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11-20 10:24:03 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經(jīng)典(6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3、學習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課文描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的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

  教學難點:

  品味老人話語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學習課文描寫人物的方法,能仿照課文寫法描寫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設疑激趣。

  1、出示:平凡的就是偉大的。指名讀、齊讀。

  2、為什么要讀這句話呢?因為這句話是有哲理的。我相信同學們學完這節(jié)課后就會明白這句話的道理。

  二、導入新課。

  1、大家都有過各種各樣的理想,比如做科學家、畫家、醫(yī)生、運動員等等?墒,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做這種工作呢?(板書:掃路人)

  2、指名說說想不想,并陳述理由。

  3、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為什么要寫“掃路人”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這樣的掃路人。(補全題目,板書:天游峰的)

  4、齊讀課題,突出“天游峰”和“掃路人”。

  5、從課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課文既寫了天游峰,又寫了掃路人)

  6、課文洋洋灑灑幾百字,實際上就是寫了這兩個方面,那么天游峰是個怎樣的山峰,這位掃路人又是一位怎樣的人呢?

  三、品讀課文,感悟天游峰的“高”和“險”。

  1、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天游峰是個怎樣的山峰?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用“”畫出文中寫天游峰的語句,讀讀這些語句,想一想天游峰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2、學生帶問題默讀課文,自讀自畫自悟,師巡回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

  3、交流:(指名說,相機出示第2節(jié)、第7節(jié)(第7節(jié)最后一句不出示),抓住重點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天游峰的高、險)

  ①“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保U)“九百多級石梯”,(高,臺階多)“銀絲”、“拋”、“仿佛風一吹就能斷掉似的”(險)。教學時抓住“拋”字用換詞法(落)指導學生朗讀感悟。

  ②“終于”、“好不得意”(以人物的心情來反襯天游峰的高和險,天游峰很高,要上去很不容易,正因為不容易,所以作者上去了才會“好不得意”)

 、邸绊斕炝⒌亍保ǜ撸吧仙骄虐俣嗉,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保ㄅ_階多,要登上去很累)“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卻步,半途而返”(游人上去都很吃力,烘托天游峰很高很險)

 、苤笇Э磮D體會。

  4、整體出示第2、7兩節(jié)(第7節(jié)最后一句不出示)。聽課文配樂朗讀,體會天游峰的高、險。

  5、齊讀這兩節(jié)。

  6、天游峰是這樣的高這樣的險,臺階是這樣的多,可是有一位老人卻要天天掃這些臺階——(紅色顯示第7節(jié)最后一句)

 、冽R讀。

  ②我為什么要倒抽一口氣?(因為天游峰又高又險,老人的工作量很大,令人敬佩。作者看到掃路人這樣不怕危險,不顧勞累地掃石階,感到很驚訝!很佩服!)

 、劭刹豢梢园选耙患壱患墶备臑椤耙患壖墶?你從中讀出了什么?(老人掃得很認真、一絲不荀)

 、苤笇Ю首x:“一級一級”要慢些,要讀出老人掃得很認真、一絲不荀,是一點一點掃的。省略號要慢兩拍,因為掃地掃得很累,“倒抽一口氣”要輕些。

  7、過渡:天游峰很高很險,游人登上山都會氣喘吁吁、大汗淋漓,這位老人卻要每天重復做著這樣繁重的工作,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老人呢?

  四、品讀課文,感悟老人形象。

  1、出示文中彩圖,師解說:這就是天游峰的掃路人,他手里拿著一把掃帚,頭發(fā)、胡須都是白的說明他的年紀很大,從他微笑的神態(tài)可以看出老人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也很快樂。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這位老人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寫老人的句段,用“”標畫有關語句,并注明你畫的文字是從哪個方面刻畫老人形象的。

  2、生自讀、自畫,師巡回,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3、交流:(指名說,相機出示相關段落文字,抓住重點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老人的形象)

 、倮先说耐饷彩鞘裁礃幼拥模恐该f,出示第3、8兩節(jié)(寫外貌的文字用紅色強調)

