鑒賞先秦到漢魏晉詩歌,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睹ァ肥且皇字臈墜D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娘家時所作,充分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的特點。要求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chǔ)上,領(lǐng)悟詩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賦比興手法及其藝術(shù)效果。

  2、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常識。

 、倏傇u

 、谒从车臅r間段

  ③篇數(shù)

 、軆(nèi)容體例分類

 、萑N表現(xiàn)手法

 。ǘ┭凶x課文

  1.導語:風流百世詩三百,文采千秋事萬千。詩經(jīng)是一條河流,穿越浩浩時空,卻依然保持著最初的冰雪氣質(zhì)。秉燭夜讀,我們仿佛成為一尾潛游其中的魚,在詩經(jīng)的掌紋里游動,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養(yǎng)。讓我們追尋流水的足跡,穿越詩經(jīng)的畫廊,走近《衛(wèi)風·氓》,去探訪遠古的詩情與愛意,領(lǐng)略先賢的美麗與哀愁。

  2.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思考:女主人公的思想、行為,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點?(自讀課文時,注意大屏幕上給出的字詞的讀音)

  3.找同學范讀課文

  4.討論:女主人公的思想、行為,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點?(借此概括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討論過程中反復讀課文中同學發(fā)言涉及到的章節(jié))

  明確:溫柔、善良、忠貞、癡情、勤勞、清醒、理智、堅強、果斷、決絕……

  5.不知大家注意否,文中塑造的女主人公的情感一直隨著事情的發(fā)展而變化,那么是什么造成女主人公情感的起伏?(氓的行為)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情感發(fā)展:

  幸!1.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2.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熱烈——1.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

  2.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沉痛——1.無與士耽2.三歲食貧3.靡室勞矣

  4.靡有朝矣

  決絕——1.老使我怨

  2.亦已焉哉

  明確:幸福——熱烈——沉痛——悔恨——決絕總結(jié):至此一個豐滿、鮮活、個性獨立的女性形象便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了,使我們不得不慨嘆文學的萌芽階段有如此的文學創(chuàng)造力,這便是《詩經(jīng)》文學價值的體現(xiàn)。

 。ㄈ⿺U展研究

  1.統(tǒng)觀整個文學發(fā)展史,從先秦到明清婚姻愛情悲劇比比皆是,今天我們就試著對我們熟悉的故事進行分析,總結(jié)一下它們的異同,看看我們還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明確:先秦——《詩經(jīng)·衛(wèi)風·氓》——男子責任——堅強、敢愛敢恨

  兩漢——《孔雀東南飛》——家長責任——自殺

  隋唐——《琵琶行》——男子責任——漂淪憔悴(無愛的婚姻/無自主性/凄涼)

  宋元——《釵頭鳳》——家長責任——病死

  明清——《紅樓夢》——家長責任——病死

  結(jié)論:封建社會是男權(quán)社會,女子在政治、經(jīng)濟上處于從屬地位,所以婚姻幸福與否取決男子,如果遇人不淑,那么一定會是悲劇性的命運,所以至今在社會上還流傳著那句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2.進一步提問:文中女子婚變后,還有無可能重獲幸福。

  五、課文總結(jié)

  這樣一首短短的夾雜抒情的敘事詩,將一個情愛故事表現(xiàn)得真切自然。詩中女子情深意篤,愛得坦蕩,愛得熱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專深的折射。真真好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聰慧、果敢率真、通情明義的鮮明形象。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2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詩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2、認識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

  3、了解屈原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學習屈原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設想

  本課的重點在于學習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技巧,認識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而難點卻在于字詞的疏通,因而擬打算分散重難點,在整體把握的基礎(chǔ)上理解部分字詞;在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技巧中學習另一部分字詞,使學生明白文言詞語是可以通過理解文意、句意揣摩的。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初讀全詩,把握大略。

  2、簡介屈原、《九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第四冊中曾學習了郭老的劇作《雷電頌》(節(jié)選),你認識了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答后,教師總結(jié):

