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3-08-25 08:45:48 教案

中班教案【實用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教案【實用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活動,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發(fā)現(xiàn)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3、學習用沙、石來表現(xiàn)各種造型,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知道準備:

  1、平時散步、參觀、春游及秋游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用沙、石做的各種建筑,看石人、石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2、游戲中讓幼兒玩沙,科學桌上放置幼兒撿的各種石頭。

  物質準備:每人一塊石頭,每組一個盆,放上水,供給幼兒的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石頭,黃沙(粗的和細的),玩沙工具若干,有關石頭建筑的圖片,沙盤兩個(分別裝干沙和濕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石頭和一盤沙,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教師引導進行探索活動,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動:沙、石的由來。

 、盘岢鰡栴},讓幼兒討論,“是先有石,還是先有沙?”

 、谱錾、石的實驗。

  將一團捏在一起的濕沙,用吹風機吹,觀察其變化。

  教師小結:小球上的沙,由于濕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巖石,而在巖石經過風吹、日曬或水浪的沖擊可變成大石頭。大石頭可在變成小石頭,小石頭可變成粗沙。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亲層變涸俅巫錾鲜錾、石實驗,驗證是否正確。

  2、探索活動:認識石頭。

 、抛層變鹤约和孀约旱氖^(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

 、茊l(fā)提問:

  ① 石頭是什么樣的?(硬硬的.)

 、 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粗糙、光滑)

 、 你手里的石頭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④ 把石頭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變化?

 、墙處煄椭變赫,形成認識:

  “你聽了其他小朋友的發(fā)言,你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教師小結石頭的特征。

 、扔懻摚菏^有什么用?

  鋪路、鋪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桿(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幼兒看),還可用來做工藝品。

  教師小結得出結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3、探索活動;認識沙。

 、耪堄變旱酱笊潮P了玩沙。

  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它與石頭有什么不同?

 、谱層變和娓缮澈蜐裆。

  教師提問:感覺有什么不一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干沙捏不攏)

  ⑶給幼兒看各種不同的沙子。

  讓幼兒觸摸粗沙、細沙,問他們有什么不同感覺。

 、扔懻摚

  ① 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沙子?(土地上、海邊、電視上的大沙漠里……)

 、 沙子有什么用?能為人們做些什么?(造房子、給小朋友玩建筑游戲……)

  幼兒創(chuàng)造性活動請幼兒集體用沙子和石頭來建筑美麗的公園(分成小組進行)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中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學習制作紙漿的步驟,激發(fā)學生對紙漿畫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三、體驗活動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夠用紙漿進行造型表現(xiàn)

  教學準備:

  水桶、水、顏料、白乳膠、衛(wèi)生紙、鑷子、硬板紙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今天老師又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畫畫了,你們以前畫畫都用過哪些材料?”

  二、展開:

  1.教師請學生欣賞若干作品,發(fā)掘和以前的畫用的材料有那些不一樣,同時看看畫面和色彩處理。

  2.教師提問:我們沒有彩色紙漿怎么辦呢?

  3.學生自由討論,教師給予提示。

  4.師幼一起制作紙漿,注意桌面清潔。

  5.提問:你發(fā)現(xiàn)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的?

  6.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

 。1)先在紙上畫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發(fā)生的事,主體畫大點,輪廓分明。

 。2)注意色彩的搭配,冷暖色和明個性化設計暗色的處理。

 。3)用鑷子夾的紙漿不要過多,粘時不要過厚。

 。4)紙漿要覆蓋整個畫面。

  三、結束:

  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活動區(qū)域中,感受成功的喜悅,互相給予評價。

中班教案 篇3

  一 活動目標

  1 理解、學說童謠,嘗試運用合適的表情、動作進行角色問答

  2 感受用太倉方言說童謠的新奇和有趣

  二 活動準備

  1 手偶兩個:張家老伯伯、養(yǎng)狗人各一個

  2 與童謠內容相符的圖片四張

  三 活動過程

  1 玩童謠游戲《點點蟲》導入

 。c點蟲,蟲兒飛;點點兔,兔兒跳;點點鳥,鳥兒飛;點點狗,狗兒跑)

  2 依次出示小狗圖片,初步理解童謠內容

  ——你們有沒有看見過剛剛出生的小狗呀?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剛出生的`小狗眼睛沒睜開了,它還在吃奶,它還不會走路呢!

