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31 10:12:41 教案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選】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優(yōu)選】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體驗探索的樂趣。

  教學準備:冰塊若干 干濕毛巾兩塊 臉盆4個 鏡子每人一個 燈籠一個 電水壺一把

  熱水許多 多媒體課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體、液體、氣體三種狀態(tài)。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出示燈籠請幼兒猜燈謎:不洗不臟,越洗越臟,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嘗.(水)

  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提問問題:

  1、水能變成什么?

  2、天上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濕毛巾請幼兒討論濕毛巾怎樣變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結:小朋友說了那么多水的變化到底水是怎么變得呢?小朋友做實驗后就明白了。

  二、做實驗

  實驗一把冰塊放到熱水中觀察冰塊的變化,幼兒自由討論,并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教師小結:冰受熱變成了水

  實驗二教師在電壺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熱,請幼兒討論水加熱變成什么?并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教師小結: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實驗三首先讓幼兒摸一下鏡子的感覺<涼涼的>,照一照自己在鏡子里的樣子,然后把鏡子放到熱水盆上面一會兒,觀察鏡子與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兒自由討論并把結果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水蒸汽遇冷變成水。

  請幾名幼兒把畫好的統(tǒng)計表講解一下并對做的比較好的幼兒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冰受熱變成水,水受熱變成水蒸氣

  三、觀看媒體課件

  觀看多媒體課件《小水滴的旅行》邊看邊提問: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陽公公放出萬道金光小水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冷風一吹水蒸氣變什么什么?冷風繼續(xù)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變化?使幼兒加深對水的三太變化的了解。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3、通過實驗活動,激發(fā)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

  活動重點:

  通過實驗感知溶解的特性。

  活動難點:

  知道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等有關。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一只透明杯、鵝卵石,記錄表。

  2、幼兒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四只透明杯分別貼上標記、一只食用匙; 每組四種實驗材料,分別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每組一盆溫開水、一盆涼開水;操作臺。

  活動過程:

  一、觀察引導,激發(fā)興趣。

  1、教師出示一顆鵝卵石,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么變化。師:老師這里有一塊鵝卵石,我把它放入水中,請你們猜一猜它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在操作臺上進行操作)

  2、請幼兒思考:鵝卵石在水中沒發(fā)生什么變化,那么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二、幼兒進行猜想并學會記錄,進行實驗并觀察實驗現(xiàn)象。

  1、師:請你們看看桌上放著哪些東西?

  請幼兒觀察:杯內(nèi)的果珍、方糖、白糖各是什么樣子(形狀)(豐富詞匯:粉末狀、固體、結晶體。)

  2、開始做實驗。

  實驗一:猜想并記錄:誰不見了

 。1)師:這些材料要和水來作游戲,先請你們想一想,如果把它們放進水里,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請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

 。2)幼兒猜想并記錄。

  師:我們先來一起看一看這張表格,橫著這行分別是什么?(果珍、方糖、白糖、沙子)猜猜豎著的圖案表示什么意思?(小朋友在想、看見的東西),現(xiàn)在請你把你的猜想記錄到表格中,如果你覺得果珍、方糖、白糖、沙子放在水中會消失不見,那你就打勾;如果你覺得它不會消失,那就打叉。請小朋友輕輕走到桌子旁邊,記錄好之后馬上回到位置上。

  3、實驗并記錄:到底誰不見了。

 。1)師:小朋友的說法各有不同,到底誰猜對了誰猜錯了呢?我們還是做個實驗試試吧。做實驗時,請你們把這些東西分別放進貼好標記的杯子中,先觀察觀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發(fā)生?然后,在你的記錄紙上,把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記錄下來。(幼兒走到桌子旁操作并記錄,操作完成后及時回到座位。)

  (2)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導幼兒觀察哪種東西消失的快,指導幼兒做記錄。

  (4)幼兒拿記錄紙講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

 。5)請每組一名幼兒講解實驗結果。消失的最快的是什么東西?它是什么形狀的,最慢的呢?

 。6)師:現(xiàn)在老師也來做一遍,看看我的猜想對不對。(教師在操作臺上做實驗,并記錄表格。)我們看看什么東西在水中一下子就不見了?什么東西在水中要好久才消失?

