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美術教案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師在課堂上出示各種圖形,讓幼兒細心觀察。幼兒嘗試用彩紙按輪廓來撕出各種圖形制作出汽車。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各色畫有圖形的彩紙;膠水;各種各樣的汽車圖片;各種圖形圖片。
活動過程
一、你認識的圖形
1.教師出示各種圖形。
2.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圖形嗎?它叫什么名字?
二、觀察各種汽車
1.欣賞各種汽車,請幼兒觀察。
2.教師提問:你知道這些是什么車嗎?它的每個部位看上去像什么形狀?
3.引導幼兒發(fā)現可以改變圖形的方向來貼出汽車的各個部位。
三、出示材料,探討如何撕貼出一輛汽車
1.教師出示各色畫有圖形的.彩紙。
2.教師:今天我們也來制作汽車,老師準備了很多圖形,你們看看這些圖形可以當汽車的哪一部分?
3.請個別幼兒嘗試制作汽車,激發(fā)幼兒制作興趣。
四、幼兒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給予適當的指導。
五、作品展示
1.將幼兒作品貼在黑板上,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那一輛汽車。
2.教師:你最喜歡那一輛汽車,你打算開著這輛汽車去干嗎?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通過欣賞大師作品、觀察放大的花卉圖片了解并學習色彩漸變的方法。
2. 嘗試用飽滿的構圖和漸變的色彩表現自己喜歡的單朵花卉。
3. 細致觀察感受花卉的美,萌發(fā)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準備:
花卉照片,畫家奧基弗的繪畫作品,兩幅圖形一樣色彩不一樣的圖片活動過程:
一、欣賞花卉照片,感知色彩、造型的美。
1.教師播放6幅花卉照片的幻燈片,根據幼兒的選擇點擊放大欣賞。(挑選六張漸變色的花朵圖片展示,并用1~6的數字給每張圖片做標記)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從造型和色彩等方面進行觀察。
教師提問:這里擺了了六朵花,它們的形狀顏色各不相同,我想請小朋友來告訴我你喜歡幾號花?
學生回答:我喜歡*號花教師問:那你為什么喜歡這朵花呢?是喜歡它的顏色還是形狀呢?
學生答:……
二、欣賞奧基弗的作品及放大的花卉圖片,學習表現色彩漸變及畫一朵大花的方法。
1.教師說:今天我也給大家?guī)砹艘晃划嫾业淖髌,這位畫家的名字叫奧基弗,她也畫了一朵大花,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畫的,好不好?
學生答:好教師:我們看完奧基弗的畫了,我現在邀請一位小朋友告訴我,它的`花瓣顏色是怎么樣的?
學生答:它是紅色的教師問:那這朵花只有紅色嗎?你仔細看看是不是還有其他的顏色……學生答:它還有黃色跟橙色教師:噢,那這朵花的花瓣上一共有三種顏色,2.提問:你看了她畫的花以后有什么感覺?花兒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為什么你會感覺它畫的花很大呢?
。ㄒ龑в變赫f出這朵花給人的感覺,花兒的顏色由黃色變成紅色再變成橙色,)3.教師播放小花漸漸變大的幻燈片,引導幼兒對比討論。
教師:這兒有一朵小小的小紫花,它要變變變,變成了一朵大大的花。為什么同樣是一朵花,左邊的很小,右邊的看起來很大呢?
學生:……教師:那我們畫畫的時候呢,也要把這朵花畫的大大的,把圖紙都畫滿4.總結:花瓣要畫大,畫紙邊緣留下空白的地方要少,也可以讓花瓣伸到畫面外面去
三、教師示范教師拿出兩幅圖片作對比,比較單色花跟漸變色花的不同。
教師:老師今天也畫了兩幅花的畫,上面都只畫了一朵花,你們覺得哪一幅畫比較好,并且要說說哪里又不同的……學生:……通過對話讓幼兒了解這次的繪畫內容是要畫出一朵漸變色的大花
四、交待要求
幼兒創(chuàng)作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畫家奧基弗,畫一朵自己喜歡的美麗的大花,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去畫一朵自己喜歡的大大的花可以先想一想,自己花一朵什么樣的花?花瓣是什么形狀的?顏色是怎么變化的?想好了就可以開始了。
五、展示作品,欣賞評價。
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喜歡它的什么地方?