  屈原是戰(zhàn)國時的政治家,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名平,字原,楚國人,傳說為湖北秭歸縣人。曾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他學識豐富,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主張對內(nèi)革新政治,對外聯(lián)齊抗秦。曾輔佐懷王圖議國事,處理內(nèi)政、應對諸侯。但遭以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為代表的反動貴族和親秦派的誹謗、進讒,被兩次流放,長達30年之久。公元前278年春,秦將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都,遂于當年夏歷五月初五日懷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身殮國。屈原在流放生活中接近人民,在吸收民間文學營養(yǎng)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出“騷體”這一新文學形式。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主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屈原詩歌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本詩選自《九章》。《九章》是《惜誦》、《哀郢》等九篇詩歌的總稱。本詩寫于屈原第二次被流放的時期。涉江,就是渡過大江南行的意思。

  板書課題:《涉江》

  二、初讀。

  1、自讀。要求:結(jié)合書下注釋,把握全文大略;畫出文中表地點的詞;標出自然段序號。

  2、作者歷經(jīng)的路線是怎樣的?你能擬出行程路線圖嗎?

  提示:鄂渚→溯沅江而上→枉→辰陽→溆浦

  3、作者沿什么方向前行?是什么季節(jié)?

  提示:沿南,然后向西南前行。天氣是秋冬之間。

  4、全文共六個自然段,可分為幾部分?能為每部分加一小標題嗎?

  提示:本詩可分為三部分,第1自然段為第一部分;第2、3、4段為第二部分;第5、6段為第三部分。

  教師板書三部分的標題:涉江之由;涉江之行;涉江之憤。

  三、再讀。

  1、讀第1段。

  問:“奇服”包括到下文的哪一句?提示:從“帶長鋏”到“寶璐”。

  注意落實“既”、“陸離”、“冠”(名詞用如動詞)、“被”(同“披”)等詞的意義及用法。

  問:詩人準備怎樣去游仙宮?

  提示:坐的車——青龍駕,白龍配。(注意“驂”的用法、名詞用如動詞)

  同去的人——重華

  食物——玉英

  心情——高馳、不顧,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問:詩人為什么要濟乎江湘?

  提示:因為“世溷濁而莫余知”。(注意溷hún的讀音,“莫余知”句式特點。)

  2、讀2、3段。

  問:從鄂渚直到辰陽,詩人用了哪些交通工具?

  提示:坐了馬車。詩中有“步余馬”,“邸余車”句。(注意“步、邸”的用法:步,名詞使動用法,讓……走上;邸,動詞使動用法,讓……到)詩人還坐了船,溯沅江而上。(注意落實“船”、“齊吳榜”、“擊汰”等詞語)

  問:在沅江上船速快不快?

  提示:不快。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保ㄗ⒁狻叭菖c”、“淹”等詞的用法。)

  3、讀第4段。

  問:進溆浦后詩人為什么“{蕁保br>

  進溆浦后遇上了什么樣的壞天氣?看到了哪些景物?

 。ㄗ⒁饴鋵崳喝纭㈣、冥冥、幽晦、其、霏霏、承宇等詞語。)

  問:誰能用自己的話描繪一幅“溆浦雨雪圖”?

  例:朔風卷著碎雪紛紛揚揚地下著,迎著我的視線的是一座險峻荒涼的高山,那原始的大森林仿佛從未被人揭開過秘密,林中傳來的陣陣猿叫聲,是那樣姜清,那樣恐懼。烏云在頭上示著威,那鍋底一般的.天穹似乎立時要壓了下來。地上本無什么路,那被人踩過的地方也是泥濘不堪。我站在那兒,望著眼前的一切,真不知該舉步向何方。

  4、自由朗讀1、2、3、4段,要求讀準音,讀順口。

  四、作業(yè)。

  1、課本第一題1、2、3題。

  2、背誦前四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繼續(xù)讀講5、6段。

  2、認識詩中塑造的詩人自我形象。

  3、學習詩人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技巧。

  4、學習詩人運用比喻、象征等方法表達思想感情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提問。背誦1、2、3、4段。

  二、讀講5、6自然段。

  1、指名朗讀這一部分。

  2、討論、理解。

  問:詩人判斷自己將“重昏而終身”的理由是哪些?