 。7)教師講解、展示大記錄表。

  教師小結:一些東西放進水中會不見,這種現(xiàn)象叫溶解,在水中可以溶解的東西越是顆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體的溶解與水的形狀、大小有關。

  三、通過實驗知道物體的融化速度與水溫有關

  實驗二:

 。1)師:請你拿一些糖加入兩個杯子中,一個加上涼水,一個加上熱水,看看哪個杯子里的糖溶解的快?

 。2)請幼兒做實驗記錄,并請幼兒講解自己的試驗結果。

  教師小結:在水中可以溶解的東西,在溫水中比在涼水中溶化得快。物體的溶化速度與水的溫度有關。

  四、回憶生活中的經(jīng)驗,擴展知識

  出示ppt

  1、教師提問:還有什么東西也是用開水沖泡溶解后飲用的?引導幼兒舉一反三。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鹽、味精)

  這些東西在水中能溶解嗎?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4、師:我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看看哪些東西也是可以溶解的。

  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fā)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生活經(jīng)驗拓展:請幼兒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還能夠溶解在水里?請幼兒回家嘗試,與同伴交流分享經(jīng)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物體的倆種狀態(tài) 固體 液體;

  2、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3、區(qū)分液體和固體,知道液體和固體可以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

  1、把教室的一個角打扮成超市的樣子,里面投放食物【醋、醬油、礦泉水、油、石頭、木塊、蘋果、梨、積木、餅干、面包、蠟燭、糖、鹽】

  2、人均紙、筆一份。

  活動過程:

  1、認識物體的倆種狀態(tài)——液體 固體。

  A、小朋友,今天天氣好不好?老師帶你們?nèi)ノ覀儗W校的超市走走吧!【聽音樂進入活動室的區(qū)角部分】

  教師有意拿瓶水,讓幼兒觀察水的形態(tài),晃一晃它會流動,它沒有固定的形狀。所以只能裝在瓶子里,它倒在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狀。

  教師又有一拿了一箱積木,取出一塊來,摸一摸,捏一捏,讓幼兒仔細觀察,積木各自都有自己固定的形狀,大小也不會變化。

  B、教師小結:有一定形狀還有一定大小【大小不會變的】這種物體叫做固體。它們的狀態(tài)叫做固態(tài)。如;石頭、梨、金屬。沒有一定形狀【形狀會改變】。有一定的大小這種物體叫液體,它們的'狀態(tài)叫液態(tài)。如:水、酒精、油。

  2、區(qū)分液體和固體。

  A、小朋友我們幫幼兒園的超市重新理理貨吧!將是固體的物品放在左邊的貨架上,將是液體的物品放在右邊的貨架上。

  B、鑒別對錯,將其中理好的一部分讓幼兒辯別是固體還是液體,并將擺錯的確認后,教師加以重擺,鞏固幼兒對液體與固體的區(qū)分

  3、了解固體和液體可以相互轉化。

  小朋友有些東西常溫下是固體,經(jīng)過高溫會變成液體。我們買些實物回活動室試驗一下吧!韭犚魳纷刈约旱奈恢谩

  A、試驗一:將蠟燭點燃,然后傾斜滴在紙上會變成水成了液體。

  小結:常溫下蠟燭是固體,經(jīng)過高溫熔化變成液體,滴下后溫度又恢復到常溫,所以蠟燭液體又變成了固體。

  B、試驗二:將糖倒入溫水中晃一晃,糖會全部化在水中變成糖水,變成液體。

  小結:糖是固體通過放入溫水它會熔化到溫水中成了液體。

  C、試驗三:拿一根雪糕在教室中放一段時間后變成了雪糕水成了液體,提問幼兒將這些雪糕水放入冰箱中又會變成什么?

  小結:雪糕在冷凍的狀態(tài)下它是固體,在常溫下它就會變成液體。

  活動延伸:

  小朋友有時固體可以變成液體,液體可變成固體,快把你知道的畫下來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生蛋和熟蛋的特征,

  2.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并用標記區(qū)分生蛋和熟蛋。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活動重點:

  能用不同方法操作探索,并用標記區(qū)分生蛋和熟蛋。

  活動準備:

  電筒、生雞蛋和熟雞蛋人手一個、鞋盒若干、盆子

  活動過程:

  一、猜測生蛋和熟蛋

  1.師: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可是它不小心弄混了,要請小朋友們來幫幫它,猜一猜哪一個是生蛋寶寶?哪一個是熟蛋寶寶?

