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30 07:53:56 教案

科學教案[常用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常用8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課文寫的是英國有一對兄弟特別喜歡捉蟲子玩,當他們得知達爾文要來時,臨時拼湊了一只蟲子想考考達爾文,結果被達爾文識破了,兄弟倆對達爾文更加尊敬了。課文重點寫了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這個故事趣味性強,又貼近兒童心理和生活實際,學生喜歡讀,從讀中體會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準確和語言特色。二是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懂得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設計理念:緊密圍繞三維目標,讓學生在樂趣中認識生字,學習語文,簡單的應用語文。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認知生字能力,訓練其表達能力以及培養(yǎng)朗讀熱情和語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自主積累詞語,必須掌握的詞語有:兄弟、捉蟲、蜜糖、著名、長角須、粘成、標本、鬼臉、蓋子、忍不住。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達爾文和兄弟倆的對話。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明白只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才能得到人們的尊敬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難點是理解達爾文為什么稱兄弟倆是“小叫蟲”,以及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達樂文的有關資料

  本課我采用兩課時進行教學:

  教學設計思路介紹

  第一課時,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課題后對課題進行質疑,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并讓他們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根據教師提示,把課文分為三部分,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解決“達爾文是怎樣考科學家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解決這部分內容主要分兩步進行:首先讓學生讀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倆為考達爾文而做的準備工作。然后指導學習8——17自然段,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讓學生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第一課時 揭題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1課------孩子考科學家。

 。2)板書課題

  2、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說你有什么問題要問的?(生大膽質疑,暢所欲言) 教師梳理問題,加以板書。

  3、教師小結導入讀文:我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提問題,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看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設計意圖:思維從疑問始,讀題質疑,以疑促思。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

  二、初讀識字,讀通課文

  1、教師示范讀課文,引導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將不會讀的生字加注拼音。

  2、分段指名讀課文。讀文中糾正字音,理解生詞,學習每段出現的生字,大體了解段意。重點強調 鉤與釣 忍 著與著 眨是翹舌音目字旁 多音字模和粘 ( 設計意圖: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有層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自主識字。)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讓學生大體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教師給提示,引導學生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每部分大體講了什么,然后再次將文章主要內容進行完整概括。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循序漸進,培養(yǎng)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學家的原因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孩子為什么要考科學家呢? 學生默讀課文第一部分 匯報: 小兄弟倆很喜歡捉蟲子玩

 。1)爸爸講著名科學家達樂文的故事

 。2)兄弟倆對達樂文很感興趣,想見達樂文,于是想考考達樂文工團是否真像爸爸說的那樣有學問。

  2、出示句子,讓學生品位作者是怎么把孩子的高興心情寫出來的,讓學生仿寫高興心情的句子。

 。ㄔO計意圖: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通過讀能解決的問題教師盡量不講,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情的能力)

  五、總結課堂,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

  1、教師總結:酷愛蟲子的.兄弟倆得知達樂文是個著名的科學家,懂得許多有關蟲子的知識,于是,他們就盼望著見見達爾文,并且想考考達爾文。

  2、鼓勵閱讀與查找資料:兄弟倆接下來是怎么考達爾文的,結果呢?達爾文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呢?請同學們下課后繼續(xù)去讀課文,查資料。 (設計意圖 :交流讀后感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參與查找資料的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

  六、結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找資料,了解達爾文 (設計意圖 :過恰當的練習,積累語言文字,初步培養(yǎng)收集資料能力)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概括內容

  1、誰來介紹有關達爾問的資料?默讀全文,想想課文講了件什么事情? (設計意圖 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溫故知新。)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倆考前的準備工作

  1、默讀課文第二部分?歼_爾文的?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兄弟倆表情的語名,引導體會并感情朗讀 弟弟向哥哥擠擠眼睛,然后對達爾文說:“爺爺,前幾天我們從樹上抓到一只蟲子,樣子怪極了,可就是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哥哥趕緊接著說:“真的,我們翻了好些書,也沒有查出它的名字! 兄弟倆可得意啦!心里說:達爾文爺爺讓我們考住了。

  教師質疑:達爾文真的被考信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議一議: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適時點撥引導,理解叫蟲的含義,突破難點 小組合作探究

