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6篇[優(yōu)選]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語言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語言教案 篇1
一、設(shè)置游戲情境:
1、介紹“打大麥”:
師:上次,大家聽說過“打大麥”了,誰愿意來說“打大麥”是怎么一回事?
小結(jié):“打大麥”場面非常熱鬧、非常開心。
今天,我有一個“打大麥”的游戲,可好玩了,你們也要玩嗎?
2、做個示范:和一個幼兒玩一次:
提問:你覺得游戲有趣嗎?玩了這個游戲你需要學會什么呢?
二、學習游戲玩法:
1、學習兒歌:
1)師:對了,先要把兒歌學會,然后學拍手游戲,那幾個人玩呀?下面,請小朋友聽老師把兒歌念一念,念完后請你告訴大家里面都說了些什么?
提問:游戲的名字叫什么?游戲里說了些什么?
2)第二次念兒歌,出示大圖
師:哦,剛才小朋友聽的都很仔細,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張圖,圖上說的呀和兒歌里內(nèi)容是一樣的,大家看著圖聽我再來念一念。
師提問:幾蘿開始打大麥呀?對了,“三蘿開始打大麥”大點聲,一起說。
大麥打的多是什么?——重復(糾正)
大麥打的響呢?——(發(fā)音)
師:你們看著圖譜會念嗎?(打大麥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誰來學一學?)
小結(jié):念兒歌要把字念準確念清楚。
2、學習拍手游戲:
引:小朋友都學會念兒歌了,下面要學什么呢?(拍手)你們剛才看見是怎樣拍手的?(自己拍和朋友拍)
示范:提問:看清楚前面需要拍手嗎?(對了那從哪里開始拍手呢?)
噼噼啪是怎么拍的?(哦,是自己拍一下,我們用兩只合攏的手來表示;用一只帶指甲的小手來表示和朋友拍一下)
3、看圖練習:
1)看圖,自己再來一次,先不要找朋友,(發(fā)現(xiàn)錯誤,再來一次,重復拍手練習)
2)找到好朋友,看著圖譜,練習一次。
請一隊好朋友,上來示范一次。
4、練習:
最后把你剛才的朋友帶到中間來玩一次,看哪一隊小朋友念的準確,拍的又對。
表揚:念的狠好聽,拍的又準確。
只要我們認認真真的學習,什么都能學會,什么都能學好,對不對呀?
大班語言教案 篇2
一、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
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能積極支持引導和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jù)各班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需要,我們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個舒適、衛(wèi)生、溫馨的語言區(qū)。如在語言區(qū)的地面上鋪上塑膠地板,讓孩子們可席地而坐,一起講、一起看、一起說;或畫一幅森林水彩畫作為故事背景,貼在低矮的墻面上,讓幼兒可以很自然地坐在那里取指偶或木偶進行故事表演;而在另一邊我們還設(shè)立了故事盤、排圖講述、識字摸箱等游戲。此外,教師還充分利用空間,把主墻面與語言區(qū)融為一體,從而擴大了閱讀活動的范圍,增強了閱讀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感到在如此舒適的環(huán)境中進行閱讀是件很快樂、愜意的事情,很自然地他們的閱讀興趣也就更濃厚了。
二、豐富的活動材料
早期閱讀是通過積累各種閱讀經(jīng)驗來培養(yǎng)幼兒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結(jié)果。我們從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興趣出發(fā),分層次、有選擇地為幼兒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除了教師為幼兒提供的童話故事、歷史故事、科學知識類圖書外,還擺放了一些指導游戲活動的“工具書”,引導幼兒通過閱讀符號或圖例及常見的文字,自主自如地去完成如美工制作、搭建樓房等游戲活動。此外,我們還引導小朋友將自己熟悉的、喜歡的圖書帶到幼兒園來和同伴共讀;并裝訂了一些空白冊子,準備了一些廢棄的畫報、膠水、剪刀及各種繪畫工具,啟發(fā)幼兒自編自制圖書,大大增加了幼兒的閱讀興趣。同時除了為幼兒準備那些語言游戲外,我們還利用廢棄的電話機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私密空間,幼兒可以在那里“煲電話粥”;讓幼兒鉆在大箱子做的電視機里模仿播音員進行播音表演等等;我們還讓幼兒學會了錄音機的錄音和播放的方法,鼓勵幼兒將自己講的故事、朗誦的詩歌錄下來放給大家聽。