  師:在猜之前我先要考考大家,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那誰有好辦法,來區(qū)分生蛋和熟蛋呢?

  幼: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搖一搖,轉一轉(教師同時將這些辦法記錄在記錄表上)

  2.幼兒探索操作,并請幼兒交流自己是用什么好辦法來分辨生蛋和熟蛋,教師用標記記錄下來。

  三、共同探索區(qū)分生蛋和熟蛋。

  師:現(xiàn)在海寶要用好辦法來做實驗,并且要把實驗的結果用標記貼在蛋上,做區(qū)分。

  1.搖一搖,通過感官感知生、熟雞蛋的不同

  師:海寶先邀請兩個蛋寶寶都要開始玩搖搖樂的游戲,請每個小朋友拿好自己的兩個蛋寶寶,仔細的聽一聽?

  要求:請你輕輕地從盒子里取出蛋寶寶,然后放在耳邊搖一搖,聽一聽!有聲音的蛋寶寶就貼上五角星,把它和另一個蛋寶寶區(qū)分開來!先完成的小朋友做好,老師就知道你已經(jīng)完成了。現(xiàn)在輕輕開始!

  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視,操作過后教師指導一名幼兒演示操作

  師:請你來說一說你感覺到1號蛋寶寶是怎么樣的?2號蛋寶寶呢?(1號蛋是晃動的,有聲音的;而2號蛋是不晃動的,沒有聲音的)教師把結果記錄下來。

  師:那我們先給會發(fā)出聲音的1號蛋寶寶貼上五角星吧!

  2.照一照,利用光線區(qū)分生蛋熟蛋的不同

  教師請幼兒來示范電筒的使用方法

  師:接下去海寶邀請來小電筒,等一會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大電筒,請你小心的把蛋寶寶放在電筒上,而且要用身體把光線擋起來,仔細的看一看,哪一個蛋寶寶是透光的!先完成的小朋友就先給透明的那個蛋寶寶貼上五角星。

  幼兒小組操作,討論交流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來說一說?(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透光和不區(qū)別)

  在投影一下,教師驗證幼兒的發(fā)現(xiàn):原來1號蛋寶寶是透光的,2號蛋寶寶看上去是黑乎乎的。(教師記錄下來)師:好,那我們給透光的蛋寶寶貼上五角星!

  3.轉一轉,通過旋轉區(qū)分生蛋和熟蛋

  師:接下去海寶要請兩個蛋寶寶進行轉圈比賽了,看一看,他們誰的本領大!

  要求: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盒子,所以請你把你的蛋寶寶分別用小手讓它轉動起來,看一看哪一個轉的快!就把五角星送給他。

  幼兒小組操作:將生蛋和熟蛋分別放在桌上的盒子里,然后讓幼兒用手轉動雞蛋,并在會轉的雞蛋貼上五角星,教師在旁指導。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一個雞蛋寶寶轉的很快。

  師:現(xiàn)在我們看一看記錄表,他們搖的時候有聲音,在電筒下看是透光的,請你們來猜一猜,這些蛋寶寶是生蛋還是熟蛋呢?

  幼:生蛋,因為生蛋寶寶里面是液體,所以會發(fā)出聲音,看上去透明的,而且轉的很慢。

  4.教師將貼有兩個五角星的1號蛋敲開,放在盆子中,驗證猜測,并小結:原來,生蛋里面是液體,搖一搖會發(fā)出聲音,照一照,看一看會透光,轉一轉能夠轉的很慢,有這些特征的蛋就是生蛋。

  那誰來說一說,有哪些特征的是熟蛋呢?

  幼兒驗證自己的蛋寶寶,猜測正確的幼兒舉手。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這么多方法來分辨生蛋和熟蛋,在生活當中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區(qū)分生蛋和熟蛋,回家你可以試給爸爸媽媽看一看!

