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只有一個地球》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1
一、說教材
只有一個地球,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huán)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通過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從地球“美麗又渺斜、“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了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個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并以此呼吁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條理清楚,語言樸實、流暢,用詞嚴謹,表達生動,飽含深情,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
二、說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xiàn)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品讀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為主要教法,讓學生從靜態(tài)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躍的生命與涌動的激情,激發(fā)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遠程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視覺、聽覺乃至心靈的震撼,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現(xiàn)實的體驗,使學生從文本走進生活!墩Z文課程標準》
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實踐
1、結束本課之前,讓學生把最想說的話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這樣,情感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2、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并交流,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3、學完本課后,我設計了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實踐性作業(yè):
(1)制作一張環(huán)保手抄報;
。2)寫一份環(huán)保倡議書;
。3)做一次環(huán)保小宣傳。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xiàn)了大語文教學觀。
四、說教學評價
本課教學時,我憑借中央電教館資源共享庫中查詢到的有關地球的各種資源,結合學生特點,采用遠教資源與網絡資源相結合的辦法,建構一個可觀察、可體驗、可參與、可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認知平臺,讓學生能在多種教學媒體的情趣氛圍中,去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課文通過介紹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孝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孝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jié)制的開采或隨意毀壞后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這幾個方面,使學生從中感悟到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基于現(xiàn)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了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與作者那樣的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等,并為學生提供地球的奧秘的相關網站,充分的讓學生通過資料去感受。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緊緊圍繞“地球的樣子”“地球孝人類活動范圍斜“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和“當?shù)厍蛸Y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妝這幾個方面介紹的,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適時的補充有關知識:我國的森林資源危機及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的原因,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接著我出示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幾個數(shù)字及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個國家的排序,這更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宇航員發(fā)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1的感嘆的意義了。這時學生在前面深刻感悟的基礎上,感情的抒發(fā)水到渠成,同時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fā)散地從我們身邊環(huán)保、生活實際來談體會,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地球,精心保護它吧!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
最后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整理搜集到的有關地球奧秘的資料,辦一份小報,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過回想起這一節(jié)課,也有一些遺憾,學生理解宇航員說的這句話不夠全面,學生回答的面有點窄。
撥和激勵性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合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喜悅。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2
教學目的: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思考:
你是怎樣理解“只有一個地球”這個課題的?
課文為什么要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呢?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檢查反饋學生的自學情況
1、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1)組詞
渺()礦()賜()慷()
秒()曠()場()康()
慨()濫()睹()堵()
概()監(jiān)()賭()
。2)理解詞語
慷慨:本文指不吝惜。
節(jié)制:控制或者限制。
渺。何⑿。
遨游:任意游歷。
璀璨:形容光彩鮮明耀眼。
和藹可親:態(tài)度溫和,可以親近。
枯竭:用盡,斷絕。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3、說一說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向我們提出了什么要求?(整體感知課文。)
4、再讀課文,找到不理解的地方,用筆標畫在書中。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課文每個自然段主要寫的是什么?
2、試著給課文分段,想想每一段的段意以及分段的依據。
。ㄕn文共分為四個段落。分段的依據:根據不同的內容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介紹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介紹地球的自然資源是十分有限的。
第三段:(5——7自然段)介紹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別的星球上。
第四段:(8——9自然段)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
3、指名分段讀讀課文。
四、教師小結
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只有一個地球》,初步了解了課文的內容。那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為什么說如果地球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地學習課文。
二、逐段學習,落實訓練。
。ㄒ唬┲v讀第一段
1、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跟隨宇航員一起到太空上看一看地球。
請你在書中劃出相關的語句,進行討論。
板書:美麗而渺小
2、關于“美”,思考:
。1)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地球美?
(2)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地球的美?
