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巴東三峽》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文《巴東三峽》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文《巴東三峽》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明白詞句含義。
2、掌握排比、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詩、諺語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行文的時間和空間順序。
2、把握本文內容翔實,情文并茂的寫作特點。
3、學習作者根據各個景物的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簡析
重點:
1、學習作者根據各個景物的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2、把握本文內容翔實,情文并茂的寫作特點。
難點:
掌握寓學識、才力和情感于記敘之中的游記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長江三峽簡圖”,標明主要景點,讓學生了解旅游景點的方位。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建立對三峽風光的感性認識。
教學方法:圖片演示法、問答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長江從源頭至入海口,全長6300余公里,是我國第一大河,三峽更是其中的盛景。三峽西起……(用幻燈片展示教師設計的“長江三峽簡圖”,指出各個旅游景點的方位)
2、組織課堂發(fā)言。
師: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請同學們根據搜集到的資料,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三峽,然后我們再來閱讀《巴東三峽》,看看與大家所描述的有何區(qū)別,又有何相似之處。
1、觀看幻燈片,聽教師講解,對三峽形成較直觀的認識。
2、根據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講述自己心中的三峽。注意盡量進行自然和人文景觀的描述,如講一些關于三峽的民間故事等。通過課堂講述,建立對三峽的感性認識。
二、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劃分段落,總結各部分大意。
2、抽學生發(fā)言。
3、小結: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總述三峽景觀。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別描寫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寫走完三峽后的心情。
4、總結出作者的游蹤順序(見板書設計1)
1、朗讀課文,在書上劃分段落,并歸納段意。
2、發(fā)言。有不同意見者積極補充。
3、與教師一起理清文章結構。
4、理清作者游蹤順序。
三、字詞積累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通過注音、釋義、造句等檢查學生對疑難字詞(見板書設計2)的掌握情況。跟隨教師的活動掌握疑難字詞。
板書設計:
1、作者的游蹤順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慶逆流游覽三峽)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中有黃陵廟]、崆嶺峽[中有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米倉峽、香溪)——秭歸、巴東——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夔府的江岸
2、疑難字詞
浣妝滟滪堆凝望玲瓏險峻懸崖絕壁古褐蒼蒼
第二課時
一、分析描寫巫峽所用修辭手法及作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作者在巫峽描寫時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請在文中找出相關例句。
2、抽學生朗讀他所劃的句子。
3、指導學生分析文中的修辭手法,并體會其作用。
1、閱讀7、8自然段,劃出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
2、朗讀所劃的句子,并指明其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3、體會文中所用修辭手法的作用。
二、比較閱讀,討論作者的寫作特點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將這兩個段落與描寫西陵峽和瞿塘峽的段落作比較,體會作者根據景物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2、師總結:本文介紹三峽景物能抓住特色,詳略安排得當,根據景物的.特點來調整描寫手法,如西陵峽山勢的高低,水勢的急緩各不相同,作者介紹得簡明扼要而又刻畫精準,記敘巫峽,則側重描寫其山水的奇險和美麗,同時涉及了聞名遐爾的巫峽山云雨;記敘瞿塘峽,則側重介紹了兩岸的人文景觀,既避免了重復,又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內涵。
1、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提出意見,互相商討,也可一人提問,大家討論,解決問題。
2、在老師點撥下感受作者寫作特點。
三、分析文中詩句、諺語和典故的作用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作者在描寫三峽景物時引用了詩句、諺語和典故,請大家閱讀課文,找出相關例句。
2、抽學生朗讀其所劃例句。
3、抽學生分析它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小結:能收到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文化內涵和韻味。
1、閱讀課文,劃出文中的詩句、諺語和典故,思考其作用。
2、朗讀例句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古樂府詩)
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諺語)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3、分析它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四、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師:作者在游歷過程中的心理是不斷變化的。請大家細讀課文,在文中找出表現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分析它表明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抽學生朗讀所劃語句,進行小結。
3、師:作者在寫三峽的自然景色同時也關注兩岸的人文景觀,他到底講到了哪些人文景觀呢?
