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3-08-30 08:29:19 教案

中班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精選[10篇]

中班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1、學習觀察與人物角色心理有關的圖畫細節(jié)。

  2、初步學習分析故事中人物表情和心理,并能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

  準備 布置情景:草地、樹;小猴頭飾若干、老虎頭飾一個;大拖鞋若干、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腳上穿著什么?(鞋子)你們見過猴子穿鞋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播放幻燈片。

  教師著重用提問和提示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中人物的`表情以及細微的動作姿態(tài),想象和體驗人物的心理感受。

  (1)圖上有什么?小猴在山下玩時看見什么?它看到小女孩穿鞋覺得怎么樣?(引導幼兒從小猴的表情上觀察)(2)小猴的手里拿著什么?小猴怎樣溜到別人家里去的?他干了什么?(請幼兒來學學小猴偷鞋時的動作)(3)小猴偷了鞋去哪兒了?他會怎么做?他穿上鞋后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你是怎么看出來的?(請幼兒來學學小猴穿上鞋得意洋洋時的動作)(4)伙伴們看見小猴穿上了鞋,都覺得怎樣?可能對他說些什么?

  (5)老虎來了,猴子們都上哪兒了?

 。6)小猴穿著鞋怎么也爬上了樹,把誰給急壞了?他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猴媽 媽教了它一個什么方法?

  (7)小猴最后怎樣扔掉了鞋子?小猴的媽媽對他說了什么?

  三、給故事取名字。

  幼兒與老師一起邊看邊將故事完整地講述,并概括討論:小猴本來是沒有穿鞋的,穿鞋子的小猴遇到了什么困難?那小朋友們能隨便模仿別人嗎?

  四、游戲:

  小猴穿鞋玩法:扮演小猴(穿鞋的)在草地上穿著大拖鞋自由表演,然后教師說:“老虎”來了,扮演老虎的老師邊吼叫邊朝扮演小猴(穿鞋的)走去,這時扮演小猴(穿鞋的)要迅速朝樹跑去,“猴媽媽”喊:“快把鞋脫掉! 扮演小猴(穿鞋的)脫掉鞋爬上樹!袄匣ⅰ弊ゲ坏胶镒,失望地走了。幼兒玩游戲兩遍。

  五、小結。

中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排序(即序列)處于探索的狀態(tài),他們在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很有興趣地或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guī)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將這些經驗加以統(tǒng)合整理,使幼兒對物體按規(guī)律排列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我們根據(jù)大班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導孩子自己動手給材料排隊,學習從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并探索和發(fā)現(xiàn)各種不同的排序規(guī)律,促進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學習自由排序,讓幼兒在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嘗試和發(fā)現(xiàn)不同的排序方法,并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2、 發(fā)展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3、 了解排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學習將排序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4、 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 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排序材料:積木、幾何圖形、吸管、數(shù)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關排序圖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項鏈、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動過程:

  一、玩"給物品娃娃排隊"的游戲,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想象來自由探索,嘗試不同的`排序方法。

  1、 教師向

  幼兒介紹各種物品娃娃,并請幼兒給物品娃娃玩排隊的游戲。

  2、 幼兒自己選擇物品娃娃進行排隊,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結果,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各種不同的排序方法。

  1、 提出問題:你是怎樣跟物品娃娃排隊的?

  2、 根據(jù)幼兒的操作結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師小結: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數(shù)量、長短等特征來排隊,排序的規(guī)律也有很多,如:ABAB、A A 、ABCABC…………

  三、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探索用同一材料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1、 教師根據(jù)幼兒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問題:除了上面這些排法,還有其它不同的排法嗎?誰想到了?大,考吧.幼師,網出,處!除了橫著排,還可以怎樣排?

  2、 幼兒自己選擇物品,探索同一材料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3、 教師巡回觀察,鼓勵幼兒排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

  4、 交流探索結果教師小結:原來同一種的物品可以按不同的規(guī)律排出很多不同的排法。

  四、談談排序跟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地方會運用到排序的方法?(如:舞蹈的動作編排、晝夜的更替、服裝的裝飾……)

  五、延伸活動:裝飾服裝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學跳雙圈集體舞。

  2.在彩帶提示下,掌握交換舞伴的方法,體驗找到、猜出朋友的驚喜。

  3.能與同伴用目光、姿態(tài)相互交流,體驗集體舞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右手扎著黃或藍色的絲帶,地面畫有一個圓。

  2.錄音機,磁帶,隊形圖譜。

  活動過程:

  1.和客人老師打招呼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朋友,快和她們打個招呼吧!"教師唱,提問"你聽到老師唱了什么?"你們也來試試用歌聲向老師朋友問好吧!