美術教案 篇3
一、概述
1、《元宵節(jié)里掛彩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第15課,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了解簡單元宵花燈的制作,元宵節(jié)的來歷,特點,了解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魅力。
2、本課領域是:綜合探索,共1課時。課程結構內容包括: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的來歷,交流對元宵節(jié)的了解,通過收集元宵節(jié)的資料,制作元宵花燈,開展猜燈謎的活動,達到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感情。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ǎ保┦占嘘P元宵節(jié)的來歷,了解風俗習慣。
。ǎ玻┰O計簡單的花燈效果圖。
。ǎ常┱莆詹薀舻幕局谱鞣椒ú⒛茌^好地完成作品。
。玻^程與方法
。ǎ保┩ㄟ^欣賞,感受元宵節(jié)熱烈的氣氛,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2)能夠通過與小組的合作交流,根據自己的想法,完成花燈設計圖。
。ǎ常┠軌驊靡恍┖唵蔚牟牧,完成花燈的制作。
(4)對同學的作業(yè)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常楦袘B(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以及和諧色與他們所學習析色彩線條的聯(lián)系,更加熱愛美術課。
。2)通過學習,能體會到色彩的和諧美,色彩和諧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ǎ保┦占嘘P元宵節(jié)的來歷,了解風俗習慣。
(2)設計簡單的花燈效果圖。
(3)掌握彩燈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2.難點
。1)能夠應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完成花燈的制作。
。2)對同學的作業(yè)給出評價,相互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四、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東岔中心學校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動手制作能力和表現力;
。2)學生元宵節(jié)雖然是中國大型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但是我們地處山區(qū),處了春節(jié)比較熱鬧之外,其他的節(jié)日慶祝的幅度都不大,學生大多只是從電視上見過元宵花燈。
。3)學生具有一定的繪畫技巧,表現能力。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元宵節(jié)花燈的欣賞,觀看慶祝元宵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元宵節(jié)的來歷,特點;接著通過觀察,了解花燈形狀,色彩等特點,設計出自己的花燈設計稿,然后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花燈的制作,最后進行全班互評。
六、教學資源與工具
教學環(huán)境:多媒體教室。
教師:多媒體課件 ,范作。,
學生:花燈制作的廢棄材料,學習資料 ,裝飾材料,剪刀 ,膠等等。
七、教學過程
第15課 元宵節(jié)里掛彩燈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綜合 探索
。ㄒ唬 課前準備
。ǘ 課前欣賞:播放一段熱鬧的視頻《鬧元宵》,學生欣賞視頻。
。ㄈ 導入新課:
1.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這種情形在哪個節(jié)日中能過看到?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板書課題)
(四) 欣賞評析:
1.課件出示彩燈圖片。
2.接下來讓我們再跳上龍舟一路前行欣賞各具特色的花燈。穿過一道彩虹橋可以看到水面上有改編自民間故事的水漫金山燈,雙龍戲珠燈,岸上有充滿浪漫氣息的月亮星星燈,店鋪里掛滿各色燈籠,家家戶戶門口懸掛著漂亮的花燈,真是流光溢彩熱鬧非凡呀!