  活動延伸:請幼兒撥蛋并品嘗熟蛋。

  活動反思:

  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意在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幼兒在猜測中激發(fā)起興趣,但是提的問題不是很到位,應該更改為“今天海寶帶來了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在不敲碎蛋寶寶的情況下請小朋友來猜一猜!你有什么好辦法?”,將“生蛋和熟蛋有什么不同呢?”這個問題去掉,猜測過后,可以根據(jù)教師記錄下來的內(nèi)容進行判斷是否可行,從而在第二環(huán)節(jié)添加一個步驟,幼兒自由探索,并且交流“你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環(huán)節(jié)二中,共同探索區(qū)分生蛋和熟蛋,主要分為三個小操作,第一個操作幼兒基本上都沒有問題;而在第二個操做中,活動中我使用了幼兒操作代替教師教的辦法,但是發(fā)現(xiàn)不可行,還是需要教師教幼兒使用電筒,并且,如何照一照雞蛋,從而有利于幫助幼兒操作探索,并且省去了臨時添加的再次操作的`環(huán)節(jié);

  在第三個操作中,同樣也發(fā)現(xiàn)了幼兒轉的時候有所不同,有的幼兒像教師一樣雙手轉雞蛋,但是有的幼兒是單手轉雞蛋,從而導致熟雞蛋沒法轉到最快的速度,因而我邀請一名幼兒上前來掩飾轉雞蛋的方法,讓幼兒從中發(fā)現(xiàn)在轉圈比賽時需要我們用力轉,才能真正的比出轉圈本領大的雞蛋,因為又添設了一個再次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所以時間有些拖沓。在討論中,其他教師也認為可以適當調(diào)整三個操作的順序,從而便于幼兒在照一照操作時,仔細的探索,在照一照時需要教師的細致要求,如電筒的擺放位置,電筒照的時候該如何握,最好夾在腿的中間,將雞蛋放在電筒上面,而且需要用身體遮擋住其他光源,才有利于實驗成功。在第二教中,教師們都設想了多種操作的情況,從而讓幼兒更自主。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因為一時疏忽,讓幼兒也敲了生蛋,所以幼兒敲雞蛋的技能還沒學會,把蛋都打在外面了,所以在活動調(diào)整后,需要引導幼兒敲熟蛋,從而便于延伸活動品嘗雞蛋的開展。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關注身邊常見事物的明顯特點和現(xiàn)象。

  2、嘗試根據(jù)不同物質(zhì)的吸水特點進行不同組合搭配,尋找最佳的吸水效果。

  3、理解實物與符號之間的關系,初步學習用簡單的符號做記錄。

  活動準備:

  玻璃杯、不透明的罐子、裝水的塑料瓶、盤子、小方巾、海綿、棉花、有一定坡度的塑料槽、幼兒實驗記錄表、符號對照表、教師統(tǒng)計表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游戲,激發(fā)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了杯水來和小朋友做游戲,你們想一起玩嗎?

 。1)出示一杯水和一個不透明的瓶子,將杯子里的水倒進瓶子,請幼兒猜猜水還能倒回杯子嗎?(結果是將水倒了回來)

 。2)出示另一個不透明的瓶子,請幼兒看看兩個瓶子是不是一樣?(是一樣的)再次做實驗,引導幼兒猜猜這次水還能倒回來嗎?(能)結果水倒不出來了,老師把水變不見了?

  2、啟發(fā)幼兒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幼兒:在瓶子里。

  幼兒:飛到外面去了。

  3、打開瓶蓋,找出原因。(原來里面有一條毛巾)小結: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來了。

  幼兒非常興趣地觀看魔術游戲,揭開謎底后都發(fā)現(xiàn)了水是被毛巾吸走了,反過來幼兒也理解了毛巾會吸水這一道理。

  二、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介紹實驗材料,符號對照表。

  教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會吸水,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么。(師介紹提供的物品后出示符號對照表,引導幼兒理解不同符號所代表的'物品名稱。)

  2、講解實驗方法。每5個人一組,每次每種物品取一件,分別放進塑料槽的黃色區(qū)域內(nèi)并記錄擺放的順序,接著取一瓶水從塑料槽頂端的紅色圓點處慢慢的將瓶子內(nèi)的水倒進槽內(nèi),直至全部倒完,最后將流入槽底托盤內(nèi)的水倒進事先準備好的量杯內(nèi),看清量杯內(nèi)的水量并做相應的記錄。實驗結束后取出槽內(nèi)的物品,放進塑料筐內(nèi),將手擦干后再次取物,改變物品的擺放順序后再次實驗。