  3 初步欣賞,感受童謠

 。1)第一次欣賞

  ——教師完整念,并配以手偶

  ——為什么覺得很有趣?在兒歌里你聽到了什么?

  (2)再次欣賞

  ——教師再次念童謠

  ——張家老伯伯一共去捉了幾次小狗

  ——為什么沒有捉到?第幾次捉到了小狗?

  (3)老師第三次念童謠

  4 嘗試運用合適的表情、動作學說童謠

  (1)師幼角色對念

 。2)嘗試加入動作表現(xiàn)

  5 角色問答

  ——一半幼兒演養(yǎng)狗人,一半幼兒演張家老伯伯,進行角色問答

  ——交換角色

  附:童謠《捉小狗》(自編方言版本)

  咄咄咄! 咄咄咄! 咄咄咄! 咄咄咄!

  啥人來? 啥人來? 啥人來? 啥人來?

  張家老伯伯來, 張家老伯伯來, 張家老伯伯來, 張家老伯伯來,

  來做啥? 來做啥? 來做啥? 來做啥?

  捉小狗! 捉小狗! 捉小狗! 捉小狗!

  小狗眼睛非應張開! 小狗了郎吃奶奶! 小狗哎非會走路了! 拿哦!捉去吧!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區(qū)分鮮果和干果。

  2、通過對應會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活動準備:

  鮮果若干、干果若干、小兔頭飾。

  活動過程:

  兔媽媽帶小兔子們去小貓家做客為故事情節(jié)開展活動。

  小貓拿出一盤鮮果和一盤干果招待小兔子們。兔媽媽請小兔子們觀察兩盤水果有什么不同。分別用摸、看、聞、嘗等不同的方法感受并區(qū)別。在小兔子們充分感受、發(fā)現(xiàn)、表達的基礎上,兔媽媽總結鮮果和干果的特征。

  小貓和兔媽媽請小兔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分水果,并請小兔子分完后用完整的話表述兩組水果的多少。

  兔媽媽和小兔子們共同分享鮮果和干果,請幼兒講述他們味道的不同。

  活動結束:

  小兔和媽媽謝謝小貓后一起回家,活動自然結束。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散文中濃濃的春意,及桃花瓣兒和小動物之間友好、和諧的氛圍。

  2.理解散文中桃花瓣兒灑落后的各種不同妙用,并嘗試仿編。

  3.能簡單復述散文內容,并進行角色表演。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課件一套、背景音樂;幼兒觀察過桃花.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回憶春天美麗的景色。

  1.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美嗎?你發(fā)現(xiàn)春天里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2.咦,一陣春風吹過,誰飄落下來?桃花瓣兒是怎么飄落下來的?(請個別幼兒用動作模仿)

  二、分段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及桃花瓣兒灑落后的各種不同妙用。

  1.欣賞散文第一段。(教師邊播放課件邊朗誦)

  桃樹媽媽開了花,真美麗。風兒輕輕吹過,桃樹媽媽讓粉紅色的花瓣兒,飄呀飄呀,飄落下來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桃花瓣兒飄落的樣子吧。ㄓ變河脛幼髂7绿一ò陜猴h落的樣子)

  2.欣賞散文第二段。(教師邊播放課件邊朗誦)

 。1)小螞蟻揀了一片花瓣兒,在洞口搭了一間房子。粉紅色的房子真美麗!

 。2)小螞蟻揀了一片桃花瓣,做了什么?你覺得桃花瓣兒做的房子怎么樣?誰能用好聽的話來說一說。

  3.欣賞散文第三段。(教師播放課件不朗誦)

  (1)小甲蟲揀了桃花瓣可能會當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我們一起學一學小甲蟲把花瓣兒當小船,搖呀搖!

  4. 欣賞散文第四段。(教師播放課件不朗誦)

  (1)這次誰又揀到了桃花瓣兒,做了什么?做了幾個花環(huán)?用來干什么?

 。2)先請個別幼兒來講述,教師再帶領幼兒集體朗誦。

  5.猜測結果。

  (1)桃樹媽媽沒有了花瓣怎么辦?我們一起來問問它。老師扮演桃樹媽媽回答。

  (2)桃樹媽媽為什么會這么說?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3)教師邊播放課件邊朗誦,幼兒欣賞散文最后一段。

  三、完整欣賞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優(yōu)美意境。(幼兒輕輕跟隨著朗誦)

  剛剛我們把散文《桃花瓣兒》欣賞了一遍,你們覺得好聽嗎?想不想再來聽一聽?

