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fā)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ㄊ緢D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ㄊ緢D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們什么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制作影子鐘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 為什么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制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生活即教育"。幼兒每天吃的雞蛋,不就是樸素的教材嗎?我們何不利用它設計出有趣的"生活活動"呢?因此,本次活動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分辨生、熟雞蛋。讓幼兒在玩中不知不覺學會生活技能,并且養(yǎng)成幼兒對身邊事物樂于探索的習慣。
目標:
1、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分辨生、熟雞蛋的幾種方法。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探索雞蛋的快樂。
準備:
1、人手一托盤,盤內有一小筐(筐內有兩個雞蛋),一只小碗,一條小毛巾。
2、活動室:清水、軟墊、手電筒、暗箱,電火鍋。
過程:1、教師出示兩個雞蛋(一個生,一個熟),請幼兒說說雞蛋的特征,請幼兒猜猜哪一個是生雞蛋,那一個是熟雞蛋。小朋友說說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殼的情況下分辨出生雞蛋和熟雞蛋?
2、請幼兒動手操作。 (把熟雞蛋貼上紅花)幼兒端著混在一起的小筐雞蛋,利用手電筒、軟墊、清水等材料,自由探索分辨生、熟雞蛋的不同方法。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個別指導。
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操作后得出的結論。
教師請幼兒介紹哪一個是生的,哪一個是熟的,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來的。并當場敲破雞蛋檢驗生、熟雞蛋,幫助幼兒歸納出生熟雞蛋。
4、共享雞蛋。
一個老師帶一半幼兒把自己分辨出來的熟雞蛋剝殼,一個老師帶一半幼兒把分辨出來的.生雞蛋煎炒,與大家共同品嘗。
反思:
這個活動來自幼兒的生活,雞蛋是幼兒在活動中最常見的東西,活動開始讓孩子們分辨熟雞蛋和生雞蛋,他們露出茫然和好奇的表情。請幼兒說說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殼的情況下分辨出生雞蛋和熟雞蛋?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猜測:有的說根據顏色的深淺來分辨;有的說用搖的辦法來分辨;有的說在地上滾來分辨;有的說根據輕重來分辨;有的說用轉的方法來分辨(幼兒積極主動參與,表現出濃厚的探索興趣。)孩子們開始操作嘗試。(在這操作過程中,我發(fā)現幼兒不知道怎樣來拿雞蛋玩,生雞蛋破了好幾個。)我請幼兒回到座位,對他們說:雞蛋寶寶還有話要對你們說。我模仿雞蛋寶寶孩子們提出要求玩雞蛋時要輕拿輕放,并示范。有了這個要求,在操作時幼兒都小心翼翼地玩。在孩子們探索中,我重點觀察、引導孩子用手電筒來分辨。(在操作過程中,我發(fā)現他們對手電筒很感興趣,在桌子上玩起手電筒?赡茉谏钪泻⒆觽儧]有用光來分辨東西的經驗,我自己就拿著手電筒在暗箱里操作,嘴巴輕輕地說:分出來了,我知道熟雞蛋和生雞蛋。拿著手電筒玩的孩子被我吸引過來,我趁機引導他們怎樣用手電筒來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孩子們津津樂道的玩起來。)孩子們在交流共享經驗時,對自己手里的兩個雞蛋又混淆不清。(引導孩子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經過商量討論,一致通過在熟雞蛋上做標記。)再次操作并提出嘗試用別的方法來分辨,我不斷提醒幼兒分辨好了貼上標記。(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就就分辨好了,我就請他幫助能力弱的孩子或者再去嘗試其他方法,或讓他們找個朋友先交流。)請幼兒介紹哪一個是生的,哪一個是熟的,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來的。并當場敲破雞蛋檢驗生、熟雞蛋,我?guī)椭變杭皶r歸納出生熟雞蛋的分辨方法。同時和孩子一起來動手剝雞蛋,煎雞蛋,共同品嘗雞蛋。這里是這個活動的高潮,讓孩子體驗享受勞動的成果和快樂。