 、谶@樣的老人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褪色”“運動鞋”說明老人節(jié)約、樸素、辛苦、生活條件不優(yōu)越!熬荨薄笆菹鳌薄镑詈凇薄熬季加猩瘛闭f明老人很健康、有精神、很勤勞!按壬啤闭f明老人很善良。

  讀了這段文字,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概括一下。指名說。

  4、我為什么會注意到這位老人?是什么吸引了我?(聲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聽到了掃路聲)

  讀第2節(jié)相關文字。

  5、這兩段文字都是描寫老人外貌的,為什么要分開呢?兩次描寫有什么有不同?(從作者的角度看,第一處是粗看,因為“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作者是無意中聽見“嘩嘩”的掃路聲被吸引過去的,他對老人只是初識,并不了解。所以這時候只能從穿著等方面對老人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處是仔細打量,因為“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這次是因為老人和作者交談了很多,作者對老人每天掃一千八百多級石階很佩服,這時他是懷著很深的敬意來看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細。)

  讀這兩外文字(以藍色出示)

  6、作者為什么要仔細打量這位老人呢?指名說(敬佩、佩服)。老人是怎樣談自己的工作的?

  引出4—6節(jié)。指名讀。交流、體會:“沏茶”說明老人熱情好客。“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上,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說得輕輕松松,自在悠閑。”說明老人不怕累、能吃苦,喜歡自己的工作,對這份工作很滿足,工作雖重但心情很好!皰咭怀蹋怀獭,如果天游峰不干凈,就沒有“好山好水看一程”。他把掃路當成了欣賞風景,一路掃來,風光無限,盡情欣賞,免費旅游。累在身上,樂在心里。

  7、這位老人多大了?(70歲)出示第9—12節(jié)。讀。老人說這話時是什么神態(tài)?(悠然)老人會離開這里嗎?(不會)把“我能舍得走嗎?”改為陳述句(體會反問句的強烈語氣,更能從中體會老人對生活的熱愛)。為什么不想離開?(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種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氣,而且還有花鳥作伴。體會老人對大山的情懷。)用“因為……所以……”進行說話練習。

  練讀,讀出老人的悠然神情和不舍的語氣。

  8、過渡:這位老人的態(tài)度感動了我,所以我在臨走時————(出示第11、12節(jié))

  抓住“緊緊”“再”體會。(“緊緊抓住”說明作者感情深摯,握手表示友好,“緊緊地抓住”抓得更緊了,說明他們兩個人的心靠得越來越近了。“再”就是又一次。下山后他還要回來,30年以后還要來,這么長的時間都沒忘記這位掃路人,可見掃路人在“我”心中位置很重。)

  為什么是30年后再來看老人?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祝福,對老人的信心)“30年后,我照樣請您喝茶!”表現(xiàn)了老人的自信和對生活充滿信心。老人能活到100歲嗎?為什么?(勤勞,天天這樣掃,鍛煉了身體;山上空氣好,環(huán)境好;老人不會離開這里更不會死去;老人有自信有信心能活到100歲)

  引讀這兩節(jié),體會老人的樂觀、自信、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9、課堂練習。

 、倮先藧厶煊畏澹瑦圩约旱墓ぷ,不舍得離開這里,宿鳥也不舍得離開這里,它們撲棱棱地飛起來又悄悄地落在原外。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伴隨著我回到住地;氐阶〉,作者打開筆記本,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谛β暷艹掷m(xù)這么長時間嗎?為什么說“笑聲一直伴隨著我回到住地”?(笑聲留在我的心里,“一直伴隨”表示時間很長很久,說明掃路人對“我”的影響太深了,一輩子都忘不了。)

  改寫課文最后一句話:XXXXXXXX“這充滿自信、豁達開朗的笑聲,一直XXXXXXXXX。”

  練寫。指名讀一讀。

  10、分角色或自由朗讀3—12節(jié)。

  五、拓展研討。

  天游峰又高又險,臺階又多,游人登上山都會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感到很累。我也由于登上了山而好不得意。那這位老人每天都要登山、掃臺階,他累不累呢?(出示相關語句)學生讀一讀、議一議。

