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yōu)秀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馬”為主題,選文有說明文、散文,有古詩和現代自由體詩歌。《鞏乃斯的馬》為散文,寫群馬奔騰的動態(tài)局面如“山洪奔瀉”驚心動魄。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馬的熱愛之情,從中指出我們人類的生活與馬息息相關,說明了馬是人類的好朋友。作家周濤對于西部有著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他的文章和他對西部的感情一樣寬廣而深厚,執(zhí)著且激情澎湃。正如他自身所說的“我希望成為這塊土地的代言人。”“遼闊”是他表示文章的藝術張力,《鞏乃斯的馬》借助對馬群奔跑局面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對不受羈絆的生命力的向往與渴求。
學生分析
學生對于《鞏乃斯的馬》所描繪的馬群奔跑場景并不熟悉,體會課文難度較大。課前學生收集了許多資料,包括作家自己以和鞏乃斯當地的情況。學生們通過第一課時對馬群、鞏乃斯當地的諸多介紹,基本了解感悟了作者寫作的目的以和鞏乃斯馬群奔騰的局面。學生對課文進行了畫批,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初步感受到了散文語言的感染力。在課堂學習中,學生質疑、討論、朗讀等使用各種方法學習體會課文,對場景的描寫手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教學設想與目標
1.讀中感悟。讀文百遍,其意自現。這樣一篇極具特色的文章,一定要抓“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感染,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群馬奔騰的壯闊氣勢。為使學生能很好地進入語境,教師富有激情的范讀應起到積極的作用。
2.讀寫結合。從文章中學習語言文字的用法,體會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學習寫作的精妙方法。把閱讀和寫作緊密地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文中的比喻句多、奇、大氣,是學習和積累的好資源,應該讓學生有充沛的時間通過讀和想象體會這些比喻句的生動之處,并和時練筆,反饋收獲。為使學生的練筆有話可寫,有感而發(fā),可以為學生播放馬群奔跑的影片片段,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心靈真正受到震撼。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馬的精神,其中國特色和風格,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2.使學生了解說明文的寫作特點和學習記提綱式筆記。
教學過程:
課前精彩兩分鐘:繼續(xù)介紹馬
一、 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見到過真正的馬群嗎?
生:見過,去草原旅游的時候常能見到,但是散養(yǎng)的居多,很少能見到成群結隊的馬群。
生:沒親眼見過,只是在影視作品或查找到的資料中看過,體會不深。
師: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氣勢雄偉壯觀,極為震撼,那種局面必需親身經歷才干體會。
生:雖沒親自見過,但很向往,想見一見。
師:沒見過的同學也不用遺憾,以后會有機會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神秘的鞏乃斯,通過語言文字來領略這世間罕見的場景。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說一說鞏乃斯的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W生默讀補充畫批、質疑)
生:鞏乃斯的馬數量眾多,氣勢宏大。
鞏乃斯的馬形態(tài)各異,充溢旺盛的生命力。
鞏乃斯的馬群有著一種頑強的精神。
師:是啊,對鞏乃斯的馬群奔跑局面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對不受羈絆的生命力的向往與渴求。
二、課中研討
師:從對暴風雨中馬群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ㄊ占M內的各種意見、條理各種意見、組織語言并征求同組成員的意見)
讀中感悟,學生朗讀。
生:馬,這不肯安分的生靈從無數谷口、山坡涌出來,山洪奔瀉似的在這原野上匯集了,小群匯成大群,大群在運動中擴展,成為一片喧叫、紛亂、快速移動的集團沖鋒!