3.認真觀察各種各樣的彩燈,從顏色、造型等方面欣賞花燈的美
。ㄎ澹┨剿餮芯浚
1、同學們想設計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燈呢?請同學上講臺來把自己的想法畫一畫。
2、對于這些草圖誰有合理化的建議提出來幫他修改一下。
3、學生上臺畫出自己的設計草圖,鼓勵其他同學大膽修改,提出意見。
。┬蕾p評述:
1、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個個富有生命力的花燈即將誕生,不過先不要著急,再來欣賞這幾盞出自同學之手的花燈,看看你比較喜歡哪一盞,說說理由。
2、學生仔細觀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喜歡或不喜歡的理由。
。ㄆ撸┙處熓痉叮
1、出示教師制作的花燈,從材料、做法、裝飾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技法探究。
2、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燈的制作方法。
。ò耍┖献鹘涣鳎
1、出示教師制作的花燈,從材料、做法、裝飾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技法探究。
2、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等手段,探索花燈的制作方法。
。ň牛┖献鹘涣鳎瑓f(xié)作完:
1、相信同學們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自己的制作創(chuàng)意。
2、合作完成花燈制作,小組合理分工,制作裝飾并把燈謎書寫粘貼在花燈上。
。ㄊ┳髌沸蕾p:
1、看著一盞盞構思巧妙,制作精細的花燈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燈的'海洋,在這個美麗的作品下還藏著一條條燈謎等著大家共同分享,下面請同學們有秩序來賞花燈,猜燈謎吧!
2、學生有秩序賞花燈,猜燈謎。
八、教學評價設計
1、注重過程性評價,傾向于學生設計過程,理解過程,制作過程的評價;
2、突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全班交流性的評價;
3、創(chuàng)建量規(guī),向學生展示他們將如何被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
九、教學反思:
本課屬于綜合探索類型,由于我們地處山區(qū),學生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民俗節(jié)日元宵節(jié)的了解不夠,學生只是從電視上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在課堂上,學生欣賞了元宵節(jié)得的相關視頻及一些彩燈的圖片,興趣相當的濃厚。在進行彩燈設計時,好多學生的作品非常有創(chuàng)意,很漂亮,但在根據效果圖制作彩燈的過程中,由于設計稿的難度問題,有些脫離實際,有些則是材料不足,因此只有少數學生完成了作業(yè)。
對于偏遠山區(qū)的學生來說,在制作材料的尋找上是一個較大的問題,可用的材料相對較少,我覺的,如果將彩燈的制作與我們本土的材料相結合,會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因此,開發(fā)課程資源,是我們山區(qū)教師的一個長期的探索,研究過程。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注意觀察生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習慣。
2.整合生活經驗,提高觀察記憶力。
3.練習畫面空間中形的安排;顒幽繕耍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每天上學放學都要在哪里走?
--馬路上
二、觀察與討論
在城市的交叉要道上有無數個路口。(教案:)路口是交警指揮行人及車輛有序出行的交通樞紐。
1.路口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設施呢?
--路口有紅綠燈、人行道以及各種交通標志,有的路口還有交通崗,環(huán)島。
--在道路中間還有交通隔離帶,還有自行車道的綠化隔離帶。
--人行道上還有路燈。
2.路口周圍有哪些建筑物和景物呢?
--有樹木、綠化帶、路燈、廣場、高樓、商店,還有趕路的人們。
3.路口的形狀有什么樣子的呢?
--有十字形的,有T形的,還有轉彎的。
:我們每天生活的環(huán)境離不開馬路,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馬路,留心觀察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你會發(fā)現我們的環(huán)境每天都在變化。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先在自己的畫紙上畫出路口的基本形狀,然后再填畫其他的細節(jié)部分,比如建筑,路燈,汽車、行人等。
2.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畫一畫你想象中的路口和馬路是什么樣子的。
四、作品賞析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吹點畫的樂趣。
2、了解臘梅的品質,知道梅花在冬天開放。
3、教幼兒學習吹畫、彩筆添加的方法、表現梅花的基本特征。
活動準備:
白紙、小盤、蠟筆(每人一份) 臘梅圖片學習兒歌《臘梅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出示臘梅,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引出課題:告訴幼兒,老師要教大家一種新的作畫方法-吹畫,也就是用嘴吹出一幅畫。
教師出示梅花,啟發(fā)幼兒仔細觀察梅花的'枝和花。讓幼兒知道盛開的梅花有五個花瓣,有的花瓣互相遮擋,只能看到三瓣或四瓣,還有未開花的花蕾;花枝有長有短,有粗有細,并且是朝各個方向伸展的。
引導幼兒觀察其枝、干、花的形狀及顏色。提問:臘梅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哪個季節(jié)開放?具有怎樣樣的品格?