配合掛圖指導學生。從中找出:“藍色”“白色的紋痕”“水藍色的紗衣”。
理解分析比喻句“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的含義。(在這句話中,作者把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都是說明有了地球才有了人類和一切生命。)
3、學習關于“小”。
用學習“美”的方法學習關于“小”。
要求:看圖、讀文,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答案,全班進行交流。
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討論后進行歸納總結:
(1)列數(shù)字:半徑6300公里。
(2)打比方:一葉扁舟。
。3)作比較:地球——宇宙
4、理解“人類活動范圍小”,方法同上。
5、指導朗讀課文第一段。
6、教師小結:通過對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人類所生活的范圍更是很小很小。我們應該珍惜它、愛護它。但是有些人卻根本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ǘ┲v讀課文第二段
1、快速閱讀,找出中心句。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2、討論交流:
投影出示:
。1)文中列舉了哪些自然資源?他們有什么不同?
。ㄒ活愂遣荒軌蛟偕,一類是能夠再生的。)
(2)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一類是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有限資源,二是隨意毀壞可以再生的自然資源、濫用化學品,使它們不能再生。)
。3)這些破壞會導致怎樣的后果?(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檢查小組的討論記錄。)
3、填空(進行拓展訓練。)
地球上水資源本來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為人們隨意破壞水資源,向江河里排放各種廢水、廢物。不但使清潔的水資源不能夠再生,還會使人害病,魚類滅絕。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所以,我們要保護資源。
。ㄈ┲v讀第三段
1、學生自學。(請你在書中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2、交流自學效果。(教師把握住“其它星球不適合人類居住”這個要點。)
3、指名朗讀。
。ㄋ模┲v讀第四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板書:精心保護地球
2、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一個地球。請你有感情地朗讀出你對這一段的理解。
3、自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一、二句與第三、四句是什么關系?(因果關系。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如果他們被毀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三、對照板書,總結全文。
1、對照著板書,你能說說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嗎?(課文一層一層地說下來,最后發(fā)出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呼吁。)
2、課文為什么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呢?
四、品味課文的內容,暢談學文后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我們的生活中,怎樣做才是保護環(huán)境呢?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總結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及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分別是什么?
。ㄕn文介紹了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有關知識,提醒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二、總結課文的寫作特點。
1、課文內容生動、形象。作為一篇科普讀物,作者運用的是多種多樣的說明方法。你能從課文中找到這樣的例子嗎?
。1)運用列數(shù)字的方法。說明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是那樣的渺小,人類的活動范圍是很有限的。
。2)運用比喻的方法。說明地球的美麗,是人類和地球生命能夠生存的環(huán)境。
(3)運用分類別、舉例子的方法。說明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一是不能再生的資源被不加節(jié)制地開采;二是能夠再生的資源遭到破壞。
2、教師小結:這些說明方法的運用,不但向讀者介紹了科普知識,更能使大家警醒,承擔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采取以下做法:
1、通過自學引導學生逐段進行討論學習。
2、利用多媒體素材輔助教學,使學生獲得更形象、直觀的印象,感觸更深。
3、聯(lián)系實際談感想說體會,完成課后布置的作業(yè),使課程面向社會實踐,讓學生認識環(huán)保的極端重要性,自覺擔負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用實際行動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
探究活動——環(huán)境保護
活動目的:
1.使學生知道“世界環(huán)境日”的重要意義。
2.使學生知道地球環(huán)境的好壞與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懂得環(huán)境保護要從每個家庭、每件事做起。
3.教育學生人人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責任感。
4.使學生知道家庭和自己應該怎樣以實際行動保護環(huán)境,把環(huán)保意識落實在行動上。
活動重點:
環(huán)境保護,要從每一個家庭做起,從每一件事做起,從我做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地球,你好嗎?》的歌詞并播放錄音。
當天空不再是藍色,小鳥不會飛翔。
當江河不再是清澈,魚兒也離開家鄉(xiāng)。
當空氣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當烏云遮住了太陽,世界將黑暗無光。
當冰山漸漸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當大地干枯了村莊,眼睛也失去渴望。
當城市川流不息的車,從此沒有一點安詳。
當童話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丟了魔棒。
當玩具變成你的衣裳,從此沒有天真幻想。
當貪婪拼命的追求,沒有動物與你歌唱。
讓我們一起熱愛吧,讓我們一起唱,讓我們一起呼喚,地球你好嗎?