師:作者運用擬人、比喻的寫作手法生動逼真地把馬群奔跑的局面展現出來。馬的精神以和對生命的向往與渴求躍然紙上。
生:有的瘋狂向前飛馳,像一隊尖兵,要去踏住那閃電;有的來回奔跑,儼然像臨危不懼,收拾殘局的大將;小馬跟著母馬認真而緊張地跑,不再頑皮、撒歡,一下子變得老練了許多……
師:排比、夸張的寫作手法把馬的精神和氣勢表達的淋漓盡致。
生: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悲愴蒼勁地嘶鳴、叫喊在擁擠的空間碰撞、飛濺,畫出一條條不規(guī)則的曲線,扭住、纏住漫天雨網,和雷聲雨聲交織成驚心動魄的'大舞臺。
重點品味:涌 奔瀉 沖鋒
師:隨著馬群的奔跑、起伏、跳躍和喘息,我們的心情變得開朗、舒展、壓抑消失,豪興頓起……
品味后練習朗讀、學生評讀
生:文章描寫出了馬群飛奔時的不同狀態(tài),重點體會寫法以和排比句的作用。并通過朗讀表達出自身的理解。
師:應在2自然段重點練習朗讀
重點品味:奏 碰撞 飛濺 扭住 纏住 交織
針對以上幾點展開討論、質疑。聯(lián)系全文談感受
師:馬的狂奔與人的情感宣泄交織在一起,生命力沖擊著陰暗低沉的氣候,在壓抑的環(huán)境中使人重溫到自由的快樂。
生:作者真實鐘情于馬。
師:請大家看一部馬群奔跑的短片,直觀感受偉大的場景。
三、總結
1.“把這幾分鐘見到的記在腦子里,相信,它給予我的將使我中深受用不盡”現在能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了嗎?
在人生的瞬間作者難得地面對了生命界真正的高尚壯烈。
2.小組交流課堂筆記,說說記筆記的方法和收獲。
四、作業(yè)
1.完成《伴你生長》的相關活動
2.摘錄文中的比喻句。
3.收集帶“馬”字的成語。
語文教案 篇2
表達內容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書,它會給我們許多啟示:比如看到一種自然現象,聽到別人一番談論,自己一次偶然的發(fā)現……生活的啟示就在你童年生活之中,啟示無處不在。
表達提示
1.所選擇的事不論大小,一定要有價值,值得回憶,值得品味。
2.把給你啟示的那件事的經過寫具體。
3.講啟示要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授課時間: 累計節(jié)數:
習作指導
1.選材指導
表達”要求選擇自己受啟示最深的'一件事來寫。既然是選擇,就要引導學生在選材上挑一挑、選一選,到底寫什么好,寫什么有意義、有價值。
大事小事都可以,力求新穎獨特。
2.寫法指導
不論寫什么都應該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特別是要好好寫一寫感受最深的地方,從這件事悟出一個什么道理、得到哪些啟示。
3.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
4.先說一說,再動筆寫。
5.互評草稿,受到啟示。
6.修改草稿,再讀。
7.征求同學的修改意見后,抄在作文上。
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嗅、奈”等6個生字,會寫“嗅、呆、奈”等13個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無可奈何、扎煞、掩護”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3、抓住重點詞句,能夠找出文中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學習作者通過神態(tài)、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悟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感悟“母愛”的力量。
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2、感悟老麻雀為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感悟“母愛”的力量。
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能夠找出文中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tài)、動作的句子,學習作者通過神態(tài)、動作描寫來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的生字較多且較為難讀,對于平、翹舌音,要多做強調。在書寫方面,要指導學生注意生字的間架結構,描紅時提示學生多加注意。
2、閱讀教學
通過品析詞句,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精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將閱讀與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促使學生把思想感情遷移到生活中,以表達真情實感。
3、情感態(tài)度
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圍繞“愛”字展開教學,先整體感知文章,再逐一品析重點詞、句、段,在閱讀和品析中感受老麻雀對幼鳥無私的愛,感悟愛創(chuàng)造的奇跡;最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感恩生活中的愛。
【學前準備】
1、預習提綱
。1)認讀生字、詞語,在文中圈畫出生字詞,不懂的地方作標注。
。2)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嗅、奈”等6個生字,會寫“嗅、呆”等13個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無可奈何、掩護”等詞語。
2、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怎樣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1、(出示麻雀的圖片)同學們認識它嗎?你們知道哪些與麻雀有關的成語或俗語呢?
課件出示:
預設:鴉雀無聲;門可羅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同學們知道得可真多。(出示獵狗的圖片)那么關于狗的成語或俗語大家又知道哪些?