一起背誦已學過的兒歌《臘梅花》。
二、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講解示范吹點梅花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吹枝:在紙的下方滴上幾滴顏料后,深吸一口氣,雙手按住紙,用嘴把顏料用力往上吹,吹出梅花的主枝。然后雙手慢慢轉動紙,把顏料從主枝吹向各個方向,吹出長短、粗細不一的樹枝。
2、點花:棉棒蘸上顏料,點出三個、四個、五個花瓣的梅花若干朵。提醒幼兒點花時要點得有疏有密、有大有小,這樣畫面才好看。
幼兒操作:讓幼兒在觀察盆景和教師范畫的基礎上,吹畫一幅"梅花圖"。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獨立完成操作任務,并提醒幼兒注意畫面干凈,顏料不弄臟衣服和桌面。
能力強的孩子可多吹幾棵,能力差的只要掌握吹的方法就行了,盡量使每個幼兒獨立完成,都享受成功的快樂。
適當添加背景,并注意及時擦手。
三、作品欣賞
將幼兒作品放到一起,大家共同評價共同欣賞。
活動延伸:
舉辦"梅花展覽會":將幼兒的作品貼在墻上,組成一幅臘梅圖,裝飾教室。
活動結束:
兒歌:《臘梅花》
臘梅花,臘梅花,寒冬臘月才開花。
不怕冷,不怕霜,頂風冒雪戰(zhàn)嚴寒。
雖像雪,卻飄香,墻角數枝獨自開。
辭舊歲,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來。
臘梅花,臘梅花,寒冬臘月才開花。
不怕冷,不怕霜,頂風冒雪戰(zhàn)嚴寒。
雖像雪,卻飄香,墻角數枝獨自開。
辭舊歲,迎新春,冰雪消融希望來。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生活經驗畫出看過的半圓物體以及想象的半圓物體,并給圖畫添加適當的背景。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
3、體會添畫的樂趣。
4、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學習按游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jié)奏變換動作,感受游戲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重難點分析:
重點:充分激發(fā)幼兒想象力,學會添畫。
難點:將想象中的半圓圖畫能夠畫出來。
分析:幼兒喜愛涂涂畫畫,并且想象力很強,將想象中的圖畫出來是美術課的重要目的,但幼兒的注意力不太集中,而且易聯(lián)想到其他方面致使偏題,師應該加之引導。
活動準備:
已認識的半圓;示范用的筆和紙;包含半圓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這是什么形狀?(出示一張半圓)生:……師:那請你們想想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由半圓組成?
生:……師:下面老師要變魔術,將半圓變成其他一些物體。請你們睜大雙眼仔細看清楚老師是怎么變的?
生:……二、師示范在半圓形上添畫師:我先把變第一個半圓變一下。在這邊畫上長短不一的小直線,一個圓弧,在這里上兩個黑色點點。你們看,變出來什么了?
生:……師:那小刺猬在干什么呢?我們還可以在旁邊添畫些什么?
生:……三、師再次進行另外兩幅畫的示范1、師:接下來呢,老師還要將這個半圓變一下,請小朋友仔細看清楚。在這畫一條小弧線,就變出來了手提包。我們要把這個手提包送給媽媽,可是這個手提包上面什么都沒有,很不好看,我們要它裝飾一下,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可以設計什么樣的花紋呢?
生:……2、師:手提包一下子變得很漂亮了。這里還有一個半圓,我將它也變一下。在半圓下面畫上三條直線,再添上一扇門、還有窗戶,這里還有煙囪,在上面再要畫上三個圈圈,房子就變出來了。在這幢房子的旁邊我們還可以畫些什么呢?