  生甲:因為“世溷濁而莫余知”,無人理解他。

  生乙:不僅如此,一部分小人還打擊、讒陷他,而他又“不能變心以從俗”、“將董道而不豫”,現(xiàn)實與理想產(chǎn)生了極大的矛盾,極大的反差,這就決定了人物的悲劇命運,好在屈原自己明白,他必將“愁苦而終窮”、“重昏而終身”。

  生丙:我認為詩人判斷自己命運還有一條理由,就是援引了接輿等四人的例子,得出“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前世皆然”,今世也一定亦然的結(jié)論,這可能用的是類比推理吧!

  教師總結(jié)。注意落實接輿,桑扈、伍子、比干等事例。

  處乎(乎,相當于“于”)、終窮(窮不能理解為今義“貧窮”、不必以(“以”作動詞“任用”意)、菹醢(要注意讀音)、董道(遵守正道)、重昏(重,不能讀成zhòng)。

  問:詩人為什么感到“髻選保蚨昂齪踅小保br>

  提示:因為“陰陽易位,時不當”,壞人當?shù),好人受氣,政治太混亂。“鸞鳥鳳皇”、“露申辛夷”這些美好的東西“日以遠”、“死林薄”;而“燕雀烏鵲”及“腥臊”卻當?shù)馈俺蔡脡、“并御”?/p>

  3、指導朗讀。

  二、研讀全詩。(課堂討論)

  1、第一段中寫詩人“高馳而不顧”,第二段卻又寫“乘鄂渚而反顧”,這兩種心情豈不矛盾?

  生甲:是有些矛盾,詩人正是在這種矛盾痛苦的心境中上路的。

  生乙:我認為不矛盾,這“不顧”與“反顧”是兩個階段的心情。在宮中尚未流放時,詩人被人誣陷,非常氣憤,產(chǎn)生過超脫現(xiàn)實的想法,因而“不顧”,但一旦流放了,離開了自己的故國,眷戀之情油然而生,因而又“反顧”了。

  生丙:這樣說來,詩人是否改變了初衷?

  生。何艺J為不矛盾,但并不同意是因為思想發(fā)展了。我認為“不顧”,表明詩人不為流俗所容,但仍堅持理想,不向黑暗社會妥協(xié)的戰(zhàn)斗精神!胺搭櫋保砻髟娙嗽诹鞣磐局猩钋袘涯罟蕠、熱愛祖國人民的心情。兩者不矛盾,共同的核心是“愛國”,正因為愛國,才堅持正確的路線,不顧及世人的讒陷;正因為愛國,才會在流放途中仍然夢縈魂牽著祖國人民。

  2、詩人表現(xiàn)這種“反顧”感情的詞句還有哪些?這種寫法的妙處在哪里?

  提示:這里的“反顧”感情就是“眷念故國”的感情,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詞句還有:“G”、“步”、“邸”,“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入溆浦余{葙猓圓恢崴紜!筆嗽謖飫錈櫳戳司拔錚墻約旱男那橐頻攪司拔鎦校愿械角鋟繢洌卟豢歟轟悠值奶炱⒕拔鋃疾緩謾U饈恰耙魄橛誥啊鋇男捶āJ私約旱鬧鞴坌男鰨G、步、邸、緒風、船容與、淹回水等句既是寫景語也是抒情語,反正情與景已達到了水乳交融的最高境界。

  3、第一段主要是寫詩人為什么會“涉江”,為什么開始要寫“好奇服”及“游仙山”?這一節(jié)寫法有何特色?