  交流:身累心不累。累:天游峰高、險、臺階多,天天掃當然累。不累:習慣了;不舍得離開;掃干凈了路心里高興不覺得累;以苦為樂,熱愛生活;愛上了這里愛上了這個工作把工作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從老人輕輕松松的語氣、悠然自得的神情可看出;從老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樂觀豁達)可看出。

  六、總結課文。

  正因為老人這種豁達開朗的心胸,他才會在這武夷山的第一險峰上風里來,雨里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辛勤勞作;正是這種平凡卻偉大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也讓我們接受了一次難忘的心靈洗禮,可見————(出示:平凡的就是偉大的)齊讀。我們都是平凡的,但我們要向這位老人學習,學習他以樂觀自信,豁達開朗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就讓我們記住這位老人吧—————齊讀課題。

  七、作業(yè)。

  1、仿照課文寫法(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側面烘托),觀察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用準確生動的詞句寫一段話,反映人物的特點。

  2、閱讀相關的文章:《峨眉鋪路人》、《守林人》、《挑山工》。

  板書設計:

  天游峰的掃路人

  天游峰高而險臺階多難攀登

  不舍得累歲

  掃路人不怕累能吃苦愛生活

  樂觀自信豁達開朗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要求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掌握課文中的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提心吊膽、嘗試造句。

  3、在朗讀中感受黃河風浪的險惡和艄公的勇敢、沉著和智慧,進而體會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本質力量。

  4、模仿最后一段的構段和表達的方式寫出一位自己所敬仰和贊頌的人。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點和功能。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合作討論去感受、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艄公的.形象內涵。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教學準備

  1、預習

 。1)讀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朗讀要正確,通順。

 。2)通過結合上下文和理解生詞,無法自己理解的詞語或句子請做上記號。讀不懂或有疑問的地方可通過問題的形式記下來,準備課上討論。

  (3)收集課文中和課外書中描寫黃河的詞語和句子,準備課上交流。

 。4)從課外書或網(wǎng)上去尋找黃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圖片。

 。5)在人與外界的各類挑戰(zhàn)中,除了課文中介紹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種人,請你收集一些介紹他們的有關資料。

  (6)理解詞語(帶點的字先理解)

  筏子 竹篙 膽戰(zhàn)心驚 驚濤駭浪 如履平地 提心吊膽

  2、課件制作

  3、其它準備工作

 。1)課前教師提供一些關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資料,分發(fā)給學生。

 。2)課上準備好電腦,實物顯示頻、投影儀器等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解題質疑

  1、談話引入,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與黃河有關的課文,(板書:黃河)同學們,在你腦海中,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請誰來說一說。

  2、課文寫到了黃河,作者面對黃河時,他的所見所感也是通過豐富的語言傳達出來的,出示:黃河滾滾 萬馬奔騰 濁浪排空 波浪滔滔驚濤駭浪 激流 湍急 洶涌 膽戰(zhàn)心驚 提心吊膽 如履平地。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么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里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1.美國有個叫詹姆斯的建筑師,他被我們中國人所熟悉,并不是因為他在建筑上的成就,而是因為他的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篇文章。

  2.揭題,齊讀課題。

  區(qū)別“釣”與“鉤”,(“鉤”像魚鉤掛魚餌。)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劃記不理解的詞語以便交流。

  2、檢查生字詞語。(出示課件)

  出示詞語,指讀,齊讀。

  理解不懂的詞語,文中還有什么不懂的詞語(理解詞語的方法可以是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還可以借助工具書字詞典。)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想辦法弄懂,這才是學習語文該有的態(tài)度。

  3、再次讀題,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課題質疑(作者得到了什么啟示,釣魚為什么會帶來這樣的啟示)。

  4、課題是“釣魚的`啟示”那么作者到底釣魚得到了什么啟示呢?先找出來讀一讀。(課件打出來,引導學生理解啟示)