 。1)組織學生小組內表演著部分內容。

 。2)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讀課文第8——17自然段 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設計意圖 在分角色朗讀基礎上的表演,目的是訓練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每個人物的內心,表現人物的特點,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總結課堂,布置作業(yè)

  1、教師總結:這對調皮而聰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個拼湊而來的“怪蟲“來考倒達爾文爺爺,然而就被博學多才的達爾文爺爺一眼識破,在這之后,他們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2、結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1)把文中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收集一些昆蟲的知識與同學們互相交流

 。ㄔO計意圖: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流程,學生再次朗讀全文,會將自讀時的感受、課堂學習的感受融為一體,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板書設計 11 孩子考科學家

  兄弟倆 拼湊蟲子

  達爾文 識破小計 尊敬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小班幼兒對水的了解,從中體驗幼兒合作玩的樂趣,初步感知水的特征。了解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在操作中玩泡泡,我特設計此課(玩泡泡)。

  【活動目標】

  1.體驗玩泡泡的樂趣。

  2.激發(fā)想象力,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3.能想出多種辦法吹出有變化的泡泡。

  【活動準備】

  四個盆中溶解有餐潔凈或洗衣粉的水,塑料杯、瓶、塑料吸管、音樂磁帶(汽車開來了)、圖形若干、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ㄒ唬┞犚魳贰镀囬_來了》入場

  老師開車帶你們一起去玩吧!雙手轉動做開車狀入場。

 。ǘ﹣淼竭@里,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瞧!它們是誰?出示:教師吹

  泡泡,說出名稱(泡泡)。

 。ㄈ┮龑в變河^察自己試一試(提醒幼兒吹泡泡時,注意不要含在嘴里)

  泡泡長得什么樣?(大、。▓A)你看到什么顏色(紅黃等)總結泡泡是彩色的,怎樣吹出許多泡泡。

  鼓勵:自己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吹法。

 。ㄋ模┮龑в變核伎

  1.你用什么方法讓泡泡越飄越高?越飄越低?

  2.泡泡飛到高的地方會怎樣?說一說泡泡為什么會破?

  (五)我們認識了解了泡泡后,讓我們一起和泡泡玩游戲《玩泡泡》

  泡泡累了,我們也累了,我們快和泡泡說再見。把相應的彩色泡泡送回家。孩子們快坐上我的汽車回家了。

  說課:

  本課是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設計的,本課題是科學課《玩泡泡》,我把此課分成了1、認識泡泡2、體驗泡泡3、引導思考4、玩游戲四個過程,逐步讓幼兒在玩中體驗快樂的情緒。我入場選擇了汽車開來了,讓幼兒坐上汽車去找一找泡泡并玩一玩,認一認。認識的同時讓幼兒自己去體驗吹泡泡并觀察,充分觀察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觀察想象能力,再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變化,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思考力;在玩游戲中讓幼兒再喜歡泡泡;泡泡累了,讓幼兒知道把泡泡送回家,從中讓幼兒自己去操作送泡泡,幼兒體驗了泡泡回家的樂趣。

  最后,幼兒聽音樂《汽車回家》達到本節(jié)課的前后呼應,連貫性,整體性的一面。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2、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活動重點:

  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活動難點:

  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1-2粒蠶豆莢,各種蠶豆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蠶豆娃娃的指偶:

  你們認識我嗎?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蠶豆娃娃。

  與小朋友們互相問好。

  二、認識蠶豆莢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認識蠶豆莢的的形狀和顏色。

  2、讓幼兒摸一摸,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3、你覺得它像什么呢?

  教師小結:這叫蠶豆莢,蠶豆莢是綠色的,長長的,兩頭尖;摸上去有點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認識蠶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蠶豆的形狀、顏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3、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4、想一想:蠶豆與蠶豆莢的關系。

  四、幼兒操作:掰開蠶豆皮,觀察蠶豆瓣。

  教師小結:蠶豆莢里面有蠶豆,蠶豆是扁扁的橢圓形,淡綠色,掰開皮,里面有兩片豆

  五、通過品嘗,了解蠶豆的`作用。

  1、品嘗蠶豆食品,知道蠶豆的多種吃法。

  2、啟發(fā)幼兒說說還吃過哪些用蠶豆制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用蠶豆娃娃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分步進行探索,先從外面的蠶豆莢開始,到蠶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觀察蠶豆瓣,讓幼兒有層次的探索理解。