這個活動給了我一點啟示,科學活動一定要把握好每個壞節(jié),并要注重活動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在設計活動時要多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
教學反思:
在實際活動中,孩子們因為第一次動手擺弄雞蛋,因此他們會覺得很新奇。讓孩子在觀察雞蛋的時候,了解雞蛋的外形,豐富孩子有關雞蛋的感性知識;并能在活動中樂意講述自己的發(fā)現,與同伴們分享感受的經驗;顒又凶尯⒆觽儎邮謹[弄、觀察雞蛋的外形(蛋殼的顏色、雞蛋的形狀),同桌孩子的雞蛋進行比較它們的大;講講自己的發(fā)現。通過生、熟雞蛋的比較,進一步讓孩子們了解雞蛋的內部結構。通過自己的動手擺弄、觀察,第一次親手敲開了雞蛋,得到了有關雞蛋的感性認識。并根據孩子們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進行有利地利用,使孩子們輕松地得到了經驗,并更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究周圍熟悉事物的情感。此次活動教學目標已基本達成。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感知、探究,知道氣球鼓起來的原因是有空氣的存在,并發(fā)現氣球中的空氣向外排出時會產生作用力使氣球向反方向跑。
2、初步感知空氣流動量大小與速度快慢之間的關系。
3、體驗探索發(fā)現活動中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氣球若干,記錄紙、筆人手一份;大水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吹氣球,了解氣球鼓起來的原因。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呀?誰會吹氣球呀?請一幼兒吹氣球。
2、這個氣球和剛才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呀?
3、為什么氣球會變大了,氣球中充滿了什么呀?
小結:原來氣球中充滿了空氣,氣球就鼓起來了。
二、猜測并嘗試:氣球松開手后會怎么樣?
1、如果現在我把這個鼓起來的氣球松開手,它會怎么樣呢?引導幼兒猜測。
2、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你們去試一試,把氣球吹大,然后松開手,氣球怎么樣了?(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并個別交流。)
3、誰來告訴我,玩氣球的時候,你發(fā)現了什么?
4、每一次玩的時候,氣球飛的`一樣嗎?
三、再次操作并記錄。
1、請你們再去玩一玩,不過先聽清楚要求:你的氣球是怎么放的,它是朝那里飛的?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記錄紙,我們把每一次發(fā)現都要記下來。(幼兒再次探索、發(fā)現。)
2、現在誰愿意來說說你的記錄?幼兒上臺介紹自己的實驗情況。
3、看,我的氣球這樣放,你來說我的氣球會往哪里飛?同意的舉手。
4、為什么這樣放的時候,會往這邊飛,放上面的時候,往上飛呢?
教師演示后把實驗記錄下來,并進行小結。
四、猜測并操作氣球放在水中的情況。
1、那如果我把吹鼓的氣球放在水里,氣球會怎么樣呢?
2、等會我們去試一試,那老師給你們提個要求:可以兩個人來比賽,看誰的氣球跑的快。
3、誰愿意來把比賽的結果告訴我:你跟誰比賽的,誰的氣球跑的快,誰跑的慢,為什么?
4、為什么粗吸管的氣球跑的快,細吸管的氣球跑的慢,為什么?那哪種氣球在水里跑的時間長?為什么?
五: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用氣球玩了游戲,你覺得會跑的氣球好不好玩,那可不可以把這個會跑的氣球設計成一樣什么玩具呢?幼兒活動后自己設計會跑的氣球玩具。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電動玩具的共同特征——有電源才會動。
2、初步讓幼兒了解正確安裝使用電池的方法。
3、進步激發(fā)幼兒對電動玩具的好奇心,發(fā)展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的電動玩具一個,電池若干,安裝電路圖一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哇!教師里有這么多的電動玩具,我們今天來開個玩具運動會吧。
老師請小朋友自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動玩具,讓它動起來好嗎?
二、操作探索
師:玩具動起來了沒有?(幼:動起來了,你是怎么讓它動起來的?幼兒自由舉手回答怎么讓玩具動起來的)
師:剛剛小朋友說把電源開關打開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可是有的小朋友的打開來了
開關玩具還是沒有動起來?是怎么回事呢?
師:小朋友找找原因看是怎么回事?或那個小朋友幫助它讓玩具動起來。(解決問題、找原因,幼兒自己玩玩具發(fā)起問題原因)
幼:是因為玩具里面的.電池沒用了。
師:哦!原來里面的電池壞了,那小朋友都打開小面“肚子”看看是不是都裝有
師:哦!原來是因為有了什么才使玩具動起來的?