  5、為什么釣魚會給作者帶來這樣的啟示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經(jīng)歷了怎樣的事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作者經(jīng)歷了什么事情,這件事情是按什么線索寫的。)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在美麗的夜色中,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要我把鱸魚放回去,可是我卻不情愿,我的心情隨著事情的發(fā)展不斷變化著,請學生們再讀課文3-9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畫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如果課文中有合適的詞語你可以把它圈畫出來,用它來概括,如果沒有你可以自己歸納,把你認為恰當?shù)脑~語寫在相應的句子旁邊。釣魚的啟示優(yōu)秀教案設計

  學生自學圈畫。

  2、交流反饋:我釣到魚后,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知道的?我為什么得意呢?(一,很難釣上來。二,很大,很漂亮。三,花了很長時間。)再讀句子。

  3、這么難得釣上一條大鱸魚,爸爸讓我放生,我的心情又怎么樣呢?你從哪里知道的呢?

  4、“我哭出了聲”,可是父親依然堅持要我放生,此刻,我的心情又是?你從哪感受到作者的“依依不舍”?

 。ㄔ俅危。)

  四、課后練習,復習鞏固

  學到這里,你能完成大屏幕上的填空題嗎?

  當“我”釣到大鱸魚時,________;爸爸要“我”把大鱸魚放回湖里時,_________,

  但因為爸爸的話沒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事情過去34年后,我從中得到了深刻的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結課文,引起下堂課。

  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兩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這件事,會怎么樣影響我的成長?這些內容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懂得只有認真、虛心、耐心,才能把本領學到手。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理解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回答課后的思考題;

  朗讀課文;

  練習用“先……再……然后……”說話。

  教學重點:

  了解這篇童話所要說明的道理。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課后思考題。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帶、頭飾。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一)你一定喜歡童話吧,說出你學習過的一篇童話的題目。

 。ǘ度壶B學藝》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話。讀讀課文,想想

  “群鳥”是指哪些鳥?它們是怎樣學藝的?你知道這些鳥的窩是什么樣嗎?

 。ㄈ┰谧x的時候,遇到不懂的詞語查查字典。

  二、指名認讀詞語卡片

  fegrave;ng huaacute;ng xuǎn chagrave; lěi

  鳳凰 選 好樹 杈壘 起

  wěn yaacute;n tuograve; shugrave;

  安 穩(wěn)房 檐唾 沫舒 服

  cāo jigrave;n qiě

  粗 糙不 僅 而且

  三、聽課文錄音,思考預習題2

  四、讀懂課文內容

 。ㄒ唬┨釂枺骸叭壶B”指的是哪些鳥?向誰學藝?學什么?

  1!叭壶B”指的是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小燕子。

  2。群鳥向鳳凰學藝。

  3。群鳥向鳳凰學習搭窩的本領。

 。ǘ┞(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許多鳥都向鳳凰學過搭窩,可是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哪些鳥仍舊不會搭,哪些鳥搭的窩很粗糙?為什么?)

  1。貓頭鷹仍舊不會搭窩,沒有窩住。因為貓頭鷹最不虛心,剛聽鳳凰講個開頭,就認為沒有什么好學的就飛走了。(讀有關課文。)

  2。老鷹、烏鴉、麻雀搭的窩很粗糙,因為他們學到一點兒就走了,以為自己會了。

  老鷹聽剛說要在樹上搭窩,就想,原來就是找個樹杈,就飛走了。所以老鷹的窩只是幾根樹枝搭成的。(讀有關課文。)

  烏鴉聽說要把叼來的樹枝,一層一層地壘起來,以為自己會搭窩了,就飛走了。所以烏鴉的窩是用許多樹枝壘成的。

  麻雀雖然把窩搭在房檐下,卻不舒服,因麻雀只聽鳳凰說應該把窩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風,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樣就飛走了。他并不知道應該怎樣搭窩。(讀有關課文。)

 。ㄈ┲挥行⊙嘧哟畹母C,不僅漂亮,而且又結實,又暖和。(小燕子搭的窩為什么這么好?)