  通過品嘗,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并擴散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收集資料的各種途徑和方法。

  2、激發(fā)幼兒對動物進行探究的興趣以及保護動物的情感。

  3、鼓勵幼兒大膽的進行講述。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掌握一些資料收集的途徑和方法。

  難點: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產生進行探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動物的圖片

  有關動物的VCD電腦

  教學過程:

 。ㄒ唬┮鹋d趣

  <展示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動物圖片>

  這些動物圖片都是我們小朋友自己找到的,現在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有些什么動物,請告訴你的朋友

  1、自己的動物圖片是從哪里找到的?

  2、找到的動物叫什么名字?

  3、這種動物有什么特征?

  (二)經驗的分享

  1、幼兒自由地相互交流分享

  (教師要注意傾聽幼兒間的談話,捕捉孩子生成話題)

  2、集體的經驗分享

  1、請個別幼兒介紹

  A、你的動物圖片是從哪里找到的?

  B、你找到的動物叫什么名字?

  C、這種動物有什么特征?

 。ㄓ變涸诮榻B資料來源時,教師應出示相應的材料,使幼兒有一種較直觀的理解。)

  3、教師小結

  4、你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嗎?

  5、教師介紹其它的收集途徑、方法。

  <打開電腦>

  A、電腦有什么本領?

  B、小結

  C、教師操作上網查找有關動物的資料。

  5、請幼兒說說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查找資料,用什么方法把資料給大家看。

  6、教師小結。

 。ㄈ┘ぐl(fā)對動物探究的興趣

  1、你們有問題要問嗎?

  (當孩子提出問題后教師就請其他孩子來回答,同時鼓勵孩子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觀點;對有爭論話題鼓勵孩子用學到的方法再去查找資料,然后根據找到到的資料再進行討論。教師要及時判斷把握好問題的'價值取向。)

 。ㄋ模┘ぐl(fā)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1、動物是不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2、那我們怎樣來保護它們呢?

 。ㄎ澹┙處煂顒又杏變荷傻挠袃r值的問題進行情感的激勵,以引起幼兒對下次活動的興趣。

  教學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食品走進我們的生活,包裝袋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常見,讓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包裝袋,明白包裝袋上標識的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發(fā)幼兒愿意制作、使用環(huán)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包裝袋,并進行分類。

  2、認識食品包裝袋的各種標識,并能在生活中加以運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學習制作、使用環(huán)保手提袋。

  重點:認識包裝袋上的標識。

  難點:教會幼兒選擇安全的食品。

  活動準備:課件、教學掛圖、小食品等、掛歷紙、固體膠、塑料繩、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 出示塑料袋,引導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1)師:“你剛才看到了什么”(幼:各種各樣的包裝袋)

  (2)師:“他們是裝什么的?有什么圖案?在哪里見過?”(讓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2、請幼兒將包裝袋進行分類,說一說是按什么特點分類的?如:按包裝袋的質地、包裝袋的作用、包裝袋的款式等特點。

  二、展開: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包裝非常精美的小食品,在食品的包裝袋上,還藏有很多的小秘密,你們每個人拿一樣找一找,看誰發(fā)現的秘密最多。

  1、幼兒觀察食品包裝袋。

  2、提問:你從包裝袋上發(fā)現了什么?它能告訴我們什么?

  (1)出示質量安全標志:請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裝上有沒有這個標志。

  提問:誰認識這個標志?誰知道質量安全標志是什么意思?

  小結:包裝袋上有這個標志的食品,說明它是經過國家嚴格安全檢驗的,合格的產品。在選擇食品時我們一定要選擇有質量安全標志的食品,這樣的食品我們才可以安全食用。

  (2)出示綠色食品標志:請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裝上有沒有這個標志。

  提問:誰知道這是什么標志?什么樣的食品是綠色食品?幼兒討論

  小結:綠色食品的標志由特定的圖形來表示。綠色標志圖形由三部分構成: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蓓蕾。標志圖形為正圓形。綠色食品不是指綠顏色的食品,綠色食品是安全、無污染的食品,對身體非常有益,人們可以放心食用。

  (3)出示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請小朋友找一找你的包裝上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嗎?