課件出示:
預設:雞飛狗跳、雞鳴狗盜、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畫虎不成反類犬。
3、對比麻雀與狗,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預設:麻雀小而弱,獵狗大而強。
4、那么當這兩者相遇的時候,會發(fā)生什么?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設計意圖:
通過圖片的對比,讓學生整體感知獵狗與麻雀的差別,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圈畫出不懂的生字詞,通過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新詞語。
2、多媒體課件出示本課“我會認”中的生字。
課件出示:
嗅奈拯嘶啞龐
注意“拯”是翹舌音,“嘶”是平舌音。
3、出示本課“我會寫”中的生字,指導記憶、書寫。
課件出示:
嗅呆奈巢齒軀掩護幼搏龐量愣
。1)讓學生觀察生字,找出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
(2)區(qū)分形近字:“軀”與“驅”,“搏”與“博”?梢詮钠匀胧,“軀”與身體相關,所以是身字旁,“搏”是用手搏斗,所以是提手旁。
。3)指導書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生字的間架結構。
教師著重指導:“嗅”,注意右部下面有一點;“齒”上寬下窄;“幼”字的偏旁不是“纟”,而是“幺”。
4、出示重點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
課件出示:
搖撼:搖動。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
龐大:(形體、組織或數量等)很大。
5、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根據課件提示,概括課文內容。(先出示填空,學生完成填空后再出示答案)
課件出示:
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在打獵回來的路上,親眼看到獵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的故事。
三、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1、看一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描述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預設:課文一共有7個自然段。第4、5自然段描述了老麻雀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
2、默讀課文,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出各部分的大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歸納。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我”打獵歸來途中,看到一只從巢里掉下來的小麻雀。(教師可教給學生用分清主次內容的方法進行歸納。)
第二部分(4~5自然段):老麻雀在龐然大物——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教師可教給學生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進行歸納。)
第三部分(6~7自然段):小麻雀得救了,“我”帶走了獵狗。(用合并自然段段意的方法進行歸納。)
設計意圖:
教師適時歸納分段常用的方法,一方面劃分段落層次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層次,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分段的段意理解段中的關鍵詞句,明確文章中心。
四、總結
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中卻蘊含著一種濃濃的情感,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情感嗎?(母愛)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感受到了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也認識了更多的生字,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探究作者是如何把這個故事寫清楚的。
五、作業(yè)設計
1、書寫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而表現出的那種強大的力量。
2、重點學習第4、5自然段,進一步學習、掌握具體記敘和表達真實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回憶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指名學生說一說。
2、同學們說得真好,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下老麻雀是怎樣保護小麻雀的。
設計意圖:
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防止學習斷層,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到新課程的學習,溫故而知新。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自讀課文第1~3自然段,弄清這一部分交代了什么內容,了解這一部分是故事的'開始。
2、學生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樣的小麻雀?在書中畫出描寫小麻雀動作、外形的句子。
課件出示:
我順著樹蔭路望去,看見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著小翅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反復讀一讀這些句子,對“呆呆地”和“無可奈何”進行深入解讀,讓學生說一說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這兩個詞語在句中的作用。接下來,讓學生想一想從描寫小麻雀動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們能看出什么。
預設:“呆呆地”說明小麻雀嚇傻了,“無可奈何”說明了小麻雀沒有任何辦法。從小麻雀的動作、外形中,可以看出小麻雀從鳥巢掉落到地上時的孤獨和無助。
設計意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把書多讀幾遍,反復咀嚼文中的關鍵詞語,教師適時給予指引,使得學生讀起來有明確的方向。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比直接告訴學習的結果更重要。
3、小結第一部分的學習,過渡到第二部分。
獵狗發(fā)現了這只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那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我們來看看第二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學生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險是什么?課文中哪句話表明了這種危險?在文中畫出來。
預設:小麻雀的危險就是獵狗想吃掉它!矮C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這句話表明了這種危險。
2、(課件出示句子)從獵狗的動作中,你覺得這只“分明是剛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個怎樣的敵人?
課件出示: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預設:從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的動作看,小麻雀遇到了一個兇狠、比自身強大百倍的敵人。
設計意圖:
將獵狗的兇神惡煞與上文中小麻雀的孤獨無助進行對比,為下文寫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幼兒做鋪墊。
3、品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話。
。1)教師指名學生讀第4自然段的第2、3句話,并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
當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誰出現了?它是怎樣出現的?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表明它的到來讓獵狗意想不到?
預設:獵狗走近小麻雀的時候,老麻雀出現了。課文中用“突然”一詞表明老麻雀來得迅猛,讓獵狗意想不到。
。2)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讀第4自然段中的第2、3句話。(課件出示這兩句話)
課件出示: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3)提問: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為什么說老麻雀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地?