  兩遍,第二遍"小手舉高,和后面的老師朋友打個招呼吧!"

  2.游戲"找朋友"。

  師:"小朋友,除了搖搖手和朋友打招呼,我們還可以用什么動作和朋友打招呼呢?"幼兒每說一個動作,師引導幼兒找個朋友游戲。

  3.學習游戲"請你看看我是誰"

  (1)欣賞完整的音樂。

  師:"今天,楊老師還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跟著這段音樂唱一唱,我們還可以玩更好玩的找朋友的游戲!""拉上你的好朋友,站到圓上,輕輕盤腿坐下來。先聽楊老師唱一唱。"

 。2)提問:"剛才楊老師的歌里,除了打招呼問好,后面還唱了什么?說了什么?"

  (3)幼兒學唱。

  師:"剛才小朋友聽得真仔細,如果有會唱的'小朋友就請和我一起唱一唱。"

 。4)教師示范游戲。

  師:"很多小朋友都會唱了,真不錯!那這個找朋友的游戲可以怎么玩呢?輕輕站起來,先看楊老師玩一玩。"引導幼兒觀察:看,我現(xiàn)在站到什么地方了?我把朋友推了前面。你們也來學一學這個找朋友的方法吧!

 。5)幼兒分組練習游戲。

  指導語:"請藍絲帶的小朋友到里面來,黃絲帶的小朋友蒙上眼睛。"藍絲帶在老師帶領下練習找朋友。提示"一起說--請你看看我是誰",提醒幼兒換位置后大聲說出朋友的名字,然后"抱抱"。

  交換后黃絲帶也練習一下。

 。6)完整游戲。

  教師帶領兩個幼兒玩游戲。"這個游戲真好玩,下面我們完整地玩一玩。誰愿意和我一起玩的。"請4個幼兒獨立玩游戲,交換朋友后再玩一次。

  4.雙圈游戲"請你看看我是誰"。

  師:"誰還要玩?大家都想玩啊,那我們變成雙圓一起玩!"

 。1)學習沿著絲帶的方向依次找朋友。

  師:"看,這就是我們站成雙圓的樣子,本來紅寶寶和紅寶寶是朋友,后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怎么變的呢?我們也來試一試。"師:"好,請黃絲帶的小朋友原地不動,外圈小朋友伸出有絲帶的手指向你對面的好朋友,然后沿著絲帶的方向走走走,指著下一個好朋友。這就是我們要交換的朋友,F(xiàn)在讓我們一邊搖手一邊走到他的對面,和他打個招呼。"

 。2)練習外圈幼兒到里圈找朋友。

  雙圈游戲時,我們請里圈的幼兒蒙眼睛,外圈的幼兒到里面找朋友。

  師清唱后面部分,指導幼兒玩游戲。

 。3)交換朋友后,教師清唱幼兒完整玩一遍游戲。

  有問題說問題。也可以問幼兒"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問楊老師?"

 。4)完整聽音樂游戲一次。

  提示幼兒"外圈的孩子請搖搖手找下一個好朋友,里圈的幼兒請原地搖搖手等待新朋友的到來"。

 。5)完整聽音樂游戲四次。

  5.總結。

  師:"我們找到了這么多朋友,也找到了許多快樂,那今天就玩到這兒,和客人老師再見吧!"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樂于表達的欲望。

  2、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好朋友之間的友愛之情。

  3、能用“我用**顏色做**送給你”的句式進行語言交往。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人手一張玻璃紙(紅、黃、綠)

  活動過程:

  一、看看彩色世界,引出故事名稱。

  1、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有色玻璃紙觀看周圍的景物。

  2、幼兒交換玻璃紙,并自由講講“我看到了**顏色”。

  教師:小朋友,你看到什么彩色的房子?

  二、教師一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引入:聽說有三只老鼠有一樣神奇的.東西可以變魔術的,他們也來幫助小豬了,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么幫助他的。

  2、教師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教師:小灰鼠撿了一片什么顏色樹葉,小黃鼠,小白鼠呢?

  3、教師出示圖二:提出問題:

  小白鼠用什么顏色的樹葉蓋了一座什么房子?