 、偬釂枺荷a日期它告訴我們什么?并說出這個食品袋上的.生產日期。

  保質期是什么意思?并說出這個食品的保質期。

  這個食品有沒有過期,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要看這個食品有沒有過期,我們首先要看年,如果是同一年的我們就要看月,如果年、月都一樣我們就要看日期了。

  ②請小朋友檢查一下你自己手中的食品有沒有過期,并說出原因。

  (4)出示可回收標志:哪些包裝材料是可以回收的?可回收的材料經過加工處理還可以制造出新的產品。

  (5)出示環(huán)保標志:提醒人們保護環(huán)境,不亂丟垃圾。

  小結:我們要想選擇安全的食品,首先要看它有沒有質量安全標志或綠色食品標志,如果沒有綠色食品標志,有質量安全標志也是可以的。然后還要看生產日期、保質期,沒過期的食品才可以安全食用。

  3 、組織幼兒討論: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師:“小朋友,我們生活中的這些包裝袋,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有些包裝袋也給我們的環(huán)境帶來了白色污染,請你說一說,什么包裝袋給我們帶來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嗎?他們是怎么破壞我們環(huán)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環(huán)境的圖片,教師小結:塑料袋方便而我們卻不提倡使用,因為塑料袋很難降解,不利于環(huán)境的保護。

  (4)請幼兒說一說,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環(huán)境?

  比如:購買食品時,要選擇有綠色食品標志、可回收標志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環(huán)保手提袋,同時爭當一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告訴家長也要這樣做。

  三、請幼兒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環(huán)保手提袋。

  (1)請幼兒用掛歷紙根據幼兒用書上提示的步驟制作環(huán)保手提袋。在上面進行包裝,按提示疊好,用固體膠粘住。

  (2)請幼兒裝飾環(huán)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繩、裝飾花紋等。

  小結:

  師:小朋友今天知道了如何選擇安全健康的食品,以后你們去超市的時候,就可以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了。我們在選食品要選擇有這些標識的食品,這樣我們可以安心食用,確保我們的身體健康。不要亂到一些小攤上買一些三無食品,也不要吃過期的食品。同時我們不要亂扔這些吃完的包裝袋,我們不僅要我們的身體健康,也要保護我們的地球的身體健康,不要造成白色污染,把你今天學到的本領告訴你身邊的朋友,好嗎?

  活動反思:在全球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今天,讓孩子們了解環(huán)保知識,從小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尤為重要。本節(jié)課內容較多、較深,有些概念,幼兒可能一時還不能完全理解,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經常講解,以求達到教學目的。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背景:活動結合“小小蛋兒把門開”展開的。蛋又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常見的食品,他們經常吃蛋,對蛋有濃厚的興趣。圓溜溜的蛋惹人喜愛,會滾、會轉,怎么樣讓蛋寶寶立起來,吸引著孩子們積極地去嘗試?茖W活動“蛋寶寶站起來”讓幼兒在與蛋寶寶的親密接觸中,借助各種材料去感知、體驗、探索怎樣讓蛋寶寶立起來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積極嘗試用各種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體驗操作的`樂趣。

  2.樂于將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同伴交流分享。

  重點:嘗試用各種輔助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

  難點:嘗試改變報紙和毛根的外形讓蛋寶寶站起來。

  經驗準備:知道蛋易碎的特點,懂得要保護好蛋。

  物質準備:熟雞蛋人手一個(由家長準備)、橡皮泥、沙包、報紙、毛根、棉花、積木、瓶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發(fā)活動興趣。(1分鐘)

  1.出示蛋寶寶,它是誰?我們來跟蛋寶寶打招呼。

  2.師:“蛋寶寶有一個愿望,它想和我們小朋友一樣站起來,你們覺得它能站在桌子上嗎?我們來試試!

  二、探索操作,在無支撐的平面上讓蛋站立。(2分鐘)

  1.講解操作要求:

  (1)蛋寶寶很容易碎,要小心保護。

 。2)聽到老師拍拍手就回來坐好。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集中交流:你的蛋寶寶站起來了嗎?

