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0 10:18:34 教案

科學教案大全[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大全[9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觀察并講述消防車的外形及其用途。

  重點難點:

  講述消防車的外形及其用途。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車子開來了》

  2.教學電子資源:《消防車來救火》。

  3.消防車玩具。

  4.消防車的基本知識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播放教學電子資源中消防車的圖片,請幼兒觀看。

  1.你在什么地方見過消防車?

  2.你知道消防車是做什么用的嗎?

  3.消防車是專門用來救火或用作其他緊急搶救用途的車輛,消防車又叫救護車。

  三、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上的畫面,了解不同消防車的外觀和用途。

  1.房子失火了,怎么辦呢?

  2.這個白色的管子有什么用?

  3.水罐車的水罐里裝著什么?

  4.云梯車上長長的梯子有什么作用?

  四、將幼兒分成若干組,給每組幼兒發(fā)放消防車玩具,請幼兒觀察并討論消防車的作用。

  你知道消防車是怎么救火的嗎?

  五、請每組幼兒用消防車玩具玩救火的游戲。

  活動反思:

  消防車對于孩子們來講是很神秘的,在圖片的吸引下,孩子們對消防車有了初步的認識,認知經驗上的'豐富,為他們在本次活動中的言行提供的豐富的“話題”,于是參與性與主動性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玩救火的游戲讓孩子更深入的了解、鞏固對消防的認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游戲中孩子們樂此不疲。

科學教案 篇2

  1、探究的問題:用手指擠壓鉛筆的兩端(一端削尖),在兩個手指上留下的痕跡有何不同?

  2、試一試。

  幼兒用左右手指擠壓鉛筆的.兩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4、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尖的頭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兒。

 。2)另一個手指幾乎不出現(xiàn)痕跡。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1和2的數(shù)量。

  2.體驗以自己為數(shù)量探索對象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二頁,提供幼兒添畫1和2的東西。

  2.數(shù)量為1和2的點子卡。

  活動過程:

  1.帶著1和2上幼兒園

  (1)我每天帶著1和2的東西上幼兒園,這些東西有的想給大家講個故事,有的能看見你們的`笑臉,有的能聽見你們的聲音,還有的能緊緊擁抱你們。這些東西就在我身上,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一張嘴巴、兩只眼睛、兩只耳朵、兩只手。教師邊說邊指向自己的這些身體部位,然后把它們畫在黑板上)

 。2)小朋友也帶著1的東西來上幼兒園,請你們找一找自己臉上、身上是1的東西。(幼兒說出一種,教師請大家立即在自己身上找到相應的部位)

  (3)小朋友帶著2的東西來上幼兒園,請你找一找自己臉上、身上是2的東西(幼兒說出一種,教師請大家立即在自己身上找到相應的部位)

 。4)仔細找找還有什么東西是1和2個的。(如一根小辮子、一頂帽子、一副眼鏡、一朵胸花、兩個發(fā)夾、兩只口袋、兩只袖子、兩根辮子,如果幼兒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身上的1和2,可以引導幼兒兩兩結對,互相尋找)

  2.畫出我的1和2

  (1)翻到幼兒材料《數(shù)學》第二頁,告訴幼兒:兩個小朋友中一個是自己一個是自己的朋友。請幼兒在身體輪廓圖上畫出自己和朋友身上的1 和2。

 。2)鼓勵幼兒在輪廓圖上添畫其他是1和2的東西。如果看到幼兒畫了超過數(shù)量2的東西,不要生硬加以否定。

 。3)和幼兒一起數(shù)身體器官,告訴幼兒:人的鼻子和嘴巴只有一個,眼睛、耳朵、手和腳都是兩個。

  活動反思:

  在簡單的數(shù)字1和2這個活動中,幼兒都已經認識數(shù)字,當看到教師準備的數(shù)字寶寶點數(shù)寶寶時,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了,對活動非常感興趣。在活動過程中也得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但是幼兒很難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后來我也一一加以解釋,很多幼兒還是似懂非懂,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有些小朋友馬上轉移了注意力去和旁邊的小朋友玩去了。這點就要老師出新的事物來吸引孩子的眼球了。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俪醪礁兄屎缣窃谒腥芑默F(xiàn)象,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知目標)

 、谀軌虼竽懖孪雵L試,觀察彩虹糖溶化在水中的現(xiàn)象

 、鄹惺苌首兓鶐淼捏@喜。(情感目標)

  二:活動準備

  彩虹糖若干,白紙盤20個,塑料杯子20個,塑料杯一個,一瓶牛奶,勺子20把

  三:活動過程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一、教師出示蓋好布的彩虹糖盒子

 、俳裉炖蠋煄砹藗神秘的禮物,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教師搖晃彩虹糖盒子,用聲音激起幼兒的興趣。

 、谀銈兿氩幌胫览锩媸鞘裁礀|西? 好, 我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看一看(給上來的小朋友看一個角落,然后讓他說出來剛看看到了什么)

  二、觀察彩虹糖的顏色

  1.教師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

 、倌銈兿氩幌胫览蠋煄淼亩Y物到底是什么?