幼:因為玩具里面裝了電池。
(1) 拆電動玩具
師:老師請小朋友把玩具里面的電池拆開看看里面有幾節(jié)電池好嗎?
幼:兩節(jié) 三節(jié),有的有,有的沒有
得出結論:原來是要把玩具里面的電池上滿了再打開開關就可以讓玩具動起來。
師:那有的小朋友的少了電池怎么辦?
幼:在裝上電池,那我們來試試看是不是裝上電池就會讓玩具動起來呢?
師:我上了電池可玩具還是不會動?為什么呢?
幼:因為電池壞了,電池沒用或沒有裝好等
師:請小朋友來幫幫老師檢查到底怎么回事?(幼兒舉手回答)
(2)幼兒討論交流(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fā)現大膽的表述出來)
三、認識電池有正負極,學習正確安裝電池的方法。
師:剛剛老師請小朋友幫老師檢查了電池,小朋友有沒發(fā)現電池有什么有什么不一樣?(幼兒舉手自由回答)
幼:有一邊是平的,一邊突出來了一點。
師:對了,回答得真好!小朋友都看到了電池的兩端是不是一樣的啊?(幼:不是)
師:教師出示“+”“一”符號請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是什么符號嗎?請小朋友回答?
幼:可能會說是加號和減號。
師:回答得對嗎?現在老師老告訴小朋友他們的名字叫什么?一個叫正極一個叫負極.小朋友跟老師說一遍。我們要把突出來的這邊對著鐵皮這邊,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這邊。
師:出示安裝電路圖一張。小朋友看圖上畫有什么?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電池要怎么樣裝上去呢?請小朋友上臺演示。他裝得對嗎?
幼:對或不對(幼兒舉手回答對或不對原因)
師:哦!原來裝電池也是有規(guī)律的,我們要把平平的尾巴這邊對著彈簧,把突出來的嘴巴這邊對著另一邊這樣裝才是正確的,F在你們知道怎么裝了嗎?學會了沒有?
幼:學會了(有個別小朋友還沒學會,請那個會的小朋友來幫助他好嗎?)
師:那老師現在請小朋友把你們拆開的電池上回去好嗎?看看自己是不是學會了哦!
師:今天的玩具運動會真熱鬧,小朋友我們趕快拿好我們的玩具出去比賽嘍!
活動延伸:
(1 )在班里設立“電池回收箱”鼓勵幼兒從收集廢舊電池開始,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 )在操作區(qū)提供電池,各種電動玩具,鼓勵幼兒進一步操作探索。
(3)教育幼兒要愛惜玩具。 愛惜電池不要讓電池沾水,受潮等。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帶刻度的杯子進行測量,并體會刻度的作用。
2、有一定的正確服藥知識,提高自身安全意識。
3、體驗探索、操作的樂趣,感受關愛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帶刻度的杯子圖、小動物形象、若干標有刻度的杯子、水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秋天天氣轉涼了,一不小心就會感冒生病了,連動物園的小動物們也都感冒了,他們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服藥,醫(yī)生阿姨想給他們送藥都忙不過來,想請小朋友來幫助她,好嗎?(好)我請5位小朋友來給小動物送藥(幼兒自主為動物倒好藥)。
二、這些動物有的大,有的小,可不能隨便給他們倒,你的爸爸媽媽平時怎么給你們倒藥的呢?
師: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如何正確倒藥服藥,藥喝多了會怎么樣?