師:在這首歌中,體現(xiàn)出了什么社會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
。ǖ厍蚴侨祟惞灿械募覉@,我們必須關心它。環(huán)境保護就是愛護地球的措施之一,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地球的生命。)
板書:環(huán)境保護
二、新課
1、教師出示“世界環(huán)境日”臺歷,指導學生觀察。
。ㄅ_歷左邊是“世界環(huán)境日”、1972年字樣,右邊有用醒目的顏色標出的“6月5日”字樣。)
師:誰知道“世界環(huán)境日”是哪一天?
學生回答。
板書:“世界環(huán)境日” 6月5日
2、讓學生朗讀教材135頁第一段。
師:聯(lián)合國為什么要確定“世界環(huán)境日”?
學生回答。
。ㄟ@是動員全世界的每一個人,不分民族和國家,都來關心、保護和改變自己身邊的環(huán)境。)
師:“世界環(huán)境日”的確定和“地球日”確定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愛護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自從有了“世界環(huán)境日”后,聯(lián)合國根據每年的世界環(huán)境現(xiàn)狀和環(huán)境科學材料,確定當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
3、師:1994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什么?
學生回答。
。ㄒ粋地球,一個家庭。)
指導學生看書上135頁圖。
師:這幅圖上畫了什么?
學生回答。
。ㄒ粋地球和一個三口家庭。)
師:這幅圖反映了地球和家庭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
。ㄎ覀兠總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把所有這樣的小家庭加在一起,就組成了地球這樣一個大家庭。也就是說,地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小家庭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師:大家說說自己家周圍的環(huán)境怎么樣?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如果每個家庭周圍的環(huán)境都搞好了,那么,地球環(huán)境會變得怎么樣?
學生回答。(會變得更好。)
師:那么大家想想地球環(huán)境的保護與每個家庭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搞好地球環(huán)境必須從每個家庭做起,反過來,地球環(huán)境的好壞,也影響著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
4、指導學生看書上136頁圖,請大家描述一下這幅圖,它反映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圖上畫著工廠的煙囪正冒著濃煙,下水道排放著污水,到處都堆有垃圾、廢物,汽車、飛機則不時地發(fā)出噪聲,一個小朋友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十分難受。說明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受到了嚴重地破壞。)
組織學生討論: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環(huán)境問題?該怎樣處理這些問題?
教師小結:大家剛才提到的環(huán)境問題值得我們注意,這說明大家平時都很關心環(huán)保問題。我們不但要關心環(huán)境保護,更應該用實際行動保護環(huán)境。我們要從每一個家庭做起,從每一件事做起,為愛護地球做貢獻。
5、組織學生看136頁圖,說一說家庭可以以哪些實際行動保護家庭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能源?
學生回答。
師:一個家庭所做的事,看起來很小,但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做到這些,那就了不得了。我們可以來算一算。
如果全國12億人,平均每人每年節(jié)約一度電,用所節(jié)約的電費援助失學兒童入學,大家算一算,可以援助多少失學兒童入學?(1度電0、3元,援助一個兒童300元。)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重點理解“晶瑩、和藹、慷慨、枯竭”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結合關鍵語句了解課文講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4、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意識。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進一步懂得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瑩、裹、籃”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晶瑩、搖籃、壯觀、半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3、理解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重點體會地球的美麗與渺小。
教學難點
1、讀寫并積累、運用生字新詞。
2、理清課文脈絡,結合關鍵語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談話,引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世界的雜志《時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圍內評選一位年度新聞人物。評出的這個人,肯定是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響特別大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法國的戴高樂將軍等都入選過。有一位中國人在1978年和1985年兩次入選,他就是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但是,1988年《時代周刊》卻評選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聞人物。當時結果一公布,幾乎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你們想知道是誰嗎?(課件呈現(xiàn)《時代周刊》的封皮。)對,就是瀕危的地球。想知道為什么嗎?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請同學們一起齊讀課文。(同時板書。)
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
思考:我們還可以把地球稱為什么?(搖籃、水球、母親、家園……)