  四、嘗試仿編。

  1.桃樹媽媽把桃花瓣兒給了小螞蟻、小甲蟲、小兔,當成了房子、小船、花環(huán),森林里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揀到了桃花瓣,它們會把它變成什么呢?

  2.小朋友們想得真多,我們回到教室,再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好嗎?

  附:散文:桃花瓣兒

  桃樹媽媽開了花,真美麗。風兒輕輕吹過,桃樹媽媽讓粉紅色的花瓣兒,飄呀飄呀,飄落下來啦。

  小螞蟻揀了一片花瓣兒,在洞口搭了一間房子。粉紅色的房子真美麗!

  小甲蟲揀了一片花瓣兒當小船,搖呀搖,粉紅色的小船真美麗!

  小兔揀了許許多多花瓣兒,做了三個花環(huán),粉紅色的花環(huán)真美麗!小兔送了一個花環(huán)給刺猬,送一個花環(huán)給小松鼠。

  "桃樹媽媽,你沒花瓣了怎么辦呢?"桃樹媽媽說:"不要緊,不要緊。"

  咦,桃樹媽媽沒了花瓣兒,結了許多許多的桃子。紅紅的桃子咬一口,真甜呀!

  教學反思:

  剛開始借助語言和動作帶領幼兒感受桃花的優(yōu)美意境,非常的合理。我只帶領幼兒做了一遍桃花飄落的動作。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覺得在創(chuàng)編動作的時候可以讓個別幼兒上前示范,但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把握,畢竟還要節(jié)約更多的時間用于散文的欣賞。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準備

  馬馬虎虎的FLSH;馬和虎圖片和字卡各兩個;電子琴;

  一個虎頭和馬身的圖畫; AABB型重疊詞若干。

  活動目標

  認識生字,馬、虎。

  知道詞語馬馬虎虎并能意識到這樣做事有害處。

  讓幼兒多接觸一些生活中的常用疊詞,并進一步感受AABB型的重疊詞。

  活動過程

  1、觀看動畫。

  今天老師請大家看一個動畫好不好?

  希望你們能仔細認認真真地看,想一想“故事中的那個畫家畫了什么?”

  2、識字。

 。1)再看動畫想想

  ①畫家的大兒子遇到了什么動物?他以為那是什么動物,結果他怎么樣了。(出示虎的圖片,認識生字虎。)

 、诋嫾业亩䞍鹤佑龅搅耸裁磩游?他以為那是什么動物,結果他怎么樣了。(出示馬的`圖片,認識生字馬。)

 。2)以游戲“誰不見了”對兩個字鞏固。

  3、分析馬馬虎虎。

 。1)畫家的兩個兒子為什么不認識他們遇到的動物呢?(因為他們看了爸爸的畫)就因為這幅畫大家給他其了一個名字叫什么?(“馬虎先生”)

 。2)人們都喜歡用“馬虎”或者“馬馬虎虎” (出示另外馬兩張和虎的圖片,認識馬馬虎虎。)來形容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

 。3)啟發(fā)幼兒想想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做事馬馬虎虎的人呢?

 。4)我們曾經認識一個小畫家他畫畫時就馬馬虎虎,畫只螃蟹四條腿、畫個鴨子(小尖嘴)、畫只兔子(圓耳朵)、畫匹大馬(沒尾巴),他是誰呀?(丁。}R唱《粗心的小畫家》。

  4、說重疊詞。

 。1)我們小朋友做事就不要像丁丁那樣馬馬虎虎地,應該認認真真地做每一件事,對不對?

 。2)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前面前個字一樣,后面兩個字一樣的詞語。啟發(fā)幼兒想,比如:

 、僭绯课覀儯ǜ吒吲d興)地來到幼兒園。

  ②我們的教師已經被老師打掃得(干干靜靜)。

 、凵衔缥覀児餐灾笄诎⒁探o我們送來地(熱熱乎乎)的飯菜。

 、芪缢瘯r小朋友都睡著了,所以教室里(安安靜靜)地。

 、莘艑W了我們和老師道別,(快快樂樂)地回家了。

  活動延伸

  回家后可以把今天這個《馬馬虎虎》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讓爸爸媽媽交給你們一些疊詞,學會后明天教給小朋友和老師好不好?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經典]07-24

中班教案(經典)07-21

中班教案[精選]07-25

(經典)中班教案07-25

【精選】中班教案08-01

[精選]中班教案08-03

中班教案(精選)08-02

中班教案(經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