  提示:“好奇服”及“游仙山”正是“涉江”的真正原因。“好奇服”,用服飾的奇特象征詩人道德品質(zhì)的高潔,而這種鶴立雞群的“愛好”是不為世人所“知”的,正由于世人不知,于是詩人才“高馳不顧”地“游仙山”,也正是由于這不知,才致使詩人被流放。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展開了奇特而瑰麗的想象:駕青虬、驂白螭、伴重華、游瑤圃、登昆侖、食玉英。這些比喻及象征構(gòu)成了本詩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4、本詩用比喻、象征表達思想感情的語句還有哪些?這些比喻和象征的語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提示:第6自然段“亂曰”的部分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用“鸞鳥鳳皇”、“露申辛夷”、芳(草)比喻具有美好節(jié)操的正直的人;用“燕雀烏鵲”、“腥臊”比喻邪惡、黑暗的小人及勢力。詩人用這兩組物名,比喻光明與黑暗,正直與邪惡的勢不兩立,揭露“陰陽易位”的黑暗政治。詩中運用形象的比喻,瑰麗的想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駕青虬,驂白螭……等很具體地突現(xiàn)詩人志行的高潔。詩中提到的不少特殊名物:南夷、辛夷、露申、鳳皇等,體現(xiàn)了作者高度的藝術(shù)技巧。此外,用時序、顏色的顛倒、大器小用等來比喻世事的渾濁。這種運用豐富的想象、夸張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創(chuàng)作方法叫浪漫主義。

  5、詩人在全詩中究竟塑造了怎樣的一個自身形象?

  提示:塑造了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及美好節(jié)操,決不向惡勢力屈服的愛國主義者形象。

  6、比較本詩中出現(xiàn)的“兮”字與《伐檀》中所用的“兮”字在用法上用哪些不同?

  提示:《伐檀》中“兮”字都用在句末,表陳述中的停頓及感嘆、反問等語氣。如:“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屬陳述語氣。“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等均屬反問及感嘆語氣。

  本詩的“兮“字有三種用法:第一種,用在句中表延長音。如:“被明月兮寶璐”、“步余馬兮山皋”;第二種,用在逗號前,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足。此處須停頓。如:“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钡谌N,用在句號前,有終結(jié)句意、感嘆的意味。如“陰陽錯位,時不當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钡。

  三、表情朗誦全詩。(如時間允許,教師可范讀,或聽錄音帶)。四、作業(yè):書后第二、三、四、五題。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3

  [教學目的]

  1、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向往追求美好愛情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即《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難點]

  1、把握誦讀的要領(lǐng),掌握誦讀技巧。

  2、《詩經(jīng)》的內(nèi)容理解。

  [教學時數(shù)]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導語設計

  在我國幾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詩經(jīng)》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是詩歌文學的鼻祖,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今天我們學習的二首詩均出自于《詩經(jīng)》。

  二、解題

  《詩經(jīng)》本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郎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古時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編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墩撜Z》說:“不學詩,無以言!闭既苏J為經(jīng)過詩教,可以導致人“溫柔敦厚”,《詩經(jīng)》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學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jīng)》,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

  三、研習課文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范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掃除文字障礙。

  雎鳩(jiū):一種水鳥。

  窈窕(yáotiá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xìng)菜: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這里指時時。寤,醒著。寐,睡著。

  蒹葭(jiānjiā):蘆葦。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邊。

  (2)初步感知詩歌的形式特點。

 、兕}目取自于句首。

 、诨揪涫绞撬难。

 、鄄捎茂B章的形式,即重復的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變。

 、転榱双@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

  (3)概括每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關(guān)雎》寫的是詩人對河邊摘荇菜的美麗姑娘的愛戀。

  《蒹葭》是一篇美麗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飽含無限情意。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全文,口譯全文。

  第二教時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二、具體研習

  1、從內(nèi)容上來說這二首古詩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表達了作者對所愛之人的思念。

  《關(guān)雎》里有“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等句。詩人從夜不能寐到主動接近,表達了對采荇菜姑娘的無限傾慕和大膽追求。在《國風》中,最集中的是關(guān)于戀愛和婚姻的詩。在《詩經(jīng)》時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還不像后代那樣嚴格,由此我們在這些詩中可以看到年輕小伙對美麗姑娘的大膽追求。