  為什么它不容易站起來?(因為蛋寶寶圓圓的)

  三、幼兒操作,運用各種材料幫蛋寶寶站起來。(18分鐘)

 。ㄒ唬┑谝淮尾僮鳎8分鐘)

  1.師:“蛋寶寶們可想站起來啦,所以今天老師帶來一些材料幫助它。”

  2.出示各種材料,一一認識。

  3.講解操作要求:

 。1)選一樣材料幫助蛋寶寶站起來,成功后再選別的材料。

  (2)保護好蛋寶寶。

 。3)聽到老師拍拍手就回來坐坐好。

  4. 集中交流:“你們成功了嗎?你是用什么材料幫助蛋寶寶的?“

  5.請橡皮泥、沙包、瓶蓋成功的小朋友舉手,并分別請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操作,并用語言介紹自己的方法。

  6.“剛才小朋友用了很多材料幫助蛋寶寶成功站起來了,可是積木、棉花、報紙、毛根成功的很少,你們在運用這些材料的時候遇到什么困難?”

  7.小結:“大家再動動腦筋,要變一變它們的形狀,就能用報紙、毛根、積木、棉花幫助蛋寶寶站起來。”

 。ǘ┑诙尾僮鳎7分鐘)

  請幼兒演示報紙、積木、棉花、毛根幫助蛋寶寶站起來,并用語言表達。

  四、教師小結活動情況。(2分鐘)

  活動延伸:把材料放在區(qū)角供幼兒操作。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3、保護孩子的求知欲,發(fā)展探索的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塑料袋、

  教學活動:

  1回憶故事《空氣空氣你在哪兒?》

  2、出示塑料袋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證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4、引導、觀察。

  (1)、老師準備1個打氣筒

  (2)對著幼兒的臉擠出一些空氣。讓幼兒感覺到空氣

  5、探索:氣球里的空氣

 。1)、猜想:沒有吹氣的氣球里面有空氣嗎?

  (2)、實驗驗證:用氣球對著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3)給氣球吹氣,說說現在的氣球是否存在空氣。

 。4)實驗驗證:用氣球對著自己的臉吹氣,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5)、請幼兒記錄

  6、請幼兒在自己身邊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里面有空氣?

  活動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后,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反而對下一探究活動不利,所以在第二個實驗活動前以“氣球”一故事情境引入,正迎合幼兒的特性,也使他們自然地過渡到下一任務中來。聽了故事,教師不急于讓幼兒動手,讓幼兒的`思維進行一次碰撞后再讓他們去動手,使幼兒興趣盎然,有了先前的知識鋪墊和多種思維的認識后,探究任務也就迎刃而解了,這課的難點也就輕易瓦解。在這里可謂是“一浪激起一浪”給幼兒的思維進行了一次沖擊。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中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2、了解科學幻想家凡爾納一生的作品及他的科學設想付諸實踐的故事,感受凡爾納驚人的想象力和預見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和全班交流相結合的形式交流閱讀感受,體會“科學幻想之父”這一稱謂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科學幻想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大膽進行科學幻想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感受凡爾納的與眾不同之處,明白幻想對人類發(fā)展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認識科學幻想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教學步驟:

 。ㄒ唬、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海底兩萬里》呢?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

  2、你們在課下已經搜集了關于“儒勒.凡爾納”的相關資料,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

 。ㄔO計意圖:通過介紹凡爾納的相關資料,激發(fā)孩子們學習文章的興趣。同時可以檢查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二)、自讀課文,了解“科學幻想之父”凡爾納其人及其作品

  1、要求學生帶著探究性的心理認真讀書,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不懂的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

  2、讀書匯報

 、磐ㄟ^讀課文,你了解了什么?——你對凡爾納知道多少?

 、谱髡呦蛭覀兘榻B了科學幻想之父凡爾納的哪些內容?

 。ㄍㄟ^自讀自悟,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再讀課文,關注凡爾納其人。

  1、再次迅速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人們把凡爾納稱為“科學幻想之父”。

  2、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要求:既要說明自己的觀點,又要注意表達的有理有據。

  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搜集的資料談一談。

 。ㄔO計意圖:通過思考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有理有據的表達能力。)

  四、課外拓展

  1、課下到圖書館找到你喜歡的凡爾納的作品,認真讀一讀,并做好讀書筆記。

  2、利用你學到的知識和搜集的資料為凡爾納制作“名人卡片”。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科學教案[經典]08-03

科學教案(經典)08-23

(精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6

(經典)科學教案08-18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