  小燕子認真地聽完鳳凰講怎樣搭窩,學到了本領。

  小燕子很虛心,從頭至尾都認真聽鳳凰講怎樣搭窩,聽完還向鳳凰表示感謝,他真學會了怎樣搭窩。(讀有關課文。)

  (四)誰能給這些鳥的學習態(tài)度,按從差到好排排隊,并說出排隊的理由。

  貓頭鷹最不虛心,剛聽了個開頭,就認為沒有什么好學的,就飛走了。他沒學到本領,不會搭窩。

  老鷹、烏鴉、麻雀都是學到一點兒就走了,以為自己會了,他們搭的窩都很粗糙。

  小燕子學習態(tài)度認真,搭的窩最漂亮、結實又暖和。

  五、按課文內容填表

  六、教師先指導填一行,再讓學生獨立做,然后訂正

  七、小結·提問:這篇童話講的是一個什么故事

  這篇童話講的是貓頭鷹、老鷹、烏鴉、麻雀、小燕子向鳳凰學習搭窩的本領,結果有的仍舊不會搭,有的搭的窩很粗糙,唯獨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業(yè):練習朗讀課文

  板書(同上表)

  第二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提問:小燕子學習用泥壘窩一共有幾道工序,按順序說說各是什么

  先在書上找出有關的句子,再回答問題,并用帶點的詞說話。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勻了,再一層一層地壘起來,然后叼些毛和草鋪在窩里!

  1。叼、拌;2。壘;3。鋪。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學習了這篇童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ㄒ唬┎惶撔木蛯W不到本領。

 。ǘ┎徽J真學習,就學不好本領。

 。ㄈ┮托牡貙W完,才能學到本領。

  (四)只有虛心、認真、耐心地學習,才能把本領學到手。

  四、指導朗讀

  朗讀課文要注意讀出各種鳥的不同語氣。

 。ㄒ唬P凰:自始至終都在認真地教,它的話要讀得親切而耐心。

  教師示范:“學本領要有耐心;沒有耐心,什么也學不成!

  學生每人自己練習,只讀鳳凰說的話,然后指名朗讀。

 。ǘ┨釂枺鹤x貓頭鷹的話,應是什么語氣?

  貓頭鷹不虛心,認為鳳凰“不見得有什么真本領”。應讀出驕傲的語氣。(讀貓頭鷹的話。)

 。ㄈ┨釂枺鹤x老鷹、烏鴉、麻雀的話,應是什么語氣?

  1。老鷹、烏鴉、麻雀只聽了一部分就以為學會了,也表現(xiàn)很不虛心,應讀出洋洋得意的語氣。

  2。課文中三、四、五小段寫鳳凰的話時,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號?

  這里表示鳳凰的話還未說完,這些鳥就不耐心地打斷鳳凰的話,朗讀時這些鳥的話,要和鳳凰的話緊緊接上。

  練習這三段朗讀時,只讀對話,不必讀提示語。對話的連接要緊湊。

  3。分角色朗讀練習。

 。1)一人讀鳳凰的話,三個小組分別讀一種鳥的話,注意語氣和對話的銜接。

 。2)指名4人練習朗讀。

 。ㄋ模⿲W生戴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條件的可排練成課本。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理解“焚燒、千錘萬鑿、粉骨碎身”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竹石》。

  3.借助注釋和詩歌背景,了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

  4.了解詩人的崇高志向和節(jié)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以及堅韌不拔、不怕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了解詩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件出示馬圖)

  馬,在中國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戰(zhàn)場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代有一位詩人生平寫了幾十首有關馬的詩歌作品,馬對他來說有著怎樣的特殊意義呢?今天我們就通過一首古詩,去探索李賀的精神世界。(板書課題:馬詩)

  二、簡介作者

  李賀(約公元790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chuàng)者”。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并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fā)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jīng)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詩鬼”。李賀因長期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時英年早逝。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通詩句。

  2.誰來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一聽?(教師隨機指導,出示詩的朗讀節(jié)奏)

  3.指名再讀,評價。

  4.教師范讀,學生跟讀,最后全班齊讀一遍。

  5.通過剛才的朗讀,請大家思考:詩題中的“馬”是指哪種馬?(戰(zhàn)馬)