  《蒹葭》“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表達了詩人追求所愛的堅強意志。“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說明愛的路上困難重重,道路曲折!巴鹪谒醒搿、“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表達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情意。

  2、從總體上說,社會的制約是逐漸嚴格起來的,戀人們對自己的行動,不得不有所拘束。于是我們在《國風》里看到許多情詩,詠唱迷惘感傷和可求而不可得的愛情。在后人看來,這也許是一種含蓄微妙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但在當時,恐怕主要是壓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一切詩歌的藝術(shù)風格都不是無緣無故地形成的。明朗熱烈的風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產(chǎn)物;含蓄委曲的表達,總是感情壓抑的結(jié)果。

  3、《詩經(jīng)》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

  《詩經(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它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的開頭。

  《關(guān)雎》中用“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時關(guān)雎和鳩,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和諧恩愛。

  《蒹葭》里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繪在一個秋日的清晨,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蘆葦叢卻呈現(xiàn)出冷寂與落寞的氣氛。

  4、《詩經(jīng)》的語言特點。學生朗讀歸納,體會作用。

  (1)詩經(jīng)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為主干?捎纱送葡耄敃r演唱的《詩經(jīng)》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wěn)的、簡單的。

  (2)常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節(jié),意義和字面只有少數(shù)的`改變!遁筝纭啡3章12句,只變動了十幾個字,不但寫出了蘆葦茂盛的狀態(tài),愛情道路的曲折綿長,伊人雖近在咫尺,但又遙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旋律,表現(xiàn)出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在現(xiàn)代歌曲中,還常看到這種情況,這說不上影響,卻有古今相通的道理。

  (3)通過小組朗讀體會。

  作為歌謠,為了獲得聲音上的美感,《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了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在古漢語的規(guī)則中,這類詞匯扼抵是形容詞,所以也有助于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精彩美麗的自然。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例子,并體會其作用!蛾P(guān)雎》中“關(guān)關(guān)”(疊字)形容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xiàn)淑女向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tài),“輾轉(zhuǎn)”(疊韻)刻畫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又有生動的形象!遁筝纭分械摹吧n蒼”、“萋萋”、‘采采”(疊字)形容蘆葦茂盛的樣子,為下文“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作了輔墊,渲染了氣氛。通過全體朗讀體會。

  三、布置作業(yè)背誦全文。

  《詩經(jīng)二首》知識點

  【主題思想】

  《關(guān)雎》寫的是一一個青年男子對一個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悅,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

  《蒹葭》通過對特定情境的描寫和對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遠方的意中人強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惱。

  【文章結(jié)構(gòu)】

  關(guān)雎:河邊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一見鐘情-輾轉(zhuǎn)反側(cè)-鐘鼓樂之

  (愛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蒼蒼-所謂伊人-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所謂伊人-宛在水中抵

  蒹葭采采-所謂伊人-宛在水中沚

  【文學常識】

  《詩經(jīng)》本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題目“關(guān)雎”中的“關(guān)”是擬聲詞,鳥鳴之聲;“雎”,雎鳩,種水鳥。題目“蒹葭”中的“蒹”指蘆葦一類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蘆葦。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寫水鳥雌雄和鳴,相呼相應,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戀人同唱著歡悅的情歌一樣。“關(guān)關(guān)”,形容水鳥和鳴,疊字象聲;同時聲中見意,示雌雄相應,彼此相關(guān)雎鳩,水鳥,據(jù)說它們“生有定偶而不相亂,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開篇二句聲情并茂:它以悠揚、平正之音,為全詩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調(diào);又以雎鳩和鳴起興,所謂“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為以下正面抒寫愛情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氣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濃。接下去寫“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毫不突兀了!榜厚弧,連綿字,美好的樣子,形容“淑女”;“淑女”,即好姑娘;、“好述”,就是好配偶。首章落實到:“美麗的好姑娘,正該同美好的男子配成雙”,成為全詩的綱領(lǐng),提攝全篇。