4、師:這些人文景觀大大增強了三峽之美的豐富性。
1、細讀課文,找出體現作者心理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2、朗讀所劃語句,稍作分析。
3、生:黃陵廟、王昭君故里、劉備托孤……
4、聽教師介紹文中的人文景觀,拓展知識面。
第三課時
一、通讀全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辭的精彩。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范讀《巴東三峽》,再讓幾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大聲朗讀,聽教師和其它學生朗讀,感受文章中作者對三峽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體會文章中文辭的精彩。
2、要學生散讀課文,摘抄詞句,體會作者的學識和才思。
1、朗誦課文,感受文章中作者情緒的變化發(fā)展,感受作者對三峽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并體會文章中文辭的精彩。
2、散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進行詞匯的積累和語料的儲備,同時體會作者在娓娓道來時所表現出的淵博的學識和過人的才思。
二、比較閱讀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要求學生將本篇課文與七年級(上)已學過的酈道元《三峽》進行比較閱讀,體會二者之間的區(qū)別。
2、抽學生發(fā)言。總結:了解《巴東三峽》為游記,作者置身其中,有時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而《三峽》一文則多為客觀描繪。《巴東三峽》寫景物常渲染、鋪敘,《三峽》的記敘文字則十分洗練。
1、將兩篇課文進行比較閱讀,討論其不同點。
2、發(fā)表意見,在教師指導下了解兩篇課文的不同處,進一步了解游記與記敘文的不同處,在區(qū)別中把握游記的特點。
三、作文訓練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現在我國正在建設三峽大壩,讓學生根據自己搜集到的資料,結合本篇課文的學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寫一篇200——300字的小文章,描述大壩建成后三峽的壯觀景象。
2、請學生朗誦。
3、評價。
1、根據資料,發(fā)揮想像,當堂完成作文。
2、朗讀
3、吸取有益建議,總結經驗,增強描寫能力。
課文《巴東三峽》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2
內容預覽:
巴東三峽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明白詞句含義。
2、掌握排比、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詩、諺語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行文的時間和空間順序。
2、把握本文內容翔實,情文并茂的寫作特點。
3、學習作者根據各個景物的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簡析
重點:
1、學習作者根據各個景物的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2、把握本文內容翔實,情文并茂的寫作特點。
難點:
掌握寓學識、才力和情感于記敘之中的游記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背誦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提問:這首詩所寫的地點在哪里?
3、作者簡介
劉大杰,現代學者,作家,翻譯家,1904——1977年,湖南岳陽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院;貒螅瑲v任安徽大學教授、四川大學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大東書局編輯。新中國成立后,任復旦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國文聯(lián)常委、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國文學發(fā)展史》。還著有《魏晉人物思想論》、《紅樓夢思想與人物》、《德國文學概論》等。
4、三峽簡介
長江三峽,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四十佳旅游景觀之首,是長江上游最為雄偉壯觀的峽谷,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三峽跨湖北、重慶兩省市,西起重慶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被游人譽為“山水畫廊”。
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內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我們于七年級所學習的選自北魏酈道元所著我國古代地理名著《水經注》中的課文《三峽》,就是對三峽雄奇風光的生動敘述。古詩有云: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說:見過汪洋大海的人,對別處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繽紛的彩云,相形之下別處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見巫山云彩景色之絕美。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著名詩篇《早發(fā)白帝城》,詩句也出色地描繪了船行三峽,瞬息千里的壯觀景象。
現在的三峽,隨著規(guī)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熱線。三峽旅游區(qū)優(yōu)美風景眾多,除了險峻的自然風光外,較著名的人文景觀還有劉備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縣石寶寨、云陽張飛廟,葛洲壩大壩工程等等。
二、朗讀課文
下面,就讓一位同學來朗讀劉大杰的這篇游記《巴東三峽》,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劉大杰筆下的三峽是怎樣的一種美麗的風光,并請同學思考:三峽給了你怎樣的一個印象?