  6.從哪里能看出這是一匹戰(zhàn)馬?(大漠、金絡腦)

  7.理解字詞。

  大漠:廣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這里借指邊塞。

  鉤: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何當:何時將要。

  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

  踏:跑。此處有“奔馳”之意。

  師小結:通過了解字詞的意思,我們可以判斷這是一首邊塞詩。

  四、品味古詩

  (一)學習第一、二句。

  1.朗讀第一、二句詩,小組討論:

  (1)這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這是什么描寫?寫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作者為什么特意描寫“大漠”“燕山”這些地方?這對表現(xiàn)馬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2.小組派代表匯報。

  3.結合注釋,思考這兩句詩寫了什么樣的場景。(引導學生想象)(空曠的大漠上,沙子如雪一般。連綿的燕山上,月亮像彎鉤一樣。)

  4.“沙如雪”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沙子的?(觸覺:冰涼的;顏色:白色。)

  5.為什么沙會是如雪的白色?(因為月光的照耀,所以是潔白的。)

  6.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色給你帶來什么感受?(空曠寂寥,清冷荒涼)

  7.師補充:“鉤”在古詩中一般指吳鉤,是春秋時的一種兵器!霸滤沏^”不僅寫出了月亮的形狀,同時也是一種勵志報國的精神象征。

  (二)學習第三、四句詩。

  1.為什么作者會期盼給馬戴上金絡腦?(給馬戴上金籠頭,說明這匹馬很貴重,很受重用,作者明寫馬受到重用,實際暗指自己渴望受到重用,上陣殺敵。)

  2.詩人想借“快走”“清秋”表達什么?(“快走”是快跑的意思,寫出了馬馳騁的樣子;“清秋”是深秋的意思。表達出詩人渴望馳騁疆場,肅清敵人的志向。)

  3.那詩人的愿望有沒有實現(xiàn)呢?(沒有)從哪里看出來?(“何當”說明沒有實現(xiàn)。)

  五、理解情感,學習寫法

  1.再讀本詩,作者通過寫這首詩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渴望建功立業(yè),但是又不被賞識,無法實現(xiàn)夢想的無奈。)

  2.這與“馬”又有什么關系呢?(詩人把自己想象成戰(zhàn)馬,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馬身上。)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他的感情的?(托物言志)

  4.講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將個人之“志”依托在某個具體之“物”上,于是這個“物”便有了某種象征意義,成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李賀的《馬詩》,領略了古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感受到古人報效國家的愛國熱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李賀一樣,不忘初心。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古詩《馬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指名說)

  2.指名背誦《馬詩》。

  3.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古詩《石灰吟》和《竹石》。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一)初步感知大意。(以學生自學、匯報為主)

  1.認識生字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了解詩的意思。

  2.教師相機指導。

  3.學生交流匯報。

  (二)學習《石灰吟》。

  1.逐句理解詩意。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千錘萬鑿:指用鐵錘擊,用鋼釬鑿。這里形容開采礦石非常艱難。等閑:平常。這句詩的意思是:經(jīng)受千錘萬鑿才出深山的石頭,把烈火焚燒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2)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粉骨碎身:指石灰使用時,要碎散成粉末。渾不怕:一點也不怕。渾:全,全然。清白:指高尚的節(jié)操。這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懼怕,只要將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間。)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學習《竹石》。

  1.逐句理解詩意。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這句詩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jīng)Q不放松,竹根扎入破裂的山巖之中。)

  (2)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任:任憑。爾:你。這句詩的意思是:遭受無數(shù)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讓它屈服。)

  2.整體理解詩意。(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三、品讀古詩,感悟感情

  1.這兩首詩,分別描繪的是石灰與竹子,說一說石灰與竹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石灰:開采石灰時非常艱苦,石灰燒制時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學生朗讀,讀出石灰面對各種考驗時的泰然自若。)

  竹子:長在高山巖石中,高大挺拔,經(jīng)受各種磨難仍永不屈服。(看圖,感受竹子的堅強。學生朗讀,讀出長在巖石中的竹子那種在艱難、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仍然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精神。)