 、谀俏椰F(xiàn)在把它變出來,讓你們看看。

 、圻!這是什么?

  ④你們有吃過彩虹糖嗎?你們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顏色的?

 、菸覀儊砜匆豢。彩虹糖有哪些顏色?(根據(jù)彩虹糖的.顏色回答)

  三、幼兒動手實驗操作

 、賻:“彩虹糖有這么多顏色,那用什么方法能把彩紅糖的顏色變沒呢?” (幼兒大膽猜想,大膽表達)

 、趲:“我覺得呢,用水可以把彩虹糖的顏色變沒,你們相不相信?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不好!

 、蹘:“水是什么顏色的?”(如果有幼兒說白色,教師出示裝牛奶,把牛奶放到塑料杯里,說一說牛奶是什么顏色的?它們的顏色一樣嗎?我能透過水看到你們,所以水是透明的。

  小結:我們水是透明的,我們可以透過水來看到對方。

  一、操作步驟

  1、拿一顆彩虹糖放到裝了水的塑料杯里

  2、再拿我們的勺子輕輕的攪拌

  教師提問:“我的水變成了什么顏色了,彩虹糖的顏色怎么不見了”

  小結:原來彩虹的顏色融化到了水里了

  二、幼兒操作

 、賻 :“你們也想不想讓彩虹糖變沒?”

 、趲 :“你們看一下我們后面的桌子有什么?”

  (準備操作的物品)

  ③師:“我們在操作的時候一個人一個杯子,勺子,和一顆彩虹糖,還有在操作的時候我們要觀察我們的彩虹糖是怎么變沒的,還要注意我們的這個彩虹糖能吃嗎?我們這個彩虹糖是用來做實驗的”。

  (講一些注意事項)

  總結:“小朋友我們今天做了什么實驗啊。讓幼兒說出彩虹糖的顏色融化在水里了,那我們今天晚上回到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下實驗,看看還有什么東西放到水里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字,了解數(shù)字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2.感知數(shù)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體驗數(shù)字的有趣和神奇。

  3.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積極與同伴交流。

  教學準備:

  1.每位幼兒自帶一件上面有數(shù)字的物品;課前與家長一起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字。

  2.筆、號碼紙、空白聯(lián)絡卡人手一份,數(shù)字卡,小獎品。

  3.與數(shù)字相關的生活場景和物品照片的課件、襯衫盒等有數(shù)字的物品。

  4、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字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講講我找到的數(shù)字

  1、引入:“前幾天,小朋友都從家里帶來了一件有數(shù)字的東西,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你帶的是什么,上面的數(shù)字有什么用?”

  2、教師出示襯衫盒,引導幼兒共同說說上面的數(shù)字。

  3、啟發(fā)引導幼兒尋找自己帶來的物品上的數(shù)字,說出不同數(shù)字所代表的含義,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師生共同小結: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字。

  二、找找生活中的數(shù)字

  1、回憶生活中的有關數(shù)字,進一步感知數(shù)字的用途。

 。1)教師:生活中除了這些,你還在哪里見到過數(shù)字?它們有什么用?

 。2)觀看生活中有數(shù)字的實際場景或實物圖片。(找一找、讀一讀數(shù)字)

  2、討論:如果沒有數(shù)字,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3、師生共同小結:數(shù)字的重要性。物體上的數(shù)字還真多,有表示時間日期的,有表示地址的,有表示不同號碼的,有表示價錢的,有表示物體重量的,還有表示物體長短的,數(shù)字的作用可真大。

  三、玩玩數(shù)字游戲

  1、師引入:數(shù)字不僅重要而且還很有趣,數(shù)字還會和我們做游戲呢,下面我們就來玩一個“幸運號碼”的游戲

  2、師幼游戲,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教師給每位幼兒一張?zhí)柎a紙(每張?zhí)柎a紙上有3組號碼),請幼兒說出號碼紙上的數(shù)字,教師在小黑板上隨意更換五位數(shù)字的位置,幼兒核對號碼,與老師一樣的號碼即可中獎。游戲反復四次(可請客人老師編一次號碼、請小朋友編一次號碼)