預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了一塊石頭。因為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身的孩子,所以落下得很利落,很干脆。
。4)提問:“絕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是什么樣子的?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預設:“絕望”的意思是沒有希望,老麻雀覺得沒有什么勝算可以救小麻雀!皰熽币辉~形象地寫出了老麻雀臨戰(zhàn)時的緊張狀態(tài),“絕望地尖叫”突出了老麻雀雖然驚恐、害怕,但仍然勇于面對強敵的形象。這里說明了老麻雀拼盡全力,不顧自己的安危,只想著救小麻雀。
4、指名學生讀第5自然段,提出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1)課件出示問題一:
課件出示:
“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準備著一場搏斗!
老麻雀為什么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
預設:因為老麻雀在龐大的獵狗面前是弱小的,沒有任何捍衛(wèi)自身和幼鳥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緊張,“渾身發(fā)抖”。但是,它又十分地憤怒,表示出絕不畏縮的態(tài)度,所以,“發(fā)出嘶啞的聲音”。
。2)課件出示問題二:
課件出示: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薄耙环N強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預設:在獵狗面前,老麻雀沒有只顧自身的安危而丟下自己的孩子不顧,而是毅然猛撲下去,為拯救自己的孩子準備與獵狗進行殊死的搏斗。這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力量就是偉大無私的母愛!
設計意圖:
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體會文中用詞的精妙,這對學生平時的習作也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正如葉圣陶先生所強調的那樣: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
四、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教師讓學生默讀課文第6、7自然段,提出問題:獵狗愣住了,是因為害怕嗎?
預設:獵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被老麻雀奮不顧身救小麻雀的行為所震動。
2、“我”為什么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預設:因為“我”被老麻雀果敢、堅定的行動和奮不顧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動,也由于憐愛之心的驅使,所以“我”急忙喚回獵狗,帶著它走開了。
五、總結全文,揭示主題
1、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正是這種無私的愛,嚇退了獵狗;正是這種偉大的愛,感動了充滿愛心的作者——屠格涅夫。
2、《麻雀》選自屠格涅夫的小說《獵人筆記》,在原文的結尾,其實還有這樣一段話:
課件出示:
是的,請不要見笑。對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鳥兒,對它的愛的激情,我是懷著虔敬之情的。我想,愛比死和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并使它充滿活力。
3、因為愛,小麻雀得救了,我相信,這只小麻雀將沐浴著老麻雀那種濃濃的愛而健康成長。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蓖瑢W們也是沐浴著父母之愛在一天天長大,在你們的成長道路上,也會有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愛的故事。誰來說說你的愛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學生自由暢談故事。
。3)可憐天下父母心,此時此刻的你們肯定有千言萬語想對你們的父母說,就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用行動來表達你們對父母養(yǎng)育的感激之情吧。
設計意圖:
引用“原文”資料補充課內,體現大語文教學觀,讓學生更加明確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愛,維系著生命,使生命充滿活力。引出父母之愛的話題,既使文中的愛得到了升華,同時又將這種愛遷移到現實生活中來,勾起學生回想父母對他們的點點滴滴的愛,使他們明白要對父母的愛懷著感恩之心。
六、作業(yè)設計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好詞佳句。
2、閱讀屠格涅夫的小說《獵人筆記》。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一、閱讀教學。
閱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領會課文潛在內涵的重要途徑。創(chuàng)設多種途徑閱讀,達到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的效果,既有利于學生劃分文章段落層次,還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情感氛圍,如本文通過閱讀,老麻雀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精神深深地刻在學生的心中,使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情感體驗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二、主題升華。
首先,在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適時運用富有感情的語言使學生感受到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其次,憑借語言文字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老麻雀對孩子無私的愛。在教學的結尾階段,當學生感受到了老麻雀的母愛之后,引導學生說說生活中的愛,把思想感情遷移到生活中來,使同學們表達出真情實感。升華文章感情的同時,也使母愛這個話題得到了延伸,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作業(yè)設計。
在作業(yè)設計中增加了課外閱讀推薦,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采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yōu)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范例。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把人和景物綜合在一起,有獨到的好處,可以為學生的習作提供很好的借鑒。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立”“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長句子。
3、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立”“米”。
教學難點:
1、讀好長句子。
2、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猜謎導入
1、猜謎:同學們,老師給大家?guī)硪粍t謎語,想猜嗎?聽好了:三角四樓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粽子)
2、揭題: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粽子有關的文章:《端午粽》。(板書課題:10、端午粽)