生:……四、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生活經驗想象,積極發(fā)言。
師:老師剛才把半圓變成一只可愛的小刺猬、一只手提包、一幢房子,現在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一想,你們想將半圓變成什么樣子?(師拿起半圓的卡紙不停地轉動,上半圓、下半圓……)生:……五、幼兒作畫,教師指導師:請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根據你們剛剛心中所想的,把半圓變成另外一件漂亮的物體。
六、師生共同欣賞,評價幼兒完成作品,挑出具有典型特征的進行表揚師: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一下小朋們的畫,看看誰的畫的最好?
生:……活動延伸:
在家中找一找外形類似半圓形的物體,并說一說、畫一畫。
教學反思
本活動能遵循“教師為主導,孩子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幼兒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關健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1、初步認識半圓形
在認識半圓形之前,我先出示了圓形給幼兒認識,讓他們明白,半圓形和圓形的
演變是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的。待他們知道了這一點,再下面的認識過程做了相應的鋪墊。
2.以幼兒為主體,在操作中探索發(fā)現、獲得知識
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在活動特別注重幼兒自主操作的'指導。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為主線,在認識半圓形特征時,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幼兒借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摸一摸、剪一剪,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先幼兒自主的嘗試想方法把圓形變成半圓形,他們都會只是隨手把圓形剪成半圓形。待他們自主的嘗試過后,教師講解正確如何把圓形變成半圓形并示范后,讓幼兒再一次按照教師說的步驟去把圓形變成半圓形。當他們發(fā)現特征后,在老師的啟發(fā)下,能用語言表達出來,還能依照教師的正確步驟去動手把圓形變成半圓形。培養(yǎng)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
3、最后借助圖形快樂拼,給幼兒一個全面的認識各種圖形的平臺,并能利用各種圖形演變成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物體,在我巡回的觀察中,我發(fā)現了幼兒利用半圓形變成了:月亮,花朵的花瓣,小兔子蘑菇房的房頂,等等。幼兒從動手中與圖形們做“游戲”既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創(chuàng)意能力。
美術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探訪活動,了解、感受歷史街區(qū)建筑物的文化特點,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結構等美術語言,來描繪有特色的歷史建筑物。
2、通過對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觀察、感受、寫生、描繪等探訪記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鑒賞力、造型表現力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探訪能力。
3、通過對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探訪,培養(yǎng)學生關注、熱愛地方傳統(tǒng)文化,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在我們的身邊,會有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文化有的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流失,有的正在被我們重新認識和保護。這就迫切需要我們關注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審美價值的文化遺存,可以從藝術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賞,用美術手段來記錄、表現。
本課選擇杭州西湖邊著名的歷史街區(qū)————北山街,讓學生從美術角度去感受、體會其中的歷史文化內涵并學習用簡潔的`文字和速寫、攝影等方法記錄下來,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
本課首先選用北山街在不同季節(jié)、時間的風光照片,啟迪學生對特色街區(qū)的審美感受,激發(fā)探訪歷史文化活動的熱情。展示了北山街的不同歷史時期的建 筑、纜船石、摩巖石刻、造像、繪畫等文化遺跡,在讓學生感受傳統(tǒng)歷史文化特色的同時,讓學生從美術角度和用美術表現方式去進行探訪活動。尤其是通過對歷史文化建筑和現代建筑的對比,讓學生在對不同建筑的造型結構、裝飾風格的對比中,學會了解欣賞歷史文化建筑的特點,并用線描、鉛筆淡彩等寫生的手法畫一畫, 學習用美術的手段記錄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方法,培養(yǎng)欣賞、尊重、熱愛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情感。