師:剛才小朋友都提到了一樣東西,就是喝藥用的杯子,每人拿一個觀察一下,它和我們平時喝水的杯子有什么不同?(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量杯上的秘密,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帶刻度的杯子圖,引導幼兒討論用法及作用)
師:根據教師在圖上舉例,讀出藥量。
師:請小朋友歸納倒藥的操作要求。
師:現在該給小動物送藥了,可小動物們該喝多少藥呢?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好老師倒藥,誰來說說老師是怎么倒的?(杯子擺平,倒的慢,邊倒邊看。)
師:現在請我們所有小朋友給小動物倒藥好嗎?聽好老師的要求,每組給一種小動物倒藥,正好5種小動物,請仔細觀察你要送的藥是幾毫升。倒的時候杯子放平、慢一點,邊倒邊看刻度,千萬不能超過你要倒的刻度。
師:倒好了相互檢查對不對就可以去送藥了。
三、體驗杯子大小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師:最近老師也喉嚨疼了,誰愿意幫助老師準備藥(引導幼兒觀察杯子上的刻度,思考為什么都是20毫升的水在兩個杯子里看起來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得出目測結果是與杯子的大小有關)
2、師: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驗證一下。老師跟小朋友一起做實驗,先在兩個不同的杯子里分別倒上20毫升,擺放在一起,觀察發(fā)現了什么?小杯子里的液面高,大杯子里的液面低。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記錄,看圖示,杯子怎么樣,液面高;杯子大,液面低。(讓幼兒用大小標記表示)但是我們發(fā)現他們顯示的都是20毫升,F在每人再拿一個大杯子,拿在手上,現接下來我們應該把桌上哪個杯子里的藥倒進空杯子,根據幼兒回答做實驗(倒大杯子的,發(fā)現還是一個大一個小沒辦法比較)最后倒小杯子的比較一樣多。
3、幼兒操作。
4、帶領幼兒小結:一樣多的水,杯子小,液面高,杯子大,液面低。請2-3位幼兒看圖示自主歸納,并用大小標記填空。
四、延伸活動。
請沒成功的幼兒接著操作,可以請別的小朋友幫忙。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的正確方法。
2.能用數字記錄測量的結果,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3.愿意用自然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吸管,稻草,絨條,筆,圍巾圖片(紅色圍巾和粉色圍巾),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出話題,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掌握正確測量的方法。
(一)教師以“買圍巾”為話題,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幼兒知道用自然物“吸管”來可以測量圍巾的長度。
1.師:我想買一條圍巾的長度是“5個吸管一樣長”的圍巾。你們猜猜看哪條圍巾可能是老師想買的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2.師: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呢?(引導幼兒說出“量一量”)
3.小結:我們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
(三)師幼討論測量的方法,并引導幼兒動手操作。
1.師:我們應該怎樣操作才能準確地測量出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呢?
2.師幼討論,請個別幼兒示范
3.小結:吸管要放在圍巾的下面,以圍巾的一頭“對齊”(對齊就是要讓吸管的最邊上要跟圍巾的最邊上在同一條直線上)
4.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很多方法,現在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兩條圍巾,還有許多的吸管,請小朋友們幫老師量一量到底哪條圍巾才是老師想買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聲討論;聽到音樂聲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師觀察指導,幫助幼兒理解正確測量的方法并指導幼兒借助筆做記號。
(四)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1.提問: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示范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測量中的問題:每次測量時頭尾沒有銜接好,有的空了很長,有的重疊在一起了。
3.教師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幫助幼兒直觀感知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先從圍巾的一頭對齊開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鉛筆做個記號,移動吸管從記號開始接著往下量,注意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創(chuàng)設“買圍巾”的情境,很好地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顒又薪處熗ㄟ^系列問題啟發(fā)幼兒用“量一量”的辦法解決老師遇到的'難題,在教給幼兒正確的測量方法之前,教師組織幼兒討論并試著量一量,充分體現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二、教師出示吸管、絨條、稻草作為測量工具,正確的測量同一條圍巾,并用數字記錄結果。
(一)教師出示多種測量工具,激發(fā)幼兒操作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除了帶吸管來測量圍巾,還帶來了別的東西來(出示吸管、絨條、稻草等測量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F在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幫老師量一量這條圍巾的長度,用上我們剛才學的測量方法準確地測量。
2.介紹記錄表。
(二)教師引導幼兒正確測量,并學會用數字記錄。
1.提出操作要求:
(1)先用一種測量工具測量,測量完記錄,再用另一種工具測量記錄;
(2)聽到音樂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教師引導幼兒感知測量工具的長度與測量數字的關系。
引導語:小朋友們剛才測量時有沒有什么發(fā)現呢?
1.引導幼兒觀察并分享交流
(1)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和記錄結果,提問:為什么測量結果不一樣?用這兩個工具測量出來的結果一樣嗎?為什么?