  《蒹葭》是一首描寫愛情的詩。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愛著一位姑娘,她住在湖的對岸。青年和姑娘也許有過一段交往,也許只是偶然見過一面,但他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她。在深秋的一個早晨,他來到湖邊,思念起她來,思量怎樣才能得到她的愛情。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4

  教學目標

  1、 知能:把握情感、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

  2、 過方:朗讀、合作探究

  3、 情態(tài):厭戰(zhàn)、思鄉(xiāng)

  教學過程

  1、 導入(復習文學常識《詩經(jīng)》)

  或者與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比較,

  或者播放舞蹈《采薇》

  或者欣賞名人大家的朗誦,在欣賞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調(diào)

  2、 初讀文章,掃清字詞障礙(多媒體展示)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玁狁(xiǎn yǔn)

  寰宇( huán) 神裔( yì ) 肴饌(yáo zhuàn)

  宅邸( dǐ ) 逃遁( dùn) 象弭( mǐ )

  歸聘( pìn ) 四牡( mǔ )骙骙( kuí )

  所腓( féi ) 雨雪霏霏( yù) 整飭( chì )

  有感情朗讀文章

  3、 再讀課文,分析結(jié)構(gòu)(提問)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

  (手法-重章疊句,反復吟嘆;

  內(nèi)容-比興手法--植物生長,時間流逝,

  士兵焦慮痛苦與日俱增)

  (二)、戰(zhàn)爭(未直寫戰(zhàn)爭殘酷,

  而寫戰(zhàn)車馬高大,側(cè)面突出戰(zhàn)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今昔對比,大雪紛飛,

  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4、 析讀課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

 、賳枺骸恫赊薄芬辉姳磉_了怎樣的情感?

  答:普通士兵--離鄉(xiāng)出征—--生活艱苦-

  -內(nèi)心傷痛—厭戰(zhàn)—思鄉(xiāng)

 、趩枺簭哪男┑胤娇梢员憩F(xiàn)出來?

  (小組討論,交流,選代表回答問題

  或者看哪位同學手舉的高,看起來比較活躍

  或者找一個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來回答下)

  表現(xiàn):“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 ,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說好要歸,遲遲不歸,君問歸期未有期

  (好,請坐,這位同學找的'非常仔細啊,

  看來對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還有其他同學要補充嗎)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薄獞n心忡忡,歸心燒灼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薄裎魧Ρ,大雪紛飛,

  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歸納小結(jié)(參照板書)

  布置作業(yè):寫一段文字表達思鄉(xiāng)情緒

  板書設計

  采薇

  (一)、難歸原因、生活艱苦—比興手法---重章疊句、痛苦焦慮

  (二)、戰(zhàn)爭—四牡骙骙---側(cè)面描寫---突出戰(zhàn)爭殘酷

  (三)、歸途傷悲---雨雪霏霏---兩相對比---饑渴難當,氣氛悲愴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15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了解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結(jié)合課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學難點 對詩中文言詞語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別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學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詩歌財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李清照等等這些偉大詩人的名字,幾乎已是家喻戶曉,他們的許多優(yōu)秀詩句在今天已是膾炙人口。飲水思源,當我們順河而上追其源頭時,便會看到那閃爍著耀眼光輝的起點,這起點就是作為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的《詩經(jīng)》。今天,就讓我們一道來探究一下這源頭里的無窮奧秘吧!

  二 、了解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

 。ㄒ唬┮龑W生閱讀課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釋①,可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盡快掌握重點知識:

  1、《詩經(jīng)》反映的是我國哪個歷史時期的生活?

  2、 既然是詩,為何后來又被改稱為《詩經(jīng)》呢?

  3、《詩經(jīng)》是按照怎樣的體例編輯的?

