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實用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如何選材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個難題。我認為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考慮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是否能充沛利用大自然、大社會的現(xiàn)有資源,是否容易獲得幼兒動手操作的資料。現(xiàn)在正值春意盎然的時節(jié),鳥語花香,萬物復蘇,一株株筍芽兒破土而出,于是我就充沛利用我們寧海的地理優(yōu)勢,把教育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大自然。帶領幼兒上竹林看筍、跟筍嬰幼兒比高低、做游戲、用小鋤頭挖筍等,讓他們在竹林里自由探索、自主發(fā)現(xiàn),使小朋友們有了親身的體驗,感性的認識,充沛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這種交互相融滲透的關系,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筍”這個活動是一個系列活動,小朋友們已經(jīng)去竹林認識過毛筍,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那回到課堂上,如何把淺層的經(jīng)驗引伸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認知能力和情感體驗上來呢?我設計了“筍”這個教學內容。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比較三種筍的異同,了解筍的基本特征、生長過程、用途等。
2、在經(jīng)驗講述、觀察比較和剝筍的過程中提高敏銳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發(fā)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目標中比較三種筍的異同,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小朋友們去竹林認識了毛筍,這里讓他們比較三種筍,對于中班小朋友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考慮到我們班是從托班上來的,各方面能力比較好,讓他們對三種筍進行比較,也是一種嘗試和挑戰(zhàn)吧!
活動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經(jīng)驗回顧
這里運用錄像教學,把小朋友去竹林的情景拍攝下來,小朋友感到特別有趣,充沛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是通過直接感知獲得對事物的`認識,這里運用錄像的動感畫面,把語境和語言密切匹配進行表述,小朋友們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這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協(xié)助。
第二環(huán)節(jié):觀察、操作、比較
凱洛夫曾說過:未滿學齡的兒童,他們的知覺在許多場所下是直接與動作和活動相聯(lián)系的。在活動中,我讓每個幼兒選擇一株筍,通過各種感官,和同伴交流、比較,從比較兩株筍到比較三株筍,接著剝筍殼比較筍肉,讓幼兒在多通道、多層面的參與比較中,使認識不時升華,解決了目標中的重難點。
第三環(huán)節(jié):了解筍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我用展示實物和幻燈相結合的形式,給幼兒以直觀的感受,這也是對中班幼兒學習特點作出的應答。最后是活動的延伸局部,我讓幼兒用筍殼制作、講述,把筍肉拿到食堂去燒,使課堂中未能很好深入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的解決,促使小朋友多方面的發(fā)展。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
2.幼兒能夠把觀察到的東西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1.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2.課件: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3.課件: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
4.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小朋友,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爸爸媽媽叫我寶寶,后來,我慢慢長大了,變成一個大姑娘,你們說我還會變嗎?會變成什么樣?
2.請小朋友尋找自身的變化。
二、找教室里的變化幼兒去教室四周圍找,找到后逐一講述。
三、尋找教室外的'變化幼兒結伴商量后再講述。
四、課件。
迎春花的變化通過課件演示,幼兒觀察迎春花的變化。
五、課件。
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六、課件。
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七、畫漸變圖幼兒畫好以后互相交流。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各種感官感受風并讓幼兒知道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感覺到。
2、 讓幼兒知道空氣流動形成風。
3、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風的好處與壞處,以及人們怎樣利用風和戰(zhàn)勝風災。
4、 對風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5、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
難點:風可能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和預防風災的辦法
活動準備
扇子 紙板 彩條 有關風的圖片(有益的風和有害的風)
活動過程
。ㄒ唬、開始環(huán)節(jié):
導入引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閉眼教師用扇子在每個小朋友臉前扇一扇,使幼兒感知風的存在。教師拿出彩條讓幼兒吹一吹,扇一扇,跑一跑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 通過提問讓幼兒說出風的特征
2、 引發(fā)幼兒討論風真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又實實在在崔在著,它是通過周圍空氣流動形成的,只有你周圍有空氣就會有風產生