學生交流,自由發(fā)言。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1、根據課文內容分析文章結構
文章采用先總寫后分寫,以時間順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總寫三峽險惡。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別描寫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寫走完三峽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慶逆流游三峽,沿途經過了哪些地方?
船從宜昌上駛
開始是西陵峽,共分四段: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出峽有香溪。
船過姊歸和巴東,進入巫峽。
過巫山即入瞿塘峽。
過瞿塘峽則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蹤順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慶逆流游覽三峽)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中有黃陵廟] 、崆嶺峽[中有牛肝馬肺峽、崆嶺灘] 、米倉峽、(香溪)——秭歸、巴東——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夔府的江岸
四、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1、在三峽中,最吸引游客的應該是巫峽。聽課文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讀錄音,找出這兩段所寫的內容,看看巫峽的美體現在什么地方?
。ㄟ@兩段主要寫了巫峽的江水、山和云。)
2、自由讀七、八段,分別找出一個排比、擬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這個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灘”等詞,突出了江水的險。
②擬人句:“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边@個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點——高。運用擬人法描寫巫峽山的高峻,非常生動,將群山寫活了。
、畚椎脑啤坝邢衽qR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這個句子生動地寫出了云霧的奇幻多變。
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通過從側面寫飛鳥飛不過峰頂烘托山峰的高峻。
五、認真閱讀課文,小組合作填寫下表:
景物特點詩、諺、典故感覺
總說三峽:險惡、最為險惡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驚異
西陵峽:
黃貓峽山高不險、水急不峽緊張
燈影峽江北山險峻而干枯無味,江作者即景詩輕松、悠閑南山玲瓏秀麗樹木青蔥可愛。崆嶺峽牛肝馬肺峽:山象刀劍削成,青灘葉灘不算灘極為可怕成窄門。崆嶺才是鬼門關崆嶺灘:水從高處倒注
米倉峽水沒以前急,山更險峻王昭君浣裝(典故)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巫峽:水險、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峽:山勢稍低平、水勢仍險急劉皇叔托孤凄涼
白帝城、孫夫人廟;
松樹、八陣圖、鐘聲
走完三峽:山勢平敞些、江面寬得多水勢也平得多。輕松
六、小結
三峽是我國的風景勝地,神奇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它的人文景觀都令我們神往,希望同學有機會能親身感受三峽的神奇風光。
七、作業(yè)
1、字詞積累解釋造句
2、課后練習四
第二課時
一、復習
學生收集的有關資料,在小組交流,推舉代表上臺講述想象的大壩建成后的三峽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詩句、諺語、典故的作用
1、民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渲染了三峽一帶的險惡、悲涼的氣氛,為全文定下基調。
2、作者即景詩“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
詩中“江南味”“垂楊”“花”,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黃陵廟一帶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黃陵廟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特點
3、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表現了崆嶺灘的險惡、可怕。前句運用對比手法,突出顯現崆嶺灘,后句中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可見,令人望而生畏。
4、詩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突出贊賞詩中“赴”字運用之妙,從而進一步表現了沿江兩岸如群馬奔馳的山勢,詩的后句也贊揚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劉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寫白帝城樹木青蔥,玲瓏可愛,另一方面寫劉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慘故事,突出了三峽景色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耐人尋味。
6、歸納總結
自古以來,凡名山名川均與名人、詩、諺、典故結下了不解之緣,呈現出與自然共生共榮,相輔相成,相映成輝的奇特現象。長江三峽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揚四海,一方面固在其為自然景觀,因山水雄、奇、險、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眾多的人文景觀,得益于歷代騷人墨客傾情三峽,留下一串串光輝足跡于山巒水畔,寫下一篇篇不朽詩章傳頌于后世,在長江三峽滾滾不盡的激流里,流淌著多少千古絕唱、千古佳話!三峽給歷代文人以文學的養(yǎng)料和創(chuàng)作激情,而他們則報答三峽以文珍墨寶和名人效應。
三、品味語言