  3、引導幼兒交流所排列的號碼進行比較,感知數(shù)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

  四、師生互留通訊錄

  1、教師談話:生活中還有許多數(shù)字,以后你發(fā)現(xiàn)了怎樣告訴我?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寫寫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2、請幼兒在空白聯(lián)絡卡上寫出自己的學號及電話號碼。

  3、師幼互換互換電話號碼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玩玩中了解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

  2、體驗品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參觀水果店,初步了解各種水果。

  物質準備:

  1、小房子里一串蘋果(紅蘋果、綠蘋果、黃蘋果)、

  2、大小不同的梨、兩籃香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房子

 。▋r值取向:以情境導入,引發(fā)對于與水果捉迷藏游戲的興趣。)

  師:今天,許多水果寶寶來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請你們找一找,誰躲在里面。

  一、認識水果

 。▋r值取向:在游戲中了解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

  1、看看、猜猜:認識香蕉

  提問:

  ★你看到的水果寶寶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黃黃身體的水果會是誰?(老師將香蕉放在房子的窗戶邊,露出一部分。)

  ★香蕉寶寶長得像什么?

  小結:香蕉香蕉彎彎,好像……。

  2、看看、猜猜:認識梨

  提問:

  ★這會是哪個水果寶寶的影子呢?

  ★梨寶寶長什么樣?

  小結:梨兒梨兒真可愛……

  3、摸摸、猜猜:認識蘋果

  提問:哎呀,還有的水果寶寶真淘氣,躲在房子里不出來。他要請寶寶和他握握手,猜猜他是誰?(滲透謎語:滑滑臉,圓又圓,吃一口,脆又甜。)

  師:這是***?有幾個呀?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蘋果是怎么樣的?(逐一出示一串蘋果)

  小結:一樣是蘋果也會有不同的'顏色,有紅蘋果、黃蘋果……真有趣。

  二、品嘗水果

 。▋r值取向:感知水果的味道,體驗集體品嘗水果的樂趣。)

  師:今天我們找出了這么多的水果寶寶,有蘋果,有生梨,還有香蕉,我們開水果聚餐嘍!

  1、吃水果前我們應該做什么呀?(洗手、洗水果)

  2、請寶寶每樣水果去嘗嘗,猜猜你吃的是什么水果?

  3、好吃的東西應該大家一起吃,那我們把水果送給客人老師吃好嗎?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3、感悟作者寬度的胸懷,科學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科學觀。

  一、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畤@于西方科學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別是西方工業(yè)文明與知識經濟的巨大發(fā)展,讓我們總覺得,東方科學要好好學習西方科學文明來加快發(fā)展,縮小與西方科學文明之間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文明的呢?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之間的關系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喬治薩頓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相信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科學近代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時的根特。在大學期間學過哲學、化學、數(shù)學、結晶學等專業(yè),1911年獲博士學位。1912年創(chuàng)辦國際性科學史雜志《Isis》,擔任該雜志主編近40年,并發(fā)起成立國際科學史學會。他為科學史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一生著作甚豐,出版著作15部,發(fā)表論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在薩頓身后,科學史已經成為一個得到公認的學科。薩頓則被公認為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奠基人,也經常被稱為“科學史之父”。國際科學史界的最高榮譽“薩頓獎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具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語和漢語在內的14種語言。有人稱他為20世紀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他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和諧地集于一身,成為罕見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相結合的典范。

  三、解題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四、字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壞事)。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試給課文分出3部分,并歸納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論、本論、結論來劃分。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本論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tài)度;結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論(第1-3節(jié))強調“必須記住兩件事”,說明要正確對待東西方科學;

  本論(第4-9節(jié))論述研究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tài)度;

  結論(第10節(jié))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問題探討:

  1、前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例證法:古希臘因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子。事實勝于雄辯。(用意是什么?)告誡那些排斥東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而要引以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2、仔細閱讀本論部分(第4-9節(jié)),完成以下練習。

 。1)試分析這一部分的結構特點。

  也可分出“三段論”來。本論第4段,直截了當:態(tài)度粗暴、“言過其實”的人,“大概不是科學家”,觀點鮮明。接著5、6、7段反復論述“必須謙虛”“不應傲慢”,第8、9段小結:要“以謙虛的態(tài)度從事這一切(科學工作)”。

 。2)論述“我們必須謙虛”時,用了怎樣的論據(jù)?論述走向實證科學的極端時(離開東方的人文理念,正確思想指導下的“科學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會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寫到了怎樣的.論據(jù)?