過渡:地球,母親!這是多么親切的稱呼。【拖裼H生母親對我們來說都只有一個一樣,寶貴的地球對我們來說也只有一個。那么,地球這位“母親”給予了我們什么?她的寶貴又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檢查生字、詞語預習情況。同桌間互查,小組輪讀。
。1)出示生字,學生交流讀音,教師正音。
瑩、裹、籃、藹、資、慷、慨、貢、濫、基、睹
過渡:在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個字在讀音和書寫時要提醒一下同學們?(學生自由發(fā)言。)
預設:“瑩”是后鼻音;“資”是平舌音;“籃”和“濫”是邊音!艾摗钡淖詈笠还P是點,不要寫漏;“睹”意為“看”,和眼睛有關,是“目”字旁,不要寫成“日”字旁。
(2)出示詞語卡,學生朗讀。
晶瑩、包裹、搖籃、和藹、資源、慷慨、貢獻、濫用、基地
目睹、壯觀、半徑、有限、礦物、地質、無私、礦產、節(jié)制
開采、枯竭、毀壞、生態(tài)、設想、例如、破碎、子孫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
自讀提示:
。1)抓住關鍵句來理解。在說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說明主要內容的句子,它們多位于一段文字的開頭或結尾處。
(2)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小組內交流答案。
2、全班合作解疑。
明確:文章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
r地球的美麗——“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r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r地球資源有限——“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r地球是的,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預設:如果學生的交流情況不錯,可進一步提問:文中有一句話把這四個方面都概括進去了,你能找到這句話嗎?(“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課文的一個重點句,在此可以提一提,讓學生有初步的印象。
3、感受地球的美麗與渺小。
過渡:“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時發(fā)出的感嘆。那么,宇航員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呢?宇航員在太空中為我們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們來看一看。
。1)幻燈片展示在太空中拍攝的地球圖片,學生結合課文自由描述地球的外觀。
預設:晶瑩的球體;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可引導學生留意這里的比喻句和擬人句,感受語言的生動?茖W小品文雖然也是說明文,但語言比較生動形象,常常是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
。2)理解句子: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明確:這是作者對地球的贊美,突出表現(xiàn)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xiàn)了作者對地球的喜愛之情。句中將地球比作“母親”“搖籃”,說明了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闡明了地球與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密切聯(lián)系。
(3)結合舊知,閱讀第2自然段,體會地球的“渺小”。
過渡:在教材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中,有一段文字顯示了地球之小,同學們還記得嗎?(課件出示相關段落。)請大家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再結合本課第2自然段,說說地球的“小”。
從理論上說,宇宙是無限的。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一個極小的部分,銀河系又是宇宙的滄海一粟。整個銀河系中有幾千億顆恒星,類似太陽系這樣的天體系統(tǒng)為數(shù)不少,其中肯定有與地球類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謎》
。4)出示例句,學生指出說明方法。
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列數(shù)字)
、谕CS钪嫦啾龋厍蚴敲煨〉。(作比較)
預設:學生在前面曾學過兩篇說明文,所以說明方法在此可不作為重點來學習了。但可以簡單地考查一下,加以鞏固。
4、概括大意,初解課題。
(1)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聯(lián)系主要內容,討論交流:為什么課題說“只有一個地球”?
(3)師生合作,概括課文內容。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觀(美麗壯觀),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顯得非常(渺小)。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壞,人類根本(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正是基于這些認識,作者在文章中向人類發(fā)出了呼吁(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四、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
1、課后搜集更多關于地球的資料。
2、通過網絡了解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感受地球面臨的巨大危機。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2、結合語句感受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復習檢查。
教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前兩個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麗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這些知識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相信同學們在以后介紹事物的時候,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將事物介紹清楚。
2、引入新課。
。1)過渡:課文前兩個自然段向我們描述了宇航員遨游太空時所見到的地球,我們也看了一些地球的圖片。我記得同學們在欣賞文字和圖片時發(fā)出了不少感嘆,大家能說說當時的感受嗎?