思考練習三:學生討論、交流、歸納。
1、作者用十分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江水的險,四個排比短促有力,讀起來給人以窒息的感覺。“窄、急、曲折、多灘”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齊又稍有變化,讀起來和諧有趣。
2、抓住峰的多與高的特點,語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過一浪,給人以層層疊疊連綿不斷的感覺。運用擬人的手法,以動寫靜,非常生動地表現出了山你追我趕,互比高低的情態(tài),另外還使用頂真的手法“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給人一種循環(huán)往復的感受,很有情趣。
3、運用比喻“像牛馬,像虎豹”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巫山云霧的變幻多姿。另外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廬山的更有趣。
四、歸納文章的寫作特點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井然。文中開始先總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
2、介紹景物時,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
3、采用多種修辭與寫作手法來描寫景物,生動形象。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突出景物的特點,用烘托、對比、反襯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三峽的險惡。
4、文中恰當地引用古詩、諺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到了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
五、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三。
附板書設計:
1巴東三峽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秭歸、巴東——巫峽——瞿塘峽——夔府的江岸
課文《巴東三峽》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3
1、弄清楚游蹤:本文以作者游覽三峽的順序為游蹤。按照三峽: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的順序記敘和描寫。具體為:船從宜昌上駛,首先經過西陵峽(第一段黃貓峽;第二段燈影峽,其間有黃陵廟;第三段崆嶺峽,其中有牛肝馬肺峽,崆嶺灘等處;第四段是米倉峽,出峽處有香溪。船過姊歸和巴東,進入巫峽。過巫山進入瞿塘峽。過瞿塘峽,到白帝城(有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跡),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2、找出文中的景物,分析其特點:文章記敘和描寫的景物分別為:
西陵峽:
黃貓峽:水、山(略寫)
燈影峽:黃陵廟:(樹木、花、竹子、青煙)——優(yōu)美秀麗
崆嶺峽:牛肝馬肺、崆嶺灘——最為可怕
米倉峽:香溪、山峰——高峻
巫峽:
水——險(窄、急、曲折、多灘)
山——高(筆直、整齊、險峻)
云——奇妙多變(奇形怪狀)
瞿塘峽:
滟滪灘——險急
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遺跡———三峽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3、體味文章語言的特點:
。ǎ保┪闹幸昧艘恍┰、民諺、典故,渲染氣氛,收畫龍點睛之效。
文中開頭引用民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渲染了三峽一帶險惡、悲涼的.氛圍,為全文定下基調。民諺“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表現了崆嶺灘的險惡?膳隆G熬溥\用對比手法,突出顯現崆嶺灘,后句中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惡可見,令人望而生畏。引用杜甫詩句“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突出贊賞詩中“赴”字運用之妙,從而進一步表現了沿江兩岸如群馬奔馳的山勢。作者的即景詩句“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用“江南味”“垂楊”“花”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黃陵廟一帶山水景色之美。文中寫白帝城,引用劉皇叔托孤的故事,突出了三峽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更耐人尋味。
。ǎ玻┳髡邔懳讔{的江水,突出一個“險”字,抓住江水“窄”“急”“曲折”“多灘”等特點。寫巫峽的山,突出其山峰之“高”,抓住其“筆直、整齊、險峻”的特點。作者并未親見巫山之云,文中描寫乃根據道聽途說,發(fā)揮想象,抓住了巫山云霧奇妙多變的特點。
。ǎ常┳髡哌\用大量的修辭方法來寫作這篇游記,是文章語言的一大特點。
引用:“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比喻:“兩眼凝望著那些刀劍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著的江水”
“只見頂上云霧騰騰,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
擬人:“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
反復:“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
“偶爾看見一只黑色的鳥,拼命的飛,拼命的飛,”
反問:“萬一那山頂上崩下一塊石頭來,或是船觸著石灘,那不就完了嗎?”
【課文《巴東三峽》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巴東三峽教案06-11
《巴東三峽》教案01-26
《巴東三峽》教案03-07
《巴東三峽》教案11篇03-11
《巴東三峽》語文教案01-26
《巴東三峽》教案13篇03-13
巴東三峽說課稿05-20
《巴東三峽》說課稿06-29
《巴東三峽》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