這個題目里藏了這節(jié)課我們要認識的兩個生字,分別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你是怎么記住這兩個字的嗎?你用了什么識字方法?(熟字換偏旁認識“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換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認識“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糧食有關,比如“糧”、“粽”、“糟糠”“籽”等。)
3、讀了這個題目,你的小腦瓜里都產生了哪些問號?過渡:那我們就帶著這些小問號一起走進課文。
二、探秘方法,科學識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標出來。
2、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文中的詞語寶寶忍不住要和你們見面了,你們認識他們么?(指名讀一遍)
。1)象形字識字。“米”字和“豆”字這兩個字是從古代的實物演變而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的演變過程。首先來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從中間被上下分開,逐漸的中間兩粒米相連,慢慢又演變?yōu)槲覀儸F在所看到的“米”字。再來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顆豆子細分了,種皮、胚根等都有,后來又慢慢簡化為現在我們所熟悉的“豆”字,這兩個字你記住了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心字底識字。還有兩個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別是“總”和“念”。這兩個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倒八字頭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總”。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憶,口中有所吟,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3)加一加識字。還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比如“節(jié)”、“間”、“分”、“知”、“據”、“帶”。首先來看“節(jié)”字,草字頭加上兩筆(橫折鉤和豎)就可以了,可以組詞節(jié)日。門字框里面加上一個“日”就成了“間”,可以組詞時間!鞍恕弊旨由弦粋“刀”就成了“分”,可以組詞十分!笆浮弊旨由弦粋“口”就成了知,可以組詞知道。提手旁加上一個“居”就成了“據”,可以組詞據說。“卅”字加上禿寶蓋再加一個巾字就成了“帶”字,可以組詞皮帶。這幾個字你認識了嗎?我們一起來帶上拼音讀一讀。
。4)巧用字謎識字。猜謎:一人在內,打一字。謎底就是肉字!皟取弊掷锩嬖偌右粋“人”就成了“肉”。齊讀。
帶拼音齊讀生字——去掉拼音齊讀、指讀、開火車讀——接下來,我們把生字請到詞語中來讀一讀。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情
1、生字詞掌握了之后,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課文主要介紹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樣以及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來。
接下來,請拿起你的書,靜靜的聽老師讀,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粽》這篇課文。
2、朗讀感悟。
四、逐段分析
。ㄒ唬⿲W習第一段。
1、過渡:聽完后,誰能告訴老師,作者一到端午節(jié)總是去誰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節(jié),外婆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望著“我們”回家吃,說明外婆非常希望“我們”回家,一家人團聚,開心地過節(jié)。
3、指名讀,讀出外婆的期盼。
4、齊讀。你們讀得可真棒啊,老師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學習第二段。
1、過渡: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誰來告訴大家?(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1)我們來看“青青的箬竹葉”這個詞組,“箬竹葉”就是我們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顏色是青色。那我們還可以說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來看“白白的'糯米”這個詞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才會吃起來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說“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們還能說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來看“紅紅的棗”,你還能說出紅紅的()?
(4)同學們,你們“青青的箬竹葉”和“青的箬竹葉”哪個更順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紅紅的棗”和“紅的棗”呢?
這類詞語都是用顏色來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顏色的字是重復的,這樣更符合我們的表達習慣。這類的詞語搭配你們掌握住了嗎?
3、粽子是用箬竹葉、糯米、紅棗包成的,那作者喜歡吃粽子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指名讀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話)
(1)我們一起來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話,句子比較長,先聽老師讀一遍,看看老師是怎么把長句子縮短讀的。(范讀時停頓時讀的明顯一些)誰能來試一試?這位同學已經抓住老師范讀的精髓了,比老師讀的都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停頓,把長句子讀短。
。2)接著我們一起來看“又黏又甜”這個詞語,粽子吃起來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如又大又圓、又細又長、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歡吃外婆包的粽子。空l能把你對粽子的喜愛給讀出來?(指名讀、男生女生賽讀、齊讀)
。ㄈ⿲W習第三段
1、過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紅棗粽,還有什么粽?(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還……”說一句話嗎?(我除了會唱歌,還會畫畫)
3、從這一段中,你能體會到“我”對端午粽有什么樣的感情?(喜愛)你從哪體會出來的?(指名讀第三段第三句)這一句話也比較長,你會像剛才那樣斷句嗎?誰來試一試?“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會/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我們一起來試試吧!看看誰最喜歡吃外婆包的粽子。
。ㄋ模⿲W習第四段
1、過渡: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節(jié)這一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誰嗎?(指名讀第四段)
3、這一句話也是一個長句子,那應該怎么讀好呢?誰來給大家提個醒?“長大了/我才知道,人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保猩愖x)
4、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日?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節(jié)的風俗?