2、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用美術的手段對傳統(tǒng)歷史文化進行探訪、記錄、寫生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關注和尊重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情感。
難點:經過有效的探訪活動,通過記憶思考后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現。
三、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學生計算機上準備《探訪傳統(tǒng)歷史建筑文化記載表》,北山街的風光、歷史文化、歷史建筑相關資料,鉛筆、水彩等創(chuàng)作工具。
。ń處煟┯嘘P北山街的風光、歷史文化、歷史建筑等資料。
教學過程
1、學生進入計算機房。
2、導課,對北山街的風光感受,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北山街的秀麗風光,如北山街夜景、棲霞嶺、寶石流霞。引出課題《悠悠北山街》。
3、對北,山街文化遺存的感受。
。1)課件出示:感受北山街文化遺存,如秦始皇纜船石、棲霞嶺巖崖題刻、紫云洞詩詞題刻、寶石山稚僧擔物造像等。教師講解,激發(fā)學生探囊取物訪活動興趣。
(2)小結:風光秀麗歷史悠久的北山街,是一幅絕佳的西湖山水畫;是一座中國近現代歷史文化博物館。
4、對北山街的歷史文化建筑探訪。
。1)讓學生視覺感受北山街上的各種歷史建筑,引發(fā)實地探訪興趣。
美麗的北山街吸引很多人在此造別墅、旅館,也吸引很多名人來此建造別墅,居住。課件出示:北山街的歷史文化建筑。教師簡單講解建筑名稱及來歷,如春潤廬、新新飯店、秋水山莊、孤云草舍、西湖博覽會博物館、菩提精舍、如廬、息廬。
(2)出示《探訪傳統(tǒng)歷史建筑文化記載表》,使學生能深入進行探訪活動,讓學生通過計算機聯(lián)網教師的計算機,查詢自己最感興趣的北山街歷史建筑及文化背景。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訪資料收集活動。
。3)讓學生學會把查詢的信息復制、粘貼在表格內。學生分小組或個人探訪,教師個別指導,完成網絡探訪歷史建筑活動。
5、網絡探訪活動結果交流。
教師鼓勵探訪成功的學生代表交流探訪活動結果,并通過計算機,把學生的探訪活動記載表傳到教師計算機上,進行交流。
教學反思:
悠悠北山街,目睹西湖百年滄桑,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化遺存,所以北山街得以悠悠。
介紹課文,只是作為一個引子,因為畢竟杭城與我們還是有著 距離,所以我選擇我們的歷史街區(qū)和學生交流。課文實際就是一個參考,只是一個課程資源,不必斤斤計較于文本的這些內容。老師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可以根據實際進行修改取舍,這也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閃光點。相比于杭城的北山街,我們的歷史街區(qū)更是可憐!有歷史,我覺得更多是曾經的。悠悠北山街離我們鄉(xiāng)下的孩子 實在是太遙遠了,所以,我們采用了照圖片寫生的形式,雖讓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后面的幾個班級的教學過程中,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探訪我們平湖的歷史文化建筑,如報本塔,莫使莊園等,把鄉(xiāng)土融入課堂,使教學更加接近學生的生活。
《悠悠北山街》的作業(yè)來看, 樹還是那棵一年級的樹,房子還是一 座沒有底座飄忽的一片 。我在思考,到底要帶給學生什么,讓他們學到些什么?現在又有老師提出要注重技能教學,感覺很有道理,但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技能教學到底怎么實施,怎樣的實施才是符合五六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和心理特點。通過《悠悠北山街》這堂課,我有這樣的思考。 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我個人覺得只要注意了這兩個方面,其他的還是象過去一樣強調學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帶著思考去畫畫,帶著生活經驗去畫畫。同時要注意的是,雖然強調了技能,但 此技能非彼技能,不需要強調^觀察關系、素描關系,小學階段只要繪畫注重科學性,注意生活細節(jié),注意畫面的前后關系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就給給初中的老師了。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02-17
美術教案02-20
美術的教案11-08
美術教案【經典】08-23
美術教案(精選)07-24
美術教案(經典)07-23
[精選]美術教案07-28
(經典)美術教案07-28
美術教案[經典]07-29
[經典]美術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