  2.再讀古詩,思考:詩人僅僅是在贊美石灰、竹子嗎?聯(lián)系作者寫詩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生平,小組討論,看看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匯報)

  (1)《石灰吟》:抓住“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來感受,重點體會“清白”,“清白”到底指什么。(“清白”指的是石灰的顏色,隱指高尚的節(jié)操。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拿石灰自喻,說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骨碎身,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達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潔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教師小結:這種寄意于物的手法就叫作“托物言志”。

  (2)朗讀,把詩中“物”的形象與所蘊含的精神融合起來,讀出作者的情感。

  (3)《竹石》呢?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舉手說)

 、佟吨袷芬灿猛形镅灾镜姆椒,表達了詩人的情感。作者借贊美巖竹的頑強,說明做人要有骨氣,不能隨風倒。(指導學生朗讀,讀出這做人的道理)

  ②再聯(lián)系詩人的時代背景,我們也能看到詩人對當時黑暗、污穢的社會不妥協(xié)的斗爭意志和高尚節(jié)操。(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詩人所言的志向)

  四、總結

  1.同學們,我們這兩節(jié)課學的三首古詩,它們具有什么共同特點?(托物言志)

  2.在學古詩時,我們不僅要從字面上理解古詩的表面意思,還要結合作者生平與時代背景來理解古詩隱含的意思。這種方法你學會了嗎?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這次“口語交際”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題目《留心觀察》,二是兩段文字說明,三是兩幅小插圖。要求學生把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說一說,也可以考考其他同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及善于觀察的。

  二、教學理念:

  貼近生活,凸顯生本,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體現(xiàn)聽與說的多邊和諧互動。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其與口語實踐同構共生,以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及勇于發(fā)表見解、善于傾聽發(fā)言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激發(fā)他們善于觀察的興趣。

  2、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口語交際過程中,學習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觀察所得。

  3、通過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

  四、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己在生活中觀察到了什么。

  五、教學準備:

  1、提前一周布置大家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2、錄音詞帶,歌曲詞帶。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聽錄音,明確交際內容。

  1、(錄音)龍龍:“文文,咱們每天上樓,可是你知道每段樓梯有多少階嗎?”文文:“這個,我沒數(shù)過。那你知道咱們教學樓有多少窗戶嗎?從正面看!饼堼垼骸鞍!我也沒觀察過。小朋友我們倆啊,都是不善于觀察生活的孩子。你呢?你對周圍的事物留心觀察了嗎?把你觀察到的和大家說說吧!”

  2、提問:聽了文文和龍龍的活,你知道我們今天這節(jié)口語交際課要說什么了嗎?

  (二)創(chuàng)設情境,相互交流。

  龍龍要送我們一首歌,我們一起聽聽吧!(錄音)《上學歌》

  1、交流上學路上你都觀察到了什么?

 、偻澜涣鳍谌嘟涣

  :一路走過,我們到了學校,你聽。ㄤ浺簦墩n間十分鐘》

  2、交流在校園里你都觀察到了什么?請大家結合你觀察到的提幾個問題,考考你的'同桌,看誰是平常最能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孩子。

  3、在其它地方你還觀察到了什么?能不能向大家介紹一下。

 。ㄈ┒喾ú⒂茫故居^察所得。

  1、把你觀察到的事物畫出來。

  2、將畫貼到黑板上,考一考,這都是哪些地方,什么事物?

  3、評出“最善觀察”獎

  (四)回顧,開展活動。

  (錄音)小朋友們,你們可真是善于觀察生活的孩子,能將周圍的事物介紹得這么詳細,真為你們高興!

  可是,你知道嗎?我們周圍的事物也在不停地發(fā)生著變化,今天這樣,明天可能就變樣了!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加留心觀察周圍的世界,將這些變化及時地與同學們和老師交流,加油吧!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小學教案02-21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故事教案02-12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3-30

小學語文荷花教案07-11

小學語文的優(yōu)秀教案10-17

小學語文教案06-24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案08-22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