3、教師通過扇子,紙板,彩條讓幼兒親自動手輕輕的扇和用力扇,感受風的大小和速度,讓幼兒說出風速大力量也大
解風能為人類做哪些貢獻熱氣球飛上天、涼爽、衣服晾干、樹葉擺動、放風箏、種子的傳播等等讓幼兒了解風對人類的害處
發(fā)大水、沙塵暴、把房子吹倒、泥石流,打翻漁船等等
4、 風有時為人們做好事,有時做壞事,不過人們的本領可大了,想出了許多辦法不讓風做壞事,種樹建防風林、提前預報減少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三)、結束環(huán)節(jié)
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你們了解風了嗎?在知道了它的好處與壞處后,你們愿意和風成為好朋友嗎?(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的`收獲可真大,不但認識了風,知道他有大小、有方向,還學會怎樣制造風,請你們回家再找一找資料,想一想,怎樣才能將這些有害的風變成對我們有用的風,看看是不是又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
。ㄋ模、延伸環(huán)節(jié)
今天我們知道了風給我們帶來好處,也能給我們帶來壞處。風還會和我們一起做游戲,F(xiàn)在在沒張桌子上都有一個風車和一小筐材料。請你們選擇自己認為可以用的材料,讓風車轉起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感受風的大小、體驗風的方向,由于風是一種比較抽象的事物。在活動前,我特地布置了任務,讓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尋找風的蹤跡,讓他們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同時,獲得風的初步概念,及相應的零散的、模糊的生活經(jīng)驗。
小百科:風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是由太陽輻射熱引起的。太陽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溫度升高,地表的空氣受熱膨脹變輕而往上升。熱空氣上升后,低溫的冷空氣橫向流入,上升的空氣因逐漸冷卻變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溫度較高又會加熱空氣使之上升,這種空氣的流動就產生了風。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鵪鶉蛋在鹽水中能浮起來。
2、學習用猜測、實驗、觀察、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進一步感知鵪鶉蛋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實地記錄自己看見的東西。
活動準備:
透明塑料杯如干個藍色、紅色瓶子(鵪鶉蛋、水、鹽、記錄表)攪棒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今天,我們要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我這里有一個蛋寶寶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這個蛋寶寶放在水里,會怎樣呢?"(出示實驗的材料,直接揭示課題并質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出示表格并介紹"請你們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里。再把動手實驗的結果記錄在小手標記旁邊的藍色瓶子里。"(把整個記錄表格先完整地講解了,然后再指導幼兒先猜想了記錄,再進行實驗記錄,這樣效果就比較好,幼兒基本上都掌握了這樣的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記錄四、簡單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通過比較讓幼兒明白猜想和結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實驗課題
1、"剛才小朋友將蛋寶寶放在藍色的清水瓶子里,發(fā)現(xiàn)蛋寶寶是沉在水底的,現(xiàn)在再給你們一個紅色的瓶子,還有一小杯鹽,怎樣讓紅色瓶子里的水變成鹽水呢?"(這里沒有直接出示鹽水,而讓幼兒自己來制作鹽水,給幼兒一個運用生活經(jīng)驗的機會,并且可以觀察到鹽溶解的過程。)
2、幼兒操作,將清水變成鹽水。
3、"如果把蛋寶寶放在鹽水里,蛋寶寶會怎樣?請你們先猜一猜,還是將你們猜的結果記錄在問號旁邊的紅色瓶子里,再去做實驗,然后把結果記錄在小手旁邊的紅色瓶子里。"
六、小結幼兒記錄結果。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記錄表,"你猜的'是怎樣,結果又是怎樣呢?"(在上一次的記錄中,還是有個別幼兒出了點差錯,在第二次的記錄中,幼兒全部都記錄正確了。)
七、總結,活動延伸
1、"剛才,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蛋寶寶放在清水和鹽水里有什么不一樣?"(將幼兒所做的兩種實驗結果展示出來,進行總結,讓幼兒在視覺上再次用語言來表述,加深概念,也為下一步進行經(jīng)驗的遷移作鋪墊。)2、出示兩瓶水:一瓶鹽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鹽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這里讓幼兒充分想象,可以說出不同種區(qū)分的方法,可能幼兒對這方面經(jīng)驗不多,基本上幼兒沒能說出多種方法來,不過有了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幼兒還是說出了用蛋寶寶放在兩杯水中以沉浮來分辨清水和鹽水,我覺得幼兒能想到用這個方法說明他們已經(jīng)有了這個經(jīng)驗。)3、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東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鹽水里卻會浮起來?請你們回家后試一試,再把你發(fā)現(xiàn)的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目標:
1、觀察發(fā)現(xiàn)迎春花的外形特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開放的花。
2、學習手指點畫的技能,培養(yǎng)幼兒對于手指點畫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良好的操作習慣。
準備:兒歌《迎春花》、兩瓶迎春花插花、顏料、小毛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最后停留在扮小花狀,引出“花”的`概念。
2、觀察認識
出示迎春花,請幼兒仔細觀察后提問:這是什么花?花是什么顏色的?想一想花的形狀像什么?聞一聞花的氣味的什么樣的?花是開在什么地方?枝條上除了有花還有什么?