  小灰鼠用什么顏色的樹葉蓋了一座什么房子?

  小黃鼠用什么顏色的樹葉蓋了一座什么房子?

  小豬回來了,它看到樹葉房子,會說什么?

  4、教師出示圖三:“小豬的三間房子用來干什么?”

  5、教師出示圖四:“過了幾天,小豬送給了好朋友什么呢?”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再次欣賞故事

  2、教師小結:瞧!好朋友之間就要像小老鼠和小豬一樣,你的心里想著我,我的心里想著你,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好嗎?

  3、以“小老鼠要吃五彩米飯”引導幼兒嘗試編:“我用**顏色的樹葉變**米飯送給小老鼠”。

  引入:剛剛小老鼠用神奇的樹葉變了三間房子送給小豬,現(xiàn)在小老鼠肚子餓了,你知道小老鼠最愛吃什么嗎?(米飯)可是小老鼠說今天想換換口味,想吃各種顏色的米飯,你想用什么顏色變米飯送給小老鼠?

  四、給朋友送禮物

  教師:小豬和三只小老鼠做好朋友,它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做成禮物送給好朋友,大家都很快樂,我們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做成禮物送給好朋友,好嗎?

中班教案 篇5

  制作目的:

  學習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

  制作對象:

  八爪魚

  制作準備:

  紅色、白色、黑色橡皮泥、剪刀。

  制作過程:

  1.取一坨紅色的橡皮泥;

  2.將這坨紅色的橡皮泥搓成一個圓;

  3.將這個紅色的橡皮泥球,壓扁,做成餅狀;

  5.再用白色和黑色橡皮泥做成八爪魚的眼睛,給八爪魚安裝上吧,這樣八爪魚就做好了。

  結束語:

  以上就是八爪魚的橡皮泥手工制作方法,根據(jù)上面的這些提示,孩子們一起進行手工制作吧,看看誰做得最好。

  中班橡皮泥手工教案 例2

  材料準備:

  黃色橡皮泥、綠色橡皮泥、橘色橡皮泥、牙簽。

  捏制過程:

  1.小朋友現(xiàn)將自己準備好的.橡皮泥在手中揉捏一下,讓橡皮泥變得柔軟,放在塑料袋中保存;

  2.小朋友先取出橘紅色的橡皮泥,用手將其捏成圓餅狀;

  3.用牙簽在圓餅狀的橡皮泥上壓出格子狀,壓的時候,要斜著進行,保持格子狀是菱形;

  4.再取出黃色的橡皮泥,將其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將其捏成花瓣狀;

  5.將綠色的橡皮泥取出來,做出花桿和葉子,注意葉子上面,要用牙簽壓出紋絡;

  6.將做好的花瓣和葉子捏合在之前做好的圓餅上,一個有意思的向日葵就捏好了。

  制作總結:

  這個手工向日葵的橡皮泥捏法,適合于呢歲以下的寶寶,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寶寶通過實際操作,真正認識更多的事物。

  這個向日葵看起來很有朝氣,小朋友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好愛,捏出各種小物品,感興趣的小朋友抓緊試試自己的手法吧。

中班教案 篇6

  分析:

  以往的美術繪畫活動多以臨摹為主,對樹的顏色、形狀和布局沒有感性的認識,只是照著教師的范畫來涂色、布局,根本沒有自己的想象和個性,而且評價的緯度是單一,更不利于幼兒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夏天,幼兒園內的樹種類多,樹葉茂密,大小高低應有盡有,是進行此繪畫活動的好條件。

  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繪畫寫生的興趣,協(xié)助幼兒學習畫面布局。

  2、發(fā)展幼兒初步的對比比較、自我評析和空間知覺能力。

  3、在自主的嘗試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感受色彩對比。

  重點:

  畫面布局。

  難點:

  一棵樹與小樹林畫面布局的不同。

  環(huán)節(jié):

  一、觀采、激發(fā)嘗試的興趣:

  抬頭觀察樹葉的茂密和綠的'色感,了解夏天是植物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jié)。

  二、觀條一棵樹,了解嘗試方法:

  自己選一棵樹,先從遠處看,它整個的形狀怎樣?然后再走近看看,它的樹干怎樣?樹枝和樹葉怎樣?