  教師明確:

  1、(略)

  2、此乃主要是漢代學者認為《詩經(jīng)》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所編輯,故將此視為儒家經(jīng)典,因此,稱其為《詩經(jīng)》。

  3、(略)

 。ǘ┙處熝a充介紹:

  《詩經(jīng)》中普遍運用賦、比、興的藝術(shù)手法(教材第30頁練習中對此有解釋)。下面重點解釋“比”和“興”。高中舊教材中曾選用了一首《碩鼠》便是運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詩。其詩作者將奴隸主喻為大老鼠。詩人發(fā)出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的憤怒控訴;《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漣漪”,可將它當作“興”的使用,即作者言黃河之水是“假”,控訴剝削者的行徑是“真”;另外,《關(guān)雎》一詩的開頭兩句詩,更是典型的“興”。作者言“鳥情”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單元第七課《孔雀東南飛》一詩中的開篇那兩句詩:“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據(jù)對上述解釋的理解,同學們在學習完《氓》這首詩后,做一做課后練習第二題。

  三 、引導學生閱讀預習提示,了解三首詩的基本內(nèi)容

  (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

  思考問題:

  1、三首詩寫的各是什么內(nèi)容?

  2、從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對那首詩更感興趣?為什么?

  四、導讀全詩,疏通文字

  (一)教師范讀(或放錄音,或放多媒體課件)

  1、學生給生字注音

  2、體會詩的朗讀節(jié)奏

  (二)學生自讀,并結(jié)合課下注解掌握詩中詞義。

 。ㄈ⿲W生分別將三首詩口頭譯成現(xiàn)代漢語(可分組進行,每兩至三組負責一首詩的翻譯)。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三首詩,掌握詩的內(nèi)容。

  2、預習課后練習一、二兩題。

  板書設計

  《詩經(jīng)》三首

  一 、題解:

  1、《詩經(jīng)》簡介: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

  風、雅、頌;

  賦、比、興。

  2 、各詩內(nèi)容:《氓》 家庭生活;

  《無衣》 軍旅生活;

  《靜女》 愛情生活。

  二 、分析作品: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本詩的藝術(shù)特色和思想內(nèi)容

  教學難點 對詩歌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檢查作業(yè)(由解答《氓》所運用“興”的手法一題而導入)

  二 、組織學生討論

  如果刪去《氓》的三、四章,即“興”的內(nèi)容,是否會影響本詩的藝術(shù)效果和思想性的表達?《無衣》和《靜女》在上述兩方面可以為我們提供怎樣的幫助?

  三 、教師點撥歸納

  1、藝術(shù)性:《氓》在第三四章所使用的起興詩句是在用自然現(xiàn)象對照女主人公的戀愛生活變化,而從“其葉沃若”到“其黃而隕”,是否恰恰象征著戀愛生活有幸福到痛苦的巨大轉(zhuǎn)變呢?由此還可生發(fā)出諸多聯(lián)想。《無衣》運用反復吟唱的'手法,意在強化那種軍人責任感的目的。《靜女》在細節(jié)描寫上既做到了絲絲入扣,又為讀者提供了自由想象的天地。

  2、思想性:《氓》中夫妻情感上的危機;《無衣》中軍人特有氣質(zhì)的顯現(xiàn);《靜女》中青年男女戀情上的真誠,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思考。

  四、 布置作業(yè)

  背誦《無衣》《靜女》全詩和《氓》的前兩章。(根據(jù)課時情況,亦可當堂布置背誦并加以抽查)

  板書設計

  藝術(shù)性 :“興” 反復吟唱 細節(jié)描寫

  思想性:《氓》痛斥了負心丈夫的薄情寡意

  《無衣》歌頌了軍人的偉大精神

  《靜女》歌頌了美好的愛情世界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相關(guān)文章:

不虛此行初中作文600字(精選23篇)08-17

初中作文:初中的我11-04

初中的我初中作文11-04

初中優(yōu)秀作文-初中優(yōu)秀作文04-05

(經(jīng)典)初中作文09-02

初中的作文11-01

初中的作文11-01

初中的作文11-01

初中的作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