2.小結:原來我們測量的圍巾長度是一樣的,只是測量工具的長度不同,所以結果不同,長度越長,量的次數少,長度越短,量的次數多。
【評析:此環(huán)節(jié)在幼兒了解測量方法之后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測量的方法,同時通過觀察、比較測量結果,發(fā)現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自然測量來解決問題。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很多種物品來測量,小朋友們都學會測量和記錄了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測量的,我們就可以用今天學的測量方法來解決問題。
【評析:通過學習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把測量經驗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動延伸:
師:老師會把圍巾放在益智區(qū),小朋友們試一試還可以用什么測量?并記錄下測量的結果。
活動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目標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嘗試發(fā)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fā)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它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成人要善于發(fā)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針對本次大班數學活動《自然測量》談談感受: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關注和探索天氣現象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和較連貫的講述能力。
3、進一步明確有哪些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下雨前的活動情況),幻燈片四幅(1、燕子低飛2、螞蟻要搬家3、鯉魚游到水面上4、蜜蜂忙著采蜜),錄音機、磁帶《夏天的雷雨》《我愛我的小動物》、各種動物頭飾跟幼兒人數一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夏天的雷雨》,孩子們進入活動室。
2、猜謎語導入課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謎面:千根線,萬根線,落到水里看不見。(謎底: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幻燈片:
引導幼兒觀察每一幅圖片中的小動物,它們的活動與平時有什么不同,在觀察過程中,教師引導孩子們了解一些動物預測天氣變化的相關知識。并回答:小朋友,要下雨了,圖中的小動物在干什么?(燕子在捉蟲子吃,好多的螞蟻在運食物呢,蜜蜂在嗡嗡的采蜜……),那它們?yōu)槭裁催@么忙呢,怎么不一起玩呢?(幼兒討論)嗯,小朋友們真聰明,因為要下雨了,所以它們都在準備下雨前的'工作啊。
2、教師小結:《下雨早知道》:
要下雨了,燕子飛的低。這時候空氣潮濕,小蟲子飛不高,燕子就低飛去捉它們。(燕子低飛要下雨)
要下雨了,鯉魚游到水面上。這時候水里氧氣少,它們只好呼吸到水面上的空氣。(魚跳水,要下雨)
要下雨了,螞蟻忙著把家搬到高處,免得被雨水淹了。(螞蟻成群,明天不晴)
要下雨了,蜜蜂很忙碌。這時候空氣潮濕,花兒開得多,它們忙著采蜜。(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
3、讓幼兒說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動物有預測天氣的本領。
那小朋友們,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小動物跟平時不一樣嗎?
(老師我見過蜻蜓飛的很低……孩子們互相討論)
4、出示下雨前預兆明顯的幾種動物的課件:請幼兒進一步擴展知識。
重點讓孩子們了解幾種動物的俗語:
“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肮废茨,貓吃草,不到三天雨來到”;“狗咬青草晴,貓咬青草雨”;“狗臥灰堆,天陰雨催。蜜蜂窩里叫,大雨就來到;”“蜜蜂不出窩,風雨快如梭”!拔浵伵懦尚,大雨茫茫;螞蟻搬家,大雨嘩嘩,螞蟻銜蛋跑,大雨就來到!钡鹊。
5、請小朋友選擇動物頭飾,進行下雨前的準備活動狀態(tài)。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加深印象。
幼兒自由表演,老師及時觀察表演到位的幼兒。
讓表演好的幼兒做示范動作,全體幼兒一起跟學。
老師說出動物名稱,幼兒學下雨前的動態(tài)。
6、分角色表演故事。
三、結束部分:
隨音樂《我愛我的小動物》走出活動室,觀察今天的天氣有什么變化?。
四、活動延伸:
1、把你知道的動物下雨前的預兆,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分享。
2、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觀察天氣的變化,讓家人幫助記錄下來。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初步認知很多物件可以分成相同數量的兩部分,理解整體、部分及整體的二分之一。