  三、嘗試畫一棵樹:

  1、教師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鼓勵幼兒不懂、不會就問。

  2、畫完后,找自己所畫的樹比一比,不夠好可以回來修補。

  四、嘗試畫小樹林:

  1、教師示范放置小樹,使幼兒理解小樹林和一棵樹的不同,并學習布局。

  2、幼兒作畫。畫完后自己將作品釘在展示板上。

  五、嘗試評價:

  提供多種評價標準,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紅星。哪張畫像小樹林?哪張畫中的樹最像夏天的樹?哪張畫中的樹畫的和別人不一樣?添畫的說出想法。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xiàn)出來的操作活動。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多種多樣的冰激凌,感受其味道的不同。

  2、知道好吃的冷飲不能多吃,認識到貪吃冷飲對身體的傷害。

  活動準備

  1、冰箱、各種冰激凌、模擬“冷飲店”。

  2、《冰激凌小姑娘》故事掛圖。

  活動過程實錄

  第一階段

  1、教師啟發(fā)幼兒圍繞“天氣熱了,你想吃什么?”展開自由討論。

  幼兒小結:喝飲料、吃冰激凌、吃新鮮的水果、喝白開水......。

  2、引導幼兒道“冷飲店”去購買冰激凌。

  購物淺談話,提出要求。

  幼兒分組逛“冷飲店”。可先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冰激凌,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請營業(yè)員(教師模仿)重點地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冰激凌。鼓勵幼兒購買自己喜歡的冰激凌。

  第二階段

  1、請幼兒品嘗冰激凌

  你吃的.冰激凌叫什么名字?味道g什么樣的?

  幼兒回答:小布丁、老冰棍、雪蓮、水果喳喳.......,是奶油味的、草莓味的、菠蘿味的......。

  2、引導幼兒說說平時自己還吃過那些冰激凌?是什么味道的?還看見過那些冰激凌?

  幼兒小結:

  3、邊出示掛圖邊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貪吃冷飲對身的傷害。

  提問:這個小姑娘為什么叫冰激凌小姑娘?最后為什么小姑娘感到肚子疼了?吃冰激凌應注意什么?

  引導幼兒討論:夏天應吃什么感到涼爽而且不傷害身體?知道炎熱的夏天應多喝白開水,多吃新鮮的水果。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受樂曲“小看戲”的歡樂、詼諧的情緒,并通過整體模仿動作,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

  2、啟發(fā)幼兒傾聽“小鑼”的音色,教會幼兒演奏方法,并集體合奏中保持演奏速度。

  活動準備:

  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練聲:《數(shù)青蛙》、《只要媽媽露笑臉》、《蝴蝶找花》、《幸福拍手歌》。

  律動:《摘果子》、《笑一個吧》、《我來教你跳個舞》。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彈奏樂曲幫助幼兒回憶樂曲名稱。

  師:小朋友你們聽過這首樂曲嗎?還記得嗎?

  師:那誰知道這首樂曲的名字叫什么嗎?(引導幼兒完整的回答樂曲的名字叫《小看戲》。)

  2、教師再次彈奏樂曲,引導全班幼兒跟隨樂曲完整的打節(jié)奏做拍手、拍肩、跺腳的動作。

  師:那請小朋友聽好音樂,整齊地打節(jié)奏!

  3、引導幼兒學習用樂器打擊樂曲。

 、俳處煶鍪拘¤、鈸,介紹樂器名稱并讓幼兒傾聽小鑼、鈸的音色,教師示范如何拿鑼,右手用小縋敲擊鑼的中心等要領,幼兒集體做敲小鑼的模仿動作。

  師:今天朱老師還帶來了很多的樂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樂器應該怎么用呢?

  ②幼兒分組討論。

  師:拍手時用什么樂器來演奏?拍肩時用什么樂器來演奏?跺腳時又該如何演奏?

  注:全體幼兒做拍手動作,教師在幼兒拍肩時,加入鑼聲,烘托詼諧情緒,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師小結:這首樂曲來自中國東北一首有名的`民間樂曲,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很歡快的樂曲。我們還要帶很飽滿的情緒進行演奏。

  4、幼兒進行合作演奏。

  ①教師哼曲子,幼兒輪流演奏。

 、谟變耗靡褱蕚浜玫拇驌魳菲,看教師指揮進行演奏,并注意傾聽樂器聲的歡快與風趣。

  ③交換樂器練習。

 、苷埿∨笥旬斨笓]全體幼兒演奏樂曲。

  重點討論:“我們怎樣才能演奏的好聽、統(tǒng)一,怎樣看指揮演奏?”