  第一問,答案在第5段。用了美國的歷史記載短暫來強調必須謙虛,同時也與上文提到的古希臘的例證對照。

  第二問,答案在第6段!榜斎寺犅劇保硕(zhàn)時美國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廣島、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外,還能指什么呢?這不正是“科學方法”“被錯誤地應用”嗎?第7段的比喻其實也是暗指這一點。

  3、“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的含義?

  光明從東方來,東方是雙關、隱喻,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人文主義的理念是東方文化所具有的。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則相結合必然會使世界文化呈現(xiàn)異彩。

  4、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東方科學和思想思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計。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5、試舉事實例子說明“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傥鞣降目萍贾辽,生物克隆陷入倫理悖論;②經濟高速發(fā)展,大量消費有限的能源,時時爆發(fā)能源危機;③經濟上每隔一定時間就爆發(fā)危機,陷入癱瘓。

  天人合一 齊生死、等萬物

  6、指出下列各句的論證方法。

 、購膶嶒灴茖W的角度(特別是在其發(fā)展的現(xiàn)階段)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

 、谠诤艽蟪潭壬,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 )

 、蹮釔壅胬怼窨茖W家那樣熱愛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實際用途的和沒有實際用途的;熱愛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 ( )

  ④科學的應用常常握在那些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人手中,猶如不經過教育和訓練而去駕駛一輛能導致各種破壞的大馬力汽車。 ( )

 、賹Ρ日撟C;②比喻(不是擬人。所謂“擬人”,必須寫出人的特性)論證;③演繹論證;④比喻論證。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思路:

  小動物是人們的好伙伴,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本性,可是孩子缺乏與小動物接觸的機會,通過這一個教學,讓孩子清楚小動物的.睡眠特征與人們睡眠睡眠的不同之處。

  教學要點:

  清楚幾種動物的睡眠方法

  教學難點:

  可以用完好無損的句子講述幾種動物的睡眠方法

  教學預備:

  1、提早請爸爸媽媽們幫助收集相關小動物睡眠的資料。

  2、種種動物圖片

  3、教學區(qū)里開辦設立“小動物主題墻”請孩子把搜集到的資料放于教學區(qū),資源大伙兒共同分享。

  教學方式:

  教學游戲法、解說法、探究發(fā)現(xiàn)法。

  教學過程:

  1、“12生肖歌”導入,孩子們唱的十分好。那孩子們喜愛動物嗎?都明白那一些動物?明白它們均是怎么樣睡?(自由探討)

  2、教師請來了幾個動物,孩子們留意看,你們認知它嗎?請孩子們正確地描繪幼兒教師展示的小動物睡眠姿勢(上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小動物圖)且效仿它們的睡眠姿勢。

  (1)馬:家馬有站著睡覺的本事,而野馬的睡覺方法則比家馬更加高一籌,它能邊走邊睡,但從來不失足。它們?yōu)榭焖俣皶r地回避敵害,在晚上害怕無憂無慮地臥地而睡

  (2)、小狗狗小耳朵緊貼于地上睡覺是由于夠小耳朵十分靈敏,一聽到輕度的聲響,便可快速靈巧的跳起來,汪汪汪地叫。

 。3)、猴子總在樹枝上睡,入眠時把頭藏在雙腿間,兩臂緊抱樹干,蜷伏成球狀,外表縮成圓團呈木錐形,與樹干混為一體,起到隱身保衛(wèi)作用。

  3、童謠

  啥睡覺睜著眼?魚兒睡覺睜著眼。

  啥睡覺倒著退?(天鼠)蝙蝠睡覺倒著腿。

  啥睡覺站著睡?小馬兒睡覺站著睡。

  啥睡覺貼著耳?小狗狗睡覺貼著耳。

  4、教學游戲

  勉勵孩子效仿小動物的睡眠姿勢,要求姿勢準確。教師是棵大樹孩子來效仿小馬兒靠著教師睡。教師是盜賊孩子把小耳朵貼于地面上聽到“盜賊”的步伐聲嗎?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對線條圖展開想像,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想像能力。

  2、要求幼兒完整、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繼續(xù)學習創(chuàng)編故事。

  活動準備:

  線條圖兩張(如圖),各種顏色的毛線繩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看線條圖談話。

  1、出示粘在紙上的線條圖,激發(fā)幼兒想象。

  師:昨天,老師在織絨線時,發(fā)現(xiàn)絨線可以甩成許多圖案。你們看,圖上的線條多有趣呀,好象是這樣,又象是那樣。小朋友,你覺得它像什么呢?”(請個別幼兒進行表達。)

  幼:像筆架、像心電圖、像英文字母……

  師:(作出肯定)真有點像!小朋友真會動腦筋。

  2、轉動線條圖,變換線條的方位,激發(fā)幼兒新的想象。

  師:(轉動手里的圖案,使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橫著看線條像什么?豎著看線條像什么?倒過來看線條像什么?”