預設:指名學生回答,答案可以是多樣化的:地球真美。〉厍蛘嫦裼钪嬷械囊活w燦爛的明珠……
。2)設疑:宇航員在太空看到地球時也有感嘆,大家能把宇航員的感嘆找出來讀給老師聽聽嗎?
。ㄖ该x第8自然段。)
指導朗讀: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討論后引導學生在該段落旁標注:自豪而又擔憂。)
。3)質疑:地球的可愛僅僅是因為它看上去美麗壯觀嗎?宇航員的擔憂是多余的嗎?
過渡:同學們,要真正理解宇航員的感嘆,理解他的自豪和擔憂,我們就要認真學習下文。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進一步感悟地球的“可愛”,從“自然資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個地球”。
學生自讀課文第3—4自然段,思考問題:
。1)地球用哪些資源養(yǎng)育了人類?
(討論交流后板書:自然資源——礦產、水、土地、生物)
(2)文中哪句話生動地寫出了地球的慷慨無私?
(“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边@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無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3)自然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嗎?課文在說明這一點時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自然資源不是無限的,如礦產資源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有會枯竭的一天。這里用的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小結:地球為人類提供了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各種資源,它是多么無私。闹写蠹腋惺艿搅耸裁茨?(學生交流,如:地球真是太可愛了。)
2、討論交流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感受地球是“容易破碎”的,領悟“憂慮”之情。
(1)提問: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找出相關語句。
預設:提示學生礦產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而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為可再生資源,所以課文是從“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資源遭受破壞”兩方面來寫的。
(2)學生交流關鍵字詞,感受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及嚴重后果。
預設:不加節(jié)制、枯竭、隨意毀壞、不顧后果、濫用、生態(tài)災難、嚴重的威脅。
。3)教師引入其他資料,或讓學生交流他們搜集的相關資料,感受地球所承載的重負與壓力。
你聽說過“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嗎?“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合作伙伴,國際民間組織“全球足跡網絡”發(fā)起,旨在提高人們對生態(tài)“超支”的認識,鼓勵大家積極采取可持續(xù)的行動。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是人類在一年之內生態(tài)資源開始入不敷出的時間指標。通過對時間和資源消耗走勢的粗略估算,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以科學的方法測算出人類對生態(tài)資源和生態(tài)服務的需求(支出)和地球的生態(tài)承載力(收入)兩者之間的差值。
在1961年,人類一年只消耗大約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資源,大多數(shù)國家還有生態(tài)盈余。然而全球消費及人口數(shù)量都在增長。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需求超過了地球資源再生的能力,這一情況就是生態(tài)超載。大約從1970年起,人類對自然的索取開始超越地球生態(tài)的臨界點。1994年的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為10月22日,20xx年提前到了9月20日。20xx年的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為8月20日,意味著在8月20日人類用完了地球本年度的可再生資源,剩下的4個多月進入了生態(tài)超載階段,在生態(tài)赤字的狀態(tài)下,人類將透支自然產品和生態(tài)服務。20xx年8月12日是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在這一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產和再生自然資源的能力。20xx年的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為8月8日,比20xx年提前5天,這意味著本年度剩下的4個多月里,人類將背上更加沉重的生態(tài)欠債,更多地透支地球的生態(tài)產品和服務。20xx年的地球生態(tài)超載日為8月1日,212天就用完了20xx年的份額。20xx年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人類每年消耗著1、5個地球的生態(tài)資源,并且到20xx年之前將達到2個地球。在生態(tài)系統(tǒng)開始退化并可能崩潰之前,生態(tài)超載只能維持有限的時間。
3、從“目前人類無法移居”感悟“只有一個地球”。
過渡:既然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們能不能離開地球,去別的星球上生活呢?