這樣不僅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三、適時的活動指導
隨著大班獨立能力的增強,幼兒自由、自主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教師以支持、引導幼兒自發(fā)地主動學習為原則,通過了解、引導、鼓勵來培養(yǎng)幼兒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幼兒在與活動的互動過程中,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是游戲的主人。在閱讀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和同伴資源,通過成人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共同閱讀,使幼兒享受到知識帶來的樂趣的同時,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技能。有時,我們還將閱讀內(nèi)容跟主題活動結(jié)合起來,如在系列活動“昆蟲世界”中,我們首先引導幼兒收集與昆蟲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圖書和圖片,并請小朋友將自己收集到的昆蟲知識介紹給大家,最后還讓幼兒用繪畫的方式來做一個關(guān)于“昆蟲世界”的圖書,并請家長幫助幼兒配上簡單的文字在圖旁邊,這樣,我們不僅使幼兒由被動接受性學習轉(zhuǎn)變成自發(fā)的主動探索性學習,而且也滿足了幼兒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
大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容,進一步感受與表達對樹的認識。
2.初步有感情地學念詩歌,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3.萌發(fā)親近樹木,保護樹木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散文詩的白板圖片,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師:你喜歡樹嗎?為什么喜歡?
2幼兒自主表達。
3.教師簡單小結(jié)幼兒的交流(樹的`好處)。
。ǘ┬蕾p散文詩,理解散文詩的內(nèi)容。
1.師:老師帶來了一首散文詩,里面的樹有什么好的地方呢?一起來聽一聽。
2.幼兒欣賞散文詩第一遍(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詩)。
3.幼兒交流:樹有什么好的地方呢?
4.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操作相應(yīng)的白板圖片,幼兒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1)小鳥做窩......(2)擋住大風......(3)屋子里清清爽爽......(4)全家野餐......(5)大狗追小貓......(6)布娃娃蕩秋千......
5.幼兒欣賞散文詩第二遍,補充理解散文詩。
師:散文詩里說的樹還有哪些好的地方呢?
(三)幼兒初步有感情地學念散文詩。
1.幼兒完整欣賞散文詩。
2.師:你最喜歡哪一句?記住了哪一句?
幼兒交流,其他幼兒一起跟著學說。
3.幼兒有感情地學念散文詩(看白板圖片提示配樂朗誦)。
師:把你喜歡樹的美好感覺說出來。
。ㄋ模┙(jīng)驗拓展:我們能為樹做些什么呢?
1.師:樹有這么多好的地方,那我們能為樹做些什么呢?還可以做些什么其他的事情讓我們的身邊多一些樹和清新的空氣呢?