  幼:橫看線條像山峰、波浪……豎看線條像小路、蛇……

  二、引導幼兒操縱絨線形成線條圖,進行想像的發(fā)散。

  師:教師操縱繩子形成一個線條圖。甩動繩子后松開手,讓繩子自然落地形成線條圖。

  引導幼兒采用多種甩繩的方法,如抓住繩子的一頭甩動,或抓住繩子的中間甩動,或將繩子向上拋,或轉圈甩動繩子等,形成差異較大的線條圖,以促使想像的發(fā)散。

  師:(讓幼兒展開想像)小朋友們看,線條圖現(xiàn)在又像什么呀?

  幼:橫看像一棵茂盛的樹、像漂亮的蘑菇房、像一頂廚師帽……倒過來看像老爺爺?shù)谋亲雍秃印Q著看像一只肥肥的耳朵……

  三、分散玩線條游戲。

  1、全體幼兒參與,每人拿一根毛線繩操縱,形成線條圖,要求邊玩邊想象。

  師:我們每人拿一根絨線,用不同的方法甩動,讓毛線繩落在桌子上,然后左看看,右看看,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兒操作講述,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玩邊輕聲講述“我覺得它像XX”,鼓勵幼兒相互間觀察和講述。

  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用完整的語句“我覺得它像XX”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借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及時鼓勵幼兒認真觀察,積極表述。

  2、第二次操作講述,要求幼兒能將線條圖編成一段話。

  師:這次可以拿一根毛線繩,也可以拿兩根毛線繩操作;可以單手操作一條毛線繩形成一個線條圖,也可以雙手各操作一條毛線繩,形成兩個線條圖,邊操作邊輕聲講講它像什么,在干什么或是什么樣的。

  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整講述。

  請個別幼兒講述,及時幫助幼兒講完整語句。借助視屏轉換儀展示幼兒作品。

  幼A:我覺得它像一只蝴蝶,蝴蝶飛來飛去在找伙伴玩。

  師:誰能用不同的話來說說這幅畫呢?

  幼B:我覺得它像一只美麗的蝴蝶,它在陽光下跳舞,吸引了許多的.動物來,它們都夸蝴蝶跳舞跳得好……

  幼C:我覺得它像一只北極熊,它的腳踩在冰冷的雪地上,尋找吃的東西,可是什么也沒找到。

  幼D:我覺得它像一條蛇,它把長長的身子蜷在一起,正在泥洞里冬眠呢!

  師:誰還能用不同的話來說說這幅畫呢?

  3、第三次操作講述,要求幼兒能將線條圖編成一個故事講述出來。

  師:現(xiàn)在請你繼續(xù)玩絨線,需要幾根便拿幾根?纯催@回它又象什么,然后把它們編成一個小故事。講講故事發(fā)生在什么地方?有誰?它們在干什么?結果怎樣?編好后講給旁邊的小伙伴聽。

  幼兒邊操作邊進行創(chuàng)編故事,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幫助幼兒確定主題,完整講述故事。

  幼A:星期天的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乘著摩托車到外婆家玩。開著開著,一不小心撞到了一棵大樹上,我們都摔了個大跟斗。

  師:是嗎,講得真好!不過以后可要注意安全。

  幼B:有一個小姑娘,長著一條長長的辮子,走起路來蹦蹦跳跳的,辮子也跟著一跳一跳的,可好看了,大家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小姑娘和幾個朋友一起在草地上放風箏,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摔到了一個小坑里,他爬也爬不出來,急得哭了起來。小朋友們看到了,急忙說:“別急別急,我們來幫你!”可怎么幫呢?小姑娘想到了一個辦法,她把長長的辮子甩進小坑里,大聲說:“你別哭,你抓住我的辮子,我們把你拉起來!”嘿喲、嘿喲,大家終于把這個小朋友拉了上來。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經典)10-04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