  三、結束部分

  1、歌表演《幸福拍手歌》。

  2、表揚認真演奏的幼兒,使幼兒知道我們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中描述的快樂的新年,體會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

  2.學會用不同的語氣朗誦詩句,并且掌握“新年,就是XX”的句式。

  活動準備:關于詩歌內容的彩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月一日是什么節(jié)日嗎?(元旦)對呀,再過幾天就是元旦節(jié)了,也就是說我們的新年就要來到了。你們喜歡新年嗎?說一說你們眼里的新年是怎么樣的。(幼兒自由發(fā)言,老師總結)

  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好聽的詩歌,名字就叫做《新年》,我們來聽一聽詩歌里是怎么說的。

  二、欣賞詩歌,理解內容:

  1.師朗誦詩歌一遍,問:你在詩歌里邊聽到了什么?(幼兒回答自己在詩歌里聽到的東西,暢所欲言。)

  2.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這一遍你們要仔細聽,詩歌有沒有告訴我們新年是什么?

  提問:

  A.詩歌里的“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做了一個夢,夢到新年到了。坐上飛船到天上去游玩)—教師一步步引導,最后出示掛圖。

  B.我到了天上碰到了誰?(星星、月亮、太陽)—將星星、月亮、太陽的小圖貼到大掛圖上。

  C.星星說新年是什么?(新衣新帽)

  月亮說新年是什么?(糖果玩具)

  太陽說新年是什么?(快樂和進步)—貼上對應的小圖。

  D.你們知道什么叫“進步”嗎?(進步就是學會做以前不會做的事,是懂得更多的道理,更有禮貌等等)小朋友們希望新的一年自己有什么進步呢?

  三、學習詩歌朗讀:

  1.結合掛圖,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朗讀一遍。

  2.師:有沒有發(fā)現(xiàn)老師在讀星星、月亮和太陽說話的'時候,語氣有什么變化,哪個輕一點,哪個重一點?(星星—細聲,月亮—大聲,太陽—高聲)細聲,大聲和高聲有什么不同呢,跟著老師一起來念一遍。

  3.集體朗誦,注意用不同的語氣朗誦相應的詩句。

  4.分角色朗讀:指定三個幼兒來扮演星星、太陽和月亮,教師和其他幼兒念剩下的內容。

  四、掌握詩歌中句式:(建議:改成創(chuàng)編)

  師:詩歌里面我們問星星、月亮和太陽,他們的回答都是新年,就是什么什么。剛才老師已經問過小朋友們你們眼中的新年是怎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像詩歌里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那樣告訴老師你們覺得新年是什么好不好?(讓幼兒用“新年,就是XX”來回答)

  五、總結

中班教案 篇10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園教學大綱中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發(fā)揮音樂的教育作用。音樂游戲《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富有詼諧情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中班幼兒對媽媽還有一定的依賴性,他們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樣每天呆在媽媽的袋袋里,與媽媽做游戲。

  活動目標

  1、提高對音樂游戲的興趣,創(chuàng)編與同伴不同的親熱動作,從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2、能按音樂節(jié)拍做蹦跳步與同伴共同協(xié)調一致地做動作。

  3、初步掌握音樂游戲的基本玩法,能根據(jù)音樂變化表現(xiàn)游戲情節(jié)。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掌握此音樂游戲的玩法。

  活動難點:能根據(jù)音樂變化表現(xiàn)相應的情節(jié)。

  活動準備

  1、袋鼠的圖片、袋鼠音樂。

  2、袋鼠媽媽的頭飾一個,袋鼠的頭飾若干,狼的頭飾一個,玩具槍一個、白頭巾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根據(jù)音樂有節(jié)奏地做拍手、捻指、蹦跳步等動作進教室。

  二、基本部分

  1、復習歌曲。

 。1)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叫什么呀?(袋鼠),請小朋友們跟著音樂集體拍手唱《袋鼠》。

 。2)以接唱的方式再次復習歌曲。教師唱前半句,幼兒唱后半句。師:請小朋友看,老師唱的時候用這個動作表示,老師做請的動作,小朋友唱。

  2、學袋鼠跳。

 。1)學習蹦跳步。師:(戴頭飾)袋鼠媽媽來了,剛才聽見乖乖們唱的可真好聽啊,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嗎?那你知道我們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嗎?讓所有幼兒都學一學并點評兩名幼兒。(雙臂彎曲在胸前,兩手自然下垂兩腿屈膝,兩腳蹬地跳起,落下時前腳掌著地,兩膝彎曲,要輕巧而有彈性。)