  大班科學活動——“水到哪里去了”實驗記錄表材料材料材料次數(shù)1次數(shù)2(備注: 代表小方巾; 代表海綿; 代表棉花。)

  3、提出實驗要求:

 。1)5個人一組,每次實驗每種物品各取一件,擺放后先做記錄才開始實驗。

  (2)水要倒到塑料槽頂端的紅色圓點上,速度要慢。

 。3)每次實驗結束將槽內(nèi)的物品取出放進塑料筐內(nèi)。

 。4)每次實驗物品的擺放順序不能相同。

  4、幼兒分組操作,尋找答案。

  幼兒:海綿最會吸水。

  幼兒:我覺得毛巾最會吸水。

  幼兒:最會吸水的要排第一,水才不會留走。

  幼兒:最會吸水的排中間。

  幼兒:我覺得應該先放毛巾,第二放海綿,再放棉花,這樣最會吸水。

  幼兒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豐富的操作材料,較順利的完成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流出的水被倒進了事先準備好的燒杯里,幼兒很快能根據(jù)杯子中水的多少判斷出本組的哪種組合最會吸水。

  三、分享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1、根據(jù)幼兒實驗記錄,用大統(tǒng)計表集體統(tǒng)計實驗結果。

  大班科學活動——“水到哪里去了”實驗統(tǒng)計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得出結論:哪種組合最會吸水。

  師幼共同統(tǒng)計各組實驗結果匯總在大記錄表上,根據(jù)大統(tǒng)計表比較出哪種組合的吸水效果最佳。

  教學反思:

  活動一開始,我通過一個特殊的杯子引出課題激起孩子好奇心的同時讓他們自己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然后讓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引領孩子再次關注杯子里的毛巾,比較濕毛巾和干毛巾的不同,讓幼兒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整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 運用探索式教學法,盡量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yǎng)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yǎng)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并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找到解決的辦法,獲得相關的感性經(jīng)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探索物體從空中下落的自然現(xiàn)象。

  2、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創(chuàng)造力。

  4、培養(yǎng)幼兒參與制作活動的興趣,學習科技小制作技能,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紙、小玩具、沙袋、小紙盒等物品。

  2、選擇好便于幼兒活動的寬敞的室外場地。

  3、線繩、紙巾、用于懸掛在降落傘上重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1、你們見過樹葉從樹上掉下來嗎?是怎樣掉下來?(幼兒自由表達)

  2、你們還見過什么東西從空中掉下來?(請幼兒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驗來表達)

  二、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感知、探索、物體下落這一自然現(xiàn)象。

  1、請幼兒選擇桌上的東西,把它們輕輕地向下扔,看看它們會怎樣。

  2、如果把東西扔得很高,它會怎樣呢?

  3、你們能使這些東西不掉下來嗎?(請幼兒暢談自己的做法和發(fā)現(xiàn))

  4、:不管什么東西,不管它被扔得多高,它總要掉下來。

  三、引起幼兒制作降落傘的興趣。

  1、我們發(fā)現(xiàn)不管什么東西都會從空中掉下來,F(xiàn)在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人在空中會怎么樣?

  2、怎樣才能使人掉下來不擦傷呢?(幼兒自由討論)

  3、有的小朋友想出了用降落傘的好辦法,下面我們就來學做“降落傘”。

  四、引導幼兒學做“降落傘”。

  1、簡單示范,為幼兒材料,讓幼兒嘗試做小小“降落傘”。

  2、觀察幼兒的制作情況,必要時作個別指導或提示。

  3、請幼兒觀察自制降落傘的降落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課程反思

  整個課程通過感受物體下落的自然現(xiàn)象——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幼兒動手制作降落傘三個環(huán)節(jié),使幼兒在觀察、探索、動手操作活動中達到本節(jié)課的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我通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提問把幼兒引入到這節(jié)課所要思考的知識范圍里,讓幼兒在這個主題里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以往經(jīng)驗,講述自己平常生活中所見到的下落物品;通過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兩次幼兒實踐操作活動,讓幼兒自己得出物體都要從空中下落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論,使幼兒形成一種科學的認識意識;最后通過提問、示范激發(fā)幼兒制作降落傘的興趣,幼兒在制作過程中一直非常興奮,大家都積極地動手進行操作活動,使活動得以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開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常見的動物不同的睡眠姿勢。