(1)學生自讀第5—7自然段,討論“人類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
預設:在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中,學生已了解到人類目前還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也掌握了相關知識,這里可借機復習一下,加深認識。
(2)結合相關句子,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明確: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四十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了范圍很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則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于這個范圍,“四十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說明了距離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既易于理解,又讓人信服。
4、再次體會課題的深意,提升情感。
過渡:由我們剛才的討論來看,宇航員的擔心不是多余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板書:精心保護。)這是因為這個美麗可愛、為人類無私奉獻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個”。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宇航員的話,體會地球的美麗與脆弱,感受地球的珍貴。
(1)結合全文理解宇航員的感嘆。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預設: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教學時,可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來理解。
明確:這句話引用了宇航員的感嘆,既與前文照應,又簡潔、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地球無私地養(yǎng)育著人類,孕育著萬物!捌扑椤币辉~一般用來形容玻璃、瓷器之類的易碎品,在這里可理解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對地球的傷害,如文中提到的資源枯竭的危機。強調“同時”,就是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jié)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破碎”,所以我們要懂得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深入體會課題的含義。
過渡: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的地球母親正在遭受著無情地破壞,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請同學們帶著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生讀)
小結:善待地球,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家園。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時代周刊》將地球評為年度風云行星,不正是在呼吁大家珍愛我們的地球嗎?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三、拓展閱讀,讀寫結合
1、課件出示文段,學生自讀。
過渡:寫了《花之歌》的詩人紀伯倫還曾寫過一篇的文章《田野中的哭聲》,訴說了田野的悲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ㄕn件出示或分發(fā)紙質材料。)
東方欲曉,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傾心交談。在那返璞歸真、美不可言的時刻,我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詢什么是美的真諦,讓眼前的一切告訴我,什么是真實的美。
這時,一陣陣風從樹叢中徐徐而來,像一個貧苦無靠的孤兒在嘆息。我問道:“輕柔的微風!你為什么嘆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進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純潔的軀體沾滿了病菌,到處都是有毒的氣息。因此,我才這樣傷心!
我回眸向萬紫千紅的花兒望去,只見它們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淚水。我問道:“美麗的花兒呀,你們?yōu)槭裁匆?”花兒抬起她那俏麗的臉,說:“我們哭,是因為人們來到這里,掐斷我們的粉頸,把我們帶進城里,又把我們丟進垃圾堆里。人類殘酷的手將使我們離開故土——田野,我們怎能不哭泣?”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溪水在號哭,于是我問道:“甘美的溪水呀,你為什么哭泣?”他答道:“因為我不得不流進城里,在那里,人們鄙視我們,他們用我們的身體為他們洗滌污垢。不久,我這冰清玉潔的身體就會變成污泥濁水。我怎能不號哭?”
隨后,我側耳傾聽,又聽到鳥兒在唱著傷心的歌,我就問道:“漂亮的鳥兒。∧銈冊跒檎l悲傷?”鳥兒說:“人們將要像用鐮刀割草似的把我們消滅掉。我們在相互訣別,誰都不知道誰會幸免于難。我們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隨到哪里。我們怎能不悲傷?”
旭日從山后冉冉升起,為樹叢戴上了一頂頂金冠,我不由得想:“人類為什么要破壞大自然創(chuàng)建的東西呢?”
2、閱讀與交流。
。1)詩人聽到了哪些哭聲?(微風、花兒、溪水和鳥兒的哭聲。)
。2)詩人真的聽到了這些哭聲嗎?他是想表達什么?(沒有。詩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聲,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為發(fā)起了控訴。)
。3)你想對破壞自然的人們說些什么?你想對大自然或地球母親說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
。4)指名讀話,集體評議。
四、作業(yè)設計,鞏固提升
1、選擇作業(yè),課堂延伸。
。1)畫一幅環(huán)保宣傳畫,配上一句環(huán)保宣傳語。
。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樹,或一塊煤……,你想對人類說些什么?
(3)搜集一首贊美大自然的詩歌,讀出情感。
2、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相關文章:
只有一個地球的教案02-25
《只有一個地球》 教案08-24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02-13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06-26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07-19
只有一個地球的教案03-08
《只有一個地球》的教案03-09
地球只有一個教案02-27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05-20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及反思01-13