  (2)教師示范蹦跳步,幼兒學習。師:小袋鼠們一起來和袋鼠媽媽去森林里吧。ㄕ堄變郝犚魳罚S教師學做蹦跳步)(教師放錄音一遍。)

  3、幼兒兩人一組做蹦跳步。

 。1)請幼兒兩人一組,一人當袋鼠媽媽,一人當小袋鼠,小袋鼠在前袋鼠媽媽在后,一起來做蹦跳步。(要求幼兒已經會聽前奏提醒幼兒兩人動作協(xié)調一致,同時一下一下地跳,每小節(jié)跳一下)(教師放錄音一遍)。

 。2)教師啟發(fā)幼兒用不同動作表現(xiàn)袋鼠和媽媽“相親相愛”。師:袋鼠乖乖很喜歡媽媽,和媽媽相親相愛,袋鼠寶寶可以做什么動作來表現(xiàn)和媽媽與寶寶相親相愛?(引導幼兒想出相互撫摸、拍打、摟抱等動作)袋鼠乖乖和媽媽相親相愛,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和媽媽相親相愛。(教師放錄音一遍。)

  4、玩游戲《袋鼠》。(取頭飾)

  (1)教師講述故事:今天天氣可真好,袋鼠媽媽帶著她的寶寶一蹦一跳一起去森林里玩,袋鼠媽媽和寶寶相親相愛,他們互相擁抱、互相撫摸非常高興。正在這時,森林里來了一只大灰狼,慢慢的尋找著小袋鼠。幸虧獵人叔叔及時趕來,舉起槍“砰”的一聲把大灰狼打死了。小袋鼠們又可以高高興興的和媽媽一起相親相愛了!

 。2)教師講解示范游戲規(guī)則。師:“這個故事有趣嗎?老師還能把這個故事編成一個好玩的游戲呢,老師給你們教一教吧。規(guī)則音樂一時,幼兒兩人一組(一前一后),前者做小袋鼠,雙臂彎曲在胸前,兩手自然下垂,后者做袋鼠媽媽,雙手搭在前者身上,兩人同時做蹦跳步,每小節(jié)跳一下。唱到地三句時,兩人相對擁抱,互相拍拍、撫摸,表示兩人相親相愛。到結束句時,袋鼠一起蹲下不動。音樂二時,大灰狼聽音樂按節(jié)拍大步走,做找袋鼠的樣子。等音樂結束,獵人“砰”開槍,“大灰狼”一下倒地裝死。獵人說:“大灰狼暈了,袋鼠出來吧!”袋鼠們又做蹦跳步繼續(xù)游戲。

 。3)第一遍游戲請四五組幼兒玩,教師當袋鼠媽媽,配班教師扮演“狼”,請能干的幼兒扮演“獵人”,提醒幼兒“狼”出來時,“袋鼠”們蹲下不動。音樂再響起時,提醒“袋鼠”們按節(jié)拍做蹦跳步上位。(教師完整放錄音一遍。)第一遍游戲結束后教師簡單講評。

 。4)第二遍游戲,全體小朋友一起玩。請個別的幼兒扮演“狼”和“獵人”。師:誰來扮演?

  三、結束部分

  游戲結束時袋鼠媽媽帶領小袋鼠們離開活動室。(教師完整放錄音一遍。)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學唱 《袋鼠》歌曲,讓幼兒能按節(jié)拍協(xié)調做蹦跳步,再讓幼兒根據(jù)音樂變化表現(xiàn)游戲情節(jié)。

  幼兒在這活動中,能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我讓幼兒肢體動作表現(xiàn)袋鼠走路的神態(tài),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以各種各樣的動作表現(xiàn)袋鼠蹦跳和袋著寶寶的神態(tài),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這時,孩子們學習歌曲的興趣激發(fā)了出來。孩子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已被歌曲深深吸引!按髬寢層袀袋袋,袋袋里面有個乖乖,乖乖和媽媽相親相愛!庇變鹤园l(fā)地創(chuàng)編出和自己的媽媽親昵的動作。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經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選)07-29

中班教案【精選】07-29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2-11

中班教案(經典)08-05

【經典】中班教案08-15

中班教案【經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