請幼兒來數(shù)數(shù)迎春花有幾個花瓣。
教師進行小結,并讓幼兒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開放的花,迎春花的花瓣有的有五瓣,有的有六瓣。
3、根據(jù)花的特點,做動作學習兒歌,加深幼兒的認識。
迎春花,開黃花,
朵朵張開小嘴巴。
小嘴巴,像喇叭,
對著寶寶在說話,
滴滴答,滴滴答,
春天春天來了。
4、手指點畫。
(1)講解示范。
(2)幼兒練習。
教師進行巡回指導,提醒幼兒一邊數(shù)一邊點,并保持衣服,桌面,作業(yè)的干凈整潔,完成后用小毛巾將小手擦干凈。
5、集體互相觀賞,看看誰的小手最靈巧,點畫出的迎春花最漂亮。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紙,雖然是幼兒平時常見的一種物品,但幼兒并不對各種紙的特性及用途進行探索,在認識紙的過程中,非常有必要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能充分探索、嘗試、感知的活動,以引起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
活動目標:⒈激發(fā)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
、沧層變焊兄煌垙堅谒锏淖兓苡谜Z言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匙層變簢L試通過探究、討論客觀的'記錄事實。
活動準備:⒈師生共同收集砂紙、卡紙、牛皮紙、面巾紙、電光紙、手工紙、報紙、瓦楞紙等。
、菜5只,抹布5塊。
、秤涗浖堄變喝耸忠环。
活動過程⒈引導幼兒觀察紙的外形有哪些不同之處,讓幼兒初步感知紙的不同類型,并讓幼兒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猜測且指出不同紙張的不同用途。
引導詞:你們桌子上的紙看起來有哪些地方不一樣?摸一摸有什么地方不一樣?猜一下,它們都能做什么用?
⒉請幼兒先猜測紙遇到水會怎樣,然后用桌子上的操作材料一一實驗,說出不同的紙遇到水后的不同反映。
猜猜——各種紙遇到水以后會變成怎樣。
找找——哪些紙可能會爛,哪些紙可能不爛,將手中的紙分一分。
試試——一張張將紙放入水里,驗證剛才猜想的結果。
議議——紙怕不怕水。
引導詞:如果紙到水里去了會怎樣?所有的紙到了水里以后都一樣嗎?
、痴堄變河懻摓槭裁从械募埮滤械募埐慌滤逃變阂獝巯Ъ垙。
比比——哪些紙(不)爛,哪些紙爛的慢(快),哪些紙不怕水。
講講——將探索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講給大家聽一聽。
小結:我們用的紙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紙就壞了,我們在用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們的書本。
、匆龑в變河懻摬煌埖牟煌猛。
想想——不同的紙有什么不一樣的用處。
、狄孕〗M為單位,請幼兒記錄自己觀察的結果。
記記——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用記錄紙記錄下來。
、杜c
不錯的幼兒一起處理泡壞的紙,收拾桌面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柿子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學會兒歌,注意正確地發(fā)shi的音。
【活動準備】
1.紅、黃柿子各一個。(有條件的每人一個)
2.幼兒每人一把調羹。
【活動過程】
1.觀看PPT,觀察柿子提問:這是什么樹?樹上結了些什么?(練習shi的發(fā)音)摘幾個成熟的柿子帶回活動室。
2.感知柿子的基本特征。
看一看:柿子的.形狀有點圓、有點扁,柿子的顏色有點黃、有點紅,柿子頂上有一個小蓋子(柿蒂)。
摸一摸:柿子的皮是光滑的。
捏一捏:成熟的柿子是軟軟的。
嘗一嘗:柿子的味道是甜甜的。(用調羹舀著吃)
3.欣賞兒歌。
柿子紅,柿子黃,柿子長在柿樹上,揭開蓋子嘗一嘗,柿子是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成熟季節(jié)在十月左右,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圓、近似錐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從2厘米到10厘米,重量從100克到350克。
原產地在中國,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感受各種各樣的魚的美麗形態(tài)。
2.能撕出各種圖形來裝飾小魚,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受魚的美麗形態(tài)
活動難點:
能撕出各種圖形來裝飾小魚。
活動準備:
海洋背景一塊;各色彩紙;各種各樣的'小魚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魚的圖片,幼兒欣賞。
2.師:小朋友,你覺得這些魚漂亮嗎?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
二、我來撕一撕
1.師:你最喜歡的那條魚是什么形狀的,它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撕一撕自己覺得最漂亮的那條魚。
三、幼兒進行撕貼
教師投放材料,幼兒進行撕貼。
四、作品展示
1.教師將海洋背景圖片貼在黑板上。
2.幼兒將自己撕貼好的魚隨意貼在背景圖上。
3.師:給你們自己撕貼出來的小魚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在觀看各種各樣圖片的小魚時都驚嘆“:哇!好漂亮啊!”一下子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氛圍一下子就上來了。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個別幼兒上來撕自己的魚,導致后面幼兒都照著上來幼兒的方法撕出很多同樣的魚。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1-07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5
中班科學教案:磁鐵01-14
中班科學教案:傘01-14
中班科學教案《電話》01-13
蘿卜中班科學教案01-13
中班科學教案:恐龍01-13
中班科學教案《蘿卜》01-13
中班霧蒙蒙科學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