  2、進一步萌發(fā)幼兒對動物睡眠姿勢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怎樣睡覺

  2、課件—動畫片:有一只大象

  3、課件—音樂:我們愛唱歌

  動畫片

  動畫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看動畫片:《有一只大象》,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在動畫片里看到了誰,知道大象有什么本領嗎?

  (幼兒討論)

  二、展開

  1、講述動物睡覺姿勢

 。1)大象有許多本領,你們知道大象累了是怎樣睡覺的?

  (大象是站著睡覺的)

 。2)還有哪些動物是站著睡覺的?

 。ü膭钣變航Y合已有經(jīng)驗大膽發(fā)言)

  2、了解動物是怎樣睡覺的'

  課件演示

  (1)這里有一群美麗的仙鶴,你能看出誰在睡覺嗎?

  你從哪里看出它在睡覺呢?

 。ㄏ生Q是單腳站著睡覺)

 。2)這幾匹馬,有的站著,有的臥著,你知道哪匹馬在睡覺嗎?

 。R是四腳站著睡覺的)

  (3)貓頭鷹是怎樣睡覺的?

 。ㄘ堫^鷹是睜只眼閉著眼睡覺的)

 。4)蝙蝠怎樣睡覺呢?

 。鸬箳煸跇渖纤X)

 。5)蛇怎樣睡覺呢?

  (蛇盤著身體睡覺)

  小結:它們和我們?nèi)祟愃咦藙莶灰粯印?/p>

  3、豐富知識

 。1)除了我們剛才認識的動物有奇怪的睡覺姿勢,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有不一樣的睡覺姿勢嗎?

 。ㄓ變河懻、講解)

  (2)課件演示:蠶,魚

  它們是誰?

  知道它們是怎樣睡覺的嗎?

 。ㄖR引導:蠶寶寶抬著頭睡覺,魚兒停在水中睡覺)

  三、結束

  音樂:我們愛唱歌

  現(xiàn)在,我們一起和小動物唱歌、游戲好不好。唱歌時,你可以學一學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看誰表演的最美。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并能區(qū)分干冰和普通冰塊的差異。

  2.觀察冰塊的變化,發(fā)現(xiàn)干冰會發(fā)出聲音。

  趣味練習

  活動概要

  - 用眼睛觀察干冰和普通冰塊,觀察干冰接觸鐵勺和接觸水槽的變化。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唱歌的干冰(有什么不同呢?)

  活動內(nèi)容

  【導入】

  1. 觀看動畫片【唱歌的干冰】,比較干冰和普通的冰塊。

  - 怎樣區(qū)分干冰和普通的冰塊呢?

  - 冰塊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

  - 干冰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

  - 你聽說過二氧化碳嗎?

  - 用眼睛看不到的二氧化碳怎樣可以看到它呢?

  - 為什么干冰融化的時候會有霧氣呢?

  - 和老師一起來做干冰的實驗吧。

  【展開】

  2. 觀察視頻【唱歌的干冰】,了解實驗目標,備品以及實驗順序。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干冰和普通冰塊有什么相似點?

  - 干冰和普通冰塊有什么不同點?

  - 如果干冰碰到鐵勺的話會有什么變化?

  - 把干冰放在水里的話又會有什么變化?

  - 看一看實驗順序。

  1)用眼睛觀察干冰和普通冰塊。

  2)把干冰放在鐵勺上面。

  3)把干冰和普通冰塊放在水里。

  【活動1:把干冰放在鐵勺上!

  3. 把干冰放在鐵勺上,觀察周圍的變化。

  - 把干冰放在鐵勺上,你能看見什么?

  - 干冰和鐵勺接觸后,發(fā)出什么聲音?