2.幼兒交流。
3.教師簡單小結(jié),提出少用紙也是保護樹的好辦法。
延伸活動:
把我們的這些好方法好辦法用到實際行動中,大家一起來保護樹木,愛護環(huán)境。
大班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舒坦、歡暢”等詞匯,感受散文詩優(yōu)美的詞句
2、嘗試用分角色表演的方式,與同伴合作表現(xiàn)散文詩的意境。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種植植物的嫩芽,并觀察記錄小芽的生長過程。
2、散文詩掛圖 。
3、《春野》背景音樂。
4、陽光、春風、雨露、嫩芽的頭飾。
5、幼兒用書。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感知傻小熊傻的可愛,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人物的內(nèi)在感情。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nèi)容,我將故事內(nèi)容分成三段來講述。通過電子白板的幫助下,同時在有錄音講述中引導幼兒分段欣賞感知"傻小熊種蘿卜"的過程,初步感受傻小熊種不出羅卜后的`"傻舉動":"買了一大堆蘿卜系在蘿卜葉上,朋友們都笑了",讓幼兒動腦想一想:"傻小熊的朋友為什么看到花花綠綠的蘿卜笑了呢?"有些孩子一下子就講到了,蘿卜是拔出來的。幼兒的表現(xiàn)很不錯,我班的幼兒對于故事表現(xiàn)的的很激動,積極性也高。但是我對于這次的活動沒有深入的去挖掘,幼兒之間缺少討論。一開始以圖片的形式導入,引起了幼兒的注意,這是好的開始。接著我沒有親自講述故事而是用錄音的形式來分段講述故事,幼兒的注意力似乎轉(zhuǎn)移了。教師的活動流程很清晰,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但是幼兒的討論比較少,不利于幼兒自主學習。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應(yīng)該仔細地去分析教材,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滲透。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用自己的言語和動作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大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意,學習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詩。
2、感受詩中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意境。
3、理解古詩內(nèi)容,豐富相關(guān)詞匯。
4、培養(yǎng)幼兒大膽發(fā)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詩歌范例。
2、人手一份紙、筆。
3、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美的景色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導入。
1、提問:這是什么地方?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所反映的時間、地點、人物、景物、季節(jié),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小聲與身邊的同伴交流。)
二、 感受古詩的韻律美。
1、配樂教師示范朗讀。
提問:聽這首詩,你心里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引導幼兒結(jié)合掛圖理解古詩的意境。提問:這首古詩描寫了怎樣美麗的景色?詩人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幼兒跟讀。
4、了解古詩結(jié)構(gòu)教師:這首古詩共四句,每行七個字,這種格式的詩叫"七言絕句"。
三、分句理解古詩。
1、月落烏啼霜滿天--月亮落下了,遠處傳來幾聲烏鴉的叫聲,寒氣陣陣,秋霜仿佛滿了天地間。
2、江楓漁火對愁眠--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江面上漁船的燈火,詩人想起家鄉(xiāng),難以入睡。
3、姑蘇城外寒山寺--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寺傳來了沉悶的鐘聲。
4、夜半鐘聲到客船--半夜里,鐘聲傳到了詩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師:在一個秋天的晚上,寒風習習,彎彎的月亮落下了。詩人坐在船上聽著遠處傳來烏鴉低沉的叫聲、寒山寺沉悶的鐘聲,望著岸邊的楓樹和漁船的燈火,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四、學做小詩人。
1、感受古詩的韻味。
教師抑揚頓挫地、有感情地吟詩。
2、學做小詩人。
集體吟誦古詩,在誦讀中體會古詩的韻味和意境。
請個別幼兒念。
3、作畫。
五、過渡語:剛才我們做了一回小詩人,現(xiàn)在我們來當個小畫家,讓我們聽著配樂詩畫出江南水鄉(xiāng)秋夜的美景。
1、能否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畫出心目中神往的秋夜美景。
2、是否理解詩意,并能有感情地吟誦詩歌。
教學反思:
課程結(jié)束后,我在網(wǎng)上無意間看到一位老師的教學設(shè)計,他將詩中詩人的所見所聞進行了串講,詢問學生,如果“愁”有顏色,它是什么顏色的,你從哪里感受到?如果它有聲音,又是什么聲音的,你從哪里感受到?雖然都是講所見所聞,這位老師的教學方法相較于我就顯得詩意多了,也更加便于學生自主的學習理解,也會對“愁”的理解更加深刻?磥,要教好一首古詩,教的有詩意,讓學生學的有體會,須得多花心思。
小百科:《楓橋夜泊》是唐代詩人張繼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亂后,張繼途經(jīng)寒山寺時寫下這首羈旅詩。此詩精確而細膩地描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大班語言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語言的教案06-27
大班語言領(lǐng)域教案01-03
大班語言優(yōu)秀教案01-17
大班語言《昆蟲》教案02-22
大班語言《勇氣》教案12-13
大班語言書的教案12-28
大班語言《比尾巴》教案02-20
大班語言家教案03-01
大班語言春天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