2、增進幼兒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不同顏色的圖形,操作材料若干(綢帶、橡皮泥、米、蘋果)。
2、工具若干、(尺子8條、剪刀8把、水果凍盒人手2個)教師示范用物、小刀一把、天平一架及幼兒操作材料圖形各一套。。
3、背景圖一幅(寶殿)、金鑰匙一把、判斷卡若干。
4、錄音機及有關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實物的二等分)
1、提出要求: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綢帶、橡皮泥、米、蘋果,請小朋友動腦筋把這些實物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就是分后的兩個部分是一模一樣的(重復一次,加以強調),可以利用尺子、剪刀、水果凍盒這些工具來分。
2、幼兒嘗試(放音樂),老師巡視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時間5分鐘)
3、反饋嘗試結果。
A.提問:
①(出示綢帶)小朋友剛才你是用什么方法、什么具把綢帶很長很長,不好直接拿起來比較,又該怎樣分?(用尺子量)
、冢ǔ鍪久祝┌衙追殖蓛扇嗤牟糠衷趺捶,用什么工具來分?(用水果凍盒量出兩杯,這一杯和另一杯一樣多)可如果米很多,這樣分起來要很長時間,用什么方法會省事一些?(大桿秤)
、(出示橡皮泥)橡皮泥用什么方法、什么工具來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分開比一比)下面我們用天平來稱一稱是否準確(教師實驗稱重量),小朋友的眼睛雖然很亮,可是用儀器測才是最精確的。
、芴O果你們又是怎么分的(用刀切),對了,老師沒給你們準備小刀,所以小朋友就不知怎么辦了,現在老師也看準了把它分成兩瓣,用刀切時可要注意安全,別傷著手,如果要更準確些就可用天平稱一稱.
B.教師小結:像這些實物,我們把它分成兩個想的部分叫二等分(幼兒跟讀),什么叫二等分?(就是把物體分成兩個相同的部分)
二、幼兒第二次嘗試學習幾個圖形的二等分,探索怎樣的圖形可以“二等分”
1、提出要求:(出示幾何圖形)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可二等分,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的是幾何圖形,現在請小朋友用折的辦法把幾何圖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兒嘗試,教師巡視,引導幼兒可以相互討論。(放音樂)
3、幼兒反饋嘗試結果。
A.提問:
①(出示所有圖形)哪些圖形可二等分?(幼兒講,教師演示)
、谀男﹫D形不可以二等分?為什么?(因為它們對邊不一樣長)B.比較等分后的結果。
。ǔ鍪鹃L方形)下面我們來看看等分后的一份和原來的一份相比哪個大。(原來的一份大)分后的一份正好是原來的一份的一半,我們把這一半叫做整體的二分之一(老師手勢演示)。
三、游戲“搶金鑰匙”
1、講解要求和玩法(出示背景圖)。下面我們來玩搶金鑰匙的游戲,游戲時我們分成兩組(一二組和為一組,三四組合為一組),每組都要回許多題目,就是區(qū)別這些卡片上的實物是不是二等分,記住每人只答一題,答對了前進一步,再請后面的小朋友答,后面的若答錯了,請別的'小朋友幫忙,哪隊先拿到飲鑰匙哪隊為勝,回答是不是二等分聲音一定要響亮。
2、幼兒游戲,教師判斷幼兒答得是否正確,如錯誤禁止前進。
3、游戲結束。X隊拿到了金鑰匙,下面就讓我們整理好操作物品(教師示范),跟她們到寶殿里去玩(結束放音樂)。
四、活動延伸:把正方形的紙對折能分成大小相同的兩等分,那么我們要把它分成四等分或者八等分要怎樣分呢,請幼兒憑自己的思維能力選擇方法。
活動反思:
隨著年齡的提高,大班幼兒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是熟悉的,因此對圖形進行等分就有可操作性。本次活動從幼兒感興趣的幫助老師分綢帶入手,充分激發(fā)了幼兒學習探索的欲望,接著圍著圖形層層展開活動。整個活動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原則,并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探索操作,對認識新事物具有積極意義。第一環(huán)節(jié)提供圓形可學習用對折的方法二等分,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第二環(huán)節(jié)提供長方形、正方形,幼兒憑自己地思維能力選擇二等分地方法,在講解中學習多種二等分地方法。第三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在掌握二等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加以鞏固。第四環(huán)節(jié),使知識能力得到提高。這節(jié)課師生、生生合作都很好,所以以平等的方式教學是每一位教師都應做到的。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3-24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3-06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9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12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