  【活動2:放進水槽里的干冰和普通冰塊的變化】

  4. 把干冰和普通冰塊放在水槽里,觀察周圍的`變化。

  - 把干冰和普通冰塊放在水槽里會怎樣呢?來看一看吧。

  - 干冰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 冰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結束】

  5.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唱歌的干冰(干冰會發(fā)出聲音)寫出實驗結果。

  注意事項

  - 注意不要用手摸干冰。

  - 不要把干冰放在封閉的空間里。

  活動評價

  - 對于是否理解干冰和普通冰塊的差異點進行評價。

  - 對于是否觀察干冰的變化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把干冰放在金屬里的話就會發(fā)生鳴叫聲,這是干冰在快速轉換成氣體的時候,使勺子振動而發(fā)出的聲音。有勺子接觸的話干冰會更快速的轉換成二氧化碳,用手摸勺子的話就會感受到二氧化碳在推著勺子。

  冰塊是由水凍結而成的。但是干冰不是凍結而成,它會從固體直接升華成液體。

  把干冰放在水里的話,固體的干冰就會升華成氣體的二氧化碳,產(chǎn)生氣泡。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圓珠筆,知道圓珠筆的用處。

  2、通過觀察、拆裝圓珠筆、制作安裝說明書及游戲競賽等形式,感知圓珠筆的構造,掌握安裝的步驟。

  3、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將拆下來的原件放在盤子里,對拆裝活動有興趣。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圓珠筆。

  2、課件(圓珠筆零件圖片,安裝組裝圖。)3、幼兒人手一支圓珠筆,人手一個小盤子。

  活動過程:

  一、 看一看——感知圓珠筆的多樣性。

  師:請說說你帶的圓珠筆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每人取出一支圓珠筆,相互比一比,說說哪些地方一樣?哪些地方不一樣?

  請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

  教師:圓珠筆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文具,它們的顏色不同,有紅的、黃的、綠的、紫色的,它們的形狀也不同,有長短、有圓圓、方方的。它的筆桿、筆芯等部件的材質(zhì)、形狀和色彩都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二、 拆一拆——感知圓珠筆的結構。

  師:圓珠筆里有什么呢?怎樣才能知道?(引導幼兒拆開圓珠筆)提出拆圓珠筆的要求:拆時要輕輕的,不要太用力,還要注意看拆下來的零件在什么位置,并且把每個零件放在自己的盆子里。

  幼兒拆開圓珠筆,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先拆好的小朋友可以回座位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多數(shù)小朋友拆好后就讓他們會座位。)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幼兒說一樣,教師出示圓珠筆部件名稱的圖片。

  師:小朋友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我們一一看。(帶領幼兒讀一讀部件名稱。)教師:剛才小朋友拆時發(fā)現(xiàn)了筆心、筆頭、筆帽、筆桿、彈簧這些東西,那你們能把它再裝起來嗎?

  幼:能。

  師:那趕快行動吧!

  三、 裝一裝——感知組裝圓珠筆的過程。

  鼓勵幼兒將零散的圓珠筆部件組裝起來。

  教師:好多小朋友都裝成功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組裝圓珠筆的?鼓勵幼兒大膽地講述安裝圓珠筆的過程。

 。ㄈ粲變赫f的不連貫可以讓該幼兒到前面來演示,教師輔助他一起說。)師:誰有不同裝法?

  教師:看來要把圓珠筆裝好要兩個條件:1、所有零件要齊全。2、按照正確的順序來裝。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沒有成功,聽了人家的介紹,現(xiàn)在會裝了吧,成功的小朋友想不想用別人的好辦法去試一試。(幼兒再次拆裝。)師:先想一想,先裝什么,后裝什么。

  師:這次小朋友都裝成功了,但有些小朋友還不會裝,怎么辦呢?(引導幼兒畫安裝說明書。)四、畫一畫——制作安裝說明書。

  鼓勵幼兒用畫記錄自己安裝圓珠筆的操作過程。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

  四、說一說——圓珠筆的用途。

  師:圓珠筆有什么用?圓珠筆為什么能寫字?圓珠筆一直能用嗎?(換筆芯)怎樣換筆芯?怎樣選擇筆芯?

  五、 游戲活動——拆一拆、裝一裝。

  讓全體幼兒進行拆裝圓珠筆的比賽,然后選出前五名與后面的老師進行比賽。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3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0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21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09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12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