五、認真觀察、指導書寫
1、呈現“午、葉、真、豆、節(jié)、米、分”7個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這7個字的筆順、筆畫特點。
2、教師整體范寫,仔細觀察生字的筆畫位置!拔纭钡牡诙P橫寫在上半格,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并且比第一橫長。“葉”是左右結構,寫的時候要左窄右寬第四筆橫短一些,寫在橫中線上方一點點,第五筆豎寫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橫!肮(jié)”字第四筆橫折鉤從橫中線開始起筆,第五筆豎寫在豎中線上!懊住弊值谝还P點和第二筆撇分別寫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筆橫寫在橫中線上,第四筆豎寫在豎中線上!胺帧弊忠⒁馍厦媸莻八,一撇和一捺要分開。學生跟筆書空。
3、學生在書上先描紅再獨立書寫,同桌互評,互相借鑒,教師巡視指導。
4、班級展示。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并受到啟示;逐步培養(yǎng)學生“以書為侶”的閱讀習慣。
2、通過多種形式地讀,領悟作者的觀點,體會假設、設問、反問、比喻等的表達效果;學習用比喻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1、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2、理解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漫談引入,激趣導入
1、同學們,假期就要到了,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huán)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呢?
在設想中,讓學生盡情地說出自己的選擇和理由,然后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2、剛才大家談了很多,我們似乎很難作出選擇到底帶什么東西好。可有這樣一個人,她說: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
請大家讀讀這句話,你讀出了什么味兒?相機理解“毫不猶豫”的意思,朗讀體會。 (“毫不猶豫”的意思是一點也不遲疑,很堅決果斷。文中指在常人難以作出選擇的問題上,自己會堅決地選擇一本書,表達了對書喜愛的程度,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朗讀體會“我”對書的癡愛。) 3、這個“我”是誰?(英國著名女作家尤安o艾肯。)這是她在1974年為國際兒童圖書節(jié)所寫的`獻辭里講到這話,讓我們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獻辭吧!出示課題《走遍天下書為侶》。
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閱讀,從童年時的“竊讀”,到季先生對讀書的見解,可以看出他們都善于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今天,我們學習 《走遍天下書為侶》
二、學習生字詞:
1、學習生字,指生認讀,小組讀。
2、熟讀詞語,開火車讀。
3、理解詞語,指生解釋詞語。
三、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作者為什么會選擇書陪伴自己旅行呢?
2.讀了這幾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體會到的?
3. 把三句話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加深你的體會。作者讀一本書的方法對你有什么啟示?
三、讀文交流,體會情感
以書為侶行天下的理由之一是?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
1、聽聽作者是怎么解釋這句話的,自由讀第五段。
2、你對這句話有什么體會:
以書為侶行天下的理由之二是?
“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fā)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⑴ 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你是怎么知道的:前面講讀書總能發(fā)現新東西,后面接著就告訴我們從書中發(fā)現新東西的方法。(不管你看過多少遍與一遍又一遍地讀相對應)
、 “一遍又一遍”地怎么讀?
⑶ 揣摩段尾的“,,,,”說說自己的讀書經驗。
3、齊讀:
以書為侶行天下的理由之三是?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 談談自己對后半句話的理解。
、 指名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你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會用同一種方式讀同一本書!
四、回歸整體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你有什么好的讀書經驗,或者仔細品位作者的讀書體會,你有什么啟發(fā)呢?和大家談一談。
總結學習收獲
1、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2、讀書名言:
“書是營養(yǎng)面包”;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讀一本書,有時是一次秘密的旅行;讀書,就是自由的夢;讀書,是精神上的補鈣。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夏》教案01-30
語文《石榴》教案02-16
語文園地教案04-10
語文《離騷》的教案01-20
語文《青松》教案01-20
語文尊嚴教案02-04
語文《貓》教案01-11
語文精品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